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一百年前的照片里的中国人很多都是苦瓜脸? 第1页

  

user avatar   lin-ping-s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

讲点个人体验。

大二的时候参加三下乡,到一个偏远山区。拜访一个农户的时候,一进屋,“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便争先恐后地去围着他家小女孩,虚寒温暖,极尽热情。

但是对于从没走出山沟的小女孩,却一下子却被这阵势吓住了,囊红了脸,紧紧地抿着双唇,尽管“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旁边嘘寒问暖,但她一会把头扭向一边一会儿把头深深地埋着,始终一句话都不说。不一会儿,小女孩的眼角就渗出泪水,接着就无法抑制地抽泣起来了。。。。。。

我不觉得这是羡慕向往大学生什么的,更多的是被“吓”到。

冒昧地讲,贫苦山区的孩子由于长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人格弱小。面对外来的人、事、物的时候产生的戒备心和好奇心,却又心存畏怯等复杂的心理,使他们的表情看起来拘谨而黯淡。

这个时候照片拍起来是这样的:

那一群衣着光鲜长相俊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他们眼里已经不仅仅是“大哥哥大姐姐了”,而是某种陌生的,突然闯入的,有气场的,端着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高级设备对准我们的一群外来生物。

但,当相处时间长了,互相熟悉了以后,隔阂消除了,他们的表情就开始变得自然了:

当相处更长一段时间后,也许在你离开时,你拍到的照片会是这样的:

(以上图片来自互动百科词条:中国麦田计划tupian.hudong.com/s/%E4

——————————

——————————

好,我们再看看这几张一百年前美国底层儿童的快乐照片

快乐的卖报童

贫民窟小孩

(抽烟的吊带小男孩很霸气!)

快乐的擦鞋童

再看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孩子

同样是底层儿童,为什么照片里的表情差异那么大呢?

和到贫困山区拍照片相似,一百年前的中国,持有相机的一般是“洋鬼子”,而中国小孩甚至连面前对准自己的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可能只是被几个凶巴巴的大人喊过来,堆在一起供人高马大金发碧眼高鼻梁的“洋鬼子”拍照。那时候孩子哪见过洋人啊,怪模怪样的洋鬼子端这个黑乎乎的东西,紧张,拘谨,好奇却又畏却,不知所措,一百年前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被记录下来的。

相比而言,对于美国这些“快乐的小孩”,他们则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被记录下来的,相机在他们眼里早已见怪不怪了,端相机的人可能刚好还是邻家大叔,如果不笑,大叔还会逗你一下,让你喊个“cheese ”。

试想,如果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外星人,端着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器械,对准这些美国小孩,哇哇地对着孩子喊着,他们被记录下来的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

其实那时的儿童也并非是全部都是苦大仇深的样子。在放松自然的条件下拍出来的照片或许才是他们真实的样子。



user avatar   liu-ze-kun-7-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喜欢这张...

据考证拍自1901-1904年



--------------------------------------------------------------------------------------------------------------------------------------------

原图来自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电子数据库,摄影师是Berthold Laufer (1874-1934),20世纪初Franz Boas招募Berthold Laufer和他一起去探索亚洲文化并且记录亚洲人的当代生活,他们与1897年踏上旅途,1901年进入中国,在他们穿越中国东部的3年旅途中Berthold Laufer搜集了7500件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人日用品,并且拍摄了大约143张照片,这张照片编号为336609,具体日期地点和人物已不可考。


source:

AMNH Digital Special Collections


user avatar   jinz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一二百年前拍照多摆出「苦瓜脸」的不单单是咱中国人,在镜头前不少外国人也常常表情严肃,甚至略带惶恐。

社会学家伯坦德·玛丽曾说过这样的话:「在 19 世纪末,摄影师总会遇见这样的情形,他们把自己的某些客户称为『病人』。」

先看几张外国「苦瓜脸」压压惊,咱再继续往下讲。

▲ 刘易斯.海因 作品 《北卡罗来纳州棉纺厂的童工》



▲ 19 世纪初的外国移民 美国摄影师拍

▲ 著名贵族美人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曾祖母 亚丽珊卓王后

其实,自 1837 年 「摄影术」在法国诞生起,拍照的时候摆个什么 pose 就成了困扰全人类的共同难题,当然也包括动物。

▲ 一只叫瓦尔特的小狗 北京 (1917-1919)

