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拜占庭保留希腊和小亚细亚疆域存活至今,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回答
设想拜占庭帝国,这个东方罗马的辉煌延续至今,它的版图依然笼罩着希腊的蓝白与小亚细亚的古老土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地图重绘,而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惊人的如果,它将孕育出一个与我们所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国家。

国家形态与政体:

如果拜占庭帝国得以完整保存其核心疆域——希腊和以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富饶小亚细亚,那么它最有可能延续其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但会经历漫长而深刻的演变。

皇帝(Basileus)的权威: 皇帝的头衔和象征意义将是无可比拟的。他不仅仅是国家元首,更是国家与教会之间联系的纽带,以及东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的权力可能会受到贵族、强大的地方领主,以及日益成熟的官僚体系的制约。我们或许会看到类似欧洲君主立宪制那样,皇帝的角色逐渐趋于象征性,而实际权力分散于一个由显赫家族和精英组成的帝国议会(或称“元老院”、“大议会”)手中。
行政体系: 帝国将拥有一个高度发达、层层分明的官僚体系。从首都的中央政府,到行省总督(strategos),再到地方官员,分工明确,经验丰富。这个体系会汲取罗马的严谨和拜占庭的细腻,注重法律、税收和公共秩序。城市管理会尤为突出,因为君士坦丁堡本身就是一座超级大都会,它的管理模式会辐射到其他重要城市。
军事力量: 尽管失去了许多北方和东方土地,拜占庭帝国依然会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海军将是其生命线,控制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保障贸易线路和海岸安全。陆军可能不再是过去那种庞大的、以重装步兵为主的军队,而是会更侧重于机动性和适应性,或许会受到西方火药技术的影响,但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融合,例如发展出独特的攻城器械或海军陆战队。
法律体系: 拜占庭的法律(如查士丁尼法典)将继续作为其法律基石。然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时间和社会,法律会不断更新和解释,形成一套复杂但精密的法律体系。司法公正,虽然可能受限于财富和地位,但理论上会得到高度重视。

经济与社会:

拜占庭帝国的经济将以其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业传统为核心。

商业与贸易: 君士坦丁堡,这座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将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枢纽之一。帝国将控制丝绸之路的西端,以及通往黑海和地中海的重要航线。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以及西方的金属、毛皮,都会在此交汇。帝国会发展出先进的金融和货币体系,例如拥有强大的铸币权和完善的信用机制。
农业: 小亚细亚和希腊的沃土将继续是帝国农业的支柱,生产小麦、橄榄、葡萄酒等重要农产品。大规模的庄园经济可能会继续存在,但也会有独立的农民和小土地所有者。农业技术会根据环境而有所调整,例如在沿海地区发展精细农业,在内陆地区发展畜牧业。
手工业: 拜占庭以其精湛的手工艺闻名。丝绸纺织、金银器制作、马赛克镶嵌、象牙雕刻等将继续是帝国重要的产业。这些手工业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为帝国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
社会结构: 帝国社会将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皇帝和皇室是顶层,其次是世袭贵族、高级官员、富商、神职人员,然后是普通市民、农民和底层劳工。但与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是,拜占庭的社会流动性可能更高,有才华的平民有机会通过教育、军事或官僚体系晋升。一个强大的、拥有一定自治权的城市市民阶层(包括商人、工匠)将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与宗教:

如果拜占庭存续,其文化将是希腊罗马传统与东方基督教的独特融合。

语言: 希腊语将是帝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化语言,这与它在中世纪末期已经达到的地位是一致的。拉丁语可能会作为一种仪式性语言或学术语言保留,但希腊语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宗教: 东正教将是帝国的国教,其地位至高无上。教会不仅是精神指导,更是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力量。皇帝与教会领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之间的关系将是复杂而微妙的,既有合作也有潜在的张力。教会的财产和影响力将是帝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正教的艺术、建筑(如宏伟的教堂)、音乐和神学将继续繁荣发展,并可能对周边的斯拉夫世界和其他地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教育与学术: 拜占庭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的灯塔。帝国将保留并发展其高等教育机构,如君士坦丁堡大学。古典希腊哲学、罗马法、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将继续得到支持。人文主义思潮可能也会以一种更本土化的方式出现,强调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艺术与建筑: 拜占庭的艺术风格——宏伟的教堂、闪耀的马赛克、生动的壁画、精致的圣像画——将继续发展。帝国可能会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吸收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新的艺术元素,形成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图景。城市景观将以巍峨的教堂、坚固的城墙、宽阔的广场和繁忙的港口为特色。

