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评价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理论? 第1页

  

user avatar   mou-ke-xue-de-chao-dian-ci-pao-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亨廷顿的几大预言:

预言:中美冲突不可避免

预言: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有1400多年历史,而且将继续上演

预言:穆斯林的边界是血腥的

预言:基督教国家一致对外有悠久的传统

预言: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共性甚至不如各自与西方文明的共性,但政治上会走到一起对抗西方文明

预言:欧洲穆斯林移民问题将在2025年解决

预言:国际贸易带来好处,但也常常令彼此害怕,造成冲突

预言:无所适从的国家:土耳其,俄罗斯,澳大利亚

预言:西方文明的价值在于其是独特的,而不是普世的

前五个预言已经实现,剩下的也将逐一实现。

天下,苦西方久矣。

可惜,当今霸主美国人的小邦视野,令他们只能看到自己头上哪怕树叶,看不到整片森林。他们骄狂自大、目中无人,觉得自己“闊了”上百年,就不屑于向担任人类文明灯塔数千年的东方学习。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亨廷顿就是太聪明了,16岁上耶鲁了,23岁在哈佛任教。名气大、能力强,1950年就是高级研究员,比他大6岁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这个时候博士还没毕业。由于正是谢林开始把现代经济学模型,引入到分析核军控之类国际关系问题,所以亨廷顿在著述时不怎么用新工具。

如果亨廷顿晚生几年,或者稍微笨点儿,本科、硕士多学几年,像后来的曼瑟尔·奥尔森一样在谢林的手底下学经济学,然后用经济学工具描述政治现象,那么现在知乎根本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不信你搜知乎,看看有几个人回答“该如何评论曼瑟尔·奥尔森的理论”。要知道奥尔森描述理论时就是用了简单的需求曲线,如此便没几个外行会评头论足了。再搜吴思的“血酬定律”,立马就是一派热闹景象,一群人说什么吴思发明“血酬定律”,还联系黄仁宇、张五常侃大山,我眼睛都瞎了好么,啊哈哈哈。可怜的

@寒鸦与渡鸦

提到吴思不过是通俗化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却只获得27个赞。给人浓浓的一股讨论任贤齐音乐能力,有提中岛美雪然却被无视的感觉,啊哈哈哈。。。

说来亨廷顿的理论假设,实际上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复杂度高一截。看过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懂点经济学,就知道这套理论应该借用垄断市场定价和社会选择(公共选择)理论描述问题,其中社会选择理论中的价值排序描述文明,单寡头市场模型可以借用描述伊斯兰文明和其他文明间的互动,而双寡头模型(博弈论)可以描述其他文明间的互动。

亨廷顿是把世界文明抽象为数个群体,其中由于伊斯兰文明没有超级大国,所以伊斯兰文明和其他文明接触时,是一群小国和其他文明的一个带头大哥谈话,经济学例子类似于一群消费者到中国电信买商品,被宰的概率比较高,现实例子就是以色列复国问题。在其他文明间经济学例子类似于宝钢代表中国和力拓集团谈判铁矿石价格一样了,是双垄断谈价,被宰的概率低,国际关系现实例子就是朝核问题。在文明内部,大国明白小国的价值观排序,这样可以更好的处理小国间的矛盾,类似于经济学上本国企业更了解本国人偏好,奥迪加长版卖的好,国际关系现实例子比如越南和老挝之间的战争问题中国插手后就不再动荡,而巴尔干半岛、库尔德地区、耶路撒冷问题,西方国家插手后根本没用。

你以为理解亨廷顿那么简单?所以有时候数学和图表起到了智商隔离的作用。比如在知乎上搜“民主”,关于民主回答头头是道者太多,然而有人问“该如何评价阿西莫格鲁的《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一书么”?没有啊,因为看此书而不睡觉的人太少了。如姚洋所说,阿西莫格鲁的书就是用博弈论的承诺可置信性把马克思的理论严谨化了,也就是说这套理论其实大家很了解,就是多了一个逻辑环节,结果在知乎的表现就是没人讨论这个议题,显然这个话题被很好的智商隔离了。

