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可以收到知乎邀请,成为这次「翻牌众测」活动的翻牌嘉宾。
我选定的众测产品是「食用油」!
日常生活中,大家做饭炒菜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油,有单一品种的油,比如说花生油,葵花籽油,也有混合在一起的调和油。很多油会特别宣传自己的健康益处和营养价值,比如维生素E,omega-3 脂肪酸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到底哪种油最好?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油?这就是我这次测评的目的。
作为食品专业答主,我的目标是:做一个全网最专业的食用油测评,用数据来说话。
如果你想买「比较营养的油」:
如果你想买「放不坏,油烟少」的油:
如果你想买「各方面比较均衡」的油:
测评样品:这次测评一共选了 11 种不同种类的油,如下表所示: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
为什么选择这些油?为啥黄金比例调和油有两个?
我的选品原则是「尽量涵盖尽可能多的食用油品种」,同时也照顾到一些不同的特殊宣称(古法,高油酸,特级初榨等)。尽量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牌涵盖到。大家也不用执着于我测试的这些特定品牌,因为只要是同类产品,区别都不会太大。
金龙鱼的黄金比例调和油属于调和油里的代表产品之一,但市面上有两个版本(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从配料表上看,两个版本配方有差别。为严谨起见,我这次测试就把两种都纳入了测试范围。
测评维度:我会从油脂最重要的三个性质来进行测评:「营养」、「气味/颜色」和「稳定性」。
每个维度都会再细分为一些小的维度,这些维度的分值会由实测指标或文献数据来确定,我会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营养」「风味/颜色」「稳定性」三个维度给每个产品进行描述或打分,最后给到大家简单、靠谱、高效的消费建议。
(下面是具体的各个维度数据分析部分,内容比较硬核,如果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第3章的消费建议部分。)
对于食用油来说,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种油有没有营养?营养价值有多高?适合长期吃吗?」,我首先来解决这个疑惑。
这次评测,我设置的「营养」相关指标有下面几个:
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款油脂的脂肪组成及营养是否符合人体需要」。
2.1.1 三大脂肪酸含量及比例(3分)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学对于食用油中各个脂肪酸摄入量建议比较复杂,主要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到,目前衡量一个食用油的营养,主要是从「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个角度进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后面还会专门测到,所以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关注饱和脂肪酸含量。
查找数据后,11 个样品的脂肪酸含量比例如下表所示:
为了看着方便,我做了一张图表:
这次评测的所有食用油饱和脂肪都低于 1/3 (33.3%),但我们平常从食物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已经比较多,食用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应该比表中 1/3 的比例更低。这个细分维度我的打分如下:
3,4,6号样品:1分(饱和脂肪酸>15%) 1,2,8,10号样品:2分(饱和脂肪酸>10%) 5,7,9,11号样品:3分(饱和脂肪酸<=10%)
2.1.2 Omega-3(n-3),Omega-6(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分)
根据文献[1]中的计算结果,烹调油中 Omega-3 脂肪酸含量的「建议值」为 3.5% 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满足人体需要,「最低值」为 2.9%,如果低于这个值,就有营养缺乏的风险。同理,Omega-6 脂肪酸的「建议值」和「最低值」分别为 20.4% 和 12.7%。
我们来看看评测样品的表现:
图中左边红色竖线代表「最低值」,右边红色竖线代表「建议值」。从结果可以看出,4号,5号,6号,8号,10号样品 Omega-3 脂肪酸含量低于「最低值」,如果长期食用,而有没有增加对应的食物来源,那就有可能导致缺乏。
在这个细分维度,我的打分如下:
4,5,6,8,10号样品:0分 1,2,3,7,9号样品:2分 11号样品:3分 (亚麻籽油的核心优势就是极高的 Omega-3 脂肪酸含量)
Omega-6 脂肪酸含量实测值如下表所示:
同理,我的打分如下:
5,8号样品:0分 7,11号样品:1分 1,2,4,6,9号样品:2分 3,10号样品:3分(葵花籽油富含 Omega-6 脂肪酸,超过 50%使得它成为特殊优势)
2.1.3 反式脂肪酸含量(3分)
本次评测的所有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都未检出。
测试方法采用的是国标 GB 5009.257-2016,设备的检出限为 0.012%,定量限为 0.024%,由于所有样品都是「未检出」状态,可以认为所有样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都小于 0.012%。这已经是基本不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的极低的量了。
目前,有些食用油产品会特别宣传「0反式脂肪酸」。但检测事实说明了,我们平时选购食用油时,不必执着于「0反式脂肪酸」这种标签,因为市面上大部分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不高,不足以让人担心。