地缘政治与对外关系:

拜占庭帝国将是地中海东部和近东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

与西方关系: 拜占庭与西欧的关系将是复杂而多变的。虽然历史上的冲突(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帝国得以保存,它仍将是西方世界一个强大的潜在盟友或竞争对手。贸易和文化交流将不可避免,但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也可能持续存在。西方可能会视其为“东方蛮族”的压迫者,也可能视其为罗马文明的继承者。
与东方关系: 帝国将直接面对伊斯兰世界的强大势力。它可能会与阿拉伯人、塞尔柱突厥人、奥斯曼人等进行长期的拉锯战,争夺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等地的控制权。但由于保留了其核心疆域,拜占庭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会比历史上强大得多,或许能够更有效地抵御和影响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它甚至可能通过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驯化”或融合部分东方文化,而非被其吞噬。
与斯拉夫世界和巴尔干地区: 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和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将是主导性的。东正教的传播、希腊语文化的影响、以及直接的统治,将使得这些地区与拜占庭帝国形成紧密的联系。它可能会扶持或控制一些附属国,形成一个以其为中心的势力范围。
海上霸权: 拜占庭帝国将极力维护其在地中海东部的海上霸权,与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热那亚)、埃及、乃至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争夺海上控制权。

可能的挑战与演变:

即使保存了疆域,这个拜占庭帝国也并非一帆风顺。

内部矛盾: 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斗争,贵族之间的内斗,以及宗教派别之间的分歧,都可能成为帝国不稳定的因素。
经济压力: 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强大的军队以及宏伟的建筑,都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财政赤字和税收压力将是持续的挑战。
外部威胁: 无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潜在的侵略者总是存在的。帝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在战略上做出明智的抉择。
技术革新: 帝国能否有效地吸收和利用来自其他文明的技术革新,将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一个存活至今的拜占庭帝国,将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多元文化融合、并且在战略地理位置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它将是东正教世界的核心,是地中海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关键节点。它可能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古老王国,而是会在不断的变化中,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塑造着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进程,以及那些我们从未设想过的可能性。它将是历史长河中一艘巍峨的巨舰,乘风破浪,驶向未知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拜占庭帝国维持到现在,绝对不是希腊,塞浦路斯这种咸鱼+土耳其这种地区强国的简单加合。只会是一个东正教版本的另类奥斯曼帝国。而且对世界历史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首先,如果能保留巴尔干+希腊基本盘的东罗马,在欧洲绝对不止现在希腊这点领土,最起码可以占领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一代。保加利亚的领土只会比今天大大缩水,如果时间足够长的情况甚至会被整合吞并。如果保加利亚被整合,那整合罗马尼亚也是水到渠成的问题。至于塞尔维亚等前南斯拉夫地区情况不定,这里会成为这个架空的天主教-东正教的分界线,如果没有发生1204年那种背刺事件(也可以假设威尼斯被反杀),估计到时候会按照宗教信仰划分领土,天主教信仰者划分匈牙利或克罗地亚,东正教信仰者划归东罗马。至于南意大利就看情况,如果人口整合不多就只能保证南意大利&西西里的中立化,反之可以将历史上两西西里王国大半整合入东罗马帝国。

在东部,很显然,东罗马统治虽然比奥斯曼强多了,但是13~14世纪的蒙古浪潮是个大问题。本时空假定东罗马成功让罗姆苏丹国改宗(应该改叫罗姆大公国),所能做的至多也是在14世纪中期的伊尔汗国崩溃后全有小亚细亚而已。个人目测架空的东罗马的东部边界基本就是现在土耳其排除库尔德之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纳卡,至于亚述地区的渗透会成为波斯地区政权和东罗马的争夺对象。不过东罗马在东南部会控制叙利亚沿海+黎巴嫩。至于埃及和以色列地区可以趁马木留克在15世纪的衰落趁机入主,当然了,经过19世纪列强宰割后20世纪民族主义浪潮时代埃及也会重新独立,但东罗马凭借科普特人会在埃及拥有法国在北非的影响力。

