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墨索里尼,叔本华,宝可梦,布达佩斯,尼罗河,爱尔兰共和军这类我们虽然觉得很常识的名词,但非母语者不去记就很难认识并拼出来,大概就有上万。
还有什么鲤鱼钳,耳鸣,酒桃红,螺纹砖,穿山甲,百种不同名的奶酪,这类的词就得有一万多。非母语者往往接触不到,在外国就算待十年也不定认识。
还有各种亚文化的和生活类的俗语,比Quenya, rizila, twat, Kronenbourg这类没人告诉你,根本学不到的词,也有一万多。而他们看到,就像我们看到“九阴白骨爪”,哪怕不知道也能猜到大概,而非母语看不懂就是不懂。
光这些词汇测试网站基本不会测的词就有三万多,而这些词他们往往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排除这些测不到的词,也就是算纽约时报会用的GRE类正式词汇,一个完成本科教育的土著,就得有20000左右。
我们非母语最多也只能在这个方面学习,有可能在专业上超过母语者,比如我自己专业什么常用的词汇jingoistic, synchronicity, disenchantment, cathexis,这类母语平民看到也不太认识的词。但实际上,生活中根本用不到。比如,有次去牛排店吃饭,我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羊小排怎么说,想了半天才想起chop这个词。
还有一大堆多义的小学词汇,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比如very,‘from my very heart’, 大概有点强调特别独特的意思;比如beef,有抱怨牢骚的意思;比如fast,有斋戒禁食的意思。
再说用词准确度,用得不拗口,又差一截。像我测有一万多词汇,但真和母语朋友蛋逼聊开心了,经常发现词汇量简直差得太远了。更不要说要写作那种精确度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背单词简直是折磨,几小时就累了。而一个二十岁的母语者,等于人家一天二十四小时,高强度地学了二十年,你我那几年苦学就想比母语者,呵呵。
再真要跟母语的文学教授比,我二辈子时间背也背不完他们的词汇量。
就好比很多人认为中餐博大精深,光是做法就有炒、爆、熘、炸、烹、煎、溻、贴、瓤、烧、焖、煨、焗、扒、烩、烤、盐焗、熏、泥烤、汆、炖、熬、煮、蒸、拔丝、蜜汁、糖水等等,觉得老外看到就会傻眼。
其实吧,西餐关于做法的词一样很多,只是咱们的英文就知道steam,cook,所以哪怕聊做饭,稍微多说几句就没词了,老外说中文一样,他们一般也就知道个蒸煮炸。
吃的也是,饺子锅贴馄饨抄手汤圆元宵锅盔泡馍,老外一般词汇量到不了这地步,咱们也一样,意大利面英文一般人能想出来几种,蛋糕也是一样,咱们就会个cake,这就跟老外把上面我列的那些统一叫dumpling一样,这天儿没法聊。
不要被美国人表面上主张 Plain English 骗了,其实词汇量大是 be well educated 中的重要内容。同样,中文世界里的白话文运动也在暗示:词汇量不重要,那是腐朽没落的优越感。用低频词就是孔乙己。我们扩展词汇最大的障碍,就是这种预装的越来越左的文学观。
20岁年龄段的美国人平均词汇量达到42,000个。
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篇名为《How Many Words Do We Know?》文章给出了较为严谨的测算过程和结果。
首先,文章先对“词汇”做了如下定义:
The cat on the roof meowed helplessly: meow meeooow mee-ee-ooow.
像上句中的 meeooow、mee-ee-ooow 就不该统计在内,此句应看作是由the、cat、on、roof、meow、helplessly共六个有效词汇组成的。
文章称符合上述三个特点的词为lemma。
整个测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样本库,该样本库由两部分组成——“ 61,800个lemma”和“100,000个编造出来的词汇”。
随后对 221,268名美国本地居民开展测试,给每个人的测试题目均是一张包括100个词的清单(包括从样本库中随机提取的67个lemma和33个编造的词)。
研究人员让被测人员选出自己所认识的词汇,并提前向告知清单内词汇有伪造现象且选到这类词会受到相应惩罚。
将所有人的测试结果统计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1、得分最低的5%认识27,000个lemma,得分最高的5%认识52,000个lemma;
2、20岁年龄段的美国人平均词汇量达到42,000个lemma;
3、60岁年龄段的美国人平均词汇量达到48,200个lemma;
4、也就是说,一个人在20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平均每两天能学习到一个新的lemma。
才看到这篇报告时,就被native speaker的词汇量所惊呆了……
以下是原文链接:
公众号:阿丁的英语课堂(ID:adingdemao)
补充一下,很多人问我测试在哪里。我是两年前在一个网站测的,实在想不起来了。刚才Google了一下,在两个看着有点像的地方做了一遍。一个是25000(肯定高估了),一个是18000,有点靠谱。感兴趣的人不妨试试吧。
跟美国同事一起做过比较正规的词汇量测试,感觉一个大学教育的普通美国人25000-30000是比较靠谱的。有一个答案说45000,似乎太多了。我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自我感觉英文很好,测完发现才17000。但是我平时看新闻,论坛,各种文章,几乎没有不认识的词,平时跟美国人交往,各种笑话俚语典故也基本上都知道。这一万多的词汇差到哪里了呢?我觉得首先,各种非日常常用的名词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各种恐龙的名字,植物的名字,动物的名字(其实动物真的还好,大部分都知道),病的名字,等等,美国人虽然平时很少说,但是他们都知道。还有很多小时候用过的词,成年就不用了,对于大部分成年才到美国的一代移民,就没有机会见到(但是生孩子之后,尤其是孩子上学之后,父母在这方面的词汇量会有一定的增加)。另外就是很多动词形容词,都有几个最常用的词,外加十几个不常用但是意思有非常细微差别的其他形式,平时对话看不出来,因为母语和非母语人士都会只用最常用的那几个,但是考试就看出来了,非母语人士真的只知道最常用的那几个,但是母语人士虽然可能十几年不用了,他还是知道。
我自己认识的人词汇量最高的是一个律师,测出来45000.
