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好人有好报这句话?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bu-guo-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人为善能让我快乐,这便是我最大的回报!


user avatar   xiao-zhi-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好人有好报的好,是出于本性,没有回报想法的本能善良,而不是带有目的性的。


user avatar   luo-jia-wei-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见到他人作恶,却不敢吱声,只敢祈求天降花盆砸死他丫的。

作了些小善,就想上天保佑升职加薪,合家平安,长命百岁。

耶稣,我不做佛祖了!


user avatar   maoshujinr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他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首先,我想先剖析一下这个同学的心理。

他首先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然后认为这种品质,应该给自己带来利益。

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种品质无法给自己带来利益。

所以他就开始问这个问题了。

当你去思考,好人和好报的关系的时候。

其实味道就变了。

就是你做好事,是为了有好报。

也就是,善良是一个交易的筹码。

交换好东西的筹码。

那么,如果这个世界真实运作都是如此这般的话。

我相信中国人,人人都会选择去做好人。

因为,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嘛。

那么这种善良,到底是真的善良,还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品质呢?

我更倾向于这是后者吧。

试图通过一种简单偷懒的方式,就想换到世界上的好东西。

但重点不是在这里。

重点在于。

好人确实是有好报的。

但是这个好,是自己觉得好,别人觉得好。

别人就是伴侣觉得好,孩纸觉得好,用户觉得好,老板觉得好,市场觉得好,,

自己觉得好往往是自我感动,别人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好,孩子却觉得父母在伤害自己,父母会有好报么。

产品经理觉得产品好,市场觉得产品跟坨屎,产品真的会好么。

你觉得对另一半好,另一半觉得你根本不懂他的点,他也不觉得你的好。

好人会有好报,关键是你是不是做了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关键是对别人的价值,,而不是你认为的价值,自大的人会认为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觉得好。其实这很愚蠢。

好人有好报的前提是,别人觉得好,是别人觉得你对他好。

而不是自以为对别人好。

统治者自以为对老百姓好,老百姓觉得统治者是残暴的,那就是残暴的。

你对朋友一味付出,朋友觉得你只不过在迎合我们,那就是迎合。

你自以为对公司好,天天加班加点,但公司没觉得你为他创造任何效益和价值。那你就是对公司不好。


昨天一个新闻讲一个男生苦追女生8年,送了将近4万的礼物,以为就可以换得真心。

一味的傻傻的付出,从来不去了解别人要什么。总觉得靠自己的好去换,去交易。这种人,自允是好人。但是,在我看来是非常自大自恋自私且愚蠢的表现。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往往,世界上最邪恶的事情,都是出于正义或者善良的动机。

打着对你好的旗号,做了一些特别伤害人的事情。

例如,爱国主义,父母说我是为了你好。

爱国主义不说了,你看看日本多爱国主义啊,打着爱国主义杀人可以是不眨眼的。

所以奥斯卡才说,这个世界上最邪恶的美德就是爱国主义。

父母也可以打着父母对你好的旗号,对你做任何不尊重你,或者伤害你的事情。

所以啊,对别人好这件事情,不是一个心理动机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

首先你要有耐心去了解别人,或者把自己位置摆低,去了解。

然后了解别人需要什么之后,你还有有能力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你才能叫做对别人好。

比如,你特别善良,想帮助一些穷人。

可你穷的要死,穷人不会觉得你善良的。

反而,他会觉得那个富豪是很善良的。

因为他有能力。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有心是很好,但是,真正的实质,还是要你有能力。

能够真正解决别人问题,为别人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个才是真的好。

光有善良不行,你得还要有智慧去驾驭。


user avatar   ye-jin-22-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我这些年为人处世的经验来看,能不能得到回报和主观善意/恶意关系不大,和是否认真对待具体的人或事物关系比较大。恶意可以是一丝不苟的,善意也可以是马马虎虎的。

法律保护好人吗?法律保护的是懂法的好人而不是法盲。

舆论保护好人吗?舆论保护的是会用舆论的好人而不是话都说不利索的人。

领导者/资本家/pua再没有人性,也是真的有在深入了解受众需求甚至逆本能般的自律来达成目标,而平庸且无害的人,多数时候只是用本能在生活,并把思维上的惰性和行为上的惯性当成是人性本善。

你要搞清楚,“好人卡”不等于“被人重视”,甚至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矛盾的。人在群体中想要不被任何人讨厌,只需要和多数人的步调保持一致就可以了,但人在群体中想要脱颖而出,那必然是得具备多数人都不具备的特质。举例说明,一个对待心爱的人毫无保留的人,和一个在心爱的人面前也会控制自身需求感的人,若说纯真程度,前者高于后者,但在硬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后者竞争力更强。原因就在于多数主动追求异性的人,都有前者那个阶段,所以这样的动情反而没有后天培养出来的不轻易动情动人。

我自认“好人没好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我认为自己是有善意的,所以可以不注重表达善意的方式,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去重视别人的需求。可以说在潜意识中是傲慢的——仿佛动机是好的,就可以站在高位。

有的人我其实不大喜欢,防备心大于善意。但被我当成上的了台面的对手去重视,也有认真揣摩这些人的心思,并且开始积极的注重自身言行来进入状态,此时对手回馈给我的,也是同样的重视,还有意料之外的尊重。

于是就出现了,当我把别人当傻孩子的时候,别人也会把我当傻孩子;当我把别人当强者的时候,别人也会把我当强者。


user avatar   xun-chang-lu-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苏州有一老者,赴宴后夜归,看到邻居甲在河边磨刀,惊问:晚上磨刀干什么?邻居不答,老者再三询问,邻居恨恨的说:我老婆出轨某生,刚刚看到某生来到我家里,我准备杀了他,以血雪耻。


老者看了看刀说:该杀该杀!只是这把刀太钝了!我家里有宝刀,刚刚磨好,去我家拿刀,怎么样?

