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业余和专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之前有人就历史学的专业和民科区别私信过我,我没细答,在此详细说下。就我自己常看专业期刊的经济学、历史学和心理学三门学科而言,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差别就是:专业人士写的文章往往是控制条件下的定量分析,业余者则是常常写些给某些事物笼统定性分析的文章。

比如知乎上有很多关于李鸿章的文章,业余者纠结于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忠臣还是奸相,而专业学者纠结的肯定是“XXXX事件中李鸿章”、“李鸿章和XXXX事件的关系”以及“XXXX有关李鸿章的史料是否可信”。某人的好与坏是非常笼统的价值判断,人无完人,无论好坏都不会那么彻底,怎么可能通过一篇文章定性。作为对比,专业论文必然会有“XXXX”作为控制条件,探讨具体约束条件下,某人行为或者思想。

下面是历史学最顶级期刊《历史研究》有关李鸿章论文的截图,一看便知对专业者来说搞清楚李鸿章和张之洞的关系、李鸿章的字号、李鸿章家书是否是伪作、李鸿章对日的观念、李鸿章变法的思想等内容就很不容易了。想想,如果你搞得清楚李鸿章的字号,就可以在《历史研究》发文,这是多少历史学博士的梦想。然而如果你连这些内容都没搞明白,甄别史料真伪客观都不容易,那么判断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谈何容易。


由于业余人士喜欢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所以他们文中的人物必然是脸谱化的;作为对比,专业需要就事论人,谈的是特定事件中的特定人物,因此人物的形象是饱满的。我们以臭名昭著的秦桧为例,下图是有关“秦桧”CNKI核心期刊的截图。业余人士纠结于秦桧是不是奸细、卖国贼,然而专业人士在顶级期刊上仅仅就“秦桧是如何归宋”、“秦桧到底是金安排到宋的奸细,还是逃回南宋”便会争论不休。


专业人士间的争论,往往是些很细微的环节。比如何忠礼认为秦桧是逃回南宋,而不是被金排到南宋,其主要论据是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没有提出秦桧是奸细。陆游与秦桧并世30年,陆游的书成于秦桧死后40年,此时批秦桧是一种社会风潮,陆游书里批评秦桧也有11之多,而且作为主战派的陆游不仅理念和秦桧不同,而且据说科举时被秦桧潜规则,然而陆游却只字不提秦桧是金的奸细,是不是很可疑?这是何忠礼的观点,然而在王嘉川的《秦桧归宋问题平议》中对陆游关于秦桧的话做出了另一番解读,认为陆游就是说“秦桧是金派来的奸细”。王嘉川这样解读是不是过解值得推敲,这边庆振轩提出陆游当年科考被秦桧潜规则是后世妄加揣测的,有关陆游科举的史料多有矛盾,而且其《老学庵笔记》也只字未提自己科举失利和秦桧有关。

上面我写的长长的一段大,仅仅是史学家就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书对“秦桧奸细说”史料价值的探讨,一个人的一生做了多少事情,可以想象要把一个人简单归于“完完全全的坏”,或者“完完全全的善”,在学术上有多大的困难。史料之间有这么多的矛盾,我们自然要依据逻辑对史料进行判断、取舍,对人、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

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需要丰富的史料与知识,这是业余者无法提供的。因为业余者在评价人、事、物时习惯脸谱化,把反面人物描述成大奸大恶,把正面人物描绘的尽善尽美,把与自己叙事无关紧要的人物弱智化,这是吸引普通读者的一种方式,把历史电视剧化以满足大部分人那可怜的智商。

举个例子,具体我就不点名了,有人论述南宋有实力反金、岳飞等主战派舆论完全支持宋高宗、秦桧是奸细、秦桧和高宗关系不好、秦桧性格暴躁。好了,我们盘点一下逻辑链,国家有反金的实力,以军队为代表的主战派也拥护自己,手下却有一个和自己关系不好、性格暴躁的敌方奸细宰相,然后皇帝却选择了宰相的政治路线:难道这条逻辑链的结论不是皇帝是傻逼?——这就是电视剧化历史。

最后,从学术的角度证明事物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有人把金宋议和、宋朝的高税负、农民起义责任一股脑的推给秦桧,这是非常难以证明的,有严重的内生性问题,你无法通过简单的史实推到出——“秦桧上台—导致宋代财政困难与农民起义频发,并倡导合议”,或者推出——“宋代财政困难—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导致主和派秦桧上台”。在学术上,仅仅证明领导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比如Jones的《Do leaders matter?》一文将领导人病死或者老死当做随机外生的来处理领导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姚洋《官员绩效与晋升锦标赛——来自城市数据的证据》用一个领导人在两个地方任职剔除城市固定效应来看个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前一篇论文发在国际最顶级期刊,后一篇论文发在国内最顶级期刊。