我想如果亨廷顿用博弈论描述其文明冲突论,也立马就智商隔离了,至少这个问题下某个写可笑答案的人,再看此书时肯定睡着。。。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亨廷顿很多方面洞察力很强,就是有一点不好。他作为一个昂撒蛮子,一定要把斯拉夫蛮子开除西方籍。

同时他认为昂撒蛮子是西方,西班牙人也是西方,流浪到北美的昂撒蛮子还是西方,但是阿根廷这种说西班牙语,信天主教,白人血统比美国纯的国家,因为到了南美,就不是西方了,属于老墨。。。


user avatar   keng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真是骚包的一年,伴随着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全球化退潮、以及中美纠纷,“文明的冲突”这个词儿越来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微信群里,上到贸易协定、中东冲突,下到外国宁在中国被区别对待,如果没有人甩出这个高大上的词来展示一番,都不好意思说是场优秀的辩(chao)论(jia)。

然而“文明的冲突”到底讲了点啥,是不是能够解释这么多现象,倒反而不是很有人关心。反正我一圈问下来,各种解释都有,颇有点啥都往里塞的意思。我们今天来聊一下这个东西。

1. 这书说了啥

其实内容倒是不复杂,毕竟它本来就是一篇发表在《外交事务》上的长文,主要是他们那些研究政策外交的自己圈子里传的。火了之后老亨再接再厉,把它扩展成了一本书,才成功的出圈。

整本书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基石,是讲方法论的,并顺便解释一下为啥他要用文明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在老亨看来,之前世界上解释政治和预测未来格局有四大方法论,但都有问题。

思路一是他哈佛的学生福山在苏联倒台之后琢磨出来的”历史的终结论“。取了个这么牛逼的名字,意思不是说马上要世界末日了。而是说大家不要争了,美国的皿煮制度全球第一,最能体现祖师爷黑格尔说的”人人都可得到自由,人人都可以获取认可“的理想状态。那政治学院的这帮人还研究个毛的意识形态,大家洗洗睡,一觉醒来世界大同就好了。

这种直接跪舔的方式显然一方面大受欢迎,另一方面又被骂的狗血淋头。我当然不相信福山作为一个严肃学者,跪舔是他的主观目的,但我的确可以理解他那种蜜汁热爱。毕竟福山自己是第三代日裔,爷爷那一辈移民到美国,还在二战时期被美国人关过集中营。越折腾越热爱,这几乎是个铁律。

福山后来去了兰德公司,他的思想其实每隔几年都会变一变。比如911的时候搞串联签名,游说布什去揍伊拉克,后来又觉得那美国人这么干要出问题,又拼命反对。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同志。

思路二是世界要两极化了。穷逼国家继续穷逼,富裕国家继续富裕。就跟大家看的好莱坞反乌托邦电影一样,有钱阶级各种岁月静好;穷人阶级各种混乱不堪和内斗,世界也一样。西方国家高歌凯进,穷逼国家坠入深渊。这种理论也不用反驳了,读者老爷显然正生活在全球最大的一个反驳中,反正此处应有啪啪声。

思路三是最主流的观点,就是以国家为政治博弈的主体,所有184个国家以最大化自己利益为导向进行博弈。老亨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但是不够完整。因为这个理论默认不同国家的利益是类似的,行为方式是有共性和可预测的。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深刻,国家还有自己不同的个性。

这就像是经济学的”理性人“概念一样,”理性国家“虽然作为建模很好,但是事实上不存在。因为人口流动,资本全球化,技术扩散等原因,国家边界越来越模糊,国民也越来越不受控制。所以国家作为主体参与博弈的能力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强了,需要把文明的因素考虑进去。