时至今日,100 多年过去了,尽管摄影这门技术已经广泛普及,但仍有不少人一见镜头就不自觉的尴尬、身体僵硬、严重一点儿的甚至掉头就跑。

▲ 守在木签箱旁的小孩 江苏南京 (1917--1919)

当然,要解答「为什么一百年前照片里的中国人很多都是苦瓜脸」这个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三:

1.拍照不喊「茄子」,苦着脸听《千字文》

早在 1845 年,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就在香港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照相馆。

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广州、上海等地的照相馆也相继兴起,中国正式开启了照相馆时代。

但是与西方影像师提倡在镜头前展现天性,用胶片记录人的喜怒哀乐不同。

那时的中国摄影师可不会喊:「1、2、3 茄子!」 并让你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由于曝光时间较长,为了让被拍摄者身体静止集中注意力,有的照相师会高声诵读《千字文》,有意识的让被拍照的人呈现「无表情状态」。

在镜头前沉稳、庄重,内敛、隐逸等精神追求成为中国照相馆摄影师和顾客的首选,也成为中国人物摄像的准则。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很多孩子在照相时听到摄影师吓人的高声朗诵后,会放声大哭,回到家出现虚脱、发烧、胡言乱语等症状,因此也就有了「妖术摄魂」一说。

为此,很多照相馆宣扬拍摄照片能摄去「衰运」,才又吸引了大批民众。

古人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有意识的压抑人们流露内心的情感,造成的结果必然适得其反。所以导致那时的很多新婚照,看着更像是「离婚照」。

▲ 查理和新娘 北京(1917-1919)

2.器材昂贵,摄影师像导演,摆拍成风潮

直到现在,还有「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的说法,虽然只


user avatar   wang-le-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预警)

总结一下前面知友提到的影响因素:

拍摄工具:

早期摄影所需曝光时间长,需要被摄对象保持一个动作长达几秒到几十秒,所以表情多僵硬。(这个限制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少。)

拍摄场景:

早期相机高大上,用得起的都是达官显贵,多用于正式场合,场景本身庄重、严肃。

拍摄对象:

客观上,一百年前确实很多地方都不发达,许多人生活很艰辛,重压,麻木。

心理上,因为宗教、迷信和恐惧等原因无法坦然面对镜头。

这个多说两句,对照相技术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摄影技术一产生就和“妖术”联系在一起,很多地方都有照相能摄走人的魂魄之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一个封闭社区的人面对照相的心理跟早期人们的反应应该是一样的。

法国摄影师纳达尔回忆摄影术1839年在欧洲刚发明的场景:

照相有如妖术,与怪力乱神沦为一谈。人们觉得摄影师如同巫师,借助冥王的力量,用相机摄取他们的魂魄……人们一开始并不能接受“照相”,这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对相机又敬又怕。……这种恐惧和受教育程度无关。“上至亲王,下至黎民百姓”,面对相机,都会瑟瑟发抖,即是现在那些最有知识和智慧的人,也会视相机如瘟疫,退避三舍。

法国人埃及尔在日记中描述摄影术刚进入中国的情形:

我还找到了一些愿意为我当模特的中国人,在镜头前面保持不动。作为回报,在拍照后,我会把玻璃上的留影给他们看。然而他们的反应却并没有我想象得那样剧烈,更像是孩子看到新奇事物时候的反应,是那种朦胧的好奇,而非震惊⋯⋯我想大概有很多在我们眼里称得上‘奇迹’的事物都只是针对学者和爱思考的人而言吧,普通人可能不以为然。

埃及尔是有存世照片的最早拍摄中国的摄影家,1844年10月至11月在澳门和广州拍摄。上面最后那句话相当深刻,当时的中国,不就是有些人看到“奇迹”,有些人看到“奇技”么?


