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只谈适度游戏而闭口不谈电子游戏的成瘾性?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能触及到当下社会关于游戏讨论的一个挺微妙的角落。感觉就像是大家在聊“吃点甜的”,但都小心翼翼地避开“糖尿病”这个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我琢磨了一下,可能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得承认,“适度游戏”这个说法,比起直接谈“电子游戏成瘾”,在情感上和传播上都更容易被接受。你想想看,谁愿意被扣上“成瘾”的帽子?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非常快速的网络时代,一个标签化的词语很容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全部,甚至被用来攻击和歧视。所以,大家倾向于用一个更中性、更包容的词语来表达“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要影响正常生活”这个概念。“适度”嘛,听起来就像是吃饭七分饱,或者喝酒小酌怡情,是一种健康的、懂得自控的表现。而“成瘾”,一听就是失控、病态,带着一种负面的、道德审判的意味。

其次,我们得看看是谁在倡导“适度游戏”。你会发现,这个概念更多的是被游戏厂商、平台方,甚至是一些行业协会拿来做宣传的。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承认游戏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把自己撇得更干净。他们当然不希望“电子游戏成瘾”成为社会讨论的主流,因为一旦“成瘾”这个词被广泛接受并引起重视,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就会更严厉,对游戏的推广也会有更大的阻力。所以,他们会极力推广“适度”这个概念,把“责任”推给玩家自己,告诉大家“游戏本身没问题,是你自己不会玩”。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继续销售游戏,继续赚钱,而不用承担太多关于成瘾问题的直接责任。

再者,社会大环境也在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现在是个什么时代?“泛娱乐化”的时代。游戏早已不是当年那种“小众”、“不务正业”的玩意儿了。电竞比赛火爆,职业选手成了明星,游戏直播平台吸金无数,游戏产业的经济体量已经非常庞大。在这个大背景下,直接将电子游戏等同于“成瘾”或“洪水猛兽”,会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甚至有点“落伍”。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游戏的积极面,比如它带来的社交、竞技、娱乐、甚至是学习和创造的价值。所以,在公开场合,或者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刻意去强调“适度”,就是为了维系这种“游戏是正当的、健康的娱乐方式”的社会认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抵触。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适度”这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只是力度不够,或者说,它是一个回避了深层原因的“表面解决方案”。 为什么人们会沉迷?很多时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缺失感,比如学业压力、工作不顺、社交障碍、情绪低落等等。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归属感、甚至是逃避现实的途径。如果只谈“适度”,就好像在说“你饿了就吃一点,别吃撑着”,却没去问问“为什么他会这么饿?是不是他没饭吃?”。真正的解决之道,可能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和意义,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但这个话题太复杂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共同努力,不是一句“适度游戏”就能解决的。相比之下,强调“适度”,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把焦点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上移开。

最后,从传播心理学上讲,积极的、正面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大家更愿意听到“游戏能锻炼你的反应速度”、“游戏能让你认识很多朋友”,而不是整天被灌输“小心,游戏会毁了你!”、“你是个游戏成瘾者!”。这种宣传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有效地降低了人们对游戏的负面情绪,使得游戏产业能够更平稳地发展。

所以,与其说人们“闭口不谈电子游戏的成瘾性”,不如说他们更多地在用一种更委婉、更温和、也更符合当前社会语境的方式来谈论这个问题。他们用“适度”这块遮羞布,来包裹着关于“成瘾”这个敏感话题。但这块布,也仅仅是遮住了部分人的眼睛,对于那些真正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远不止一个“适度”的提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多不玩游戏,不懂游戏的人在批判游戏。

我妈根本不知道我在键盘上敲啥,但她也会说游戏会“上瘾”,她觉得我成绩下滑,不如小时候听话就是因为给我买了电脑,玩了游戏。

所以游戏一定是和毒品一样,能让人上瘾,让人着迷,是罪大恶极的东西。

好像并没有研究证明游戏有“成瘾性”,并且我作为一个旁人眼里标准的“网瘾少年”,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并没有上瘾过。

当一个人宁肯在虚拟世界里度过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也不想在现实中做些什么的时候,一定是他自己出了问题。

不是游戏困住了他,而是游戏收留了他。

就像武状元苏乞儿片尾,皇帝让苏乞儿解散丐帮,苏乞儿说假如皇帝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谁又愿意去做乞丐呢?

