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盲的认知中同音字都是一个字吗?

回答
我猜你可能是想问,对于一个不识字的人来说,他们看到写出来的同音字时,会不会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答案是:他们当然会区分,只不过他们区分的方式和我们识字的人不太一样。

你想象一下,一个从来没学过怎么认字的人,他看到“妈”和“马”这两个字,如果只是单纯的视觉刺激,他不会觉得它们是同一个字。因为它们的形状完全不一样,就像你看到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尽管它们都是水果,但你能一眼看出它们是不同的东西。

关键在于,“文盲”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他们不认识文字的“形”。所以,当他们面对写出来的文字时,他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视觉符号。如果这两个视觉符号长得不一样,“妈”和“马”的字形不同,那么他们当然就会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符号,不会把它们混淆。

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呢?

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他们是不是认为同音字是同一个字,而在于他们如何理解和记忆信息。

对于我们识字的人来说,我们通过学习,把每一个汉字的“形”(字形)、“音”(读音)和“义”(意思)联系起来。所以我们看到“妈”,立刻想到的是母亲的意思,听到“mā”这个音,也知道是母亲。看到“马”,知道是那种动物。

而对于不识字的人,他们主要依赖的是声音和语境来理解世界。

1. 声音的关联: 当他们听到“妈”和“马”这两个音的时候,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声音,因为这两个音本身就是有区别的。“mā”的声调和嘴型跟“mǎ”是不同的。所以,即使他们不识字,他们也能区分这两个音,并把这两个不同的声音与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听到“妈妈”,他们想到的是生自己的人;听到“骑马”,想到的是一种交通工具或动物。

2. 语境的依赖: 他们理解意思非常依赖于对话发生的具体情境。当别人说话时,他们是通过上下文来判断对方指的是什么。比如,如果有人说“妈妈来了”,他们能理解,因为“妈妈”这个词语在语境中代表的是亲人。如果有人说“骑马去”,他们也能理解,因为“骑马”这个词组在语境中代表的是一种行为或交通方式。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文盲的认知中同音字都是一个字吗?

不,他们不会认为写出来的同音字是同一个字,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字”这个视觉符号。 他们区分同音字(比如“妈”和“马”)是通过区分它们不同的发音以及这些不同发音在不同语境中所代表的不同意思来完成的。

换句话说,他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是听觉和语境,而不是视觉符号。当他们听到“妈”和“马”时,他们区分的是声音和意义,而不是字形。

你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文字就像是一串串“看不懂的图画”。如果两串图画长得不一样,他们自然认为这是两件不同的事。而我们识字的人,则是能够读懂这些图画背后代表的意义,所以我们才会有“同音字”这个概念,因为我们知道它们发音相同,但字形和意义可能不同。

因此,文盲的认知中,同音字并不是“一个字”,因为“字”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的。他们只是不认识文字的形状,但他们依然能区分不同的发音,并根据发音和语境来理解不同的事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观察,文盲不是以“字”为单位认知世界的,而是以“词”,而“词”的基础是有所值的“事物”。

