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淮海省? 第1页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有些人天生就是爱杠,我就在这里一次性说个清楚明白:

现在的所谓“淮海”就是一个辖区很模糊(即分不清具体边界)的文化概念,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淮海并没有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同样的是“江南”,现在也成了模糊的文化概念,但是,江南省曾经是存在过的,即清朝的江南省,原本就是明朝的南直隶,完全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论面积,江南省绝大部分在江北,根本就不是纯粹的“江南”。当年叫江南省的时候没见淮海的杠出天际,现在叫江苏也没见你们杠起来,结果现在我做个YY版淮海省,因为多包含了南边江淮几个城市,就都叫着不乐意了,这什么脑回路?

这样的例子还有河南,并不完全在黄河以南,黄河以北还有很大一块面积。

可有人又杠说江南的精华在江宁苏州一带,难道淮海省的精华不是在“淮海”一带么?

现在有一个“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八九十年代就在搞了,具体范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等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20个地级城市,现在下文所划的“淮海省”难道不是以“徐淮海”为精华地区么?只不过我胆子小,不敢在山东河南身上割肉,这就得罪你们了?

还有,其实淮海经济区的方言本身就包含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淮海和江淮怎么就没有关系了?江淮这么不招你们待见?江淮的小伙伴们招你惹你了?要说谁和徐淮海地区关系最近,不就是南边的江淮么?谁告诉你建立淮海省就一定要全部包括你所谓的“淮海地区”了?

这么划淮海省的意义在下面说的很清楚了,主要为经济发展,为平衡地区发展不协调,为体现徐淮海地区的价值,而八九十年代搞的这个所谓的“淮海经济区”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这种多省联合杂牌部队(都是各自省内不受待见的边缘地市)是很难协调发展的,又没有省会大城市凝聚资源,注定火不了。


————————————————————————————————

好久没看这个回答的评论,今晚无聊又看了看,真是叹为观止,颇有收获:

1、早知道知乎盛产杠精喷子,但是没想到会如此多,且杠精、喷子的素质远不如前些年,有些人连起码的教养都没有,素质之低令人发指,我前头已经很明白地说过,这就是根据题目的一个个人YY版行政区划,没想怎么样,有些人这是想干嘛,有话说话,有意见提意见,到处乱骂一通真的很好?你们父母、老师没教你们最起码的尊重和教养?来上网总应该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吧。

2、现在的知乎,因为大量用户涌入后,平均素质的确大大下降,有些人连做杠精都不配,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杠精?首先必须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啊!可你们上来就喷一句“没文化”、“多读书”、“没有常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我自问谈不上多有水平,多有文化,但也用不着你在这指指点点,好为人师者先审视下自己好么!

就谈最简单的几点,你们知道什么叫省么?为什么要设省?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制度初创于蒙元,而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则是定型于明朝,自明朝开始,大部分省份就基本定型了,满清时期只是将湖广、南直隶等少数大省分省,变动并不大,且中国的省只是大略考虑了地理、人文,并不是给你们搞分省独立建国的,相反很多时候还要打破人文地理的隔阂,故意给各省掺沙子,例如汉中划陕西、陕甘分治、信阳归河南,南襄盆地对半分等等,谁告诉你一个省一定要完全是一个民系、一个地理单元的???主要部分大致有一定的关联就不错了!很多时候,一个省的由来就是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府名合称就是了,譬如江苏得名于江宁府+苏州府,安徽得名于安庆府+徽州府,甘肃得名于甘州+肃州,这时候你们怎么不骂朝廷没考虑你们徐州、池州、天水人民的感情了?有些人自己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反倒过来乱喷,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本人在这里做一个“淮海省”的区划原本也不过就是玩笑之作,可正经来说,这么分也未尝不可啊,我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发展,是地区均衡,比现在的江苏、安徽这种分法也差不到哪里去吧?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如此愤恨呢?

3、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不团结爱搞内斗、江苏为何荣膺大内斗省的称号、皖南皖北为何矛盾重重了,有时候真想说一句“活该”!

同是江淮一带的,有些人被叫苏北佬的时候大喊地域歧视,轮到自己就“求不带我盐,跟你们不是一路人”,那位盐城的兄弟,你们盐城绝大部分都是讲江淮官话的,正宗的江淮平原、淮河流域,你不是淮谁是淮啊?

