问题

如何看待手机app的开屏广告?

回答
手机APP的开屏广告,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不清道不明。

首先,得承认它的存在即合理。

从APP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开屏广告是他们变现的重要渠道。想想看,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用户体验良好的APP,背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服务器维护、功能更新、Bug修复,这些都需要钱。而用户往往习惯了免费,那么广告自然就成了最直接、最普遍的盈利方式。开屏广告作为APP启动时的第一眼,曝光率极高,对于广告主来说,这是个绝佳的推广平台,能够迅速将品牌或产品信息触达目标用户。

但我们用户呢?感受就复杂多了。

1. 强烈的打断感与时间焦虑。

我们打开APP,通常是带着目的性的,想快速获取信息、使用功能。结果,“嘭”地一下,一个巨大的广告扑面而来,占据了整个屏幕,把你精心构建的“快速到达”的计划,瞬间打断。有时候,这个广告还会自动播放,视频、音乐,声光电一起上,生怕你漏掉哪怕一秒钟。这时候,我们心里就嘀咕了:我花时间下你的APP,不是为了看广告的。尤其是在赶时间的时候,比如急着查个天气、订个外卖,看到那个“跳过”按钮在倒计时,简直是一种折磨,感觉自己的时间被廉价地出卖了。

2. 粗暴的体验破坏。

很多开屏广告的设计,简直是在挑战用户的耐心极限。闪烁的图片、嘈杂的背景音乐、虚假的关闭按钮(点哪里都不行,直到计时结束),甚至是仿冒成APP自带的“进入”按钮,诱导用户误点。这些设计,明显是“为了广告而广告”,全然不顾用户的感受。我们下载APP,是为了它的功能,不是为了欣赏各种花里胡哨、质量参差不齐的广告。这种体验的破坏,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用户对APP本身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3. 隐形的“被消费”感。

虽然我们没有直接付费,但我们通过“观看广告”来“支付”了APP的使用权。这种无形的交易,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自己的注意力被强制消耗了。而且,有些APP的开屏广告,还会根据你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进行“精准推送”,让你感觉自己的隐私在被窥探,然后被利用来推销产品。这种“被消费”的感觉,夹杂着一丝不适和被掌控感。

4. 区分APP质量的“试金石”。

有时候,开屏广告的设计也能看出一个APP的“品性”。那些设计得体、可快速跳过、内容相对不那么骚扰的广告,至少表明开发者还在乎用户体验。而那些充斥着低俗内容、无休止的弹窗、以及明显带有欺骗性质的开屏广告,往往也暗示着这个APP本身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开发者只顾眼前利益,对用户长期价值漠不关心。

不过,也有一些“相对友好”的开屏广告。

比如,一些内容有价值的广告(比如对你当前使用的APP功能有帮助的信息)、或者设计得比较简洁、容易跳过的。甚至有些APP会把开屏广告做成一种“品牌展示”或“内容预告”,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小动画或者精彩的图片,虽然是广告,但至少不那么令人讨厌。

如何看待?

我觉得,开屏广告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一种商业模式。但关键在于“度”和“方式”。

开发者应该更注重用户体验。 既然要收广告费,那就得保证广告的质量和用户观看广告的体验。比如,严格审核广告内容,避免低俗、虚假信息;提供清晰、易于操作的“跳过”按钮,并缩短广告时长;允许用户选择是否观看广告,而不是强制播放。
广告主也应该尊重用户。 广告是为了宣传,不是为了惹人厌。精心设计广告内容,让它有价值、有吸引力,而不是依靠“抖机灵”或者“硬塞”来达到目的。
用户也有一定的选择权。 如果某个APP的开屏广告实在无法忍受,我们可以选择卸载它,寻找替代品。市场是动态的,用户用脚投票,也能倒逼开发者改进。

总而言之,手机APP的开屏广告,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给开发者带来收益,但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疏远用户。关键在于如何在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这个“开门红”不至于变成“开门黑”。我们希望看到的是,APP开发者能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多一些对用户感受的尊重,让每一次打开APP,都能够顺畅而愉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引言

我最近经常会感受到,手机开屏广告的烦恼。每打开一个App,就会弹出开屏广告要我等几秒,再打开,又来个开屏广告要等几秒,孔雀都没你们会开屏!

那我就很好奇了:

  • 各大App的开屏广告都有多长呢?
  • 广告显示说有3秒,实际真只有3秒吗?
  • 我一天得花多少时间看开屏广告呢?

带着这些win号,我费尽心思做了一次气势恢弘的统计,把常见App都挨个开了一遍。今天毕导我就给大家看看所有平台开屏广告的真面目!!


