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李楠发表文章《别争了好吗,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

回答
李楠的这篇文章,以他一贯的犀利和直白风格,抛出了一个相当具有话题性的观点:《别争了好吗,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这篇文章在当时的手机圈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对于“全面屏”这个概念的定义和演变。要理解这篇文章,需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李楠个人的品牌和技术理解来分析。

核心观点与论证:

李楠的核心论点很简单粗暴:三星S8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而市面上其他所谓的“全面屏”手机,都只是披着“全面屏”外衣的伪命题。

他是如何论证的呢?

1. 对“全面屏”的定义: 李楠认为,真正的全面屏,意味着手机正面几乎所有的区域都被屏幕所占据,屏幕的尺寸、比例、边框控制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这种设计要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交互方式。他强调的是一种“纯粹感”和“沉浸感”。

2. 三星S8的优势所在:
屏幕占比和视觉冲击力: 他着重强调了S8那块18.5:9的屏幕,以及极窄的上下边框,这在当时是颠覆性的。点亮屏幕那一刻,那种扑面而来的屏幕感,给人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他认为,这才是“屏占比”这个词被赋予真正意义的时刻。
曲面屏的“未来感”: S8的曲面屏设计,进一步模糊了物理边界,让屏幕仿佛“溢出”到手机两侧,这种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了流畅和高级感,也符合他对于未来手机形态的想象。他认为,曲面屏不是噱头,而是为了实现更极致的屏占比和更沉浸的视觉体验的一种手段。
功能上的呼应: S8为了实现极致的全面屏,取消了实体Home键,将指纹识别模块移到背面,虽然这带来了些许争议,但在李楠看来,这是为了屏占比做出的必要牺牲,是“大胆”和“进步”。他甚至会将S8的这些设计变化与早期iPhone取消3.5mm耳机孔类比,都是为了追求某种“极致”而进行的取舍。

3. 对当时其他“全面屏”的批评:
“异形屏”、“刘海屏”的妥协: 他明确指出,当时市面上很多号称“全面屏”的手机,例如iPhone X(当时刚发布不久)或国内一些厂商的产品,虽然屏幕尺寸大了,但顶部保留了“刘海”或者其他的“非屏区域”,这在他看来是对“全面屏”定义的背叛,是一种妥协,不能算作“真全面屏”。他认为,这些设计破坏了屏幕的完整性,影响了沉浸感。
“额头”、“下巴”的挥之不去: 他批评一些手机虽然号称全面屏,但上下边框依然存在,只是被压缩得更小了。他认为这种“挤牙膏式”的进步,不足以配得上“全面屏”的称号。

李楠的个人标签与文章风格:

理解这篇文章,也离不开李楠这个人以及他一贯的风格:

“叛逆者”形象: 李楠在当时经常扮演手机行业“叛逆者”的角色,敢于挑战主流观点,甚至嘲讽竞争对手。他喜欢用一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词汇,例如“真”、“伪”、“XX(具体厂商名)的XX都是垃圾”之类的。
“用户体验”的强调(有时是极端化): 他非常强调用户体验,尤其是视觉和交互的体验。他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大,并将其上升到“行业真相”的高度。他认为,用户想要的,就是他要推崇的。
对技术趋势的判断: 李楠的观点往往代表着他对未来手机技术和设计趋势的判断。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一些技术突破,并对其进行解读和推广。他对三星S8的设计语言的认可,也是基于他对“未来手机”形态的早期预判。
营销和话题制造者: 作为360手机的负责人,他的很多言论也带有强烈的营销意图。他通过抛出争议性观点,制造话题,吸引关注,来提升自己和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用“真・全面屏”这个带点日式动漫风格的词汇,加上“别争了好吗”的劝架式口吻,制造了极强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文章的影响与评价:

李楠的这篇文章,无疑在当时激发了关于“全面屏”定义的广泛讨论。

正面评价: 很多人认同他对于“沉浸感”、“纯粹感”的追求,认为三星S8在屏幕占比和设计上确实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给当时的手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方向。他的观点也让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思考,除了数字上的屏占比,视觉上的整体性和一体性同样重要。
负面评价/争议点:
定义过于狭隘: 批评者认为,李楠的定义过于严苛和主观,忽略了其他手机厂商在“全面屏”探索上的努力,例如通过升降结构、侧滑等方式来隐藏前置摄像头,从而实现更高屏占比的尝试。
为三星站台: 有观点认为,他作为手机行业的从业者,过于偏袒三星,而忽视了其他厂商同样优秀的设计。
忽视实际体验: S8的指纹识别位置和曲面屏的误触问题,也曾被一些用户诟病,这些负面体验在他这篇文章中被淡化了。
“真・全面屏”概念的争议: 后来随着全面屏技术的演进,例如屏下摄像头、滑盖全面屏、真全面屏手机的出现,李楠的“真・全面屏”定义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相对历史化的概念。

