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在外旅游为什么总被吐槽?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中国人在外旅游时,为什么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不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里面牵扯到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我尽量从几个角度给您掰扯掰扯,争取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让您觉得听得顺耳些。

首先,得承认,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出去旅游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儿,说明咱们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说实话,因为人数多,而且咱们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跟一些西方国家或者其他亚洲国家不太一样,有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摩擦和误会。

行为习惯上的差异,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声音大,公共场合喧哗: 这个确实是最常被提出来的一点。咱们中国人天性比较热情,尤其是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出来玩,大家聊天说话声音自然就会大一些。有时候在餐厅、景点,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这种热情就可能变成别人眼里的“吵闹”。在一些追求安静和个人空间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欧洲一些国家,大家对公共场合的声音控制是相当严格的,所以中国人说话大声,就容易显得“不合群”。
排队和秩序问题: 这一点也存在。虽然现在国内排队意识越来越强了,但在一些游客多的热门景点,或者一些国内管理相对没那么规范的地方养成的习惯,有时候会带到国外。比如在排队时插队、挤在一起,或者不遵守指示牌的顺序,这些行为很容易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很多国家对排队的秩序看得比较重,这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所以中国游客在这方面一旦做得不好,就会被放大。
用餐习惯和礼仪: 这个也挺有意思的。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围桌而坐,边吃边聊,有时候还要互相夹菜。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可能更习惯分餐制,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比较注重个人空间。还有一些餐桌上的礼仪,比如吐骨头、剩饭剩菜,虽然说现在很多中国人也注意了,但确实有一些人在这些细节上做得不太好,就容易给当地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尤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欧洲餐厅,对这些小细节的要求会更高。
卫生习惯: 这一点也偶尔会有人提及。比如在公共场所抽烟(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行为,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一旦出现,就会被认为是素质低的表现。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卫生标准和我们可能不太一样,但我们去他们的国家,就应该遵守当地的规定和习惯。

其次,是心理和文化上的隔阂。

“中国威胁论”的残留和刻板印象: 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年中国发展太快了,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但也有些人带着一种“中国威胁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再加上早些年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负面新闻(比如一些不文明行为被媒体报道出来),导致一些外国人形成了一些刻板印象,觉得中国人就是素质不高、爱炫耀、爱占便宜等等。一旦出现个别不文明行为,就会被套用到整个群体身上,觉得“果然如此”。
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的差异: 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是很强的,这毋庸置疑。但有时候,这种消费能力也伴随着一些比较高调的消费方式。比如一口气买很多奢侈品,或者在购物时表现得比较“强势”,这些行为在一些外国人看来,可能是一种炫富或者不理解的。他们可能觉得,你既然有钱消费,为什么不能在一些基本行为规范上做得更好一些?
信息不对称和语言障碍: 很多时候,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语言不通造成的。游客不知道当地的规定,或者沟通上有障碍,就容易犯错误。但别人可能不会去考虑这些,只看到了表面的行为。

再者,就是一些个体行为被放大化。

网络传播的效应: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一旦有中国游客在国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很容易被拍下来,然后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而那些行为规范、默默享受旅途的中国游客,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这就导致我们看到的很多信息,都是一些负面的、个别的例子,给人一种“中国游客素质普遍不高”的错觉。
对比效应: 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看到有人做出了跟我们当地人习惯不符的行为,我们自然会注意到,并且可能还会产生一些评判。如果看到的中国游客行为,跟当地人以及其他国家游客的行为差异很大,就更容易被挑出来说事儿。

但是,咱们也得辩证地看。

绝大多数中国游客是文明的: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识的、我看到的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在国外都是非常友好的,也懂得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我们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就否定了整个群体的形象。
“吐槽”的背后也可能包含偏见: 有时候,一些所谓的“吐槽”背后,也可能包含着一些文化上的不理解,甚至是隐藏的歧视。比如,有些外国人对亚洲人有刻板印象,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一旦看到一点与他们预期不符的行为,就很容易上升到“中国”这个概念上。
我们也在进步: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部门和游客本身都在不断学习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出发前会做功课,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和规定。很多旅行社也在加强对游客的培训和引导。

总而言之,中国人之所以在外旅游有时候会“被吐槽”,更多的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1. 庞大的人数基数,使得个别行为更容易被注意到和放大。
2. 行为习惯和文化差异,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冲突和误解。
3. 一些负面案例通过网络传播,加深了外界的刻板印象。
4. 部分外国人的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也导致了不公平的评价。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反思,确实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继续改进。比如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遵守排队秩序、尊重当地的卫生和用餐习惯等等。但同时,也要看到大部分中国游客的进步和努力,不应被个别现象所代表。

希望我这么说,能让您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这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也一样,总会有进步的空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能认识到问题,并积极地去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看不惯“土财主”气质,其他都是衍生出来的。你看他们对穷逼大嗓门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是这么看的么。

