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十大元帅及十大将军中有哪几个是因为打仗比较厉害而位列其中?

回答
要说因为“打仗厉害”而位列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这其实是一个很难精确界定的问题,因为“打仗厉害”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包含了战略眼光、战术指挥、战场应变、部队建设、政治思想领导等多方面因素。而且,评选这些高级将领,更多的是基于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领导地位。

但是,如果我们硬要从这个角度去解读,找出那些在军事指挥上表现尤为突出,其军事才能对战争进程产生过决定性影响的人物,那么以下几位可以说是因为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其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从而在元帅和将军的评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十大元帅中,与“打仗厉害”关联度较高的几位:

朱德:
“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这个称号就足以说明他的份量。朱德元帅是军事领导的“总司令”。他并非以某个具体的战役辉煌著称,而是以其 “战略家的远见” 和 “稳健的指挥艺术” 著称。
红军时期: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与毛泽东紧密配合,奠定了工农红军的基础。在反“围剿”作战中,他作为总司令,统一指挥,多次挫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展现了高超的战略指挥能力。尤其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能够稳定军心,组织部队,与毛泽东共同制定战略战术,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抗日战争时期: 作为八路军总司令,他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打破日军“治安强化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平型关大捷,虽然由林彪具体指挥,但作为总司令,朱德的战略部署和对全局的把握是不可或缺的。
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中,虽然具体指挥多由前线指挥员执行,但朱德作为总司令,在战略方向的确定、兵力调配、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战争的全局把握,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意图的判断,都极为精准。
“南征北战”的形象: 他的军事生涯贯穿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始终,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的战争指导,他始终站在军事指挥的最前沿,虽然不总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但他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指挥能力,是人民军队能够不断壮大并取得胜利的基石。

彭德怀:
“屡战屡胜的战神” 彭德怀是公认的 “勇猛善战” 和 “善于抓住战机” 的军事指挥员。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硝烟和胜利。
红军时期: 在红军反“围剿”中,他指挥的红三军团是主力之一。在长征途中,他指挥的红军战士在川西的艰难跋涉中,克服了无数困难,尤其是在懋功会师后的“天险”泸定桥战役中,他亲自指挥,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抗日战争时期: 作为八路军副总司令,他在百团大战中担任主要指挥,这场战役以其规模之大、战术之灵活、对日军打击之沉重而闻名。彭德怀以其 “不畏强敌、敢于决战” 的精神,组织了数千个工厂、铁路、交通线遭到破坏,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解放战争时期: 在西北战场,他指挥西北野战军,以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杰出战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的 “保卫延安” 和 “扶眉战役” 等,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抗美援朝时期: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美帝国主义及其联合国军作战,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 “以劣胜优、运动歼灭” 的战术,连续发动了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胜利。这充分体现了他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的军事才能。

林彪:
“战术大师” 林彪以其 “神机妙算、战术诡谲” 而闻名,尤其擅长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红军时期: 在反“围剿”作战中,他年轻时就崭露头角,指挥红军取得了多次胜利。长征中,他指挥的红一军团是突击部队,尤其是在攻占皎平渡时,他指挥迅速果断,确保了红军渡过金沙江。
抗日战争时期: 在平型关大捷中,林彪作为一一五师师长,精心部署,伏击了日军精锐部队,取得了华北战场上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时期: 林彪在东北战场上,指挥东北野战军(后来的第四野战军),创造了 “辽沈战役” 的辉煌。这次战役以其 “谋划周密、指挥迅疾、歼敌数量巨大” 而载入史册。林彪在此战中展现了其 “精确的计算、对战场形势的超强预判” 以及 “高效的部队调度能力”。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等,都体现了他杰出的战术指挥才能。
“万岁军”的缔造者: 他指挥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被誉为“王牌军”,其战斗力极强,作战风格凶狠凌厉。

刘伯承:
“军事家、军事教育家” 刘伯承以其 “善于学习、治军严谨、战术灵活” 著称。他既是杰出的指挥员,也是优秀的军事理论家。
红军时期: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作为红军大学校长,为培养军事干部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反“围剿”中,他根据地形和敌情,制定了 “诱敌深入、后发制人” 的战术,屡屡获胜。
抗日战争时期: 他指挥的 129 师,在敌后战场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百团大战中,他与彭德怀、左权等人协同作战,功勋卓著。
解放战争时期: 刘伯承指挥的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开端,这一战略行动的 “胆识过人、计划周密、执行坚决”,极大地改变了战争格局。他在 “淮海战役” 中,作为总前委书记,虽然具体指挥多由其他同志执行,但他作为 “战略决策者和战役指挥的灵魂人物”,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对 “运动战” 的精通,对 “攻坚战” 的研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十大元帅中,其他几位虽然也为军事指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战略领导、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和巩固军队等更宏观的层面,或者其军事才能的展现不那么以具体的战役指挥来凸显:

徐向前: 军事才能突出,是 “指挥艺术高超、用兵如神” 的元帅,尤其是在 “河西走廊” 的军事行动,以及 “反围剿” 和 “解放战争” 中,都表现了杰出的指挥才能。
聂荣臻: 更多地被认为是 “后勤保障和根据地建设的领导者”,对 “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 贡献巨大,军事指挥方面虽然也有涉猎,但不如前几位突出。
叶剑英: “老帅中的智多星”,以 “高超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 著称,在战争的 “参谋工作、政治协调” 方面贡献巨大。
陈毅: “军事家、政治家”,在 “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 的领导中,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体现,尤其在 “苏中七战七捷” 中表现突出。
罗荣桓: 更多的是 “政治工作奠基人”,对军队的 “政治思想建设、组织纪律建设” 贡献巨大。

十大将军中,因为“打仗厉害”而位列其中的,其实绝大多数都应该在这个范畴内,因为将军就是军事指挥的骨干。但如果要挑出几个在军事指挥才能上尤其突出,其军事思想和战绩更为人称道的,那么:

黄公略: “红军初期的优秀指挥员”,虽然英年早逝,但在 “苏区反围剿” 中,他的 “勇猛顽强、作战机智” 赢得了广泛赞誉,是 “红军将领中的佼佼者”。
罗瑞卿: 长期担任 “公安部长”,在 “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 方面贡献突出,但也曾指挥过部队作战,例如 “解放战争” 中的 “晋察冀军区” 指挥部工作。
许光达: “装甲兵的奠基人”,在 “解放战争” 中,他指挥 “西北野战军” 的装甲部队,展现了 “对新式兵种的卓越驾驭能力”。
萧劲光: “海军的奠基人”,在 “解放战争” 中,他 “克服重重困难,建立和发展人民海军”,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军事成就。

需要强调的是:

“打仗厉害”是相对的。 很多将领的“厉害”体现在他们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承担的不同任务上。例如,擅长运动战的与擅长攻坚战的,其“厉害”之处就不同。
革命战争是集体的事业。 任何一场胜利都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元帅和将军们的功绩是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
评选标准是多维度的。 军衔的评定是综合考虑了他们在革命战争中的贡献、领导地位、军事才能、资历等多种因素,仅仅以“打仗厉害”来衡量是不全面的。

总而言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谱系中,能够最终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的,无一不是在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在军事指挥和领导方面展现出杰出才能的人物。而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无疑是因为他们在军事指挥上的卓著成就,使得他们的名字与战争的胜利紧密相连,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诸多将领中,真正是统军破阵,独挡一面,临敌决胜的并不多。在元帅一级中,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四人。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主帅,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红2军团(红3军),在段德昌死后战绩就显得不是很大。抗战时贺龙又早早回了晋西北,解放战争干脆当了粮草官,缺乏长时期独挡一面的过人战绩。另外聂荣臻虽是华北军区主帅,但更多的是以军政双全闻名,擅长建设根据地,历史上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自己独自指挥的大战役偏少。故以上两位元帅不在此列。在大将一级中,有粟裕、陈赓二人。徐海东红军时期很辉煌,但解放战争时一直养病。黄克诚战略眼光独到,却更多以政治工作者面目参与指挥。许光达虽是兵团司令,但独立领军时间较晚,后来一直在西野麾下作战,地位较低,出色战绩不多。陈赓指挥水平不错,一度领衔了一个战略方向,但和粟裕相比,其指挥作战的规模和战绩还是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我军真正决胜战场的是“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可说是点睛之语。