有些人狂妄自大之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老家在地区上称王称霸,时时刻刻想从山东、河南咬下一块肉来。

我告诉你们,自从六百年前明朝布政司区划确定以来,山东、河南的辖区就相当稳定!你们想要的济宁、临沂(沂州)、枣庄(滕县、峄县)、商丘(归德府)六百年前就属于山东、河南,哪来的自信去切人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肉?一动四个省,想得真够简单的。

归德府: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属(河南)分省,同年降为归德州,改属开封府;弘治十六年(1503)州南徙今治,嘉
靖二十四年(1545)复升为归德府,属(河南)布政司。
商丘县:倚郭。元睢阳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商丘县,仍为倚郭。东北有丁
家道口巡司,东南有武津关巡司。
宁陵县:北有桃源集巡司。
鹿邑县:元属亳州。洪武元年(1368)改属归德州。
夏邑县:元为下邑县。洪武元年(1368)更名夏邑县。
永城县:洪武元年(1368)改属开封府,同年复改属归德州。
虞城县: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归德州,嘉靖九年(1530)自县南故城徙今治。
兖州府:元兖州属济宁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为兖州府,属(山东)布政司。
滋阳县:倚郭。元为嵫阳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兖州,十八年(1385)复置嵫阳县,仍为倚郭;成化七年(1471)
更名滋阳县。
曲阜县:
宁阳县:
邹 县:元属益都路滕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兖州。
泗水县:
滕 县④:元为益都路滕州倚郭。洪武二年(1369)滕州废,县改属兖州。南偏东有沙沟集巡司。
峄 县:元为峄州[无倚郭]属益都路。洪武二年(1369)降为峄县,改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直属兖州府。西
北有邹坞镇巡司,嘉靖年间迁县西偏南拖梨沟;东南有臺庄巡司,万历三十四年设。
金乡县:元属济宁路。洪武十八年(1385)直属兖州府。
鱼臺县:元属济宁路(初属济州)。洪武元年(1368)改属归德府徐州,二年(1369)复改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
直属兖州府。
单 县:元为单州属济宁路。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单父县入州,二年(1369)降州为单县,仍属济宁路;十八
年(1385)直属兖州府;正德十四年(1519)自县南徙今治。
城武县:元作成武县属曹州直隶州。洪武四年(1371)改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直属兖州府;正德十四年(1519)
徙今治。
济宁州:元为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置济宁府,洪武元年(1368)属行省;十八年(1385)降为济宁州,改属兖州
府,并省倚郭任城县(元初为济州倚郭)入州。南偏东有鲁桥镇巡司。
嘉祥县:元属单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济宁府。
钜野县:元(初为济宁路倚郭)。西有安兴集巡司。
郓城县:
东平州:元为东平路。吴元年(1367)改置东平府,洪武元年(1368)属行省;七年(1374)降为东平州,改属济宁府,
并省倚郭须城县入州;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府。西北有金线闸巡司。
汶上县:
东阿县:洪武八年(1375)自县西南徙治故穀城县。
阳穀县:
平阴县:西有滑口镇巡司,后废。
寿张县:洪武元年(1368)自县东南故城徙治梁山东北脚下;三年(1370)省入须城、阳穀二县;十三年(1380)复
置寿张县,仍属东平州,同年徙治王陵店。东南有梁山集巡司。
曹 州:正统十年末(1446)析曹县于黄河北旧土城另置曹州,来属兖州府。
曹 县:元为曹州直隶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济阴县入州,同年属行省;二年(1369)自县北徙治盘石镇,
四年(1371)降州为曹县,改属济宁府;正统十年末(1446)改属曹州。西北有安陵镇巡司。
定陶县:洪武元年(1368)改属济宁府,十年(1377)省入城武县,十三年(1380)复置定陶县,仍属济宁府;正统
十年末(1446)复改属曹州。
楚丘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曹州。
沂 州:元属益都路。洪武元年(1368)改属济宁府,并省倚郭临沂县入州;五年(1372)改属济南府,七年末(1375)
复改属青州府,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府。西南有罗藤镇巡司。
郯城县:洪武元年(1368)析沂州置郯城县,来属沂州。西北有磨山镇巡司,后废。
费 县:西偏南有关阳镇巡司,西北有毛阳镇巡司。

也只有从南直隶(江南省)分出的江苏、安徽两省的行政区划一直不稳定,省会、辖区一直都有变动,所以我才仅仅只从江苏安徽两省做文章,自然就没考虑更符合某些人口味的狭义的“淮海”地区。

话说一个“淮”(淮安),一个“海”(海州),还特么不够分量叫淮海的,你们是想上天呢还是想上天?江淮平原、徐淮平原不近?难道你们觉得和六七百里外的江南更亲近?喂喂喂,人家叫你们苏北呢!

