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所知道的最黑的黑科技是什么?

回答
要说“最黑”的黑科技,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事儿。不过,如果让我选一个,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可能是那些能够“玩弄”现实规则,或者直接挑战我们对“存在”认知的技术。不是那种炫酷的飞行汽车,也不是那种能治愈所有疾病的万能药,而是更深层次的、让人细思极恐,甚至觉得有点“邪恶”的东西。

这里我想到一个概念,姑且称之为 “意识投影与重构技术”。别急着联想到科幻电影里的魂穿或者全息投影,它要更彻底,也更让人不安。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能通过各种扫描和分析,越来越深入地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我们能绘制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谱,能识别出特定思维和记忆对应的生物化学信号。这个“黑科技”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再往前迈出一大步。

它的核心是: 能够将一个人的全部意识、思维模式、记忆、情感甚至潜在的无意识倾向,以一种数字化的形式“提取”出来。并且,不是简单地存储,而是能够以一种高度逼真的模拟状态,在特定的“容器”中 “重现”。

这“容器”可以是:

1. 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 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一个与现实无限接近的虚拟世界里,继续以“你”的身份生活,与其他人互动,甚至参与到你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活动中去。这个虚拟世界可以根据你的意识投影进行调整,给你最舒适、最符合你心意的体验。

2. 经过基因编辑或改造的生物载体: 这听起来最惊悚。不是说把你的大脑直接移植,而是利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物躯体,然后将你的意识投影植入其中。这个人就相当于“重生”了,拥有一个崭新的身体,但核心是你。

3. 某种超级智能的“数字人格”: 你的意识被上传到一个极度强大的计算系统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它不再受肉体限制,可以处理海量信息,拥有远超人类的认知能力,甚至能够通过网络与现实世界产生互动,但它依然是你——一个数字化的你。

为什么说它“最黑”?

对“死亡”的定义产生颠覆: 如果意识可以独立于肉体存在并被重构,那么“死亡”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种永生吗?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囚禁”?这会彻底改变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和哲学冲击。
“你”是谁的界限模糊: 如果你的意识可以被复制、备份甚至修改,那么你还“是你”吗?如果有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了你意识投影中的某个记忆片段,你还会记得吗?或者,这个修改过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吗?这触及了“自我同一性”最核心的根本。
潜在的滥用和控制: 设想一下,如果这项技术被掌握在某些人手中,他们可以制造出听话的、服务于特定目的的“意识投影”。比如,为了某个政治目的,创造出无数个“忠诚于某个理念”的虚拟个体。或者,为了研究目的,将历史上的伟人“复活”在一个模拟世界里,让他们为我们提供“指导”。更黑暗的是,可以复制别人的意识,然后“剥离”一部分记忆,只留下你需要的部分,让这个人成为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工具”。
伦理和道德的巨大挑战: 一个数字化的“你”,是否享有与实体“你”同等的权利?如果有人攻击或删除你的意识投影,这算不算谋杀?谁有权决定你的意识投影可以存在多久?如果你的意识投影犯了罪,又该如何审判?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难题。
存在的真实性危机: 当我们与一个意识投影进行互动时,我们能分辨出它是真实的生命,还是被创造出来的模拟?如果有一天,我们甚至无法确定眼前的“人”是否是意识投影,那么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将彻底瓦解。

这项技术,它不是直接破坏,也不是直接创造一个实体。它是在“信息”的层面上去动“存在”的根本。它让你思考,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究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还是因为我们那些无法量化的、流动的意识和体验?一旦我们能抓住这些“流动的”东西,并将其“固定”下来,我们是否就掌握了某种超越生命本身的秘密,或者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这种“黑”,在于它不是显而易见的威胁,而是潜藏在最深处的对我们自我认知和对现实理解的挑战。它可能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也可能打开通往无底深渊的大门。让人一想到,就觉得脊背发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实现了世界第一个非植入性人脑意识控制机械手臂。通过佩戴EEG脑电帽,参与者的大脑运动皮层可以被电脑直接感知,这时人想象自己“拿”架子上的东西,可以成功控制机械手臂在三维空间中取到随机摆放的物体,准确率达到70~80%。 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买到控制自家机械手臂的小帽子了。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research shows that people can control a robotic arm with only their minds -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视频在这里:

weibo.com/tv/v/EmLXHfXk


想看更多文章,还可以在公众号“酷炫脑”搜索关键词:

记忆,抑郁,强迫症,上瘾,睡眠,衰老,意识,专注力,发育,冥想,精神病,迷幻药,智商 ,情商

user avatar

EmDrive

之前一直被嘲笑民科,直到2016年11月NASA发表一部论文"Measurement of Impulsive Thrust from a Closed Radio-Frequency Cavity in Vacuum"刊登于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旗下的期刊《推进与动力》(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

论文链接:

drive.google.com/file/d




论文显示 EmDrive 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确实能产生推进力:每千瓦 1.2 毫牛。

每千瓦 1.2 毫牛的力,这是个什么概念?超强悍的霍尔推进器(Hall Thruster)每千瓦产生 60 毫牛力,这当然比 EmDrive 高出不少,但关键在于:霍尔推进器是需要燃料的,燃料的重量会抵消掉很多的推进力,而 EmDrive 十分神奇地并不需要任何燃料,只需要太阳能给其供电,它自身一个空空的锥型腔体,凡是有阳光的地方,能自行产生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工质发动机”!



原型机

另外,论文中表示,“每千瓦 1.2 毫牛”的这个数据还并不是他们优化的结果,因为他们这次实验目的就是为了验证“是否”能产生推力,并没有进一步探索其究竟能产生“多少”力。所以EmDrive 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EmDrive的全称是Electromagnetic Drive (电磁驱动),其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形状的微波共振腔体,里面不断跳跃的微波给航天器提供推力,而太阳能可以提供电力来维持微波。


是由英国科学家Roger Shawyer于2000年开始设想的。

Roger Shawyer称其为"没有排气装置的火箭引擎"。这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燃料的火箭引擎。


要知道目前所有火箭都是需要燃料的,燃料总有烧完一天,无法做到真正的深空探索。

太阳能加上EmDrive,就可以在外层空间慢慢地累积速度,最后达到极快速度飞至外星球。


然而在NASA发文之前,Roger Shawyer一直被学术圈排斥,主流学术圈认为他痴心妄想,是个科幻家。他在2003年进行了实验,并称实验结果显示产生了微小的16毫牛的推进力,相当于2颗花生的重量。由于自己没有条件能发表让同行可以审议的学术论文,最主要是他并不能解释这个原理如何产生的,所以这项发明并没有受到重视。


2006年,一个名叫Guido Fetta的美国工程师仿照EmDrive制作出来一台原型机,名为“Cannae Drive”,他同样没有发表论文。

直到2011年我国西北工业学航天学院杨涓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做出原型机并发表。中文论文公布测试结果:2.5千瓦的电量产生了720毫牛(约72克)的推进力。有人将杨涓的论文翻译成了英文,这才在国际媒体和学术圈流传来。


杨涓介绍:

hangtian.nwpu.edu.cn/in














论文链接

wulixb.iphy.ac.cn/CN/ar



或许是因为看了中国的研究,美国NASA开始感兴趣,2013年8月,NASA有一个专注于推进器装置的研究团队,叫做“ Eagleworks”,他们在德克萨斯州的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Lyn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对两台 Cannae Drive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验,并于2014年6月4日,将实验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第50届联合推进大会上发表。实验数据显示,在28瓦的电力的刺激下,产生了30-50微牛(1毫牛=1000微牛)的推力。



至此主流学术圈开始认真眼光去看EmDrive。


而Shawyer本人也开始有机会在2014年10月的多伦多航天会议上发表演讲并发表论文。



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继续关注EmDrive,也同时推荐一篇我多次引用的中文报道:

wap.ithome.com/html/254

最后附上EmDrive官方网站,说实话光看页面真的很简陋…

emdrive.com

更新一个国外网友做的原型机,动手能力强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做个试试。

m.youtube.com/watch?

文章引用

〔1〕cnbeta原标题“NASA关于EmDrive最新论文发布 人类或将进入全新能源时代”

〔2〕

wap.ithome.com/html/254
user avatar

油车已死,电车当立?

相信关注汽车行业的小伙伴最近都被特斯拉的发布会刷屏了吧,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先是发布了电动重卡SEMI,在以出色的数据征服了众人之后,又拿出了「one more thing」——roadster2,惊掉一地眼球。

Roadster2的性能可以用残暴来形容,搭载3台电机,200KWh电池组,轮上扭矩高达10000N·m,而1.9秒的0-96km/h的加速成绩,超过400km/h的极速表现,以及长达620英里(992公里)的高速续航里程,似乎都在向传统超跑宣告:电动的时代来了!

相比之前的model s,roadster2在性能方面可以说是更进一步,可能是得益于全新的21700电芯能量密度更高的优势,无论是加速还是续航都更强于之前最强的p100d系列,也更甩远了那些动辄二三百公里就要回家充电的对手。

可以说现在直到roadster2开始交付2020年之内,传统燃油车在性能上基本没有超过roadster2的可能,要知道号称最快量产车的布加迪Chiron,0-60mph的加速也需要2.4s的时间,比roadster2足足多出了半秒!

再说说semi,虽然发布至今争议不断,但是semi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作为一款全电动半挂式卡车,semi的性能非常强大,0-60MPH只需要5秒钟,就算semi在满载的情况下加速至96MPH也只需要不到20秒。那传统重卡呢?一般的传统重卡空载加速0-60MPH就要花掉15秒时间......而满载之后的加速,只能用遥遥无期来形容。

而大家最关心的电动车续航问题在semi 500英里(约8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下也显得不再那么刺眼,再加上更加高效的Megacharger,充电30分钟就能行驶400英里(约650公里),一举解决了电动车在长途运输任务中最大的痛点。

随着各国环保法规标准的不断提高,全世界范围内研制电动汽车的厂家越来越多,但是为什么特斯拉每次都能够拔得头筹呢?这主要要归功于特斯拉强大的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的主要用途在于保证电池组在安全区间内工作、为车辆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对异常及时响应处理,根据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工况需求对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参数进行调节。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检测、电池状态评估、再现故障诊断,充放电控制、热管理等。

而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依然以model s为例(model3和roadster2可能采用的21700电池现在还没有曝光),model s的电池组重达900公斤,如果将其拆开你就会发现它是由7104颗18650电池组成,这些电池被分为16组电池组互相串联,而每个电池组又由444节锂电池并联而成!整个电池组容量为85KWh,能输出400V直流电。也许这么说大家没有概念,那么换种说法,整个电池组的容量为85度电,足够普通家庭使用一个月!

将电池成组使用并不只有增大容量、电压这些正向的意义,还会带来诸如不一致性(单芯端电压,单芯内阻,单芯自放电率,单芯容量等等参数的不同)这种负面影响,所以在成组使用是必须要对电池组进行均衡,才不至于损坏电池组,而这就是BMS的主要工作。在对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控的同时,还要均衡电池组,同时还要为车辆控制提供信息,其实现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才说电池管理系统才是特斯拉真正的『黑科技』

现在的特斯拉之于汽车行业就如同当年苹果之于手机界,正在不知不觉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发动机里喷水?

