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学生在美国读医学博士 (MD)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cece-9-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02/01/16 考完cardio的更新-------------------

今天刚考完cardio(心脏科),血槽已空,脑细胞也阵亡太多,所以决定来更新(果然考完试之后逻辑就会变得有点奇怪)。 更新预告:想知道医学生考试前都在Facebook上干什么吗?想知道除了能够学习医学知识之外你还有可能在医学院里学会什么特殊技能吗?答案就在下面揭晓!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to exam and the number of memes being posted on Facebook (论考试倒计时和Facebook上的表情包数量的关系)

每一届都会有自己的facebook group,但不同届的学生也可以加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一届的FB group在考试前一个星期里隔三差五就会有不同的人上传自制或在网上找到的memes(表情包?不知道怎么翻译),而且内容都会跟要考的内容有关。这次的cardio考试覆盖的内容很多,大家都一副复习得生无可恋的样子,所以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心电图是必考重点之一,所以第一个出现的meme就是以下这个拿心电图开玩笑的。

The beat drops在这里是双关语,在上图是指放音乐开party,下图是Type II Second degree heart block的典型表现,也就是说atrium(心房,小波纹)和ventricle(心室,很窄很高的波峰)之间有传导问题,所以心房每跳4下心室就会漏掉一拍(drop a beat,箭头所指的地方)。

想出来这个meme的是一个闷骚的MD/PhD小伙伴,他这个图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不仅秒赞而且新的meme如雨后春笋一样到处冒了出来。

beta blockers是抗血压和抗心律不齐的药,药名结尾全是olol,所以就出了这么一个恶搞圣诞节必放歌曲之一“Deck the hall”的图(不知道这首歌的可以去搜来听听)。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下面这个,既切合我们cardio的主题,又表达了众多医学生(不分男女)对帅哥的孜孜追求。

Coronary artery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所以会包着心脏。话说谁能想到冠状动脉能这么苏啊,要犯规了喂。

因为meme的数量实在是增长得太快,很快就有人做出了精准的数据分析。

然后下面有人评论“如果我们都减少meme的上传数量的话是不是就能时间倒流永远不用考试”。哈哈哈果然我们都是敢于做梦的人。

Humanities seminars are making me cool again(人文科学讨论会居然让我拥有了逼格)

我们学校出了名地很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给我们安排了一般医学院都会有的课程(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等等),居然还给我们安排了humanities seminars(人文科学讨论会?),说这样会让我们成为更好更人性的医生。供我们选择的课程包括playing doctor(讨论即兴表演和医学的关系),magic and medicine(魔术和医学),the layered self-portrait(通过画自画像来更好了解解剖和艺术),跳舞课,画漫画,读科幻小说等等。所有这些看起来和医学没有关系的课居然都能被授课教授找出联系来(看来能够自圆其说也是一项很厉害的技能)。当然除了这些异想天开的课之后,我们还是有循规蹈矩的人文课比如讨论如何改革美国医疗系统的(我是很佩服最后选了这课的同学, 每周都要做额外的reading和做presentation,还要是非常商业和政治化的话题)。注册这些讨论会的时候简直就是互相厮杀到血流满地的战场,注册中午12点开放,playing doctor在两分钟之内就宣告被选满了,简直是考试时都没有这么多tension(张力)。幸好我当时守在电脑前狂刷新,选进了我想要的魔术课,从此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开课前一天,授课教授(新生儿科医生)发邮件叫我们去看第二年医学生的魔术表演。他们刚上完这个seminar,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魔术,然后表演的时候都能把魔术放进跟医学院生活有关的context(情景),所以有共鸣的时候又被魔术效果弄得不相信自己眼前所见。第一节课的时候教授就跟我们说这个seminar应该是全美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他是首创而且教了好几年,每年都非常多人感兴趣。一共有五节课,每节课他会请不同的魔术师来表演和讨论魔术与医学的共通之处,同时也会教给我们一个小魔术。唯一的期末考试就是最后的魔术show,每个人都要表演,除此之外基本不会有作业,可能有时候会给我们发一些youtube上的魔术视频给我们参考。这节课不侧重于解释魔术是如何完成的,所以不会有任何技巧上的解答;他更想让我们考虑魔术里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可以借鉴并运用到平时和病人的交流当中。介绍完这节课之后他亲自给我们表演了一场魔术,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魔术,反正我最后看完唯一感觉就是what the f just happened。第二节课的时候他请了一个近景魔术师来给我们展示他平时如何通过近景魔术来帮大公司吸引客户和让客户记住公司的卖点,堪称完美地结合了信息传递和娱乐效果。近景魔术师最后用很简单的日常用品教了我们一个小trick(戏法),说这个戏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让我们在酒吧里得到几杯免费的啤酒,前提是你要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和引导他们的思维往你想要的方向走。一下课我就跑去用这个戏法糊弄了几个在图书馆里刻苦学习的小伙伴,成就感达到max值。第三节课请的是一个mentalist(猜心术表演者?),他能猜出来的东西越来越不可思议,从你扣在杯子里的骰子数字到你闺蜜的电话号码和名字都能猜出来,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是看到最后就觉得毛骨悚然得好爽。他教给我们的魔术其实是利用了一些数学原理,但是“可以在你和别人的第一次见面时留下深刻印象” (话说是不是这些魔术师都觉得我们医学生离开了图书馆就不能活,三句话不离社交生活-.-)这周三就是第四节课啦,教授说下课之后刚好那晚有一个很大的魔术表演,当天来授课的魔术师也会去表演,所以他会给所有想去看的人买票让我们去观摩。希望到时的表演能给我些灵感,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三月份的魔术表演我想表演什么。。。

