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那么厉害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yl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惯例,先做简单回顾,然后再下定论:

陈庆之北伐发生在公元528年,在这之前近二十年的岁月里,南朝可以算得上是政治清平,国泰民安,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反倒是北魏,这些年里一直都过得不太平。自宣武帝死后,胡太后执政,十几年间,朝廷动荡不安,迭遭大乱:先是政治昏暗,朝堂上勾心斗角;随即,又爆发了六镇之乱,朝廷应对失当,遍地狼烟。

最终,六镇之乱被尔朱荣平定。但尔朱荣的出现,加剧的却是孝明帝和胡太后之间的矛盾。胡太后因为轻信谗言,竟然毒杀了亲子孝明帝,但这已经无法阻止尔朱荣从肆州南下。在进入洛阳后,尔朱荣杀胡太后及以下洛阳公卿两千余人,是为河阴之变。

在尔朱荣制造河阴之变以后,公元528年,北魏宗室元颢选择南逃,投奔萧梁。萧梁此时开国已经接近三十年,梁武帝萧衍接受了元颢的来投,并封其为魏王。

不久以后,元颢见北方大乱,上表萧衍,请求北归。萧衍于是便命陈庆之领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称帝。



为什么是陈庆之去?

这值得说道说道。

陈庆之出身寒门,最早是萧衍的侍从。他开始上战场的时候,已经40岁了——所以并不是白衣白袍的翩翩少年形象,而是人到中年的大叔路线。

那一年,陈庆之随着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结果萧综竟然投降了北魏——这又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了,这里先不做展开。总之,因此产生了一系列一言难尽的事故,萧梁一方遭到大败,但陈庆之所部深陷其中却做到了独善其身。

此后,陈庆之又随军出征,颇有一些战绩,并因此封侯。

也就是说,陈庆之在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前,已经上过战场,并且还立了些不大不小的功勋。萧衍如今派他去,看中的可能也就是他的这些能力。说穿了,这并不是个雅活,带着七千人就想去北魏当皇帝,这个副本怎么看都没啥诚意。即便北魏如今已经内乱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七千人人很有可能一去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返。

萧衍内心的想法估计是,哎,这七千人就权当是打狗的肉包子了吧。

但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陈庆之在这一战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辉,不仅挑动了天下局势,还因辉煌的战绩而光耀历史,让后人赞叹不已。

如果说历史有剧本,那么陈庆之就是在编剧不曾留意的空白页上,把原本不起眼的副线走出了主线的开挂感。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

陈庆之护送元颢北归,元颢称帝。此后,元颢与陈庆之一路北上,横扫中原,最终进入洛阳。

在此期间,被记录进史书的战役一共有这么几场。

/ 第一场大战发生在睢阳。当时,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镇守,并筑九城抵御梁军,但陈庆之一日之内攻陷三城,丘大千投降。

// 第二战是在考城。史载,魏济阴王元晖业领兵两万,被陈庆之全歼。

/// 第三战在荥阳,这也是史料记录中双方实力对比最为悬殊的一战。战前,陈庆之是这么激励士卒的:敌军有三十万,而我军只有七千人,所以我们不能跟敌人的骑兵在平原野战,只有攻破他们的城垒才能求生。

在此战,陈庆之亲自擂鼓。只一通鼓毕,梁军便登上了城墙。

不久后,北魏权臣元天穆领兵围城,被陈庆之在城下击破,并攻破虎牢关。

虎牢关既破,兵锋所指之处,便是洛阳了。洛阳城中的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在大臣簇拥之下,仓皇渡黄河避敌。元颢进入洛阳。

//// 第四战发生在大梁。陈庆之进入洛阳后,北魏反攻,再次攻克大梁、虎牢关。陈庆之于是率部反击,在大梁击败元天穆,并收降虎牢关守将。


史载,
陈庆之所部从铚县出发至洛阳,
前后作战47次,
攻城32座,
所过皆破。


可光爆发的时候有多炫目,转瞬散灭的时候也就有多黯淡。在元颢进入洛阳以后,北魏开始进行组织力量反击。陈庆之谋求与魏军主力、尔朱荣大军决战,但最终却被击败。不久后,元颢遭擒被杀。

陈庆之部回撤萧梁,在途中遭遇山洪,全军覆没。陈庆之化装为和尚,只身逃回萧梁。

回到南方后,萧衍对陈庆之此行大加赞赏。此后,陈庆之镇守边疆,直至去世,享年54岁。


因为网络的作用,陈庆之的名声如今已经特别的大,如何评价陈庆之的军事能力,也就成了网络中的一大吵点。

赞同者认为,陈庆之北伐所过皆破,这是第一流的古代名将的水平;但反对者却认为,陈庆之的功绩,其实是《梁书》所伪造的。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来评价呢?