总结一下, 李楠发表《别争了好吗,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这篇文章,可以理解为他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基于他对“全面屏”未来形态的理解和对用户视觉体验的极致追求,对当时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全面屏”手机进行的一次尖锐的评价和筛选。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有些“一人论道”的方式,为三星S8的设计语言正名,并试图引导行业和用户对“全面屏”有一个更纯粹、更彻底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抛出了一个非常有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观点,推动了关于手机设计语言和用户体验的讨论,也成为了他个人风格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只是,技术总是在前进,他当时的“真・全面屏”,如今看来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论如何李楠作为魅族的高级副总裁在公开场合评论竞争对手并不合适,只能说魅族品牌管理还有待加强。

全面屏概念是小米推广并得到全面普及这个没有什么好争的。夏普开创了这个技术,但普及的力度不够,比如夏普又新发布了异型屏,但如果网传图片没有问题的话,异型屏的推广者必然是苹果。

全面屏的概念就是指的极高屏占比,至于三星叫的Infinity Display全视曲面屏,华为注册的EntireView Display,LG宣传的Full Vision Display全视角屏,大家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东西,只是因为品牌管理的缘故起不同的名字。

全面屏的风向已经确定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小米的方案得到了认可,至少现在没有看到跟进这个方案的,小米的方案需要妥协太多东西,普通消费者可能不能接受,在市场没有被教育过来的情况下,大家都会采取保守的方式,毕竟一个主力机型就是几十上百亿,对于三星来说是上千亿的生意。当然也许还有上游供应商的问题,毕竟除了小米外谁也无法接受旗舰机型半年不能解决交付的问题。