4、想要diss别人没文化没水平的麻烦先自己照照镜子,况且我就承认自己水平低,行了么?有些人真是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连荡之荡!

——————————————————————————————————————分割线————————————————————————————

做行政区划真的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先清楚明白的说好,本人不是江苏人、安徽人、山东人、河南人,更不是徐州人,利益不相关:

我这里所划的所谓“淮海省”就是指的江淮地区+近海地区,一个“淮”字就是指淮河流域、江淮平原,一个“海”字就是指靠近东海的海州、盐城等地区,或者说“淮海”二字就取自于“淮安府”、“海州府”,怎么着也比取自于“江宁府”、“苏州府”的江苏省更名副其实吧,这不是“大徐州共荣圈”,指望搞大徐州独大的请速速退散!

尽管我认为徐州已经足够大了,萧沛丰砀邳全都在,可有些人还就是不满意啊~

既然如此,不如成立徐州直辖市可好?

另外,有些人能不能有点追求,淮海省都是沿海省份了,还非要去争抢那一个省会名额干嘛,又不是内陆省份!

省会之所以放在淮安,是因为淮安稍微居中,而且更能兼顾江淮地区,淮海除了发展徐淮海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治淮,难不成要放弃淮西的难兄难弟么?

至于庐州,就是淮西的中心城市,其文化难道不是江淮文化?

难道相比“淮”,庐州更应该在江南吴文化圈中么?

所以,这样的一个淮海省,其主要文化就是“淮”文化及海洋文化,怎么着也比杂七杂八的江苏、安徽要好吧!

PS:有事说事,有意见有看法尽管提,但请不要乱喷乱骂,不仅显得自身素质低下,而且,这本来就是纯YY,为不存在的“如果”争的你死我活是最傻缺的事情!


——————————————————————————————————

本人做的淮海省行政区划:


(PS:中国面积太大,人口太多,且又是大政府,政府管得太多太宽,搞所谓的省县乡三级制根本就不现实,以前不是没有尝试过,根本就不行,省府直接管理大几十个县实在是太困难,搞来搞去,还是弄出个“地区”来了,即使是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去搞省县制反倒会使得行政效率变得低下。

另外,中国城乡差距巨大,且农村又太多,如今的市管县体制同样也很多弊端。

所以我建议改为中央——省——府(州)——县——镇(乡),(注:府、州同级,府辖县多,州辖县少)。

而市只是代表城市,本身并不表示级别,对于城市化较高的地区都可以酌情置“市”,可以是直辖市(中央管,例如上海市),可以是省辖市(府、州级别,不辖县,全为市区,例如武汉、南京、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可以是府辖市(县级别,例如昆山市),可以是县辖市(乡镇级别,小城镇,这在苏南、珠三角其实很普遍,例如同里市、小榄市)。

这里特殊一点的就是以府城所在地而置的市,毕竟中国一直就是个官僚社会,就喜欢讲行政级别,所以我认为府的最高官员(知府or府委书记?)统管整个府域,市政府市长管理具体的城市,但府城市市长应高于其他府辖市,毕竟其经济地位不一样,府书记略高市长半级就可以了,相当于副府,但府城市市长不再管理府下辖县,只专注本市市域,否则又成了现在的地级市了,这样不利于县乡发展。)

淮海省辖:淮安府、海州府(连云港)、凤阳府、徐州府、庐州府、颍州府、宿州府、盐州府、六安州、亳州、寿州,共 8府3州

淮安府:山阳县(倚郭)、清河县、涟水县、今泗阳县、金湖县、盱眙县、宝应县、洪泽县、泗洪县、宿迁县,10县,以山阳县、清河县等部分县域置淮安市

海州府(连云港):朐山县(倚郭)、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6县,以朐山县、赣榆县置海州市

徐州府:铜山县(倚郭)、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邳县、睢宁县、新沂县,8县,以铜、萧、沛等县置徐州市

盐州府:盐城县(倚郭)、大丰县、建湖县、阜宁县、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7县,以盐城县置盐州市

