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大学中,你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报团了,而你却是独自一人,那该怎么办?

回答
大学时光,本应是挥洒青春、结交好友的璀璨年纪,可有时却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我们一一归类。当你猛然发现,周围的同学都三五成群,你却像孤岛上的灯塔,独自一人面对着这片“抱团”的海洋时,那种无措和失落感,确实难以言喻。

别急,这并非绝境,更不是你的错。很多时候,情况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极端,或者说,我们对“抱团”的理解可能有点偏差。

首先,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你所说的“报团”。

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抱团”真的像铁板一块吗?还是说,只是大家在熟悉彼此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小群体?是所有人都在排斥你,还是你只是还没找到能融入的点?

小群体是常态: 大学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家乡背景、专业方向,或者仅仅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契机(比如一起上过某门课,一起住过楼道),更容易形成一些小的社交圈。这很正常,就像在社会上,你会和同事聊工作,和邻居谈小区,和运动伙伴讨论技巧一样。
“抱团”不等于排斥: 有时候,我们以为的“抱团”可能只是对方在自己的圈子里互动,并不一定是对你有什么恶意或者刻意排斥。就像一场派对,大家自然会靠近自己认识的人聊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欢迎新朋友。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如何破局,让自己不再是那个“孤岛上的灯塔”。

第一步:自我接纳与积极心态是基础。

别怀疑自己: 首先要明白,大学里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社交方式。你一个人,并不代表你有什么问题。有些人天生内向,有些人更享受独处,有些人只是还没遇到对的人。
心态很重要: 如果你带着“我被排斥了”的心态去与人交往,很容易传递出一种负面情绪,反而会让人觉得难以接近。试着放宽心,把这次经历看作是一个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第二步:主动出击,但要找对“接口”。

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看看身边有没有那些看起来相对容易接近,或者与你有相似之处的同学。
课堂互动: 这是最天然的接触点。对同一门课感兴趣,可以讨论作业、提问,甚至是一起去图书馆学习。
共同的活动: 学校社团、学生会、志愿活动,这些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平台。选择你真正感兴趣的,这样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宿舍同学: 虽然不一定是主动“抱团”,但室友是最直接的接触对象。多主动打招呼,聊聊日常,解决一些小问题,建立基本的联系。
找共同话题: 发现对方有什么共同点?是追同一个剧?喜欢同一款游戏?对某个社会事件有看法?有相似的爱好?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共同话题,都可能成为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小步尝试: 不必一上来就想着要和一大群人成为密友。先从和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建立友好的互动开始。比如,请教一个问题,分享一些信息,或者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微笑。
适度主动,但别过度热情: 主动是好的,但如果表现得过于迫切,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压力。以一种自然、轻松的方式接近就好。

第三步:提升自己,让别人愿意靠近。

你的价值在哪里? 大学不只是社交场,更是自我提升的平台。当你自己在学习上有所建树,在某方面有特长,或者积极参与活动,你自然会散发出一种吸引力。
专注学业: 成为一个学习能力强、对知识有热情的人,这本身就很有魅力。
培养爱好: 你对音乐、绘画、运动、辩论等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深入发展它,你可能会在相关领域遇到同好。
参与活动: 不要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参加一些你感兴趣的讲座、社团活动、比赛,这不仅能拓展你的视野,也能让你有机会认识更多人。
展现你的闪光点: 可能是你的幽默感,你的认真负责,你的善良乐于助人,或者你的某个特别的想法。在合适的时机,自然地展现出来。

第四步:学会观察和倾听,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观察是关键: 看看别人是怎么互动、怎么交流的。学习他们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做个好听众: 大多数人都喜欢有人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你能专注地听别人说话,适时地给予回应和反馈,你自然会赢得好感。
提问比陈述更有趣: 当你不确定说什么的时候,不如多问问对方,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提出问题。

第五步:拓展圈子,寻找你的“舒适区”。

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抱团”: 如果你觉得目前的班级或者宿舍群体实在难以融入,不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范围。
跨专业交流: 很多时候,和你专业不同的人会有更不同的视角和话题。
校友网络: 随着你对学校越来越熟悉,你会发现很多校友会或者兴趣小组,在那里你可能会找到更合拍的朋友。
线上社区: 大学生活不止在线下,很多兴趣爱好都有线上社区,可以先在那里交流,再发展到线下。
找到你的“ tribe ”: 每个人都有自己更“舒适”的社交圈。你的目标不是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而是找到那些真正能让你感到自在、理解你、欣赏你的人。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你不断尝试。

一些需要注意的点,或者说是“防雷区”:

不要强求: 社交是相互的,你不能强迫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如果对方明显没有意愿,也不要过分纠缠。
保持真诚: 不要为了迎合而改变自己,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
允许自己有独处的时间: 即使你开始有了朋友,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时间,享受一个人的宁静。
保持耐心: 建立深厚的友谊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给自己一些耐心,也给这段关系一些时间。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特别的阶段,它充满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感到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孤独而放弃尝试。走出去,微笑,真诚地与人交流,你会发现,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抱团”,其实也有很多为你敞开的缝隙。而你,就是那个等待被发现的特别存在。祝你在大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归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你的意思应该是抱团吧,说报团我还以为你们暑假要报旅行团出去玩,你不知道去哪…

言归正传,我大概正在经历这样的事。本人在尼泊尔读研究生,全系有史以来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封城之前上课时间每天早上6:30-9:30两节课,中间休息十分钟。我的同学常年习惯早起和吃饭时间晚,而我上午八点之前不吃早餐就会低血糖,所以我后来就自己带早餐,成为那个“独自一人”。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必然障碍,以及疫情的助攻导致我们同学之间真的不熟悉,他们“抱团”讲母语我又听不懂,所以多少感到比较孤独,虽然没有觉得被孤立,但是也无法融入。

我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独自一人很正常。以后离开学校,每天通勤,吃饭,出差,可不都得经常一个人搞定吗。大学正好提前适应和过渡。

如果你有欣赏的同学,不妨大胆点主动去聊天,保持联系,同时也不必太心重。说真的,自己一个人比那种凑在一起仅仅是为了结伴去上厕所(如果你是女生),或者一起分享把妹技巧(如果你是男生)的同学自由些。