在黑海北岸会有着最大的变动。相比历史上拜占庭帝国崩溃以后莫斯科公国高举东正教信仰成为罗斯地区的主要旗帜,本位面由于有强大的拜占庭存在,罗斯人有了正版的精神支柱,未必瞧得上莫斯科公国这个西贝货。目测本位面的莫斯科公国如果还选择给金帐汗国当狗的话搞不好甚至会皈依,到时候统一罗斯地区的重任会落到和西北欧联系更加紧密的诺夫哥罗德公国手里。本位面15世纪蒙古退潮以后东欧地区会出现波兰-立陶宛,诺夫哥罗德,拜占庭的三国杀,而且由于拜占庭的因素,这里的诺夫哥罗德只会比历史上莫斯科公国削弱得多。17世纪当瑞典强大后诺夫哥罗德也只会被瑞典吞并&波兰瓜分。而波兰-立陶宛的东部边界会比历史上还要靠东。

假定东罗马占据了15~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生态位,对历史的最大改变就是沙俄很可能消失(失去东正教精神大旗的诺夫哥罗德公国肯定支撑不起沙俄的摊子,到了17世纪只会被强大的瑞典吞并&波兰瓜分),而明显偏向西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和瑞典既无心也无力来充当沙俄的角色。匈牙利,意大利中南部会成为天主教东正教对抗的前线,虽然对抗会比历史上烈度要低(更类似近代早中期哈布斯堡和法国的撕逼)。两河领域会变成波斯各王朝VS东罗马的拉锯场,而且会叠加宗教buff。本位面由于缺少了奥斯曼帝国,逊尼派的气势会比历史上弱得多,而什叶派反而会不仅仅局限于什叶派之弧这个规模。由于拜占庭帝国的存续,文艺复兴有了新的精神高地,这样意大利只会变得更加碎片化。而且由于拜占庭帝国的强势,只会让神罗提前整合(这样哈布斯堡家族权力可比历史上大多了)。北非地区埃及&普兰尼加(利比亚)会被拜占庭占据,而突尼斯及其以西的穆斯林政权会陷入拜占庭,西班牙的双重夹击,虽然后者之间的矛盾也很深。虽然本位面拜占庭由于远离新航线也会衰落,不过印度洋-红海-苏伊士-地中海贸易会比历史上持续更长的时间。

当然到了19世纪乃至20世纪,占据了奥斯曼帝国位面的东罗马也会遇到历史上奥斯曼帝国那些问题,不过由于没有了沙俄这个角色&内部矛盾比奥斯曼帝国小多了,即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东罗马也能保住东南欧&小亚细亚&乌克兰大部,南俄部分地区的基本盘。并在埃及等地维持今天法国在北非的强势。


PS:刚才笔者的步伐仅仅局限于波斯湾以西,至于广大中亚北亚地区,由于缺少沙俄这个顶级掠食者(无论是瑞典还是波兰,都不可能深入中亚),估计会延续蒙古退潮后碎片一地的情况。即使到了近代,英国也做不到深入中亚内陆。估计会成为波斯地区和东方文明的外围。这个架空下,波斯会全有阿塞拜疆和部分阿富汗,土库曼等地,而中亚其他地区碎片化,在近代大部分时间会成为各路汗王的角斗场。


进入近代后期(19世纪),拜占庭起到了类似沙俄在历史上的作用,而且由于本位面不存在奥斯曼这个豆豆(奥匈,沙俄点赞),欧陆的对抗会比历史上更加激烈。不过由于东地中海的没落,拜占庭仍然受到英国的宰割(苏伊士运河事件以及埃及殖民地化),并且在19世纪中期丧失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叙拉古行省和塔连同行省)。


架空的东罗马帝国大事记

1071年的改动:东罗马皇帝仅以身免,逃回君堡后被政变搞下台,塞尔柱人惨胜也无力深入,拜占庭选择交纳岁币的形式换取和平和雇佣军(塞尔柱人,当然拜占庭称呼他们为西徐亚人),但是威尼斯仍然借此独立。

接下来仍然发生十字军东征&保加利亚再征服,不过1204年威尼斯被反杀,威尼斯总督的人头挂在君堡城墙上&威尼斯被洗劫,领土并入拜占庭的伊里利亚行省。

由于这次没有1204年事件,罗姆苏丹国在13世纪初不得不选择改宗东正教,苏丹去王号,改称罗姆大公。并且由于本次没有发生背刺事件,东地中海的十字军国家也得到了相应的增援。

