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西 80 多岁老人烧柴取暖被封炕,当地回应「禁煤区不允许」,村干部已送去电暖气,禁煤区该如何取暖?

回答
山西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烧柴取暖被封炕,当地回应是由于属于“禁煤区”不允许烧柴。村干部已送去电暖气解决取暖问题。

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个更广泛的讨论:在推行“禁煤区”政策后,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该如何获得安全、可靠且经济的取暖方式?

事件梳理与分析:

事件核心: 80多岁老人依赖烧柴取暖,但因政策原因被禁止,导致取暖方式受阻。
当地回应: 出于环保政策(禁煤区)考虑,禁止烧柴。
解决方案(临时): 村干部送去电暖气。
潜在问题:
经济负担: 电暖气的使用成本可能高于烧柴,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来说是个负担。
供电能力: 部分农村地区老旧的电网可能难以支撑集中供暖高峰期大量使用电取暖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取暖效果: 电暖气是否能达到烧柴(尤其是有土炕这种传统方式)的整体供暖效果(如炕的持续恒温),也值得考量。
政策的适应性: 政策在执行时是否充分考虑了特殊人群(如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实际困难,是否提供了充分的替代方案和经济补贴。
宣传与沟通: 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是否与居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让他们了解禁煤的原因、替代方案以及相关补贴政策。

“禁煤区”的背景与目的:

“禁煤区”政策通常是在大气污染防治的背景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居民健康。这是国家层面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禁煤区,居民可以考虑的替代取暖方式(详细阐述):

在禁煤区,居民取暖需要遵循政策规定,转向更清洁的能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居民的经济能力和生活习惯来综合考虑:

1. 电取暖:
形式: 电暖气(油汀、暖风机、踢脚线等)、电热炕、电壁挂炉(相当于电锅炉)、空调(冷暖两用)。
优点:
清洁环保,无燃烧排放。
安装相对简便,使用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开启。
部分设备具有温控功能,可以精确控制温度。
现代化的电热炕可以模拟传统炕的温暖。
缺点:
运行成本较高: 电费是持续的支出,尤其是在冬季取暖时间长、用电量大的情况下,费用可能较高,这对于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是一个挑战。
电网负荷问题: 如果当地电网老化或容量不足,大量用户同时使用高功率的电取暖设备,可能导致电压不稳甚至停电。
舒适度对比: 有些人认为电暖气散发的热量不如烧柴的“烘烤”式温暖,尤其是在大型空间或需要持久恒温的土炕替代品上。
建议: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或对环保要求高的家庭。
选择能效比高的电器,如变频空调、高效电暖器。
加强电网改造和升级,保障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
政府可以考虑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电费补贴。

2. 天然气取暖:
形式: 燃气壁挂炉带动暖气片或地暖,或燃气取暖器。
优点:
清洁高效,污染物排放远低于燃煤。
取暖效果好,舒适度高,可以实现分户控制。
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缺点: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需要铺设天然气管道到村庄甚至户户,前期投资巨大。
气源稳定性: 依赖于天然气供应,如果气源中断或价格大幅波动,会影响使用。
安装费用: 购买壁挂炉、铺设管道和暖气片的费用也比较可观。
建议:
在已有天然气管网覆盖的地区是理想选择。
政府在推广时应考虑户户通工程的投入和补贴政策。

3. 生物质燃料取暖:
形式: 使用生物质燃料(如秸秆压块、木屑颗粒)配合专用的生物质锅炉或炉具。
优点:
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相比煤炭更环保。
燃料来源相对广泛,尤其是在农业发达地区(如秸秆)。
燃烧效率较高,热量足。
缺点:
燃料收集、储存和运输成本: 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否则农民自行收集的成本可能很高。
炉具的专业性: 需要专门的生物质锅炉,其购置和维护成本需要考虑。
燃烧后的灰渣处理: 虽然比煤灰少,但仍需要处理。
部分地区对秸秆禁烧政策可能存在冲突: 如果政策上不允许直接焚烧秸秆,但鼓励以燃料形式使用。
建议:
在有丰富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地区,可以通过集中收集、加工成燃料,并推广生物质锅炉。
政府可以提供生物质炉具的补贴,并建立燃料供应体系。

