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西为什么不提高煤炭销售的价格?

回答
山西不提高煤炭销售价格的原因,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宏观的经济政策、产业格局、市场供需、以及山西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来分析。

一、 宏观经济调控与“稳价保供”的战略考量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政府的首要目标之一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稳价保供”是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方向,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

抑制通货膨胀压力: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其价格的上涨会直接传导到电力、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进而推高终端消费品价格,加剧通货膨胀的风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保持煤炭价格的稳定,对于稳定整体物价水平,保障民生至关重要。
保障工业生产的成本可控: 许多中下游企业高度依赖煤炭作为生产原料或能源来源。如果煤炭价格过高,将大幅增加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其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导致停产、减产,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维持相对稳定的煤炭价格,有助于企业保持竞争力,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支持能源结构转型中的过渡: 尽管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煤炭作为过渡性能源,其作用在短期内仍然不可或缺。如果煤炭价格过高,可能会在短期内对煤炭的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但长期来看,如果高价是结构性的或持续性的,可能会迫使部分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但同时也会给一些仍需依靠煤炭的企业带来生存困难。因此,政府倾向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升级来推动转型,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价格上涨来实现。

二、 山西作为煤炭“压舱石”的特殊角色与责任

山西省是中国最主要的产煤省份之一,其煤炭产量和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中,山西承担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即在国家能源供应中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

国家能源战略的执行者: 山西省政府在执行国家能源战略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这意味着,在国家需要“保供稳价”的时刻,山西作为主要的供给方,有义务配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即使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山西的煤炭企业也会在国家统一调度下,优先保障供应,并配合价格稳定政策。
历史遗留的产业结构: 长久以来,山西的经济高度依赖煤炭产业。虽然近年来山西也在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发展新兴产业,但煤炭在地方财政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依然巨大。过于激进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山西地方经济造成冲击,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山西在定价上,也需要顾及到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和发展节奏。
央地协调与市场监管: 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国家发改委等宏观调控部门的政策指导。山西省的煤炭销售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自主决定,而是受到中央政府政策的影响。当国家提出要稳定煤炭价格时,山西的煤炭企业自然需要遵守相关指导意见。

三、 市场供需关系与政策调控的博弈

尽管存在国家层面的调控,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依然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然而,即便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家也可能通过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手段来“摁住”价格。

“煤电煤”联动机制的考量: 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之间存在密切联动关系。煤价上涨往往导致电价上涨,进而影响工业和居民用电成本。为了避免连锁反应,政府会审慎对待煤炭价格的剧烈波动。
储备与产能释放的调节: 在煤炭价格可能过快上涨时,国家可以通过动用煤炭储备、鼓励新增产能适时释放、甚至出台一些限价措施来平抑市场价格。山西作为主要产区,其产能的稳定性和市场行为必然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限制: 虽然国家在推动煤炭市场化改革,但对于基础能源的价格,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始终存在。在特定时期,价格的稳定优先级可能高于完全的市场化。山西的煤炭销售价格,就是在这种市场化与行政调控并存的复杂环境中形成的。

四、 山西煤炭企业的利润与成本考量(并非“不提高”,而是“受制于不提高”)

这并不是说山西的煤炭企业不想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是它们受到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制约,不能随意提高价格。

利润率并非无限: 尽管煤炭企业在某些时期可能盈利丰厚,但其成本(包括开采成本、环保投入、安全生产投入、税费等)也在不断变化。当国家要求“稳价”时,企业面临的利润压力会增加。
合规性与政策遵从: 煤炭企业的经营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果擅自大幅提高销售价格,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影响其市场准入和信誉。
长期发展与企业形象: 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也意识到,过于激进的价格上涨不仅会招致政府的干预,也可能损害其在社会上的形象,不利于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矿山”等品牌建设。

总结而言,山西不提高煤炭销售价格,并非其主观意愿的“不作为”,而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宏观经济稳定、自身作为“压舱石”的责任、以及市场供需与政策调控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能源价格的稳定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使得山西等产煤大省在煤炭价格的制定上,更多地承担起配合国家战略的使命,而非完全由市场力量主导。虽然这可能意味着煤炭企业短期内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但在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大棋局”中,这是一种必要的权衡与取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平时都在倡导统一,为了统一甚至不惜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及其盟友赌上国运开战,怎么一涉及到国内问题就又有割据思想了呢?