假如他们的生活真的多姿多彩,谁又愿意总沉浸在虚拟世界呢?

user avatar

按照题主的标准,篮球也有成瘾性,电视剧也有成瘾性,音乐也有成瘾性,但凡是娱乐,本身都是一种瘾,去娱乐的行为,都是让人过瘾的。


那么,是应该把所有娱乐一起断绝吗?


既然不是,为什么只针对游戏呢?


酒精也有成瘾的问题,那你看电视上那些药酒广告,还有各种各样的饮料酒水的广告,有真正地停过吗?还有很多保健酒,那卖的不都是酒吗?为什么酒就可以开绿灯,游戏就不行?


只要你成年了,不就是能买烟买酒,最多不就也说句适度吗?国家有真正尝试把烟酒彻底禁掉吗?


至于游戏,早就有防沉迷系统了,本质上也是和烟酒一样,最终至少应该一视同仁地看待。


如果任谁都不谈,又哪来的反沉迷系统呢?


而且Gaming Disorder已经考虑添加到ICD-11了,所以综上所述,讨论前提就是片面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建立在错误偏见的基础上去讨论,真的有意义么?


主流观点要真是全面向着游戏的,那我可能稍微要怀疑一下题主的年龄,是不是根本没经历过持续十年以上的网瘾战争?


如果主流观点是适度游戏即可,那为什么会有网戒所的存在呢?


不就是因为家长要甩锅吗?


为什么只管游戏?因为游戏行业比较容易欺负吧。烟酒行业都是纳税大头,都有各种资本势力,让人不敢动,我要没记错上次怼过药酒的人好像挺惨的。


游戏呢?十年前,游戏还算不上太厉害的产业,所以十年前游戏行业根本就是在家长的咒骂下,夹着尾巴勉强度日的。


遗憾的是,这十年间把优秀游戏给欺负得差不多快绝了,只会剩下生命力更顽强,圈钱更狠,来钱更快的手游、页游,还不仅如此,原本很多不玩游戏的人也在环境的影响下开始玩这些游戏。


现在几个课金游戏的巨头,恐怕也已经被养到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了吧。


看看把锅甩给游戏,而自己毫不承担家庭责任的那些家长最后真正做到的事情。


这不是挺讽刺的么?


不过最终还是有那么一小群人有理想,不甘心去做骗人充钱的游戏,终究是想把游戏这个文化产品,往艺术那边靠拢,也能做出一些优秀的独立游戏,和来之不易的接近3A的游戏。


过去保守者的压抑、歧视与仇恨,导致了整体环境实在乌烟瘴气,但最终,事情总会回到它本来应有的那个样子,时间会把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落后的价值观,最终也必然变成历史的尘埃。


所以,无数人好不容易把偏见洗刷了,好不容易把该科普的东西科普到位了,换来了适度游戏这个极为珍贵的风评(但我可提醒一下,现在网戒所可还没关呢,现在在很多家长眼里,游戏玩家还是败家子女呢),题主是想要咱们再次倒退十年,回到十年前那种荒凉环境么?


至于电竞这事,太大了,三言两语说不明白。


平常的课金游戏是游戏,飞行棋也是游戏,RPG是游戏、FPS是游戏、RTS是游戏,游戏的面太大了。


但电子竞技游戏通常不会把RPG之类的游戏放进去的,目前电子竞技很少有单机,最让人关注的赛事,都是多人在线游戏,这些游戏的所谓成瘾性也更根本没有课金游戏要高。


如果看有些人为了当电竞选手放弃学业的,那不完全是游戏的事,你往前看,还有为了当歌手偶像而放弃学业的呢,他们本质上是一回事,就是互联网(以前是电视)造就了一批光鲜亮丽还看起来挣得很多的明星,导致了很多人都想去赌把运气,和成瘾性也没什么关联。