我的打分如下:
1~11号样品:3分
2.1.4 其他微量营养成分(3分,加分制)
植物油是膳食中维 E 的主要来源。但不同植物油维生素 E 含量差异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这几款油的维 E 含量做一下比较。
通过查表,可以得到 11 个样品中 9 个的维生素 E 含量:
可以看到。葵花籽油中维生素 E 含量非常高,按照每天摄入 30g 油计算的话,可以达到一天维生素需要量的 117%,因此在这方面可以算是有独特优势。除了葵花籽油外,菜籽油,花生油,芥花籽油维生素 E 含量也比较高。
除了维生素 E 外,有一些油脂有其他特殊营养成分:
因此,最终此项的打分如下:
10号样品:2分(维生素E含量真的很高) 3,6,7,9号样品:1分(维生素E含量高) 4,8号样品:1分(拥有其他微量营养组分)
有些油颜色比较深,开盖就有浓香,有些则无色无味。这些差异跟油脂种类和精炼程度相关。如果油脂未经精炼,或者精炼程度小,那么油脂的颜色就会比较深,味道也会比较浓烈;经过完整精炼的油脂就比较纯净,颜色一般是无色或淡黄色,几乎没有味道。
在进行风味、颜色分析时,我发现「打分」其实不是很适用于这一个维度。
首先,不同种类油脂的风味组分差别很大,而且不同人对不同风味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既难以去定量化描述,又难以横向比较(唯一靠谱的测试方案是做感官描述性测试,但这个测试费用太昂贵,且无法很好的指导消费者选择)。
其次,不同的消费者对于油脂气味、颜色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人买油一定要买「香」的,有些人觉得「无色无味」才是好油的标准。
综上所述,这一项我就不用「打分」,而只是给出定性描述,大家各取所需就好。
此次评测的 11 个样品,颜色区别如下(同一灯光条件拍摄):
我把这些样品的气味和颜色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参考:
除了定性描述之外,我也用 GC-MS 顶空进样法检测了这 11 个样品的可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但由于机器检测时间较长,数据分析难度比较大,我现在暂时还没完成这一部分的数据处理。等我完成后,会第一时间对部分的数据进行更新。
很多人在买油时都忽略了「稳定性」,其实这也是油脂至关重要的指标。不稳定的油脂,要么放很短时间就氧化酸败,导致异味,要么是一加热就出现大量油烟,危害身体健康。
这次评测,我设置的「稳定性」相关指标有下面几个:
2.3.1 烟点(共4分)
大家生活中应该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炒菜时火开太大,或者持续太长时间,油就会开始大量冒烟,并且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其实,此时油脂分子已经开始裂解,释放出大量热分解物如多环芳烃(PAHs),小分子醛类等物质,这些油烟中的有害成分,目前认为有较高的致癌可能性。
油脂大量、连续冒烟的最低温度,在食品科学中被称为烟点(Smoke point)。烟点越高,说明油脂的高温稳定性越好,不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出有毒有害成分。
本次测试样品的烟点如下: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食用油的烟点都至少在 190 摄氏度以上,有些比较稳定的食用油,烟点甚至可以超过 230 摄氏度。但由于在爆炒、油炸、烘烤等烹饪条件下,油温一般不会超过 190 摄氏度,因此不用担心油烟问题。
但是 5号样品(高油酸花生油)的烟点明显较低,对于这样的油,建议尽量避免高温烹饪。
我的打分如下:
5号样品:0分(烟点<160摄氏度,只适合低温烹饪) 3,7,9,11号样品:2分(烟点180~200摄氏度,普通烹饪不用怕) 1,2,4,6,8,10号样品:4分(烟点>220摄氏度,可耐受极高温烹饪)
2.3.2 OSI诱导期(共5分)
有时,家里买一瓶油,开盖以后较长时间没有用完,过一段时间油就氧化变质了,会发出刺鼻的「哈败味」或「氧化味」。氧化是制约食用油保质期的最重要的因素。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好坏,可以用「诱导期时长」来定量表示,而 OSI 就是一种快速测试油脂样品诱导期时长的方法。
在此次测试中,油脂被放在 110 摄氏度条件下,不断通入干燥空气加速氧化,氧化诱导期越长,油脂样品的氧化稳定性越好,换句话说,能放更久不会变质。
样品的氧化诱导期如下表所示:
这一项得分最高的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和「高油酸花生油」,远远把其他植物油甩在后面。
对于特级初榨橄榄油来说,可能得益于未经过精炼处理,毛油中含有更多抗氧化组分,使得它的氧化稳定性非常高(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而高油酸花生油由于油酸含量特别高。而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加稳定,因此氧化稳定性对比其他油脂会有显著提升。
亚麻籽油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因此氧化稳定性极差,得分低在预料之中。对于这样的油,一定要在低温、避光条件保存,一旦开盖就要尽快用掉。
这一细分维度,我的评分如下:
11号样品:1分(诱导期<2h,会在极短时间氧化) 1,2,3,10号样品:2分(诱导期2~5h,会快速氧化) 4,6,7,9号样品:3分(诱导期5~10h,稳定性适中) 5,8号样品:5分(诱导期>20h,非常稳定)
2.3.3 过氧化值(共3分)
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过氧化值含量升高意味着油脂已经发生了氧化,生成了大量初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国家标准 GB 2716-2018 对于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最高限量为 0.25g/100g,如果超过这个限量,即为不合格产品。