--------------01/03/2016---------------------------

关注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了, 趁着快要开学这几天的空闲时间来开始写这个答案。和

@呵呵哒

同学一样,我现在也是以国际生的身份就读美国医学院第一年,看到她的答案才发现虽然大家学的东西都差不多,但不同学校的就读体验真的很不一样。我的答案会侧重于我们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但也会写写比较常见的话题比如解剖啊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work-life balance) 之类的。我会尽量写中文,但是因为很多专业术语我都是先从英语学起,为避免翻译错误,我会在中文后面附上原来的英文单词。

Societies and Colleges

我们学校有一个跟霍格沃茨挺像的分院系统,1993年改革课程的时候新增的。每年入学新生大概160+人,随机分配到四个不同的学院 (Colleges),学院名字就是该学院院长(有点班主任的意思)的姓氏,每年的学院名字都不一样。学院就好像班级一样,医学院四年内都不会变化,然后下午的小组讨论/PBL/解剖等等这些不能160+人同时上的课就是分成学院来上。除了学院之外我们还有协会 (society),相对于学院这种横向划分的系统,协会则是纵向的。协会就跟哈利波特里面的格兰芬多啊斯莱特林这些学院差不多的,涵盖了第一年 (M1) 到第四年 (M4) 的学生。套用中国的系统来解释就是,学院相当于班级,然后协会相当于每个年级里数字一样的班级所组成的一个更大的组织,比如说每个年级的1班都是同一个协会的。协会的名字都是杰出校友的姓氏,我被分到的那个协会的名字还挺有趣的,我们都互相开玩笑说以后做什么无法无天的事情就可以拿协会出来当挡箭牌。鉴于我们都是看哈利波特长大的,大家就很自然地会争论自己的协会是对应着霍格沃茨里面的哪个学院。鉴于每个协会有自己的颜色,虽然我所在的协会觉得自己的名字最符合格兰芬多的性格,但是因为我们颜色是绿色,我们就争不过另外一个颜色是红色的协会。剩下的另外两个协会分别是黑色和蓝色,都比较安静,不像我们红绿这两个协会那样爱折腾,所以他们一直在争到底谁是拉文克劳(对的,没有人想做赫奇帕奇)。

协会系统对于建立人脉关系和增进不同年级之间的了解和帮助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每个月会有一次协会晚餐,名额有限,每个协会各自邀请一些校友回来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医学生涯,比如说为什么选自己所在的专科(specialty)还有自己对该专科的现况和未来发展的看法。一般请回来的校友的职业轨道(career trajectory)跟我们一般想的不太一样,比如说在家工作的放射科医生(radiologist),又开公司又看病人的急诊科医生等等。跟这些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站稳脚跟的医生吃饭和聆听他们分享他们的人生真的非常有意思,也能了解到很多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的消息,对于将来如何选择专科,选择什么专科和如何规划自己的医学院四年等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解答。

同一协会里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医学生还会有一对一的配对来帮助第一年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医学院的生活。第二年医学生(M2)相当于我们这些第一年(M1)的“大哥哥大姐姐”(Big sib),我们每个月会至少见面一次来聊聊近况,顺便互相吐槽自己最近在学的东西和向M2偷师当时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之类的。我的“大哥哥”第一次见面一上来就告诉我认识完同级的人之后就可以试试翘课然后在家自己看学校录下来的讲课视频(Lecture capture),看看这样会不会学得更有效率。我当时还觉得本科翘过的课两只手数得过来,医学院这种竞争这么大的地方翘课了的话那还得了?现在看来我当时真的是too young too naive,翘课但注意力集中地在家看两倍时速的讲课学到的东西很多时候比坐在课堂上但时不时走神的还多。