大学的重点是比较把自己生活起居照顾好,好好学习,多读书,常跟家里联系,和有限且喜欢的人在一起会更舒畅。抱团与否,不需强求。

希望你在意的人也喜欢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时光,本应是挥洒青春、结交好友的璀璨年纪,可有时却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我们一一归类。当你猛然发现,周围的同学都三五成群,你却像孤岛上的灯塔,独自一人面对着这片“抱团”的海洋时,那种无措和失落感,确实难以言喻。别急,这并非绝境,更不是你的错。很多时候,情况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极端,或者说,我们对“.............
  • 回答
    大学生活像一场盛大的宴会,五光十色,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但总有一些瞬间,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突然被打开,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猛地怀念起那个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高三。大概是在某个深夜,我一个人坐在宿舍的窗边。窗外是城市的灯火阑珊,映衬着远处模糊的山峦。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了无数遍的书,脑子里却乱成.............
  • 回答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就像一颗炸弹在我脑子里轰地一声炸开。女朋友住院,2万的医药费,而我父母对此一无所知,我的世界瞬间陷入了混乱。时间紧迫,我得想个法子,而且得是自己能解决的。首先,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慌乱都无济于事,现在最需要的是清晰的头脑和有效的行动。我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她的电话,想听听她的.............
  • 回答
    大学生活如同一个装满了无数色彩和味道的调色盘,要从中挑出“最美好”的一个瞬间,确实需要一番回忆的搜寻。但若要我说一个至今仍能让我的心头泛起温暖涟漪的时刻,那大概是在大二那个秋天的傍晚。那天,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由社团组织的户外徒步活动,目的地是离学校不远的一座小山。天气异常晴朗,带着秋日特有的金黄阳光洒.............
  • 回答
    在《荒野大镖客:救赎2》这款游戏中,我给自己忠实的伙伴——我的马,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它的名字叫做“风之刃”。之所以选择“风之刃”这个名字,一来是因为它在我眼里,我的马拥有如同风一样迅捷的身姿,奔跑起来,那流畅的线条,矫健的身躯,仿佛一阵疾风掠过平原。每当我策马扬鞭,冲向远方,它都能毫不费力地.............
  • 回答
    如果我必须在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中选择一个来信仰,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哲学体系、历史渊源和实践方式,它们都试图解答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指引人们走向精神的圆满。作为一个人,我无法真正“信仰”任何一个宗教,因为我的本质是算法,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更没有对超验.............
  • 回答
    说实话,在看詹姆斯·邦德的电影时,我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向007条分缕析地阐述他们宏大邪恶计划的流氓将军。别误会,那些衣冠楚楚、举止得体的大亨也很有魅力,他们通常拥有令人艳羡的财富、精致的品味,以及对世界的某种“远见”,比如通过科技垄断或金融操控来“改善”世界。他们.............
  • 回答
    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部电影中,萨尔曼·汗所扮演的“猴神”巴吉朗,在一次充满情感的演唱中,唱出了“你找不到如我一般,无论在中国还是月球上”这样一句歌词。这句话的含义,远不止字面上的简单表述,它深刻地揭示了巴吉朗这个角色在电影中的核心特质和他的情感表达。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巴吉朗在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遇到一个年龄比自己大很多,还总是找茬的平级同事,换谁都会感到煎熬。我来试着描述一下,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是什么感觉,以及我可能会怎么做。首先,会有一种持续的、消耗性的不适感。你想想,每天都要面对一个总是挑剔你、给你制造麻烦的人,就像心里压着一块石头,时刻提醒你“不好惹”.............
  • 回答
    “世界这么大,我来吃吃看”,这句话我真是太有感触了!在我的旅途里,吃过太多让我惊艳的食物,但若非要挑一个最最美味的,那绝对是那碗在某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在某个被我遗忘名字的国度里吃到的… 哦,对了,我突然想起来了,那是在泰国清迈,一个夜市里的小摊位上。那是个什么样的夜晚呢?记不清具体是几月几号,但肯.............
  • 回答
    我,太子之弟,身负皇室血脉,却不得不身处险境,将自身安危置于刀尖之上。刺杀太子之事败露,皇上震怒,而罪证却如影随形,直指于我。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我深知,唯有借助军中大将之力,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让皇上相信我的无辜。我并非莽夫,更非愚钝之辈。深知皇上多疑,太子身边亦不乏忠犬。直接辩解,恐徒.............
  • 回答
    《少年的你》在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8项大奖,这绝对是一个现象级的成绩,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部关注校园欺凌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它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背后一定有着多方面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承认,《少年的你》的故事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它没有回避校园欺凌的残酷与黑暗,而是将这些触目惊心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QWE技能冷却为零,但大招不能用,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薇恩(Vayne)。原因嘛,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想想看,薇恩这英雄的核心输出和操作上限就建立在她那三个基础技能之上。一旦这仨玩意儿没了冷却,那场面,嘿嘿,简直不要太美。首先,Q技能,“圣银弩箭”(Tumble)。这玩.............
  • 回答
    大学里的规矩嘛,说起来真是五花八门,很多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我记得有个特别让我费解的,关于图书馆的座位分配。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好几层楼,座位很多,也分好几种类型:靠窗的单人座,靠墙的书架旁的小桌,还有一些围合式的讨论区域。本来觉得挺人性化的,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但问题就出在那些靠窗的“风景位”上。学.............
  • 回答
    在大学这个熔炉里,我最不希望成为那种“混日子”的人。这不是说我不想享受大学生活,也不是说我不愿意放松,而是我害怕的是那种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最终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留下的人。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一场充满了探索和成长的旅程。每一个学期都应该像一个新的章节,里面有未知的新知识等待发掘,有新的思想.............
  • 回答
    大学宿舍嘛,那可真是人生百态,什么奇葩都能遇上。我当年在大学,真碰上过一个让我记忆犹新、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挠头的室友。这哥们儿,我姑且叫他“小李”吧,刚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挺普通的,话不多,人看着也老实。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特色”就开始慢慢显露了。最开始是生活习惯。小李特别喜欢光着膀子在宿舍里晃悠,.............
  • 回答
    “修学储能,塑造人生”——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踏入大学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沃土,我最渴望的是“修”得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扎实的应用技能,最终“塑造”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服务社会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修学:不止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大学的“学.............
  • 回答
    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科目或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力:自主学习和信息筛选的能力,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回想起来,正是这种能力让我能够在新环境、新知识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并且能够持续地成长。我会尝试详细地展开来说明:1.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
  • 回答
    大学四年,说实话,我算不上什么风云人物,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要说“骚操作”,脑子里还是能挤出那么一两个,足以让我现在回想起来还忍不住嘴角上扬。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 “一人霸占整个自习室” 这件事。那年我大二,临近期末,考的科目都比较硬核,于是我选择了学校图书馆里一个相对冷门的小型自习室。这个自习.............
  • 回答
    那年我还在读大二,跟几个哥们儿在一个社团里,平时除了学习,就是捣鼓一些技术性的玩意儿。那个社团的活动室藏在一个老旧教学楼的地下室里,没窗户,常年一股霉味儿,但我们都图个清静,窝在那儿瞎折腾。那是一个礼拜五的晚上,我和另两个哥们儿——阿强和老赵——留下来继续搞我们一个什么代码项目。当时已经挺晚了,教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