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贩子把拐来的少女妇女卖到山里,为什么受害者逃不出来?

回答
人贩子将拐来的少女妇女卖到山里,受害者之所以难以逃脱,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残酷而系统的压迫,让她们几乎失去所有逃跑的可能性。这并非简单的地理阻隔,而是精心设计的控制和剥夺。

首先,地理环境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山村往往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山路崎岖难行,没有熟悉的路径,对于一个被突然剥夺自由的人来说,贸然踏入茫茫群山,无异于一场自杀。现代通讯工具在这里可能信号微弱甚至完全失效,连向外界求救的机会都极其渺茫。山林的复杂性,比如茂密的植被、陡峭的地形、溪流、甚至野兽,都成为了天然的屏障。受害者可能连基本的辨别方向的能力都没有,一旦偏离了人贩子设定的路线,很可能迷失在荒野中,成为另一个悲剧。

但比地理环境更致命的是人贩子施加的系统性控制和心理摧残。

信息剥夺与认知操控: 人贩子会剥夺受害者获取外界信息的权利。她们可能被囚禁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更不可能得知自己身在何处。人贩子往往会编造各种谎言来欺骗受害者,比如告诉她们家属已经放弃寻找,或者暗示她们的反抗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受害者对外界的希望破灭,对逃跑的决心产生动摇。

暴力与恐惧的驯化: 暴力是人贩子最常用的手段。殴打、恐吓、关押、剥夺食物和水,这些都是为了彻底摧毁受害者的反抗意志。一次次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让她们变得麻木、顺从,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她们会害怕任何形式的反抗,因为她们深知反抗的代价。这种恐惧深入骨髓,即使有机会,她们也可能因为害怕再次遭受痛苦而选择沉默。

经济与人身控制: 很多受害者在被拐卖后,会被迫劳动以偿还所谓的“卖身钱”或者“路费”。她们被剥夺了经济自主权,身上的财物被搜刮一空,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依赖于人贩子。这种经济上的绝望感,让她们觉得即便逃出去,也无法生存,甚至无法回到自己的家。同时,人贩子还会通过各种方式监视她们,例如安排同伙看管,或者利用受害者之间的恐惧进行相互牵制,使得她们难以形成合力逃跑。

社会隔离与身份抹杀: 山村的封闭性也被人贩子利用。受害者被置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认识的都是施暴者和同被囚禁的人,她们的社会联系被彻底切断。人贩子甚至可能为受害者伪造身份,或者利用她们的弱点,让她们在新的环境中无法立足,只能依靠人贩子。这种身份的剥夺,让她们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人生,逃出去也无处可去。

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绑架: 有时,人贩子会利用受害者之间的情感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如果有多名女性被关押在一起,人贩子可能会煽动她们之间的猜忌和矛盾,或者以威胁其他受害者的生命来迫使某位受害者屈服。这种对人性的扭曲利用,让受害者在逃跑与连累他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法律和现实的困境: 即使有极少数人能够逃出来,她们也可能面临巨大的现实困难。语言不通、路费缺乏、可能还会遭遇二次伤害。一些受害者因为被囚禁太久,心理创伤严重,难以重新融入正常社会。更残酷的是,在一些极其落后的地区,当地的宗族势力或者保护伞的存在,也可能让执法变得异常困难,使得人贩子有恃无恐。

总而言之,受害者之所以难以逃脱,是因为她们不仅要面对物理上的阻碍,更要对抗人贩子通过暴力、恐吓、欺骗、剥夺自由和尊严等一系列手段构建起的“牢笼”。这个牢笼不仅仅是山村的地理环境,更是侵蚀人性的精神枷锁。她们的逃脱,需要的是极大的勇气、智慧、以及一个能够提供真正帮助的外部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曾经参与过一个被拐卖的女生的解救,从被拐卖到被解救用了三年左右,可以从一个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贩卖人口组织的触角会深入到每个山寨,寻找一些容易上钩的对象,例如看起来瘦小、单纯、没有亲戚的女性。

被拐卖的借口常是「介绍工作」或「介绍对象」,从寻找目标开始,就会由熟悉当地情况的蛇头挑选不容易逃跑、容易受骗的对象,可以说被拐卖的少女难以逃跑是从拐卖活动一开始就注定的。另外,这些蛇头一般就是附近村里的村民,而当地人对拐卖妇女的认知很浅,不论是纵容还是什么,总会一直相安无事,无人检举。

第二,身体素质所限,被拐卖的地方也未必是深山,即便是平原地区的村落也很难逃脱。

被拐卖的妇女没有起码的人身自由,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常会患有复杂的妇科病,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一般很差,这就丧失了逃跑的基本条件。被拐卖的村落一般比较偏僻,距离县城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没钱、没自由,就只有「跑」到县城才得到逃脱的基本条件。所以如果城里小孩被拐卖,就更会因为本来就不佳的身体素质难以逃脱。