最后一个则叫大失控。这玩意儿是他的好基友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这个意思倒不是说要世界大战了,而是说原有的冷战秩序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各种混乱,未来咋样谁也不知道。作为研究苏联的顶级专家,布热津斯基说出这话来还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考虑到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最近打的胡天胡地,布热津斯基又是很早就跳出来说苏联要解体的人,这种观点自带先知光环。

But,所有四大观点,老亨觉得都不够有见地。他认为未来将是以文明为博弈主体的全球冲突。这个严肃的探讨起来比较辛苦,但是我们如果想象是一部科幻电影那就非常简单了。

剧情是200年后,世界分成7.5大国:1. 中华国,就是儒家中国带着东亚的一帮小弟;2. 太阳国,就是日本文明;3. 白牛国,就是我们热爱作妖的邻居印度文明;4. 绿油油国,这可不得了了,就是现在***教的整片中亚西亚加北非,***文明;5. 圆顶国,现在俄罗斯的那一票东正教国家;6. 拉丁国,就是拉丁美洲,老实说,我实在没搞明白为啥他觉得墨西哥和巴西能混到一起去,但反正我们姑且这么看着吧;7. 西天国,就是灯塔国带领的西方天堂国家文明,简称西天国。最后算半个,7.5. 好热国,就是所有非洲国家。之所以算半个,是因为老亨自己说他不是很确定,我感觉是他自己也觉得编的太飘了。

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反正不管为啥逊尼派的伊拉克能和什叶派的伊朗混到一起,伊斯兰的苏丹能和基督教的乌干达混在一起,总之他们就是在一起了。然后在文明分界线,也就是书里说的断层线,大家互相问候老母,形成了战国七雄这种喜闻乐见的场面。

为啥会这样呢?因为老亨觉得啥消费方式啦,贸易啦,旅游啦,现代化啦,在文明面前都是渣。最终会是文明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因为人类的终极需求是寻找”我到底是谁”,而这个问题是通过”我不是谁“来确定的。所以虽然可能时间会很长,但同一个文明同一片天空,大家最终会混到一起去。

既然是战国七雄了,自然要看彼此的力量对比和变化了,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老亨觉得比起之前西方一枝独秀,现在世界有三大变化。第一,西方衰落了,当年几千号人就把大清朝揍得叫爸爸,显然现在是玩不转了;第二,本土化复兴,比如拉丁美洲一群国家,经济上叫美国爸爸,政治上则必须叫美国孙子,非常体现民族独立性,两者无缝连接完美契合;至于中华国,已经四个自信了,妥妥的本土化复兴;第三,宗教复兴,这个前两年在阿富汗已经看到叉叉教的表演了,就不展开了。

这些变化最终会把世界塑造成啥样呢?老亨觉得会形成新的世界秩序,也就是咱们刚才说的7.5个大国会最终成形。当然不一定是以国家的形式,而是通过自由贸易区,利益保留地,政治军事联盟等方式凑在一起。不过大家的进度不同。有的松松垮垮,有的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

就跟司马迁点评战国七雄一样,老亨也点评了一下世界七个半。他觉得有的文明是有核心的,比如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核心圈都非常稳定,有益发展。有的文明则没有重点,比如***教文明,没啥凝聚力。虽然埃及的纳赛尔一度搞了个”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但最终没有搞成。

说起纳赛尔这个知识点,忍不住多说两句。现在大家不怎么提这个人了,但放到二战结束的那二十来年,他是阿拉伯这条大街上最靓的仔。他在做埃及总统的时候,高举“阿拉伯世界世俗化,所有阿拉伯人民团结起来”的大旗,从英法手头虎口夺牙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当然,不是因为打仗厉害,而是美国和苏联乘机排挤英法,相当于英法被黑吃黑了一把。但不管怎么说,人家反正是搞定了,也成了阿拉伯世界反帝反封建英雄。