庐州府:合肥县(倚郭)、舒城县、庐江县、巢湖县、长丰县,5县,以合肥县置庐州市

凤阳府:凤阳县(倚郭)、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明光县,6县

颍州府:颍上县(倚郭)、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利辛县、界首县、阜阳县,7县

宿州府:宿县(倚郭)、泗县、灵璧县、濉溪县、蒙城县,5县

六安州:(倚郭六安县入州)、霍山县、金寨县

寿州:(倚郭寿春县入州),霍丘县

亳州:(倚郭城父县入州),涡阳县

划分方式:将明朝的南直隶横切,分为江南省和淮海省,江南省辖南京、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宣州府、徽州府、扬州府、南通府、泰州、滁州,共1京10府2州,而淮海省则占有今苏北、江淮地区,以淮安府为省会,全省发展重心为淮安、海州(连云港)、徐州这片三角区域,有海港,有平原,有人口,发展前景应远好于今天的内陆省份安徽,而淮海西部中心为庐州(合肥),至于鲁南地区还是算了吧,估计有些人是想要山东的枣庄、临沂,不建议去啃山东的肉,一省有四个能打的,已经足矣!

划分原因:我认为现在的这种纵切南直隶分江苏、安徽两省的划分方式很不科学,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发展状况极度不平衡。

现在的情况就是,江苏把所有好地方全占了,既沿江又沿海,而安徽完全内陆,地理位置跟江苏差了十万八千里,这种划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太偏向江苏省了,看看全国,有哪个省比得上江苏,全省几乎都是平原,沿江、沿海,人口稠密,对皖北、淮海地区的发展极为不利。

而横切至少让淮海省占据了海州(连云港)、徐州、盐城等重要城市,也沿海,对淮海省比较有利。

与此同时,现在的安徽省对于江南、皖南基本上是带不动,导致江南山区部分发展迟缓。因为现在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安徽现在也是在死命地壮大省会合肥,对于长江沿线的安庆、池州、宣州及皖南山区的徽州等地几乎都是放羊状态,当然,安庆、池州本身的可发展腹地比较有限,南北两面都是山区,所以也就芜湖比较发展的还不错,但还是浪费了长江黄金水道及毗邻江浙的优势,所以皖南留在江南省内更为有利,很适合融入长三角。

而江苏因为有苏南,基本上也有些忽视了苏北淮北等地,所以,倒不如照这样分割成淮海、江南,对二省都好,只不过当初已造成了既成事实,很难再改罢了,说白了就是当初江苏这边的势力大,舍不得也不准苏北被割出去,晚清时期本来就已经准备筹建淮海省了,而说什么犬牙交错防止独立对于现代国家也纯属扯淡。

最后,一个沿海(连云港、盐城)、还有江淮平原的淮海省,其发展前景绝对会比现在的安徽省好的多得多,而现阶段的连云港,其沿海优势基本得不到发挥,因为江苏已经有苏南、上海了,还要你苏北的连云港(海州)干嘛?到时候东部地区除了有长三角经济区,还会多出一个徐淮海经济区,于国于民,都是件大好事!


————————————————————————————

重新做行政区划无论怎么改都会有争论,这里也仅仅是个人的构想,想要每个人都同意更是不可能,但是乱喷别人没文化没读书是啥意思,还有有些人也为免太狭隘,

1、淮海为什么有江淮,一来我这里的“淮”指的就是淮河流域,本就指的是江淮平原,“海”指的是靠近东海,合起来叫“淮海”;二是因为有“淮安”、“海州”二府,所以叫淮海,这有什么好喷的,照有些人这么说,江苏也别叫江苏了,江苏还不就是得名于江宁和苏州二府,常州、无锡、扬州等等一大波府县还不是属于江苏省?甘肃也是得名于甘州和肃州.......

2、本行政区划是以明朝南直隶为基础进行重新划分的,有些县并非就是现在的县,应该是比现在大得多,比如连云港的倚郭赣榆县,并非现在的狭义的赣榆区,而是指现在的整个连云港市区,既然有些人非要纠结这一点,那就只好恢复海州州治的古称朐山县了。

3、为什么没把徐州作为省会,因为徐州相对比较偏,而淮海省不仅仅只有淮安、海州、徐州三地,还有广大的淮西地区啊,另外,淮安并非一直就像现在这么痿,明清时期的淮安府是个大府,是河道总督所在地,河运、淮盐使得淮安很繁荣,淮安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淮安政治地位的下降。

都是纯YY ,难不成徐州不做省会就要翻天不成,不要过于狭隘了,沿海省份的非省会重点城市也并不差,譬如山东青岛之于济南、江苏苏州之于南京、浙江宁波之于杭州、福建泉州厦门之于福州、广东深圳之于广州,淮海省的重点就是淮安、徐州、海州,知足吧!