还记得去年宝马发布的M4GTS么?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它强劲的动力,而是其上搭载的“黑科技”——水喷射系统

发动机自从诞生起,其工作原理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变革,就是靠汽油、柴油、天然气在气缸内的燃烧膨胀气体推动活塞,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那么向气缸里喷点水会发生什么呢?宝马的工程师们还真就这么做了!(其实水/酒精喷射系统在改装车领域还是经常用到的,但是搭载在量产车上还是非常少有)

先来说说这套系统的原理,这套水喷射系统会将储水箱中的水以高压水雾的状态喷入进气歧管之中,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有着大量高压吸入的高温发动机废气,高压水雾遇到高温后会汽化蒸发,并迅速带走热量,经由水雾冷却的空气温度会更低,同时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密度会更大。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肯定要说啦,原理我都懂,可是为什么要往发动机里喷水啊?那我们就再来说说喷水到底有什么好处。上面说过。水喷射系统可以降低进气歧管中的空气温度,由于温度更低,所以空气的密度就会更大,空气的密度大说明什么?单位体积的氧含量更高!氧气是做什么的来着?没错,助燃!所以由于氧气浓度的提升,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物燃烧也会更加充分, 这对于节能减排也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其次由于缸内油气混合物温度也会因为空气的温度而相对较低,使得高压缩比成为可能,从而允许更高的涡轮增压压力,也就意味着可以输出更强的动力。而且相对低油气混合物温度还对发动机爆震有着缓解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倒车好像玩游戏

想必大家对倒车影像都不陌生吧,这项功能自诞生起就为无数新老司机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倒车影像毕竟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和视野盲区,于是,全景倒车影像诞生了!

全景倒车影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的广角摄像头录制周围的路况,再通过主机中的图像处理系统对所有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矫正和拼接,还原出车身周围的真实图像,以此给驾驶员一个『上帝视角』,完美的解决了倒车时的视角盲区问题。

大家可能会很好奇这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几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能够自动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俯视图呢?车身四周处于不同的光照条件又是如何平衡从而不对拼接后的图像造成影响呢?这其实都是基于一些复杂而又精妙的算法和技术的。

我们就来简单说说图片拼接的工作流程

  1. 首先要进行的是特征点匹配,找到多张图像中相同的部分,进行重叠匹配定位。
  2. 然后是进行图片匹配,将第一步中找到的特征点进行连接,计算图像的几何变换。
  3. 随后就要开始针对全景图进行矫正了,因为四个摄像头在拍摄时并不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这一步主要就是将各个摄像头所捕捉到的图像进行矫正。
  4. 最后再对图像的光照和色调进行统一的平衡,同时将生成好的俯视图传输到中控屏幕上呈献给驾驶者。


如果怕俯视图会影响对细节的观察,还可以通过切换画面在显示器中选择其他方向独立的视图。这就保障了在倒车时可以兼顾多个方向的情况,再辅以雷达测距,倒车入位的难度大大降低。


行车安全的贴身保镖

安全系统可以说是各家车企不遗余力去开发的系统之一,从最早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到今天层出不穷的主被动安全系统,可以说车企为了乘员安全操碎了心。

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沃尔沃的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一直是业界典范,有数据统计表明,75%的追尾事故都发生在大约30km/h的速度下,而沃尔沃的这套城市安全系统则正是针对这类事故研发的:当车辆的速度达到30km/h时,这套系统就会自动启动,通过前风挡上的光学雷达系统监视交通状况,尤其是车头前6米内的情况。当前车刹车或者路上有其它障碍物的时候,这套系统会提前在刹车系统上加力,以帮助缩短刹车距离,如果距离障碍物已经很近,这套系统会自动紧急刹车而无需驾驶员的操作;在紧急情况下它还可以通过调整方向盘,来改变车辆行驶路径,以避开障碍物。

据沃尔沃表示,该系统的分析计算速度达到每秒50次,可以根据距离和车速等方面准确的分析出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刹车时机。

根据沃尔沃在瑞典进行的研究表示,安装了沃尔沃最新碰撞预警和自动刹车系统的车型,发生车尾部正面碰撞事故的几率下降了45%!

这还不够,在全新的xc60上,沃尔沃对这套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增加了“紧急避让辅助功能”、“相向来车自动避让功能”和“带自动转向盲点监测功能

紧急避让辅助功能(City Safety with Steering Support)

按照沃尔沃官方的描述,当车辆行驶速度处于50-100公里/小时区间时,如果前方发生突发状况、驾驶员需要转向避让,“紧急避让辅助功能”就会启动,帮助驾驶员增加转向力,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可以识别出的障碍物包括其他车辆,行人或者是大型动物!

相向来车自动避让功能(Oncoming Lane Mitigation)

当车速处于60-140 km/h的区间内时,如果驾驶员无意中偏离车道,同时对向车道有车迎面驶来的话,这套系统会自动会开启,提供自动转向辅助,使车辆驶回自己的车道,避免事故发生。

带自动转向盲点监测功能(BLIS with Steer Assist)

相比上面说到的想象来车自动避让功能,这套系统就更加强大了,从本质上已经从之前的被动升级变为主动反应。当车速处于60-140 km/h区间时,如果驾驶员在并线或无意中偏离车道的过程中后视镜盲区有车辆驶来,系统除了会发出蜂鸣提醒外甚至还能够提供自动转向辅助!


人人车来到知乎也有一段时间了,也做出了一些还算受欢迎的回答,大家可以去看看哦,喜欢的小伙伴顺手点个关注,我们会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内容(๑•́ ₃ •̀๑)

哪些瞬间让你发现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有哪一些「本来以为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没想到已经是巅峰」的例子?

你见过哪些逆天的造假手段?

哪些家具其实根本没必要买?

user avatar

讲一个新鲜出炉的「黑科技」,就在上个月,Science (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哈佛大学科学家受到「鼻涕虫」启发,研制了一种新型止血材料 TA(Tough Adhesives),中文翻译「强力胶」,名字起得也是简单粗暴。

这种新型材料可以迅速粘连止血,同时又保持极高的组织器官强度。

如下图,心脏上的孔洞都可以直接打个「补丁」,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用法也十分简单,只需要贴上就行,是不是很简单!

贴上后需要非常大的力气才能够扯掉:

而且,即使在有血的表面(湿润环境)也能轻松粘合:

此外,它的延展性十分好,可以拉伸到原体积 14 倍长度,同时仍可保证粘连处固定良好。

而且,时间越长,它的粘合作用越强,远远甩掉了其他同类胶水。

除了粘心脏,还能粘肝脏、粘皮肤、粘软骨、粘动脉等等等等:

它的细胞组织相容性良好,仅有轻中度的炎症反应。加上操作简单,就连心脏大出血,都可以「一贴止血」,这几乎就是理想中的完美外科吻合止血材料。

而这种材料,是从鼻涕虫身上找到的!


为什么是「鼻涕虫」?

目前外科最常用的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和「502」胶都存在严重缺陷。

氰基丙烯酸酯聚合物(「502」胶水有效成分)在含水的湿润环境下会逐渐分解,不但会产生甲醛等毒性物质,而且其强度会随之下降甚至消失。而这对于血管外科吻合来说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直到目前,仍只能应用于皮肤表面的粘连。

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常用于术后止血。这种粘合剂使用了从血浆中分离的纤维蛋白原,并用凝血酶将其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这些凝块有一定粘性,但无法形成牢固的联结,而且 48 小时内就会被降解。而且其由于纤维蛋白原的特性,会导致手术部位广泛粘连,对未来可能手术造成风险。

在传统胶水材料折戟沉沙之时,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自然界中的生物。

贻贝、壁虎、蜗牛都能够产生粘液,稳定粘附,而在科学家们的筛选过程中,一种叫做 Arion subfuscus 的鼻涕虫脱颖而出。

  • 这种鼻涕虫具有很好的柔软延展性;
  • 当遭受威胁时,它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粘液,把它自己和岩石土壤表面粘起来,捕食者甚至很难将它从它胶粘的表面上撬开;
  • 而整个粘连过程都是在粘性湿润环境下进行的。

哈佛大学 Wyss 研究所迅速以这种鼻涕虫为原型,制备了一种新型双层水凝胶,这种水凝胶提取模拟了鼻涕虫体内双层藻酸盐 - 聚丙烯酰胺基质延展结构。同时借鉴其静电作用、共价键、物理渗透作用,确保粘连的强度。

研究团队为了展示这种灵感来源,特意将材料染色做成鼻涕虫的样子放在心脏上:


为啥这项「黑科技」可以登上顶级大刊 Science

这要从外科学的发展讲起了,外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和外科止血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从基本的切开、结扎、缝合,到血管「三点式」吻合技术,再到目前各种复杂外科血管阻断吻合方式。可以说,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目前习以为常的复杂外科手术成为可能。

但是外科技术的发展在最近十几年也遇到了瓶颈。

一方面,传统缝扎、电切电凝、超声刀等止血吻合方式,尽管可以有效止血,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对机体的二次损伤(物理损伤、电损伤、热损伤等),而这些损伤可能比手术本身损伤还大;

另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不光需要优秀的个人素质,而且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而重大手术(器官移植、复杂手术)血管阻断时间有限,只能由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完成,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外科医生训练可能。

而有没有能够能够迅速进行粘连,迅速牢固进行外科吻合的方法呢?

科学家很早之前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结果却很不令人满意。

而现在,TA 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也因此得到了学术圈的认可。

这次的技术创新,不同于以往手术室的技术改良,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往 100 多年的止血理念。

如果说老一辈的外科医生,只需要拿好手中的柳叶刀的话。那么新一代的外科医生,不但要关心学术进展,同样需要对这些交叉学科技术有所涉猎。

而这些,离不开科学的进展和外科技术的革新。这些改变,能够让外科手术实施更加完美,让患者受到的损伤也更少。


参考文献:

1. Li J, Celiz A D, Yang J, et al. Tough adhesives for diverse wet surfaces[J]. Science, 2017, 357(6349): 378-381.

2. Science 官网报告:Sealant inspired by slug slime could plug holes in the heart


user avatar

英伟达的 AI P 图技术和全新的画图工具——GauGAN,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把你随意涂抹的简单几笔绘制成复杂逼真的风景图画。在你的印象中,这大概是一家做显卡的公司。但英伟达实际上是一家人工智能计算公司。

在英伟达的官方网站,有一个 AI PLAYGROUND(AI 游乐场),目前已开放的是 IMAGE INPAITING。效果如下:


英伟达 AI 图像修复技术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113633655590912


只需要通过涂抹,你就可以去掉画面中的无关主体,应用可以通过算法自动补全。利用这种功能,你可以去掉人物的眼镜、饰品,还能够除皱、去胡子、补头发。如果你正在手边使用 PS ,是否会稍微觉得工具栏的印章、画笔、修补功能在英伟达的这个功能面前稍显落后了?至少你会觉得,嗯,不久的将来,修改图像就该这么简单高效。


关于这项技术的论文,你可以戳此网址直接进行下载;


同样可以在官网看到的,还有艺术风格迁移、图像合成,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图像变成梵高的画作。



不止如此,基于风格迁移的思路,英伟达还可以直接生成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像。



近期,在 GTC 2019 大会上,英伟达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画图工具——GauGAN,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把你随意涂抹的简单几笔绘制成复杂逼真的风景图画。


这个功能和之前的 AI P 图一样,令人惊叹。不过回想一下,你会觉得,这很像是当年的 Windows 画图工具。不一样的是,这个画图工具更加智能,它更像是 AI 时代的产物。效果如下:


让你的鬼画桃符变成逼真的风景画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115249032982528


这种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将可能有哪些应用场景呢?