首先,梳理陈庆之的整个战斗人生,你会发现他其实并不如传说中一般百战百胜。他与尔朱荣的决战,事实上就是失败了的。

虽然在进入洛阳之前,陈庆之所过皆破。但进入洛阳以后,随着北魏把全部的注意力和实力都调转过来,陈庆之其实才迎来真正的考验。

也就是说,之前的战斗都是开胃菜。与尔朱荣大军的决战,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当时,陈庆之带兵渡过黄河,驻扎于黄河北岸,以攻为守,主动寻求与尔朱荣大军决战。

但尔朱荣同样也是久经战争的名将,而且他麾下此刻有数十万大军,实力远胜于陈庆之。他并没有按照陈庆之的意图与之决战,而是派偏师牵制陈庆之,自己则亲率主力渡河,直攻洛阳。

元颢此前虽然已经聚集了十数万军队,但未经战阵,而且时间尚短,几乎没有任何凝聚力,战斗力远远比不上尔朱荣的精锐。因此在尔朱荣主力渡河之后,元颢大军几乎是一触即溃,元颢只能逃出洛阳,不久便被擒杀。

而此时身在北岸的陈庆之,因为失去了后方支援,也被击败。更何况,随着元颢溃败,梁军在北魏的存在已经变得毫无意义。陈庆之部于是开始南撤,但在途中不幸遭遇山洪,全军覆没。

也就是说,陈庆之固然有辉煌一战,但这恰如烟花,绚烂过后,了无踪迹。他的北伐虽然搅乱了北方局势,但既没有帮助元颢建立帝业,也无助于萧梁在北方的领土扩张。



而且,你只要再仔细思索,就会发现陈庆之的大胜,其实有太大的“水分”——暂且不说《梁书》在伤亡数字上的造假,就单说陈庆之攻克的那32座城池,里面有多少是打下来的?

对绝大多数面对陈庆之的北魏官员而言,他们想的并不是御敌,而是站队。陈庆之虽然是个梁人,但他背后站着的,可是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颢啊!

换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北海王元颢和孝庄帝元子攸之间的帝位之争。陈庆之如果败了,那么元颢就是孝庄帝的乱臣贼子。但陈庆之如果击败了尔朱荣,那元颢就会成为北魏的新皇帝。

而且在此时,元颢的赢面可能还要更大一点。

所以,大家为什么要抵抗呢?

更大的可能,只会是这些城池里的绝大多数,都是望风而降的。陈庆之北伐面临的真实局面,其实是他在北魏国内大乱之际,趁着北魏军队主力无暇顾及而大军突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洛阳。

这个时候,北魏的军队主力在干嘛呢?一部分是尔朱荣的嫡系部队,他们正跟着尔朱荣北伐;另一部分则被元天穆带着,去了如今的山东一带平叛。

事实上,北魏朝堂在之前就有过讨论:是应该优先攻击陈庆之的北伐部队,还是先平定叛乱?最终,朝廷的决策是平叛。因为叛军声势浩大,史载有几十万人之多;而陈庆之只带着七千人的部队,用不着太过重视。

北魏朝廷没有想到的,只不过是陈庆之这区区几千人的部队,竟然能一路杀到洛阳,动摇了根本。

这个战争之外的政治因素,可能才是陈庆之取得战果的最大原因。

我们在思考陈庆之北伐大胜的原因时,不得不重视这一点:面对的敌人太弱太不专心,这是陈庆之能有绝世战功的一个原因。甚至于,可能是最主要原因。

他的战功,是在特定时期、特殊条件下的产物。

此后,随着北魏开始认真对待,尔朱荣亲率大军来袭,陈庆之的七千人根本就无从施展。


写到这里,也就可以放结论了:

客观的说,陈庆之北伐的成功,确实展示了他一个作为名将的潜质。但是,他的战功却并不足以证明他能够跻身名将之列。

这话说起来有些绕口,有的人甚至会感到疑惑:会什么要把这个事情搞得这么仔细?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

大家尽可以设想一下:陈庆之的北伐军如果再晚来三年,此时北魏因孝庄帝手刃尔朱荣已经大乱。那么,陈庆之只要手中有足够的筹码,应该就能取得堪比桓温刘裕的功业。

又或者,陈庆之的北伐队伍不是只有区区七千人,而是像二十年前的临川王萧宏一样,手握几十万人,那么我们也大可以设想:即便彼时北魏尚属强势,但陈庆之应该也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但问题是,历史没有如果。

陈庆之没有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过那么好的机会。他的舞台实在有限,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施展空间。他能够在这转瞬即逝的机会中留下自己的身影,已属幸运。

虽然这种幸运的底色,又是不幸的。

但人生大抵如此。


如今网络上的陈庆之,其形象与田中芳树在《奔流》中的塑造大有交叠:白袍白马,带领三百白马骑士便奔向钟离,几乎靠着一人之力就击败了北魏浩浩几十万大军,扭转乾坤。

这种鲜衣怒马踏山河的形象,不得不说,实在是意气风发。

虽然在真实的历史中,陈庆之并没有参与钟离之战;萧梁的获胜,也不是靠的以少胜多,而是实力相当之下的大胜。但你还是忍不住会去相信小说的虚构,在脑海里构建起那个风云卷黄沙的画面。

因为在那个场景里,透过陈庆之潇洒的身影,你看到的是自己:谁家男儿不希望有这样一个高光时候,让原本平庸无奇的人生迸发出爆裂的光芒呢?哪怕只有一瞬,但只要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能让后世留下赞叹的声声惊呼,就都是值得的。

你我虽生而平凡,但都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所以,即便那是虚构的,又有何妨?

虽然那个白色的背影已经远去,但我看在眼里,看到的分明是我自己。

现实已经如此残酷,那让我做一场大梦,又如何?


回答完毕。


以上,节选自:

白袍之下,已非少年


延伸:

二分天下后,殊途不同归
萧衍上位:残暴之君的终结
钟离之战:南北实力的再次逆转


个人公号:喻以流年


user avatar   li-ying-to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回答是的,真的有这么厉害。

自从关注陈庆之以来,对于网络上充斥着的说他骗子吹水的,我现在已经看麻木了。一言以蔽之,大多不读史书原文,并且不动脑子。比如,网络上很多说陈庆之吹水的帖子,都能头头是道分析出北魏军力没有那么多,那么请问,陈庆之这七千人难道可以原地满血复活吗?打到最后都不伤、不病、不减员吗?

如果我们承认北魏兵力确实虚高,那同时也要承认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兵必然一步步减员,不能搞双标。

读这段史书其实感触极深,我一点点写吧:

一、七千人的战斗力

陈庆之是义兴人,寒门。但是这个寒门是相对于士族而言的,不是相对于老百姓而言的,不能真当他出身贫苦一穷二白。真正的平民百姓是不会识字,不会下棋,不会自幼跟着梁武帝的。

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碁, 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爲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圈重点:甚见亲赏从平建邺,散财聚士

结合另一条记载“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来看,陈庆之虽然不惑之年才得以领兵,但实际参与军事,观摩学习;以及散财聚士,得到士卒死心塌地报效可是他经年累月的积累。

“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湣踰堞 而入,遂克之。”

圈重点: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湣

这两位在北伐中率先登上荥阳城墙的壮士一个是他的同乡义兴人,另一个也是义兴边上的邻居东阳人。如果了解南北朝非常盛行的庄客部曲制,再结合陈庆之散财聚士,很容易做出一个推测,这七千人是陈庆之的同乡、部曲,这样一批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不是盖的。

梁书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陈庆之北伐中克荥阳损失五百人,将士们跪在元颢帐前要求杀荥阳守将杨昱,在元颢因为惜才保下杨昱后,杀杨昱部下三十七人,并且剜心食之。此事一方面说明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可以侧面佐证陈庆之的部下凝聚力强,彼此感情深厚 ,死五百兄弟对于他们来说是锥心刻骨的仇恨。