论证像领导人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及程度这样简简单单现象的论文,从其发刊水平就知道是多难的事情,何况是“秦桧上台—导致宋代财政困难与农民起义频发,并倡导合议”这么复杂的逻辑链。

读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一书便知道,因为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省劲是思考问题,而不是采用专业思维,所以即便是专业人士往往也会犯糊涂。因此当你看到一个专业人士一口一个“奸细”,一口一个“卖国贼”,把民族民运归咎于一个叛徒的抉择,便可以一笑了之,他不过是个高级民科罢了。


user avatar   florx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小喜欢打乒乓球,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才认识一个从国家队退役的队员,退役后当教练。

从小乒乓球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算小有名气了,于是各种不服,缠着教练“来一局”,教练开始不想跟我打,但被我缠的烦了,陪我打了一局,但是教练有个条件,他要拿黑板擦当球拍跟我打,免得被别人知道认为欺负我。

当时一种被人歧视的感觉,拼了命的打,把平生各种技巧都拿出来了,但是比赛结果,你们都猜到了,21:5,我只赢了五个球,而且多半还是靠运气的,重点是教练根本没拿球拍跟我打,当时各种屈辱,于是问教练,我跟他比到底差在哪儿。

当时教练跟我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从小4岁就练球,一个推挡动作就要练几万次,一个步伐就得走几万遍,每个动作已经融进我本能中了,什么样的球、该如何处理,大多是靠身体本能做出来的。对方一个球打过来,你必须要接住打回去,接不住,你就退役,接住了,你就去比赛,我接不住,就退下来了,所以我只能在这给你们当教练。”

之后我找这个教练喝酒吃饭聊天玩牌,但是再没找这个教练打过球,因为我觉得是在侮辱人家教练。

现在想起来,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可能就是接得住球和接不住球的区别吧。

PS:很久不来知乎,居然这个帖子还在被赞,非常感谢大家,我一个无心之笔,居然能收到众多好评实在受宠若惊。但是我发现评论下面从一开始的讨论专业和业余的区别,逐渐变成了各种“运动健将”和“乒乓球高手”装逼撕逼的地方,已经完全偏离此贴的初衷了,所以现在我要把评论关闭了,请大家谅解!


user avatar   NCC-738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评论区发现有些东西没讲清楚,补充一点---

讲一下天文学业余和专业的区别

首先简而言之,区别很大,几乎是两种东西。其次天文的业余和专业之分和其它的很多学科完全不一样。

平常大家所说的星座啦,星星的名称啦这一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业余天文的范畴,而热衷于业余天文的,也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天文爱好者。如果你去问一个天文研究者那个是哪一颗星,回答不知道很正常,如果答出来,那就说明他是天文爱好者。这两个范畴之间不是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天文爱好者群体中,既有注重观测的,用评论区里的观点表述就是真正的天文爱好者的,他们大多熟识星座,了解天上亮星的分布,了解各种天象,并能熟练使用望远镜,经常外出观测,其中的很多人也有丰富的户外经验(如果把天文学家们丢在野外,他们可能就真的挂了......),又有玩天文摄影的,也就是天文摄影爱好者。评论区有人认为他们不能算天文爱好者范畴,不尽然,下面详谈。

当然,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从定义上说也可以被称作天文爱好者,但这又跟上面所说的不一样了,这个嘛......有一类人和这种很相符,就是天文奥赛奥赛党。当然奥赛党基本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业余爱好者,但也有少数就是奔着知识和奖去的学霸(讲真这些人太可怕了......)

真正的专业天文,是在数学物理基础之上研究天体性质、规律和本质的一门学科,而观测只是最初的一步,业余天文里的“看”和“拍摄”根本无法满足天文研究的需要,而专业观测拍摄的图像,本身就包含大量的信息。基于观测的天文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开始的。除此之外还有从理论物理出发的宇宙学研究、从数学出发的天体力学研究(轨道计算之类的),它和大众对天文这门学科的想像是完全不一样的。

另外上面已经说了一点,很多天文学家其实不认星,尽管星座的划分是IAU(国际天文联合会,这是世界天文学术研究的官方组织)确定的,但他们研究的天体,无论恒星还是星系还是什么,他们可能只知道坐标,而不知道它到底在哪个星座(讲道理我就不知道我目前在做的源到底在哪个星座......然而我就是资深天文爱好者,哼!)。对一颗恒星而言,爱好者要知道它的名称,所在星座,亮度和颜色,而研究者需要知道光谱型(颜色的更精确描述,事实上也包含了表面温度、发射线等信息),星表编号,赤道坐标,光变,线距离,视向速度,视差等,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出自同一张照片上(名称星座编号坐标除外)。

所以,各从上述的一点提一个问题:

1.除了太阳之外全天最亮的恒星是什么?

