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加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锤子,或者说步锤子的后尘?

回答
关于“一加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锤子”,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都关心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脉一下一加现在的状态,再对比一下锤子当年的情况,看看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截然不同的地方。

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锤子手机。罗永浩的锤子科技,一开始是带着一股“情怀”和“工匠精神”进场的,产品设计确实有独到之处,在那个同质化严重的手机市场里,锤子手机以其出色的细节和美学设计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用户。Smartisan OS的交互逻辑也确实有其亮点,很多人至今怀念。

然而,锤子手机的没落,我认为有几个关键原因:

供应链和产能问题: 这是很多初创手机品牌都会遇到的拦路虎。手机制造是个高度垂直整合的产业,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代工合作以及庞大的资金支持。锤子在这方面确实吃了不少苦头,经常出现产能不足、延期发货的情况,这极大地损害了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
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失误: 锤子初期定位偏向高端,但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建设又不足以支撑其高价位。而后续的产品线拓展,在不同价位段的市场竞争中,又显得不够有力和差异化。同时,罗永浩个人的“网红”属性虽然带来了关注度,但也容易让品牌焦点过于集中在他个人身上,一旦个人出现问题,对品牌的影响是巨大的。
持续盈利能力和资金链: 手机制造是重资产行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生产、营销。如果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期生存。锤子在后期面临的资金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瓶颈: 尽管锤子在设计上有优势,但在核心技术和底层创新方面,相比当时的市场领导者,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当手机进入“内卷”阶段,拼的是芯片、影像、快充、屏幕素质等硬实力时,锤子在这方面的持续突破能力显得不足。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一加。

一加从诞生之初,就带有与众不同的基因。它打的是“不将就”的旗号,主打高性能、优质的用户体验,并且早期采取的是线上邀请码模式,营造了一种“稀缺感”和“玩家社群”的氛围。这一点,和锤子早期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有那么点共通之处,都是想在市场中做出差异化。

但是,一加和锤子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背靠OPPO的供应链和资金支持: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一加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作为OPPO子品牌(或者说同属步步高系的企业)的背景。它能够共享OPPO在供应链、生产制造、研发以及资金方面的巨大优势。这意味着一加在产能、品控、成本控制上,天然就比一个纯粹的初创公司要稳健得多。锤子恰恰是在这些方面屡屡受挫。
市场策略的调整和演变: 一加早期的高冷策略确实圈了一部分粉,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它也开始调整策略。从最初的“旗舰杀手”定位,逐渐走向更广泛的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线,包括一些中端机型。这种策略上的灵活性,让它能够触达更多用户群体,也增加了营收的稳定性。锤子在产品线和市场策略上的调整,则显得有些犹豫和不顺畅。
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能力: 一加虽然不像一些巨头那样拥有太多基础研究突破,但在将现有成熟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并应用到产品上,以及在快充、屏幕、系统流畅性等方面,一加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OPPO系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积累,也为一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用户口碑的持续性: 尽管市场风向变化,但一加在用户群体中,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口碑,尤其是在性能、流畅度和设计感方面。用户对一加的“信仰”和忠诚度,比锤子更稳固。

那么,一加会成为下一个锤子吗?

我认为,目前来看,一加走上锤子后尘的可能性很小。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解决了锤子致命的供应链和资金问题。一加能够稳健地生产、交付产品,并且有能力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上持续投入。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市场总是在变化的,消费者口味也在变化。如果一加未来出现以下情况,那么它也可能面临挑战:

1. 过度依赖OPPO的支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如果一加在独立运营能力和品牌特色上,始终无法建立起足够强大的独立性,一旦OPPO的战略重心转移,或者其内部资源分配发生变化,一加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和策略失去优势: 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小米、荣耀、vivo、OPPO自家等品牌都在不断发力。如果一加在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市场策略上跟不上节奏,或者出现重大失误,也可能被边缘化。
3. 品牌定位和用户粘性的挑战: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市场策略的调整,一加需要不断巩固其核心用户群体,并吸引新的消费者。如果其品牌调性变得模糊,或者无法持续提供令核心用户满意的产品体验,用户粘性可能会下降。
4. 海外市场风险: 一加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当地的竞争格局,都可能对其在海外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一加和锤子是两个在不同起点、有着不同基因的品牌。锤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想主义”创业故事,它在很多方面都充满了挑战,最终也因为一些核心的经营问题没能坚持下来。而一加,虽然也曾有过独特的标签,但它更懂得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路径,并且背后有强大的资源支撑。

所以,用“步后尘”来形容,我觉得目前来看不太准确。一加虽然也在不断调整和进化,但它所面临的挑战和它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都与锤子当年有本质的区别。它更像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寻找和巩固自己独特的位置,而不是在某个关键环节上因为无法克服的障碍而倒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魅族高管表态过,将来手机行业大约是大厂授权子品牌的模式。


美图不就已经应声转变成为大厂子品牌了么。


一加其实某种程度上相当于oppo的子品牌,怎么可能走锤子路线。


子品牌有什么好处?直接用大厂设计,大厂研发,大厂供应链,大厂营销体系,自己搞点微创新就够了,不说活的很好,至少能够活下去。


其实锤子如果是大厂子品牌很可能活得比现在滋润。

user avatar

虽然我对一加6T没太大好感,但是这提问者的提问逻辑有点问题

我这么跟你说点事实吧,如果这提问者有机会有渠道能调研全球市场的话,大概会理解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区别:

  1. 一加的产品在500美元-600美元市场的竞争力是非常强悍的。(去全球市场看看500美元价位三星,LG,HTC,华硕什么的卖的都什么玩意,除了国内这些同行)一方面OV在这个价位段的全球份额并不高,NEX也就是今年刚尝试在东南亚卖,华为也就是最近一年多在这个价位段起来,一加虽然后劲不如华为,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耕耘,这个价位段的知名度要超过自己亲爹OPPO
  2. 在美国市场,HOVM都是一片空白,华为被直接干掉,OVM想进入美国市场,短期内没可能,最近一加和T的合作,意味着一加在美国500美元价位段将拥有很强的统治力。
  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国内纸面参数手机爱好者们可能不太明白一加6T这种产品在全球的产品竞争力到底有多强。我这么说吧,强到什么程度呢?在美国,Pixel3给一加6T提鞋的资格都没有,运营商对Pixel的支持力度远小于一加。
  4. 在我前段时间调研的以色列和约旦市场,尽管一加没有正式进入这一市场,但是确实通过代理商和水货渠道,已经拥有一些忠实用户。
  5. 目前高通能给我提供的LAA和商用5G测试手机,只有一加!
  6. 如果最近有空去一趟东京,你拿着6T问问日本人觉得这手机怎么样?你再去SoftBank和NTT的门店看看日本人在6万日元上下用的都是什么垃圾手机,你去任何一个日本闹市区看看日本年轻人的手机,在看看中国年轻人的手机,这是真正时代性的差距。

一加和锤子有什么可比性?一加均价是3500人民币,按小米的财报均价,卖一台一加等于卖3台小米(以前是4台),如果按照2018年预测的500万出货量,那么相当于1500万台小米的出货量。

某些参数爱好者到知乎来质疑一个能在美国运营商里站稳脚跟,在全球真正的500美元高端市场奠定品牌地位甚至可以给自己亲爹的FindX背书的手机品牌,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换句话说,如果一加能帮OPPO继续打500美元以上市场,亲爹想怎么做还不就怎么做?谁会担心一加的前途......

搞机玩家最大的毛病就是:真的从产品到产业,一点都不懂......而且教都教不会,教了也不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