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打车软件大战,那些不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乘客的角度,上面的答案已经够丰富了,我从另外几个角度说点自己的看法。

一,被误解的空驶里程
先考虑没有打车软件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电调系统,司机需要在在街道上空车驾驶以找到想打车的乘客。在前一个乘客下车之后,后一个乘客上车之前的路程,被称之为空驶里程。

上海出租车平均每天行驶380到400公里,空驶率在40%左右

。也就是说,每辆出租车每天都有150公里在道路上空驶。

目前对空驶里程主要有这样两种理解:

1,空驶里程越高,说明出租车效率越低,需要降低空驶里程。

2,空驶率高,说明出租车还有提高效率的空间,一些人认为此时增加出租车供给无效,只是进一步增加空驶率而已。

空驶率和打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重新考虑一下出租车最基本的作用——人们走到道路旁边扬招,不用等多久就有车可以坐。而保证马路边随时都有空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足够的空驶里程

事实上,

在这篇关于纽约出租车的文章里

,空驶里程被直接称为taxi service availability的一种度量。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告诉你为什么空驶里程如此重要。

截至2012年底,

上海市道路总长度达16688公里

5万辆出租车

每天行驶400公里,其中约150公里空驶里程。假设每辆车每天开小时,那么平均车速约为公里/小时。

此时你若是在任意一个时间出门扬招,每辆车正在马路上运行的概率为,5万辆车大约有辆此时正在马路上运行,平均间隔的距离为公里,再除以车速,这5万辆车扫过所有路面的时间为小时。

由于你可能站在道路的任何一个位置,为了得到在路边扬招到碰到第一辆出租车的平均时间,还必须把上面的计算除以2。

然而,并不是每一辆出租车都可以乘坐,每辆车为空车的概率等于空驶里程除以总里程,即。再用平均时间除以车辆为空车的概率,得到遇到第一辆空车的时间,为小时,约为100秒左右,(注:该数字为粗略估计的平均时间,受到实际出车数量以及早高峰晚高峰时段的影响,不能与个人感受简单比较。)即道路总长度乘以12之后再除以出租车总数和空驶里程数。

以上式子得出的结论是:在道路总长度和出租车数量不变时,扬招等候时间与出租车空驶里程数成严格反比,且不受其他任何参数的影响

二,叫车难的根本原因——空驶里程减少

再从司机的角度看。打车软件的意义在于极大地减少了司机方面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让司机知道可以去哪里接到生意,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马路上乱转,这极大地减少了空驶里程。根据我本人询问的情况以及一些新闻,司机普遍认为在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他们平均的空驶里程数减少了50至100公里左右。

空驶里程的减少至之前的1/2甚至1/3,直接结果就是乘客扬招时间上升至2到3倍。如果再算上车辆赶往乘客所在地点的距离以及高峰时期使用打车软件的人数增加,能够为扬招乘客所用的有效空驶里程还会进一步减少,扬招乘客需要用之前4、5倍的时间打车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在我看来,打车软件引起争议,其根源不是补贴,也不是加价,这些因素虽然对打车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却不是最主要的。根本矛盾在于:

扬招乘客希望能尽快打到车,因此希望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开车,增加空驶里程来接到站在路边的自己; 而司机希望减少油耗,增加收入,因此要用尽可能短的空驶里程来找到下一位乘客。当司机因为打车软件而不再是随处乱开的无头苍蝇时, 大幅度减少的空驶里程,成为了乘客「扬招难」的罪魁祸首。

三,司机的声音就那么不重要吗?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呢?

看到政府在打车软件的问题上翻烙饼,一会儿整改了,一会儿叫停了,一会儿又要纳入电调平台了,我常常想:要是上海出租车司机有自己的工会,能联合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难道会听凭他们摆布?

根据现有的一些新闻,使用了软件的司机每个月可增加收入

二至三成

。政府在打算对打车软件实行一刀切时,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因软件而受益的出租车司机的意见

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在同样载客量的前提下,如果5万辆出租车每天都减少100公里的空驶里程,那么在接送同样数量的乘客时便可节省油料25%,按百公里10升计算,约为50万升燃油。另外,上海市每天的机动车日均周转量为14865万当量小轿车公里,那么5万辆出租车每天减少100公里的空驶里程,相当于机动车尾气总排放量降低3.3%。要知道当前pm2.5中尾气排放的贡献要占四分之一呢。

弱势群体,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些都是公共知识分子最喜欢的话题,打车软件刚好在这三个问题上都有正面的作用。为什么我们此时不多考虑一些这类话题,偏偏将视野全部聚焦于所谓「扬招难」?难道只有拦不到车的老人的声音才属于民生吗?