2.恒星演化末期的两个极限分别是什么,各是多大?(这个问题少了“末期”俩字所以感觉怪怪的,不过加上了还是感觉怪怪的......)

这两个问题,就表现了天文学科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当然,有一些天文研究也是靠天文爱好者完成的,这一类天文爱好者通常被称为后院天文学家,他们在彗星小行星观测、超新星搜索等方面有比专业研究大得多的贡献。

另外谈一下天文摄影的问题,天文摄影是天文和摄影的交叉,在业余领域和专业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能很多非专业出身的天文摄影爱好者也对星座天象之类的不了解,但他们对望远镜和各种终端,相机、CCD的使用很有研究。进阶的天文摄影的方法实际上和专业观测是差不多的(例如窄带摄影、通过平场、暗电流等处理CCD的量子效应等方法),而且都基于量子物理,所以我也认识学理论物理的去玩天文摄影的大神。不过,考虑到天文摄影是摄影的一个类别,也有一些风光摄影师参与其中,他们是唯一参与到天文但不是天文爱好者的一类人,算是业余范畴中最不怎么沾边的。

最后丢图匿~以下摄影照片属于业余范畴~然后我真是学天文的0.0


user avatar   zschok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认识一个日本人,伊奈桑,网球运动员,又瘦又小,职业生涯从未进过世界前三百,现在是45岁以上世界排名(居然还有这个排名!)第五百多位,还在满世界找各种比赛打。按他的说法是,能进到第二轮,机票钱就回来了,进不去,就当旅游吧。当然,亏钱是常有的事儿,所以一辆丰田开了40多万里程都没钱换。

某年在华师大打瞎逛,遇到个国产网球教练,国产网球教练提出切磋切磋,结果被伊奈桑虐得妈妈都不认识了。

以上。

这还算是专业和准专业的区别吧。


user avatar   5qing6fenp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天深夜

有一个小偷潜入了大画家毕加索的住宅

作案发出的响声惊醒了毕加索和他的女秘书

小偷见势头不对

立刻带着赃物趁着夜色逃走了


随后,在秘书的陪同下

毕加索前往警察局报案

警察询问小偷的外貌特征

毕加索和秘书分别根据目击回忆

绘制出了小偷的肖像画

警察局对此案件非常重视

立刻组织了两个专案组

分别拿着毕加索和秘书绘制的肖像寻找犯罪嫌疑人

最终

拿着秘书绘制的肖像的小组

很快将小偷捉拿归案

而拿着毕加索绘制的肖像的小组

带回了四十多个嫌疑人


user avatar   pi-xiao-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拣字工人”么?

===============

请见图:




在电子排版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报纸在印刷时是由工人来排版的,其中负责排字的工人就是拣字工人。先高温铸出一粒粒的铅字,放在架子上,拣字工再一粒粒挑拣需要的铅字作出清样,这种铅与火的印刷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记是拣字工的—个硬功夫,不仅要记住字架上的常用字、部位字、繁体字,还要记版样上的行数、栏数。记得多了,就像现在的电脑打字的盲打—样,也能只看稿子,不看字架,盲拣字。

对于那个年代的编辑和印刷人员来说,最难过的莫过于刚刚做好的版面,因为要撤换稿件而推翻重做了,花上两三个小时做新版的情况简直是家常便饭。

最熟练的工人,1分钟能拣200多个字,比电脑打字高手还快!

这就叫专业。

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消失的职业:铅字工人随着铅字印刷走入了历史

user avatar   gui-duo-da-la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时候,专业的知道自己有多大的不足,业余的感觉专业的还没自己水平高。


user avatar   huqi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说吧:

1、很多『易学难精』的东西最终只能成为我们的爱好;

2、爱好是『没长进的玩』,特长是『痛苦刻意的学习』;

3、爱好是回避不舒服的问题,而学习是有针对性地练习解决这些问题;

4、很多爱好者只是被舞台上的『高光吸引过来的』;

5、专业是一点点在及时反馈中刻意练习中习得的。

具体如下:

—————————————————————————

1、很多『易学难精』的东西最终只能成为我们的爱好

很小的时候,父母会培养我们一些业余爱好,极少数人能够把这些爱好变成特长,更有甚者能把它变成职业,但绝大多数人的爱好只是爱好而已,为什么呢?