2月9日更新:由于热度和评论都变多,这篇回答的评论从现在开始不再一一回复,值得回应或辩论的我会补充在答案里。折叠了一些很“有趣”的评论。


对于一些认为游戏就是毫无意义的人,可以说你真的是孤陋寡闻、以偏概全,缺乏对电子游戏的基本常识,如果你不了解游戏,就请别假装像是了解一样。



“一天到晚玩重复的副本”只能说明你对游戏的认识是狭隘的,且不论MMORPG和多人竞技的区别,你恐怕都没玩过多少单机游戏。



从几年前就有无数游戏进行电影化或电视剧化叙事,比如讨论时空的《量子破碎》、《奇异人生》等,而2018年更是出了讨论平权与未来科技发展、仿生人议题的《底特律:成为人类》的佳作。除此之外,《荒野大镖客:救赎2》可以领略美国西部的风土人情,《天国:拯救》可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文化,《冰汽时代》可以思考绝境中的人性。这样的游戏我还能推荐很多,即使是2018年一年的游戏都说不完,更不用说往年的佳作了。



这些充满人文艺术价值的作品,当然能培养人的审美与想象力、创造力,连中国文化部都号召要在游戏中弘扬中国文化,可见电子游戏的影响力与文化价值。


制作一款优秀游戏的投入已经不亚于普通的电影,游戏的原画和电影的原画已经差不多,好的游戏更是会请专业的音乐人为游戏配曲。而游戏比电影能做到的事更多,电影电视剧都是一个结局,不满意也没办法,但许多游戏支持让玩家选择结局,由玩家自行选择来影响故事的进行与游戏的走向,更有很多游戏支持自定义角色,玩家可以创造自己的化身来更好地代入剧本故事。



即使不论这些优秀的作品,普通的用来纯粹娱乐的游戏也一样有意义,而且更方便,任何户外活动都牵扯到社交和出行,而游戏则更加自由。独自休息的时候,完全可以回避一切恼人的社交,自由地在家里打单人游戏。而和昔日相伴但现在已经分隔在天南海北的旧友,也不可能说天天坐火车、飞机在现实中见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成为了最好的联络感情的方式。



我并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有正面意义,我知道有骗钱的垃圾游戏存在,我也旗帜鲜明地反对它们。只是,之所以中国现在缺乏优秀游戏,和当年拼命打压、歧视游戏的历史脱不开关系,如果没有那空白的十余年,如果从开始人们就客观、理智地对待电子游戏,就不会导致现在恶劣游戏的泛滥,中国的优秀游戏也会更多。



现在已然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在2018年中国游戏已经出现了很多游戏的作品,已经开始走向健康、成熟的市场,如果现在还要再犯历史上早就犯过、且付出巨大代价的错误,未免太可悲了一些。


从头至尾,我都没有鼓励过无节制的沉迷游戏,我一直呼吁适度游戏,并且赞扬含有人文艺术价值的游戏,如果这样都是被资本洗脑,那么我赞扬美术,恐怕要说是被卖颜料的商人洗脑,赞扬音乐,则要被说是收了乐器商人的钱吧。



我必须再提醒一句,曾经的时代里,流行音乐、明星和肥皂剧都被说成是耽误年轻人学习、腐蚀年轻人心智的糖衣毒药,都有无数家长去痛斥和抵制,然而现在呢?出了一个“新的敌人”电子游戏,以前的毒药好像就突然消失了,不是问题了,这也未免太可笑了一些。在我看来电子游戏也一样,无非是家长用来甩锅的对象,至于现实如何,应有自己的判断,几十年后,历史终会揭示真相。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一说成瘾,下一句话就是禁了!

问题是这是双标!

麻将成瘾,说禁了几十年了,为什么没有禁?

美食成瘾要不要禁?

华服成瘾,这个如果禁了就没华夏了。

有人喜欢旅游,要不要禁了?

有人喜欢美女要不要禁了?

有人喜欢奇淫技巧,几百年前就被禁了,结果变成了贫穷落后。


再看看别人,鸦片成瘾呀,毒品呀,英国人自己不一定抽,但拿来卖给别人,不买还打你。

美元成瘾呀,经济侵略呀,美国人不但自己吃,还让全世界一起吃,谁不吃打谁。

古人说琴棋书画,都是玩物丧志的东西,现在我们打开国门一看,要传播中华文化,还得要靠把过去那些骄奢淫逸的糟粕归整一下,改造成社会主义新文化,才能有吸引力呀。如果天天讲党课,觉悟是高了,无奈俗人太多,曲高和寡呀。

人,就是个俗物。我们希望有伟大的灵魂,但在成圣之前,还是需要很多低俗的东西。如果无视这种需求,最终只能是掩耳盗铃。堵不如疏,最好的做法是,去了解他,征服他,创造他,利用他来为人民服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