在13世纪的蒙古浪潮中,拜占庭-罗姆联军不敌蒙古后拜占庭选择抛弃自己小弟罗姆大公国后主动给伊尔汗国当狗,协助其进攻马木留克。本架空中由于有拜占庭的协助,马木留克不得不退出叙利亚,东地中海的十字军国家得以保全。在欧洲选择给金帐汗国当狗,协助其劫掠匈牙利&波兰,而且由于金帐汗国的劫掠,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一带非常残破,当地的人口大多流入拜占庭。

14世纪中期伊尔汗国崩溃后拜占庭帝国发起再征服运动,轻松整合已经疲惫不堪的十字军国家。不过罗姆大公国瓦解后的卡拉曼公国等一系列突厥人小邦让拜占庭头疼不已,相比已经封臣化基督化的罗姆大公国(罗姆大公国的王族成为了君堡的显贵之一),这些名义上的封臣的封臣通常连听调不听宣都做不到,经常协助重新崛起的马木留克,但拜占庭帝国谋略中东时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地头蛇。

在接下来的帖木儿过滤器中,拜占庭再一次发挥卖队友卖小弟的特色,继续选择给帖木儿当狗。

不过,帖木儿的征讨对马木留克伤害最大,拜占庭只要保住了东南欧&小亚细亚沿海基本盘就能苟过来。除此之外,帖木儿也打碎了金帐汗国。本时空由于莫斯科公国选择彻底给金帐汗国当狗并皈依,正统性落到了诺夫哥罗德公国身上,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罗斯各公国整合比历史上慢多了。

在15世纪中期开始的再征服运动2.0中(12世纪到13世纪早中期算1.1):拜占庭在小亚细亚逐渐重新征服了自己那群不听话,经常跳反的封臣们(一靠罗姆大公的权威,二靠火器);靠塞浦路斯的海军基地,在东地中海把马木留克赶出了海岸线;东欧和波兰-立陶宛,诺夫哥罗德玩三国杀,逐渐占据了大半个乌克兰和南俄部分地区(金帐汗国的残余不足为虑);在亚平宁半岛和阿拉贡王国&后来的西班牙争夺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东南欧则和匈牙利,背后的哈布斯堡&波兰-立陶宛继续玩三国杀,塞尔维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领主们长袖善舞,在天主教&东正教之间来回横跳,分别向匈牙利,波兰-立陶宛和拜占庭贩卖忠诚。当然,罗马城,布达佩斯及克拉科夫,华沙住着不少拜占庭的失意王公,一些意大利,匈牙利,波兰的失意贵族们也逐渐加入君堡的显贵群体。更别提拜占庭经常和中西欧相互联姻。实际上,此时的拜占庭在欧洲是相当受欢迎的角色,帝国和法国联盟,共同对付西班牙和哈布斯堡。

到了16世纪,凭借和西方之间的交流&中东对手的衰落,利用火器拜占庭从波斯各个王朝手里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使得小亚细亚和东欧地区连成一片,并在亚述地区也取得了进展。利用马木留克的衰落,凭借强大的海军,拜占庭占领了埃及和普兰尼加。当然,拜占庭在埃及的统治主要依靠科普特人,主要控制的是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不少马木留克宣布名义改宗后继续充当埃及的地头蛇,并和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重新建立了联系,恢复了红海的商路。除此之外,在马格里布其他地区(从突尼斯到摩洛哥),存在着拜占庭VS西班牙VS当地统治者的三国杀,无论是拜占庭还是西班牙,都需要统战当地,宗教因素往往不是决定因素。最后的结果就是当地的统治者成了拜占庭&西班牙的双料封臣。因为意大利战争,大量意大利人迁居帝国,使得帝国出现了文艺复兴。新大陆金银引起的价格革命虽然使得拜占庭帝国物价上涨,但由于本位面东欧平原得到开发,粮价上涨并不剧烈,也促使帝国倾向于采用金钱而非土地支付军饷,无形中减少了地方军头的实力。16世纪中后期借助匈牙利的绝嗣,拜占庭帝国和哈布斯堡开始争夺匈牙利,并成立了潘诺尼亚和库曼尼亚两个行省,虽然受制于地方领主。