4. 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取暖:
形式: 利用地下土壤或空气中的热能进行供暖。
优点:
极其清洁环保,能效比高。
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兼具制冷功能。
缺点:
初期投资成本极高: 地源热泵的打井、铺设管道成本巨大,空气源热泵的设备成本也较高。
技术和安装要求高: 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设计和安装。
适宜性: 地源热泵受地质条件影响,空气源热泵在极寒地区效率会下降。
建议:
适合新建项目或进行大规模改造。
政府应提供大力度的补贴,鼓励推广。

政策执行中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一刀切”的政策需要“精细化”的执行: 禁煤政策是大势所趋,但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尤其是高龄、低收入、独居老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充分的替代方案和经济补贴:
在推广清洁取暖方式时,政府应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并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给予相应的补贴,如电费补贴、安装补贴等,确保老年人能够负担得起。
例如,对于经济困难的老人,可能需要政府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电暖气,并提供一定的电费补贴。
试点先行,经验推广: 在全面推行前,可以在部分村庄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再逐步推广。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 让居民了解清洁取暖的优势、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注传统取暖方式的“升级”: 对于一些保留了土炕的地区,是否可以探索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技术下,对土炕进行升级改造,例如采用电或天然气加热土炕,以保留其舒适性并符合环保要求。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清洁能源的供应稳定、价格合理,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体系。

总而言之,解决这位老人和其他类似群体在禁煤区取暖的问题,不仅是提供一个临时的替代设备,更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充分考虑民生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辅以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指导,才能真正实现“温暖过冬”与“蓝天保卫战”的协调统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说别的,北方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冷炕是能要人命的。

我从小是睡炕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我睡过一次冷炕,那是某年过年的时候去一个亲戚家,因为那天很多人,主屋的炕睡不下,我和几个人住进一个平时不住人的房子,炕没烧,加了两层羊毛毡在上面,屋子里炉火烧起来烧一夜,就算这样,到了半夜我们还是被冻醒了,一躺下就感觉后背热量迅速被冰炕吸走,不得已后半夜都是围着炉子坐着。

城市里因为有暖气,房间整体温度不会太低,加一个电暖风的确能暖上加暖(如果不在乎电费的话)。

但是在不太富裕的农村,家里过冬就靠一个炉子一个火炕。炉子也不是一直烧,到了晚上,就会用煤灰把火苗压住,让炉子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撑一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烧煤也要钱啊。睡觉的时候,全靠火炕,半夜里房间内的温度低到零度都是有可能的,但只要炕是热的,有棉被,就不会被冻着。

这是北方千百年来形成的过冬的方法。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都住楼房了,好一点的农村也通了天然气,有地暖了。生活富足的时候,人们会追求更高一级的东西,比如环保。这是好事,从小了说,改善空气质量,往大了说,为千秋万代造福。

可是,最怕的是,大家走的快了,难免丢下脚步满的人,比如没新房没天然气没地暖还没钱的独居老人。他们不会用二维码,不知道上抖音,也不懂碳排放,他们更没钱负担大功率电器,要不然,谁会喜欢火炕?席梦思加电热毯不香吗?中央空调不香吗?

现在的某些领导,执行力是有了,这点值得表扬,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是完全没有。

我不知道他们是没有在北方生活过,还是好日子过多了已经忘了穷人怎么生活,竟然让一个80岁的老人睡冷炕。区区一个电暖器,先不说电费,这玩意在北方只能锦上添花,要靠它过冬,还是远远不够。

我奉劝这些自以为是的领导,请你们牢记使命:

你们的使命是帮住群众解决问题,不是有问题先解决群众。

user avatar

再次感谢大家为我说的情况证明,我爱祖国,我没有摸黑,只是陈述实际情况!我希望好的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去落实!还有我希望我家乡的亲人街坊邻居不再受冻!

