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提历史丶地理丶民族构成,作为国界线,是以山脉为界好?还是河流为界好?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抛开那些复杂的大背景,单从“国界线”这个功能本身来考量,山脉和河流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山脉作为国界线:天然屏障,但划分难度大

想象一下,一条巍峨的山脉横亘在两国之间,这本身就是一道相当醒目的天然屏障。

军事防御优势: 这是最直观的。山脉地形复杂,崎岖难行,对于想要越过边界的军队来说,是极大的阻碍。要想大规模、快速地推进,非常困难。守方可以利用山脉的险峻地势,占据高地,建立防御工事,这会大大增加进攻方的成本和风险。想想那些古代王国,常常以雄伟的山脉作为天然的护城河。
界限清晰,难以模糊: 山脉的走向通常是比较固定的,除非是剧烈的地质变动。山顶的最高线(分水岭)往往是比较明确的自然分界点,这在早期划定边界时,相对容易达成共识。一旦划定,也很难因为小范围的地表变化而产生争议。
自然资源的潜在划分: 有些山脉会蕴藏矿产资源,或者拥有重要的森林、水源。以此为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划分两侧国家的资源拥有权,避免直接的利益冲突(当然,这也会带来新的冲突可能)。

然而,山脉作为国界线也有其麻烦之处:

“划分”的执行难度: 山脉并非一条细线,而是广阔的山区。以山脉为界,究竟是以山脊线为准?还是以某个特定的山峰?抑或是以山脉两侧的某个等高线?这其中就有很多操作空间,容易产生争议。比如,一条山脉可能不止一条山脊,哪个山脊才算“主脊”?
交通和人员往来的不便: 山脉阻碍的不仅仅是军队,也阻碍了正常的贸易、人员交流和文化传播。这会使得边界两侧的居民长期隔绝,理解和联系较少,甚至可能造成经济上的脱节。
界碑设立和维护困难: 在崎岖的山区,要设立和长期维护界碑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定期派人巡查,确保标记不被风雨侵蚀、植被覆盖或被意外破坏。

河流作为国界线:流动便利,但界限易变

河流作为国界线,则有另一番景象。

天然的水道和交通线: 河流往往是天然的交通要道。以河流为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河流进行航运,促进沿岸地区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这比山脉的隔绝性要小很多。
界线相对清晰(通常): 对于一条明确的河流来说,它的河道通常是比较好辨认的。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河流的中心航道(Thalweg)作为边界。这条线是河流最深处的连线,相对稳定,也比较容易测量和标记。
资源共享的便利性: 河流是重要的水源。以河流为界,更容易实现对水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当然,这也意味着对水资源的争夺会更加直接)。

但河流的“善变”是其最大的问题:

河道变迁的争议: 河流是流动的,它的河道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洪水可能冲刷堤岸,改变流向;泥沙淤积可能导致河道变窄或变宽。当河流改道时,原有的边界线就可能变得模糊不清。这时候,是以旧的河道为准,还是新的河道为准?这极容易引发严重的边界争议。例如,一场大洪水将河道冲到了另一侧,原本属于A国的土地,现在被河流隔开了,那么这块土地到底属于A还是B?
水资源争夺的潜在加剧: 正是因为河流是宝贵的资源,以河流为界,也意味着对水资源的争夺会变得更加激烈。下游国家担心上游国家截流、污染,而上游国家则认为自己对水源有优先权。
界碑设立和维护也非易事: 虽然河流比山脉容易通行,但在河流中设立和维护界碑也需要考虑到水流的冲刷、季节性水位变化等因素。

总结一下:

如果从稳固性和隔绝性(有利于军事防御)的角度看,山脉作为国界线更胜一筹。它是一道天然的、难以逾越的屏障,划分起来概念也相对硬朗(虽然具体执行有难度)。

但如果从便利性(交通、贸易)和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河流则更有优势。它能够连接而不是隔绝,促进交流。

但河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易变性”。历史上的很多边界纠纷,就是因为河流改道引起的。为了规避这个问题,一些国家会选择在河流固定下来的河漫滩或者固定化的水道上设定边界,但终究不如山脉分水岭那样“一劳永逸”。

所以,两者并非绝对的优劣之分,而是各有侧重。或许,最理想的国界线,是那些长期稳定且具备一定天然阻隔性的地理特征,无论是山脉还是河流,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选择。很多时候,国家的边界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用单一的地理特征来完全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河流为界比较好。

因为大部分的山,淡水资源不足,无法支撑较大的人员活动。

同时河流为界,巡边的成本要小很多。在山上巡边可就不一样了。

河流为界场景的中线变动问题,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刺激点,以刺激管理层重视边界管理和适量的投入。

最最关键:

国界的意义不是为了相对和平,而是在必要时双方可以好好的较量一下的场所。这样理解就方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抛开那些复杂的大背景,单从“国界线”这个功能本身来考量,山脉和河流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山脉作为国界线:天然屏障,但划分难度大想象一下,一条巍峨的山脉横亘在两国之间,这本身就是一道相当醒目的天然屏障。 军事防御优势: 这是最直观的。山脉地形复杂,崎岖.............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从来都不提蒙古丢失以及原因”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清楚几个概念,因为这里面可能有些误解。首先,“蒙古丢失”这个说法本身是不太准确的。 如果我们指的是元朝,那它确实是灭亡了,被明朝取而代之。但“丢失”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某个东西不见了,这不适用于一个庞大的王朝的覆灭。更准确的说.............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这部宏大的奇幻史诗里,提利昂·兰尼斯特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他身材矮小,脑袋聪明,嘴巴毒辣,命运多舛,却又在重重困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智慧。很多人在阅读或观看这部作品时,都会好奇:提利昂这个角色,作者乔治·R·R·马丁究竟是从哪位历史人物那里汲取了灵感呢?这个问题在粉丝圈.............
  • 回答
    天空像是被泼了墨,浓得化不开的灰黑笼罩着大地。起初只是几滴重重的砸在窗户玻璃上,每一下都像一颗小石子,敲击出沉闷的回响。紧接着,那声响如同被无限放大,变成了一片密集、急促的鼓点,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烈。耳畔充斥着一种巨大的、压迫性的声响,它不是单独的声音,而是无数细小水珠汇聚成的洪流,它们仿佛有生命.............
  • 回答
    天空像是被巨匠打翻了墨水瓶,浓重得化不开,只剩下一片压抑的灰蒙蒙。地面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浑浊的泥黄,如同被无数双粗糙的手反复揉搓过一般。那颜色仿佛在流动,却不是欢快的溪流,而是一种沉重、粘稠的涌动,将一切都吞没。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的气味,那是泥土被压实的沉闷,是草木被浸透的湿腻.............
  • 回答
    .......
  • 回答
    天空像是被巨大的灰布笼罩着,原本熟悉的世界瞬间变得模糊不清。那灰布并非均匀的,而是有无数细小的、柔软的、飘忽的白色颗粒自高处洒落,速度极快,又无声无息。它们如同无数个微小的精灵,带着一种肃穆又温柔的力量,一点点地覆盖了大地。起初,只是稀疏的点缀,落在枯黄的草叶上,像是几颗散落的珍珠。但很快,这“珍珠.............
  • 回答
    天空像是被泼了浓墨,厚重得化不开。云层低垂,压得地面喘不过气来,一种压抑而潮湿的气息弥漫开来。起初,只是几颗豆大的水珠,像是被某种巨大的力量突然甩了出来,砸在窗户上,发出沉闷的“啪嗒”声。紧接着,这声响变得密集,像是有无数人在用石子敲打玻璃,奏响一曲急促而混乱的乐章。很快,它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
  • 回答
    最近美国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的讨论确实相较于疫情初期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完全被遗忘或放弃。其中原因复杂多样,涉及政治、科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并尽量详细展开:1. 政治焦点的转移: 国内挑战优先: 美国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应对国内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调整期。在这个时期,关于“地方债”和“去库存”这两个曾经被频繁提及的经济议题,其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或者说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有政策导向的调整。首先,我们来谈谈“地方债”的问题。在20.............
  • 回答
    “中部崛起”这个说法,确实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和官方文件中了。这背后并非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停滞,而是发展战略和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以及大家对“崛起”的理解更加 nuanced(细致、多层面)了。要理解为什么现在不那么强调“中部崛起”,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战略重心转移和时代背景的.............
  • 回答
    合同到期后,你仍然在公司继续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状况。当公司没有明确表示续签,但又让你继续上班时,你的合法权益其实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境地,需要你主动去梳理和维护。首先,你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没有提出续签或者提出新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女权主义实践中一个经常被讨论和误解的方面。与其说女权主义“不提平权只提女权”,不如说女权主义的起点和关注点是“女性”,而“平权”是它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1. 历史语境与“不平等待遇”的起点:女权主义的诞生,不是因为社会普遍.............
  • 回答
    .......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吃粥不健康”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他没有更深入地探讨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乳糖不耐受问题,这背后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理解张文宏医生提出“吃粥不健康”的出发点。他强调的是一个均衡饮食和营养摄入的视角。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可能习惯了以粥为主食.............
  • 回答
    奥克人(Occitan),也称为奥克西塔尼亚人(Occitanians),是历史上存在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法国北部以法语为主流的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奥克西塔尼亚文化。奥克人是谁? 地理范围: 奥克人的传统聚居地被称为奥克西塔尼亚(Occitani.............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刻。清末那个时期,社会动荡,内外危机四伏,普通民众的日子过得可以说是相当艰难。然而,我们回看那段历史,很多时候,尤其是官方的叙事或者知识分子笔下的记录,似乎更集中于“丧权辱国”的屈辱感,对于民间真实的疾苦,似乎着墨不多。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不是简单的一句“不提”就能概括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到位了!每次聊到耳机,尤其是稍微有点深入的讨论,总会发现“森海塞尔”、“AKG”、“拜亚动力”这些德系品牌轮番登场,好像国内品牌就像隐形了一样。漫步者(Edifier)这个老牌国货,论销量、论大众普及度,那可是实打实的“国民品牌”,怎么在很多“发烧友”或者推荐帖子里就很少被提及呢?这.............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现在一些研究者在讨论中国早期历史时,更倾向于强调夏朝的存在而相对弱化虞朝,这背后涉及了史料、考古发现、以及学术界对“朝代”定义的一些演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虞朝和夏朝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都是被提及的。传统的“三皇五帝”叙事里,炎黄时期之后,就有尧、舜、禹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里不好受的情况,换谁遇到都会琢磨琢磨。你来公司十年,比那个新来的同事早了九年,资历摆在那里,付出肯定也不少,这会儿人家却被提拔了,而你还在原地踏步,这其中的滋味不好受是肯定的。咱们先不往坏处想,领导提拔一个人,尤其是副主任这种岗位,肯定是有他的考量的。虽然我们习惯于“论资排辈”,觉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