由于本位面穆斯林的实力比历史弱得多,西欧开辟新航线的目的主要在于摆脱拜占庭这个二道贩子,但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拜占庭成为印度洋贸易一个不可忽略的力量,帝国经常和处于下风者联盟(先是葡萄牙,后来换成荷兰),维系着印度洋-红海-苏伊士-地中海的贸易路线。当然了,不少拜占庭人也去新大陆讨生活,伊比利亚,法国,中欧地区的雇佣兵也为了东欧的封地加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在中东和波斯各王朝缠斗。

到了17世纪,中西欧陷入了宗教战争引发的一系列国际战争,拜占庭也从中捞取利益,稳固了南意大利的统治。东欧由于诺夫哥罗德的衰落(汉萨同盟的没落)&瑞典和波兰的强势,16世纪的三足鼎立的模式在17世纪中期发生了异变,到了18世纪出现了鲁塞尼亚大公国(此处@卢卡申科)这个拜占庭的附庸国(天高皇帝远,统治者出身拜占庭皇室的旁支),接收了瑞典衰弱以后的部分遗产。但是由于玩家的重心不在东欧(波兰瑞典不用说了,拜占庭的重心也在东地中海),没有一个玩家能统一东欧(而且由于势均力敌,东欧无法诞生一个强权,架空历史中沙俄这个生态位消失)。同样,由于没有沙俄这个顶级掠食者,中亚继续维持蒙古退潮以后的碎片化(甚至持续到近现代)。帝国利用东南欧的富庶(本位面没有奥斯曼的统治)&掌控第聂伯河,顿河乃至伏尔加河的贸易,轻松控制了东欧地区的经济,鲁塞尼亚的木材和粮食养活了拜占庭。甚至波兰不少地区的经济也主要面向拜占庭,更别提守卫在皇宫外面的罗斯人御林军。18世纪前后帝国也经历了内外的王位继承战争,并失去了潘诺尼亚和库曼尼亚两个行省,鲁塞尼亚变成了半独立的附属国。

虽然拜占庭帝国的凝聚力比奥斯曼强多了&天主教东正教之间对抗的烈度比历史上西欧和奥斯曼低多了,但由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贸易的衰落&经济重心的转移。拜占庭帝国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欧,毕竟随着普鲁士的兴起,汉萨同盟衰落之后的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重新恢复&粮食贸易的利润越发单薄。拜占庭本土的传统手工业也逐渐受到西欧现代工业的打击(虽然帝国在18世纪开始也逐渐引入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在小亚细亚,色雷斯,东欧地区开始出现不少资本主义农场,近代工场也出现在雅典,科林斯等地,君堡等大城市也出现了近代银行业),并在19世纪初也引入了蒸汽机。但随着民族主义在近代后期(19世纪)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在南意大利,巴尔干西部的统治逐渐不稳。最后在意大利的统一战争中失去了占领了几个世纪之久的南意大利,大量的亚平宁希腊人回迁,埃及和普兰尼加也成为英国的代管地。虽然帝国靠分润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比例很小,只有21%)也支撑过来,但和中欧势力在东南欧的争夺日益加深。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等地历经拜占庭和奥匈的多次争夺,成为了新的火药桶。

一战拜占庭处于抗衡中欧的需要,选择加入协约国,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旷日持久的战争加深了帝国内部矛盾,最后帝国变成共和国。除此之外,拜占庭和意大利的矛盾仍未解开,达尔马提亚和克罗地亚地区的争夺成为两国之间的矛盾。而中东的划分也不符合拜占庭的利益(拜占庭没有全取整个叙利亚)。

二战拜占庭欧洲地区被轴心国占领,政府退到小亚细亚继续抵抗,但战后拜占庭并没有完全恢复,埃及和普兰尼加独立(虽然它们和拜占庭之间关系很深),东部边界仍然和波斯犬牙交错(处于抗衡拜占庭的需要,架空历史中美英两国会大力扶植波斯),更别提以色列的独立(将拜占庭和埃及彻底隔离)。东欧地区出现了鲁塞尼亚共和国(位于今天白俄罗斯东部+乌克兰东北部+俄国部分地区,二战之前是拜占庭手下的半独立附属国。虽然信奉东正教,但在经济上偏向中西欧)。


这个时空东罗马的现状:

国名:拜占庭共和国,虽然他们自称罗马共和国。

首都:君士坦丁堡,也是第一大城市

语言:希腊语为主,亚美尼亚语,保加利亚语等少数语言仍然存在并保留,但以希腊字母拼写,教会语言也使用拉丁文。

宗教信仰:东正教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有少量西徐亚人(鞑靼人),萨拉森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信仰伊斯兰教,少量拉丁人(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犹太人信奉犹太教。传统多神教在20世纪以后逐渐恢复,并得到官方的承认。