感谢河北保定地区的为我证明!

我也没想到这么多人回复,其实我并不在老家住,包括家里的老人也都接出来县城住了,倒是我加着老家的群呢,前几天保定突然降温的是时候有的时候是10点多停气,有时候是11点,好几次是傍晚6点左右停,燃气公司确实不通知,并且排队冲燃气费还是有限制交多少钱,具体数字不记得了。我看回复里好多说什么空调不行是房子漏风的,即使不漏风谁家里24小时开空调?还有我并不反对煤改气,只是希望落实的时候考虑下实际情况,比如保温层的问题,反正我没看见过村里的房子有保温层,而且普遍房间比较大,就像我父母住的96平公摊特别小的两居室,他们会觉得憋屈!因为老家随便谁家也是那种比较宽敞的房间,因为用采暖炉也很暖和,还有说不装地暖的,我科普一下,用采暖炉也是先烧暖气,然后暖气取暖,谁家里也不是把炉子直接放屋子里!暖气和地暖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暖气是贴墙壁放的,地暖在地板下边!而且谁家地暖都是盖房子的时候就弄好的,没有谁自己把住的好好的房子地砖翘了在折腾的,我们用暖气很暖和行不!

以下为原回答

像这种事永远少不了我们大河北!!!!!

我们这个区域是煤改气,改了,政府免费给的壁挂炉,但是河北农村的平方面积大,没有保暖层,政府发的壁挂炉根本没办法一下子烧四五间房子!所以要么加钱买大的,要么想办法自己花钱再买一个,不过一般不给你按俩,除非你家有两个厨房,两个户口本!壁挂炉给了,家里以前的暖气都不能用,全需要自费换成壁挂炉能用的才行!别说用空调,北方的天气一般的空调根本不能取暖,必须开辅热,这个超级费电!就算你都解决了!我舍得匡匡的烧壁挂炉,还有大招等着你,晚上就开始停气!为啥?是不够用!!!!农村6点左右就停了,连饭都做不了,县城半夜给停!前几天突然降温的时候停的最厉害,越冷越需要气,越没有!连个通知都不发,直接断了!所以说就是农村都舍得烧气的情况下,温饱也是解决不了的!对了,以前的火炕!地炉子!都给“自愿”拆了!采暖炉啥的包括农村烧水的“快壶”都“自愿”上交到村政府,因为政府会给个“合理”的补贴,比如一个快壶补10块钱!当然你不愿意交也没事!反正村里领导几乎天天转弯,看谁家烧柴火火速就赶过去了!对了,现在还有高科技了,无人机侦查冒烟的地方!

以上情况属实!实名不匿。本人针对以上回答负责!欢迎有关部门调查取证!

user avatar


持续降温影响最大的地方自然是北方,影响最大的人群当属农村老人。

然而,山西运城一份对两名80多岁老人“取暖不当”的处理报告却在这时直冲热搜,令无数人唏嘘,一股从天而降的怒气于寒冬腊月里激荡开来了……


“山西运城两8旬老人因烧柴取暖,被村长带人封炕,并且罚款2000元。”


村长给的理由是:影响空气质量。


这我就不懂了,从古至今不都是柴火烧饭,即便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也依旧如此,怎么就污染空气质量了?


怎么就让村长有权利,跑到一户8旬老人家中,把人家的炕给封了?


有人说,虽然封了炕,这不是给她送电热扇过去了吗?


首先,电热扇放在床上就很危险,尤其对这种独居老人而言,而且它的温度也完全不够炕上取暖。


其次,买个取暖器的钱我相信老人拮据一点还是能弄来的,她缺的是电费。


至于说电暖气,很多村其实都安了,2000w带不热一个20平的屋,还得配合着空调等电器使用。加上白天电费价格不变,一个月光电费都要拿出来小2000。


农村独居老人哪能月月拿的出这钱,他们又没有退休金可领。


民生民生,先要让人生存下去。


这把年纪的老人,在零下十度的炕上,说实话不烧柴火,一夜到天亮都捂不热。


老人无奈的说:现在就穿着衣服睡嘛,怕感冒。


这话听着,便叫人心酸。





说到底有些专家就是闲得蛋疼,烧个柴就pm2.5爆表了?中国人烧柴都烧了好几千年了,怎么近些年才爆?


