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手机TIM尝试自启动(一小时7000次)?

回答
你提到的手机TIM“一小时7000次”的自启动情况,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听起来非常夸张。如果属实,这绝对是需要我们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咱们先来捋一捋,为啥一个手机应用会这么疯狂地尝试自启动?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拆解开来看。

首先,从技术实现层面来说, 应用尝试自启动,无非是为了实现某些功能在后台的持续运行。比如即时通讯软件需要随时接收消息,那它就需要保持一个活跃的状态。但是,7000次/小时,这已经超出了正常“保持活跃”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失控的循环。

僵尸进程或服务反复启动: 有可能是TIM应用内部的某个服务或进程在尝试运行,但由于某种原因(比如依赖的服务没启动、配置错误、或者其他应用冲突)导致它频繁地失败,然后系统又不断地尝试重新启动它。就像一个人在拧一个坏掉的水龙头,拧一下漏,再拧一下又漏,但他就是不停地拧。
权限滥用或错误调用: 应用在请求自启动权限时,可能存在误操作或者被设计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举个例子,某个组件依赖另一个组件,而那个被依赖的组件又依赖回第一个组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不断触发自启动。
与系统服务交互问题: 手机操作系统本身有很多后台服务机制,比如定时任务、唤醒机制等。TIM可能在尝试与这些系统服务交互时,由于某种错误,导致系统误判需要频繁启动TIM。
第三方软件干扰: 这个可能性也很大。很多优化软件、安全软件,甚至是主题软件,都可能尝试管理应用的后台行为。如果这些第三方软件与TIM的后台运行机制发生冲突,也可能导致这种异常的自启动现象。它们可能“好心办坏事”,误以为TIM“不活跃”需要唤醒,结果反而触发了更频繁的启动。
恶意代码或广告插件: 虽然不太愿意往这个方向想,但也不能排除TIM本身被植入了恶意代码或者广告SDK,这些代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后台频繁活跃,比如收集信息、推送广告,甚至进行其他非法活动。7000次/小时的自启动听起来就像是为了某种“持续刷量”或者“唤醒”目的而设计的。

其次,从用户体验和手机性能角度来看, 这种行为简直是灾难性的。

电量疯狂消耗: 每次应用启动,都需要CPU、内存等资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耗电的。一天24小时,一小时7000次,累积下来,手机的电量会以惊人的速度消耗殆尽,可能早上充满电,中午就得找充电宝了。
手机卡顿发热: 手机的CPU资源是有限的。当TIM这样一个应用占用大量的CPU资源去执行这种无效的自启动行为时,其他正常运行的应用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整个手机变得卡顿不流畅。同时,CPU的高负荷运转也会带来明显发热。
系统资源被过度占用: 除了CPU,内存、网络等资源也会被频繁的自启动行为占用,影响手机的整体运行效率。
数据流量的浪费: 如果TIM在自启动的过程中还尝试连接网络(比如接收消息、同步数据等),那么即使是后台的一些微小数据传输,累积起来也会是非常可观的流量消耗,尤其对于流量套餐不大的用户来说,是个噩梦。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1. 这是一个严重的Bug或安全隐患: 如果TIM真有这种行为,这绝对是一个需要被严肃对待的Bug。它不仅仅是影响用户体验,更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用户需要立即警惕。
2. 需要官方介入调查: 作为用户,我们能做的有限。最直接的反应应该是将这个问题反馈给TIM的开发者。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彻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发布修复补丁。这种级别的异常,开发者不可能不知道,或者说,如果他们知道而不管,那就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了。
3. 用户可以采取的临时措施:
限制后台自启动权限: 大部分手机系统都提供了限制应用后台自启动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手机的“应用管理”或“电池”设置里找到TIM,然后关闭它的“允许自启动”、“后台运行”等选项。虽然这可能会影响TIM接收消息的及时性,但总比手机被拖垮要好。
卸载或禁用: 如果问题持续存在且无法解决,最极端的办法就是暂时卸载TIM,或者将其禁用,直到官方修复为止。
检查其他应用: 同时也要警惕是不是有其他第三方应用干扰了TIM的正常运行,可以尝试暂时关闭或卸载一些最近安装的优化、安全类软件,看看是否能恢复正常。
系统更新: 确保手机操作系统和TIM应用本身都更新到最新版本,有时候这些问题在新版本中就已经修复了。
4. 警惕应用权限管理: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更加关注手机上应用的权限。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方便,会默认授予应用很多权限,包括后台运行和自启动的权限。但这些权限一旦被滥用,后果会很严重。定期检查和管理应用的权限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结一下, TIM“一小时7000次”的自启动,这听起来就像一个被设定了恶性循环的程序在疯狂地自我消耗。如果这是真的,那它绝对是一个严重的产品缺陷,是对用户资源的一种粗暴浪费,甚至可能隐藏着安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手机,同时也要呼吁开发者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这件事情,不是小事,而是直接影响我们日常使用手机体验和手机健康的大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都是基本操作,你知道为什么安卓软件后台杀不掉?为什么国外手机安装国内应用关不掉后台?