四,我对打车软件的看法?

网络时代的一个趋势是所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都有可能被消除,打车软件的作用正是如此。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改善,本质在降低交易费用,实为当今已经为数不多存在帕累托改进可能的地方。虽然我同意我们必须增加对使用打车软件司机的安全驾驶的监督,同时也赞成对于加价行为需要有所限制,但我想这并不是政府一刀切禁止打车软件的理由。

根据我之前的论述,在没有打车软件时,想要打车容易,唯一的方式就是更多的司机在马路上四处乱开更长的距离。但更长的空驶距离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与其叫停打车软件,损害司机、资源和环境三方的利益,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找到更好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在空驶距离降低的情况下也能使用上出租车?

对于习惯扬招,苦于扬招难,且希望取缔打车软件,大家一起回到扬招时代的乘客,我想用一个比喻来结束:

你在马路上站着,一群盲人在四周走来走去。你希望与盲人们进行一个小交易,盲人们也这么想。但你始终保持沉默,等着盲人们四处乱撞。终于,一个运气比较好的盲人走来,碰到你。那些四处乱走距离最远的盲人,也获得了最多的交易。

突然有一天,一些人不再保持沉默,开始轻声呼唤周围的盲人。而盲人也复明了,他们走向最近的发出呼唤声的人,没有人愿意理仍然保持沉默的你。

此时,你是想学会如何发出呼唤声,还是想把那些复明的人再次弄瞎?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租都被有钱的人打光了。没钱的人怎么办。

我觉得再老的老人也惨不过没钱的人啊。


user avatar   Mumaga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得我也要反对一下排名最高的几个答案。

知乎混的最多的当然是互联网圈子里的人,这个圈子里的人对效率有天然的追求,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做不到第一就干脆死了算了,于是抛下跟不上的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互联网思维的逻辑,大家都比着要进步,就要拼,要抢,抢不过的人就活该去死。

但是这是商业逻辑。

这个社会,不是只能靠商业逻辑去维持的。

对于社会来说,应当负起自己的责任,去维护社会的公平性。这就是题目中所提的问题,不是说着软件的对与错,这软件确实好用,也该存在。但是,也确实有很多人,现在,或者一段时间内,学不会这个软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或许是最需要这样服务的人,这样的场景的可能性太多。

问题是:怎么办?

难道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跟不上的人就去死了好了?

有人抛出这句话

无论是出于道德感、同情心、或者政客对选票的争取,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往往起到反效果。

但是,请举出实例。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向弱势群体倾斜,那是因为,强势的人,自己会去抢。

注意,这里说的是“社会资源”,你们能拼,能抢,是因为你们手里有技术资源、智力资源、设备资源,对于企业级别来说,更有商业资源。

但是弱势群体,有时候就只能靠“社会资源”。

打车软件火了,你们手里有你们的资源,你们会用智能手机,按几下就能召到车。那么,本该作为配套到位的社会资源在哪里呢?

这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我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事情一定要解决,企业、政府、社会,应当负起解决这个“怎么办”的责任。

确实有些人很难“接受”新技术、新发明,因为新技术、新发明都是有门槛的,但这些人不是“异类”,也不是“进化的弱者”,他们更不是与你们竞争并被你们打败的那一群人,你们的对手不是他们。

你们这些人的短视在于,你们看得到技术是要前进的,却看不到,新趋势是必然会滚滚而来,但是如果放任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被这样的滚滚大潮碾压而过。

那么,不要期望,你不会是下一个“弱势群体”。

保护“弱势群体”,不是因为道德和同情,而是因为,我们本应一体。


user avatar   bo-cai-2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在 2015 年 6 月 1 日至 2015 年 11 月 27 日供职于锤子科技。之前的利益申报仅供参考。

-

利益申报:

普通消费者,iPhone 4、Sony Ericsson lt18i、SONY Xperia S、NOKIA Lumia 920 长期用家。其中 iPhone 4 使用一年,920 使用两年,中间 18i 及 XS 间断使用各四个月。

此前不认识、不了解罗永浩先生其人,亦不知其种种奇闻轶事,只看过两场发布会:「因为 Smartisan T1 而关注到这位罗先生」——这样的判断大抵是成立的。


手提电话是在上个月十八号拿到的,越过官网于苏宁易购购得的现货。如果对此存疑,稍后我可以为各位提供荧幕截取画面。本答是完完全全、纯粹从本人角度出发的「绝对主观」的「实际体验」。任何针对「行文」本身、「主观」感受的批评及质疑,我将一概无视。若我的行文出现了硬伤性错误(把 A 事实说成 B 事实,这种即我以为的硬伤错误),请给予指正,我将在最快速度进行修改。但,如果对于我说的「主观感受」这部分(「我认为 T1 很 A,你竟然觉得 T1 很 B,你果然是个傻叉」 ),你有不同看法,不欢迎分享到我的评论里。你也可以来骂我,我会举报阁下的。

-

先上图:





一个产品是否打动我,或者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他的续航、他的相机、他的荧幕……但假若按优先级排序的话,一个产品是否打动我,最骨髓的一点是:他是不是「灵」的。

「灵」是一个主观得不得了的词汇,它是感性,也很性感。只要一款产品足够「灵」,我愿意为这个「灵」字忍受它更多缺点。

如果拿手提电话设备打比方,有的产品灵在面子:例如 iPhone 4 横空出世的双面钢化玻璃,它是「灵」的;例如一整个聚碳酸酯后壳攫住弧面玻璃,整机浑然一体的 Lumia 920,它是「灵」的;例如被金属完整包裹住表面的 HTC One,握入掌中那一秒冰凉,它是「灵」的;与此相同的,大抵还有 HTC g3 的俏下巴、iPhone 6 的弧线、魅族的 home 键、Xperia Z3 「在边角处放置一个球体」的设计、Xperia S 的透明带以及 lt18i 妖媚的腰线……对我而言,他们都是灵的。

而少数产品,则灵在里子:依然拿智能手提电话设备打比方,iPhone 上锁时「嗒」的一声,是「灵」的;METRO 是「灵」的;tile live 磁铁翻动的瞬间,是「灵」的;手指扫过 MX3 home 键时晕开的光,是「灵」的;Windows Phone 8.1 设置背景后扫过画面磁铁与背景的视差,是「灵」的;iOS 7 动画效果,初见时更「灵」得叫绝……对我而言,他们也是灵的。而「流畅」则是「灵」的准入门槛,所有不流畅的系统,都是「不灵」并且「粗鲁」的。

面子和里子,只要「灵」,他们都是「高级」的。

但后者与前者相比,则更进了一步:它的「高级」直接越过眼睛触碰到了脑袋层面。同样是为了给用家带来更愉悦、更美好的体验,后者的留存时间将更长一点——我们也许对一款手提电话产品的 ID 设计由于长时间审视感到疲倦、厌烦。这种烦厌,放置到后者身上,同样存在,但相对而言,这个「长时间审视」的「长时间」,则比前者不知道要「长」到哪里去了。

所有「灵」的产品,对我而言,都是好产品。但只有极少数产品能做到内外兼修,百分之八十的好产品都停留在了只把面子做得漂漂亮亮这个段位。

对我而言,面子上的足够「灵」,是打动我的先决条件,但真正能让我掏钱的,还是里子。当然,这个世界上也存在着单凭外貌就能让我掏钱的工业设计:索尼的两款机子就是例子,后来我因不堪忍受 Android 2.x 的臃肿与卡顿而彻底抛弃。这给我结结实实上了一课:不可以貌取人。

而真正能做到内外兼修,灵得从头发丝到脚趾头的产品,我接触过三部半:iPhone 4、iPhone 5c、Lumia 920 以及半部 MX3。他们都当得上「浑然一体」四个字,将软硬件优势,相得益彰发挥到了恰到好处的地方。

回到 Smartisan T1 本身:经过半个月的使用,在我的个人感受层面而言,他是一款好产品。除此之外,他的骨子里灵气很足,以至于通过它安静的外在,能溢出灵气来。