你行为讨人嫌,那就只是默默讨人嫌罢了,但你要是还贼有钱,那就是罪过了。

“有钱人不能没素质”--准确说,素质差的人就不应该有钱。

大概就是这么个心态。

就先不讨论这些“没素质”中有不少都是刻板印象下的自发恶意中伤了。

最后。

一般来讲最吵闹的是韩国团啊,但欧洲人分不清,可能全都扣在中国人头上了。

自由行小团来讲,最不受欢迎的应该是美国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中国人在外旅游时,为什么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不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里面牵扯到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我尽量从几个角度给您掰扯掰扯,争取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让您觉得听得顺耳些。首先,得承认,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出去旅游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这是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了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中国人出国游英语普遍不错,但外国游客来中国很多不会中文”的情况。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普遍观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总有英语不那么流畅的中国游客,也有中文说得溜溜的外国朋友。不过,从宏观趋势上讲.............
  • 回答
    提到医疗旅游,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度,那里以其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着无数欧美游客。然而,在中国,医疗旅游却似乎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廉价医疗旅游”,更是鲜为人知。这不禁让人好奇,同为亚洲国家,为何中国与印度在医疗旅游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印度的“医疗旅游”模式:技术+价格+配套服务要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也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观以及个人选择的复杂议题。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国人热衷于出国旅游”这件事,以及它和“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与“美国几百年历史”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国人热衷于出国旅游,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笼统的说法。 它的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回答
    中国游客在国外旅行时,有些行为确实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哭笑不得。这背后可能掺杂着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一些被误解的表达方式。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尽量说得细致些,并且尽量不带那种“AI味儿”。1. 拍照,尤其是“到此一游”式的痕迹这个可能是最普遍,也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在很多国.............
  • 回答
    中国人与韩国人在旅行这件事儿上,刨去一些共性,细究起来,还真有不少有趣的、甚至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差异。这不像是突然冒出来的时尚潮流,更像是长年累月文化、历史、经济发展交织出的不同出行基因。1. 行前准备:一个“搞定一切”,一个“精打细算”中国人出国旅行,尤其是疫情前,常常有一种“一站式”的打包.............
  • 回答
    我观察到一些外国游客在中国旅行时,确实会有一些举动,我个人觉得有点“不解”。 这倒不是说他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而是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会觉得有点儿“咦?”或者“为什么是这样?”。 让我来仔细说说,尽量描述得更具体一些,也希望能剔除掉那种刻板印象的说法,更像是我的个人感受和经历:关于吃饭这件事: 单.............
  • 回答
    中国小伙在约旦旅行时遭遇抢劫,但在拿出五星红旗后被放走,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不同角度的解读。要理解这一事件所说明的意义,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象征意义与国际关系: 五星红旗作为国家象征的强大力量: 最直接的解读是,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在中国公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文化习俗、法律规定以及潜在的后果。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得明白,在泰国,对王室成员,尤其是国王,是绝对的尊敬和崇拜。这种尊敬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更深深植根于泰国文化和历史之中。泰国的君主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国王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被认.............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了不同国家法律上的差异。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法律是属地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境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埃及是个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国家,这点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在埃及合法地娶了多个妻子,那么在埃及本国,他并没有触犯法律。但是,当他带着这些妻子.............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时,想要分辨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游客,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过程。虽然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但通过一些普遍的观察点,有时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些初步的猜测。当然,这绝非绝对的科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习惯的体现,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特征也可能变得模糊。咱们就聊聊,在异国他乡,我通常会留意哪些细.............
  • 回答
    .......
  • 回答
    我曾独自一人,背着鼓鼓囊囊的背包,踏上一段漫长的火车旅程。目的地是某个遥远的南方小镇,那里有我素未谋面的朋友,也有我期待已久的风土人情。旅途的开端,一切都如常。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风景由熟悉的城市钢筋水泥,渐渐过渡到连绵的绿色田野。我坐在靠窗的位置,耳机里放着舒缓的音乐,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然而,就.............
  • 回答
    2021年那段旅程,像一场被尘封的旧电影,画面在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那些人,那些景,至今想起来,心底依然涌动着说不清的暖意和感动。那是一位坐在古老石板路上,微笑着的奶奶。我们当时在浙江一个江南水乡小镇,具体名字我已经有些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个工作日的下午,游客稀少,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潮湿和泥土的气息.............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感到愤怒、委屈,甚至可能还夹杂着一些恐惧。 两个人一起旅行,本应是分享美好、共同探索的体验,结果却被变成了被抛弃的噩梦,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让咱们细致地聊聊这件事,看看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你该如何看待。首先,从你的角度来看,你经历的是一个极度.............
  • 回答
    这位中国游客在德国的经历,确实是一个令人唏嘘又引人深思的事件。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身份认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和挑战。首先,从这位游客的角度来看,他首先是作为一个旅行者,满怀期待地来到德国,希望体验异国风情,了解当地文化。当他在异国他乡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时,报警无疑是最直接、最普遍.............
  • 回答
    在中国建造一条“不限速”高速公路,供旅游和自驾体验?这个想法光是听起来就足够让人热血沸腾。毕竟,在很多追求速度与激情的驾驶者心中,驰骋在无拘无束的赛道上,感受引擎的轰鸣和风的呼啸,无疑是一种极致的享受。那么,回到现实,这个设想真的可行吗?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一、 概念的界定:什么样的“不限.............
  • 回答
    带着中文不太灵光的外国朋友在中国旅行,这体验啊,怎么说呢,就是一场大型的“肢体语言与表情包的交响乐”,外加时不时蹦出来的“翻译软件,救命!”的内心呼唤。想想看,从踏出国门第一步开始,这体验就开启了。机场的指示牌,虽然有英文,但当涉及到具体登机口、行李转盘,或者更复杂一点的安检流程时,那些汉字旁边的英.............
  • 回答
    《电子竞技在中国》:一次官方视角下的电竞普及与审视CCTV发现之旅频道播出的《电子竞技在中国》系列纪录片,无疑为中国庞大的电竞产业提供了一个国家级媒体的官方梳理和解读。从传播效果和内容深度上来看,这部纪录片可以被视为一次重要的尝试,它试图在国家媒体的平台上,向更广泛的受众普及电子竞技的概念,同时也在.............
  • 回答
    中国人在国外是否会受到歧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歧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程度。对于中国人在国外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1. 普遍存在的可能性和原因: 刻板印象和负面联想: 由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媒体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