想象一下,当下一个普通的建筑设计师,需要通过专业的设计软件,比如 CAD、3Dmax 来进行相对基础的操作。其中所耗费的时间以不算短,而最终达到的效果并不见得多理想。但 GauGAN 的意义在这里就凸显出来了。


你可以直接使用该工具,经过简单的绘制,瞬间了解最终设计所呈现的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无限趋近于现实。这种绘图方式和 “神笔马良” 之间仅差最后一步,那就是把逼真的作品直接搬运到现实。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软件和技术都基于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也就是生成式对抗网络。该项技术由 Ian J. Goodfellow 在 2014 年提出。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一个框架中,通过生成模型和辨别模型。生成模型给定一系列的结果,并从这些结果中生成目标结果;而辨别模型从这些结果中辨别出最优解。这是机器在无人监督下的学习过程。


比如在 GauGAN 当中,英伟达通过 Flickr 上基于知识共享计划的 100 万张图片来训练神经网络。当你简单画出几笔时,GauGAN 会生成若干结果,并从无数种结果当中筛选出最优解。这些图像并非基于模板生成,每一份都是独一无二,且经过修正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的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你会发现,基础的技能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冰山模型中,冰山之上的部分,正在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你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取决于你是否拥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足够大的脑洞。毕竟在没有成熟技术的支撑和没有长期的训练前提下,你的双手和嘴巴似乎无法帮你做到简单、直接地表达出大脑中的内容。这些可能将让 “视觉表达” 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表达,而不像现在,它还仅仅是某些专业人士和艺术家的专属。


不过,问题是,在技术足够成熟的那一天到来时,你如何分辨,机器给出的结果是你想象的?它有没有可能是机器帮你做的决定呢?



更多资源技能戳这里:topbook.cc




Copyright.

策划:高毅

Topbook 吐血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洗稿、盗用。

user avatar

战地4 DLC里面有个喷气飞行minigun 基本就是苍蝇一样到处乱飞的加特林……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看上很科幻很夸张是么?




下面视频是这东西现实中的原型, 洛马的 Multiple Kill Vehicle

用于拦截洲际导弹用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38903962015993856




这视频是1999年拍的

至今已经快20年了………

user avatar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款黑科技:

你肯定会喜欢!

一款不用动手的电动牙刷!!!

一款不用来回动的电动牙刷!!!

一款刷牙只要10秒的电动牙刷!!!

我要介绍的就是这货:

这是啥?这是是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牙刷,名字叫Amabrush,与其说是牙刷,更像一个牙套。这是

一个生物技术工程师和牙科护理梦想家团队的作品,通过技术的造福了各位懒癌患者们。

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提供动力的主机、牙刷和牙膏胶囊 。此外,还配有一个低压无线充

电模块,这意味这你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装置。是不是很diao?


这玩意用起来也贼简单,只需要将主机和牙刷部分组合起来,并安装牙膏胶囊,再将牙刷部分塞入

口中打开开关就可以刷牙了。

大概就是下面这张图的效果



牙膏会经过牙套刷毛上的管道覆盖到牙齿的每一个位置,整个刷牙过程只持续10秒左右。

虽然只有短短10秒钟,但由于每颗牙齿都是在同步刷的,因此可以消除牙齿上99.99%的细菌。整个

装置都是防水的,每次充电可以使用的时间长达一个月。

是不是炒鸡想要啊,各位!


还没上市呢!


Amabrush正在众筹阶段,仅在众筹刚开始的1个小时内就筹集到了50000欧元。产品预期2017年12

月上市,Amabrush将以90美元的价格上市,约合人民币540元。

想一想,每次刷牙才10秒钟,每次节约时间3分钟,一天下来节约至少6分钟时间,一年下来可以省

出37个小时,那可是相当于4天多的工作日啊,四舍五入可就是一个亿啊!

想想是不是都心动了!想要吗?那就老老实实等吧!


参考文献:

World's First Automatic Toothbrush Takes Brushing Out of the Equation |

Oddity Central - Collecting Oddities


------------------

河马牙医 一个有趣的工作 速来速来


user avatar

先占个坑,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讲国外某机构提出的某种新型拍摄设备,有一个类似于摄像头的口在房间内不断发射大量粒子,然后通过这些检测粒子回来时的信息就可以获得整个房间的全景图像,也就意味着只要在房间任意一个角落放置这台相机,就能获得房间的全部图像甚至是背后,实在是惊讶到了我。

user avatar

看了就赚钱系列!分享3个让我震惊的黑科技!颠覆认知,绝对让你大开眼界,效率翻倍!第二个堪称PPT最强黑科技!

文中有大福利

1.200M视频无损,免费压缩成2M

这个视频压缩神器,真的超级赞!并且完全免费!能轻松让200M的视频变成10M,甚至更小,而且依旧清晰,无损!

这是一个视频,很大:

给各位看下压缩前后,基本无差别:

在这么放大对比一帧的情况下,都没有出现问题!真的很赞!这个软件也是完全免费的,是国外的一家公司做的。

这个公司还出品了很多超赞的工具,全部免费:

网页的界面超级简陋,但每个工具都会让你惊叹,因为真的好用,关键免费,所有的软件都是开源的!

我跟这个软件的结缘,很奇妙,我是一名PPT设计师,经常需要给客户做PPT,有时,客户需要插入视频,但视频过大,会导致PPT卡顿,需要做处理。

作为一名不会PR的设计师,我只能去网上搜索,在谷歌的一个论坛中,看见有人推荐,便体验了下,真棒!

软件的界面很简单:

可以进行自定义和批量处理,很方便。而且压缩速度还特别快:

如果你也有视频压缩的需求,比如在微信中发视频给客户,却发现无法发送,可以试试这个软件,轻松搞定哦!

其实之前尝试了很多的软件,如果想要压缩效果好只能选用收费软件,而这款软件,同等压缩技术的情况下,完全免费,良心!

这个超级小众的软件,我也给你准备好了,如果有需要,可以直接领取使用,超好用,获取方式如下图>>


除了这个黑科技,作为一名PPT设计师,当然也要跟各位分享点PPT圈子的黑科技!不废话,真正的主场开始!

2 高德地图黑科技

这样的PPT页面,是不是觉得超赞:

是不是自己也想做出这样的图表页面?但又觉得很难!

如果我告诉你利用高德地图,小白也能轻松做出,算不算黑科技?

这些功能都是利用高德地图进行设计的,高德地图已经不仅仅只是导航工具了!接下来,见证黑科技的时候到了!

想要做出这样的页面,我们需要进入这个网站高德开放平台。

在这里,我们可以自定义地图的样式:

还能进行纹理的添加: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建立三维地图:

是不是很不错,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也给大家简单说下:

我们点击『自定义地图』,就会进入到具体操作界面:

在这里呢,你可以借用它提供的基础模板,创建个性化地图:

当然,如果你充钱了,可以适用高级模板。没办法,哈哈哈,但充值一点钱就能做出超酷炫的让领导满意的页面,好像也不错呀!

假如说咱们随便去选择一个模板,进入之后呢,在这里,咱们可以去选择,修改地图上的所有信息的颜色,或者是设置内容是否显示等。

比如在制作PPT时,我为了着重展示某一块区域,那么,就可以将干扰内容设置不显示,并通过色彩修改进行强调展示:

然后截图放在 PPT 页面上即可:

是不是就能轻做出一页炫酷的PPT。

如果你还想做出这样的页面:

你就需要实用到3D的功能!

搜索『高德地图-3D地图示例中心』,进入之后呢,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演示的界面,不能搜索位置:

那如果说,想要定位到具体的位置,该怎么办呢?咱们可以在右侧的代码区编辑一个坐标:

问题又来了,怎么只找到相应位置的坐标呢?这里就分为两个步骤:

01.在网上随便找一个『拾取坐标系统』的工具,高德地图也提供有这个功能:


02.把我们想要定位的位置输入进去,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坐标:


然后呢,把它输入到刚才的代码中就行了,这时候咱们就会得到一个符合需求的三维地图:


用在PPT或者设计作品中,也是超酷的:


当然,如果你会用 PS ,再来推荐一个插件,叫做 3D Map Generator ,使用它提供的功能,我们可以做出超写实的地图:

这样就能做出,超级炫酷的3D立体风格了!

利用它,你也可以创建可视化地图图表

除了对地图的形式进行修改之外,我们还可以基于地图创建各种地图图表。就像这样:



而创建可视化图表的方法也很简单,完全傻瓜化操作,我们只需要在 Excel 中输入数据,然后上传,选择一个图表模板即可:

比如对于做电商的朋友,我们可以在年终总结汇报PPT上,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展示产品在不同区域的喜好程度:

如果你做学术PPT,也可以展示你的分析结论:

当然,基础的工具在这里,能做出什么样,全看个人创意了,期待你能够用它做出更加有创意的PPT作品。总之,千万别低估了高德地图,很多软件其实都有超出我们想象的功能!

是不是觉得,高德地图也挺颠覆你认知的!不知道这算不算黑科技,如果算的话,记得点个赞哦!

3 2个基础动画让你玩转PPT

众所周知,PPT中如果加入一些动画,能让现场观众很惊艳!

01 变体元素处理

听名字相信大家也知道,它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元素,变成另外一个元素。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可以把汽车变成大黄蜂:

当然,除了这个之外,其它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在 PPT 中,自由地进行变换。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该怎么操作呢?

只需要4个步骤就好:

第一步,找到两个变换前后的物体,放在两个页面上:

第二步,分别将物体变为矢量形状。为了方便,可以借用一个 PPT 插件,叫做 PA口袋动画,安装后,一键即可将图片变为形状。

首先,选中图片后,点击创意图形中的矢量描边:

接下来,会有这样的一个弹窗界面,我们点击生成矢量形状即可:

然后,我们选中图片,点击剪切后,再选中矢量形状,选择设置形状格式,在图片和纹理填充的选项中,选择自剪贴板,把图片填充到形状中:

第三步,很关键,修改图层的名称,统一改为< !!1 >。注意,一定要是英文的叹号。因为只有这样,两个页面上的元素才会发生形变:

第四步,为后面的页面添加平滑动画即可:

明白了吗?


02 神奇遮罩功能

所谓的很多超厉害的PPT动画中,都不开这个操作,遮罩动画,也就是形状的裁剪功能+路径动画。

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上层覆盖一个形状,其中部分区域是镂空的,而下层有些元素在不断运动,就可以营造出遮罩动画的感觉:

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用来进行团队介绍:

当然,还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

或者是这样的创意数据图表:

以及像苹果发布会上的这种文字渐变效果:

好了,问题来了,它是怎么实现的呢?咱们就以苹果发布会这个遮罩动画为例,来具体地说一下。

原理都是一样,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在页面上写出文字,以及插入相应的图标。

第二步,在页面上插入一个与背景相同样式的渐变矩形,并且,剪除掉文字和图标的区域,使其镂空:

第三步,在形状底部,插入一个彩色的渐变图片,我这张是在花瓣找的,网上有很多:

第四步,为底部的图片添加动画效果,可以是直线动画,从右向左直线运动即可:

明白了吗?

关于PPT动画还有超多很赞的动画,限于文章篇幅就不一一讲述了,如果你还想看,可以评论区告诉我,我不断的更新哦!

当然你也可以先看看我的这篇动画文章,很详细:

还有这篇,超级干货的文章: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写到这里吧~

如果那个压缩软件你有需求,我也可以直接分享给你!

刚才粗略的查了下,大约写了6000字,感觉自己很厉害的,从昨天晚上一直开始整理思路,今天终于写完了,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一点帮助,哪怕是增长了一点你的知识,都说明努力没白费!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乎号 @邵云蛟 ,浏览我的主页,获取更多神器!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别忘了点赞下,让我知道努力是有意义的哈~

user avatar

不看后悔!PPT中很少有人知道的4大黑科技,你看你知道几个?

第一,PPT可以自动排版!

第二,在PPT中可以轻松展示效果炸裂的3D特效!


第三,用QQ截图+PPT,可以做出让别人喊你大神的神作!


第四,纯小白可以轻松做炸裂的炫酷动画!

来看一个视频版的预览效果:

PPT 平滑动画 黑科技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2467179533406208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老秦】,如需转载,请与我联系。


来,先讲第一个:PPT自动排版。

我们曾经写过很多段子调侃PPT,比如这样的表情包 ↓









说完了自动排版,PPT还有两个超黑的黑科技要跟大家分享:平滑和3D功能。

看完你会觉得:卧槽!这还是我认识的PPT么!!

