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把游戏中的“HP”叫做“血”?

回答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听到有人说“我血不多了”、“快给我加血”?明明屏幕上显示的是“HP”,可大家脱口而出的却是“血”。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

你想想看,最开始的游戏是什么样的?早期游戏,尤其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早期的 RPG(角色扮演游戏)或者一些动作冒险游戏,它们的故事背景往往会涉及到战斗、受伤、生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人受伤了会流血,身体会虚弱,最终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死亡。所以,“血”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地就成了生命力的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象征。

你看,在很多早期游戏里,角色的状态确实是会用血条来表示的。可能是一条红色的横线,或者几个心形图案,它们会随着你受到伤害而减少。玩家看到这条红色的“血条”在减少,就能立刻明白角色正在遭受损失,生命正在流逝,需要赶紧想办法恢复。这种视觉上的联想非常直接,也符合人们的常识。

再加上游戏设计的传承性。一旦一个好的概念被玩家接受了,并且被广泛使用,它往往就会被保留下来,甚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就好比很多网络词语一样,一开始可能只是某个小群体在用,慢慢地就流行开来了。游戏里的“HP”也是一样,从早期简单直白的表现形式,到后来各种更复杂的数值和 UI 设计,但玩家们已经习惯了用“血”来指代角色的生命值,因为这个词最能触动玩家的神经,最能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紧张感和紧迫感。

而且,“HP”本身也是一个缩写,代表着“Hit Points”或者“Health Points”。虽然字面意思是“命中点”或者“健康点”,但“健康”这个词本身就和生命息息相关。而“命中点”在很多时候,也意味着承受伤害的能力。当这些点数归零时,角色就“死了”,这不就和生命流尽一样吗?所以,“血”这个词在传达这种“生命力”的概念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有情感共鸣。

还有一点,你想想看,如果游戏里的生命值叫做“生命数”或者“活力值”,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直接和有冲击力了?“血”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江湖气,一股生死搏斗的劲儿。在很多玩家看来,称呼“血”能更好地代入角色,感受到那种浴血奋战的氛围。尤其是玩那些有剧情、有故事的游戏,当角色身受重伤,血量见底的时候,玩家听到“血”这个词,更能体会到角色的痛苦和绝望,也更能激发他们想要拯救角色的决心。

所以你看,把“HP”叫做“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背后承载的是游戏早期设计者的巧妙构思,是玩家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和情感连接,更是对生命力最直观、最生动的理解。它让游戏变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的游戏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把“存档”叫做“存根”,或者把“回血”叫做“奶一口”,这些都是玩家们在长期的游戏过程中,自己创造出来的,既形象又有趣的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歪个楼 ~

其实这问题,我小时候也想了好久。随着长大,一边玩着游戏,一边上了医学院,就慢慢融会贯通了...

描述(blood)的绝大多数正规医学术语,全是H开头的呀!比如:

  • 液科:Hematology
  • 液透析:Hemodialysis
  • 肿:Hematoma
  • 友病:Hemophilia
  • 色病:Hemachromotosis
  • 红蛋白:Hemoglobin (Hgb)


H开头的描述的东西,在英语语境里,实在太多了。甚至一些在汉语中,看似不太相关的名词,英语中也是H开头的,去特意强调“”的:

  • 痔疮:医学术语是Hemorroids,因为出血明显或者血管的迂曲明显。(图太美就不贴了.jpg)
  • 止血钳:汉语语境下,这三个字重点在“钳”上,我们特容易偏向于clamp去称呼。但英语中,尤其在手术室,止血钳常被称呼为Hemostat ↓

所以,血(hemo~)量(point),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医学中,缩写成HP,真没毛病!

