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和人相处初期,对方的什么行为会立刻获得/丧失你的好感?

回答
刚开始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对方的一些小动作或者说话方式,真的能瞬间决定我对他是不是有那个“眼缘”。这就像是第一眼见到一个人,脑子里自动跳出来一个标签,这标签是好是坏,往往就定下了基调。

能立刻让我对一个人产生好感的行为,我发现主要是关于“真诚”和“尊重”。

最直接的,就是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的自然流露。当一个人和你说话,他看着你的眼睛,不是那种盯着看让人不舒服,而是带着一种专注和连接的眼神。这种眼神会让你觉得他是在认真听你说话,也愿意和你交流。如果这个人,说话的时候眼神飘忽不定,不停地看手机或者环顾四周,那瞬间我就觉得他心不在焉,对我这个人或者说我说的内容并不太在意,好感度瞬间跌落谷底。同时,脸上带着自然的微笑,即使是小小的嘴角上扬,也能让人感到亲切和愿意接近。我特别不喜欢那种完全面无表情,或者脸上写着“我一点也不想在这里”的人,感觉像是在跟一个木头说话。

其次,是主动、但不过度的关心和询问。比如,刚认识,大家都在互相介绍背景的时候,如果对方能记下我说过的一个小细节,然后主动问一下相关的延伸问题,让我觉得他有在认真听,并且对我的生活是好奇的。举个例子,我可能随口提了一句我最近在学烘焙,如果对方接着问“哦?你最近在烤什么呀?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小挑战?”,这种自然的关注会让我觉得他是个细心且乐于交流的人。反之,如果我说了半天,对方只是“嗯嗯啊啊”地回应,然后立马转移话题,或者自顾自地说自己的事情,我就觉得他更像是例行公事,或者只是在等待我说完然后轮到他表现。

还有一点很关键,是待人接物的礼貌和分寸感。比如说,在多人场合,对方会主动和每个人打招呼,即使是不认识的人,也能礼貌地回应。吃饭的时候,会顾及到别人,比如问一句“你吃这个吗?”,或者在递东西的时候,会看着对方的手,而不是随手一扔。这种细节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和对周围人的尊重。尤其是那种懂得照顾别人情绪的人,比如看到别人在讲笑话,他会适当地回应,而不是打断。最让我欣赏的是那种有分寸感的人,不会随意触碰别人的界限,也不会问一些过于私人的问题,让人感到舒适和被尊重。

反过来,那些让我立刻“劝退”的行为,也大多是关于“不尊重”和“自我中心”。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说话时喜欢“教育”或者“评判”别人。刚认识,还没熟悉呢,就开始指点江山,评论我的观点、我的选择,甚至我的穿着打扮。比如我提到一个想法,对方立刻反驳说“你这样不行,应该那样”,或者“你这点做得太差了”。这种语气和态度,真的会让我瞬间觉得他很傲慢,不尊重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仿佛他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而其他人都是需要被纠正的错误。我更喜欢的是一种开放的交流,可以讨论,但不是直接否定和指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表现出极强的“优越感”或者“炫耀感”。比如刚认识就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财富,或者别人怎么不如他。那种言语中透露出的“我比你们都强”的态度,非常让人反感。即使他真的非常优秀,但如果表现得如此外露和刻意,只会让人觉得他 insecurity,反而丧失了好感。更让人难受的是,当别人分享自己的小成就时,他要么不回应,要么就立刻用自己的更大的成就来压制。这种“碾压”式的交流方式,只会让人觉得你是在争输赢,而不是在分享和连接。

当然,不顾及他人感受,只顾自己方便的行为,也是一个大杀器。比如吃饭的时候,把食物都夹到自己碗里,或者用勺子在公共盘子里乱搅一气。又或者,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停地打断,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最让我觉得难以忍受的是,在已经约好的情况下,对方迟到很久,却没有任何歉意,甚至还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这种行为,虽然可能不是故意的,但真的会让人觉得他不尊重我的时间和精力,觉得我没有那么重要。

