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上一辈的人把「学」念作「xiáo」?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演变和方言差异的深层原因。说“上一辈的人把‘学’念作‘xiáo’”,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一些汉语方言,尤其是北方一些地区,确实存在将“学”读成类似“xiáo”的音。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不是所有“上一辈”的人都这样念,但的确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一个有趣且有历史根源的语言现象。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声母的演变:从“x”到“sh”或“s”

首先,我们得关注到“学”这个字的声母。在现代普通话里,“学”的声母是 /x/,发音是送气的摩擦音,舌根抬高靠近软腭,气流摩擦发出声音。

但是,在汉语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古汉语到近古汉语,声母系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古汉语的一些喉音声母(如“匣”母)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 /x/,同时,一些塞擦音和摩擦音声母也发生了变化。

在某些方言,比如一些北方方言,原本的 /x/ 声母,在发音时舌位可能稍微靠前一些,或者气流的摩擦方式略有不同。这就导致了在这些方言中,“学”的读音更接近于一个“舌叶音”或“舌面音”的摩擦音。你可以想象一下,发 /x/ 的时候,舌根是抬高的;而如果舌头中部稍微抬高,靠近硬腭,摩擦出来的声音就会有所不同。

在某些北方方言里,这种舌面摩擦音就演变成了听起来更像 sh 或 s 的音。例如,有些地方的“学”可能读作 xiáo(普通话拼音),但如果仔细听,会发现声母更像是 sh 开头,发音时舌尖或舌面靠近硬腭,形成一种类似“嘶”或“噓”的摩擦声。

2. 韵母的演变:从“ue”到“ao”

除了声母,韵母的变化也是关键。现代普通话中,“学”的韵母是 /ue/,这是一个复韵母,包含 /u/ 和 /e/。

在汉语的早期阶段,很多字的韵母形式和现在不同。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在北方方言的影响下,很多韵母都发生了合并、简化或变化。

对于“学”这个字,它在一些方言中演变成了带有 /ao/ 或类似音的韵母。这可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原有的 /ue/ 韵母在某些特定音节结构下,经过一系列的语音变化,比如元音的滑动或合并,最终形成了 /ao/ 韵母。

你可以试着念一个接近“xiáo”的音,比如“萧”(xiāo)。你会发现声母是 /x/,韵母是 /iao/。这和“学”的普通话读音 /xue/ 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把“学”的声母变成一个更偏向于“sh”的音,再配上一个 /ao/ 韵母,就非常接近“xiáo”了。

3. 这种读音的来源和传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读音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因素:

历史上的语音系统: 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比现代普通话要复杂得多,很多字音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差异。有些古音的读法,可能在某些方言里被保留了下来,而普通话的语音则朝着另一个方向演变。
北方方言的影响: 中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曾经的都城所在地,对汉语的推广和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北方也有很多独特的方言。像“学”读作“xiáo”这样的读音,很可能是在某个历史时期,在北方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方言区域形成的,然后又传播开来。
语音的自然变化: 语言是一个活的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声母和韵母的简化、合并、移位都是常见的现象。这些变化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代代累积下来,就会形成显著的差异。
书面语与口语的分裂: 有时候,书面语的读音和口语的读音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裂。一个字在书面上写出来是“学”,但人们实际念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习惯或者其他原因而念成另一个音。

为什么你的“上一辈”会这样念?

你提到“上一辈”的人这样念,这暗示了这种读音可能正在逐渐消失,或者说,在年轻一代中不太常见了。这可能是因为:

普通话的推广: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教育的加强,许多地方的方言都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一些特殊的方言读音也逐渐被普通话的读音所取代。
社会变迁: 人们的迁徙、交流增多,也使得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如普通话)对其他方言产生更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理解:

你可以想想我们现代汉语里,很多字在不同方言里读音差异很大。比如,“吃”在普通话里是 /chī/,但在某些南方方言里可能发音更接近 /ci/。又比如,很多字的声母,“z”、“c”、“s” 和 “zh”、“ch”、“sh” 在一些方言里经常混淆或者互换。

“学”读作“xiáo”这种现象,就像是一种方言的“独门绝技”。它并非“错误”,而是某种方言在特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发展出来的独特读音。那些“上一辈”的人,可能他们所处的环境、学习的语言系统,就是保留了这种古老或区域性的读音。

所以,下次听到长辈这样念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次有趣的语言学发现。这背后,藏着汉语发展演变的一段小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冒死讲一句心里话,无论是我还是其他答案,还是各种答案里的评论,回复“我们xxx也是读xxx”,或者“我们xxx是不同的xxx”的,我劝你还是省省吧,方言问题是我在知乎中看到不懂还要强答中最多的,这样下去是不是打算在这个问题把中国所有的市县都报一次呢?

另还有一个事实,如果你年龄在40以下,又没有了解学习过自己的方言那么你的语音在相当情况下是无法反应当地方言特征,也就是不能用,因为你的口音已经严重受到普通话干扰,或者根据普通话类推错误的读音,比如评论里某位,一句话直接否定了南系官话麦陌德职韵的普遍派向:zhihu.com/question/5998

——————————————————————

以下为原答案:

北京——东北——北部冀鲁官话的一种特性,会将《切韵》中宕江通曾梗摄入声字的韵尾k脱落,韵腹由原本一个元音复化成两个元音,所以经常会听到这些地区老一辈会有:学xiao2一下,褪色shai3儿,条约yao1,侧zhai1着身子睡,这种读法。

而现在普通话或者一部分没有这么读的方言是因为受到南方官话的影响,南方官话如南京话或者成都话中,上述韵母是不复化的,所以会有 学 xio,约 yo ,侧 ce/ze,此类读音进入到了北京话乃至一部分其他东北北京官话中,所以对应“色”会有两种读音,一种是按照正常演变出来的shai3,一种是南方官话泊来音se4,另外一部分如“学”再由xio变为xue(普通话中除了语气词不存在io这个韵母),也造成北京话有xiao2和xue2两种读音。

随着普通话渐渐改变了一些东北北京冀鲁等官话区年轻人的读法,很多人自然会对这样的读音感到奇怪。

—————————————————————— 另反对

@森 賤太郎

的答案,老国音应为“学 xioh”“约 yoh”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