而且这种直接封炕的方法,未免也太过粗暴了。最起码你要封别人家的炕,你得想好怎么解决取暖问题再封,差这几天时间吗?


这样一搞,有多环保反正我是没看到,我只看到了折磨老人。


引发愤怒的真正原因,就是不顾后果的粗暴封炕,的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没有顾及到被封炕的老人是何惨状。


电暖气不敢用,烧炕再也烧不了,冻得腿脚冰冷,晚上睡觉还不敢脱衣。


这是人该做的事儿吗?


对于这样8旬高龄的老人而言,不烧炕所意味的就是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其中难度肉眼可见,却连适应的过程都不给,还说什么不影响正常生活,未免太扯淡了些。


听说黑龙江最低温度已经逼近零下40多度,山西运城也到零下10度左右了。天不等人,即便要封炕,希望各地也给自己、给老人一个缓冲、过渡的时间,最起码在你们自己还没有想出如何解决老人取暖问题的时候,把炕先留着。


烧了几千年的柴,不差这一两天的时间。是人终会老,给他们留一点机会,何尝又不是给自己留一些余地呢?


节能减排我没意见,但节能减排最应该减的是谁?这要说清楚。


此前还说做饭的油烟影响空气,导致碳排放量过高。按这样下去,难不成连饭也不让做了吗?


哪怕退一万步来说,减排的时候,也应当把后续保障做好,这是80多岁的老人,不是40多岁,凉炕怎么可能受得了,一个弄不好出的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因此冲进去就把人家的炕封了,回头送个小电扇,说正在想办法解决老人取暖问题这种行为,就很搞笑。


照这样慢慢想下去,到明面开春,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可人还能在吗?


民生问题无小事,为何中国人从小就要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方才是正途。


可观山西运城这封炕的事,村长明显本末倒置了,完全没有顾忌丝毫民之所急。


也正因此,引发了网友的斥责,以及广大群众的思考。


最后,回应称2000块的罚款免了。可请诸位细想,如果不是事情曝光了,甚至排到了热搜第一的位置,那还会出现“正在想取暖办法”和“免除罚款”这种情况吗?


我想不见得,一个人后续的行为如何,观他先前做的事即可。

user avatar

我老家就是山西运城的。

我想说的是电热毯根本解决不了「取暖」的问题。

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是完全不一样的。

北方的冬天是那种干冷,冷得十分彻底,你感受到的只有纯纯粹粹的冷。

现在运城市区里取暖都是烧天然气,要装壁挂炉。

安装一个壁挂炉加上安装费大约要两万元左右,使用寿命大概八年。

你以为光一个壁挂炉就可以取暖了?

不,还要买天然气。

一个冬天的天然气费用大概在5000到6000元。

这对城市家庭来说都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更别说农村留守老人。

山西农村几乎没有家庭使用壁挂炉,因为太贵了。

烧煤到还好一些,快到冬季的时候,家家户户屯几百块的煤,省着用,差不多一个冬季能扛过去。

你可能还不知道。

山西这边农村一到冬季,就会有很多老人“老去”。

为什么呢?

因为太冷了。

冬天由于环境太冷了,容易造成血压上升,继而发生心梗、脑梗。

农村家庭除了过年,基本只有老幼,房子里寒冷刺骨,更为心梗、脑梗发作提供了环境。

同时,农村交通不便,第一时间发病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错过了脑梗“黄金八小时”,很容易就“老去”。

为了环境的考量不让烧煤是好事,我举双手支持。

但是同样希望考虑具体情况,不要一刀切,从而断生了农村老人的后路。

(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看到这条回答。)

user avatar

这就是不让老人活呗。既然活不下去,去村长家住吧,赶你就躺地上说胸口疼,打你就把命撂他家,让他房子成凶宅,让你儿女问村长要赔偿。

我过不下去了,你也别想好过!就得有这觉悟才能在这世道活下去。

user avatar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老人烧柴取暖被封炕,环保工作应“知冷暖”