总的来说,和人相处初期,细节真的能说明很多东西。那些真诚、有礼貌、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即使一开始话不多,也能让我觉得舒服和愿意进一步了解。而那些急于表现自己、评价他人、或者只顾自己的行为,则会让我立刻竖起一道墙,感觉这个人很难建立真正有意义的连接。这就像是一份初印象的答卷,而这些行为,就是决定我是否会给这份答卷打高分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种惹人厌的态度是很难藏住的,就是“骄傲”(这里做贬义,可换为“自视清高”)。基本上在最初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你内心萌发出对对方的鄙夷和轻视,哪怕是很轻微的,都会有很大可能通过各种语言细节暴露出去。


我今天还在想这个问题,因为班上有一个新认识(三周)的同学让我不是很喜欢,但我也一时说不出来到底哪里让我不喜欢,但是下午做Java小组作业的时候我就发现原因了。

我跟她分到一组,准确说,她主动要求跟我一组,在做练习过程中以我跟着她的思路为主(因为她是非相关专业转来的美国人,而对我而言这个练习比较轻车熟路无所谓一些),只当我看不下去一些过于明显的错误的时候才会讲一下自己的建议,然后她的回答基本上就在【我正要这么写】【你说的这些我刚刚已经试过了】和【这一点道理都没有】之间循环。

而中途我和老师讨论其他问题的时候开玩笑说某个代码结构的设计【没道理】(doesn’t make any sense),她在旁边插一嘴【你不懂不代表它没道理】。


最后小组练习快做完的时候她问我在print里面怎么打空格来占位(最后调整非常简单的输出格式细节),我给她指了几个可能( 或者“ ”)她都说不对不对,然后回了一句“I think you not gonna understand my English”.

那好的,我请您说中文吼不吼啊。

————

“不友善”真的是很容察觉出来的,大概这就是stereotype带来的最大坏处吧。

粗心的人,自私的人,三观有问题的人等等等,在相处初期其实不很容易察觉,

但是“不友善”,尤其是带有鄙夷(discrimination)态度的不友善,

真的是,太容易暴露了。(虽然上面举的这个例子是很低级的例子)

