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个问题引个流,这居然是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tag下的第一个问题。。。
简而言之,奥地利国家银行(央行)在1848年挤兑之后就停止了兑换服务,经历过1850s至1860s的动荡之后(又是学拿破仑战争,发纸钞资助动员/战争财政),最终于1867年稳定了纸钞价值。后来奥地利人民就慢慢习惯用 没有足够贵金属支撑的、不能兑换的 纸钞了。
根据米塞斯的说法,奥匈帝国的“金本位”实际上是一种外汇交易金本位,也就是说在兑换其他国家的纸钞(而非内部交易)时,奥匈帝国的弗罗林和克朗纸钞是有贵金属支撑的。
至于奥匈帝国为啥停止了兑换服务嘛,很简单,银行资产端hold不住。在我记忆里,奥地利央行(特许奥地利国家银行和继承者奥匈帝国银行)的资产端大半都是政府债务,在1848年之前,贵金属支撑率就已经很危险了。1848年的挤兑之后干脆直接停了,一停就是半个多世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兰西银行,这家央行在19世纪一直在储备黄金。我记得在1860s的时候,法兰西银行资产端的贵金属就已经有70%多了,这也给了法国底气去建立拉丁货币同盟。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