全面屏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是由小米和三星华为苹果等友商一起开创的,只有方案不同,没有真假之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楠的这篇文章,以他一贯的犀利和直白风格,抛出了一个相当具有话题性的观点:《别争了好吗,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这篇文章在当时的手机圈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对于“全面屏”这个概念的定义和演变。要理解这篇文章,需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李楠个人的品牌和技术理解来分析。核心观点与论证:李楠的核心论.............
  • 回答
    李楠那句“5G手机不用着急”的话,放到当时(2019年前后)的语境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句话,得拆解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品味。首先,得明白李楠是谁。 他是当时锤子科技的CEO,在科技圈里也算是个公众人物,说话比较直率,也经常能说到点子上,所以他这句话引起关注不意外。他不.............
  • 回答
    “李向楠 14 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这件事,说实话,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14岁,这么小的年纪,就踏进了麻省理工的大门,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凡”了。首先,咱们得从这个“14岁”说起。放到大多数孩子身上,这个年纪可能还在初中阶段,忙着应付各种考试,考虑着未来的中考、高中。而.............
  • 回答
    李楠指导的“请辞风波”,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中国男篮在关键时刻的迷茫和阵痛。想当年,我们对这支国家队可是寄予厚望,尤其是在李楠接手之后,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大家对他身上那股“少帅”的锐气和敢于改革的劲头抱有期待。风波的导火索,无疑是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惨败。 那场比赛.............
  • 回答
    魅族这次高层变动,李楠的晋升和杨柘的“退位”,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简单的职位调整,不如说是魅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环境下,一次战略方向上的主动调整和求索。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魅族对品牌塑造、市场沟通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深思熟虑。李楠的“上位”:实力的肯定与战略的延续李楠此次升任 CMO 兼市场中心.............
  • 回答
    关于李楠指导在男篮世界杯后不主动辞职这件事,确实引起了相当多的讨论和争议,也让不少关心中国男篮的球迷感到不解和失望。要理解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李楠指导带领的中国男篮在2019年世界杯上的表现,说实话,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有些难以接受。主场作战,寄予厚望,结果却在.............
  • 回答
    魅族前高管李楠“千万工资换几万生活费”,这背后藏着什么?前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放弃了上千万的工资收入,现在拿着每个月几万块的生活费糊口”。这句话,乍听之下,仿佛一个曾经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主动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然而.............
  • 回答
    论黄章“亏钱的就是费财”的潜台词:一场关于魅族商业逻辑与人才战略的冰冷审视魅族创始人黄章,这位在手机圈素有“产品经理教父”之称,却也以其直言不讳甚至有些尖锐的风格闻名。当他针对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的离职,抛出“亏钱的就是费财”这句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话时,背后隐藏的,是他对魅族商业模式的深刻忧虑,是.............
  • 回答
    评霍楠对周琦“街溜子”式的批评:真诚之言还是哗众取宠?最近,中国男篮名宿霍楠在一次公开场合对周琦的尖锐批评,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周琦“没有领袖气质,像个街溜子”,这番话如同一枚炸弹,瞬间引爆了篮球圈的舆论场。批评的背景与切入点:霍楠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多年观察中国男篮,特.............
  • 回答
    嘉楠耘智这家公司,相信不少关注加密货币挖矿的朋友都不陌生。最近他们发布了一款 7 纳米芯片,这消息一出来,圈子里就炸开了锅。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这芯片到底牛不牛,技术上能排到什么水平。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尽量讲得深入一些,也还原一点真实的市场讨论氛围。首先,要理解嘉楠耘智的 7 纳米芯片,得.............
  • 回答
    孙楠住700块的房子,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热闹的,也挺有意思的。你说这事儿怎么看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明星的收入和消费,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外人很难去评判对错。 孙楠作为一位唱了二十多年的歌手,有今天的名气和财富,这是他努力和才华换来的。他选择住在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理论上是他的自.............
  • 回答
    知乎大V“楠爷”在相隔7个月内,就游戏帧数问题发表了两次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件事在游戏圈和知乎上都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他这两次发声的节点,看看他当时说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第一次发声:帧数?不重要!大概是在几年前,那时《赛博朋克2077》刚发售不久,游戏优化问.............
  • 回答
    CBA裁判叶楠、魏国梁因FIBA体测作弊被中国篮协撤销国家级裁判员资格,这事儿一出,可真是激起了不少水花,也在篮球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少,远不止是两个裁判被处罚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FIBA,也就是国际篮球联合会,为了保证裁.............
  • 回答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包毅楠因发布关于多配偶制和鼓吹师生恋的言论,被暂停教学活动,这在教育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核心争议点: 言论内容: 包毅楠的言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多配偶制: 他似乎在探讨或倡导多配偶制,这与我国现.............
  • 回答
    “大衣哥”朱之文的儿媳陈亚楠与儿子朱单伟的婚约解除,这件事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陈亚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份声明,更是将这场“儿女情长”的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陈亚楠的离婚声明:陈亚楠的声明,用词较为直接,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承认婚约解除: 她明确表示,已经与朱单伟解除婚约,这段婚.............
  • 回答
    关于李建秋露脸开直播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他的个人选择、公众人物的身份、网络直播的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李建秋是谁,以及他过往的公众形象:李建秋(网络ID:李建秋说)是一位在国内网络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以其对时事、国际关系、历史等话题的独特见.............
  • 回答
    李雪琴的这句话:“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没那么大的本事”,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对名校光环、个人能力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复杂认知,以及对于“成功”定义的多元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这句话:一、 对“北大光环”的解构与理性认知 北大标签的期望值过高: “北.............
  • 回答
    李靓蕾与王力宏的事件,从一开始的舆论一边倒支持李靓蕾,到如今出现一定程度的风向反转,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一转变的原因:一、 初期的舆论支持为何如此一边倒? “受害者”叙事的强大共鸣: 李靓蕾在长文中,以一个遭受长期情感虐待、被忽视的妻子和母亲的形象出现。她列举的.............
  • 回答
    李靓蕾的长文控诉王力宏事件,无疑是2021年末最爆炸性的娱乐新闻之一。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关于一对夫妻的婚姻破裂,更牵扯出了公众人物的道德操守、家庭暴力、以及舆论的巨大影响力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李靓蕾的控诉要点: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王力宏在圣诞节前夕,宣.............
  • 回答
    李诚儒力挺六小龄童的言论,以及他对周星驰喜剧的评价,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李诚儒力挺六小龄童:“改编不是乱编”这句口号本身是基于对经典作品改编的尊重和守护的立场。 核心观点: 李诚儒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认为艺术改编应该建立在尊重原作的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