七千人和七千人是不一样的,把七千囚犯撵上战场,和七千乡勇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打个比方:一般七千人可能死两千剩下五千直接溃逃了,而这七千可能死两千,剩下的五千斗志昂扬,满心复仇。

另外,这七千人是不需要后勤拖累的,他们一路是屠城掠地,打到哪吃到哪抢到哪,风驰电掣,他们也不需要守城,抢完就跑。这七千可以视作满员战斗力。

二、北魏的混乱

北魏是从六镇起义开始乱的,当初为了抵御北方柔然设六镇,北魏高门子弟皆以镇守六镇为荣。然而孝文帝改革之后,迁都洛阳,原本拱卫都城平城的六镇地位一落千丈。贵族们汉化了,六镇老军户仍是蛮夷,沐浴不到礼仪之邦的春风,又不能迁徙不能改行,形同贱籍。再后来,北魏已经开始往六镇发配罪犯,再后来,不发他们的粮饷。

六镇最后他丫的忍无可忍就反了,反的轰轰烈烈风起云涌,我就不写那么细了,总之,北魏当时很乱,非常乱,乱到胡太后把女婴扶上皇位诈称皇子,最后又改立一个三岁小孩;乱到胡太后和小皇帝被尔朱荣扔了黄河;乱到到处都是流民全在打仗;乱到元颢跑南梁借兵争位,同时国内竞争对手一大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陈庆之确实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反抗,实力最强的尔朱荣此时在北方焦头烂额忙不过来。但这,才恰恰证明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陈庆之才得以称名将,不然,这就是神话故事了。七千人恐怕带着枪去打的。

三、别把元颢丢了

在这场神奇的北伐中,不要把魏主元颢丢了,元颢借梁武帝兵马争位,作为宗室,原本的北海王,本身就是有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打下洛阳不靠陈庆之一个人。

有无数处细节可以证明元颢有自己的部将。因为懒得打字随便举一处吧,攻下洛阳后,陈庆之是想要向梁武帝求援兵的,但是元颢此时已经忌惮陈庆之了,他是这么做的。

虑庆之密启,乃表高祖 曰:“河北、河南一时已定,唯尔硃荣尚敢跋扈,臣与庆之自能擒讨。今州郡新服, 正须绥抚,不宜更复加兵,摇动百姓。”

圈重点:河南、河北一时已定;臣与庆之自能擒讨;今州郡新服

看出来元颢有自己的势力了没?虽然他这句“臣与庆之自能擒讨”,陈庆之看的估计想打人。

陈庆之此时的处境是非常凶险的,打到洛阳已经是强弩之末,元颢猜忌,以上表给梁武帝的方式拒绝了援军。军副马佛念劝他杀元颢自立,陈庆之不从。此前,元颢封了陈庆之北徐州刺史,他又请求去镇守北徐州,但再次被元颢拒绝。元颢拒绝的理由是,主上派你守洛阳,你想去守州郡,恐怕要斥责你只图自己富贵,不顾大局。

原文见《梁书》,太长不复制了,最终结果是:“庆之不敢复言。 ”

此时的元颢,卸磨杀驴,已经置陈庆之和他自己于极为凶险的境地。从陈庆之求援,求镇守北徐州,副将马佛念劝他自立都可以看出陈庆之已经到极限了。

以陈庆之最后兵败来否定他的战绩,说他吹水的,讲点道理好不好?打到洛阳陈庆之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好不好?守天下是元颢自己的事情好不好?想啃老是不行的。一般啃老一边抱怨陈庆之这个衣食父母不够神仙,该打好不好?

四、天才与名将

我一直以为,唯天才可以理解天才,唯名将可以理解名将。既然四渡赤水的军事天才毛泽东主席亲口说了,“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我们至少要重视军事天才的判断 。

那我等升斗小民,刀笔小吏却在这反复质疑以七千军马克洛阳的传奇,并不能拿出充分有力的证据,仅凭事件太过传奇,就说肯定是假的,真是可笑不自量!