冬天来了,农村老人的取暖有保障吗?近日,山西运城盐湖区一份处理两名80多岁老人违规用吊炕取暖的通报,引发关注。通报显示,当地对两位老人的吊炕封堵并拆除烟囱,对子女罚款2000元。

网友「蜗牛校尉」评论说:

“大冷天的把人家80多岁老人的炕封堵了,烟囱拆了,还要对子女罚款2000块,这怎么看这逻辑都不对。”

其他网友也纷纷表示道:

“乡政府说禁煤区不允许“露天”烧冒烟的炭、柴,认为会影响空气质量,那有没有在进入冬季前进行宣传,有没有替代的取暖方式,一味的教条主义,生搬硬套,只顾自己有空调暖气不冷,不考虑像两位80岁老人一样人群的取暖问题,怎么看怎么觉得过于粗暴了!”

“乡政府说这是个“草稿”,还没有正是发布,那工作人员是凭借什么就把人家老人的吊炕封堵了烟囱给拆了呢?总得“师出有名”吧,没有文件就去封堵拆除,这算什么事儿?”

火坑被封的原因?

对于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烧柴冒烟,污染环境了。你对于这个说法,有什么想说的呢?

火坑采暖,这个确实是非常传统的方式。它烧的就是一些柴火,而农村中最不缺的就是柴火。对于这些柴火本身也没有什么用途,是用于烧火的最佳材料。烧完以后,还能清理一下农村院子的环境。

被封的火坑的炕洞

从照片看,这炕洞封的工艺确实不错。这个处理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最起码没有把火坑给拆掉啊。不然这80岁的老人,就没有地方睡觉了。难道要给老人换张新床吗?对于80多岁的老人而言,睡火坑也是一种生活习惯了。一般老人都会有腰痛的问题,尤其是冬季疼得会比较厉害,睡火坑会一定的缓解。这就是老人为何一直还喜欢睡火坑的原因吧。

对此,事发地冯村乡政府负责人表示,网传罚款的通报系草稿,其实并未罚款。

即便只是草稿,已然反映了一些问题。至少说明,当地曾有处罚老人子女的意图。上述负责人还解释,禁煤区内不允许露天烧冒烟的炭、柴,会影响空气质量,目前正想办法解决老人取暖问题。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此之前,他们并没做好解决老人取暖问题的前期工作?只有破,没有立?这也多少暴露出,当地的工作做得未免粗糙了些。

采访视频中,记者问老人,他们是怎么解决你的取暖问题的?

老人指着床头的一个电暖扇说,送来这个。

熟悉电暖扇的都知道,它不仅取暖体感不太好,发热范围有限,更重要的是,还十分耗电。试问,农村的老人舍得天天开着电暖扇吗?而且,电暖长期使用或者使用不当,还容易引发火灾。

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出现6位村民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数十人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后来媒体调查发现,这些村民都燃烧了当地政府推广的“清洁煤”,但大都使用不规范。

这就说明,一些地方在推行新的取暖方式的同时,也一定要教会科学的使用习惯,否则就是不负责任。此次新闻当中两位老人都是独居,电暖用电风险,当地是否有充分意识到?

