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以为有很多人追的女生实际上不仅单身还没人追?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有时候我们观察到的“很多人追”的女生,实际情况可能完全相反,她们不仅单身,甚至乏人问津。这背后隐藏着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 表面现象的误导与个人主观的解读: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我们容易犯的“滤镜效应”。

1. 社交媒体的“精心包装”:
高颜值的吸引力: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往往会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高颜值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容易让人产生“她一定很受欢迎”的联想。精修过的照片、专业的妆容和滤镜,都会放大她的魅力。
“晒生活”的假象: 女生可能喜欢分享聚会、旅游、收到礼物(即使是朋友送的)等积极的社交活动。这些照片或文字很容易被解读为“她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人”,尤其是如果这些活动中有男性身影,即便只是普通朋友或同事。
朋友的点赞和评论: 大量来自异性的点赞和积极的评论,尤其是带有调侃或示好意味的评论,很容易被解读为“追求者众多”。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朋友间的互动,甚至是出于礼貌。
“朋友圈人设”: 有些女生会刻意经营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打造一个“社交达人”、“万人迷”的人设,即使现实中并非如此。

2. 我们自身的“心理投射”与“期望偏差”:
“美女就有很多人追”的刻板印象: 我们大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默认的思维模式:长得漂亮的女生,尤其是外表出众的女生,必然受到异性青睐。这种刻板印象会让我们不自觉地美化观察对象。
“我想要她有人追”的愿望: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自己欣赏或喜欢的女生,内心可能潜意识地希望她是一位“抢手货”,这样可以增加她身上的价值感,或者避免自己因为她“太受欢迎”而产生竞争压力。这种愿望会放大我们对她“受欢迎”的判断。
“幸存者偏差”: 我们更容易注意到那些真正受欢迎的例子,而忽略了那些外表光鲜但实际情况普通的人。当我们看到一个女生“表现”得受欢迎,我们就会觉得她就是如此,而不会去深究背后的真相。

3. 对“追求”的定义不同:
“礼貌”与“好感”的混淆: 有些女生非常友好、善于与人打交道,对朋友(包括男性朋友)都很热情。这种“好相处”很容易被误解为“对我有意思”或“对所有人都这样”,从而被解读为一种“追求”的表现。
工作或社交场合的互动: 在工作场合,和男同事或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必要的,这是一种职业素养。在社交场合,出于礼貌回应他人的搭讪或邀请,并不代表她被追求。
“潜在追求者”的想象: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女生和某个男生“正常”地交流,我们就会自动脑补出“他们肯定在暧昧”、“那个男生在追她”的剧情。

二、 女生自身的原因与行为模式:

有时候,女生的行为或沟通方式也会产生误导。

1. 性格与处事方式:
独立自主,不依赖男性: 很多女生很有主见,生活能力强,不需要男性在物质或情感上提供过多的帮助。这种独立性反而会让一些男性觉得“不好接近”或“不需要我的帮助”,从而减少了主动追求的动力。
社交圈子广,朋友多(包括男性朋友): 有些女生天生外向,乐于交际,无论男女都能和她成为朋友。她的男性朋友多,并不代表他们都是追求者,只是她社交能力的体现。
善于拒绝,但方式委婉: 当有不感兴趣的男生表达好感时,一些女生为了避免尴尬或冲突,会选择委婉拒绝。这种拒绝可能不那么明显,容易让男生产生“还有机会”的错觉,但实际上她已经关闭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2. 情感状态与择偶标准:
有明确的择偶标准,且不轻易妥协: 有些女生对伴侣有很高的要求,或者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使有人追求,如果对方不符合她的标准,她也不会轻易接受,甚至会保持距离。
对当前的感情状态满意或享受单身: 她可能并不急于脱单,享受单身生活,或者对现有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所以不会主动去迎合任何“潜在追求者”。
经历过感情挫折,变得更谨慎: 有些女生可能曾经受过伤,或者经历过不愉快的感情经历,导致她们在面对新的感情时更加谨慎和被动,不会轻易敞开心扉。

3. 自我保护和边界感:
不希望被过度打扰或误解: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者保护自己的隐私,有些女生会刻意保持一种“疏离感”,不让别人轻易靠近,也不让自己的生活显得“太容易被攻略”。
对感情持观望态度: 她可能还没有遇到让她心动的人,所以即使有人示好,她也只是保持礼貌的距离,不参与任何“追求”的游戏。

三、 现实的社会因素:

除了个人和心理层面,现实社会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1. 社交距离与信息不对称:
我们只是旁观者,信息有限: 我们对一个女生的了解,往往仅限于她的公开信息、社交媒体表现以及我们与她有限的几次接触。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社交互动。
真正被追求往往是私下进行的: 那些真正被追求的时刻,比如私下约会、深入的聊天、真诚的表白,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法直接看到的。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的社交互动。