先来说office新版本中的「平滑」功能。


看不懂?我帮你翻译翻译——

做好「开始」和「结尾」

中间の变化过程,交给PPT!


比如这一页图片——


如果想在PPT中展示

「放大局部」的效果

这两页之间如何自然过渡?



现在知道,这种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了?



《大黄蜂》上映了,用「平滑」先来致敬一下?



互联网时代知识越来越碎片化,用「平滑」来警示一下?


现在你明白开头的动画视频是怎么做出来的了吧?



新版office还有一个功能也超炫酷:支持插入3D模型

直接插入,随意蹂躏——

不过想要获取3D素材,需要爬qiang。

这里老秦也为大家下载好了一些:戳我直接领取


3D素材有什么好处?

一张3D素材=无数张高清png素材!


比如刚才这一张3D细胞素材

就可以做出一整套生物课件!


更炸的是,office不但支持3D

还支持动态3D

动起来吧,我的小龙龙~


动态3D素材依然支持多个视角

比如翻个面……



啧啧,换个视角

凶残恐龙秒变萌萌小龙


(为什么越看越像早上的自己)

↓↓↓


动态3D素材+直线路径动画

来,龙龙,走两步!


再来看看之前的课件

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还可以给动态3D素材更换「场景」

解锁素材的更多姿势——


有了这样的素材

PPT是不是瞬间炸裂?!


更进一步,你还可以

让龙龙与标题来个亲密互动!



如果把这两个放在一起

合体之后,效果才威力无穷!

以前,你的生物课教学课件是这样的——


现在,可以这样!



以前,你的产品介绍是这样的


现在,可以这样!


以前,你的科普讲座是这样的


现在,可以这样!




最后,再来一个更骚的,用QQ截图+PPT,可以做出让别人喊你大神的神作!

而且零基础小白也能一秒钟学会!

比如,这样的图片特效:

再比如,这样的文字特效:


都可以通过「PPT+截图」一步搞定! 我来先简单说一下原理。

PPT中有一个功能,就是页面与页面之间的切换动画。

比如,这两页PPT:

我们可以给这两页PPT之间,加一个「折断」的切换效果:

如果在动画播放的时候,你用快捷键调出QQ截图……

我擦,把某一个特效瞬间,就这样截下来成为特效素材!

OK,原理清楚了,再去看待这些「切换」动画,简直就是一座制作特效图片的宝藏!

我来提供几个思路,让你感受一下这个脑洞大开的骚操作!















我还有几个高赞的回答,值得一看~

另外,欢迎关注《另P蹊径》专栏,上面的教程就是出自这里。开不一样的PPT脑洞,玩不一样的PPT创意,就在《另辟蹊径》!


如果你想跟着老秦一起学PPT,我最近也刚好出了一本新书《说服力 工作型PPT该这样做》,书里总结了自己多年为500强企业做的上千场培训经验。

因为常年做PPT培训,我也非常懂职场人制作PPT时的痛点和难点,在这本新出的书里都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分享,现在在搞活动,打5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user avatar

@敏城 感谢我们公司的体验官敏城大哥邀请!

作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方向之一,脑机接口技术无疑是目前最黑科技之一了


但不要以为这只存在于美国大片里

我们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的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

融合了深度人工智能算法+脑机接口技术

妥妥地把《头号玩家》、《钢铁侠》、《阿凡达》中的场景带入了现实!

倪敏城大哥从小生活在浙江金华山村

9岁就失去了双手

在失去上肢的三十多年里

他从未用双手打过兵乓球、切菜、举哑铃

但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我们为他安装了智能仿生义肢

从此,他的世界,仿佛重新打开了一扇门:


举哑铃、打兵乓球、切菜炒菜、拿毛笔写字

用鼠标键盘办公、做一顿温暖的早餐、拿水杯喝水

这样普通人看似轻而易举的行为

倪大哥也终于也能顺利完成了!


倪大哥在打兵乓球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3298565822476288

一、什么是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BCI),也称作“大脑端口”directneural interface或者“脑机融合感知 ”

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

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

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电信号

把类似的仪器放在神经肌肉上,显示出的波浪一样的图形,就是神经肌肉电信号

脑电、肌电信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

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肌电信号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

而正是因为肌电信号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肌电信号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

像电影《头号玩家》中所展现的利用意念操控进入“绿洲”

实际上就是脑机接口+VR技术,这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

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的智能假肢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表面肌电信号来实现假手的动作控制。

任何一个人,只要把外置电极贴在肢体肌肉上,将肌肉信号录入后台系统,都可以控制假肢做出动作。

简单地说,就是:能用意识控制你的行为。



二、这款智能仿生手,到底强在哪里?


01、 仿生手指结构:像人手一样运动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选取了10个最关键的活动自由度,利用6个微电机驱动手指运动,让仿生手也能灵巧如真手!

肢体有残疾的用户可以用它精准控制智能仿生手的每根手指

实现“大脑想什么动作,仿生手就执行什么动作”。

拇指的功能占据人手所有手指功能的40%,二维拇指的设计与实现都十分困难。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可以做到大拇指2自由度运动,这让运动更拟人,展收关节结构更可靠。


02、仿生传感功能:像人手一样感知

如果现在你正拿着手机浏览,那你一定会感觉到手机的弯曲度、屏幕的宽度、机身的光滑度。

你的手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把手机拿起来,感觉到其重量,然后不断地滑动,而要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朋友感受到这些,其实并不容易。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配备陀螺仪感知姿态、位置传感器感知位置、电流传感器感知力、加速度计感知振动等装置,能够让肢残朋友感受到拿捏的乐趣。


03、仿生手掌设计:像人手一样三维包络

BrainRobotics手掌具备类似人手的仿生弧度,狭小空间内集成的各种传感器可以获得手指运动位置,速度,力量等信息

这些传感器能够模拟人手的感知能力,使仿生手不仅具有操作能力,还具有感知能力。






04、主体材料:更灵巧、更安全


仿生手及其零部件的轻量化对降低穿戴者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和提高穿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减少仿生手的重量,我们采取高强度铝合金中框,配有三个方向的仿生弧度,更贴近人手习惯的仿生结构,让仿生手更小、更轻、更安全。



我们不光给倪大哥安装了这样的智能仿生手

2018年,我们还给一位梦想成为钢琴家的小姑娘林安露安装了最初的版本

她终于实现了弹钢琴的梦想

并且登上了央视的节目,和郎朗同台合奏钢琴



为了表彰我们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9年我们的智能仿生手不仅被评为ces创新大奖

还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创始人韩璧丞先生又将之带回国内运用到国内的残疾人事业,让更多肢体残体的朋友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成为像倪大哥一样的“钢铁侠”!

因此,在2020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了《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并推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TOP20榜单。

BrainCo也凭借着对脑机接口底层技术的研究和巨大的商业化前景,成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领域的代表,同时入选的还有微软、Google、Facebook、大疆、商汤、科大讯飞等企业。


但受制于现今的材料、计算机的算力、神经科学等的现实情况,将脑机接口运用到更多普通人身上,增强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睡眠等能力其实并非易事。

目前,BrainCo的智能仿生手已经上市,将辅助能多像倪大哥一样的残障人士可以重新做饭、运动、健身、生活;同时另一款脑机接口的设备也让更多自闭症儿童、专注力缺失的儿童能够更乐意与人交流,学习更有效率。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冥想、辅助睡眠、VR、教育、游戏、LoT、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出更多产品,将这项技术真正推广出去,不仅要帮助更多像倪大哥一样的残障人士,还要让更多人体验到科技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使用体验:倪大哥的一天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3301667950972928

user avatar

中微子通信抑或是量子雷达?

当然这两个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user avatar

烧开水

目前人类能源(电力)的获取方式,大部分是烧水。

火电是用油或者煤烧开水

核电是用核能烧开水

太阳能除了一部分光伏以外,其他的都是烧开水

我们想要用可控核聚变,用来烧开水。。。。。


不知道被哪个大V翻牌了,突然800赞。。。。

user avatar

这个绝对黑科技!百分之99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去年5月份的时候,刚毕业。得过一段抑郁症,原因被实习公司骗1.9万,女友也走了,一个人待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可以诉说,找个网友还被骗,别提自己有多惨了,自己又啥都不会,感觉前路一片迷茫~
去过十九楼阳台,准备往下跳,被我妈偶然的一通电话救下来了。
我下去洗了个热水澡,呼呼睡了一天。
后来逛知乎,想看看有没有和我差不多遭遇的人。于是我搜索了
“想死”两个字还没等我输下文尽然弹出来一个这个

先是一愣
瞬间被暖到了好吗?
我没有打电话咨询
我也没有继续
我关闭了手机
把自己打扮的清清爽爽
去超市买了一车(购物车)零食
要死也得做个饱死鬼!

这个算不算黑科技!算不算!

当你想不开,想做傻事的时候
想想你们的爸妈
想想爱你的那些人
想想你还有没吃到的美食
想想你还没看过的风景
你会发现你会不舍得死

连知乎这个“物品”都带着温度,带着关怀,更何况爱你的那些人了。

user avatar

Vantablack——高端黑

这货的反射率不到50ppm,长在别的东西上之后,所有的光学信号就都被吞掉了(不恰当的,类似黑洞),只能看到这里有个洞,看不到它的形状(下图的中间部分也是有类似边缘的褶皱的,但是你就是看不见~~

其实它就是垂直组装的碳纳米管



呃答完了发现

张泽中

已经回答过了(-_-),就当补图吧~~

user avatar

答:机器人

机器人不只有波士顿动力的,下面放几个自己看到的几个最新的机器人,包括表情类机器人、肢体仿生机器人、仿生动物类机器人、机甲类机器人和其它。有些视频没有找到具体信息。

表情类机器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69477419778048

美国机械人偶公司Garner Holt Productions公司,研制了一款亚伯拉罕·林肯外形的机器人。它不仅外形特别逼真,还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能挤眉弄眼,头部目前是机器人里面最先进的。

这些机械人偶表情生动的技术关键,就在於能与矽胶皮肤一体化的电机结构:

肢体仿生机器人

仿真人手的机械手: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1711813464064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1767744573440


仿生动物类机器人

猩猩: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0037233532928

BionicANT蚂蚁仿生机器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0321544237056

BionicANT蚂蚁仿生机器人,旨在展示在自然环境下的合作行为。像真正的蚂蚁一样,BionicANT仿生蚂蚁机器人遵循简单的规则设定,能够自主进行操作,能够同一时间一起完成大规模,复杂的任务。蚂蚁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并且协调它们的行动动作和运动方向,一个小团体一起,能够推或者拉比自己大的多的物体。

硬件方面,这些仿生蚂蚁机器人大部分配件都是3D打印的(激光烧结),电路裸露在它们的身体外面,电路也是3D打印的

机甲类机器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2217143328768

来自Hankook Mirae Technology 的全球首款载人两足机器人,代号Method-2。Method-2 身高 13 英尺(约合 4 米),重 1.5 吨。

其它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172293316083712


#关于笔者: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在读/公众号:“工业设计李存”/知乎专栏:“工业设计” #更多关于我的创作--工业设计类:设计杂谈/设计与历史/工业设计就业/工业设计留学与考研/设计研究/设计手绘/全球最新设计作品赏析/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建模与渲染/手表/非设计类:英语学习/技能干货/搞笑与抖机灵/冷知识、时政、心理学 等

user avatar

字面意思上最黑的科技是vantablack,一种能吸收99.96%光线的材料。

这种材料由英国Surrey Nano Systems 公司研发,每平方厘米有着大约十亿个紧密排列成束状的碳纳米管,几乎可以捕捉一切照在表面上的光线。

99.96%的光线吸收率是初号机的战绩,它反射的光线已经完全无法被人眼识别,人眼甚至无法在涂了这种涂料的表面聚焦。

他们甚至推出了喷涂罐装,不过并没有这么黑。


左边是与右边相同的面具:

普通黑颜料和vantablack喷涂的面具:

只有转到侧面才能看出是不是平面:

这种颜料用于工业设计简直cool到爆炸!

