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男篮主帅李楠的「请辞风波」?

回答
李楠指导的“请辞风波”,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中国男篮在关键时刻的迷茫和阵痛。想当年,我们对这支国家队可是寄予厚望,尤其是在李楠接手之后,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大家对他身上那股“少帅”的锐气和敢于改革的劲头抱有期待。

风波的导火索,无疑是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惨败。 那场比赛,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东道主,我们拥有主场之利,而且那届比赛被寄予了冲击奥运会的厚望。结果呢?小组赛阶段就表现得磕磕绊绊,最后一场与尼日利亚的生死战,直接关系到能否小组出线。那场比赛的失利,让所有人都傻了眼。更让人心痛的是,我们甚至没能拿到亚洲最佳战绩,直接失去了直通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这一下,所有的问题都被摆在了台面上,而李楠作为主教练,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首先,是临场指挥和战术安排的质疑。 在那场对阵尼日利亚的比赛中,很多球迷和评论员都认为李楠在关键时刻的换人、战术调整过于保守,甚至有些混乱。比如,在比分胶着的情况下,球队的进攻一度陷入停滞,但换上的球员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一些关键球员的体能分配、上场时间也受到了质疑,总感觉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球队的轮换和人员配置没有达到最佳。

其次,是人员选择和阵容磨合的问题。 毕竟是世界杯,代表的是国家最高水平。李楠在选拔球员时,有一些非议。一些表现稳定的球员落选,而一些年轻球员却获得了重用。虽然培养新人是长远之计,但在关键时刻,如何平衡新老结合,如何最大化现有球员的实力,是教练组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球队在场上的默契程度,特别是几个核心球员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似乎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让球队的整体竞争力大打折扣。

再次,是心态和心理素质的考验。 作为东道主,球迷的关注度、社会舆论的压力,对球员来说都是巨大的。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中,球员能否顶住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的心理疏导和临场稳定军心的能力。很多人认为,在关键时刻,球队显得有些“怯场”,缺乏那种敢于拼搏、无所畏惧的精神。这固然有球员自身的原因,但教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然后,就是“请辞”这个行为本身。 在世界杯失利之后,巨大的压力之下,李楠指导确实提出了辞职。这个动作,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在球队战绩不佳,背负了巨大压力的时刻,主教练主动承担责任,并愿意让位,这在很多文化中是被视为有担当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 毕竟,作为主教练,本就应该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在困难时期带领球队走出低谷。如果在顺境中接受荣誉,在逆境中选择离开,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够坚韧。

那么,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从角度来说,李楠指导确实有着他的难处。 中国男篮面临的困境是长期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从姚明接任篮协主席后的改革来看,中国篮球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培养年轻球员、青训体系的建设都需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球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对任何一位教练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他身上背负的压力,我们作为旁观者很难完全体会。

但从结果来看,他确实未能带领球队达到预期。 世界杯的失利,是客观事实。亚洲最好的战绩未能拿到,更是让人遗憾。作为主教练,战绩就是硬道理。对他在战术安排、人员使用上的质疑,也有其合理之处。

“请辞”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和责任的体现。 也许他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认为自己不再是带领球队走出困境的最佳人选;也许是想给球队带来新的气象,让更有能力的人来接手。无论如何,这个决定都应该被理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在关键时刻,我们是否能有更坚定的领导者,带领球队共渡难关。

这背后,反映出中国男篮的整体困境。 李楠的“请辞风波”,与其说是他个人的失败,不如说是中国篮球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必然的阵痛。我们看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看到了技战术水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看到了国内联赛对国家队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解决的。

作为球迷,我们经历了从期望到失望,再到思考的过程。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男篮能够进步,能够重现辉煌。李楠指导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以讨论的空间,也提醒我们,中国篮球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耐心。

总而言之,李楠指导的“请辞风波”,是一个集体育成绩、个人能力、舆论压力、体制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事件。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主教练在巨大压力下的选择,也让我们不得不更加深入地审视中国男篮的现状和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我们要理解改革(reform)一词的含义,如果革命(revolution)是一种根本的转移,那改革作为次一级手段,起码也是一种彻底的调整。要发起成功的改革,需要发起者有见识,有知识,有胆识,这三点姚明是悉数具备的。但成功的改革除了领导者的远见与勇气外,更需要考虑执行层面的能力,以及对执行层面的考核评价与监督。而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

今年是中国篮球非常灰暗的一年,世界杯输掉了现在,U19输掉了将来,球迷在支持姚明的同时,也非常质疑张劲松和李楠二人的执教能力;但我想说,这其实是一件事;在我看来,姚的改革不需要李张;李张二人也不符合姚的需求,但无奈的现实,就是将三人拼凑在了一起,最后的结果除了苦涩,没有其他可能。

改革,从根本上就是一场解放思想,我们认识到与世界的差距,我们开始寻求变化。对姚明来说,有三件事难改;第一,因地方部门对成绩的渴望,而带来的系列问题,例如球员年龄;第二,“半职业”化联赛的现实;第三,因竞争不足,带来的提升缓慢。