全国一盘棋,首先是经济一盘棋,国家从全局角度考虑,让你山西卖什么价格,就卖什么价格,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国家拿了你的好处,会从其他地方给你补些好处。如果你认为拿走的太多,补偿的太少,想自己做主,所有谋求独立的国家都是这么想的,觉得自己在一个大国家中吃了亏,想独立出来单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既然位于一个大集体中,无论是国家也好,公司也好,具体到某个地区或部门,你只能赌最高层一视同仁,如果最高层没有一视同仁,或者一视同仁了但你只看到损失看不到好处,觉得自己吃了亏,那也只能忍着,忍不住要不自己走人,要不煽动一帮兄弟分裂出去。

具体到山西,国家确实低价拿走了很多煤,但山西发展不起来,也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句话东北朋友们不爱听,叫投资不过山海关,其实山西也是同理,把大批资金投在山西,只会沉没下去,这才是国家没有大力扶持山西的原因。

user avatar

煤什么时候有资格提高煤价了?

user avatar

这就和为啥东北不能提高粮食价格一样。

user avatar

知道山西现在的煤价是多少吗?1800元一吨。

对14省保供的价格是多少钱一吨呢?450元。

08年左右一吨煤炭是80元,为什么我这么清楚?

因为我家真的卖过煤。夏天把西瓜拉去矿上卖,卖完西瓜拉一车煤回家,把煤卖了再拉一车西瓜。

夏天卖西瓜冬天卖苹果还有其他水果。那几年钱真的很好赚,但也真的累人。

08年那会,夏天都得穿秋衣,苍蝇蚊子统统没有,气温太低,无法存活。拉出去的西瓜或者苹果一天是没法卖完的,总得想办法过夜。

住到第二天继续卖,有时候就在车上凑合一晚。有时候当天可以卖完,但要等到后半夜才能装上煤。

买煤可不是菜市场买菜,给钱就能买。煤矿都是大订单,对于小车压根看不到眼里。只能看心情装煤,一般在天亮之前都能装到。

没有水果卖的时候,也会专门去矿上拉煤。下午六点出发,十一二月六点已经天黑了,到了矿上慢慢排队装车,第二天天亮拉回家往出卖。

我跟着去过一次,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就睡着,等醒来已经是凌晨三四点返回家,等于去了一趟寂寞。

拉回家还得找买家,一顿煤80,往出卖240左右。有些买家很狡猾,在买之前讲好价格,当你把煤给他倒在院子里瞬间翻脸,一吨煤只愿给200,你要不然拉走,要不然就拿这些钱。

算上运输费,算上人工费,其实也就挣点辛苦钱,遇到难缠的买家两三天白忙活。

在外人看来我家卖煤理应不缺钱,隔三差五有来上门借钱的,抹不开面子借个几百几千,08年那会钱还是挺值钱的。

一顿煤也就80,普通人那会也就1500左右的工资。

借了不还还不好意思要。有时候借钱就是这样,你出于好心帮助他,但他有钱之后非但不还,还说些风凉话,说他钱赚的轻松,不还也可以。

我对煤的认识比一般人要深,前前后后跟着家里人去过四五个煤矿。从全民挖煤到渐渐没落,当时两三千工人的矿,最后只剩8个人。

鼎盛时期,矿老板一天能赚百八十万,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但这些和普通人有关系吗?有。

你可以去矿上当挖煤工人。比起其他行业这个行业确实赚的多,但风险要大的多,伤筋动骨都是小事。一不小心可能就两眼一闭,永世不睁。

2010年之后我家就和煤没打过交道。自然资源理应国家享有,普通人开采那是违法。私人煤矿也都变成了政府所有,私采滥采严重打击。

这几年曾经黑色的土慢慢变黄了,但经济也随着土地变黄,转型哪有那么容易。在鼎盛时期许多人都和煤打交道,政策一来,和煤一刀两断。

没有缓冲落地,毫无准备的只能重摔在地。

比起煤涨价我更想知道经济如何发展?

1800一吨的煤谁烧的起?农民一年也就两三万的收入,有些家庭月收入也未必有1800。

当一件物品盲目涨价,只为了农民不用煤取暖,但又不提供替代品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你没有遇到取暖的问题,也会遇到其他问题。希望制定政策的人能够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底层的生活。

user avatar

提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是忘了之前山西因外省欠款,还有人下令停止供煤的事情吧?