(一)战前动员能力满级

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 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 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 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

(二)战略分析与执行力满级

还拿上一段荥阳城战前动员说事,第一分析了士卒在北魏屠城掠地的罪孽,与元天穆等荥阳城的援兵都是血海深仇,这断绝了士兵们投降或是逃跑的心思,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二分析了不可在平原野战,趁援军未尽至,要急取荥阳,据城而守。第三身先士卒,一鼓登城,士气大振。

(三)灵活应变能力满级

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圈重点:浮水筑垒,攻陷四面萦水的考城

(四)就地取材能力满级

还是上一段记载,接着画重点,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陈庆之要租车干什么?简单说吧,冷兵器时代的一般规律,步兵以灵活克车阵,骑兵以迅捷克步兵,车阵以坚锐阻骑兵。此前,大名鼎鼎的韦睿,韦虎,在钟离之战时也是用上了车阵的。

五、所谓七千人被山洪全淹了,就陈庆之一个人闪避技能满点,就是单纯的读书不认真,所以胡说八道。

《南史》和《梁书》都为陈庆之列传,对此事件的记载大部分是一致的。

“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爲沙门,间行至豫6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南史》中根本没有山洪,击败陈庆之的就是尔朱荣。

“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 发爲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梁书》的记载多一场山洪,但别忘了真正的关键字,荣亲自来追。尔朱荣当世名将,可是亲自来追陈庆之了,追他干啥来了?总不至于是来拜师学下棋吧!

再看第二处关键字,军人死散,军人死散的意思是这数千的骑兵和步卒死的死,散的散,不是全死了。尔后陈庆之落须发为僧,又在程道雍等的护送下逃离,并非躲完山洪就万事大吉了,这一路是有人冒死护送的。其他人并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这个故事细细推敲一点都不玄幻,并非只有陈庆之一个人能躲山洪,而是其他人的死活史官没有记下来。他们可能死于尔朱荣的追兵,可能死于山洪,可能重伤之后得不到救治原地等死,可能溃散后不知所终,可能溃散后准备南逃却死于追杀,也可能有小股人马幸运南返,这些都没有被史官记录。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另外据《魏书》记载,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这一小段文字出自《魏书.岛夷萧衍传。》(此传很好玩,萧衍只要派使臣,魏书就写他来朝贡………自行体会。)

初,尔朱荣入洛,北海王颢奔于衍,衍以颢为魏主,资颢士马,令其大将陈庆之部 率送颢。永安二年夏,遂入洛阳,车驾还讨,破走之,唯庆之一身走免,自余部众皆见俘执。

魏书和梁书就是一对冤家,日常夸自己,损别人,需要对照参考。梁书动不动吹陈庆之一打几十万看看就行了,魏书把这事写的轻描淡写,说除了陈庆之所有人都被俘虏了,也就参考着看看。

六、北朝史书的零碎记载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陈庆之吹水论的帖子,都说南朝自己吹,北朝史官对这么大一件事是空白,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南史》、《梁书》为陈庆之单独立传,大书特书是事实,

北朝史书不是不记这段史料,他们是记得比较分散,散在了好几个人的列传里。而且南北史书的共同特点是竭尽全力抹黑对方,夸张自己。

大致是这么几个套路:

(一)把战事记在了元颢身上,陈庆之放在从属地位,称“颢将陈庆之”、或者“衍将陈庆之”,这种只言片语的记载很分散,散见于《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不仔细看,很容易漏掉。

(二)用陈庆之来衬托他们自己人。比如《周书.杨宽列传》里就提了陈庆之,说的是元天穆的部将杨宽劝降陈庆之,晓以大义。但是陈庆之不从,并且对杨宽说,“你哥哥在我这里抚军,要不要相见。”杨宽就大义凛然地说了一通我哥哥从贼,我不会同流合污这种话,驳斥了陈庆之。

(三)《洛阳伽蓝记 》这一类杂书札记的夸张记载。《洛阳伽蓝记》的卷二里写陈庆之在洛阳,到一个南朝降人景仁家里做客喝酒,喝醉了对大家说“正朔在江左,玉玺在梁朝”等等,结果中原士族杨元慎义正辞严发表了一通很长、很长、很长的演讲,说我们大魏才是正统,说的陈庆之流汗,缄口不言。然后陈庆之病了,杨元慎说我能治,就口里含水喷他,给他驱鬼,驱鬼的同时又骂了很长、很长、很长一大通南朝小鬼跑来洛阳,赶紧给我滚。再次把陈庆之骂服气了。

这段记载中陈庆之完全就是个丑角形象,而杨元慎的形象又过于失真。我在读这段记载时大脑自动进行了矫正,我理解为陈庆之作为入主洛阳的征服者,在北魏人面前说大梁是正朔,杨元慎作为魏人,不卑不亢回应维护了国家尊严,赢得了陈庆之的尊重。在我看来,气节其实是双方的,魏人杨元慎不肯折节,梁人陈庆之又何曾折节?