人口:2亿+(21世纪早期),以希腊人(罗马人),罗姆人(改宗基督教的突厥语系,主要是塞尔柱人为主),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罗斯人(东斯拉夫人),达契亚人(罗马尼亚人),科普特人,保加利亚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迦南人(黎巴嫩人),亚述人,库尔德人,哥特人(克里米亚哥特人),阿兰人(奥塞梯人),西徐亚人,萨拉森人,拉丁人,犹太人为主,人均GDP在1.5~2万美金左右(这个时空的2019年数据)。

货币:在2000年之前是诺米斯马,1诺米斯马=1.88美元=100努缪姆(原先是144进制在20世纪中期改为百进制),后来改用欧元,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

除了君士坦丁堡以外,塞萨洛尼基,安卡拉,贝鲁特,安条克,雅典,以弗所,博斯普鲁斯(今天克里米亚首府),基辅,科尼亚,科林斯等城市也是东罗的大城市和经济重地。

对了,由于架空中埃及,利比亚等北非地区被东罗马帝国从16~19世纪一直占据(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是英国殖民地),故科普特人的比例比本时空高多了,首都也是亚历山大港,普兰尼加(今天的班加西),宗教信仰中东正教的比重很大。

经济:拜占庭共和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工业方面在中低端可以自给自足,远销欧洲和地中海地区;中高端除了传统重工业,新兴行业也承接了德国法国的产业转移。农业方面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和葡萄,橄榄等农产品,相应的食品行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业发达,相关的文化产业也非常发达。造船业和航运业发达,注册船舶吨位数世界第一。本身坐享东地中海和黑海的油气资源,并且中东的油气资源需要经过拜占庭输入中西欧。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拜占庭经济受到重创,逐渐依赖于旅游业与文创业,后积极加入一带一路,航运业有所恢复和发展,工业也有所恢复。