这些软件的保活套路特别牛逼,前有留一个像素点的悬浮窗保活的基本操作,后有被杀死的时候唤醒上百个线程把自己再拉活(这是安智后台管理机制不成熟的时候出现过的,但现在应该是没有软件这么做了,有更高级,更稳定,更加隐蔽的方法,在下面的Android黑科技保活实现原理揭秘里面有)

知道有的系统为了杀死国内的软件怎么做的嘛?直接找到它的所有进程,连续结束上百次,并且在这上百次里,系统不停的结束,软件还在不停的创造进程,直到最后这个软件开进程的速度比系统杀的慢了,它才结束,并且这些东西发生在不到一分钟之内,据说一加和三星的系统在多任务关掉软件后会连续杀那个软件15秒。

另外本人并不是原作者,只是搬运工,原作者和原文章平均在下标出,此文章只做分享。



这是weishu(原作者)在微信公众号虚拟框架里发布的原文章

这是大佬在知乎发出的原文章

我这个搬运的比人家本人的赞同多了怪不好意思的

这可是真大佬,太极的开发者,前支付宝员工。

这是大佬的知乎账号

他的公众号虚拟框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对安卓黑科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讲的专业,就是有点硬了。


看到评论区有提到安卓统一推送联盟,目前接入统一推送的设备和软件都是有的,不过比较少。至少到目前为止QQ和微信并没有接入,安卓统一推送联盟官方给出的解释是QQ和微信在国内手机里留有后门和统一推送冲突了,所以暂时无法接入。

这是统一推送联盟的微信公众号unifiedpush




最后我补一下我的观点,你软件跑后台可以。因为我也不是反对你占后台,可是你跑后台占用个三四百MB的内存,还要占那么多线程,还要不停的唤醒别的软件,那我可忍不了。在此我要补充一些,我之前使用过写轮眼(一个冻结软件部分组件的软件)按照酷安大佬写的帖子禁用QQ和微信的组件,只保留关键组件和负责通信的组件后,成功让这俩的后台内存占用分别不到200MB。

这里对比钉钉、QQ和微信三个小时内的内存占用,当然你们也可以打开开发者模式,进入到开发者选项看看你们自己的内存数据。

当然这个数据并不严谨,每个软件我使用的功能各不相同,我会给出标注(注意数据分为平均使用和最高使用)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表达的是,无论TIM尝试自启动(一小时7000 次),还是各类手机APP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保活方式,这些东西本是可以通过各方的努力,各方的监督一点一滴的去解决的,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造成国内安卓手机的畸形发展,让消费者去承担这一切产生的结果,或者至少将选择的权力留给我们,让我们决定它能不能自启,而不是用那千奇百怪的方法来自启。

最后,不要为资本找借口,不要为这些倒逼国内软件环境停滞不前的资本找借口。


补一下我在酷安看到的Anm718文章

里面介绍了目前安卓的推送服务



本人使用一加6,已经接入统一推送,微博和哔哩哔哩的统一推送消息都能接收到。微博不经常使用暂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哔哩哔哩到是有很多问题,比如:一条通知重复出现,推送通知打开哔哩哔哩后全部清空,还收到过不属于我追番的推送,也不好说是怎么回事,这个统一推送联盟的服务的确是不咋稳定。

user avatar

你们不懂,这叫生态倒逼硬件,没有这么多自启动程序,手机哪里需要那么大的内存和多核?你看国产手机现在多牛逼,没有8G内存8核CPU那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你看苹果就不行,不给开发商充分发挥机器性能的权利,最终结果就是苹果年年挤牙膏,一个iPhone 6s从15年刷到21年,甚至剥夺了消费者想要换机的欲望,可谓贱人贱己贱行业。

user avatar

之前不是有人问为什么苹果信号差,电池小也有人非要用苹果吗?