甲说:多谢。

老者又问:以前杀过人吗?

甲说:清平世界,哪敢乱杀人?

老者点头说:头次杀人,需要借酒壮胆,我家里也有酒。


于是甲到了老者家中,老者拿出一瓶酒,一些豆子,让他喝酒壮胆。

老者谎称如厕,离开家跑到邻居甲家,告诉了邻居老婆和情夫。两人吓的要死,老翁对情夫说:快走快走,晚了就没命了!情夫就仓皇逃离。老翁又让邻居老婆关好门。


老翁回到家,甲已经吃喝完了。甲拿了刀回家,破门而入,要杀掉情夫,却遍寻不着。甲想了好久,突然醒悟,提着刀来找老翁算账。

老翁说:稍安勿躁,听我一言。普通人家娶个老婆不容易,你今天愤怒杀掉了她和情夫,是痛快了。但是杀人需要打官司,打官司需要花钱,也免不了受刑,自己想想,这样做明智吗?,我有一个万全之策,你老婆不贞洁,还不如卖掉。你得了钱,可以再娶,不是更好些吗?


甲想了想说:这个主意很好,但是我老婆的父兄不会答应我卖掉她。

老者说:偷情之事太丢人了,我去给你作证,她的父兄不会阻拦。

于是甲和老者去了丈人家,果然他们一听女儿不贞洁,深以为耻,听从甲处理,不干涉。于是甲卖掉了老婆。


过了几年,遇到了大灾荒,老者因为家贫破落,出外逃荒乞讨,竟然来到了山西某地。老者暂住某寺,一天,看到一群丫鬟簇拥着一美丽少妇,凤冠霞帔,入寺礼佛。

贵妇出来后上车,瞥见了老者,于是派随从询问老者的姓名家乡,问清楚后带他回府。

老者进了一所大宅,见到了少妇的丈夫,一位贵人。贵人刚刚三十岁,听老婆说老者是她表叔,对老者好言抚慰,十分礼貌。


老者这才认出这位贵妇就是当年邻居甲的老婆。因为贵人在旁,老者和贵妇都不提往日之事。等贵人离开,贵妇对老者跪拜,说:当年一时贪欢,如果不是您,我早就死于非命。我能有今天,全是您的恩德。贵妇送给老者两百两黄金做为谢礼。


老者喜出望外,对贵妇提到以前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唯唯诺诺而已。

后来,老者才知道,贵人因为生不出儿子,就派人到江苏买妾,正好买到了甲妻,又连生二子,备受宠爱。前年贵人的正妻死了,就把她扶正,夫妻关系很好。


贵人富可敌国,因为老者是贵妇的长辈,非常厚待,锦衣玉食的养在府上。半年后,老者想家,又厚赠三千金,准备好仆人马车送回故里。

老翁回家后,探知儿子出外打工,连忙找他回来,出钱让儿子去做买卖。没过几年,竟然成了巨富。后来儿子到湖北做买卖,牵连上了人命官司,被官府捉拿。

主管官员看卷宗,看到了老者儿子的姓氏籍贯,就问他,某老者和你是同族吗?

儿子回答:正是我父亲。

官员一听,退了堂,过了几天,就把老者儿子无罪开释,而且对他说:你赶紧回家,见到令尊,就说某生向他问好!


老者听说儿子坐牢,忧心如焚,正在焦急无奈之际,儿子回来了。儿子问老者,你什么时候认识这样的大官?

老者听儿子一说,大惊:这就是当初和某妇有私情的那个书生啊,没想到当了这么大官。

父子非常高兴,全家欢庆。


老者洞悉人情,看到某甲怒气正盛,就拖延时间,通风报信。又巧言相劝,救下甲妻和某生两条人命。后来,父子都得了好报。


本文选自《兰苕馆外史》,作者是许奉恩,清晚期作家。


(来源:陈建谈古论今)




  

相关话题

  如何克服焦虑? 
  为什么无知者往往固执? 
  「讨厌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正常心理吗?应该怎么疏解这种情绪? 
  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感同身受」? 
  女生真的路痴么? 
  分手后怎么调节心情? 
  保持「自控」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吗? 
  男女比例失调为什么没有造成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 
  北京某小学进行类似大学研究生的毕业答辩项目,如何看待不同小学间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 
  嫉妒心理有收益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明明不讨厌成绩差的同学,却对成绩好的同学会更有耐心一点?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王扶林导演?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