至少这些记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管北朝人多不情愿多不想提这件事,还是承认陈庆之的确打到洛阳了。

七、陈庆之的文治能力

如果说陈庆之作为一个将领有多厉害,那么你可以去详细了解涡阳之战、七千人入洛阳、平定地方叛乱、击败侯景等等事件。如果细细写细细分析,没个万儿八千字我写不完。

如果是陈庆之这个人有多厉害,那就不能只说武功,不提文治。

陈庆之归梁后,封永兴侯,为司州刺史。(并不是网上那帮不看书,又满口跑火车的瞎扯他郁郁不得志,一蹶不振。)

下面根据《梁书》记载说说陈庆之的文治。

罢义阳镇兵,停 水陆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高祖每嘉劳之。 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其实我有一种隐隐的感觉,陈庆之在北伐屠城掠地,兵败七千兄弟死散,自己却功成名就,实现男儿封侯之志后,更多的已经把精力放在保境安民上了。又或者,正是北魏的六镇之乱给了他警示,他的文治主要体现在修养生息上,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开田六千顷,仓廪充实。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更显示陈庆之牛逼的事情在后头。

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 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

圈重点,陈庆之的官职是司州刺史,把司州仓廪填的满满的,还赈了豫州的灾,让豫州人给他立碑,牛不牛?(当然,不排除遥领这种可能,实际治所迁到豫州。)

陈庆之享年五十六岁,死后谥武侯,他的家乡义兴发了五百男丁给他治丧。他有不少于六个的儿子,长子陈昭继承家业。网上脑补人家晚景凄凉的,我真的想咆哮了,能不能看了史书再说话!


PS:最后补充一个个人猜想,关于陈庆之七千人有没有生还回来的。我认为确定有。

陈庆之打仗还带娃的。

梁书明确写了他的第五子陈昕,字君章,年十二,从父入洛。这个孩子病了,被陈庆之送回了建康。陈昕在侯景台城之围时,因为不肯降侯景,并且和城内的梁武帝萧衍,太子萧纲里应外合准备抵抗,被侯景杀害 ,年三十三。

我觉得陈庆之不至于残忍到把十二岁还病着的儿子扔马背上让一个人回去,也不至于糊涂到让元颢的人去送自己亲儿子。

除了亲儿子,还有缴获财物等,如果人性一点考虑,还有能够转移的伤兵,以及淹流北方,不能南返的南人。陈庆之是明确对元颢提出过的,要派人部送洛下南人回去,但最后成没成功就不清楚了。

现在问题就是,当初有多少人可以跟随陈昕回到建康?好一波幸运儿。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 诸葛亮一字排开,不但要横截南北30-40公里,还有保护从褒斜道而出的粮道
  • 诸葛亮的东西面,都是魏军,陷入包夹之中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断陇去哪里断?

去陇右。

断陇的意义何在?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断陇的背景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曾经采取的断陇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 当初马谡驻守街亭,违背诸葛亮命令,而张郃20多天强行军700公里,击败马谡,蜀军失去陇山道西口街亭,从而导致诸葛亮一伐全局的失败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相关话题

  为什么蜀汉之后没有人打着汉后裔的旗号再兴汉室? 
  清朝的的统治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为什么说中越战争阻止了越南的崛起? 
  为何现在全真七派龙门派人丁兴旺其他六派却鲜有耳闻? 
  为什么玄武门之变没有毁掉李世民的形象? 
  如果像北美印第安人这样的土著提前两百年知道西方文明将会入侵,他们能如何自救? 
  现代乌克兰是重要的产粮大国,那为什么古代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没有在此地定居发展农业?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个人首部长篇历史专著《终极骑士.僧格林沁》即将完成,各位大佬们能通过选段点评一下本书的水准吗? 
  苏联和俄罗斯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单看脸有时候就能分辨东北人和南方人?
下一个讨论
爱乐维中叶酸含量是0.8mg,医生建议孕妇补充0.4mg,那爱乐维不是叶酸过量吗,为啥很多人都吃这个?





© 2024-1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