根据
Test Your Vocabulary的调查,在英语国家,成年人的平均词汇量为2万到3.5万,8岁孩子平均认识1万个单词。接受调查的非英语国家居民普遍词汇量为4500.
他们的词汇量深不可测,尤其是大学生。
在美国玩过一个游戏,规则如下:
有一个人先说一个门类,比如说“颜色”,“快餐品牌”,“蔬菜种类”
下面其他人就开始拍卖,就比如说,你能数出来几个颜色,尽最大可能,然后取最大的那个人开始数。说不出来那么多就要接受处罚。
那帮白人都是20个以上往上报
后来那些人能说到三十五六种
后来我就不和他们玩了,因为融入是不可能融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只能靠在中国人圈子里混混维持生活这样子了。
在中国圈子的感觉比在外面好多了!
中国圈子里面各个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在里面的。
~~~~~~~分割线~~~~~~
你对台湾人的印象如何?
防止有人不看完就血脉贲张,我先把自己的观点凝练总结一下:
尺度适当且全场保持一致,就是好判罚;如果尺度不一致,或者本来尺度一致,最后这下突然不一致,就不是好判罚。所以只有看完了全场比赛才有资格讨论,而不是拿几张截图抠足球规则说事。
皇马1:3尤文的比赛已经过去好多天了,我还是要炒个冷饭。
因为自己是一方球迷,很难在赛后冷静看待,所以赛后不说正事只说情绪。情绪平复了再说正事。
那个点球到底该不该判?
或者说,这是不是个好的判罚?
又或者说,好的判罚的标准是什么?
有人说,标准当然是按照足球规则,该判就判,不该判就不判。
我说——放屁!
只有完全没看过足球比赛的才会说出这种屁话。
真严格按照足球规则来执法比赛,足球比赛就没法看了。
足球规则和判罚真的构成了那一句老生常谈——“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
常看足球比赛的都知道,场上球员身体接触根本避免不了——撞人、踢人、推人、拉人,几乎每分钟都在发生。说到底足球是个富有激情的男性运动,男性荷尔蒙里自带侵略属性,你把这些东西完全杜绝了,球员在场上缩手缩脚,不敢做动作,足球运动早被观众唾弃了。
如果裁判完全按照足球规则来吹比赛,一犯规就吹,比赛每分钟都要暂停一下,这叫好的判罚?
好的判罚怎么体现?
两个字——平衡。
坏的判罚怎么体现?
两个字——平衡。
那位说了,好坏都是平衡,你说的才是屁话。姑且说这就是屁话,往下听——
好的平衡是裁判选择一个折衷的判罚尺度。
如果判罚尺度过松,对场上球员的约束小,场面太脏,会变成踢野球,足球运动的技战术之美无法发挥,完全成了身体对抗;如果判罚尺度过紧,就不免要经常吹哨,把球变成死球,严重影响比赛的流畅性,裁判反倒成了主角。
好的判罚就是要在尺度上找一个平衡,裁判在有作为的情况下不抢戏,保证比赛既流畅又不至于动作太脏。
坏的平衡是裁判在两队之间找平衡。
往往这样的裁判心虚,不够自信,又总想显得自己很公平。判罚时不能冷静,判了A队之后又后悔,为了补偿就只好找B队的毛病,判了之后再次后悔,又反过来放松B队严吹A队,导致整场比赛尺度游移不定,但双方在吃牌和危险区域定位球(包括点球)数量上达到了某种平衡。
这种平衡就是坏的平衡。
相比之下,坏的平衡容易操作,好的平衡不容易掌握,所以好裁判难得。
那么什么样的尺度是可以达到好的平衡呢?