我再补充两个角度吧,一个是拍摄者,还有一个就是照片的传播。
拍摄者:
拍出来的照片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者想要表现什么,他如何与拍摄对象互动。他是想拍古老的、落后的中国还是美丽的、淳朴的中国?是大清威武还是大清气数已尽?他是浮光掠影摁完快门就走,还是深入当地的生活,与拍摄对象真正沟通,卸下他们的防备展现最真实的一面?毕竟,还原真实的生活记录真实的喜怒哀乐是需要投入心力的,而场面照和摆拍就简单多了。
照片的传播:
怎么说呢,你见到的老照片都是“别人”想让你见到的。一般人最早接触老照片也就是在近代史课本、电视节目中吧,主要作为“一部充满了血泪与屈辱的历史”的配图,所以留下了“一百年前的中国人都是一副苦瓜脸”刻板印象一点也不奇怪。

以上,是我对“为什么一百年前的照片里的人很多都是苦瓜脸”的理解。是的,我觉得“为什么一百年前的照片里的中国人很多都是苦瓜脸”这个提问应该去掉“中国”两个字。

下面,贴几张老照片,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大家对一百年前中国人的想象,不都是苦瓜脸哦~

先来一组孩子的:

Congee Distribution, smoking boy and others — 施粥,抽烟的男孩和其他孩子,1917

最爱这一张,放前头镇楼!看中间那个带头大哥,多霸气!相比之下,下面这个抽烟的小男孩气场就逊了一筹。


Kindergarten children, special selection — 幼儿园,部分被挑选的小朋友合影,1917-1919

不管挑没挑中,大部分小朋友都好欢乐啊~ 右一,你怎么长得这么高,笑得这么开心呀?

Boy miner eating — 做矿工的男孩,吃东西,1924-1927

呃,另一张群像照片里可以看出,这娃没穿裤裤……

Boys laughing — 粥场, 嬉笑的男孩们,1924-1927
smiling child — 欢笑的孩子,1924-1927
boy, flower in hat — 戴花帽的男孩,1924-1927

小小娇羞……

Boy smiling — 男孩笑得开心1924-1927

多么有冲击力的笑容!

Child in Tiger Costume — 着老虎服的小孩

已经有人贴了还是要再贴一遍,萌化了啊!!
以上几张都来自西德尼·D.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甘博是美国社会学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著有《Peking,A social survey》(1921)(该书中译本北京的社会调查 (豆瓣)封面就选用了上面这张“着老虎服的小孩”。)
甘博1908-1932间在中国拍摄了5000幅左右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后经其女捐赠杜克大学并作数字化处理公开,有较为完备的拍摄信息和关键词检索系统,欢迎前去围观:Sidney D. Gamble Photographs




再贴几张,有些时间稍晚,有些是用手机翻拍的不太清楚,可是这里面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可以传染给你哒~

早期留美幼童和美国孩子合照。小伙子多精神!反倒是白人小孩看起来比较苦瓜~

清末小镇的街景,特别的祥和,安宁。

流浪孩子在表演龙头的造型 loc.gov/item/91787465/

这张照片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该馆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老照片,比较庞杂,搜索链接:Search Photos, Prints, Drawings

二十年代,上海,船民,这是社会最最底层的人,也可以有最纯净的笑。

再超纲一点,更晚些时候摄于七十多年前的抗战时期:

八人抬的棺材,克林顿·米勒特(Clinton Millett)摄于抗战时期的昆明。

摄于1945年,五个小伙在向一名美国牧师展示他们的猎物:一只豹……豹……

战争中的无名英雄——军需工厂工人的家,1937-1943。

同样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Home of a worker in a munitions factory。这么漂亮的构图,这么高的颜值,让人不厚道地想到摆拍。可是即便真是摆拍的又怎么样,这里面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都曾是这样的小孩,也会在某一天这样的看着自己的孩子。

同样是抗战时期的昆明,来一张彩色的:

艾伦·拉森摄。滇池附近公园里的小吃铺。

国破山河在,民以食为天。菜单看得口水都下来了……

上面这张照片来自下面这本书:

(封面照片为飞虎队队员在杭州火车站前和卖干果的大妈砍价哈哈哈)
推荐这本照片集,所收两百多幅照片记录了昆明、重庆、杭州、上海等地普通老百姓在抗战后期的生活,最为关键的是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彩!色!的!一张张不停地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他们的生活也是彩色的,那些黑白照片里的生活也是彩色的。



最最后P个S,题主你知道你举例子的这张照片里面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苦瓜吗?