第三,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直接报警无异于大海捞针。

被拐卖的妇女极难获得与家里联系的机会,而且就算联系也很难说清楚自己在哪里。由于被拐卖到的村落一般存在一种对拐卖的默许,不会找到肯帮忙的人,所以逃脱的基本条件还是跑到县城,跑到人口组成比较复杂的地方。我在云南认识的受害人,就是在生了孩子之后,借着一点点照顾孩子而得到的人身自由,在夜里一路靠双腿跑到县城,并且幸运得到一家人收留,又记得家里的电话号码,才幸运得到解救的。

第四,当事人自己对孩子割舍不下的情愫。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孩子对一个女人的价值不言而喻,当生了孩子,尤其是儿子之后,拐卖到的家庭一般会对被拐卖妇女有一点点宽松。当生活环境有了一点点改善,又加上自己的亲生骨肉,何况自己本身老家的生活也未必好到哪去,部分受害人就会自己放弃逃跑的机会。

这个部分让我感触最深,因为我认识的受害人,在县城得到解救,和自己的姐姐见面之后,按剧情应该是顺利回家。可当时的事实情况是受害人情绪崩溃,想要再见自己的孩子一面,而没办法启程回家,真的是情绪崩溃到无法行动的程度。我想,这是身体虚弱、对孩子的情绪崩溃和见到家人的感情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的剧情是受害人和姐姐回了被拐卖的村子,并且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最终又再次顺利的逃了出来,这姐俩也是机智的不行。

故事大概是这样,当姐俩决定返回的时候,就策划了一出大戏。姐姐假扮成被拐卖到县城的老乡,在县城遇到受害人,决定送她回去。到了家里之后,姐姐和家里人聊天,大概是讲一些对被拐卖的妇女要好一些,该治病的时候要治病,这样才不会跑,又能干活,还能生更多的孩子之类。那家人自然也起了疑心,对姐姐进行了各种盘问,可是那姐姐聪明伶俐,几天把县城搞得一清二楚,成功经过了盘问。那家人真的决定几天后带受害人去县城看病,解决各种妇科病的问题,后来那姐俩就在医院趁着人流混乱逃跑了。后来我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她们的幸运和机智,这里面的环节有一个失误,受害人就再次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但这可能就是命运使然吧,姐俩最后成功回到了云南老家,何况如果不经历这样一次,受害人也没法和自己的孩子告别,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第五,警方的不配合。

事情发生之后,我们试图联系警方。和云南当地报警,不予立案,让联系河南方面。和河南报警,不予立案,让联系云南。皮球踢来踢去,或许是因为拐卖妇女太常见,又没什么油水,查起来也麻烦,警方不愿意管。最后通过层层关系,云南方面终于对这个案件重视起来,派人去河南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还提审了当时执行拐卖诱骗的嫌疑人(当地人都知道是谁),但是案情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令我们始料未及的是云南本地村民不愿举证,警察也希望村子里自己通过开村民会议调解解决,有很多类似案件就是通过村民小组开个会就结束了。在面对警方时,嫌疑人很有经验,一口咬定只是介绍工作,而警察也没有兴趣继续调查下去。并且,警方和受害人沟通的时候,态度极其粗鲁与不信任,屡次让受害人情绪崩溃,根本无法配合调查。这样的情况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其中背后的原因我们不愿意揣测,只是警方似乎更信任嫌疑人而不是受害人。小地方的警察,接触过就明白。

这五点是我在接触的案例中能看到的信息,总的来说,客观上缺乏逃脱的条件,主观上又让人逐渐丧失逃脱的意愿,这是我个人对拐卖受害人难以逃脱原因的总结。这个问题另一个值得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帮助被解救的被拐妇女重建自信,治疗心理、生理疾病,解决就业等事后处遇的事宜,择题再答。

