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内地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吗? 第2页

     

user avatar   ren-y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user avatar   li-xiao-xue-97-5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user avatar   zhao-guo-xi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相关话题

  吴三桂所建立的吴周政权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名将? 
  满清入关前族里女性地位如何? 
  你觉得社会多元化会有什么弊端? 
  蒙古统一中国用75年而清朝只用20年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说明清朝当时游牧民族强过于蒙古成吉思汗的时候? 
  如何评价快意恩仇法孝直(道法自然)的言行? 
  如何评价明朝于谦? 
  为何中国大陆不常用「从右至左」的传统书写排版? 
  如果晋国不肢解,最有可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国家会是? 
  历史上有哪些嫡长子去世后有嫡长孙继位的国君?当时的朝野上下是否爆发过有关于礼这方面的讨论? 
  中国为什么没像日本成为发达国家?还有日本为什么可以从战败国经过 30 年左右发展成为发达国家?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电视机的屏幕都要设计成 16:9 的,而不是 4:3?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苏格兰独立?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