同时,淮安做省会的另外两项重要使命就是联结江淮、治理淮河,别光想着占好处,责任也是要承担的,治淮在明清乃至新中国初期都是一大难题,明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要保运河,而现在运河的功能早已废弃,淮河流域也已经好了很多,早不是洪水泛滥的灾区了。

最后附上明朝的南直隶行政区划:

应天府:元为集庆路。龙凤二年(1356)改置应天府,同年属行省;洪武元年(1368)定为南京,十一年(1378)改称京
师;永乐十九年(1421)复称南京,洪熙元年(1425)复称京师,正统六年(1441)又复称南京。
上元县:倚郭[府东北偏]。龙凤二年(1356)徙治淳化镇,三年(1257)复徙治府城。东南有淳化镇巡司。
江宁县:倚郭[府西南偏]。东北有靖安河巡司,西南有大胜关、江宁镇巡司,西有江东巡司。
句容县:
溧阳县:元为溧阳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溧阳县,仍属应天府。西北有上兴埠巡司,后废。
溧水县:元为溧水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溧水县,仍属应天府。
高淳县:弘治四年(1491)析溧水县于高淳镇置高淳县,来属应天府。东有广通镇巡司。
江浦县:洪武九年(1376)析和州、滁州、六合县、江宁县于六合县浦子口城置江浦县,来属应天府,二十五年
(1392)徙治新开路口。东北有浦子口巡司,洪武九年废,二十五年复设;西南有西江口巡司。
六合县:元属扬州路真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扬州府,二十二年(1389)改属应天府。南偏东有瓜埠巡司。

凤阳府:元为濠州属安丰路。吴元年(1367)升为临濠府,直属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定为中都;六年(1373)更名
中立府,七年(1374)更名凤阳府,八年(1375)徙治凤阳县。
凤阳县:倚郭。洪武七年(1374)析临淮县于凤阳卫置凤阳县,来属凤阳府,八年(1375)徙凤阳府来治;十一年
(1378)析虹县一部来属。
临淮县:元钟离县为倚郭。洪武二年(1369)更名中立县,三年(1370)更名临淮县,八年(1375)凤阳府徙治凤阳
县,去倚郭名目。
怀远县:西南有洛河镇巡司。
定远县:
五河县:元属淮安路泗州。洪武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永乐元年(1403)自县南徙治县西北,嘉靖二十五年
(1546)徙治浍河北。西有上店巡司,后废。
虹 县:元属淮安路泗州。洪武七年(1374)直属中立府。
寿 州:元为安丰路。龙凤十二年(1366)属江淮行省,同年改置寿春府,直属中书省;吴元年(1367)降为寿州,
改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四年(1371)复降为散州,复改属临濠府,并省
倚郭寿春县入州①。北有下蔡镇巡司,洪武二年置;东有北炉镇巡司,西偏南有正阳镇巡司。
霍丘县:南有西塔店巡司,南偏西有开顺镇巡司,西偏北有高唐店巡司。
蒙城县:
下蔡县:洪武初年省入寿州,设下蔡镇巡司。
安丰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寿州。
泗 州:元属淮安路。吴元年(1367)改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四年(1371)复降为
散州,复改属临濠府,并省倚郭临淮县入州。
盱眙县:西偏南有旧县巡司。
天长县:东北有城门乡巡司。
宿 州:元[无倚郭]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改属开封府,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
灵璧县:西南有固镇巡司。
颍 州:元[无倚郭]属汝宁府。洪武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西北有沈丘镇巡司,元沈丘县治。
颍上县:
太和县:县境有北原和巡司,北有洪山巡司。
亳 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谯县入州,并降州为亳县,仍属开封府归德州;六年(1373)改属临
濠府颍州,弘治九年(1496)复升为亳州,改属凤阳府。东南有义门巡司。
城父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亳州,后其地改属太和县。

