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个人非常片面的见解,“通识教育”教的是就是如何和人聊天,如何不招人烦的能力。
想象一个鸡尾酒会,一场棋牌麻将局,一次不得不与人拼桌的经历,或是十几个小时的航班上遇到一个看起来挺和善的邻座,通识教育可以让你不但可以自如开始侃大山,而且能侃得对方觉得有所收获。
作为五道口某理工学校出来的,我见过太多“不会聊天”的例子。明明肚子里特别有料,但要么不知从何说起,要么一被问起来就竹筒倒豆子抖出一堆专业名词,让知识背景不相似的对方先是被震得云里雾里,进而觉得这人读书“读傻了”。请脑补生活大爆炸里面Sheldon试图给Penny讲解弦理论,问题就出在双方的语言体系存在一道鸿沟,这一巴掌就拍不响。
而通识教育,讲究的是“凡事略懂一点,生活更好一点”:在我们学院,文科生要学一点生物和物理,理科生要读一点西方哲学和艺术史。这样一来,文科生见到别人讨论转基因,不至于揪着对方问“到底转了几个基因”,理科生遇到人讲“奥卡姆剃刀”之类的也不会被忽悠住,“嗨,不就是咋简单咋整嘛,咋这么绕呢?!”。
通识教育能提高在聊天中学习的能力。各方面都懂一点,至少了解一些各个学科基本概念,就不会因为自己主观的臆想而误会别人的意思而陷入无谓的抬杠,才能让互动良性进行下去。比如,了解了股票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对金融史上几次大的股灾有大概背景知识,就不太可能将2015的股灾归结为“反华势力做空中国”“庄家割韭菜”之类简单的阴谋论;了解大概的免疫原理和营养搭配知识,就更加可能对“绿豆治百病”之类的养生方法批判吸收;如果高中毕业后依然能对物理和化学保持兴趣,就不太可能被“小分子水”“磁化水”之类的忽悠住。就算这是你仍支持阴谋论,践行养生秘诀,但在面临别人质疑时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至于让对话变成“你被收智商税了”之类的单方嘲讽。
通识教育能让我们对不熟悉的领域和他人的专业范围有一种尊敬,这也是与人愉快交流所必须的。前一阵子知乎上出了这么个事:有人悬赏五千求一张设计图,建筑师设计出来了,这人又说自己学个CAD也能画,“这图最多值五十块”。还有人怀疑医院在手术前吊盐水是变相收费之类的,质疑为何心理医生闲聊也要收费之类的,不逐一细说。我学过一点心理学的课程,虽然现在对心理学的认识也仅限于“乐嘉那一套不属于心理学”,但至少能感受到,心理工作者的每一句话,一举一动,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其中的门道复杂的很。因为有这样一种尊敬心,就不会盲目否定别人在运用专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愉快交流。
最后,通识教育或许不能让人成为一个全才,但至少能让人变成一个处处受人待见的,能交到朋友的,谁都愿意在酒吧和他喝一杯的人。这对于提升人生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
晚上做了个豆豉鲮鱼炒菜花,吃咸了,灌了一肚子水直打嗝,写不出打油诗来,对不住了...
--
大家不干了,那好吧,
正所谓:
世人只谓通识好,通识学啥不知晓,
不图科科成专家,不求科科考执照,
只为常怀敬畏心,莫问基因转多少
六艺稍沾能修身,凡事略懂更美好,
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