(以下部分内容被建议修改)

1993年,他当选为山西省省长,在当时全国各个省几乎都欠山西的煤款,甚至其中一大部分明里暗里成了死债、无头债。

山西通过各种渠道,甚至通过(建议修改)协调催款,(建议修改)方面敷衍多于实施,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地方的大开发不得烧煤,烧煤发展了当地轻工业,又不会拿来反哺山西的煤工业。

所以他直接让全省煤矿企业停止向欠煤款的地区及单位供煤。

然后所有揩油的省份一下子急眼了,去找(建议修改)协调, 一方面安抚山西,一方面协调欠款省份还款。

陈年老债怎么可能一时还得清,但是企业发展可一天都少不了煤,于是服从大局观,部分省份象征性地还了一点煤款后,供煤又继续了。

1999年6月,他调离山西,8月出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卸任省委书记坐火车离开山西那一天,火车站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几万名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

三年后,他退居二线,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

等到10年之后,2008年的时候,煤炭又是上升期,山西人民能提价赚点钱吗?

不能,这是基础产业需要的材料,涨价会影响到民生根本,于是一纸限价令。

即使在08年雪灾的时候,煤矿加班加点保证南方企业不断火,人民生活不受影响,也没有加过价。

不过现在也好,小煤矿都不开了,也能还这片土地青山绿水了。

只是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过的好一些,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憋屈。

user avatar

煤炭销售价格不是山西人说了就算的,采煤卖煤挣的钱也不全归山西。

几千年历史上也有几次山西人自己说了算的时候,比如战国和阎锡山时代,可惜那时煤炭没现在这么大的需求。

所有回答里面,说山西的煤如果自己能定价,就富甲天下,超英赶美,碾压迪拜的,都是没有经济学常识和地理常识的人。

首先山西的煤不是独一份,所以山西的煤没有山西同胞想的那么金贵。

煤炭是我国在储量上能在世界上排前列的资源,相比之下,石油储量就寒酸多了,而且石油确实比煤炭值钱,。山西的南北东西邻居——河南内蒙陕西河北,都有自己的大煤矿,内蒙和陕西甚至就比山西略差一点而已。再往东,东北和山东也有很多煤,往西,宁夏甘肃新疆也有很多煤。

如果一道题,你的前后左右同学都会做,班里大半同学都会做,你还会自夸是学神吗

如果山西老乡们把煤炭标一个黄金的价格,山西人绝对会被邻居们当土鳖笑死,好像别人家没有一样。

当然现在国家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打白条,低价煤,也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山西老乡很不满。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工业化,没有南方那么多工厂和城市,山西的煤其实啥也不是。你敢涨价,北方各省就敢自己挖煤。东北煤炭资源枯竭,无非是好挖的经济效益高的煤矿采完了,不计利润的话,绝对还可以挖不少。

其次,.从政治上说,现在不是阎锡山的时代,我国从秦以后一直是个中央集权国家,不是美国那样的联邦 。全国一盘棋,山西的定位就是煤炭输出省和重工业大省,因为水资源、环保、竞争力等问题,山西的重工业最近一些年很不景气,经济发展速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后,从经济上说,如果像美国那样每个州都有很大政治和经济自主权的话,山西这样资源丰富的省份肯定要富一些,但也未必富太多。

一是因为山西通过铁路把煤炭卖给东部沿海地区,价格再高也会被运输和销售环节抽走相当部分;

二是因为山西不靠海,没有海运之便,对东南沿海地区来说,买进口煤可能成本更低,山西煤没有成本优势。

如果各地区都有自主权,那东南地区肯定大量进口澳洲煤,山西煤被迫打价格战,也卖不了特别高的价。类似美国自己也生产石油,还是石油出口国,它国内油价当然不可能高到离谱,因为油价大涨马上就有中东的石油进入美国。

三是山西内部资源分布也不是平衡的,有的地方有煤矿,但周边地区没有煤矿,向外卖煤的话,类似俄罗斯供应欧洲的天然气管道通过乌克兰,总被乌克兰拿捏一样,山西人民内部估计都闹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