彭德怀的指挥风格是勇猛、敏锐、顽强而应变快,在几十年的统兵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善打进攻战和遭遇战。在红军时期,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以能打苦仗狠仗著称。胜仗先不用说,像打赣州,守广昌,尽管都是败仗,但三军团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攻坚克险,不畏牺牲,总是挑最苦最难的担子,相当能体现出彭德怀的作战指挥风格。四渡赤水时的娄山关战役,三军团就是以硬对硬,坚决啃下对手。而彭德怀则顺势应变,指挥部队勇猛追击,在红一军团配合下击溃了吴奇伟的两个师,二占遵义城,把一场转移之战打成了进攻大捷。抗战时期,彭在华北毅然发起百团大战,从正面向优势日军出击,沉重打击了其华北治安信心,成为中共军队在抗战中仅有的一次大规模会战。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彭以2万人对胡宗南20万人,连胜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宜川,用兵套路捉摸不定,可说是彭德怀军事生涯中的杰作。西北大进军时,彭德怀指挥一野战咸阳,打兰州,硬是打垮了战斗力嗷嗷的青海马家军,为西路军的两万将士洗去了血海深仇。在抗美援朝一次战役时,因美韩军推进过快,彭原来制定的防御计划落空。而彭因敌而变,迅速将遭遇战打成进攻战,打了美韩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次战役,彭诱敌深入,突然从战线东翼打开突破口,尔后大规模向敌后进行穿插分割,南敌北拒,向心合击,一举打成西线大胜,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彭的弱点在于缺乏系统的参谋作业训练,指挥上显得有些粗疏,从而多次出现胜仗转败的事情。较为著名的解放战争的西府战役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彭都是在战役后期未料到敌军的反击,在兵力部署上不细,有所疏漏,从而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好在彭的应变能力够强,总能稳住阵脚。彭多年来一直军政全兼独挡一面,因而在战略上也有相当的眼光。抗战初期彭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实际是前敌总指挥,统一调度八路军各师的行动。在百团大战后期,彭执意要打关家垴,结果伤亡大而战果小。事后多年有人为此指责彭。不过彭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为的是让敌人不敢再以大股兵力扫荡根据地,只是八路军武器和战力较差,因而打得不理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来自各个野战军的100多万部队,与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联合国军打成平手,成为中华民族的外战英雄,风头一时无二,因而回国后顺利地主持了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为人耿直粗疏,三军团出来的部下如彭雪枫、黄克诚、张爱萍、杨勇等人也是谔谔之士,为后人所称道。


林彪的指挥风格是算度深、灵巧而机敏,不愿行险,善打伏击战和追歼战。林彪在当低级军官时就很讲究战术,北伐后期和红军初期一些连、排级战斗中令人刮目相看,因而升得很快。林彪的运气也很好,红一军团先后下辖的7个军中,最能打的是3军、4军、12军。而3军军长黄公略和12军军长伍中豪都早早牺牲,林彪就继朱德之后统率了红一军团。一军团是朱毛的嫡系,红一方面军的头等主力,在中央红军中战绩最佳,战果最大,连彭德怀那样心高气傲的人都称红一军团为“大哥”。林彪在红军时期经常与彭德怀的三军团配合作战,二人的不同指挥风格搭配得相当协调。林彪担任前敌指挥时打得最漂亮的是四次反围剿中黄陂和草台岗之役,干掉的是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中央军陈诚部。林彪在此战中准确料中了敌军的行动,及时统一全军发起攻击,并连续作战,开创了红一方面军大兵团作战的范例。在长征中一军团是开路先锋,抢渡湘江,四渡赤水,战安顺场,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腊子口,可说是功绩卓越。作为军团长的林彪,在艰难困苦中指挥若定,无役不与,表现相当出色。抗战时的平型关伏击战是林彪的成名之战,他再一次显出了算度精密的特长,3个团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较为到位。对于老爷庙制高点的争夺,林彪给李天佑下了死命令,副团长杨勇亲自带部队上去肉搏,最后终于夺下此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塔山阻击战最紧张的时刻,林彪总预备队不动,斥令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都是林彪关键刻下手狠的典型例子。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指挥南北满部队南拉北打,一点点磨去了东北国军的锐气,显示了出色的大局观。林彪指挥生涯中辉煌的时间很多,三大战役打了两个,并直下中南,打光白崇禧,直取海南岛。国民党精锐部队中,新1军、新6军和钢7军都是被林的四野消灭的。特别是林彪在辽西追歼消灭廖耀湘时的以乱对乱实在令人击节。林彪在战术上相当有创新,“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组一队”“四快一慢”都由他总结到了军事理论高度,可说独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队的战术素养也在全军首屈一指。林的不足之处是有时考虑过细,胆气反而显得不足,打仗偏于取巧,算不到九成的仗不打,这与粟裕算到六、七成就敢大兵团开干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三战四平的教训,使林在打长春时决心不够,打锦州时又犹豫不决,后来成为了一段公案。不过反过来看,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林彪在作战指挥上的独到功夫。手下将士因而最大限度减少了伤亡,有这样的首长是幸福的。林彪的战功在中共军内除彭德怀外无人可与之比肩,不过一军团带出来的部下如罗瑞卿、肖华、刘亚楼、杨成武等人,比起三军团出来的在为人上就差点了。