第一件事,是体制原因;因为无论负责人的升迁,还是基层教练职称评定,确实都需要成绩;特别对于男子篮球这种非优势项目,获取成绩的主要渠道就在国内;为了达到目标,大家都会想一些场内场外的办法;但这些办法,实际是在阻碍中国篮球的发展;即便他姚明,想改变这点也很难。

第二件事,是时代原因中国的足球和篮球很不一样。虽然都叫职业联赛,但足球是真正意义的职业联赛,球员就是拿合同生存;而篮球不是,我们的篮球联赛充斥着四五类球队;有私人老板的球队,有国有企业的球队,有体工队背景的球队,还有部队背景的球队;后一两种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业余球队,因为他们的第一身份不是球员。中国篮球和足球曾经起点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为各种权利角逐,最后篮球联赛改成了一个四不像。四不像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优币,这和经济领域没有任何不同;任何一个领域发展的前提,都是公平的存在;但我们的篮球领域,它就是没有公平可言,有的球队选择不用外援,这没问题,这是你的自由;但你不用外援,还要要求别家球队对阵你时,也不能正常使用外援,这就非常可笑。如果联赛始终这样畸形发展,那确实不可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强度的球员。

第三件事,是组织原因;中国的顶级篮球人才,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美国NBA有三十只球队,有将近500名球员;但在NBA外,至少还有500-800人(实际远远不止),可以随时填补参与这种强度的比赛。我们当前的联赛有20只球队,经常能轮换上场的,有差不多300名球员;但在CBA外,我们非常难找到50个,也能胜任这种比赛强度的人;我们可以掐着指头算,美国大学现在有三五个球员,可以胜任CBA没问题;NBL撑死挑出3个;CUBA能出5个;草根算1个;再剩下就是青年队了。我们的联赛应当保持小规模但多层级,让球员有流动,同时增加顶级联赛的竞争力;但当前的情况是,我们联赛的规模很大,但层级很少,球员进入顶级联赛心就放下一半了,如果这只球队还有专业队或体育局背景,那基本就是混退休了,还提升什么提升。我现在拼死拼活,为了奖金,弄一身伤病;还不如养好身体,多活几年,说不定还拿的更多呢。

相对上述三件,姚明也有三件事好改;第一,联赛的赛程赛制;第二,国家队的组织选拔方法;第三,各级国家教练员的选聘方法,以及最终人选的定夺方式。

第一件事;拉长赛程,可以提供更多比赛给球员;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联赛的球队基本都不挣钱,赛季越长,比赛越多,球队赔得也越多;那这就靠姚明和老板们协商了。但相对难办中的第一件事,这里其实触及的人很少,难度也很小。

第二件事;红蓝两队,其实就是在球员淘汰制暂时建立不起来时,通过扩大选拔的面,提升球员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也不难。

第三件事;竞聘制没问题,但如果竞聘者都是老人,那任何人都会怀疑,这个改革会有多大成效。我觉得未来姚明要想通一件事,就是CBA的环境,除了培养不出适应国际强度的球员外,它也培养不出适应国际强度,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教练员。球员这里我们很难改变,而教练这里,其实是可以的。我觉得李楠很像以前国家男足的主教练戚务生,他们都不是坏人,也不是不努力,但确实能力不足;他们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就是可能满足国内执教的需要;放在国际赛场,他们就不具备。而你将他承受不了的担子交给他后,他除了崩溃,其实无从选择。