很多热门的艺术,表面上看都是『易学难精』的类型,所以一群人在那里学,比如钢琴和画画,学了一段时间后,90%的人没有继续学下去,而是换一门继续学,结果还是一样……

所以,易学难精有个特点——它的学习曲线是对数型的,一下学会了以后就止步不前,面临的是一个漫长的没有边际的『坡』,一旦进入初级水平之后想要进步,得长时间努力的训练才能获得一点点提升。

他们的心理模型大概是这样:学了很短一段时间学会了,然后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沾沾自喜,比如这就叫做『业余爱好』。

所以他们听音乐只能当乐迷,可能会弹几下;他们看球只能当球迷,也可能会踢几脚……

—————————————————————————

2、爱好是『没长进的玩』,特长是『痛苦刻意的学习』。

因为这些兴趣都是在『玩』,而想把兴趣爱好变成特长,就得通过『学习』。

学习从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看书也从来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如果你看书时喝着可乐嗑着瓜子,那就和娱乐无异了。

在一个空闲的午后和女同学出去打羽毛球,这样愉快的时光,都是生活,而不是学习,所以即使你打一辈子羽毛球,也没有半点长进。

电竞也是如此,你和好基友在一起度过打电竞的欢乐时光,永远也不能成为高手,因为你是在『玩』,而不是在『痛苦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室友就经常教育我,说:『如果你喜欢一件事千万别把它当做你的职业啊。』

你可能因为电影游戏中的某个剧情、画面,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了,但实际做起来可能完全不是那样。

同一个话题,比如钢琴,教育是关注其中的难点,而难点一定是『苦』的部分,幻想即兴曲的7对13该怎么拆掉苦练一番?

而娱乐只关注其中『甜』的部分——肖邦这首曲子是献给哪个伯爵夫人的?他们之间有什么私情……这些八卦娱乐。

『任何收获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学习付出汗水收获智慧,而娱乐,是花费时间获得快乐!』

—————————————————————————

3、爱好是回避不舒服的问题,而学习是有针对性地练习解决这些问题。

初级的入门的知识,因为简单,很快就能学会——从而从『学习区』落入『舒适区』。有些人在舒适区自high,在这里放松自我,在娱乐,就会没有进步。

每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有些人会想办法去解决,比如乐器的演奏或者某项运动,你得停下来,『冷认知』费时费力地慢慢思考、判断……

这个问题现在在你的学习区,你在和它战斗,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不舒服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让我们无聊,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让我们痛苦),但结果是有收获的。

你战胜了它,把它打入了你得『舒适区』,从而去挑战更难的事情,于是你进步了,提升了……如此循环后最终成为专家了。

而另外一些人遇到这个『新的问题』,会去回避它,而不是迎难而上,在舒适区徘徊就会『沦落』。

这件事就永远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

—————————————————————————

4、很多爱好者只是被舞台上的『高光吸引过来的』

我们画一幅色彩,最痛苦的时候是打型,把那些物体的造型打造出来,而那些把画画当做娱乐当做爱好的人就草草跳过这一步,直接去涂色,他们觉得涂色很爽,很快他们喜欢刻画一些绚丽的小细节,让这个细节跳出画面之中,点几笔高光……最后画面的整体性被破坏掉了。

那些学弹琴的,看见我弹到肖邦的某段华彩,激动得不得了,说一定要学钢琴,然后总是的结果是整个音乐都弹不好而在华彩的段落里炫技。

……

越是炫技的东西,越是徒有其表,其门槛反而很低,就像对数函数的学习曲线,你很快地学会,然后是『难以进步』的。

而美术的门槛,反而在那些很枯燥乏味的东西,整体的、大关系、塑造……这些很难掌握的东西,也如音乐的歌唱性、情感变化,这些都是有门槛,而且能把人带入新的境界的。

你因为看到某个画家甩动着手腕在画画,就觉得画画很爽;看到某个吉他手扫几个和弦,就觉得弹吉他好帅……

你因为喜欢看射门锦集所以选择去球队踢球,结果发现大部分时间是在训练传球,而踢球是很罕见的。

这就是观众视角和表演者视角的冲突,观众觉得这个炫,那个屌,只关心舞台上的『高光』,从而养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我把这个叫做『高光效应』,一个人很苦逼地画了半天画,最后点高光的时候被看见了,你觉得画画太爽了,简直就像它笔上那几点高光一样画龙点睛地改变整个画布,然而你却看不到他大部分时间做的『苦工』。