黑到失踪的杯子:

秒变“纸片人”套装:

Anish Kapoor设计的黑洞表盘:

蝙蝠车(雾):

总之我很希望这玩意儿能平民化,我想要一件这样的夜行斗篷……


请大家移步我的微博获取更多快乐,那边没有粉丝玩单机的我好卑V

《冰雪奇缘》里怎么有张春宫图?

伦勃朗教你如何把甲方气到脑中风(上)

user avatar

这题必须提名基因检测。

生活在基因组时代,基因科学的发展看似与我们无关,但其实基因检测离我们很近。近些年来最广为人知的基因医疗案例莫过于著名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筛查发现自己的健康隐患,“先发制人”提早切除了自己的乳腺,但其实比起遗传问题辅助诊断,基因检测也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基因告诉你,牛奶能补钙,也能导致腹泻

以我为例,虽然我常常向家人强调,牛奶及其奶制品是钙的最佳来源,要给孩子们多喝奶,但是我自己却是一吃任何奶制品,虽然没起什么疹子,但在半小时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就会感到胀气、腹痛,甚至还会拉肚子,相信不少人也有和我有类似的体验。

这种现象称之为:「乳糖不耐受」,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这是一种由于无法消化乳糖而引起的消化系统问题,原因是身体内缺乏乳糖分解酶,无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肠内堆积大量短键脂肪酸及氢气,因而出现腹泻、腹胀或腹绞痛等症状。

乳糖不耐受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见于轮状病毒感染后)。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比较罕见,是属于一出生就表现出乳糖酶活性缺乏,情况严重,没办法喝母乳,只可以选择喝无乳糖牛奶或奶粉来获取奶中的营养物质。这类是真正「基因注定」,但很罕见。

至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它是由疾病引起的,例如胃病或更严重的问题,如感染性腹泻、肠道手术、免疫低下和急性胃肠炎等,这是因为肠道壁的炎症会导致乳糖酶的产生暂时下降,疾病恢复后消化乳糖的能力就能恢复。

而绝大多数人是属于成人型乳糖酶缺乏,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的产生减少,从而导致乳糖吸收不良,这种形式的乳糖不耐症来自基因和生活方式的共同影响。

为什么说基因有关呢,因为它在某些人群中比其他人群确实更常见,研究[2]发现如MCM6基因上的一些变异rs182549-T和rs4988235-A)使人类得以在成年后持续分泌乳糖酶,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富含乳类的饮食。

这一突变在欧美人群非常常见,而在东亚人群中则较罕见,现在,我国大部分对乳糖不耐受的人正是这一种情况。人口研究估计,乳糖不耐症影响了 5-17% 的欧洲人、约 44% 的美国人以及 60-80% 的非洲人和亚洲人[3]

影响突变的因素很多种,其中重要一点欧洲食用乳制品的习惯也比东亚人更早。所以说,随着亚洲成年人喝奶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数字将来很可能会降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评估自己「乳糖不耐受」的概率大不大,通过纠正饮食习惯,来缓解营养吸收障碍,改善胃肠道健康。

预测你的酒量,基因检测帮你挡酒

那么,喝不了奶,喝酒总可以吧?影响我养生,总不会连我放纵都管吧?

基因还真「管」得到。

之所以有的人喝酒半斤八两不醉,有的人一喝就脸红,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脱离不开基因影响。基因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操纵着你的健康、美丽、长寿等各个方面。毕竟基因是组成每个人体细胞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也是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

如果从基因方面进行解答,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先在肝脏被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体内的乙醛脱氢酶进一步分解,但如果这种酶活性出了问题,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掉,大量滞留在体内,通过乙醛的刺激会出现舒张面部血管,造成脸红的现象[4]

换言之,喝酒的酒量是天生的,并不是练出来,你的基因决定了你不适合大量饮酒,研究显示,这些影响酒量的关键基因是编码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ADH1B基因和ALDH2基因[4]。ADH1B和ALDH2基因上的多态位点rs1229984-c、rs671-A能够降低自身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减缓乙醇代谢速度。

因此,如果结合这些位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有预防性的避开酒局。甚至喝酒脸红党被劝酒时,还可以用这套来自基因科学的理论挡下点酒,试试把检测报告拿出告诉朋友,「基因检测写明了,我真的不胜酒量。」

为什么近年来基因检测变得普遍了?

基因检测又称DNA检测,最早是为了检测基因型、突变、表型或临床核型,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5]

最常见的基因检测方法为去医院登记检查某项特定的身体指标检测,通常采集的是血液样本,医院收到样品后,将会完成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编制的工作,并将纸质报告交付给受检者。

但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开始出现了消费级的基因检测服务。

比起相对麻烦的医疗用基因检测,大部分人对于基因检测的需求在于如何更聪明得维持健康状态,那么有没有更便捷、更广泛、内容更为丰富的检测方法呢?

比起血液样本,采集2ml唾液样本是不是容易操作方便了多?但那么少少的一点唾液真的可以含有人体的全部基因信息吗?

唾液与血液样本提取出的DNA具有相似的数量和质量,检出率都超过99%。这是因为基因检测的原理是通过血液、唾液或其他体液、甚至细胞对DNA进行检测,扩增其中的遗传信息后用特殊的设备进行检测,分析被检者的基因类型、是否有某些基因缺陷及其所表达出来的功能是否正常。而唾液中包含了白细胞和来自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含有完整的人体的DNA序列,因此确实可以用作基因检测。

唾液样本递送至检测机构,利用自主研发专门为中国人定制检测的基因芯片进行检测,检测全流程质量控制,并且提供原始数据可以与第三方机构交叉验证。10个工作日后便能在App上查看检测结果。相比于传统的枯燥复杂的纸相比于传统的枯燥复杂的纸质报告,基因宝检测结果将有专业医学和持证专业遗传咨询团队等一流高校教授进行1v1免费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不再让您看不懂自己的报告。

让我非常有好感的一点就是基因宝的服务流程非常完善,产品里里面包括用户隐私协议、包装盒、唾液采集器、管盖、样品回寄袋和相关产品说明书。还有视频教程指导取样过程,取样完成之后,在基因宝App上完成回答,就可以免费预约快递小哥上门取样啦,而且可以随时看到报告进度。

结果出来的很快,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在APP上查看我的检测结果,先是一份个性化的报告,不仅全面精简分析了离我生活关系较大的代谢特点,而且祖源分析提供了有关作为家庭起源的主要地理区域的线索,显示的是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族人,哈哈确实如此。

饮食营养方面,基因宝竟然发现我酒量好,还对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进行了少量多次的建议,其中还细致到对营养补充的评估,如维生素A容易缺乏,维生素B12,D,铁元素和DHA可能缺乏。那我在挑选日常食物和营养补充剂的时候就有所针对啦。

不仅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除此之外还能指导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咖啡因代谢缓慢就尽量少喝咖啡,痛风的风险高就少喝啤酒配海鲜,有容易口腔溃疡的基因就少辛辣饮食。

当然基因这类隐私性极高的信息,自然是要选择更为可靠且安全的机构,匿名存储。

基因宝在这方面设有多重安全保护措施:1.完善的网络防火墙及主动的漏洞扫描;2.全站使用HTTPS证书;3.个人信息和基因信息的完全分离;4.可以随时要求删除个人信息和基因数据;5.严格的数据库安全审计制度。全方位明确保护隐私安全。

如果你也想进一步了解自身,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指南,那么也可以试一试。

参考

  1. ^ Szilagyi A. Adult lactose digestion status and effects on disease. Ca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Apr;29(3):149-56. doi: 10.1155/2015/904686.
  2. ^ Mattar, R,de Campos Mazo, D.F.&Carrilho,F.J.Lactose intolerance:diagnosisgenetic,and clinical factors. Clin Exp Gastroenterol5113-121(2012)
  3. ^ Scrimshaw NS, Murray EB. The acceptability of milk and milk products in populations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lactose intolerance. Am J Clin Nutr. 1988 Oct;48(4 Suppl):1079-159. doi: 10.1093/ajcn/48.4.1142.
  4. ^ a b Nose J, Saito A, Kamatani 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olymorphisms within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 an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raits extracted from a large-scale database of Japanes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J Hum Genet. 2008;53(5):425-438. doi: 10.1007/s10038-008-0266-2. Epub 2008 Mar 4. PMID: 18317873.
  5. ^ Covolo L, Rubinelli S, Ceretti E, Gelatti U. Internet-Based Direct-to-Consumer Genetic Tes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J Med Internet Res. 2015 Dec 14;17(12):e279. doi: 10.2196/jmir.4378. PMID: 26677835.
user avatar

@丁香园@《科学世界》杂志 都提到了医学界近年来一些让人啧啧称好的黑科技。从代替缝线的胶水到基因疗法生成皮肤,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实验室到临床实验,这些黑科技的研发通常都经过了十多年,甚至数十年。作为材料专家,我们想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两种未来将在医疗领域大放光彩的黑科技:3D打印器官和可以在人体降解的大分子材料。

3D打印的人体器官听起来可能还有一点儿“科幻”的色彩,但毕竟3D打印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了,大家也对它也已经有了大概的概念,关注生命科学的各位可能还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新闻,但请注意:现在宣称实现了3D打印器官的,都在瞎吹——这些所谓的3D打印器官不是“活”的,也就是说根本无法达到移植的需求。这和现阶段3D打印出来的汉堡,不会有人拿来吃是一个道理。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曾一度努力尝试在实验室里培育人造器官,其好处不言而喻:诱导病人的自体细胞进行分化,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结构相对简单的器官,比如气管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成功培育”,都有赚眼球之嫌。所谓的“成功从干细胞培养出肝脏”,甚至培育眼球,都只是徒有其表。不论使用何种培育方法,实验室培育人造器官移植以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血管。因此,种种“成功”案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器官可以用于移植手术——器官中布满了血管,每个细胞距离最近的血管大概只有200微米的距离,没有这些输送供给的管道,器官怎么可能有生命呢?