淮安府:元为淮安路。龙凤十二年(1366)属江淮行省,同年改置淮安府,直属中书省。
山阳县:倚郭。东偏北有马逻乡、庙湾镇巡司,东北有羊寨乡巡司。
清河县:崇祯末年自县西北徙治马头镇东北甘罗城。西南洪泽湖中有洪泽巡司,东南有马头镇巡司。
盐城县:西北有清沟、喻口镇巡司。
安东县:元为安东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安东县,仍属淮安府。东北有五港口、长乐镇巡司,东南
有坝上巡司。
桃源县:元为桃园县。洪武元年(1368)更名桃源县。西北有古城巡司;东南有三义镇巡司,崇祯末年迁县西北
白洋河镇。
沭阳县:元属海宁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淮安府。
海 州:元为海宁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朐山县入州,并更名海州。东北海中郁洲山有东海巡司,洪武初年
设,后迁州南新坝。
赣榆县:东北有荻水镇巡司,南有临洪镇巡司。
邳 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下邳县入州,并改属开封府,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十五年(1382)
改属淮安府。东南有直河口巡司,西有新安巡司。
宿迁县:东偏北有刘家庄巡司。
睢宁县:

扬州府:元为扬州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三年(1357)改置淮海府,七年末(1362)更名维扬府,十二年(1366)
更名扬州府。
江都县:倚郭。元末废。龙凤七年末(1362)复置江都县。东北有邵伯镇巡司,东有万寿镇巡司,西北有上官桥
巡司,南偏西有瓜洲镇巡司;东有归仁镇巡司,后迁便益河口。
仪真县:元为真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扬子县入州,并降州为仪真县。东南有江口巡司,寻迁县南汊河口。
泰兴县:西北有口岸镇巡司,东偏北有黄桥镇巡司,南有印庄巡司。
高邮州: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降为高邮州,改属扬州府,并省倚郭高邮县入州。北有张家沟巡司,东北
有时堡巡司。
宝应县:南偏东有槐楼镇巡司,西南有衡阳巡司。
兴化县:东北有安丰巡司。
泰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海陵县入州。东北有安溪镇巡司,北有宁乡镇巡司,东有海安镇巡司。
如皋县:东偏南有掘港巡司,南有石庄巡司,北偏东有西场巡司。
通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静海县入州。东南有狼山巡司,东北有石港巡司。
海门县:洪武二十三年(1390)自礼安乡偏东南徙治礼安乡偏西北,正德九年(1514)徙治余中场,嘉靖二十四年
(1545)徙治金沙场。县境有白塔河、安东坝上巡司,西有张港巡司,东有吴陵巡司。

苏州府:元为平江路。龙凤二年(1356)张士诚更名隆平府,吴元年(1367)更名苏州府,直属中书省。
吴 县:倚郭[府西偏]。西偏南有木渎巡司,西南东洞庭山有东山巡司,西南西洞庭山有甪头巡司;又西南有
横金巡司,后废。
长洲县:倚郭[府东偏]。北偏东有吴塔巡司,东南有陈墓巡司;又东有唐湖巡司,后废。
吴江县:元为吴江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吴江县,仍属苏州府。东有同里巡司,南有平望巡司,西
南有震泽巡司,东南有简村、汾湖巡司;又东有长桥巡司,后废;西南有澜溪巡司,后废;东南有因
渎巡司,后废。
昆山县:元为昆山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昆山县,仍属苏州府。东南有石浦巡司,后迁县南偏东千
墩浦口;西北有巴城巡司,后迁县西真义镇。
尝熟县:元为常熟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常熟县,仍属苏州府,万历末年更名尝熟县。东北有许浦
巡司,东偏北有白茅巡司,北有福山巡司,西北有黄泗巡司驻恬庄。
嘉定县:元为嘉定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嘉定县,仍属苏州府。东有顾泾巡司,东偏南有江湾巡司;
又西有吴塘巡司,后废;南偏东有南翔巡司,后废。
太仓州:弘治十年(1497)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各一部于昆山县太仓卫城置太仓州,来属苏州府。南有刘家港
巡司,东北有甘草巡司;又有鹿茜泾口巡司,后迁为东花浦口巡司,寻废;又东北有茜泾巡司,后废。
崇明县:元为崇明州[无倚郭]属扬州路。洪武二年(1369)降为崇明县,仍属扬州府,八年(1375)改属苏州府;
永乐十八年(1420)自东沙(姚刘沙)徙治秦家村,弘治十年(1497)改属太仓州;嘉靖八年(1529)徙治三
沙马家浜西南,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之间(1550—1553)徙治平洋沙巡司,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之
间(1583—1588)徙治长沙。西有西沙巡司,北有三沙巡司;又西北有平洋沙巡司,嘉靖二十九年至三
十二年之间废。