比如我现在很苦地弹下一首曲子,最后一个华彩把它升华了,我不会认为那个华彩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前面的不和谐的和弦一点点模进所累积下来的情感冲突。

—————————————————————————

5、专业是一点点在及时反馈中刻意练习中习得的

这些没能把爱好变成专业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在舒适区里循环的毛病,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工作的机器:这份工作做得顺手了我就继续做下去,从而陷入重复劳动的循环。

而人要超越工作机器的循环,就得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东西,去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无论绘画还是钢琴,从初级水平学到中级水平,让他成为你真正的区别于其他人的特长,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训练,最后出来的作品,在我们看来是经过『打磨』、历经了『塑造』的,一个『渐悟』的过程。

每次我练钢琴的时候,都会挑出一个问题去解决:花很长时间去慢练、分手练,把一首曲子拆成一段一段,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练……这种『打磨』就是钢琴的基本功。

而画画也是一样,我是美术生,当年学习美术的时候就是画全开的画,画布比我人还高、比我双手撑开还宽,然后花几个月画完整整一幅画,会陷入一种很深很深的塑造之中……所以,『塑造』就是美术生的基本功。

慢下来,慢慢地去感受那些深度的东西,才能悟出那些精深的奥义。

—————————————————————————

如果你有更高的追求,想成为绝顶高手,见:

一流高手和绝顶高手的差距在哪里? - 胡痴儿2.0 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chen-fu-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假设所谓「专业」指的是 professional,「业余」指的是 amateur(原写 casual,感谢

@谈熠

指正)。那么专业和业余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是结果导向,而业余则经常是兴趣导向。因此,所谓专业的表现,在于一个人明知道一件事没有意思乃至无聊,但因职责所在,都会去尽职尽责地完成;业余的表现,在于一个人只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情不愿,或者索性一概不理。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关注的点很多,但无论其中有多少点做得如何出类拔萃,只要有一点不合格,整件事就是不合格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人会承认半成品有什么价值。而从头到尾,一件事里好玩的、有吸引力的部分,终究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是脏而且累而且还没有什么成就感的所谓「烂活」:做软件,写出程序好玩,替人测试不好玩;写文字,下笔汪洋好玩,校对字句不好玩;发评论,评头论足好玩,考据索引不好玩。我们承认一件事之所以让人觉得有兴趣,是因为那些「好玩」的部分;但恰恰是「不好玩」的部分,才能让我们能骄傲地对所有人说,自己的产出绝对不是半成品。

而专业人士的素养,就是对半成品的零容忍。为了这个零容忍,他们会容忍自己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进那些明知没有意思的工作中去。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这些,自己的工作就不合格,更遑论完美。

知识深浅不是问题,至少不是问题的全部。业余人士在某一点里钻得很深乃至颇有建树,不少见。原因无他:他们真的花了时间进去,如果谦虚向学,肯钻研,愿交流,总会有回报。就说我自己,记得之前也曾被一位法学专业的朋友评论,说我在法律方面算是懂得多的。能得到这样的认可,我自然是很高兴,但这不能改变我是业余爱好者的事实。因为我不曾真正去研究过一个案子,不曾像真正的律师那样不厌其烦地询问当事人、调阅卷宗、梳理案情。没有尝试并完成那些最枯燥繁琐的工作,那么我和专业人士之间的差距,就始终是不可逾越的。


user avatar   jiang-lai-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直觉得这句话很直观的说出了业余和专业的区别:

"Amateurs practice until they get it right, professionals practice until they can’t get it wrong."

by George W. Loomis




     

相关话题

  你在这次疫情中学会了什么? 
  看书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把世界地图背下来的人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哔哩哔哩上有哪些值得反复观看的视频? 
  到底什么是能力?如何评估能力? 
  快递员凌晨上门殴打投诉人被拘留,如何看待快递员这一行为? 
  100 字内能写出什么样的讽刺故事? 
  每次写文章写完发现自己文章很散,逻辑紊乱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题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做怎么办? 
  觉得一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身边的人都好好优秀,我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哪些小说断更让你最遗憾?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说的「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