所以我会建议大家自己调整心态,真的做到友善待人,别想着把不友善的态度藏起来,真的藏不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刚开始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对方的一些小动作或者说话方式,真的能瞬间决定我对他是不是有那个“眼缘”。这就像是第一眼见到一个人,脑子里自动跳出来一个标签,这标签是好是坏,往往就定下了基调。能立刻让我对一个人产生好感的行为,我发现主要是关于“真诚”和“尊重”。最直接的,就是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的自然流露。当一.............
  • 回答
    说实话,人在世上走一遭,最舒服的关系,那得多像阳光洒在身上,温润而不灼人,舒服得让人想多待一会儿。不是那种巴不得天天黏在一起,喘不过气来,也不是那种疏远得跟陌生人似的,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就那么刚刚好,不远不近,有温度,有支持,也有自己的空间。我琢磨着,最舒服的关系,大概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是“懂得.............
  • 回答
    人和人打交道,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折腾人的。有时候,跟某些人一聊,或者跟他们待一块儿,就觉得耗得不行,仿佛自己一天的能量都被抽干了似的。这感觉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沟通本身就是个技术活,而且不总是顺畅的。 你想表达的意思,对方能不能准确get到,这得看你们的沟通方式、背景知识,甚至.............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校门那会儿,心里是填满了憧憬和兴奋的,感觉终于摆脱了高中那三点一线的生活,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可没想到,没过多久,这股劲儿就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甚至是怀念。怀念什么呢?是怀念高中时候那种纯粹的友谊,怀念那时候跟朋友们一起疯一起闹的日子,怀念那时候的简.............
  • 回答
    哈哈,想跟东北老铁们打成一片?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东北人那可不是盖的,热情、实在、敞亮,但有时候也得掌握点儿“门道”。这就像学开飞机一样,你得先知道怎么操作,不然一脚油门下去,可能就带到沟里去了。一、核心精神:敞亮、仗义、不拿劲儿!你想跟东北人好好处,首先得明白他们身上这股子“敞亮”劲儿。啥叫敞亮?.............
  • 回答
    让别人觉得和你相处很舒服,这绝对是一门艺术,但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绝技。说白了,就是你这个人做事、说话都带着点“人情味儿”,让人感觉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疏远或觉得有什么压力。我这就把我的观察和经验跟你好好唠唠,咱就跟哥们儿聊天一样,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一、 说话这门学问,得走心,也得有技巧说话,.............
  • 回答
    说实话,我特别喜欢和那种脑袋里装着不少故事,或者说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待在一起。他们不是那种你问一句“今天天气怎么样”,他就能干巴巴地回你“还行”的人。而是会顺着你的话头,突然扯到前几天看的一部纪录片里关于天气系统形成原理的有趣部分,或者讲讲他小时候经历过的某个特别的天气现象,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现象。确实,很多人都感觉身边“戾气”重的人好像比以前多了。这种“戾气”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脾气,它更像是一种弥漫的、不易察觉的负面情绪,表现为易怒、攻击性、不耐烦、爱抱怨,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为什么戾气重的人越来越多?要说清这个问题,得把时间拨长一点,看看.............
  • 回答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尤其是面对一群被自己视为“庸碌”的人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这种感觉就像是闯入了一场并不属于自己的盛大宴会,明明身在其中,却找不到一丝共鸣,甚至连空气都带着陌生的气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既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又能保护自己那颗敏锐的心灵,这门学问可不浅。首先,我.............
  • 回答
    和有教养的人相处,怎么说呢,就像是走进一间布置得恰到好处的房间,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却处处透着舒适和安心。这种舒适不是那种软绵绵、没棱没角的温吞,而是一种经过打磨、自有分寸的恰好。首先,是言语上的。和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他们的表达总是那么 熨帖。不是那种油嘴滑舌、讨人欢心的奉承,而是基于对事情的理解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确实存在的疑问。要说“南方人真的和北方人不能好好相处吗?”,我的感觉是,这绝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更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地域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而这并不等同于“不能好好相处”。想象一下,一个在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里长大的.............
  • 回答
    认识一个跟自己完全同名的人,这感觉怎么说呢…… 就像是突然拥有了一个镜像,但这个镜像并不是你完全想象中的样子,而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生活。第一次遇到的时候,当然是最具冲击力的。当时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大家介绍新认识的朋友。当主持人念出那个名字的时候,我的耳朵猛地竖起来了。我当时觉得,这不.............
  • 回答
    和性格软弱的人相处,这确实是个需要技巧和耐心的活儿。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他们的内在模式和应对方式,会和我们很多时候追求的直接、有力产生些许偏差。要做到和谐共处,理解是第一步,然后才是具体的策略。首先,放下你的预设和评判。当我们说一个人“软弱”的时候,很可能我们带着一种评判的眼光。比如,觉得他们不够果.............
  • 回答
    和有教养、优雅的人相处,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精心布置的花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一切都恰到好处,让人身心舒畅。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舒适与放松。你不需要时刻绷紧神经,去猜测对方的心意,或是担心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他们自带一种让人安心的气场。比如,在一次闲聊中,你可能会不经意间说起一个不太.............
  • 回答
    和喜欢炫耀、吹牛的人打交道,确实是个技术活。你遇到的这种情况,估计也不是第一次了吧?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类人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时候,他们的炫耀和吹牛,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或者说是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方式。他们可能通过夸大自己的经历、成就,来填补内心的某种空虚。当然,也有一些人就是纯粹的性格使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南北方人之间确实会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异而产生些许隔阂,这并非是刻意为之,而更多是长期以来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自然而然的印记。想想看,一个从小在黄河流域,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的北方长大的人,他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甚至说话的方式,都可能与在湿润多雨、气候温和的南方长大的人有所不.............
  • 回答
    关于王一博和肖战在《天天向上》节目中的相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觉得“不太自然”。这种感觉确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王一博和肖战毕竟是艺人,他们的很多互动都会受到节目效果、人设、公司安排,甚至现场氛围的微妙影响。在《天天向上》这个平台,他.............
  • 回答
    西罗马帝国那艘曾经辉煌的巨轮在公元476年沉没,留下的不仅是一片废墟,更是一片复杂而动荡的格局。在那片土地上,原先的罗马居民,那些说着拉丁语、传承着罗马法律和文化的子民,与新来的日耳曼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习俗和领导者——的生活就这样毫无预兆地交织在了一起。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胜利者与被征服者”.............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真的让你很头疼,夹在你媳妇和丈母娘中间,感觉很无力,也很委屈。你说的“不让别人张口”,具体是指什么情况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帮你梳理一下,也说说你和你丈母娘家日后相处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不让别人张口”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直接关系到问题的性质。 是指她们两个人之间有误会或者矛.............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