纳赛尔声望一度高到什么地步呢?隔壁叙利亚人爱慕之下,非常冲动的把自己政府推翻,哭着喊着要加入埃及。这个骚操作把纳赛尔自己都吓了一跳,有点”你突然说要跟我成亲,我早上起来牙齿还没刷”这种感觉。反正最后两家合并,搞了个之前说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按照当时的政治环境,如果这个操作成功的话,很可能后面加入进去的就是也门、伊拉克、约旦。大家一度连国旗国徽都玩到一起去了。

不过就跟很多迷妹结婚后发现帅哥老公是个渣男一样,叙利亚很快就发现埃及也特么是个渣男。大家一拍两散,后来这玩意儿就没啥人提了。毕竟纳赛尔也不是秦始皇。当然,如果真搞定了,那真是不得了的事情,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设想图,是不是很过瘾的样子


回到主线,不同的文明以不同的进度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其他文明则报以热烈的反对。比如刚才说的纳赛尔搞”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美国人就跟沙特、约旦他们眉来眼去要搅黄这事儿。现在也一样,俄罗斯往西搞事儿,英美就一起去折腾白俄罗斯、乌克兰。

搞来搞去,最后不就搞出战争来了嘛。老亨把这些战争叫做”断层线战争”,比如阿富汗战争,比如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和***教的波斯尼亚,反正老亨要是还在,现在看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打仗,也一定会说你看,断层线又热闹起来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世界真的是这么发展的,那各个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该咋办?尤其中的尤其,美国人该咋办?注意,干货来了。老亨认为,西方国家必须寻找自己的文明核心。什么“多民族国家”,就是扯淡。

我最后总结一下,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世界政治格局应该以不同文明的发展和博弈作为主要视角,各个文明之间有沟通,但不可能真正融合,他们将会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并改变世界的力量对比。而文明之间必然会起冲突,尤其是在断层线附近。而西方文明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老亨憋了整整一本书,最后想讲的一句话:

要想在未来文明的冲突中活下去,美国人需要记住“合众为一”的古训,否则“听任美国成为一个充满民族纠纷的国家将会导致崩溃”,因为“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仅是以政治信条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里有立足之地?"。而如果美国都完蛋了,那将意味着“美利坚合众国的终结,实际上也意味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论据充分,结论有力,这篇论文我给满分。

2. 老亨到底啥来头

要了解亨廷顿,多少得了解一下他人生的时代背景和两个哥们儿: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他们三都在哈佛读博士。基辛格我就不说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寿冠军,一辈子干了人家三辈子的事儿,97岁还能发表文章和人家骂仗,不服不行。

布热津斯基大家听的比较少,不过放在那个年头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基辛格不是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嘛,后来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副总统福特接班当上了总统,后来大选中被民主党的卡特击败,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就是布热津斯基。他也是学而优则仕,跟基辛格一个套路,不过更鹰派一点。

时间推移到1957年,那时候哥们儿三都在哈佛教书,纷纷露出了天分。其中亨廷顿写了人生第一本书《士兵和国家》,讲述军队应该在国家中的关系,主要观点是军队是国家”管理暴力的部门,天生就应该是奉行保守主义的专业机构,不能被国内的自由主义所影响“。美国的大学基本都是自由派的,所以他这种观点瞬间就被同僚骂的狗血淋头。我觉得这简直是老亨的天分,他写的书总是一出来就被骂,然后骂啊骂啊又开始越传越广。

一顿骂完之后,第二年哈佛评职称,他没被评上副教授,一起落选的还有布热津斯基。谁评上了呢?基辛格。其实基辛格前一年也出版了一本书,观点更加劲爆,认为美国应该“战略性的偶尔用用核武器”。最后搞了一圈他反而被评上了,我总觉得可能是因为基辛格人缘更好,路子更野。