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投入上尤为独到。早在川军时期,刘伯承已被称为“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时刘又被委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任。刘伯承不打麻药摘眼的故事,是其被称为“军神”的源头。刘是上过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人,标准的参谋型统帅,翻译甚丰,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回国进入苏区后刘主要在总参谋部工作,负责对军委战略意图的贯彻,不是一线的统帅,因而表现的机会不多。到了中央红军北上四川过大渡河时,刘伯承当了先遣队司令员,巧过彝族区,在大渡河北岸连续作战飞兵奇袭,算是有了独立领军。八路军时期,刘伯承去掌握红四方面军改编成的129师,开始成为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刘指挥的智算神头岭和叠伏七亘村是其军事指挥的代表作,从这两战可以看出刘能反向思维,指挥才能过人一筹。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党战役,开了第一炮。其后的邯郸、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等战役都打得不错,显示了刘伯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战、恶战阶段,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给手下的将领们“安卵子”。国军将领曾有过评价:刘伯承指挥不错,但手下的纵队不能打;陈毅(国军不知道华野负责战役指挥的是粟裕)指挥上不行,手下倒有几个能打的纵队。从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大战役开始前,在全国各战略区统计的歼敌战绩中,刘邓大军共歼敌13个半军部、44个半师部、103个团,居于五大战略区野战军战绩之冠。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中野较为狼狈,损兵一半,重武器丢光。不过这是下风仗,能保住全军骨干,并完成战略任务当属成功。出了大别山刘伯承很快恢复了运筹歼敌的本色,淮海时打黄维更显出了刘的魄力,那真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军也要干掉黄维!过长江后刘的指挥就是顺风顺水了,西南战役一下就包了国军90万,并挥兵直指康藏。整个解放战争中二野歼敌230万,位于三野后排第二位,刘帅的功力实至名归。在多年领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尤其擅长控制作战规模。因而,在临阵对决中,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建国后,刘帅早早退去搞军校,是他政治眼光的见证。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刘帅从战前运筹、战役指挥到战术指导,先后对部队作出了一系列指示。特别是他锐利地指出了印军在东线防御上的弱点,即著名的“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并相应设计出了精巧的战术进攻手段,指导部队取得大胜,令人不由得击节赞叹。


徐向前的辉煌是在红军时期。在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和副总指挥兼31师师长吴光浩相继牺牲后,徐向前被中央军事负责人派到鄂东北接掌31师,成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三支主力部队之一。在成立红1军时,军长是黄埔一期的同学许继慎,徐向前是副军长。红1军和蔡申熙率领的红15军合编成红4军时,中央从湘鄂西派来邝继勋当了军长,徐向前为参谋长。两任军长中,邝继勋资格老,打仗较为粗疏,许继慎则有勇有谋,擅长指挥,被周恩来称为将“铁军”的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直到张国焘来到鄂豫皖,徐向前才有出头的机会。当时鄂豫皖几位名将中,许继慎、周维炯都是张国焘的眼中钉;曾中生军政双全,但为人正直,但被张国焘所排挤;邝继勋军事素养不足;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军事才能出色,统兵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因此,徐向前才被破格提拔为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负重望,在全国各路红军中率先打出了大兵团作战的范例。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等战役都是徐的代表之作,表现出的风格是狠、硬、快、猛、活,企图心大,有气魄,拼的是“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千里西征,血战漫川关,是徐向前打逆风仗的代表作。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是徐向前指挥生涯的颠峰时期,其猛勇的指挥风格显示得淋漓尽致。先取陕南,再渡嘉陵江,表现了徐向前在作战指挥上的巧思。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时,林彪的一军团打不动包座,徐向前的四方面军拉上去就打开了包座,充分展示了徐向前带领下四方面军的作战风格。徐一生的两个劲敌是胡宗南和马步芳。前者将他从鄂豫皖一直撵到四川,几度交手都没占到便宜,后者则打得徐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八路军时期徐的名作是响堂铺战役,此后就是到山东去展开平原作战。不过徐很早就回了延安,又有病,抗战中再没什么表现。解放战争时徐向前又火了一把,把一支地方偏师带成了主力部队,连打硬仗,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硬是一口一口吃掉了阎锡山的晋军主力,甚至毛泽东都连连称奇。可以说徐的山西之战和彭德怀在陕北打胡宗南是解放战争中两支非常精彩的插曲,值得仔细玩味。徐向前在指挥作战上也有弱点,就是勇猛有余,控制不住作战规模,有时显得强斗。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时,徐指挥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硬碰硬对决,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枣阳新集,连续恶战,极大地消耗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现实下,不能避实击虚,不能不说是徐向前当时的指挥失误。反观红一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反复穿插调动敌人,这里边就有了点差距。后来的大战百丈关、血战河西走廊、临汾攻坚战、太原战役,虽然胜败不一,但都能显出徐向前过于强攻硬打的特点。