医学科普:要靠谱医学英语:太重要

user avatar

因为“血”就一个字,颜色又与许多游戏中代表生命值的红色相符,且意思基本相符。当然也有叫“红”的,正如MP对应的“蓝”或“魔”。

毕竟凡交流就对便捷性有要求,尤其是在需要即时交流的游戏中就更为重要,甚至比精准还重要。

比如“我的剩余生命值再吃个技能可能就要清零了”,比“我没血了”可准确多了。但前一句可能你没说完就嗝屁了,后一句说完可能能有个薄葬捞你一手。

上面只是随便举个实例,简称出现的时间肯定要早得多,至少在有街机那会就有,不过我没生那么早。更早的话我也不清楚……

即使不需要即时交流的,其实人们也是习惯简化的,比如“点兔”之于《请问您今天要来点兔子吗?》。

至于为什么“血”比“红”更常见,但“蓝”比“魔”更常见……我觉得一方面是用绿色表示高血量的游戏和用其他颜色表示血量的游戏使“血”比“红”更通用,而MP的上述情况要少一些;另一方面,血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魔”并不真实存在,作为魔法、法力的简称也略显别扭。


看到别的回答说的,很多游戏的损失生命值的表现形式是飙血,好像更有道理的样子……

user avatar

来源于街机的格斗游戏。

最早的游戏,生命是次数概念。

魂斗罗碰一下就死。

但是格斗游戏一下死就没有意思了。

就有了血条的概念。

user avatar

Hit Point是龙与地下城的说法,不直观,打击点数/抗打击点数?