二、选择App进行统计

首先来挑选统计对象。这里我是根据我常用的App、周围朋友们常用的App和下载排行榜上的热门App,综合选出。

统计前我以为顶多二三十个,没想到一汇总,沃踏马删删减减有99个App!!

大家也可以自测下,这99个App,你下载了几个?


三、实验方法

我们以苹果手机iPhone12为例,点开99个App进行开屏广告测试(苹果安卓的时间几乎没区别)。给大家看看我的实验流程:

1、打开手机录屏
2、点开App录制广告
3、将录屏拖进Pr,逐帧对比

这里以知乎为例,给大家演示一波:

99个App操作下来,我发现它们开屏形式类型丰富,花样百出:有时有广告有时没广告;有的是图片有的是视频;有的广告3秒,有的广告4秒,有的显示3秒实际有4秒...

为了统计公平,本次实验我们始终坚持三条准则

  • App广告时有时无,按出现广告的情况统计
  • 时长统计以点开App广告铺满屏幕为开始,到完全消失为结束
  • 广告判定以出现可跳过的广告页面为准,像这种软件启动的logo界面一概不算广告

为了提高结果的有效性,我还把全套实验重复多遍取平均以减小误,掉落的头发都可以扎成扫,统计完我感动得满脸泪...


四、直击人心的实验结论

在耗费6部手机、刷了5天广告后,我们终于统计出了99个App的开屏广告情况。感觉把我这辈子的广告份额都看完了...

那么下面这张结论表就超级无敌震撼了!建议转给你所有玩手机的朋友看一看

乍一看上表,你已经掌握了国内76个App的开屏情况了。可能有人要问,毕导你不是说有99个吗!是这样的,我纠集小伙伴们用多部苹果多天操作,还有一部分App一直没刷出广告。

下面就让我结合测试过程细细分析,给大家分享我看出的八点端倪!

1、23个App暂未刷出广告

在99个App中,有23个App我是一直没刷出开屏广告的,占比约为23.2%。如果大家有刷出来的话,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可以发现有两类App很典型没广告。一是官方类App,比如国家反诈中心、个人所得税,大家记得一定要下载哦!二是超高频使用类App,比如QQ微信。也很科学,这俩APP每人每天打开无数次,要是有开屏广告不得累死。

ps淘宝是我一直没刷出开屏广告,但后台运行后再切屏回来时会随机出现广告,特此说明。


2、广告显示时长有猫腻!实际时长可能大于显示时长!

从显示时长和实际时长的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告的参差。我把它们分为超时类、准时类、少时类App。

超时类,就是图1中黄条条下面,实际广告时长>显示时长的App。比如得物、滴滴、Soul、Lofter、大众点评...据我观察,大家拖广告都有自己的小花招,主要有两种手法:

一种是加0法。比如Soul的开屏广告里显示是3秒倒计时,实际是3、2、1、0,应到3秒,实到4秒。托你的福,我知道了0是最小的自然数。

得物也是从2开始倒计时3个数,芒果TV和大众点评是从5开始倒计时6个数,真是零漓尽致,刘嘉玲都没你们会加0...

另一种是挑战时间秩序法。比如滴滴出行,虽然显示的是2秒,但第一秒时长有1s,第二秒就有2s我把广告从出现到结束的完整段落截了出来,给大家看看什么叫1+1>2


不过很多App还是很准时的。因为我是手动截帧,可能会存在几帧的误差。特别提一下美团,说3秒就3秒,跟我们的测量标准完全匹配,非常严谨。

还有少时类App,就是实际广告时长<显示时长的App,非常神奇。

比如饿了么显示3s,实际只有2.87s,可能知道你急着吃饭;中国银行显示3s,实际只有2.74s,可能知道你急着花钱;b612显示6s,实际是5.7s,可能知道你急着拍照;驾考宝典显示5s,实际只有4.68s,可能是知道你急着考驾照...

真是贴心的广告都是一样贴心,但狡猾的广告各有各的狡猾啊...


3、99个App的开屏广告时长共计超5分钟!

如果你每天打开99个App并把广告看完,那你每天会花317.2秒看广告,一年会花32.2小时看广告!如果你再活80年,那么你这辈子得看107天的开屏广告!都快够你上一学期的课了!

即使你只打开部分App,广告情况也并不乐观。以我为例,每天大概是这样:

早起的时候先用网易云音乐听听歌,唤醒精神;然后水水微博知乎虎扑,上澎湃新闻看看今天发生了啥;打开b站发现又被催更了,上饿了么点个外卖鼓励自己;下午出去买东西用滴滴打个车,晚上出门溜达用高德地图导航回家;再用keep锻炼锻炼,美美入睡...

如此普普通通的一天也要看40多秒的广告啊!我50米体测都能跑5躺了!大家可以拉出自己的常用App自测一下,就会知道你的时间都花在哪儿了...