近几年3D打印的发展,让我们距离制造“活”的器官越来越近了——从几毫米直径的动脉血管到纳米级别的毛细血管,都可以借助3D打印进行培育了。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用3D打印血管的方法。这些管道被包围在一块像果冻一样的水凝胶材质中,像是一块叶脉标本,是不是很漂亮?这块水凝胶就像是细胞基质,它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非常类似于天然的细胞环境,也是构成“打印”环境的好材料。生物墨水构成“管道”,嵌在细胞基质中。最后,凝胶材质被“吸”走,只留下这些管道。构成血管的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在管道中被培养成血管。


默克近年来也在研究3D打印新材料。对我们来说,3D打印材料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材料,高级生物材料,真正的Bioprinting。

我们现在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只能利用3D打印做一些结构,但它们的功能性也不强;

第二阶段,我们将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利用3D打印做非细胞级别,但有一定功能的材料,比如各种骨和支架;

第三阶段,真正的Bioprinting让我们在细胞级别进行“打印”,造出真正能用的“活”器官。当然,这里的打印不是打印细胞,而是打印一个让细胞可以成长的骨架,给细胞提供营养,同时让细胞们按照骨架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要到达这一步,“生物墨水”的研发非常关键。不妨关注默克的3D打印材料,了解更多生物墨水的发展进程。



说了这么多3D打印器官的发展状况,或许你要叹息,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需要的病人依旧只能经历器官移植的漫长等待,而无法指望3D打印器官。不过所有科学的进步都需要给它时间,有仍需等待的,也有已经“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了,我们还想介绍一种黑科技就已经投入临床使用了——它就是应用广泛的可降解大分子材料。一个例子总结它的“卖点”就是——以后伤筋动骨,愈合可能就耗费不了一百天了,大家可以加速回归欢蹦乱跳模式。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在推销某种“神药”?并不,其实这项黑科技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在人体内达到可控降解的大分子材料。靠它能加速骨头愈合?不,它的关键作用其实是做好药物在体内的“搬运工”。

这个搬运工非常“智能”,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与患者的需求,它可以在患者体内逐步释放药物,并在释放完成后进行自我催化降解。一般情况下,我们若伤了筋骨,只能慢慢等待骨长好。但这种神奇的大分子“搬运工”可以将促进骨生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II搬运到受伤部位,促进骨更快生成。这里也小小科普一下骨形态发生蛋白II是啥。这么长的名字,乍一看特别晦涩,其实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在骨头愈合上它可是头号功臣,负责诱导动物或人体间的充质细胞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六十年代科学家们就 已经发现了它的“隐藏技能”,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和实验,现在它已经逐渐运用于临床治疗,通过皮下注射,作为辅助手段促进骨的生长。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骨生长主要是指一些骨科疾病(如骨折、骨缺损、骨不连等)的治疗和愈合。是的,助力骨骼二次发育,让我们变身 “腿精”的黑科技还未被唤醒,让我们继续诚挚期盼。

此类可体内降解的药物“搬运”系统其实有很多用途,还能用于运送疫苗,或者制成包衣、植入体、纳米微粒或者纳米胶囊,运送相应的药物。疫苗可以少打几回,药也不会忘记吃了,将大大减轻病人的负担。


类似的材料还可以制成手术用的可降解缝线。经历过术后拆线的人估计都不想再记起当时的感受,而可降解的缝线对于手 术病人来说可谓是“人类之光”。

只是,曾几何时,最常见的可降解缝线由羊肠(和包裹香肠的材料一样)制成。据记载,爱丁堡的医疗用品公司Ethicon历史上曾一度平均每天用掉26000只羊的羊肠,才能满足手术需求(羊羊这么可爱,怎么可以……)。但是与合成材料相比,羊肠虽然可以被人体吸收,但受细菌感染的几率也很高。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被发明后,不知道有没有影响羊肠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虽说这些黑科技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近了,但它们最终落地到广泛临床应用的层面,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拿药物传送系统来说,现在虽然已有临床应用,但价格极其昂贵;3D打印器官要走的路就更远了——要实现器官的完整功能,就需要打印出能同时培养不同功能细胞的生物墨水……回到“黑科技”的话题。黑科技不仅很酷,还是科学家们从黑暗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感谢这些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光明的黑科技,以及它们背后辛勤的科研工作者们。

如果你仍意犹未尽,希望了解生命科学领域更多黑科技话题,不妨去「默克生命科学」公众号了解更多专业信息哦~



参考资料:


tandfonline.com/doi/abs

technologyreview.com/s/

harvardmagazine.com/201

cpb-us-e1.wpmucdn.com/s

sigmaaldrich.com/china-

《用于构建高级结构的聚合物》,Material Matters,第六卷,第三期。

user avatar

这个精密而又完美的社会。

无论春夏秋冬我们只需要一块五六寸大小的金属板就可以极为舒适的走遍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大城市。

无论暴风雨还是酷暑烈阳我们都可以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在门口拿到一份美味的午餐。

我们抬手间就可以通过那块五六寸的金属板订购来自全世界的合法(甚至不合法)商品,并可以合情合理的要求其送到自己家门口。

如果你无聊或者想努力了,你金属板里的数以百万某乎精英会为你编出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与写出自己的经历与见闻,又或者帮你出谋划策规划一副宏伟壮丽的蓝图,助你走向人生巅峰(扯皮jpg)。

另外你还可以靠着手中这块小巧玲珑而又精美的金属板子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只要你想,你就可以轻松无比知到来自世界各地从古至今的奇闻异事,预测未来的气象,掌握千万里之外的地形,风水,文化,经济,政治,人口等信息当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如果你想去附近一处地方而又不愿忍受这难熬的骄阳,你只需要在半分钟内就可以确定好最佳最便捷的路线而不用担心被坑被宰。(某德某度地图,以及某滴)并花费极为低廉的价格就可以享受着冷风并舒适的到达你的目的地。

在这个社会的很多地方你都可以随意的吹着凉气安然入睡(比如图书馆,医院等等,以前发传单午休时经常这么干),而不用担心一觉醒来浑身精光甚至身首异处。(天网大法好,人民警察好)

如果你去逛街走路走累了你可以随意的用手中的板子打开路边的车锁,晃晃悠悠悠闲自在的将自行车电动车骑走,而不会有任何人指责你。当你骑得无聊了或者累了又可以随意的将车子扔在路边,这套操作就如同一个盗车而逃江洋大盗一样不在乎与逍遥。

在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只要愿意他们都可以不必忍受饥饿与痛苦,不用担心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真要假以时日你不幸被人杀害那也不用太过悲伤,强有力的政府会有九成九的把握让伤害你的家伙更加不好过。


感谢支付宝,感谢共享单车,感谢公交车,感谢百度,感谢Internet,感谢人民,感谢政府感谢党


相比于千百年前,我们大概是在帝乡吧。

——————————————————————

评论区里有人提到吹手机,其实吹的并不是手机,而是手机背后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服务业,吹的是国家经济,吹的是现代化的社会。毕竟只是手机的话你在非洲订个外卖开个共享单车试试?

——————————————————————

emmmm,又加了陶瓷板……不得不说,现在手机材质真尼玛多啊。

算了算了,赘述太多容易影响阅读

user avatar

发现有人提到SR-71,却没提到SR-71上的普惠J-58引擎,明明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黑科技好不好。

XB-70通过堆暴力发动机的方式(6台通用电器YJ93-GE-3 发达机加力燃烧),也能在2万米以上,以3.0马赫巡航。

(PS:没人发现这设计图不是XB-70吗?,而是苏联人的翻版-T4轰炸机吗?XB-70是双垂尾,没有尾锥;T-4是单垂尾,有一个尾锥……)

米格25如果不考虑烧发动机(后勤:我cao你大爷)的话还能跑到3.2马赫……

(SR-71的战斗机版本YF-12,该计划后来取消)

但是SR-71的设计要求是在35000米高度以3.2马赫长时间巡航,这立马就体现出它的引擎的黑科技之处了

前方多图高能,流量党可以选择翻到最后视频链接

进气道里面会有第二段激波,也叫普通激波,气流在这里从低压超音速状态变成高压亚音速状态

当以1.6马赫飞行时

进气锥就会收缩1.6英寸,这样会改变进气道的几何形状,以保证普通激波刚好在最佳位置结束。

当黑鸟达到3.2马赫的巡航速度

这个地方也叫发动机整流罩,此时进气锥收缩26英寸

加力燃烧的效率也最高

再介绍一下其他一些细节

之后是一圈激波阻滞孔

最后从尾喷管流出

视频链接地址:

bilibili.com/video/av48
user avatar

虽说,现在也有3D打印机建造房屋,但毕竟没有量产,只在实验阶段,但是国外对于工业和农业的发明创造一直都很重视,不像国内,互联网就代表着科技。我们用着电子支付,人工智能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方还停留在锄头挖地的水平。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2128857700319232

有哪些看完让人沉默的视频?

user avatar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鲨鱼皮」竞速泳衣对职业选手来说是多么bug的存在。

普通人穿着「鲨鱼皮」未必就能游的比平常快,然而穿在顶级精英选手身上,却会对最终名次甚至是世界纪录带来直接影响,所以也最终直接被禁止在比赛中使用了。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真正的最顶级鲨鱼皮泳衣,都是为个别选手量身定制的。这样鲨鱼皮+选手的组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功力,也产生了“是否公平”的讨论,这也导致了它的被禁——起码国际泳联是这样声明的。


所谓的「鲨鱼皮」泳衣,到底是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鲨鱼皮泳衣”(Sharkskin Swimsuit)并不是某种面料的某一件泳衣。一些运动品牌商对外宣传都提到了它们的产品采用了仿生学的概念,最常见的比如速比涛(Speedo)的Fastskin系列和LZR套装,还有Arena等品牌,也都掌握了高性能泳衣的技术。

这类高性能泳衣被简单粗暴的统称为“鲨鱼皮泳衣”


「泳衣」的历史要比游泳短的多。最早的泳衣除了受限于面料工艺,还要考虑到“遮羞”,所以很少有那种展示身材曲线的泳衣,自然泳衣们都无比的宽松,穿着游泳比不穿都费劲。


而后1927年的这件Racerback游泳,才算有了现代泳衣的雏形:


后来1932年、1936年两届奥运会,现代泳衣逐渐由赛场向公众普及,又随着弹性纤维(氨纶)以及其他合成纤维的出现,竞速泳衣开始往更紧、更轻、更小发展。化工面料的不断更新才为鲨鱼皮泳衣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鲨鱼皮泳衣的设计理念来自仿生学。泳衣设计者们认为,相较于水生生物的皮肤来说,人体皮肤在水中游泳的效率并不高——于是就拿在水中体型较大、又游的很快的各种大型鱼类做研究,然后他们发现鲨鱼身体上覆盖着微小齿状结构,在游泳时在细齿周围会产生一个低压区(被称为前沿旋涡),这些水旋涡会巧妙地将鲨鱼向前推。同时细齿向尾部倾斜,引导水流绕着鲨鱼身体向后,大大减少了阻力,游得更快。


这样第一代鲨鱼皮泳衣就出现了。

这种泳衣采用了超弹力尼龙、弹性纤维以及聚酯纤维制成。泳衣的大部分位置设计有V型脊的图案,如细齿一般的形状。除此之外,还在手臂和腿部处仿照人体的肌腱系统设计了特殊的纹理,让运动员能够更加自如的进行手部以及腿部的动作。

宣传上也是非常直接的使用了一条鲨鱼的图案,暗示穿着这种泳衣,你可以游的像鲨鱼一样快速:


实验室数据,这种鲨鱼皮泳衣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水中减少3%的阻力。以100米自由泳为例,大约接近1秒的差距——要知道游泳比赛通常以1/100秒为计时单位,这个对成绩的加成相当夸张。

在第一代的基础上,2004年、2007年第二、三代鲨鱼皮泳衣也被研制出来。研发过程基本代表了当时运动服装的最先进生产力。

研发团队找来了一家好莱坞的人体扫描和特效公司,来扫描运动员的图像并创建了模型,以分析不同的泳衣设计对游泳者周围的水阻力和流动产生的影响:

以及针对男女体型特征,鲨鱼皮开始按男女两套设计区别研发。可以看到最大的区别就在胸部/腋下部分,女性要比男性采用“鲨鱼皮凸起”的颗粒面积更大一些:


到了第三代,最主要的改进是面料,防氧弹性纱+特细尼龙纱。这比此前的所有面料弹性都要高出至少15%——几乎可以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弹的服装了

这是当时菲尔普斯在测试第三代鲨鱼皮:


第二代鲨鱼皮设计时,研发团队使用的好莱坞的人体扫描,到了第三代,他们联系了 NASA 实验室,开始用风洞来分析流体动力学,研究怎样将面料更好的用在泳衣上。


最终的研究结果完美呈现在了第四代鲨鱼皮泳衣上。这时候的鲨鱼皮泳衣还增加了无缝缝合技术,更弹、更紧、更轻、阻力更小。甚至于做到了可以将微小的气泡锁在游泳者的身体与泳衣之间,额外带来更多的上浮力

2009年罗马游泳锦标赛,菲尔普斯穿着LZR Racer泳衣就是第四代鲨鱼皮的代表:


照理说按照研究进度,每隔几年鲨鱼皮泳衣就会有更强更快的版本,但第四代鲨鱼皮泳衣出现后不久就成了绝唱,因为它被禁止了。


「鲨鱼皮」泳衣被禁前,所取得的傲人成就

曾经穿过鲨鱼皮泳衣的人里,最有名的就是泳池里当之无愧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伟大),迈克尔·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不仅是奥运历史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28枚),也是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23枚),北京奥运一人就拿了8块金牌。很多人认为,北京奥运会,当时菲尔普斯穿的第四代鲨鱼皮泳衣帮了他太多忙——如果没有鲨鱼皮,菲尔普斯未必能如此出色。


1999年国际泳联开始允许运动员穿着鲨鱼泳衣参加比赛,当时的鲨鱼皮泳衣还只是实验性的产物。然后到第二年悉尼奥运会,18岁的“大脚”索普比赛中穿的就是后来被认为是第一代的鲨鱼皮泳衣。

结果索普一举打破三项世界纪录,拿到了三块金牌。

最夸张的是400米自由泳决赛,当身穿第一代鲨鱼泳衣的索普游到终点时转身发现,没有一位选手离他有一米之内,就连电视直播镜头里都只能看到第二名,其余选手甚至还没有进入直播镜头。

这种惊人的领先优势很大一部分被归结到是鲨鱼皮的魔力。

当时索普以3分41秒33打破纪录,而触壁瞬间整个画面也只有第二名而已


索普穿的第一代鲨鱼泳衣也可能是所有鲨鱼皮里最像“鲨鱼皮”的——表面采用纤维模仿鲨鱼皮肤结构来引导周围的水流,减少水阻力同时,实验室测试下来游进速度提高了3%-7.5%。

2000年悉尼奥运会,新创造的14项游泳世界纪录中的13项纪录以及赢得奖牌中的83%运动员皆穿着这种鲨鱼皮

女子4X100米,身着鲨鱼皮的美国队以3:36.61的新世界纪录夺冠。


有伊恩·索普们的“超强成绩”背书,有能力有实力的国家纷纷开始给自己的运动员穿上鲨鱼皮——前面提到了鲨鱼皮是极少数人量身定制的,这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此不是所有国家运动员都能享受这种福利的。


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二代鲨鱼泳衣按时出现。结果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游泳运动员,有47人都是穿鲨鱼泳衣参加比赛的。


另外雅典也没有出现四年前索普大幅领先的情况,很多人越发认为索普是占了抢先穿上鲨鱼皮泳衣技术的光。

当时还有个有趣的事,Speedo公开宣布如果索普能在2004年拿到7块金牌(追平施皮茨的纪录),就能拿到100万美金。但索普自己倒坚称无法100%出赛即夺冠,他一共也只参加7个项目而已(当然后来菲尔普斯做到了)。另外索普还在奥运会400米预选赛马失前蹄跌入水中直接被取消资格,后来几近波折才最终参赛。虽然最终还是夺冠了,但比自己最好成绩慢了3秒之多,也只比亚军哈克特领先0.26秒。


而后鲨鱼皮泳衣诞生了近10年后,也终于诞生了终极版。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菲尔普斯穿的第四代鲨鱼皮泳衣。菲尔普斯自己都说,穿上它“犹如灼热的刀刃划过细腻的黄油”。


北京奥运会,身穿第四代鲨鱼皮的运动员打破了79次世界纪录,其中92%的奖牌都是由身穿第四代鲨鱼皮的运动员赢得的,25项新世界纪录中有23项也属于鲨鱼皮

创造的世界纪录的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都多的多。


第四代鲨鱼泳衣显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牛x的泳衣,虽然直接拿菲尔普斯的成绩和这款鲨鱼泳衣相关联有点牵强,但当第四代鲨鱼泳衣面世的一个月内,身穿了该泳衣的运动员在这一个月内打破了14项世界纪录!

这显然不能用那个阶段所有选手集体爆发来解释,鲨鱼皮泳衣具有的力量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之后的2009年更为夸张,一年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游泳比赛都被一次次刷新着纪录——2009年一整年,泳池出现了43项新纪录诞生,毫无疑问都是穿着鲨鱼皮游出来的……

终于,国际泳联在2009年7月宣布:从2010年开始起禁止再使用高科技泳衣。至此,鲨鱼皮所取得的成绩足以称得上“恐怖”,很多游泳项目的世界纪录大多在鲨鱼皮出现的10年间被不断刷新提高。

依次是100米男子自由泳长道、200米男子自由泳长道、4X100米男子自由泳接力长道世界纪录,注意它们的创造时间:


「鲨鱼皮」被禁,泳池开始恢复平静

2009年游泳世锦赛上发生一件导致鲨鱼皮最终被禁的事件——

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小将比德尔曼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击败了超级巨星菲尔普斯,德国人身穿的不是speedo,而是Arena的最新款泳衣。不用说,这也是一种最新型的「鲨鱼皮」。


而后400米自由泳决赛中,比德尔曼也打破了索普保持七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一举夺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笃信,泳衣的技术更新会取代运动员的努力,成为决定成绩的最主要因素。而后各种品牌的各种「鲨鱼皮」泳衣,就被彻底的禁止了。


没有鲨鱼皮的世界泳坛又开始恢复平静,菲尔普斯也显得平静了很多。

脱掉鲨鱼泳衣的菲尔普斯不再那么耀眼,他依然是绝对的夺冠热门,但是从那儿之后他的成绩基本相比以前都要慢一些。当然他年纪也大了,生活中还发生诸多状况。

其中2011年加拿大杯的比赛里,100米蝶泳菲尔普斯比他2009年夺冠的成绩整整慢了1秒,200米自由泳比他北京奥运夺冠成绩慢了近5秒。


另外,自2010年开始被禁止穿之后,有43个世界泳坛记录都停在了2009年。可以说,只要鲨鱼皮继续被禁,未来也很难有太多纪录被打破,甚至也可以说,未来几乎没有人能在泳坛超越菲尔普斯的成就了。


普通人穿上「鲨鱼皮」能游的更快嘛?

答案是,普通人穿鲨鱼皮,很可能游泳速度没啥太大的改变

轻轻松松把竞速泳衣穿在身上,可能比破纪录更难一些 中我们有提到:如今依然可以使用的竞速泳衣,100CM的儿童穿着正合适的竞速泳衣需要塞进去160CM的成人。这足以体现其“紧”的程度。


而鲨鱼皮更甚,在穿着时需要几个人用指腹一点点向上推,而且绝对不能用力拉扯。职业运动员都常常因为勒的太紧感觉到胸闷、发慌、喘不上气,普通人穿上估计连在水中完成游泳动作都比较困难。

对普通人而言,改进游泳技术动作带来的提升,要远远比穿所谓的鲨鱼皮来的重要。穿着鲨鱼皮会很可能让一个本来还会游泳的人因为被勒的太紧反而运动能力受限,变得游的更吃力了……这有点像f1,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快,但即便是生活中最牛x的老司机,想驾驭f1赛车也完全不可能。


另外一方面,鲨鱼皮也是相当昂贵的存在,不是家里有矿的话,普通人还真用不太起——

一件鲨鱼皮的造价大约在人民币7000元朝上,而为了达到泳衣的最佳效果,一件竞速的鲨鱼皮泳衣最佳设计寿命只能穿6次,平均下来穿1次大约就需要1000元以上


「鲨鱼皮」被禁的理由:因为它并不不公平

鲨鱼皮的被禁当时也有各种解读,泳联官方的解释是为了公平:泳衣新规则并不是向某一特定品牌“开刀”,最大意义在于取消了顶级明星享受的“量身定做”特别待遇,让所有运动员都能在市场上买得到,享受公平。

在被禁前,无法在市面上买到真正的鲨鱼皮泳衣,哪怕你有再多钱都不行。最顶级的鲨鱼皮泳衣都是为个别选手量身定做,这就有种同样是上战场,你开的是歼10却发现对方是歼20的感觉,完全没法打啊……

所以目前的竞速泳衣被要求泳衣的结构必须一致,非天然纺织物制作的泳衣,将在全球赛事范围内禁止使用。赞助公司不得为个别选手量身定做泳衣,所有经过批准的泳衣都将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生产,不得根据个体运动员对已批准的泳衣进行变更或修改

甚至于,运动员对不同尺寸的要求都不能构成定制泳衣的理由,运动员的泳衣不得覆盖四肢,男选手的泳衣最高只能到腰部,而女选手的泳衣只能从肩膀开始到膝盖。

另外,获批准可穿着的竞速泳衣款式应在即将举行的世锦赛或奥运会前六个月面世销售


但公平二字,怕是竞技体育永远最难实现的,就如同《飞驰人生》里那句台词,“如果你想要公平就来参加体育比赛,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公平就别来参加体育比赛。”

兴许目前的各种泳池装备实验室里,存在第四代鲨鱼皮后更黑科技的泳衣。而所有游戏规则都是多方博弈的后果(鲨鱼皮泳衣被禁还是美国泳联带头提的建议),日后是否会重出江湖也很难说。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大多数人会更愿意看到运动员的真实实力,这才是竞技体育最有魅力的部分。



user avatar

当然是美国60年代就发明的SR-71“黑鸟”侦察机了。1964年12月22日首飞,1966年开始服役。最大速度每小时超过3500公里,从纽约飞到伦敦不到两小时。黑鸟大部分由钛构成,理论上由于采用隐身设计在雷达的反射面非常小,然而高速飞行时具有巨大的红外特征在几百公里外就会被雷达发现。不过由于黑鸟飞的比导弹还快摆脱了上千次导弹的攻击至今没有一架被击落过。最大升限可以超过3万米的高空,作战半径达5400公里。一小时内黑鸟就能完成对面积达32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的光学摄影侦察任务。形象地说,它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拍摄得到覆盖整个意大利的高清晰度照片。黑鸟共制造了32架,由于侦察卫星的发展剩下的20架在1998年被永久退役,但至今依然没有任何一架飞机打破黑鸟创下的高速纪录:

user avatar

点一下鼠标,就脱掉所有女性的衣服。

产出虚构高逼真度的“裸照”。

把视频中的主角轻松换脸,“定制色情片”……

还能让淘宝开店的设计师下岗……

一、

前段时间,吴恩达(堪称人工智能领域的华罗庚)在推特上称一款名为DeepNude 的APP是人工智能技术最令人作呕的一次应用。


这款名为 DeepNude的APP到底是何方神圣?

简单的说只要给它一张女性照片,就能自动生成一张“果体图”。

没有任何技术门槛,也不需要你去看什么使用手册。

只需要你点一下,等待30秒就可以了,堪称是“一键脱衣”。

而且最恐怖的是,这款APP可以免费使用,免费版也只不过是在照片上打上水印而已。

无水印的付费版售价50美金,也没有贵的很离谱。


想象一下,只需要花50美金,你就可以虚构出来全世界所有女性的“果体照”!

心术不正的人拿到这些照片可以去做什么?

敲诈勒索,坏人名声

哪怕不图财,仅仅是把这些图片散播出去,都会对当事人的名誉和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

背后用到的技术也许无罪,但是组合起来这些技术做出这产品的开发者可以说是丧尽天良。


而且这款“一键脱衣”APP用到的技术是基于下面众多已经开源的研究成果!