2. “好男人”的稀缺或选择性被动:
符合条件的男生可能同样被动: 即使有一些潜在的追求者,如果这些男生本身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或者对女生的好感程度不够深,他们可能也只是远远观望,不会采取主动行动。
男生选择性追求: 男生们在选择追求对象时,也并非盲目。他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觉得女生太优秀、自己配不上、或者女生已经有男友等)而放弃主动追求。

总结来说,我们之所以有时候会误判一个女生“很多人追”,是因为我们主要基于表面信息进行判断,而这些信息可能经过了包装,或者与我们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刻板印象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偏差。同时,女生的性格、处事方式、情感状态以及现实社会的社交规则,都在影响着她们的真实社交状况,而这些是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法完全洞悉的。

要想了解一个女生是否真的有人追,更准确的方式是:

关注她与特定异性的互动细节: 是仅仅礼貌性的交流,还是有更多的默契和私下的互动。
了解她的真实社交圈和生活状态: 她是经常和特定的一两个男性频繁联系,还是只是在大的社交场合中与许多人有交集。
倾听她本人的表述: 如果有机会,听听她自己对感情和择偶的看法,以及她对目前社交状况的描述。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很多人追”,不过是想象中的美好,而真实的她,可能只是一个普通而独立的人,等待着那个真正能让她心动的人出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追女生的人有几个是可以用公式估算出来的:0.4m1 - 0.5m2 - 0.1m4 + 0.9m5 + k(k 为常数)。这几个 m 变量什么意思请往下看:

美国交友网站 OKCupid 对 64,000 名女性用户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网站创始人毕业于哈佛数学系),他们发现如果男生们对某个女生长相的态度分歧越大,那这个女生就会有更多人追。换句话说,100 个男生中有 100 个都认为你“长得挺漂亮”,倒不如 100 个男生中有 60 个认为你“美若天仙”,剩下 40 认为你“奇丑无比”。

举个例子,男性对下图中两人的评价分布应该是左边比较集中(“挺好看”),右边比较分散(一部分人认为“美极了”,一部分人认为“很丑”)。(只是举个例子,大家明白意思就好,不必纠结两人究竟谁更美。)

(左图 Cynthia Nixon,右图 Sarah Jessica Parker。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根据 OKCupid 交友网站得出的结论,虽然平均来看可能左图中人更美,右图类型的女生反而追的人更多。

交友网站对他们用户的分析过程如下:

网站有一个让男生给女生各类指标评分的功能。“长相”是打分项之一(1-5 分,5为最美)。下图横轴为“长相得分”。纵轴是女生在一个月内收到的私信数量,做为量化“有多少人追”的指标。

每个点代表一个女性用户。该图已经控制过年龄、种族、个人资料完整度、用户活跃度等变量,所以图上标记的每个人只有长相区别。


如图所示,长相和收到的私信数量呈正相关,一个“漂亮”的人收到的私信数量是一个“长相普通”人的 4 倍,是一个“长得丑”的人的 25 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横轴越往右,点的纵轴值分布就越分散。(如上图红圈所示)

为什么长相平均分相同的两个人,下图左这位收到的私信数量是下面右这位的三倍?


网站查阅了两个女生的详细数据,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右图女生平均得分比左图高(3.4 分 > 3.3 分),即总体来说右比左“好看”
  • 左图女生得到的 1 分评价(即“丑”)比右图多142%
  • 但是左图女生收到的私信数量是右图女生的 3 倍


分析了几个 5,000 人的样本以后,网站发现,男生对女生长相的意见分歧越大,女生收到的私信越多。下图中,蓝线上的方框都代表女性用户,她们的“长相”得分均排在网站第 80 百分位。但是越往右(即男生的分歧越大),女生收到的私信就越多。

黄色箭头指的两张图片“长相”得分均值相同,但右边(男生分歧大)的那位收到的私信比左边(男生意见统一)的那位要多不少。




回到答案最前面提到的公式:

你收到私信的数量 = 0.4 一分个数 - 0.5 两分个数 - 0.1 四分个数 + 0.9 五分个数 + k

(m1, m2, m4, m5 为你收到相应分数的数量,5 是最高分)

上面这个公式里,m1 和 m5 的系数为正,m2 和 m4 为负。于是得出:

“长相”悖论:从统计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不认为你“美若天仙”(给你 5 分),那对你来说下一个最好的情况是他认为你“奇丑无比”(给你 1 分)。

OKCupid 认为这个悖论可以用简单博弈论来解释:

用大白话来说很简单,那些我们以为有很多人追的女生,所有男生都认为追她们的竞争会很激烈,所以放弃。反而那些引起男生巨大意见分歧的女生有最多人追,因为认为那些女生“美若天仙”的人知道自己的审美很特别,更有可能成功。(注:这个简单博弈论解释只是我们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理论,并不一定正确。)

最后,网站对所有正在寻找男友的女生有这样的建议:

突出一部分男生不喜欢你的那些特点吧。

如果你有纹身,长得有点胖,鼻子太大/太小/太高/太塌,不用隐藏它们。从统计角度来说,那些觉得你丑的人反而在帮你(m1 的系数是正的),而那些看到你的“缺陷”但仍然喜欢你的人反而会因为觉得其他人不太会追你而对你更积极。

这个答案可能只是通过真实数据证实了大家的很多直觉,不过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当然了,交友网站不能完美反应线下男女的互动,“追求”也不等同于一次主动的私信,所以对这组数据的分析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网站也分析过很多男性的数据,研究过种族、性取向等敏感的问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这篇文章是在“物化、轻视女性”。关于网站搜集用户信息甚至有时在用户身上做实验的问题,并不在此答案讨论范畴。


其他数据话题下的回答:

【新图新数据】从清华大学各省新生人数看高校招生的地域不平等
「数据会说谎」的真实例子有哪些?
如果「男女同工不同酬」是事实,为什么公司不全部招聘女性,以获得同等的生产力并节约成本?


回应大家的部分评论:

  • 问:均分同样的两人,肯定是得分分散的那个得到的 5 分多,那她收到的私信多也可以理解成“得到的 5 分越多,收到的私信越多”,和分数分布无关。而且这个“5 分个数”理论直觉上也说得通,即只有那些认为你美若天仙的人才会来追你。认为你美若天仙的人越多,追你的人越多。@Molly羊@长弓戊@陈逸伦@yingqi zhang@法老@di liang@希格斯玻色妹汁、@BillWoo)
    • 答:是的,OkCupid 网站的原文下面也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质疑。
    • 原作者给的例子非常不好,那个收到私信多的、头上戴花的女生分数更分散,但收到的 5 分数量也比右边那位多。所以两种理论好像都解释的通。
    • 可是,原文提供的那个公式意味着假如有两个女生 A 和 B,A 有 5 个 5 分,5 个 4 分,B 有 5 个 5 分,5 个 1 分,A 和 B 的 5 分数量相同,但 B 收到的私信(按照那个公式推算)比 A 多。原文作者应该是想用这个例子说明他的“分数分布”理论才是对私信数量的解释,而非“5分个数”理论。最后给的那张“她美若天仙”+“她奇丑无比” > “她美若天仙”“她挺漂亮”也是想说这个道理。
    • 当然了,原作者因为面向大众写的这篇文章,所以并没有提供任何 p 值或者任何原始数据,语言也不准确严谨。我们只能期待他以后会出一个“专业版”或“学术版”,否则他的理论现在看来确实有很多问题。
  • 问:有可能是有第三个因素(Z)同时影响长相打分的分布(X)和收到私信的数量(Y)吧。比如眼神有性暗示、化浓妆等等。@黄麟@mover@Xiangyu Guo@腰果呀
    • @Xiangyu Guo 所说,相关不一定意味着因果。两人之间的互相吸引有很多因素无法量化,因而无法控制,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是男生对女生长相的意见分歧导致了女生收到的私信多。
  • 问:博弈论这个解释一定正确吗?
    • ,这个简单博弈论解释也只是目前看来最有可能的理论,并不一定正确。
  • 问:请问原始数据在哪里,p 值是什么,r^2 值多少?@afraidfuture@土豆很生气
    • 很遗憾,原作者的文章面向大众,因此没有提供任何详细数据。加上他举的例子不好,整体来说他的“分数分布”理论看起来不那么有说服力。我们只能期待他以后出一个“学术版”。
  • 这是 TED 演讲里提到的内容吧?( @Mox Wang、 @Carina)
    • 这个 2014 年的 TED 演讲(Hannah Fry: The mathematics of love)只是引用了交友网站 OkCupid 2011年在自己博客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我在这里直接引用了原始文章。如果对更多“恋爱中的数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这个 TED 演讲。

​​

user avatar

一哥们让我给他介绍女朋友

要求1.60以上、可爱的别太小心眼的

刚好有个符合条件的姑娘单着、我就问了

结果女方的要求是:有房有车、月入1万身高1.75以上样貌耐看。

我去问符合该条件的男生、他对女生的要求是身高1.68以上

必须漂亮甜美的、很会做家务又能赚钱。

我又去找了符合该条件的女生、她的要求是男方要有别墅有大奔有公司、身高1.80以上……

都特么好好单着吧。

user avatar

一女博士,高颜值,170的身高,有胸有腰,爹妈公务员;

她要求的男友:必须是男博士,高颜值,180以上的身高,必须有钱,其家庭背景必须非富即贵,必须非常上进,没有复杂的感情史,非常爱她只能对她一个人好,要宠着她,有情趣还要会做家务,什么都得依她。

这么苛刻的要求,还真给她物色到了一个:她同班的男同学。

结果,女博士嫌弃男博士高考分数没她高。

所以说这么好的姑娘为什么没人追?因为有病


+++++分隔线+++++

这是被哪个大V翻牌子了吗?居然一个周末就破了2k!!