是可忍孰不可忍,亨廷顿和布热津斯基抬屁股就去了哥伦比亚大学。60年代,美苏冷战愈演愈烈,”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理想主义的政策很快就没戏了,这种大背景下,这几位主张强硬态度的学者越来越吃香。以至于4年后,哈佛系主任又跑去向他们表达了仰慕之情,想把他们请回去。布热津斯基那时已经搭上了肯尼迪的线,做了后者竞选顾问,算是直接下场了,所以没鸟哈佛,亨廷顿倒是又回去和基辛格一起上班了。但那时候基辛格的心思其实也已经不在那里了,他搭上了洛克菲勒的线,在帮后者竞选总统。

显然亨廷顿和布热津斯基的关系更好一点。后者在林登约翰逊政府的时候,帮他搞到个国务院顾问的活儿,写了个越南战争的报告。报告里一方面说越战是对的,必须打、狠狠打,但另一方面又说打的方法错了。那年头正是学生和政府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政府要体面的结束越战,学生要反战。所以这话一出,鹰派的政府觉得他瞎特么批评,不上路子;每天”和平与爱“的大学生又觉得这教授绝逼是个战争贩子啊。反正里外不是人,据说连家里都被愤青刷了油漆。

得罪这帮人容易房子遭殃,中外都是一样


后来布热津斯基混到了卡特的白宫安全顾问,又让他做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白宫安全规划协调员,不过也是一年之后就走了。之后他就没怎么混政界,继续做学问,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包括我们之前说的福山同学。勤勤恳恳干到1993年,写出了《文明的冲突》这本极度争议的书来。

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亨廷顿还是更喜欢做学者一点,对实操兴趣不大。但是他的思想肯定不能说纯粹只是嘴炮,毕竟他和那些当权的政策制定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平时没点互相请教和沟通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他的确不太适合做官,布热津斯基就说他在白宫干活的时候就有点不修篇幅,看起来很亲和,但一旦辩论起来,又会非常固执。

大家随意感受一下他们三个不同的画风,从上到下,分别是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和主角


对于他自己,老亨觉得他自己的精神内核是尼布尔牧师的那一套。大家可能对尼布尔不熟悉,不过可能听过这个祈祷文:

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物;

赐我勇气,去改变那些我可以改变的事物;

也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老亨一直觉得自己活出了尼布尔牧师想要的样子,可以笼统的说就是当初清教徒的样子。这种主张被称为“基督徒现实主义”,总体而言有几个:劳工平等,所以他非常反对镇压工人运动那一套;社会福利;反对独裁,所以非常反对苏联,但他不完全反对马克思主义,自己也承认很多观点是从马列主义那儿学来的;支持黑人民运。

听下来啥感觉?是不是一股传统精英白人的赶脚袭面而来?没错,老亨就非常自豪自己是那种“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严谨谦逊勤奋而有信仰。他不反对多民族,但是他反对不融入传统美国精神的多民族,像奥马尔参议员那种打着星条旗反星条旗的,看了让人脑溢血;他也不反对美国和苏联斗,但他觉得美国不应该各种输出价值观;最后,就跟尼布尔的观点很相似,他觉得人民群众当然是好的,需要皿煮、要反对不公,但人民同时也容易变成傻叉,得防着这帮人盲目瞎搞。

所有老亨赞同的玩意儿,都能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上面找到思想根源。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老哥是个活在1993年的1939年美国人。

3. 到底是不是合理

合不合理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你说不合理,但人家解释了很多现在发生的事儿;但要说合理,显然它又解释不了很多事儿。

再说了,作为谈政治的书,一旦看的人多了,往往就是骂的多捧的也多,两群人互相看不顺眼。如果书的热度持续不断的话,那骂的会越来越凶,捧的也越来越高,毕竟嗓门不大、说法不极端,意见没人听的到嘛。最后是骂也骂的太狠,捧的也太高,你也分不清楚到底是因为骂的太狠了所以必须捧高点,还是因为大家都在瞎捧,所以只能骂狠一点。