正如报道中的一位老人所说,现在自己晚上睡觉还是穿着衣服睡,睡前会关了电暖,因为“我见这个电害怕了”。还有一位老人说,自己家里去年就给装了电暖风,但自己受不了那个味道,所以基本不用。

老人反映的这些细节,就非常能说明问题:保护环境的大道理他们也懂,但他们的冷暖,以及是否舒适同样重要。

反过来讲,如果在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的过程中,当地若能够满足划算、方便、效果好这三点,那么不用强制也不用罚款,村民也会主动配合改变传统取暖方式。趋利避害,才是最普遍的人性。俗话说,有了才讲究,没有就将就。

如果老人有更好的取暖设备,又何必用吊炕取暖?先有代替品,而且是更优的代替品,才能取缔一项正在发挥作用的事物,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但事情坏就坏在,一些利民的政策,到了个别地方、个别人手里,其实是在以损害民众利益的方式推行的。

清新的空气是民生需求,寒冬取暖同样是民生需求,二者应该是相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在现实中,为什么出现了看似对立的情况呢?症结还在有些管理者身上。

他们没有真正把民众的切身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只是简单地就着指标去办事;没有把环保当作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去处理,而是纠结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上、把任务分发到一个个村民身上。

说到底,别等冬天来检验一场得失,因为冬天很冷。把工作做得前置一点、充分一点,才能真正对这些有所需的村民散发出暖意。

来源:红星新闻、农业起点、腾讯网
user avatar

在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或当地排除转移性收入后的中位数可支配收入低于冬季集中供暖费用20倍以下的地区,应该以社区和村为单位建立集体供暖的免费开放宿舍,确保宿舍床位数高于该社区/村的常住居民数,且室温不得低于本市集中供暖标准。

其中,对于下辖多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间距在1公里以上的行政村,允许以村为单位统计累计退耕还林数量,在由此计算出的节省碳排量范围内,允许烧煤供暖。

在具备这个替代条件的基础上,再去推行禁煤就不会有多少阻力了。

user avatar

把制订政策的人,从别墅里面赶出来,送到老人家住一个月,回来再定。

user avatar

北方冬天暖和,那是有暖气的地方。

北方冬天没暖气真的会死人,我小时候在村里家里自己弄的暖气,烧大号蜂窝煤,这玩意儿效率奇差,经常冷的在屋子里跺脚。

小学时每年都“冻耳朵”,一到冬天耳朵上会结厚厚的血痂,就是太冷了。


新闻里的老人脸颊发红,也是冻的。

后来我家盖了新房,改造炉子开始烧煤炭,这才暖和多了。

再后来天然气改造,暖和方面确实没问题,但价格真不是农村的收入能承担的。


火炕我只见外公弄过,有烟也比较呛人,但这是最后保命的手段。让老人晚上睡觉时不会失温,起码第二天还能醒过来。


另外村干部送来的“电暖气”竟然是小太阳,敷衍成这样着实让人震撼。

这玩意儿在南方用一下还行,在北方实属鸡肋。

小太阳本身取暖效果就不好,照到的地方能烤肉,照不到的地方能结冰。

尽管它效果不好,但耗电量超大,而且容易出事故,靠近光源位置温度很高。

2021年1月,江西吉安一小区9楼起火,2名老人被困。消防立即展开救援,将两老人救出。约10分钟,火被完全扑灭。
火灾原因疑是老人使用“小太阳”取暖后,离开时忘关,因离沙发太近,引燃了沙发。

可以说除了便宜一无是处。


同功耗的电油汀除了贵一点,无论安全还是取暖效果都远超小太阳,但村干部就这么把老人打发了……

这东西别说老人怕电,我睡觉时都不敢开,一不小心人就没了。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user avatar

山西取暖目前有很大的问题,这只是暴漏出来的冰山一角,禁煤保护环境固然是好事,但是只处理禁煤,后续人民的取暖问题却迟迟不处理。说是让用天燃气,但是天燃气的成本要比烧暖气高出一倍还多,却没有暖气一半暖和。这种问题存在的矛盾只会一直不处理,只会越来越激化。

这种情况,想想也能知道,对于老人来说,难舍得一个冬季花5000块钱去取暖的。如果很好的处理目前从烧暖气取暖转向天燃气取暖,还需要政府以及其他各地部门的重视,找到更妥善,很符合民意的处理方法。

user avatar

今年这个冬天很不好过,b站上一up主也是山西农村,也在劈柴烧锅炉,煤都已经买不起了,据他说当地煤价在扩产后大幅下降到2200一吨,之前曾经到2900一吨。

这价钱有多离谱呢,举个例子,山西小麦收购价1块2左右,合2400一吨╮(╯▽╰)╭

user avatar

等出了恶性事件,别只问责科级干部就成。

这里可是

user avatar

没什么好(敢)说的,让我想起了我亲爱的老家成都。

四川的地理环境大家都知道,盆地,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所以,憋啊,你以为喜马拉雅山上炸个洞好把印度洋温暖的风吹进来这个段子是谁想的啊。