与「里子」Smartisan OS 比起来,T1 的外形却没有那么「灵」。

与同样双面玻璃的 iPhone 4 做比,T1 手感更细腻,是类似「滑不腻手」的触感。它的中框让我喜欢:这种浑然通体的黑色,让我联想到「忧伤而精致」。而整机最提神的,没想到却是锤子科技「T」的 LOGO,当单手持握电话,食指指腹触碰到砥砺粗糙的「T」字,与细腻的机身形成强烈反差。大概当得上「画龙点睛」四个字。

但,在实际体验中,T1 机身稍重,我从 Lumia 920 过渡,没有如上手 iPhone 5s 般明显变轻感,整机非常容易成为指纹收集器。后盖非常不耐划,只是短短半个月,后盖已经伤痕累累。之前被人诟病的电源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不成为大问题,大概因为我是左手用家。

此为缺点。

相比起面子,其实我更愿意讲 T1 的里子。

一款好产品是有气质的,如果说 iPhone 4 的气质是惊艳、贵气,那么 Smartisan T1 的气质则是妥帖、柔软、安静,而忧伤。相比面子,T1 更打动我的,在于其里子。

首先,Smartisan OS 是美的。

我享受一切规整的排列:iOS 的圆角矩形如是,WP 的 METRO 风如是,而 Smartisan OS,亦如是。罗永浩先生在发布会上大费笔墨强调的不可置换背景、九宫格和重绘图标在此不浪费笔墨,而实际效果是,出奇的好。以至于配合着美丽的显示效果,我愿意偶尔停下来,看看那些精美的图标。

其次,Smartisan OS 是柔软的。

在上手之后,我充分体现到了罗永浩先生说的那句「七年一遇的美观、易用、人性化」。

在流畅度方面,就像所有人所说,「他跟手得不像安卓」。他如此妥帖、事儿逼得温柔,以至于让你不得不喜欢起来。罗永浩先生演示了半个钟头,都只演示了冰山一角,我以为,自己还无力在一千几百字之内把这个任务完成得比他还好。因此,我的观点是:请得闲时,体验一把吧。

在使用 T1 一段时间后,我抽空把触动我的一些个小细节都记了下来,写成了

长微博

。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眼。

我没办法告诉你,T1 值不值三千块人民币: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手机,只有最适合你的手机。同样的,我长篇赘论的这个「灵」字,不适合你,甚至不适合所有人,只适合于我一人。

对我来说,T1 是个好产品。

在我观察里,知乎上基本上是一面倒对 T1 的唱衰。但我想,或许,在质疑、嘲笑「空口说大白话的家伙」之余,或许可以去「把玩」一下这个电话。

他或许也能触碰到你的脑袋层面。

最后,我愿意用我长微博的一段话来结尾:

我不了解罗永浩先生生平,但我想,罗先生大抵是个不坏的人。一个坏心眼的家伙,或一群坏心眼的家伙,是做不出来如此柔软、美妙、妥帖的产品的。

感谢你们让这个世界变好了一点 ^_^ 。

-


本答是完完全全、纯粹从本人角度出发的「绝对主观」的「实际体验」。任何针对「行文」本身、「主观」感受的批评及质疑,我将一概无视。若我的行文出现了硬伤性错误(把 A 事实说成 B 事实,这种即我以为的硬伤错误),请给予指正,我将在最快速度进行修改。但,如果对于我说的「主观感受」这部分(「我认为 T1 很 A,你竟然觉得 T1 很 B,你果然是个傻叉」 ),你有不同看法,不欢迎分享到我的评论里。你也可以来骂我,我会举报阁下的。

-

已入职锤子科技。之前的利益申报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在 2015 年 6 月 1 日至 2015 年 11 月 27 日供职于锤子科技。之前的利益申报仅供参考。

-

利益申报:

普通消费者,iPhone 4、Sony Ericsson lt18i、SONY Xperia S、NOKIA Lumia 920 长期用家。其中 iPhone 4 使用一年,920 使用两年,中间 18i 及 XS 间断使用各四个月。