嗯,绕完口令,我们看看主要的意见。

关于书本身的内容,有几点是明显有缺憾的。

第一、这书没法解释文明内部的冲突。

按照这书里的逻辑,各种文明不是同一片天空了吗,怎么打起来比对外还狠。大家都觉得沙漠风暴,美国人逮着萨达姆一阵狂揍,太特么狠了,显然是文明在冲突了。事实上这个级别简直就是小儿科,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的械斗那才叫狠,双方同样打着星月旗互相甩化学武器,一点也不像是要共建和谐文明的样子。

第二、很多书里说的冲突原因复杂,没法简单来句文明的冲突就完了。

这个也很简单,因为我们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的冲突都发生在欧亚板块上,希腊学者德米特里·克茲科斯把这一块叫做“文明的中间区域”。


我们上一篇讲丝绸之路的文章里面就谈到,这地盘自古以来都非常热闹,是全球范围的”四战之地“。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周围还虎视眈眈的一群壮汉。就跟中国的徐州似的,资源丰富易攻难守,有没有文明的冲突都会打的遍地开花。所以硬是再加上一个文明冲突的帽子,似乎也没啥意思。

第三、关于***教复兴的论述太武断了。

这一点是可能是最招进步派MSL烦的,书里哇啦哇啦说了一堆叉叉教复兴的现象,包括用YSL法取代世俗法、妇女要重新带面罩啥的,还说了一句***教复兴和马克思主义有相似之处。通常我写文章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多,但这一段的确太特么找骂了。

很多MSL的改革派就一肚子火。老头儿你特么凭啥说***教复兴就是逼着妇女带面罩?你咋不说西方文明复兴是要法国姑娘穿贞操带呢?NND你们基督教复兴就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现代化,要大谈特谈基督教的现代性,现在轮到我们了,复兴就特么成了越活越回去了?你丫才这样复兴呢,你们全家都复兴。

我其实对这种恼火非常能理解。像Abdolkarim Soroush这样的伊朗良心知识分子,往往呼吁现代化,以及“和西方平等对话”。他们本来就两头不是人了,西方土炮觉得你们这种人谈什么现代化,你们就是一帮**分子;伊朗土炮觉得,嗯,伊朗土炮没啥感觉,闭着眼睛骂”叛徒、帝国主义走狗”就行了。所以,本来他们已经够烦的了,好了,现在来个啥“文明冲突”,这文明都特么要冲突了,那大家还谈个屁啊。

上面三个勉强算是学术层面的,还有一些是现实政治层面的。

我上面就提到,亨廷顿如果是个捡破烂的,突然写了这么个玩意儿,大家也就算了。可他自己是个著名学者,又是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种人的好基友,写东西得注意点影响力。老亨说我就是纯粹学术研究啊,学术界就说扯特么蛋,你的影响力多大你心里没点碧树吗?这学术研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咋办?

事实也是这样。现实政治里,很多人看到“文明的冲突”这个标题就乐开了花,这五个字简直太好用了,啥都能往里装。我要是五角大楼负责跟国会要钱的,我就会说:“你们还特么不加军费?文明都要起冲突了,你看,我们要做好和整个敌对文明的战斗,7000亿美金军费咋够啊,明年必须要1万亿起。“

反过来,那帮ISIS的也会跳起来,说”你看看你看看,人家自己都说了,这已经开始文明的冲突了。你们还指望着人家会安好心?这是亡国灭种啊……”。

所以,让搞地缘战略的很火大的是,这种观点是典型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本来没这事儿的,重复了1000遍,居然成真的了。认为不可能的请参考卢旺达“胡图族”和“图西族”的来源。卢旺达这种窝里斗就算了,在美国这种两极分化、拳头又特别大的国家,牵一发而动全球,非常危险。一方面普通百姓很吃这一套,另一方面精英又深知这种想法的危险性。