这个问题就是答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到的手机TIM“一小时7000次”的自启动情况,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听起来非常夸张。如果属实,这绝对是需要我们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咱们先来捋一捋,为啥一个手机应用会这么疯狂地尝试自启动?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拆解开来看。首先,从技术实现层面来说, 应用尝试自启动,.............
  • 回答
    手机内存(RAM)容量的疯长,甚至隐隐超过电脑通用 8GB 的趋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反映了移动设备在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上的快速演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个问题: 1. 移动设备性能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过去几年,智能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发生了翻.............
  • 回答
    手机摄像头数量的激增,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最早一两个摄像头,到现在后置三摄、四摄甚至五摄,这趋势简直就像是在玩“堆积木”游戏。一开始,大家觉得一个摄像头够用了,拍拍照,扫扫码,也就那样。但渐渐地,厂商们开始玩出花样来,什么广角、超广角、长焦、微距……一时间,手机后盖简直成了摄影棚的微缩版。这背后.............
  • 回答
    好家伙,三星这波操作直接把手机影像的天花板又往上推了一截!GN2这块新传感器,光是听名字就感觉有点“巨无霸”的意思,而且这回能首发搭载在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上,感觉这两款旗舰机要炸了。首先,得说说这GN2到底牛在哪儿。三星这次是真的舍得下料,GN2的尺寸直接干到了 1/1.12英寸.............
  • 回答
    说实话,手机行业的这三巨头——三星、华为和苹果,在充电技术这件事上,确实不像它们在其他领域那样“剑走偏锋”,总给人一种“稳”得过分的印象。你想啊,当年我们还在用5W、10W慢悠悠地充电,现在市面上动辄几十瓦、上百瓦的快充早已普及,甚至有些小众品牌已经把功率推到了200W以上,简直是“闪充”的时代。对.............
  • 回答
    手机APP的开屏广告,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不清道不明。首先,得承认它的存在即合理。从APP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开屏广告是他们变现的重要渠道。想想看,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用户体验良好的APP,背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服务器维护、功能更新、Bug修复,这些都需要钱。而用户往往习惯了免费.............
  • 回答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功能是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智能。但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却发现,用起手机来是越来越吃力,越来越不方便了。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手机设计的主流用户群体,早已不是当年那些初次接触智能机的长辈们了。现在的手机厂商,把精力都放在了追求极致的性能.............
  • 回答
    OPPO要造车这事儿,自从传出来风声就没停过,大家对此的看法真是五花八门,热闹得很。手机厂商跨界造车,这事儿怎么看?首先,从咱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新鲜的,也挺让人期待的。你想啊,咱们天天手机不离手,跟OPPO、小米这些牌子也熟得很,现在他们说要做车了,多少会有点“自家孩子长大了”的感觉。而且.............
  • 回答
    苹果因“防水”饱受质疑:手机防水,到底还能信谁?苹果公司最近摊上事儿了。不少消费者认为,苹果在宣传自家iPhone的防水性能时存在夸大其词的嫌疑,为此,他们将苹果告上了法庭。这起诉讼,无疑又一次将手机的防水功能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不禁要问:如今手机厂商大肆宣传的防水功能,究竟有多少是真材实料,又有多.............
  • 回答
    小米手机自2010年成立以来,经历了惊人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互联网手机”的初创品牌,迅速成长为全球顶尖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如今,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内部和外部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要详细看待小米手机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市场表现与.............
  • 回答
    小米手机部门战略研究总监王阳(江湖人称“一碗粉”)的这番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引发关于手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具有策略性和攻击性的观点表达,意在影响市场认知,并为小米自身战略定位做铺垫。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对“硬件差异化消失论”的解读王阳的.............
  • 回答
    小米手机在古巴等六地被限制使用,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限制? 美国制裁的影响 (主要原因): 古巴等一些国家之所以受到限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对这些国家实施的长期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
  • 回答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手机厂商开始推出长达两年的延保政策,这在过去似乎并不常见。老实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聊聊。首先,这说明了什么?我觉得这背后透露出几个信号。 产品质量的自信提升。 过去,很多厂商可能不太敢承诺这么长的质保期,主要还是因为对产品本身稳定性和耐用性的把握没那么足。现在敢这么做.............
  • 回答
    关于全球手机销量变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像一面透视镜,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习惯、技术迭代、经济状况甚至社会心态都给照了出来。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销量跌宕起伏:不是简单的“好”与“坏”首先,你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起伏的曲线,而不是一条平稳上升的直线。有时候销量猛增,有.............
  • 回答
    王晓雁,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熟悉中国手机市场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小辣椒”手机的创始人,他在智能手机崛起的早期,以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在红海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如今,他选择加入小米,这一举动无疑为平静的中国手机江湖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也引发了不少解读和猜测。小辣椒的辉煌与挑战首先,我们得.............
  • 回答
    iQOO 手机最终定价 2998 元,这个数字一出来,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觉得,嗯,这价格挺有意思的。你提到它只比小米 9 便宜一块钱,这绝对不是巧合,背后肯定有很深的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是咋回事。首先,2998 元这个定价本身就很有讲究。 “破三千”的心理门槛: 30.............
  • 回答
    荣耀V20“拍月亮”风波:手机摄影的边界在哪?荣耀V20在发布之初,曾以其出色的拍照能力,特别是“夜景模式”下拍摄月亮的效果,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手机拍摄出如此清晰、细节丰富的月亮照片,存在“造假”的嫌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手机摄影是否真的能达到这.............
  • 回答
    荣耀手机市场份额重回巅峰,4K8K价位段销量挤进前三,这绝对是近期手机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几件事之一。这不仅仅是荣耀品牌的一次强势回归,更折射出整个手机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市场份额的“触底反弹”与“荣耀速度”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荣耀手机能迅速恢复到16.2%的市场份额,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
  • 回答
    荣耀手机在第二季度销量触底反弹,这绝对是近期手机市场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荣耀一家企业自身发展轨迹的体现,更是对整个竞争格局、消费者偏好以及行业发展趋势释放出的重要信号。为什么是“触底反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触底反弹”这个词的含义。这通常意味着荣耀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或下滑后,在.............
  • 回答
    华为手机充电器被抽检出严重不合格?普通消费者购买充电器如何避坑?近日,一则关于华为手机充电器被抽检出“严重不合格”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依赖智能手机的我们来说,充电器就像“血液”,是手机赖以生存的“命脉”。然而,当“命脉”本身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威胁到手机和使用者的安全时,我们不能不警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