此前不认识、不了解罗永浩先生其人,亦不知其种种奇闻轶事,只看过两场发布会:「因为 Smartisan T1 而关注到这位罗先生」——这样的判断大抵是成立的。


手提电话是在上个月十八号拿到的,越过官网于苏宁易购购得的现货。如果对此存疑,稍后我可以为各位提供荧幕截取画面。本答是完完全全、纯粹从本人角度出发的「绝对主观」的「实际体验」。任何针对「行文」本身、「主观」感受的批评及质疑,我将一概无视。若我的行文出现了硬伤性错误(把 A 事实说成 B 事实,这种即我以为的硬伤错误),请给予指正,我将在最快速度进行修改。但,如果对于我说的「主观感受」这部分(「我认为 T1 很 A,你竟然觉得 T1 很 B,你果然是个傻叉」 ),你有不同看法,不欢迎分享到我的评论里。你也可以来骂我,我会举报阁下的。

-

先上图:





一个产品是否打动我,或者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他的续航、他的相机、他的荧幕……但假若按优先级排序的话,一个产品是否打动我,最骨髓的一点是:他是不是「灵」的。

「灵」是一个主观得不得了的词汇,它是感性,也很性感。只要一款产品足够「灵」,我愿意为这个「灵」字忍受它更多缺点。

如果拿手提电话设备打比方,有的产品灵在面子:例如 iPhone 4 横空出世的双面钢化玻璃,它是「灵」的;例如一整个聚碳酸酯后壳攫住弧面玻璃,整机浑然一体的 Lumia 920,它是「灵」的;例如被金属完整包裹住表面的 HTC One,握入掌中那一秒冰凉,它是「灵」的;与此相同的,大抵还有 HTC g3 的俏下巴、iPhone 6 的弧线、魅族的 home 键、Xperia Z3 「在边角处放置一个球体」的设计、Xperia S 的透明带以及 lt18i 妖媚的腰线……对我而言,他们都是灵的。

而少数产品,则灵在里子:依然拿智能手提电话设备打比方,iPhone 上锁时「嗒」的一声,是「灵」的;METRO 是「灵」的;tile live 磁铁翻动的瞬间,是「灵」的;手指扫过 MX3 home 键时晕开的光,是「灵」的;Windows Phone 8.1 设置背景后扫过画面磁铁与背景的视差,是「灵」的;iOS 7 动画效果,初见时更「灵」得叫绝……对我而言,他们也是灵的。而「流畅」则是「灵」的准入门槛,所有不流畅的系统,都是「不灵」并且「粗鲁」的。

面子和里子,只要「灵」,他们都是「高级」的。

但后者与前者相比,则更进了一步:它的「高级」直接越过眼睛触碰到了脑袋层面。同样是为了给用家带来更愉悦、更美好的体验,后者的留存时间将更长一点——我们也许对一款手提电话产品的 ID 设计由于长时间审视感到疲倦、厌烦。这种烦厌,放置到后者身上,同样存在,但相对而言,这个「长时间审视」的「长时间」,则比前者不知道要「长」到哪里去了。

所有「灵」的产品,对我而言,都是好产品。但只有极少数产品能做到内外兼修,百分之八十的好产品都停留在了只把面子做得漂漂亮亮这个段位。

对我而言,面子上的足够「灵」,是打动我的先决条件,但真正能让我掏钱的,还是里子。当然,这个世界上也存在着单凭外貌就能让我掏钱的工业设计:索尼的两款机子就是例子,后来我因不堪忍受 Android 2.x 的臃肿与卡顿而彻底抛弃。这给我结结实实上了一课:不可以貌取人。

而真正能做到内外兼修,灵得从头发丝到脚趾头的产品,我接触过三部半:iPhone 4、iPhone 5c、Lumia 920 以及半部 MX3。他们都当得上「浑然一体」四个字,将软硬件优势,相得益彰发挥到了恰到好处的地方。

回到 Smartisan T1 本身:经过半个月的使用,在我的个人感受层面而言,他是一款好产品。除此之外,他的骨子里灵气很足,以至于通过它安静的外在,能溢出灵气来。

与「里子」Smartisan OS 比起来,T1 的外形却没有那么「灵」。

与同样双面玻璃的 iPhone 4 做比,T1 手感更细腻,是类似「滑不腻手」的触感。它的中框让我喜欢:这种浑然通体的黑色,让我联想到「忧伤而精致」。而整机最提神的,没想到却是锤子科技「T」的 LOGO,当单手持握电话,食指指腹触碰到砥砺粗糙的「T」字,与细腻的机身形成强烈反差。大概当得上「画龙点睛」四个字。