松江府:元为直隶府。吴元年(1367)直属中书省。
华亭县:倚郭。西有小贞村巡司,西南有泖桥巡司;南偏东有金山巡司驻张巷,后迁县境胡家巷;东南有戚睦
巡司,洪武六年设,后迁县东偏南为南桥巡司;又东偏南有陶宅巡司,洪武六年设,后废。
上海县:北有吴淞江巡司驻吴淞江北岸,东有黄埔巡司;南偏东有三林庄巡司驻三林塘镇,嘉靖三十六年之后
迁川沙堡;又东南有南跄巡司驻高昌乡二十二保,嘉靖三十六年之后废。
青浦县:嘉靖二十一年(1542)析华亭、上海二县于上海县青龙镇置县,来属松江府,三十二年(1553)省入华亭、
上海二县,县治为上海县青龙镇;万历元年(1573)析华亭、上海二县于唐行镇复置青浦县。西南有淀
山巡司驻安庄镇;东北有新泾巡司,嘉靖二十年废,三十二年复置。

尝州府:元为常州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三年(1357)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②,万历末年更名尝州府。
武进县:倚郭。龙凤三年(1357)更名永定县,八年(1362)复更名武进县。西北有奔牛巡司;又西北有小河巡司
驻郑港,后迁县西北小河寨,再迁县西北孟河城;北有澡河巡司驻江北新沙河,后迁塘村。
无锡县:元为无锡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无锡县,仍属常州府。西北有高桥巡司,东南有望亭巡司。
宜兴县:元为宜兴州[无倚郭]。龙凤四年(1358)更名建宁州,寻复更名宜兴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宜兴县,
仍属常州府。东偏北有下邾巡司,东北有钟溪巡司,南偏西有湖[氵父]巡司,西南有张渚巡司。
江阴县:元为江阴直隶州[无倚郭]。龙凤十年(1364)更名连洋州,寻复更名江阴州;吴元年(1367)降为江阴县,
改属常州府。东有石头港巡司;西有利港巡司驻利港,后迁县西夏港;又东有范港巡司,后废。
靖江县:成化七年(1471)析江阴县于马驮沙置靖江县,来属常州府。西南有新港巡司。
京临县:元倚郭[路东偏]。龙凤三年(1357)更名京临县,寻省入武进县。

镇江府:元为镇江路。龙凤二年(1356)改置江淮府,属行省;同年更名镇江府。
丹徒县:倚郭。西偏东有高资镇巡司,东有丹徒镇巡司,东偏南有安港巡司,北有姜家嘴巡司。
丹阳县:东南有吕城镇巡司,寻迁吕城镇东;东北有包港巡司,后迁顾巷。
金坛县:南偏西有湖溪巡司。

庐州府:元为庐州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十年(1364)改置庐州府,改属江淮行省,十二年(1366)复直属中书
省。
合肥县:倚郭。西南有庐镇关巡司,后迁县东北石梁镇。
舒城县:
庐江县:元属无为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庐州府。西北有冷水关巡司。
梁 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合肥县为石梁镇。后迁庐镇关巡司来驻,为石梁镇巡司。
无为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无为县入州。东有奥龙河镇巡司,东南有泥汊河巡司,西南有土桥河巡司,北偏
东有黄落河镇巡司。
巢 县:西南焦湖巡司。
六安州:洪武四年(1371)省倚郭六安县入州,州并改属临濠府;十五年(1382)复改属庐州府。西南有麻埠巡司,
后废;西北有和尚滩巡司,弘治年间改属霍山县,后迁州西南新店。
英山县:崇祯十二年(1639)自直河乡徙治县西北章山,十六年(1643)徙治县北添楼乡。
霍山县:弘治二年(1489)析六安州于故埠镇巡司置霍山县,来属六安州。西南有千罗畈、上土市巡司。

安庆府:元为安庆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七年(1361)改置宁江府,八年(1362)更名安庆府。
怀宁县:倚郭。西偏北有观音港巡司。
桐城县:东南有六百丈、马踏石、源子港巡司。
灊山县:元末废。洪武初年复置灊山县。西偏北有天堂寨巡司。
太湖县:西北有白沙、南阳、后部巡司,东北有小池巡司。
宿松县:东南小孤山有小孤山巡司,南有归林滩巡司,东南有泾江口巡司。
望江县:东有雷江口巡司,西南有杨湾镇巡司。

