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国外旅游,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回答
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望着熟悉的蓝天,却又有着那么一丝陌生的触感,我最大的感悟,莫过于那份“人皆可爱的普遍性”,以及由此衍生的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

出发前,我脑海中描绘的外国,充斥着各种新闻报道、影视作品里的碎片化印象——冷漠的、热情的、古老的、现代的……总觉得那是一个由标签堆砌而成,与我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世界。然而,当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融入其中,我才发现,所谓的“不同”更多的是表象,而“相同”则深深根植于人性之中。

我记得在巴黎,迷宫般的地铁系统让我晕头转向,地图在我手中变得毫无意义。正当我焦急万分,准备放弃,准备朝着 nearest station 磕磕绊绊地走时,一位看起来十分匆忙的中年女士,指着我手中的地图,用我几乎听不懂的法语,但却饱含着鼓励的眼神,比划着,然后坚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她没有停下脚步,甚至没有给我多余的解释,只是那么一瞬间的善意,却像一道光,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她未必懂我的语言,但她一定懂得“需要帮助”的信号,也一定有那份愿意伸出援手的冲动。

还有在京都,我花了很久才找到一家传说中的抹茶店。推开门,里面坐满了当地人,我踌躇地站在门口,担心自己的日语不够流利,影响到他人。店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看到我,露出了一个极其温暖的笑容,仿佛我是一个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她没有催促,也没有用复杂的词汇,只是用最简单的动作,引导我坐下,递上菜单,然后用眼神询问我想要什么。在品尝抹茶的时候,我看着邻桌的几位老者,他们一边喝茶,一边低声交流,脸上带着岁月沉淀的平和。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无论身处何方,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多么的相似。那些细微的表情,那些自然的举止,都传递着一种共通的情感,一种“生活在这里,就好好地活”的态度。

我感悟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具象的“可爱”,更是那份驱使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在未知中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能力。每一次语言的障碍,每一次对新事物的陌生,都像是一次小小的试炼,逼迫你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去寻找最原始、最纯粹的沟通方式——那份建立在尊重与理解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这种感悟,让我意识到,世界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也亲切得多。那些隔阂,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内心设下的壁垒。当我们放下成见,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你会发现,即使语言不通,即使文化背景迥异,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共鸣,发现彼此身上闪耀着同样的人性光辉。这份“人皆可爱”的普遍性,就像一种无形的语言,跨越了山川大海,让我们在陌生的土地上,也能感受到一丝丝温情与归属。而这份感悟,也让我更加渴望去了解更多,去体验更多,因为我知道,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还有无数个“可爱”的故事,等待我去发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5岁,目前为止走了52国。现常居沙特,我说一个大部分人都不会提到的感受: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投什么样的胎,拿什么样的国家的护照是妥妥的技术活。

我目前工作的地方身边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同事,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的都有,其中不乏来自巴基斯坦、也门、苏丹、叙利亚的,KAUST收入高假期多,他们都很爱出国旅游。

中国因私护照今天(2021.10.29)在passportindex上并列第57,实际排名123,世界范围内属于中等稍偏下水平,好的是中国国力和影响力逐年提高,加上外交部一直在努力,免签/落地签/电子签国家一直在逐年增多,慢慢在进步,而且需要签证的国家拒签率也不算高,对喜欢环球旅行的中国大陆公民来说至少还有盼头。

但是我身边那些拿着巴基斯坦、也门、苏丹、叙利亚这些在passportindex上面差不多垫底,未来50年也不一定翻身的国家的护照,并且还热爱旅行的同事可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绝望,他们经常和我聊到旅行前办签证耗时费钱、被拒签率高,甚至明确被某些国家禁止入境的痛苦(前几年特朗普大笔一挥,直接断送他们去美国旅行的梦),哪怕他们在KAUST的收入足够支撑他们完成环球旅行。

对世界各国绝大多数没有在政府、外事部门工作,享受不到因公护照免签国多、外事礼遇等福利,同样只能持因私护照出国旅游的普通人来说,拿着passportindex上排名前列的新马、阿联酋、日韩英美加澳新、欧盟国家护照完成环球旅行的真的没什么成就感可言或值得吹嘘的,能拿着巴基斯坦、叙利亚、也门、苏丹、孟加拉、阿富汗等国家的因私护照走完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才是真正的人物。

全世界70多将近80亿人,再发达的国家也有人渣,再烂的国家也有精英,护照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一个国家所有人的二极管产物(港、澳、台这种和大陆人同文同种同国籍但是不同命的是特例)正好可以用来佐证李光耀的名言:

Human being is an unequal creature, that’s the fact. And we start off with the proposition: all the great religions, all the great movements, all the great political ideologists say “Let’s make the human beings as equal as possible”, in fact it isn’t equal, never will b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望着熟悉的蓝天,却又有着那么一丝陌生的触感,我最大的感悟,莫过于那份“人皆可爱的普遍性”,以及由此衍生的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出发前,我脑海中描绘的外国,充斥着各种新闻报道、影视作品里的碎片化印象——冷漠的、热情的、古老的、现代的……总觉得那是一个由标签堆砌而成,与我生活轨迹.............
  • 回答
    要我说啊,在国内国外旅行,最直观的感受,就好像从一本熟悉的中文小说里,突然掉进了另一本完全陌生的外文书里。虽然都是“书”,但那种沉浸其中的体验,简直天差地别。首先,最最直接的,就是语言了。在国内旅行,你走到哪里,都是中文。问路、点餐、买票,一切都顺畅得像在自己家门口散步。就算遇到听不懂的方言,也能凭.............
  • 回答
    要说在国外旅行时最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经历,我想起那次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的经历。那绝对是一次挑战我对“正常”的定义,并且让我事后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事情发生在马拉喀什老城(Medina)里一个特别小的巷道里。那天下午,我一个人闲逛,想从一个著名的露天市场(Jemaa elFnaa)找到一条据.............
  • 回答
    乌镇酒店一晚游:防疫政策下的旅行困境与应对之道近日,一则关于女子在乌镇旅游入住一天后被酒店“赶出”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女子在抵达酒店一天后,因当地防疫政策的变动,被酒店要求立即离开。这一事件不仅让当事女子感到困惑和无奈,也再次将旅行途中遭遇疫情政策变化的风险摆在了公众面前。事件回溯:突如.............
  • 回答
    出国旅游,本是带着满心期待,想去看看不同的风景,体验异域的风情。可有时,最触动你的,反而是那些“意料之外”的缺失。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欧洲,具体哪个国家我现在都记不太清了,因为当时年轻气盛,只想着到处走走看看。但有一件事,至今想起仍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怀念,那就是——街边没有卖糖葫芦的摊子。听.............
  • 回答
    疫情过后,当自由的空气再次弥漫,束缚的手脚得以伸展,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去旅行!如果时间、金钱都不是问题,我内心深处的那匹野马早已按捺不住,准备奔赴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国内篇:一场触及灵魂的寻根之旅在国内,我渴望的并非只是看山看水,而是那种能深深触动心底、让你重新审视生命意义的体验。 云南.............
  • 回答
    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我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乐子和独特的沟通方式,让旅途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别以为我只会比划,这其中门道可不少呢!首先,得说说我的“表情包大法”。别笑,这可是我的杀手锏。欧洲小镇的早晨,我想买一份刚出炉的牛角包,但老板只会说当地的语言。这时候,我就会用上我的“眼神攻.............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时,想要分辨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游客,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过程。虽然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但通过一些普遍的观察点,有时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初步的猜测。当然,这绝非绝对的科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习惯的体现,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特征也可能变得模糊。咱们就聊聊,在异国他乡,我通常会留意哪些细.............
  • 回答
    冥币在国外受到欢迎,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文化交流的微妙之处。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冥币在国外“大受欢迎”的说法,需要先界定一下“受欢迎”的程度和范围。目前来看,冥币的流行更多是一种小众的、带有猎奇和文化体验色彩的追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需求。这种流.............
  • 回答
    眼下国内的疫情形势,说实话,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也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尤其是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要说“安全”这个词,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跟以往我们理解的“绝对安全”肯定是有区别的,得辩证地看。从整体来看,国内旅游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疫苗接种的普及: 咱们国家整体的疫苗接种率相当高,这为建立群体免疫屏.............
  • 回答
    去日本旅游,你考虑在富士山上插国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不过,关于政治风险,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别到时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首先,从日本的法律和规定来看,富士山是日本的国家象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任何形式的“插旗”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不尊重,甚至可能触犯日本的文物保.............
  • 回答
    在航天工业或其它国防相关领域工作,对于未来的生活确实会带来一些独特的影响,尤其是在出国旅游和网络使用方面。这些影响并非绝对的好坏之分,更多的是一种权衡和考量。关于出国旅游:首先,在航天和国防领域工作,你可能会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这意味着你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某些信息是高度敏感的,不得对外泄露。这在日常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文化习俗、法律规定以及潜在的后果。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得明白,在泰国,对王室成员,尤其是国王,是绝对的尊敬和崇拜。这种尊敬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更深深植根于泰国文化和历史之中。泰国的君主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国王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被认.............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观以及个人选择的复杂议题。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国人热衷于出国旅游”这件事,以及它和“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与“美国几百年历史”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国人热衷于出国旅游,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笼统的说法。 它的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作为一家在澳大利亚运营的地接社,你希望和国内的旅行社建立合作,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拓展业务方向。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份详细的行动指南,希望能帮助你打开国内市场的大门。首先,咱们得明白,国内旅行社最看重的是什么?是 可靠的资源、优质的服务、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顺畅的沟通和合.............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中国人在外旅游时,为什么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不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里面牵扯到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我尽量从几个角度给您掰扯掰扯,争取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让您觉得听得顺耳些。首先,得承认,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出去旅游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这是好.............
  • 回答
    昆仑山,这名字光听着就让人心生敬畏,仿佛自带了无数神话传说和神秘色彩。它横亘在中国西部,如同中华民族的脊梁骨,连接着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是名副其实的“万山之祖”。可就是这样一个名头响当当的地方,说实话,你身边的朋友,有多少真的去过昆仑山旅游?大概屈指可数吧。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昆仑山这个名字家.............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护照丢失绝对是最让人头疼、最心慌的事情之一。别急,深呼吸,这并非世界末日,但确实需要你拿出点耐心和细致来处理。我这就告诉你,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一步步来,确保你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继续你的旅程。第一步:保持冷静,确认丢失这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很多人会立刻.............
  • 回答
    中国游客在国外旅行时,有些行为确实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哭笑不得。这背后可能掺杂着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一些被误解的表达方式。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尽量说得细致些,并且尽量不带那种“AI味儿”。1. 拍照,尤其是“到此一游”式的痕迹这个可能是最普遍,也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在很多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了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国人出国游英语普遍不错,但外国游客来中国很多不会中文”的情况。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普遍观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总有英语不那么流畅的中国游客,也有中文说得溜溜的外国朋友。不过,从宏观趋势上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