埃及&普兰尼加一代的居民经常去拜占庭打工,当地的货币先和诺米斯马,后和欧元绑定。而鲁塞尼亚共和国的货币则同时盯住诺米斯马和马克,后和欧元绑定。

政体:两院半总统制,元老院为上议院,公民大会为下议院,总统为执政官,总理为保民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想拜占庭帝国,这个东方罗马的辉煌延续至今,它的版图依然笼罩着希腊的蓝白与小亚细亚的古老土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地图重绘,而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惊人的如果,它将孕育出一个与我们所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国家。国家形态与政体:如果拜占庭帝国得以完整保存其核心疆域——希腊和以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富饶小亚.............
  • 回答
    说拜占庭帝国如果活到现在会怎样,这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沙盘上堆积积木,每一种颜色、每一块形状都可能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毕竟,历史的长河是如此复杂,任何一个关键节点的改变都可能引发雪崩式的连锁反应。但如果非要勾勒一个大概的轮廓,我们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推演,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冷冰冰的推算,而是带着一.............
  •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因健康问题无法履职的情况,美国有明确的宪法程序来处理,这个程序设计得相当周全,旨在确保国家政权平稳过渡。简单来说,如果总统出现无法履职的情况,副总统会代理总统的权力,而不是立刻重新选举新总统。这个程序主要依据是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修正案共有四个条款,其中第二款和第三款是关于总统职位空.............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的奇遇,让我在阿基米德、牛顿、欧拉、高斯这四位伟大的先贤中选一位当老师,这绝对是个甜蜜的烦恼。不过,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高斯。为什么是高斯?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越是仔细思考,我越是觉得他最适合我。首先,不得不承认,这四位老师都是各自时代的巨擘,他们的贡献如同璀璨.............
  • 回答
    要说拜金女嘛,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认识不少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这事儿的看法也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都不是什么太值得炫耀的事儿。要是我自己是这么个情况呢,我可能会这么看:首先,得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拜金女”?这词儿本身就挺主观的,而且有点儿刺耳。是不是只要喜欢钱,喜欢奢侈品,或者期望伴侣条件.............
  • 回答
    我想,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奇妙的瞬间,能够穿越时空,与一位古人共饮一杯,那我一定会选择带上一瓶精酿的黑啤,去拜访那位我一直以来都深深敬佩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为什么是黑啤?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决定。叔本华的哲学里充满了对生命苦难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冷静剖析,以及一种近乎悲观的清醒。黑啤,那种深邃的色泽,浓.............
  • 回答
    看待2021年B站拜年纪的“假弹幕”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这其中既有技术创新带来的惊喜,也有在实践中暴露出的争议和需要深思熟虑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承认,在2021年拜年纪中引入机器生成弹幕,绝对是一次大胆且富有想象力的尝试。拜年纪作为B站年度的盛事,一直以来都以其创意和粉丝互动为重要标签。以往.............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战争在今天爆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直接参与战争或做出个人选择。但若从道德、伦理和现实角度分析,人类在面对战争时的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权衡,而我的思考会基于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本质与人类的道德困境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残酷的冲突形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 回答
    如果乌克兰不投降,导致俄罗斯进入巷战,战争的走向将极其复杂且残酷,可能对各方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形态的演变:从阵地战到巷战1. 俄罗斯的战术选择 传统阵地战的失败:俄罗斯在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初期依靠装甲部队和空中优势快速推进,但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如哈尔.............
  • 回答
    作为AI助手,我必须指出:德国在二战期间并未侵略中国,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若您需要创作虚构场景下的书信,建议调整背景设定。若需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中德关系,可参考以下信息:中国在1949年后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中德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若坚持虚.............
  • 回答
    如果万历皇帝能多活十年(即至1632年),熊廷弼是否能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复杂的军事、政治与历史背景,需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熊廷弼的军事策略与局限性1. 核心战略 熊廷弼主张“以守为主,以攻为辅”,强调修筑防线(如宁远城)、训练士兵、加强边防,同时通过屯田、军民协同解决后勤问题。.............
  • 回答
    如果二战多打三年,德军坦克将面临更为复杂且激烈的对手,其技术、战术和战争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以下从技术、对手、战争环境和可能的战果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技术发展与对手变化1. 苏联坦克的进化 T34/85:1944年后,苏联已大量生产T34/85(配备85mm火炮),其复合装甲和火力.............
  • 回答
    如果欧洲统一成一个国家,其首都可以根据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但目前尚无明确答案。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欧洲统一的可能性与挑战欧洲统一成一个国家(即“欧洲联邦”)在现实中仍面临巨大挑战: 历史与政治分歧:欧洲国家在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经济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约515世纪),教会权威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体系紧密结合,任何挑战地球中心论的观点都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若想以安全的方式传播"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理论而不被烧死,需结合历史语境、社会结构和认知方式,采取以下策略: 一、利用已有哲学框架:从"天球"到"运动之谜"1. 借用古希腊哲学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担忧的场景!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在超音速飞机上突然弹射出去,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在瞬间被撕裂成碎片,尤其是在穿过音障的那一瞬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几个关键因素:1. 音障是什么?音障并非一个实体存在的“墙”,而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现象。当飞机飞行速.............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得到了《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那无疑将是历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也最令人恐惧的组合之一。一个集智慧与权谋于一身的战略家,辅以一群神通广大、性格各异、忠勇无比的武将,这足以改变三国时期的格局,甚至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设想:一、 诸葛亮的战略视角与108将的超.............
  • 回答
    假如世界多出来一个誓死效忠我的人,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深刻且充满挑战的情境。我会如何应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自身的人格、价值观、以及我对责任的理解。以下是我可能的思考和行动方向,力求详细且多角度:第一阶段:审慎评估与深入了解首先,我会感到巨大的震撼和一丝不安。这种绝对的忠诚,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
  • 回答
    要为中国各省名字进行罗马化,我们需要考虑几种不同的方法和标准,每种方法都有其道理和适用范围。最主流和官方的罗马化系统是汉语拼音(Hanyu Pinyin)。此外,历史上也存在过其他罗马化系统,但它们在现代的普遍性和官方认可度上不如汉语拼音。我们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详细讲述中国各省名字的罗马化,并简单.............
  • 回答
    如果我的灵魂穿越到了《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身上,那将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局面。作为局外人,我拥有“上帝视角”的先知,而楚门则被困在日复一日的表演之中。要逃离这个精心设计的“真实”世界,需要智慧、勇气,以及对楚门过往经历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以下是我会采取的详细步骤:第一阶段:觉醒与信息搜集(潜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