+++++分隔线+++++

我勒个去,居然破3k了!这不会上知乎头条吧?

+++++分隔线+++++

妈呀,知乎要干嘛?我人生中一个匿名的吐槽,居然短短几天被刷了4k+的赞!答主平时很认真的回答从来没超过500,心塞的一米~~

评论里有几个类似的问题,我就不一一回复,更新里面说明一下:

1.男博士这么优秀没人追?

男博士可吃香了,追求的人超级多,但是呢书生都有点骚气的,再加上从小受到的正统教育,其实也挺挑的;男博士之所以对女博士念念不忘,是因为女博士是男博士一直以来的暗恋对象;男博士现在已经结婚,在国外某TOP20的实验室工作。

2.答主是不是男博士?

明显不是啊,你见到哪个博士的叙述水平这么低的?

3.为什么我要吐槽女博士?

要不是她自己抱怨为什么没男人追,我会来吐槽?我认怂,没胆量当着她的面怼她,只能在知乎上匿名吐槽吐槽,不吐槽我会吐血的。

Excuse me?怎么,突然就破了......5k?

+++++分隔线+++++

我勒个去!这是要送我上天吗?又过了个周末,都9.5K的赞,你们在我匿名的吐槽贴下面疯狂点赞,让我怎么膨胀?嘤嘤嘤~~~

+++++我觉得一天两条分隔线都不够++++++

噗!破10K了.....是谁点的火?我都上天了

+++++这是第几条分隔线了?+++++++

破12K了!!!已经被各位顶到外太空了~

+++++答主在天上飘着,顺手来条分隔线++

破13K了,嗯,我觉得自己体内充满了氮气,飘啊飘啊~~

看很多答友问:为什么女博士比的是高考分数,因为她当时就是这么说的啊!所以我才觉得她有病啊!

+++++欢快得上了14K,再画条线+++++

你们把我捧辣么高,让答主膨胀得以为走上了人生巅峰

+++++过了个周末,上了16K,又是条分隔线++++

不要忽悠答主取匿,虽然答主持续膨胀中,但是头脑还是清醒的

+++++上了20K,再来分割一下++++++

各位客官,你们还准备让我落地么?我已经在天上飘了好久了

评论里很多答友说,高考分数仅仅是女博士的借口,要是遇到对上眼的人,女博士无所谓硬条件。

只能说,这些答友真的好善良,把人往好处想,其实给女博士介绍男友的人还挺多的,包括她的导师和工作后的领导,就答主知道的,这些人给女博士介绍的优秀男生至少有4个,且每一个都非常优秀。其中一个是某厅级干部的儿子,俩人还交往过一段时间,厅级干部夫妇对女博士非常满意(此处为据说,真相无从考证),女博士爹妈对厅级干部的儿子也是很认可(这个是肯定的,亲耳所闻),然鹅他们后来还是分手了,而分手的原因是女博士觉得厅长的儿子不是博士配不上她!

+++++破22K噜++++

评论里有人问答主是不是女博士?

对于这些答友,我只想说:你才女博士呢,你全家都是女博士

+++++破26K噜++++

有人问答主是不是嫉妒女博士,想了一下,可能有一点吧。

毕竟答主写自己的经历都没人围观,而随便吐槽了一下女博士择偶观的帖子,居然被各位疯狂点赞,你们说我能不嫉妒吗?关键我还是匿名吐槽,连薅羊毛的机会都没有,心就更塞了

+++++破30K++++

好吧,你们看后自己high就可以了,答主最近得低调点,毕竟年底了,万一女博士跟三姑六婆吃饭的时候知道答主在知乎上吐槽她,到时候把答主的脖子架在刀上就不好玩儿了

user avatar

你会进奢侈品店转一圈吗?

你会去4S店摸一下豪车,试驾一下吗?

你会去五星级大酒店里面看看装修吗?

我想看看钱包,99%的人不会去,因为自己消费不起,还可能被人家白眼。

就像恋爱一样,父母常说的那句话:这样的姑娘,咱们家养不起的。

很多条件特别好,给人感觉又很好的美女,那都是不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接盘其实你都没有资格,武大和小潘的悲剧也在现实中不断的重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