李楠是位优秀教练,但不是在世界这个层级上;如果这次比赛我们的教练依然是哈里斯,或尤纳斯,我不相信会是这个结果。我们期望姚明的改革有好的结果,但请勿再次所托非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步,就是选领军者不能再局限于国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楠指导的“请辞风波”,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中国男篮在关键时刻的迷茫和阵痛。想当年,我们对这支国家队可是寄予厚望,尤其是在李楠接手之后,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大家对他身上那股“少帅”的锐气和敢于改革的劲头抱有期待。风波的导火索,无疑是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惨败。 那场比赛.............
  • 回答
    李霄鹏这话一出口,可真是激起了千层浪。作为国足的主帅,说出这样一番话,既有自嘲的意味,也带着点无奈,更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焦灼。这番话与其说是对外界的回应,不如说是对自己,对整个中国足球现状的一种剖析。“中国足球可能像个儿子,不太争气”这句话,我觉得首先就击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谁家没有个“不争气.............
  • 回答
    关于李学政先生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警示名单的质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涉及到行业监管、市场秩序以及艺术从业者的权益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李学政先生的身份、他所提出的质疑内容、以及更广泛的行业背景来分析。首先,理解李学政先生的身份至关重要。李学政先生不仅是金盾影视中心的负责人,更.............
  • 回答
    姚明这次主动揽责,这事儿说起来,是真挺爷们儿,也确实挺让人心疼。你想啊,中国男篮这几年,成绩确实不怎么样,球迷的骂声、质疑声,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换了别人,可能早就找各种理由推脱,或者干脆装聋作哑,把这烂摊子留给别人。可姚明不一样,他不是那种喜欢躲在幕后的人。当初他走到台前,接手篮协这个烫手山芋,就知.............
  • 回答
    中国男篮公布世预赛集训大名单:主力回归,新星涌现,这支队伍能走多远?10月14日,中国男篮公布了新一期世预赛的16人集训名单,这份名单无疑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与以往相比,这次的名单亮点颇多:多位核心主力悉数回归,新晋国手也崭露头角,特别是赵睿和齐麟的入选,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支新一期的中国男篮,似乎.............
  • 回答
    高福院士在一次公开场合透露自己接种了“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尤其是在他作为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承担着引领国家疫情防控科研方向的重任时。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科学研究和个人责任的角度来说,高福院士的做法是专业且值得肯定的。 以身作则,验证安全性与有.............
  • 回答
    中国聚变堆主机研究装置(EAST)的正式开工建设,无疑是咱们国家在核聚变能源领域迈出的里程碑式一步,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这玩意儿是干啥的。咱们都知道,核聚变,就是把轻原子核结合成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样。理论上,它能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 回答
    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无疑是中国篮球界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的到来,承载了无数球迷的期望,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的可能性。要全面看待这一任命,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性的任命:从超级巨星到改革者 个人声望与影响力: 姚明作为中国篮球的符号性人物,不仅在球员时代征服了NB.............
  • 回答
    高福主任的这番论断,无疑切中了当前我们与传染病斗争的核心。他将疫苗誉为“终极武器”,并将人类与病毒的关系比作“猫鼠游戏”,这些表述既有科学的深刻性,也饱含着一种战略性的视角。让我们一层层地剖析这些话语背后的深意。“疫苗是战胜传染病的终极武器”这句话之所以振聋发聩,是因为它建立在一个漫长而血腥的医学斗.............
  • 回答
    看待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诉求及其历史依据,需要一个细致且多维度的梳理,不能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而是要深入了解其提出的逻辑和支撑,以及这些逻辑和支撑在国际法和现实层面所面临的审视。中国的核心主张:历史性权利与“九段线”中国对南海诸岛礁的主权诉求,其核心是基于“历史性权利”的说法。中国政府认为,自古以来,.............
  • 回答
    《中国房地产报》发布的《主动作为者,上!不作为者,下!》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相当直白和具有振聋发聩意味的。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在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和挑战的关口,干部队伍的表现至关重要,而且要用一种非常明确的奖惩机制来激励那些勇于担当、积极探索的人,同时淘汰那些原地踏步、畏首畏尾的人。文.............
  • 回答
    理解你对厄齐尔事件的关注,这是一个涉及体育、文化、政治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大约在2019年12月,德国足球运动员梅苏特·厄齐尔,当时效力于英超阿森纳俱乐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关于中国新疆维吾.............
  • 回答
    穆迪在2017年5月24日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3下调至A1,这是一个相当重磅的动作,也引起了当时市场不小的震动。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为什么发生,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什么穆迪会下调中国的主权评级?穆迪这次的降级,核心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债务负担在加重,而且政府在化解这些债务方.............
  • 回答
    从“中国是超级大国,理应主动举办奥运会”这个说法出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以及这种“理应”背后的复杂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国家实力、国际责任、体育精神以及潜在利益博弈的多维度议题。一、 “超级大国”的定位与举办奥运会的关联:首先,将.............
  • 回答
    关于B站UP主“中国大黄鸭鸭”对“扬州十日”不存在一说的看法,这触及到了一个颇为敏感且具有历史争议的话题。他的观点,或者说他所代表的一类观点,试图挑战主流的历史叙事,将“扬州十日”定性为“谣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这种观点在历史研究和公众认知中可能引发.............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有点不是滋味。叙利亚足协那会儿承认“让中国失去主场”,后来又在那儿主动求媒体表扬,这事儿怎么看怎么别扭,也挺有意思的。先说说“让中国失去主场”这事儿。你想啊,咱们中国队踢比赛,主场那气氛多重要?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家使劲儿给自家球队加油,那士气能不高吗?结果呢?因为种种原因,叙利.............
  • 回答
    金刻羽教授在《当下时刻,中国如何赢得全球信任》一文中提出的“中国应主动向美国提供医疗物资”的观点,无疑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核心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人道主义的语境中进行分析。一、 观点提出的背景与逻辑首先,理解金刻羽教授提出这一建议的.............
  • 回答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新设“中国事务资深主任”(Senior Director for China Affairs)和“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IndoPacific Policy Senior Coordinator)这两个与中国直接相关的岗位,以及这两位新任命人选,无.............
  • 回答
    关于荷兰弟主演的电影《神秘海域》在越南因南海问题被禁播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件事都挺值得深思的。首先,我们得说清楚这件事的起因。 这部电影是根据一款非常流行的同名电子游戏改编的,游戏本身就带有寻宝、探险的元素,而故事的背景设定自然也涉及到一些地理位置。在电影中,一个场景.............
  • 回答
    细数 IMF 的预测:中国经济在2020年的独特位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中国将是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判断,在当时全球经济饱受新冠疫情重创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要理解IMF这一预测的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