Curriculum

美国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两大类,以器官为中心所有有关的课一起上(organ-based)或者比较传统的像本科那样分为一门一门课。我读的学校是器官为主的单元制(organ-based module),所以解剖是跟着器官来学,而不是像传统课程设置那样所有解剖在第一年的头三个月就上完了。以器官为主的学制还有一个特点的就是你会同时学到这个器官正常的状态和病理,而不是说你先学了全体各个器官的正常状态然后再去学他们各自的病理。所有关于这个器官的知识我们都要在四到六个星期学会,涵盖对应的药剂学(pharmacology),解剖,组织学(histology),身体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等等。我们现在正在学心脏,所以讲课包括心电图的原理,如何读心电图,如何听心音,心脏的正常结构,心脏的病理结构,抗心律失常药等等。除了要学生理知识之外,我们还要上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临床问诊,医疗伦理,和更偏向于人文社科的比如美国医疗保险是如何运作,部分美国人抵制疫苗的前因后果等等。每个单元结束的时候考试,所有上过的课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人文伦理都会考,一般考3个半小时,三四十页的卷子,大部分是选择题,简答题的数量不定。因为我们学校头两年是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成绩(Pass/Fail system),所以只要你考试成绩在70%以上或者离平均分2.25个标准偏差以内就算合格。不合格的话第一年结束的夏天给你一次补考机会,补考过了就会直接把考试成绩改成合格,不留任何其他纪录。如果补考仍然不合格或者挂了太多个单元,就会被叫去谈话,有可能会要重修第一年或者需要做其他的补救措施才能继续第二年的学习。

我们学校头两年的医学院课程设置里还有很多机会给我们提前积累临床经验,而且这种机会可以一直延伸到第三第四年。比如说第一年开学一个月后每隔一周我就有机会去诊所看一下午真正的病人,这种诊所跟一般的不同,是以教育为主的(education-centered medical home),服务的病人大多数是弱势群体。你所分到的诊所和主治医生在你读书的四年内都不会变。我所分到的诊所所在的社区是非裔美国人的聚居地,也是城市里最穷的社区之一,很多人用的都是美国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补助(Medicare/Medicaid)。在这里看病的话每个病人会有一个小时的预约时间,比一般医生看的15分钟要长很多,原因是他们会被两批人先后看诊。第一批是医学生,一般是低年级的医学生(M1/M2)跟一个高年级的(M3/M4)配对一起进去看病人,问好病史做好查体之后就去报告给主治,然后第二批也就是主治和之前的两个医学生同时进去看病人来确保医学生没有错漏。虽然看病时间长了些,但是病人得到的关注可是比一般的诊所/医院多很多的,病人在预约的时候也被明确告知了这个诊所的不同之处。这个诊所看的很多病人都会有慢性病,所以经常需要复诊,一般每个医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群病人要负责一直到你毕业(毕业后给新来的第一年医学生),如果自己的病人很久没有来的话,我们要打电话去问候病人和帮他们预约下一次复诊。

鉴于我现在是第一年,很多身体检查还没学,我就负责问病史,跟我配对的高年级医学生查缺补漏和查体。在这个诊所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病人(从小孩到孕妇到老人),看了不少一般不到第三年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的病例(HIV感染者,抑郁症,癫痫等等),提前学了一些学校还没教的查体和积累了临床经验(比如说如何听心肺音,要问哪些问题来筛查病人是否抑郁或者有早产的危险之类的),还很早就开始接受如何做口头报告和写病历的训练。学校设立这种早期开始和长期的临床机会是想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第三年进入医院轮转,更加迅速地培养临床思维。医学生做的所有一切(写病历,查体等)都要经过主治的亲自确认和签名,所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医学生犯错对于病人生命的严重程度。病人们也对我们这些医学生很宽容,偶尔碰上有病人要求只要主治的话我们也完全尊重病人的意愿。每次去诊所,每一级的医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目标要完成,比如第一年学生要问一个病人的家庭病史,第二年的可能要做一个腹部查体。去完诊所之后要把所完成的目标写下来,但不能透露病人的具体信息(HIPAA规定),然后下一次去诊所时给主治过目。学校会定期收集这些目标来确保我们跟得上进度。同时主治也会定期评估我们,评估表也会发给学校。

---------------------------------------------------------------------

现在就写这么多吧,等我想到什么别的再慢慢补充。顺便扔一张描述医学院生活的心电图上来,一想到真正的心电图我到现在还没完全搞懂就觉得心塞。

来源:

asiseeit2000.files.wordpress.com



  

相关话题

  想入职日本的欧美互联网公司应该去日本还是美国读研?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亲眼见到很多尸体是怎样的感受? 
  如何看待女子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怀孕事件,医院副院长称「可能女子情感上孤独,跟男护工产生了感情」? 
  有一个平胸萌妹子作女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 
  盲目正骨的误区你掉坑里了吗? 
  日本新冠确诊断崖式下降,全球日增确诊下降超 50%,可能是德尔塔病毒在「自我灭绝」,疫情会自动消失吗? 
  年轻人只靠自己是不是已经很难跨越阶层了? 
  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 
  虚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前一个讨论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国内的潜在票房有多大?
下一个讨论
什么是通识教育?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