本次测试样品过氧化值含量如下:
所有样品都在国标的最高限量以下,没有超标的样品。但芥花籽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过氧化值已经接近国标上限,我猜想是因为这两款产品都是进口产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储运,使得过氧化值升高。再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它们的过氧化值可能会超过国标上限。
这一细分维度,我的评分如下:
7,8号样品:1分(0.2~0.25) 1,2,4,5,6,11号样品:2分(0.1~0.2) 3,9,10号样品:3分(<0.1)
2.3.4 酸价(共3分)
酸价也是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酸价升高意味着油脂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发生了水解,生成了一些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浓度越高,酸价也就越高。
高度水解的油脂会发出异味(肥皂味),同时在使用时容易起泡,烟点也会随之降低。国家标准 GB 2716-2018 对于食用油中酸价的最高限量为 3mg/g,如果超过这个限量,即为不合格产品。
本次测试样品酸价如下:
所有样品的酸价都在国标的最高限量以下,且最高的一个也没有高于1mg/g。因此我的评分如下:
1~11号样品:3分(<1mg/g)
到这里,我所有的数据评测就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我会综合这些评分,给出自己的一些选购建议。
将之前的「营养」和「稳定性」的测评结果进行统计打分,我们得到了这张表:
首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只买一种油来吃,因为任何单一来源油种都不是「完美」的,只有经常更换油脂品种,才更容易实现营养的均衡。
根据评测数据,样品营养得分如下:
推荐一些得分比较高的油:
网购链接没法放,只有盒马有 - -,放一些其他品牌的菜籽油吧
点评:菜籽油的饱和脂肪含量比较低,Omega-3,Omega-6 脂肪酸含量合理,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此外维生素 E 含量也不少,整体营养是比较均衡的,没什么短板。因此营养方面的综合评分最后拿了第一。
选购菜籽油的时候,建议选择「低芥酸」的版本。芥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在菜籽油中含量丰富,目前有一些动物实验证据表明,摄入过多芥酸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纤维化,心肌和血管壁脂肪沉积等健康隐患。虽然目前人体实验证据还不算充足,国标也没有对芥酸做限制,但购买「低芥酸」版本可以尽量减少这种隐患。
点评:这是一款调和油,调和配方很简单:就是 10% 的葵花籽油加 90% 的大豆油。不过,它 Omega-3,Omega-6 脂肪酸含量合理,其中 Omega-6 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以满足人体需要。此外维生素 E 含量也不少。
点评:芥花籽油的主要优势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Omega-3 脂肪酸含量合理,此外维生素 E 含量也比较高。但它的短板是 Omega-6 脂肪含量有所欠缺。
点评:优缺点同样明显的油脂品种。优点在于维生素E 和 Omega-6 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但缺点是 Omega-3 含量非常低。不建议作为单一品种长期食用,建议跟其他油换着吃。
点评:亚麻籽油和其它油种不同,一般不会,也不建议作为烹饪用油使用,而是更多当做一种营养补充剂添加到食物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极高的 Omega-3 脂肪酸含量,可以加入各种食物中,增加食物里 Omega-3 脂肪酸成分。但是 Omega-3 脂肪酸摄入太多也可能增加机体的氧化应激,因此还是要有一个「度」。
亚麻籽油的核心缺点就是氧化稳定性太差,建议尽量买小包装,临近生产日期的亚麻籽油,买回来以后尽快食用。
根据评测数据,样品稳定性得分如下:
推荐一些「稳定性」上得分比较高的油:
点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特级初榨橄榄油在营养评分上没有出色表现,但稳定性居然是 TOP 1!虽然它的过氧化值游离在超标的边缘,但其他指标的表现都非常优秀,特别是烟点和 OSI 诱导期。这使得这个橄榄油既耐放,又耐高温。
点评:稻米油在稳定性上是比较均衡的一个选手,基本没有什么太短的板。它确实能比其他植物油放得久一些。营养上的缺点是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比较高,Omega-3 脂肪含量少。
点评:我本来以为像这种打「浓香」招牌,未经精炼的油,烟点可能会低。但这款油的烟点其实一点也不低,同时氧化稳定性也很高,这使得总稳定性的表现不错。在营养上的缺点和稻米油一样,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比较高,Omega-3 脂肪含量少。
当把「营养」和「稳定性」数值相加后,总分按从高到低排序如下:
得分最高的是:
这两款油在前面营养部分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这两款油之外,三款调和油也取得了不错的分数。这三款调和油由于是把不同的油种调和到一起,综合了每个油种的优点。因此它们的「短板」非常少。
比如,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为数不多的「短板」是氧化稳定性差一点,饱和脂肪酸稍高一点,但基本还没有到成为「缺陷」的程度。而且它的香气也比较浓。我认为除了单一油种之外,调和油也是家庭用油的好选择。
太晚了,明天有空更新 Q&A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