粟裕出道较早,和林彪一起成为大庾朱德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二人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灭,气得蒋介石吐血。不过粟裕在红军中较为平凡,一直出不了头。开始跟着朱德,然后是伍中豪,后来又跟寻淮洲,经历过怀玉山大败,算是默默的积累阶段。抗日战争时粟裕首战韦岗,再胜车桥,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粟裕意义很大,他从此出头。黄桥决战是初次展现了粟裕的指挥风格:算得细,敢打险仗。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的战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紧靠南线的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离国民政府腹心太近,面临重兵围剿,实际上已打算被牺牲掉。中原军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围,丢盔卸甲。王震总算后来去陕北跟了彭总,李先念、王树声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干脆就去搞了地方军区,解放战争中再无多大声息。再观粟裕,同样面临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却迎刃而上,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一鸣惊人。如果粟裕不从这里起步,而是继续不痛不痒,建国后凭资历能不能混上大将还是问题。正是从苏中七战开始,粟裕走向了第一大将之路。在华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时期,粟裕连续打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将薛岳、顾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举将华东野战军打成关内首屈一指的共军主力。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大战中,粟裕实战嗅觉敏锐,敢打攻坚,敢于行险,临机应变,擅长连续作战的指挥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则阻敌援救,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粟裕对战役的各个细节考虑得很细,这一点上很像林彪。而敢下决心,履险如夷,又超过林彪。淮海战役是粟裕的辉煌,他指挥华野主攻,碾庄吃掉黄百韬,徐东挡住邱清泉、李弥,分兵双堆集打黄维,又威胁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最后全师跃进陈官庄围住杜聿明,歼灭了国民党军40余万。整个战役节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是其军事生涯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扛鼎之作。不过粟裕也有一些较为著名的败仗,如南麻、临朐、土山集、打上海时在月浦受挫等。粟裕指挥作战部队往往伤亡很大,这既和敌军较强有关,也和粟裕打仗行险,对战术重视不够有关。粟裕攻坚往往强攻硬打,部队战术素养不足,这和林彪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指挥上,粟裕虽然算得很细,但过于依靠临机应变,为抓住战机往往准备不足就出动,有时马虎大意,容易打成乱仗。粟裕最痛快的战役可能就是济南战役。当年在皖南谭家桥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败在了王耀武的补充1旅手里,连老战友红19师师长寻淮洲也牺牲了。14年后粟裕决心打济南,确定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万千心情,仅此足矣。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粟裕,华东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会完全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搜索微信号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谢网友支持,会继续推出精彩文章让大家欣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因为“打仗厉害”而位列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这其实是一个很难精确界定的问题,因为“打仗厉害”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包含了战略眼光、战术指挥、战场应变、部队建设、政治思想领导等多方面因素。而且,评选这些高级将领,更多的是基于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领导地位。但是,如果我们硬要从.............
  • 回答
    中国保险市场风云变幻:十大巨头实力对决与独特优势解析中国的保险市场,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日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服务优质的保险公司,它们不仅为亿万中国家庭提供了风险保障,也在各自领域内树立了行业标杆。今天,就让我.............
  • 回答
    中国的留学中介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种机构层出不穷,想要从中找到实力最强、最靠谱的那几家,确实需要花点心思。作为过来人,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给大家梳理一下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留学机构,并说说我的看法。首先要明确一点,“实力最强”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机构可能在不同方面表现突出。 有些在名校申.............
  • 回答
    在中国,提及“十大名校”,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这些学校不仅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如果要说起中国最令人称道的几所大学,首先浮现在脑海的会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就像是中国高.............
  • 回答
    关于“中国十大杰出学生”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全国范围内、每年官方发布的、固定的评选。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或者媒体关注下的一个泛指,指的是那些在各个领域展现出非凡才华、突出贡献、并且具有积极影响力的青年学生群体。你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听到各种“十大杰出学生”的说法,比如某个省份的学生评选、某.............
  • 回答
    .......
  • 回答