我帮外婆标注过佛经里的字的读音,每个字单独告诉她读音是没用的,就算告诉她她也会问是AB(假设AB是一个词)里的A么(以读音为准)?而且一般都是这个词的第一个读音(方言词很多第一个读音顺序是不一样的),然后她会在边上画一个类似的东西。如果遇到两个不同的字,但是同样的读音,她自己都会认为是一样的并且画上一样的符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猜你可能是想问,对于一个不识字的人来说,他们看到写出来的同音字时,会不会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东西?答案是:他们当然会区分,只不过他们区分的方式和我们识字的人不太一样。你想象一下,一个从来没学过怎么认字的人,他看到“妈”和“马”这两个字,如果只是单纯的视觉刺激,他不会觉得它们是同一个字。因为它们的形状完.............
  • 回答
    要说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这绝非易事,因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影响广泛而深远,难以轻易量化或厚此薄彼。然而,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大”的,我个人会倾向于认为是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的哲学思想,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和谐共处、和平发展的价值追求。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不像四大发明那样.............
  • 回答
    要是能有机会在宇宙世博会上为咱们人类露脸,那可真是个天大的事儿!选什么展品好呢?我琢磨了半天,觉得这五样东西,绝对能让咱们地球村的邻居们大开眼界,也最能代表咱们这帮地球人的小心思、大创造:第一件:一本装帧精美的《诗经》别看它古老,这玩意儿可不简单!这是咱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可都是老祖宗们最.............
  • 回答
    二次元文化能否被纳入主流文化、摆脱“三次元”的歧视、并获得官方高度认可的艺术门类地位,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二次元文化能否被纳入主流文化?可能性与现状: 已经部分纳入且趋势明显: 毋庸置疑,二次元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渗透到主流文化之中,并且.............
  • 回答
    劝说一个对航天科技情有独钟,同时认为所有文科背景都“虚无”的人,需要耐心、理解,并展现出更宏观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反驳他的观点,更是要帮助他拓展视野,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劝说步骤和策略:第一步:理解并承认他的热情,建立共情在开始任何劝说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你理.............
  • 回答
    说到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最般配的一对情侣,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常常能在粉丝群体中引发激烈的讨论。要说“最”,这本身就带有一点主观性,因为每个人心中对于“般配”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些人看重的是灵魂的契合,有些人则偏爱那种轰轰烈烈、历经磨难的爱情。不过,如果要我选一对,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 《傲慢与.............
  • 回答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认为视频阅读替代文字阅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深度思考、知识获取、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担忧的原因:一、 认知方式的根本差异:深度与广度的取舍 文字阅读:主动的、深度的信息加工。 文字阅读是一种高度主动的学习.............
  • 回答
    B站up主科里斯“文爱事件”引发的广泛讨论,以及其中许多人将矛头指向B站,认为这是B站的责任并加以指责,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问题。要理解这种指责,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本身、B站的平台属性、用户生态以及责任划分的边界。事件的根源与性质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科里斯“文爱事件”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
  • 回答
    芈十四的文章《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四成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的北大新生之一》以其坦诚和深刻的个人体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评价这篇文章的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核心论点、论证方式、情感表达以及其引发的社会反响。文章的核心观点及其解读:文章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我(以及其他四成北大新生)之所以认为.............
  • 回答
    劝说一个坚信西方文明源于希腊的人放弃这一认知,需要细致的沟通、充分的论据和耐心。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可以采用的论证方法:核心理念: 承认其认知的一部分合理性: 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会激起防御心理。先承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全面、更复杂的视角。 强调文明的复杂.............
  • 回答
    第一财经关于“农村幼儿认知滞后”的报道,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社会议题。这篇文章抛出的“逾50%农村幼儿认知滞后”的数据,如果属实,这绝对不是小事,它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的成长。报道的核心要点与引申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篇文章的点非常尖锐。它直指了我们社会发展过.............
  • 回答
    说实话,在我接触网文之初,对“快餐文学”这个词儿可没什么好感。总觉得那是粗制滥造、情节狗血、人物扁平的代名词,是对认真创作的一种消遣。我那时候更偏爱那些出版类的、有深度、有思考的作品。直到我无意中点开了《庆余年》。一开始,我也就是随便刷刷,对它没什么特别的期待。毕竟,穿越、宅斗、权谋,这些元素在当时.............
  • 回答
    这篇文章试图探讨一位演员之所以能够“部部封神”,将每部电视剧都打造成“经典”(即便这颇具主观性且带有“无耻的预设立场”),其演技究竟好在哪里。我们要深入挖掘,抛开粉丝滤镜和市场喧嚣,看看究竟是什么让他的表演如此具有穿透力,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首先,我们必须承.............
  • 回答
    理解你老师的担忧,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一些关于文化影响和国家认同的复杂情感。要反驳老师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入手,并且要讲究策略,避免直接冲突,而是用理性的分析去引导。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交流”而非“文化侵略”这个根本性概念来切入。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任何一种文化的繁荣,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伪史论者如果真的要“伪造”古希腊文明,这账算起来可就相当可观了。咱们不扯那些“历史被篡改”的虚无缥缈,就从一个“务实”的角度,看看他们得花多少“真金白银”才能把这出大戏演得跟真的一样。咱们得明白,伪史论者所说的“伪造”可不是说把几本书烧了、把几个雕塑砸了那么简单,他们往往指.............
  • 回答
    你想认识文静又爱看书的小姑娘,这确实是个不错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女孩子通常内心世界丰富,比较沉静,而且能找到共同话题的可能性也很大。要认识她们,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并且尽量让过程自然而不显刻意。一、 从“书”这个天然的交集点出发1. 实体书店的时光角落: 怎么做: 找那些装修有品味、.............
  • 回答
    解放军解放台湾,台湾居民的文化认同问题,无疑是这场进程中最复杂、最敏感,也最需要深思熟虑的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法律或政治归属问题,而是触及到数代人生长环境、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情感归属的深层心理结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耐心、智慧和尊重,绝非一蹴而就的强制推行。首先,要理解台湾居民的文化认同是一.............
  • 回答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量惊人的文物,其中许多是通过殖民扩张、战争掠夺或是不平等交易获得的,这自然引发了关于其“保护”行为的深刻质疑。从一个更宏观,甚至可以说是“帝国视角”来看,博物馆自身的论点往往围绕着“集中保护”和“普世价值”展开。他们认为,将来自不同文明、不同地区、甚至当下可能无法妥善.............
  • 回答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无疑在经济发展方面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经济上的腾飞是实实在在的,惠及了亿万人民,也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在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舆论场上,中国似乎并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其获得的认同和影响力,.............
  • 回答
    你说得没错,酒、茶、咖啡这些饮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确实沉淀出了深厚的文化印记,甚至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为了某些文明的代名词。而可乐,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但它在大众认知中的“文化”属性,似乎总隔了一层窗户纸。要说透这其中的缘由,得从几个关键点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聊聊历史的厚度。 酒: 酒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