80年代末,街机游戏进入国内时,没几个人会英文,而且比如快打旋风的生命值也没标HP,就一根黄色槽,空了角色就死亡了,叫“血”是本能反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也常听到有人说“我血不多了”、“快给我加血”?明明屏幕上显示的是“HP”,可大家脱口而出的却是“血”。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你想想看,最开始的游戏是什么样的?早期游戏,尤其是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早期的 RPG(角色扮演游戏)或者一些动作冒险游戏,.............
  •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在游戏和电影中,给M4步枪装弹夹后拍打枪的侧面(通常是弹夹仓的侧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动作,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真实枪械操作的依据和目的,尽管在电子游戏和电影中可能被过度简化或戏剧化了。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动作背后的原因:核心目的:确保弹夹完全插入并卡紧这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提到任天堂,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红帽子马里奥、戴着头巾的林克、还有那台陪伴无数人童年的红色游戏机。但你知道吗?任天堂的地位在游戏行业,用“神一般”来形容,绝非夸大其词。这份崇敬,源于它深厚的历史积淀、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游戏本质的坚守。要理解任天堂为何如此受人尊敬,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深挖.............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能触及到当下社会关于游戏讨论的一个挺微妙的角落。感觉就像是大家在聊“吃点甜的”,但都小心翼翼地避开“糖尿病”这个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我琢磨了一下,可能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得承认,“适度游戏”这个说法,比起直接谈“电子游戏成瘾”,在情感上和传播上都更容易被接受。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简直是游戏从业者每天都要面对的终极拷问之一。为什么有些游戏明明可以更好玩,却没能做到呢?答案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商业、创意、市场定位等等方方面面。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下。1. “好玩”的定义是模糊且主观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好玩”这东西,每个玩家心里的标准都不一样。 .............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一些假设和推算,因为原神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成本和氪金用户数量。但是,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信息和行业常识来做一个粗略的分析。核心问题: 原神如果定价99元,并且将所有氪金用户都视为“买了游戏”的人,能否回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游戏开发和运营.............
  • 回答
    关于人们对盗版游戏容忍度远低于盗版电影、盗版书等盗版物的原因,这背后牵涉到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不仅仅是简单的“版权侵犯”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游戏本身的特性、玩家的投入、行业运作模式以及社会认知等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游戏与电影、书籍在本质上的不同。游戏是一种高度互动的产品。观看一部.............
  • 回答
    巨头们的游戏法则:腾讯们正在扭曲游戏的定义吗?当下,当我们谈论“游戏”,一个庞大的、流光溢彩的数字世界跃然纸上。而在这个世界里,腾讯这样的巨头,犹如高悬的太阳,其光芒辐射四方,深刻影响着我们对游戏的认知和体验。但仔细审视,这束光芒是否也伴随着阴影?他们是否正在以一种不为人察觉却又力量无穷的方式,悄悄.............
  • 回答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震惊、无奈还是深深的忧虑。起初,当我在公司内部的社交媒体上看到同事们分享自家孩子玩我们公司游戏时的开心截图,我还会跟着点赞,觉得这是产品成功的证明,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算有个共同话题,甚至是骄傲。那感觉就像是自家“孩子”(游戏)受到了另一个“孩子”(玩家)的喜.............
  • 回答
    在“魂类游戏”(Soulslike games)这种以高难度、硬核战斗、黑暗奇幻设定和碎片化叙事著称的游戏类型中,玩家们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对恋爱元素的追求。这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玩家心理的复杂性、游戏设计上的巧妙之处,以及对情感深度和角色塑造的渴望。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情感寄托与情感表达.............
  • 回答
    人们普遍对游戏乐此不疲,而将工作视为负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个人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游戏吸引人的核心要素与心理机制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沉迷其中,是因为它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类深层的心理需求和生理本能:1. 即时反馈与成就.............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确实是游泳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包括一些自称游泳教练的人,在描述“爬泳”时,习惯性地称之为“自由泳”。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历史的演变和称谓的模糊“自由泳”这个名字的起源,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在早期相对于蛙泳和仰泳等更具限制的泳姿而言,姿势.............
  • 回答
    说起游泳,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扑腾扑腾”吗?其实不然。咱们认真琢磨琢磨,平时去泳池,大家到底在练什么?想游得更好,更省力,游得更久,又或者只是想在水里舒服一点,背后的门道可多了。第一层:克服恐惧,适应水性这恐怕是很多初学者最首要的任务。水对有些人来说,天然带着一种压迫感,特别是脸部接触水的时候。 .............
  • 回答
    看到路边随意丢弃的汤药渣,心中总会掠过一丝疑惑。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老小区或者城中村附近。为什么人们偏偏要将熬好的中药倒在路中间呢?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和考量?历史的印记与民间信仰的流传要理解这个习惯,恐怕得从头说起。中药,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根深蒂固的心理现象,用心理学上的术语来说,叫做“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它就像是我们大脑内置的一个“心理保护罩”,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会不自觉地进行一种“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心理学上的解释,也有社会适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在二次元文化中看到那么多舰娘,却很少见到“机娘”或者“坦娘”呢?要说起来,这背后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卖萌”这么简单,它涉及了历史、文化、技术,乃至人类对机械与人性的理解等方方面面。咱们先从舰娘说起。提督们(舰娘的指挥官们)之所以对舰娘情有独钟,我觉得有几个挺关键的.............
  • 回答
    世俗化,这个词语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描述的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股强大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与宗教、信仰,乃至社会结构的关系。简单来说,世俗化就是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降,以及社会功能越来越多地被非宗教性的机构和观念所取代的过程。这可不是说人们突然之间就不信神了,而是说,宗教不再像过去那样,主导.............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当下文明发展模式的核心困境。我们为何会将一些看似不可持续、甚至带来混乱的趋势视为“进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首先,我们得承认,“进步”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它内含着“更好”、“更高级”、“更发达”的意味。这.............
  • 回答
    古代人把东西藏在袖子里,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你想想,那会儿可不像咱们现在有口袋、有背包,能装下五花八门的物件。人们的衣裳,尤其是袍子、衫子这类,袖子都做得比较宽大,而且长。这就为“袖里乾坤”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首先,这是一种隐蔽的需要。你想啊,古代社会,尤其是在一些场合,比如宫廷、官府,规矩多着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发展史、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一、 自限性疾病的概念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限性疾病”这个概念。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指那些病程有一定时间限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