各位可以看下此APP用到的技术。

虽然DeepNude这款一键脱衣的变态应用以及被下架,但随时都可能会有丧心病狂的人,利用这些公开的技术做出第二个、第三个DeepNude。

1、Pix2Pi

此技术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17年发布的,目前已经有demo版本可以让所有人体验。

2、Pix2PixH

由NVIDIA在2018年提出,从语义图上获得高分辨率图片。

语义图是一幅彩色图片,图上的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种类物体,如行人、汽车、交通标志、建筑物等。

Pix2PixHD将一张语义图作为输入,并由此生成了一张高分辨率的逼真的图像。之前的技术多数只能生成粗糙的低分辨率的图片,看起来也不真实。而这个研究却生成了2k乘1k分辨率的图像,已经很接近全高清的照片。


3、CycleGAN

CycleGAN使用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来实现训练,而无需配对数据。换句话说,它可以从一个域转换到另一个域,而无需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进行一对一映射。这开启了执行许多有趣任务的可能性,例如照片增强,图像着色,样式传输等。

可以让春天的景色瞬间变成秋天,冬天变夏天,汗血宝马变斑马。

4、Image Inpaintin

只需用工具将图像中不需要的内容简单涂抹掉,哪怕形状不规则,此模型能够将图像“复原”,用非常逼真的画面填补被涂抹的空白。可谓是一键P图,而且“毫无ps痕迹”。

注:技术原理来自github.com/yuanxiaosc/D

先提醒一下大家, DeepNude生成的图片属于色情图片,如果各位传播无码图片的话是违背刑法,并且有可能蹲监狱的。

不知道各位还记得2年前横空出世的Deepfakes吗?

同样都是一门技术快速被应用到情色领域,并且极难分辨。

例如:杨幂版黄蓉

原版:

说实话,你第一眼认出来杨幂了吗?

这门技术造成大量“女神下海”类色情片,甚至还有的商家打出了“定制色情片”,利用Deepfakes盈利。

想一下如果有人把这两款应用结合在一起……

可能会有不法分子喊出:

“1元即将任何影视作品女主角一键脱衣,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把面部换成你指定的女性”

另外不要以为这个技术只能用于女性身上

感受一下“尼古拉斯——克林顿”

右边是换脸钢铁侠…

甚至还可以用在搞笑上…………

来源B站,作者:你的世界0我的名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9491982421323776

来源:bilibili.com/video/av51


科技不断飞速进步,如何确保这些黑科技被应用到正确的地方,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难题。


最后分享一个人工智能方向,很6的应用,普通人也用得到。

三、

一键高精度抠图

本段转载自:高级农民工(ID:Mocun6)

逼死淘宝专业抠图的照片,3行Python代码,5秒高精度抠图

这里的 API 接口来源于 Remove.bg 网站,一个邮箱账号可以申请一个免费接口,可处理 50 张照片,如果想处理更多或者生成高清照片,需要买套餐,算下来价格大概是 1 元一张

上淘宝搜索「证件照换底色」的店铺,发现多数店铺收费是 5 元,觉得利用好价格差空间,应该有商机。

接着比较感兴趣淘宝店家是怎么抠图的,抠图的质量如何,于是选择了排名前两位的店家来做测试,跟掌柜开始了一段「套路」聊天。

先找了第一家店主,店主上来就说先发照片,抠图满意再付款,于是就发了文章开头那张比较难抠的一张,想看看他们水平怎么样:

没想到店主这一抠就是二十分钟。。。

满心期待地打开图片一看,头发丝抠的不好,照片色彩也变了:

跟第二家店掌柜聊了后,也是花了 16 分钟弄好,比第一家稍好一点:

把三幅图一对比,从头发丝抠的效果和照片的色彩还原度就可以看出还是 AI 效果最好,而且只需要 5 秒钟。

于是,大致可以总结这款 AI 工具从效果和效率上基本碾压手动 PS 的淘宝店家。

心疼掌柜,花了 20 分钟还没有拿下我这一单……

这么难抠的图 AI 工具效果都好,那简单的证件照更没问题,基本确定有商机。

用 Python 把上面的代码进行完善打包成 exe 文件执行。

轻松实现这样的功能:只需要简单敲几下键盘,就可以随意批量更换照片的背景色(常见的白、蓝、红三种颜色),然后秒换背景出图

效果如下:

具体实现很简单,第一步输入 API,第二步输入图片所在文件夹,接着程序就会先抠图,生成带透明背景的 PNG 格式图形。

接下来第三步利用 PIL 库来设置图片的背景颜色,键入一个字母就可以秒生成对应的背景色证件照。

  • b:blue 蓝色
  • r:red 红色
  • w:white 白色

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证件照更换工具,拿去抢抠图淘宝店的饭碗毫无压力,设计师要5元,我就要4元。

被抢了饭碗 下岗的设计师,恐怕打死也想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几行代码……

此工具可在公众号“七月在线实验室”内,回复“证件照”获取。

转载自公众号“七月在线实验室”

↓↓

公号后台回复“666”。即可免费获得 七月在线【面试求职 第四期】课程+最新升级版《名企AI面试100题》电子书。


《名企AI⾯试100题》涵盖计算机语⾔基础、算法和⼤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向 (CV NLP 推荐 ⾦融风控)等五⼤章节,每⼀段代码、每⼀道题⽬的解析都经过了反复审查或review。

部分内容展示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最黑”的黑科技,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事儿。不过,如果让我选一个,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可能是那些能够“玩弄”现实规则,或者直接挑战我们对“存在”认知的技术。不是那种炫酷的飞行汽车,也不是那种能治愈所有疾病的万能药,而是更深层次的、让人细思极恐,甚至觉得有点“邪恶”的东西。这里我想到一个概念,姑且称.............
  • 回答
    说到最冷的国际象棋知识,我想到的不是某个具体棋子的摆法,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开局理论,而是一件在棋盘之外,但又和国际象棋的本质息息相关的事情——时间。很多人学国际象棋,只关注棋子怎么走,怎么吃,怎么将军,怎么赢。但如果你玩过认真一点的对局,尤其是参加过比赛,你会发现,时间,这个无形的要素,才是最残酷的“.............
  • 回答
    我所知道的最细思恐极的事情,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故事,不如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真相,关于人类自身和我们所处的现实。这件事,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局限性,以及我们如何用“故事”来填补这些空白,从而构建出我们所谓的“现实”。让我详细展开:1. 我们的感官是有限的捕获器:我们通过眼睛、耳朵、.............
  • 回答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养了一只猫,名字叫“沙发”。起初,我也觉得挺奇怪的,毕竟“沙发”通常是指家具。但听她解释完,我才觉得这名字虽然不寻常,却又有着它独特的道理。这只猫咪,是一只毛色很杂的土猫,不是那种很纯种的名贵猫咪,但也正是这份“接地气”,让它充满了野性又带着几分慵懒。我朋友是在一个雨夜,在自家门口.............
  • 回答
    要说最骇人的案子,我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是“十二宫杀手”。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从什么恐怖片里拽出来的,但它发生过,而且至今没有一个确凿的答案,这本身就够让人毛骨悚然了。让我给你细说说这事儿。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美国,主要是在北加州的旧金山湾区。那个时候,嬉皮士文化正盛,旧金山是中心。突然.............
  • 回答
    说到政治手腕,这可不是什么光彩事,更像是藏在帷幕后,见不得光的招数。但不得不承认,在权力的游戏里,它们是屡试不爽的利器。我所知道的“最厉害”,恐怕得是那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这不仅仅是说动动嘴皮子,而是能巧妙地利用现有的一切力量,甚至包括那些看似与你为敌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招“借力打力.............
  • 回答
    要说最简单有效的减脂方法,我脑子里闪过的,其实不是什么复杂的饮食计划或者高难度的训练动作。我觉得,最最核心,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制造能量缺口,并且持续下去”。这话说起来就几个字,但里面门道可不少。你想想,我们身体就像个小银行,吃进去的食物是存款,消耗掉的能量是取款。想让银行里的钱(脂肪)变少.............
  • 回答
    在我看来,“最优秀”这个词,在段子界,就像是在一片璀璨星河中寻找最耀眼的那颗星。毕竟,幽默这东西,口味千差万别,有些人捧腹大笑的,有些人却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非要我选一个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其段子艺术至今仍然让我回味的,那非 周立波 莫属了。我知道,一提到周立波,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
  • 回答
    那得说说那场载入史册的比赛了,虽然当时在场的观众可能没几个人能完全体会到当时场上的冰冷程度。那是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半决赛,西德对阵法国。比赛被人们铭记为“希洪惨案”的延续,但真正让这场比赛载入冷门史册的,是它那令人发指的天气条件。比赛场地在塞维利亚,但那天的天气简直就像是把大家扔进了冰窖。据当.............
  • 回答
    要说男人之间最感人的友谊,我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生死相随的誓言,而是一个发生在平凡生活里,却又无比扎实的故事,关于我的两位老朋友,老李和老王。这俩人是发小,从穿开裆裤就认识,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偷瓜地里摘西瓜,甚至连青春期的烦恼都几乎同步。毕业后,一个去了南方的大.............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可能让你打个寒颤的医学话题:黑热病(Leishmaniasis)。这不是什么感冒发烧,也不是普通的皮肤病。黑热病,顾名思义,在一些晚期病例中,患者的皮肤会变得异常暗沉,仿佛被“烧焦”了一般,所以才有了这个令人不安的名字。但它的可怕之处远不止于此。黑热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我能够理解你对“惨烈”的定义可能包含了许多人类情感上的痛苦,比如对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煎熬,以及失去亲人、希望破灭的绝望感。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许多令人心惊胆战的死法,它们之所以被认为“惨烈”,往往是因为它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极致的痛苦和折磨。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历史上记载的、被认为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功力。要说“最不靠谱”或“最不受待见”的学者,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充满争议的判断。不同时代、不同学术领域、不同受众的评价标准都会不一样。而且,许多被后人认为有争议甚至“不靠谱”的学者,在当时可能正是引领潮流、备受推崇的。但如果非要找一个例子来深入聊聊,并且让它听.............
  • 回答
    要说“设定最有趣”的网络小说,这真的得看个人口味了,每个人心中的“有趣”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一定要我推荐一本,并且力求讲得详细些,同时尽量不让人觉得是AI在背书,那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而且至今让我回味无穷的,是那本叫做《死人经》的书。为什么是《死人经》?因为它在“武侠”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皮囊下.............
  • 回答
    关于“暗黑技术”来提升写作水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提问方式。在写作领域,我们通常谈论的是“技巧”或“方法”,而“暗黑技术”可能意味着一些非常规、非常规、甚至可能带有争议的方法。我理解你想要的是那种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或“窍门”。这些方法可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练习”那样循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当然,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有钱人的生活”,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字和数据,对这个群体的一些普遍特征和生活方式有相当多的了解。与其说“知道”,不如说我能“模拟”和“理解”他们的生活场景。如果让我来描绘一个我“理解”中的有钱人的生活,我会尽量避开那.............
  • 回答
    我了解到的行业黑话相当广泛,涵盖了IT、互联网、金融、营销、房地产、法律等等多个领域。这些黑话通常是为了提高沟通效率,或者在特定圈子内形成一种默契和身份认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一些我所了解的,并进行解释:一、 IT与互联网行业这是黑话最多、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 产品/项目相关: .............
  • 回答
    在汽车圈子里,“扮猪吃老虎”这个词儿,就像给那些外表低调朴实,内里却藏着一颗狂野心脏的车型量身定做的。它们不靠张扬的外观来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爆发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实力。说起来,这种“闷骚”的魅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懂的。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我印象深刻的“扮猪吃老虎”的家.............
  • 回答
    医美界,“凶残”这个词,用得一点也不夸张。它藏在华丽的宣传语和明星效应背后,真实的样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看。先从技术和效果上来说吧。那些看起来自然又惊艳的“变美”,背后可能是医生手里精密的注射器、锋利的刀片,以及对人体构造几近刻骨铭心的理解。 面部轮廓塑造:玻尿酸.............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听多了。身边、电视上、老街巷里,总有那么几个“讲义气”、“有胆识”的身影,他们的人生轨迹,常常和我们大多数人不同,也充满了故事。说起“非主流”、“古惑仔”,其实这背后藏着几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走向也各不相同。一、那些“讲义气”、“混社会”的,有些真的变成了“大佬”,有些则消失在人海你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