答案是:看情况。
好的尺度不是唯一的,而是看双方在这场比赛的具体表现。
如果双方都踢得很文明,尺度就不妨严一点,双方都不会有意见,大家都玩技术不玩身体,那就拼技术呗。
如果双方都踢得很脏,尺度就不妨稍松一点,为了比赛的流畅性,规则什么的就灵活掌握了,守住底线,小动作什么的就算了。
如果一方比较脏一方比较文明,那就要想办法让脏的一方收敛收敛,除了通过判罚之外,裁判与球员的沟通也很重要,让球员明白,我并不是针对你,但我不能放任你这么玩,你们也不想吃牌下去几个吧?
所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开场前30分钟,裁判先要适应双方的风格,然后修正判罚尺度,这30分钟内如果尺度不一致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比赛刚开始,双方都有机会,这段时间是球员和裁判博弈的时间,裁判在试探,球员也在试探。慢慢的,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这场比赛到底应该是什么尺度。裁判和球员磨合之后产生无声的默契——球员大概知道自己做什么样的动作裁判不会管,什么样的动作裁判会干预;裁判也大概知道球员对什么样的判罚会抗议,对什么样的会默许。尺度一旦达成,就要一直按这个尺度来,双方会一直不断地向裁判施压,为自己一方争利,裁判要做的就是顶住压力,维持尺度。
这才是真正的足球规则!真正的球场跟写在Laws of the Game上的乌托邦是两个世界!
如果裁判尺度不一致,比如全场吹罚都比较松,最后突然紧一下,本来之前都不吹的动作,这时给个点球或红牌,甚至红点套餐,球员不围过来才怪!
因为球员的心理活动是——"I trusted you!" (我白相信你了!)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比赛都进行了一大半了你突然变个尺度,你玩我呢?
回到皇马1:3尤文那场比赛最后的点球,贝纳蒂亚动作并不大,如果是一个扫堂腿直接撂倒了巴斯克斯,我相信就算是尤文球迷(或者巴萨球迷,嘿嘿),就算这是93分钟,就算尤文几乎创造了奇迹,就算这是布冯最后一次欧冠,谁也说不出什么来,都只会骂贝纳蒂亚,不会骂裁判。但现在这么个动作——说他推人了,似乎也可以说是惯性动作;说他抬脚过高,禁区内解围谁管那么多;说他碰到球了,似乎又是在身体接触后碰到的,到底该不该判?
按照上面说过的标准,我们要看的就是,这个判罚,是否与整场比赛的尺度一致。那么就只有看过全场比赛的人才有评判的先决条件。拿出那几分钟的截图,再把足球规则搬出来,那都是球盲。
没看整场比赛的人首先都闭嘴。
我没看整场比赛,所以我闭嘴。
看过整场比赛的,相信你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虽然是不一样的答案,现在你们有资格继续掐了)。
看到居然有人要华裔赶紧离开美国,我就想知道,他们都是美国公民,享有神圣的美国宪法的保护,在自己的祖国里,凭什么要跑?跑哪里去?
华裔应该拿起枪来,组织起民兵团,象那位十七岁的里腾豪斯那样,见到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直接开枪,警方管不了那就代替警方维护治安,记住要用热武器!
另外对于赤果果的种族歧视,华人应该学黑叔叔那样上街抗议,甚至可以适当考虑暴力形式,用ylm运动去给整个社会闹腾个天翻地覆,这就相当于给种族主义者划下红线,谁敢公开挑衅华裔,跟他们个没完。
我们华人不好过谁都别想好过!就象《死神永生》中那个艾aa一样,自己跑不了谁tm的都别想跑,要死一起死。做人就要有这种狠劲!
当然最优选择的还是学犹太人,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掌控美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把反华渲染成象希特勒屠犹一样的极端邪恶行为,谁敢公开表示反华反亚裔,各种封杀!
美国华裔要记住,在这个地盘上一味的忍让与退缩,甚至通过骂自己的母国的方式来取悦他人(红脖),换不来安全,反而助长那些人的气焰,让自己谋生更加艰难。
只有拿出血性才能在北美争得自己种族的生存地位。
====
(新添感言)
不要拿华人数量少当借口!这种借口一点意思都没有。
美国犹太人口数量比华人还少一大截,但在美国谁敢招惹犹太人?犹太人甚至把母国以色列整成了太上皇国,要美国纳税人出血汗钱去每年供养这个海外的爸爸国。
反观华人呢?你们只能靠着骂母国贬自己的同胞讨好白人来获得生存机率,真为你们感到既恶心又可怜。更恶心的是某些高华还在为打击同胞和出卖母国出谋划策,纯找死的节奏!
美国华人应该反省了,你们越是放低姿态做出讨好,就越是在鼓励变本加厉的欺辱,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就算中美没战争都可能进集中营。还很可能连累了其它的亚裔族群,日、韩、越。。。最终都会恨死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