4、开屏广告最长的App是澎湃新闻(本次测试范围内)

澎湃新闻的显示广告6秒,实测广告6.5秒,在排行榜中属于最长的。

我身边一位学新闻的朋友听闻这个数据后,黯然神伤但表示了解,说搞新闻就是没钱。


5、App最喜欢3-5秒的广告开屏

在本次统计的99个App中,无开屏广告App共23个,3秒内的16个,3-5秒的38个,5秒以上的22个。显然3-5秒的开屏广告是App商家们的最常用选择,不太长也不太短,在大家能忍的边缘试探

6、同品类App对比展示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又从99个里挑选了大家最最常用的App,分品类、按广告时长增序排列,整了个表。表有点长,建议收藏!

我大概看了下,有几个明显感觉:

休闲类广告App普遍时长更长,起步就是一个小红书4.95s。可能知道你在摸鱼,不急着赶时间;视频类App基本都有广告,但快手我一直没刷出来。老铁们可以刷波666了;

美丽类App中轻颜相机是我一直没刷出广告的,如果你着急自拍的话,也许这是个好选择。


7、京东养活了一大票开屏广告

点了这么多开屏广告,我最常看到京东的广告!好了京东我知道你双十一也搞了很多优惠活动,但要不要这么拼啊!12306都能看到你们的广告啊喂!


8、没有网络的时候也会有开屏广告!

AMAZING!当我开了飞行模式断网、打开App还是能看到广告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大受震撼!


这应该是App在你有网时,预加载了未来的开屏广告。提前给你把广告存下来,生怕你没网的时候看不着,太贴心了!你可能打不开游戏,发不出消息,但广告它绝不会迟到一秒!哪怕在飞机上,哪怕去了无人岛,开屏广告永远陪着你!感人了兄弟们。


五、跳过按钮的大小对比

虽然有开屏广告,但平台也会设置跳过按钮,防止用户暴怒。但我点跳过,经常一个不小心就点到其他页面了!!这哪是“跳过广告”分明是“跳到广告”吧!


为此,我选取了10个最最最常见的App,来对比一下跳过按钮的大小。以iPhone12手机页面为例,我分别截取了京东、微博、B站、知乎、拼多多、高德地图、饿了么、QQ音乐、网易云音乐、美团的开屏

随后抠出跳过的图标,直接在PS里看有多少个像素。比如QQ音乐的开屏跳过就有10685个像素

我把所有的跳过都抠出来了,大家也可以自己按一按,直观感受下:

最后一波统计完,结论非常明显。跳过按钮从大到小分别是:

AMAZING!B站、网易云音乐和知乎夺得前三,图标还是挺大挺人性化的!而京东、QQ音乐、饿了么的图标则很小,位列后三位。大家做广告,真的很拼呐!