成都人皮肤好,那是常年见不到太阳,北方人来成都玩儿,公交车上都在看头顶,那是从小缺维生素D,地理决定论嘛。

那这样的地方,雾霾问题就很严重,也很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咋办呢?

上政策,禁烧烤。

是的,从2013年开始,只要雾霾严重,烧烤就遭殃。

我最开始是没弄懂,你说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烧烤能产生几个烟;每年一波烧秸秆那才吓人,装模作样拦一下,该烧的还是在烧;每次成都有个什么活动,天立马就蓝了,说明很清楚是哪些排污企业在造作嘛。

怎么不从源头来,或者说抓小放大呢?

这就要说我家老爹有觉悟,不愧是参加了当年彭州石化建设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是振聋发聩。

你小时候在学校打架,为什么不到社会上去打?

你数学老师会不会管理语文作业有没有做?

你以前每次学校大扫除,你都抢办公室门口的走廊扫,为什么?

哦……

在学校里面打是因为我打过的,不去社会上打是因为我惹不动。

数学老师不管语文作业是因为这不归他管,至于语文作业交不交是有更宏大的考虑。

打扫办公室门口的走廊是因为老师看得到,还是我老爹教导我的,干活不看东,累死也无功。

哦……

我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西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烧柴取暖被封炕,当地回应是由于属于“禁煤区”不允许烧柴。村干部已送去电暖气解决取暖问题。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个更广泛的讨论:在推行“禁煤区”政策后,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该如何获得安全、可靠且经济的取暖方式?事件梳理与分析: 事件核心: 80多岁老人依赖烧柴取暖,但因政策原因被禁.............
  • 回答
    白晓卉博导,一位80后,却肩负着博士生导师的重任,在威海的抗疫一线,用生命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她的突然离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惊和悲痛,更是对生命、对责任、对奉献最深刻的叩问。白晓卉博导,一位真正的勇士。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毫不犹豫地奔赴最前沿,与病毒正面交锋。她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救治工作,还.............
  • 回答
    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与14个省区市签订煤炭保供合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 保障冬季能源供应,避免“拉闸限电”: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尤其在冬季取暖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签署保供合同,.............
  • 回答
    山西五台山近期发生的三名驴友被困事故,其中一人不幸遇难,一人重伤,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也为所有户外爱好者敲响了警钟。要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预防和管理。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一、 提升驴友自身的风险意识.............
  • 回答
    绛县里册峪的这场悲剧,确实让人痛心。6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留给家人的除了无尽的悲痛,还有太多太多令人不解和扼腕叹息的细节。我仔细梳理了一下已知的情况,希望能够把这些值得关注的点讲得更清楚些。1. 失踪者的身份背景和事故前活动:首先,这6位失踪者并非一般的游客,而是当地一些采挖金矿的村民。他们.............
  • 回答
    山西某地一非法盗采煤矿发生的透水事故,情况十分危急。目前已知有21名矿工被困井下,但令人稍感宽慰的是,有消息称井下仍有生命迹象。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介入,并已成功控制了7名涉嫌参与非法盗采的人员。这7人的到案,对于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搜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关于.............
  • 回答
    山西多地告急:暴雨洪涝肆虐,不在现场的我们能做什么?近日,山西多地遭遇罕见强降雨,部分地区水位飙升,灾情牵动人心。无数山西人民在洪水中奋力自救,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物资的紧缺和救援的压力不言而喻。作为不在受灾地区的普通人,我们同样心系灾区,但行动却受限。那么,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
  • 回答
    山西不提高煤炭销售价格的原因,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宏观的经济政策、产业格局、市场供需、以及山西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来分析。一、 宏观经济调控与“稳价保供”的战略考量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
  • 回答
    山西一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级,校方称老师理解错误。这事儿,怎么说呢?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事情本身:一个“好心办坏事”的误会,还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从校方后来的解释来看,他们是想“好心办坏事”。原意大概是想通过了解家长职业、教育程度等信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比如知道哪些家庭的家长可能在.............