但,在实际体验中,T1 机身稍重,我从 Lumia 920 过渡,没有如上手 iPhone 5s 般明显变轻感,整机非常容易成为指纹收集器。后盖非常不耐划,只是短短半个月,后盖已经伤痕累累。之前被人诟病的电源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不成为大问题,大概因为我是左手用家。

此为缺点。

相比起面子,其实我更愿意讲 T1 的里子。

一款好产品是有气质的,如果说 iPhone 4 的气质是惊艳、贵气,那么 Smartisan T1 的气质则是妥帖、柔软、安静,而忧伤。相比面子,T1 更打动我的,在于其里子。

首先,Smartisan OS 是美的。

我享受一切规整的排列:iOS 的圆角矩形如是,WP 的 METRO 风如是,而 Smartisan OS,亦如是。罗永浩先生在发布会上大费笔墨强调的不可置换背景、九宫格和重绘图标在此不浪费笔墨,而实际效果是,出奇的好。以至于配合着美丽的显示效果,我愿意偶尔停下来,看看那些精美的图标。

其次,Smartisan OS 是柔软的。

在上手之后,我充分体现到了罗永浩先生说的那句「七年一遇的美观、易用、人性化」。

在流畅度方面,就像所有人所说,「他跟手得不像安卓」。他如此妥帖、事儿逼得温柔,以至于让你不得不喜欢起来。罗永浩先生演示了半个钟头,都只演示了冰山一角,我以为,自己还无力在一千几百字之内把这个任务完成得比他还好。因此,我的观点是:请得闲时,体验一把吧。

在使用 T1 一段时间后,我抽空把触动我的一些个小细节都记了下来,写成了

长微博

。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眼。

我没办法告诉你,T1 值不值三千块人民币: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手机,只有最适合你的手机。同样的,我长篇赘论的这个「灵」字,不适合你,甚至不适合所有人,只适合于我一人。

对我来说,T1 是个好产品。

在我观察里,知乎上基本上是一面倒对 T1 的唱衰。但我想,或许,在质疑、嘲笑「空口说大白话的家伙」之余,或许可以去「把玩」一下这个电话。

他或许也能触碰到你的脑袋层面。

最后,我愿意用我长微博的一段话来结尾:

我不了解罗永浩先生生平,但我想,罗先生大抵是个不坏的人。一个坏心眼的家伙,或一群坏心眼的家伙,是做不出来如此柔软、美妙、妥帖的产品的。

感谢你们让这个世界变好了一点 ^_^ 。

-


本答是完完全全、纯粹从本人角度出发的「绝对主观」的「实际体验」。任何针对「行文」本身、「主观」感受的批评及质疑,我将一概无视。若我的行文出现了硬伤性错误(把 A 事实说成 B 事实,这种即我以为的硬伤错误),请给予指正,我将在最快速度进行修改。但,如果对于我说的「主观感受」这部分(「我认为 T1 很 A,你竟然觉得 T1 很 B,你果然是个傻叉」 ),你有不同看法,不欢迎分享到我的评论里。你也可以来骂我,我会举报阁下的。

-

已入职锤子科技。之前的利益申报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zigzag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




  

相关话题

  北京锤子科技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罗永浩变为温洪喜,朱萧木等 9 位董事全部退出,透露了哪些信息? 
  袁腾飞的历史素养如何? 
  如何看待张亚勤10月份从百度退休? 
  如何评价七部门联合发文「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这会带来什么优势和弊端? 
  如何看待字节跳动将于八月份取消大小周?其他互联网公司会跟上吗? 
  如何看待字节跳动年前再招 1 万人,员工总数将破 10 万? 
  如何看待蒙牛乳业发布的「全力抗疫的同时请善待你的公司」这一言论?是否妥当? 
  编辑一条说说,让大家知道我想交到的是那种坦诚相待的朋友,而不是我成为他们的工具。? 
  如果你是李彦宏,你怎么办? 
  美财长称收到的 TikTok 解决方案「不涉及出售和技术转让」,在你看来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吗? 

前一个讨论
北京哪里有好吃的小吃?
下一个讨论
月薪五千没有房子的人在一线城市的生活都是怎么样的?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