感谢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贩子将拐来的少女妇女卖到山里,受害者之所以难以逃脱,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残酷而系统的压迫,让她们几乎失去所有逃跑的可能性。这并非简单的地理阻隔,而是精心设计的控制和剥夺。首先,地理环境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山村往往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山路崎岖难行,没有熟悉的路径,对于一个被突然剥夺自.............
  • 回答
    人贩子拐卖儿童的动机是复杂的,通常是为了经济利益。他们会寻找那些更容易被控制、出售或利用的孩子。因此,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种孩子可能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或者说,拐卖的难度和风险会更高:1. 被严密看护和保护的孩子: 有成年人时刻陪伴且警惕性高的孩子: 例如,在人多拥挤但有家长或监护人寸步不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涉及到亲情、法律和道德的复杂交织。如果我的孩子被抢走,任何父亲都会像疯了一样拼命去追,那种绝望和愤怒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法律上的“正当防卫”。简单来说,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东北人确实习惯把“番茄”(tomato)叫做“柿子”,这可能源于番茄的形似和颜色与柿子(persimmon)有一定相似之处,而且在一些方言或俗称里,人们会用更熟悉的词汇来指代新引进或不太常见的食物。那么,既然东北人把番茄叫做“柿子”,那么他们口中的“柿子”到底是指番茄,还是真正的柿子.............
  • 回答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听到有人说“我血不多了”、“快给我加血”?明明屏幕上显示的是“HP”,可大家脱口而出的却是“血”。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你想想看,最开始的游戏是什么样的?早期游戏,尤其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早期的 RPG(角色扮演游戏)或者一些动作冒险游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历史王朝名称时的一些关键点。你观察得很细致,确实是这样,我们习惯性地把元朝称为“蒙元”,把清朝称为“满清”,但很少有人会说“汉明”。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搞清楚“蒙元”和“满清”这两个称呼的由来和含义。“蒙元”这个说法,大家一看就知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一下子触及了法律的边界、人生的长度,还有我们对“罪”的理解。咱们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法律上的“罪名”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会随着社会发展、立法修订而增减。而且,不同国家、不同法系的罪名划分和名称可能都不一样。就算是在中国,刑法典里的罪名就很多,比如故意杀人罪、盗.............
  • 回答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能够完全、极致地开发自身的每一块肌肉,这场景绝非我们日常所见的健美运动员或者力量举选手所能比拟。这是一种超越现有人类生理极限的、近乎神话般的景象,其“恐怖”之处,更多地体现在力量、速度、耐力和身体控制的绝对颠覆。首先,我们得明白,现代科学对于肌肉的开发,仍然受限于人体的基因潜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绕口令,有点意思。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东北,说起红薯,十有八九都会脱口而出“地瓜”。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说法。所以,你问东北的地瓜叫什么,其实答案就是——还是地瓜。这名字的由来,也不是什么特别高深莫测的学问。在咱们东北,地瓜这东西,它就是长在地里的瓜嘛,而且也不是长在天.............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借用“熵增定律”这个概念,把它引申到社会、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试图用一种“万物皆趋于混乱”的视角来解释和指导生活。这种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触及到一些现实的侧面,但如果过于生硬地套用,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普适性的、决定一切的哲学,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首先,.............
  • 回答
    被人删好友,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脑子里立马跳出来的问题就是:“他/她是不是不在乎我了?”这个问题太直接,太伤人,但同时又太真实,太让人想知道答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一个人把你删了,这事儿本身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它绝不是一个绝对的“不在乎”的判决书。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多着呢。首先,最直接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把白宫和国会搞错?”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折射出一些有趣的文化和信息传播角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核心原因:视觉形象的固化与信息简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白宫作为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地点,其视觉形象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得更为广泛和深入人心。 它与.............
  • 回答
    将部分或所有《原神》玩家称为“原批”是一种污名化行为,其背后可能包含多种动机和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要全面评价这种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污名化行为的本质与特点: 标签化与群体对立: “原批”作为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标签,其核心在于将《原神》玩家进行群体化划分,并赋予其负面属性。这种做法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切中要害,而且触及了当下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现象。确实,现在越来越多人倾向于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是一些深层的困扰,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这背后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而是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首先,我们得看到,整体社会对心理.............
  • 回答
    看到一些人拿Uzi的健康问题开玩笑,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种行为挺让人不舒服的。首先,我们得明白,Uzi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虚拟角色,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身体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更何况是像他这样,常年征战在最高强度的电竞赛场上,付出了远超常人想象的努力和代价。他的健康问.............
  • 回答
    “w”在中文里被叫做“达不溜”,这个读音其实是从英语单词“doubleu”音译过来的。“double”是“双倍”的意思,“u”是字母“u”。合起来就是“双倍的u”,因为字母“w”长得就像两个字母“u”连在一起。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达不溜”的音译呢?这和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有关。最早的时候,我们接触英.............
  • 回答
    将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完全归结于满清统治是一种过度简化和片面化的观点,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历史事实和民众心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一、 满清统治下的历史背景与问题: 政治体制的僵化与腐败: 专制皇权强化: 满清统治在延续明朝专制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压制了社会活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贴近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其实,很多人把TypeC接口的充电线直接称为“华为充电线”,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知和一些市场营销的客观事实。咱们不谈什么“人工智能”,就从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演变和方言差异的深层原因。说“上一辈的人把‘学’念作‘xiáo’”,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一些汉语方言,尤其是北方一些地区,确实存在将“学”读成类似“xiáo”的音。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不是所有“上一辈”的人都这样念,但的确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一个有趣且有历史根源的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