911的时候,布什在宣布入侵伊拉克的时候,就说漏了嘴,把它比喻成“新时代的十字军”。把搞战略的那帮人气的半死,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反恐反恐越反越恐,这场战争被人引申成是美国人代表基督教世界来斩草除根的。但反过来说,布什到底是不是内心深处有这个想法?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但既然话说出口了,管你是不是真的,不被利用是不可能的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件事情还是挺明显的。那就是,作为传统美国精神继承人的亨廷顿,在新时代一方面看到美国对苏联的胜利,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在移民、现代消费主义、多文化共存主义等情况下,原有的精神内核在逐步被侵蚀。他没点忧虑是不可能的。书里就列了很多预测未来美国人口的变化,当时预测西班牙裔的到2020年人口占比16%,现在看应该都到20%了。

所以人到老年,老亨写这书的时候已经66了,一方面感叹人心不古,一方面对他的人文遗产开始担心,也不奇怪。

4. 尾声

文章到这里,又已经太长了。有人可能会问“你的结论是啥”?其实我没啥结论。毕竟我不是北京出租车司机,对啥事儿都能有个结论出来。文明世界这么复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意识形态,各种东西掺和在一起,人类就这么跌跌撞撞的一路向前,偶尔还摔个跟头往后退几步,谁知道200年以后到底会如何。

虽然没有结论,但是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耶路撒冷其实没那么重要。虽然圣地是在***教手里,但基督徒去朝拜基本没人拦着。城市里面既有教堂也有清真寺,大家虽然不至于其乐融融,但起码也是各过各的。你说基督徒去的路上会被打劫,这特么不废话吗?那可是在中世纪,你丫出个村子都可能被打劫的年代。而且欧洲分成百把个小国家,一天到晚打来打去。

后来乌尔班二世跳起来说:“卧槽你们这帮人还有没有良心?圣地都在人家手里你们心里难道没点愧疚吗?”一帮文盲一听,觉得果然是这么回事儿。同时很多消息也传开了”我们得去拯救圣地啊。圣地可是在东方,满地黄金的那个地方。我们这种二胎反正也没继承权,去那儿说不定就发达了。当然,你懂的,我们一切主要都是为了圣地。“

然后耶路撒冷就被十字军攻占了,鲜血漫过脚踝的那种攻占。MSL一时半会还没反应过来,他们那时候散的跟一盘沙拉似的,互相抢地盘抢的厉害。何况对他们而言,耶路撒冷虽然是圣地,但已经排名第三了,大家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这时候有聪明人就跳起来了,萨拉丁大喊一声”卧槽你们这帮人还有没有良心?圣地都在人家手里你们心里难道没点愧疚吗?“非常耳熟对不对。

之后那帮军阀头子一想,是啊,的确不合适啊,何况下面的人被越说越激动,不表示一下的确也说不过去。于是大家凑个分子,萨拉丁做老大,一方面大谈特谈耶路撒冷对MSL的神圣地位,另一方面,“再不团结,等着地盘被人家削完吧。”终于,大家组成联合军团,跟对面的联合军团开始死磕,最终收回了耶路撒冷。整个职业生涯里,萨拉丁最头疼的事情都是“这帮沙拉会不会又散伙了?没有基督教大对头会不会又成沙拉了?”

所以,最终我也没结论,我只知道人嘛,从历史角度来看,的确变化不大。而很多事情,就跟圣城耶路撒冷一样,既有可能是”nothing“,也有可能是”everything“。

全文完。




  

相关话题

  特朗普 2020 年总统选举连任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中美两国互换领土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匈牙利总理表示「对于世界大国来说,匈牙利只是一枚棋子」? 
  如何看待台湾网友通过众筹网站买下纽约时报的头版广告? 
  大数据显示美国新冠「零号病人」大概率 2019 年 4 月出现,有哪些科学依据?如果被证实意味着什么?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句话在现代社会是否已经过时? 
  如何看待中国外交部表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就有关问题的裁决无效? 
  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力究竟强于日本多少? 
  如何评价日共?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愿意相信美国的承诺? 

前一个讨论
「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下一个讨论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