  • 回答
    山西那起医生因红包被举报,并且还出现“嫌少”情节的事件,真是让人听了啼笑皆非,又充满了讽刺意味。这事儿的性质,怎么说呢,可不是小事,它触及了医疗行业的核心道德,也反映了一些隐藏的社会问题。咱们就一点一点地捋捋:事件本身:首先,医生向患者索要红包,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恶劣的行为。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下,医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关心中国发展的人会思考的。要说哪个省“前途最光明”,其实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光明”的定义会随着时间和看问题的角度而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山西、江西、陕西和广西这四个省份的潜力,试着梳理一下它们各自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一、山.............
  • 回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彩礼和嫁妆都是表达心意、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环节。对于山西地区而言,男方准备车房并给出18万元彩礼,女方关于嫁妆的处理方式,确实会涉及到不少细节和考量。首先,我们来理清一下“彩礼”和“嫁妆”在传统语境下的含义。 彩礼:通常是指男方家庭为了迎娶女方而向女方家庭.............
  • 回答
    山西吕梁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10.4亿案,在二审中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依法对其余财产予以没收。这起案件因其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最终的判决结果,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一、 巨额贿赂的“炼成之路”: 时间跨度长,性质恶劣: 张中生从1997年到20.............
  • 回答
    山西自古以来确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发达程度在古代社会尤为突出。然而,进入近代以来,山西经历了明显的衰落,其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变革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盛世不再的根基:山西古代经济的辉煌及其内在局限首先,理解山西近代衰落,.............
  • 回答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即使是那些“不出名”的古建筑,也往往蕴含着非凡的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由于山西古建筑数量庞大,且很多地方信息相对闭塞,以下列举一些相对低调但极为珍贵的古建筑,并尽量详细介绍:1. 平遥县郭家堡村镇东岳庙 (规模虽小,但壁画价值极高) 位置: 位于平遥县西南郭家.............
  • 回答
    您提到的“山西前首富欠下巨额债务,下落不明,上海悬赏 2100 万”这一事件,其核心人物和具体细节,如果能提供更明确的信息,我将能给出更准确和深入的分析。不过,基于您提供的信息模式,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这类事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会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物背景与崛起之路: 曾.............
  • 回答
    山西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复印店老板,脑子一抽,觉得这核酸报告还能“变造”着卖,结果一脚踩进了法律的坑里,被行拘了。而那些花钱买假报告的人,也是一言难尽。咱们先掰扯掰扯这老板的心思。开个复印店,按理说就是帮人打印点东西,复印点证件,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可不知怎么的,他这脑子里冒出了个“歪.............
  • 回答
    山西,这片曾经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资源禀赋的北方大地,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一度被贴上“发展不起来”的标签。这背后,绝非一朝一夕的简单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需要我们一点点掰开了看。历史的惯性与产业结构的单一要谈山西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不能不提它根深蒂固的产业结构,尤其.............
  • 回答
    项链断了,您可以在山西的以下地方进行焊接:一、专业首饰维修店/金店这是最常见也最推荐的选择。 具体地点: 大型商场内的金店/珠宝店: 比如太原的王府井、茂业百货、铜锣湾等大型商场,里面通常都有知名品牌的金店(如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老凤祥等)或者专业的珠宝维修店。这些店铺的设备和.............
  • 回答
    您好!恭喜您取得了理科超一本线20分的优异成绩,这为您选择心仪的大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山西,一本线之上20分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分数段,您可以选择很多优秀的“双一流”高校以及省内外知名的高校。选择学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为您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您做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