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穷人之说,背后存在一系列政治逻辑关系,今日再说,也有其历史演进中的一些意味。
关于”穷“和”穷人“,我在这里扫描一些历史记号吧。
当年,叫领导穷人打天下,穷人要翻身做主人。
天下打下来了,一部分人曾经的穷人,或任职、或进企业等等,命运改变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并紧随其后,叫遍了全中国的一句口号是: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其后,有过不少运动,每逢运动,要发动群众,基本做法之一是:忆苦思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易,要继续革命,不能再吃二遍苦。
所有这些,已经否认了有穷人存在。
再后来,改革了。
农村的“大包干”,首先在边远贫困乡村得以突破的一个前提是:这些地方太穷,既然搞大集体吃“大锅饭”这一套搞不好,不如把自主权交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干。
接着便是全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得以推进的一个前提是:经济缺乏活力,国家穷,于是开放国门,搞市场经济。
这前后产生了两个针锋相对的说法:在前说的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在后说的是:“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
然后产生了一场关于改革“姓社姓资”的争论,然后出了“不争论”的要求。
到了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又出现了新的复杂情况,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资强劳弱,官强民弱,引发了仇富、仇官的心理。
什么叫“穷”,没有人给他一个准确定义,他是一个与富相对应的概念。
但是,在至今仍列为国家战略的大片扶贫攻坚区域的农村,算穷了。
城市里列入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居民,算穷了。
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夫妻双下岗家庭,低收入家庭,家里有残疾人的家庭,要对付子女求学支持开支困难的家庭等等,都算穷。蜗居的算不算穷?还了房贷就不剩几文钱的房奴们算不算穷?这就多了。
在早前一些时候,国家领导人就提出要懂得“穷人经济学”,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当代执政者,从这个角度用“穷人”的说法提出问题,是首次。
穷人,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从当年闹革命、忆苦思甜、姓社姓资的争论,再到穷人经济学等等,其实都包含或者饱含着政治意味。
市长耿彦波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富人和穷人,政府从来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政府要做穷人的代言人”,就是在这一政治逻辑下的新说法。
作为政府,这些年来。出于讲面子要表面政绩的那些所谓的“政绩工程”,简单地说,都是“官欲”工程,而非”民意“工程,更非”穷人之意“的工程。
今天,媒体的报道已有所放开,网上更是数量庞大的网民直接表达心意的地方,重民生和要求重民生是主调之一。执政的领导人员,直白地说出了“穷人”二字,说要懂得“穷人经济学”,“政府要做穷人的代言人”,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这个在政治上似乎有些犯忌的说法,是一个应当承认的现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说才是不合时宜,说了是”合时宜“。在他们发出的声音中,这样的话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什么目的呢,其他的就不去瞎猜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既已执政,这就是该做的。剩下的,就看做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