因为他们是被拐卖的儿童啊!!!虽然衣服穿得胖乎乎的,可是你看下面露出来的麻杆瘦的小腿!!!

Kidnapped Girls, Foochow, China [1904] Attribution Unknown [RESTORED] I did simple spot corrections, contrast and tonal adjustments and added a cool tone, similar to the old selenium toner effect on bromide paper. The original in behind the spoiler.

  This picture was found in the Edward Bangs Drew Collection held in the Harvard-Yenching Library of Harvard University. The accompanying information stated: "Kidnapped girls, Foochow, Found hidden in a junk by customs inspector. These girls would have been sold for slaves. Chinese characters on mount, left of image." The information further stated that the scene was in "Fuzhou, Fujian Sheng, China." However, those Chinese characters (seen in the original) printed on the mount tell a slightly different story:

  (As far as I can make out) "Kidnapped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 totaling forty one, being held in foster homes, Lam Hing Lan Company, Customs detention of 23 kidnappers." If one examines the photograph closely, it become rather evident that several of the children are indeed, boys (by their clothing and hair styles). Only 27 of the supposed 41 child victims appear in the picture. Behind the spoiler is also a second picture, that seemed to be of boys who were old enough to at least be able to remember their own names. It seemed that the authorities then printed the picture with each child's name affixed, attesting to at least some effort by the government to reunite these kidnapping victim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selling of children into a life of servitude was not uncommon in China, as slaves were owned by many wealthy families. Poor families often looked upon it with a benign fatalism as a child sold into slavery was still better than a child starving to death. However, quite a few unscrupulous people kidnapped their neighbor's children to fuel this sad economy. The kidnapping and selling of children (and even adults) continues to be a despicable, yet lucrative business in China, to this day.
——转引自胡成的相册-百年中国



最最最后不能免俗,我的微信公众号:Springings

文字、光影、花木、萌物,爱一切的美。

用文字和摄影记录生活中的美。

最近终于正常更新啦。


user avatar   beask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说一百多年前没怎么见过摄影器材和极少拍片的人照相尽显苦瓜脸,生活在今天的我留影从来没有好看过,不上相是一回事,更多的是不自然,面对镜头忐忑不安,容易产生奇奇怪怪的表情包,生涩难看,毁了美感,以至于给人苦瓜脸的印象。

说来也奇怪,给别人拍,怎么摆造型,需要什么表情配合,设置参数,心里稳得很。就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做不到拿机器状态下的淡定。有些人天生适合当模特,有些人后天培养一下拍出来也好看,可有些人使尽浑身气力去教授也无济于事。

而旧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艰难度日,困苦、磨难、煎熬、忧虑、疑惑等无不一一地流露在人们的脸部表情上。并且见得到相机的人不多,能去照相馆留影的更是少之又少。面对新鲜事物,难免羞涩内敛、慌张闪躲。如果摄影师不善捕捉,或者没有意识去纠正,拍成苦瓜脸再正常不过了。不知道一百年以后的人,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照片又会是怎样的感觉。


user avatar   suj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一个哈里森·福尔曼在抗战期间来中国拍摄的照片吧




  

相关话题

  为什么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人民的科学素养应该很高,但是疫情中的表现却那么反智? 
  为什么美国敢侵略伊拉克,而对伊朗只进行封锁制裁和小规模武装渗透和破坏,却不敢轻易大举入侵伊朗? 
  在“元清非中国”的理论下,忠于元清的大臣是汉奸吗? 
  高科技或魔法支持下的封建武士带领的封建军队,能在大规模战役中抗衡什么水平的近代军队? 
  为何汉末三国,辽东公孙氏能够割据近50年? 
  如何看待教育部回应李林漏题不属实? 
  华北地区可以视为「内亚」的一部分吗? 
  为什么中国总是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或护法运动算不算破坏当时的政治生态? 

前一个讨论
以瘦为美的观念是社会对胖子施加的精神暴力吗?
下一个讨论
近代史美国是不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吗?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