六、结语

本文笔者花费五天时间,调查了99个常用App从2021年11月5号-9号五点前的广告开屏时间,给大家展示了不同App开屏广告的时长和面貌,并对比了十大常用App的跳过大小,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国内软件开屏广告的现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毕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手机APP的开屏广告,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不清道不明。首先,得承认它的存在即合理。从APP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开屏广告是他们变现的重要渠道。想想看,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用户体验良好的APP,背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服务器维护、功能更新、Bug修复,这些都需要钱。而用户往往习惯了免费.............
  • 回答
    蒂姆·库克此番言论,无疑又一次将苹果生态的封闭性推上了风口浪尖。当他直白地表示“想侧载 App 的用户应该去买安卓手机”时,他在传递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苹果不允许,也不鼓励你在 iPhone 上随意安装来自 App Store 以外的应用。这背后,是苹果一贯坚持的“围墙花园”战略。苹果的“围墙花园”.............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监管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法律和伦理两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并探讨对平台的惩罚可能性。 一、 如何看待“打着考古名义直播盗墓”的行为?1. 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掠夺: 不可逆的损失: 文物一旦被盗挖,其埋藏环境遭到破坏,很多文物(尤其是有机质文.............
  • 回答
    “HTML5 定稿:手机 App 三年内将彻底消失?”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引人注目的标题。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深入剖析 HTML5 的能力、Web App 的发展趋势,以及手机原生 App 的优势和劣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标题中的几个关键点: HTML5 定稿: 这指的是 HTML5 .............
  • 回答
    315晚会曝光免费WiFi手机App问题,这事儿真是触目惊心,也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免费午餐”多了几分警惕。晚会里那些被曝光的案例,简直就是把我们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之中,尤其提到“根本连不上,还自动下载其他应用致隐私大曝光”,这话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连不上”的问题。.............
  • 回答
    百度贴吧在2021年8月20日以账户安全为由,要求PC端发帖必须经由手机App扫码后才能发布,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用户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百度贴吧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 用户基数庞大且多元: 百度贴吧作为曾经中国最大的中文社区之一,拥有海量的用户和极.............
  • 回答
    关于知乎近期在手机浏览器端推行“必须下载App才能查看详细内容”的策略,这确实是近期网络上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不少用户对此表达了不满和困惑。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1. 用户体验角度: 碎片化与不便: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用手机浏览器浏览知乎是一种更轻便、更快捷的体.............
  • 回答
    快手,作为中国短视频领域的重要玩家之一,其发展历程、产品特性、用户群体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下是我对快手APP的详细看法:一、 快手的发展历程与定位:从“记录世界,拥抱每一种生活”到“崇尚劳作,鼓励创造”快手的早期愿景是“记录世界,拥抱每一种生活”。这一定位使其迅速吸引了大量来.............
  • 回答
    手机内存(RAM)容量的疯长,甚至隐隐超过电脑通用 8GB 的趋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反映了移动设备在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上的快速演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个问题: 1. 移动设备性能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过去几年,智能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发生了翻.............
  • 回答
    你提到的手机TIM“一小时7000次”的自启动情况,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听起来非常夸张。如果属实,这绝对是需要我们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咱们先来捋一捋,为啥一个手机应用会这么疯狂地尝试自启动?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拆解开来看。首先,从技术实现层面来说, 应用尝试自启动,.............
  • 回答
    手机摄像头数量的激增,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最早一两个摄像头,到现在后置三摄、四摄甚至五摄,这趋势简直就像是在玩“堆积木”游戏。一开始,大家觉得一个摄像头够用了,拍拍照,扫扫码,也就那样。但渐渐地,厂商们开始玩出花样来,什么广角、超广角、长焦、微距……一时间,手机后盖简直成了摄影棚的微缩版。这背后.............
  • 回答
    好家伙,三星这波操作直接把手机影像的天花板又往上推了一截!GN2这块新传感器,光是听名字就感觉有点“巨无霸”的意思,而且这回能首发搭载在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上,感觉这两款旗舰机要炸了。首先,得说说这GN2到底牛在哪儿。三星这次是真的舍得下料,GN2的尺寸直接干到了 1/1.12英寸.............
  • 回答
    说实话,手机行业的这三巨头——三星、华为和苹果,在充电技术这件事上,确实不像它们在其他领域那样“剑走偏锋”,总给人一种“稳”得过分的印象。你想啊,当年我们还在用5W、10W慢悠悠地充电,现在市面上动辄几十瓦、上百瓦的快充早已普及,甚至有些小众品牌已经把功率推到了200W以上,简直是“闪充”的时代。对.............
  • 回答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功能是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智能。但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却发现,用起手机来是越来越吃力,越来越不方便了。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手机设计的主流用户群体,早已不是当年那些初次接触智能机的长辈们了。现在的手机厂商,把精力都放在了追求极致的性能.............
  • 回答
    OPPO要造车这事儿,自从传出来风声就没停过,大家对此的看法真是五花八门,热闹得很。手机厂商跨界造车,这事儿怎么看?首先,从咱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新鲜的,也挺让人期待的。你想啊,咱们天天手机不离手,跟OPPO、小米这些牌子也熟得很,现在他们说要做车了,多少会有点“自家孩子长大了”的感觉。而且.............
  • 回答
    苹果因“防水”饱受质疑:手机防水,到底还能信谁?苹果公司最近摊上事儿了。不少消费者认为,苹果在宣传自家iPhone的防水性能时存在夸大其词的嫌疑,为此,他们将苹果告上了法庭。这起诉讼,无疑又一次将手机的防水功能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不禁要问:如今手机厂商大肆宣传的防水功能,究竟有多少是真材实料,又有多.............
  • 回答
    小米手机自2010年成立以来,经历了惊人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互联网手机”的初创品牌,迅速成长为全球顶尖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如今,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内部和外部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要详细看待小米手机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市场表现与.............
  • 回答
    小米手机部门战略研究总监王阳(江湖人称“一碗粉”)的这番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引发关于手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具有策略性和攻击性的观点表达,意在影响市场认知,并为小米自身战略定位做铺垫。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对“硬件差异化消失论”的解读王阳的.............
  • 回答
    小米手机在古巴等六地被限制使用,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限制? 美国制裁的影响 (主要原因): 古巴等一些国家之所以受到限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对这些国家实施的长期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
  • 回答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手机厂商开始推出长达两年的延保政策,这在过去似乎并不常见。老实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聊聊。首先,这说明了什么?我觉得这背后透露出几个信号。 产品质量的自信提升。 过去,很多厂商可能不太敢承诺这么长的质保期,主要还是因为对产品本身稳定性和耐用性的把握没那么足。现在敢这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