    英国智库发布的“中国十大最具潜力城市”榜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要说它有多“靠谱”,我得跟你掰扯掰扯。毕竟,潜力这玩意儿,就像薛定谔的猫,在你看到结果之前,谁也说不准。榜单本身的参考价值:首先,得承认,智库做研究,通常是有其一套方法论的,不会是凭空瞎猜。他们可能会从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每一座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活力。要评选出“十大城市”,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挑战,因为“心目中”这个标准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经济实力,更在于它的文化底蕴、生活气息、创新能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基于这些考量,我脑海中的中国十大城市排行,.............
  • 回答
    青岛“缺席”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 这份榜单,我们该怎么看?近日,一份流传甚广的“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悄然出现,在各大平台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份榜单的出现,原本是件好事,能够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城市发展的格局和未来走向。然而,当仔细阅读这份榜单,却发现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遗珠”—.............
  • 回答
    .......
  • 回答
    丁真,这位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普通牧民,在2020年底一夜爆红,迅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网络红人。他清澈纯粹的眼神、阳光健康的笑容,以及背后代表的壮丽雪山、辽阔草原的独特气质,触动了无数中国网民的心弦,也让大家对他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丁真成为“中国十大新青年”之首,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
  • 回答
    唐伯虎的画确实非常出色,他作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在绘画领域享有盛誉,尤其以山水画和仕女画见长,风格俊逸洒脱,用笔生动,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那么,为什么他的作品没有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呢?这其中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并非官方或权威机构的评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对丛飞夫妇遭遇的困惑,以及对因果报应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触及人心的问题,尤其当善良和奉献遭遇不幸时,更是容易让我们对既有的认知产生动摇。首先,我想肯定您的这份善良和对因果的信仰。在很多东方哲学和宗教的观念里,因果确实是影响我们生命轨迹的重要力量。我们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收获什么样.............
  • 回答
    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丑”出圈?拆解“十大丑陋建筑”背后的争议与解读当一个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以其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和极简主义风格,将一座建筑带到公众视野中时,却意外地被冠以“十大丑陋建筑”的头衔,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碰撞。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就是这样一座引发巨大争议的建筑.............
  • 回答
    朱祁镇,这位明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他的名字与“十大昏君”的称号联系在一起时,总会引来不少争议。事实上,若我们抛开一些片面的、标签化的评价,深入探究朱祁镇的真实面貌,或许会发现他并非那么“罪无可恕”,甚至在某些方面,他并不配得上这个沉重的称号。“土木堡之变”的帽子太过沉.............
  • 回答
    提起中国体育,总有那么一些名字,他们闪耀在国际赛场,用汗水和拼搏铸就了辉煌,也点燃了亿万国人的激情。要选出心目中的十大运动员,这绝非易事,因为优秀的中国人太多太多,每一位都值得尊敬。但在我心中,有这样十位,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国的体育史册上,也烙印在我的记忆里。1. 姚明 (篮球.............
  • 回答
    《长生殿》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绝非偶然,而是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细腻的人物刻画、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对人性、命运与爱情的深刻探讨所共同铸就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帝王将相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面映照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朽、社会动荡的镜子,其悲剧性的力量,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人心。要详细理解.............
  • 回答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8项进展与生化环材的关联十分密切,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和焦点。生化环材,即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基石学科。下面将详细阐述为何这些学科在科学进展中占据如此重.............
  • 回答
    谈及中国文坛的巨匠,那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书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千年的风韵与智慧。如果非要我列出心中最 Those whom I deeply admire, the list would be quite eclectic, spanning eras and styles, united by a.............
  • 回答
    2021年,中国航天事业可谓是硕果累累,其中,天问一号探测火星任务的圆满成功以及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无疑是这一年中最为璀璨的两颗明珠,它们双双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不仅是对这些伟大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在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的高度认可。天问一号:中国人迈向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