太平府:元为太平路。龙凤元年(1355)改置太平府,二年(1356)属行省。
当塗县:倚郭。北有采石巡司,西南有大信巡司。
芜湖县:北有河口镇巡司,后迁县南鲁港镇。
繁昌县:北有三山巡司,西有荻港巡司。

池州府:元为池州路。龙凤七年(1361)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属行省。
贵池县:倚郭。西有池口镇、李阳河巡司。
青阳县:
铜陵县:南偏西有大通巡司。
石埭县:
建德县:南偏西有永丰镇巡司。
东流县:南偏南有香口镇巡司,后迁县北吉阳镇。

宁国府:元为宁国路。龙凤三年(1357)改置宁国府,属行省;七年(1361)更名宣城府,十二年(1366)更名宣州府,
吴元年(1367)复更名宁国府。
宣城县:倚郭。北有水阳镇巡司,北偏西有黄池镇巡司。
南陵县:南偏西有峨岭巡司。
泾 县:南偏东有茹蔴岭巡司。
宁国县:东南有岳山巡司驻岳山麓,洪武年间迁县境纽口,再迁县东南石口镇;西南有胡乐巡司。
旌德县:西北有三溪巡司;东北有乌岭巡司,后废。
太平县:西南有宏潭巡司,后迁县西南郭岩前。

徽州府:元为徽州路。龙凤三年(1357)改置新安府,属行省;吴元年(1367)更名徽州府。
歙 县:倚郭。东南有街口镇巡司,东有王干寨巡司,西北有黄山巡司。
休宁县:西南有黄竹岭巡司,寻废;东南有太厦巡司,后迁县东南屯溪。
婺源县:元为婺源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婺源县,仍属徽州府。西南有太白巡司,东有大镛岭巡司;
西偏南有项村巡司驻浇岭,后迁县西北严田,万历九年复迁浇岭。
祁门县:北偏西有大共岭巡司;西南有良禾岭巡司,后迁苦竹港。
黟 县:
绩溪县:西北有濠寨巡司;又东有西寨坑巡司,后废。

徐 州:元为武安州[无倚郭](初名徐州)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复更名徐州,复徙故治,并改属开封府;四年
(1371)改属临濠府,十四年(1381)升为直隶州,直属六部。天启四年(1624)徙治云龙山。东南有吕梁洪巡
司。
萧 县:万历五年(1577)自县西北徙今治。西北有赵家圈巡司。
沛 县:元属济宁路(初属济州)。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丰 县:元属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砀山县:元属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滁 州:元属扬州路。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清流县入州;七年(1374)改属中立府,二十二年(1389)升为直隶州,
直属中书省。西北有大枪岭巡司。
全椒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滁州,十三年(1380)复置全椒县,仍属滁州。
来安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滁州,十三年(1380)复置来安县,仍属滁州。东北有白塔镇巡司。

和 州:元属庐州路。洪武元年(1368)省和州入倚郭历阳县,县直属庐州府;二年(1368)升县为和州,七年(1374)
改属中立府,二十二年(138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东有浮沙口巡司,南有裕溪镇巡司;南又有牛屯
河巡司,后迁县北偏东乌江镇。
含山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历阳县,十三年(1380)复置含山县,仍属和州。
乌江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历阳县为乌江镇。后迁牛屯河巡司来驻,为乌江镇巡司。

广德州:元为广德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十二年(1366)改置广兴府,洪武元年(1368)倚郭广德县更名广阳县,
四年(1371)降府为广德直隶州,十三年(1380)省倚郭广阳县入州。西南有陈阳、广安巡司,东北有杭村巡
司。
建平县:北有梅渚巡司,南有陈村巡司。

user avatar   chuo-da-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相关话题

  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市辖区,意味着什么? 
  江苏为什么这么发达?何处见得? 
  江苏苏州一酒店坍塌致 8 人遇难, 9 名失联,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未来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否还会有重大变动? 
  有哪些历史上著名湖泊消失了,对周围环境有何影响? 
  巴拿马运河为什么东南是太平洋,不应该是西北是太平洋吗?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地理盲? 
  「爱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吗? 
  安徽出现聚集性疫情,应该如何防范? 
  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否也会产生科里奥利力呢? 

前一个讨论
女友身材很好是什么体验?
下一个讨论
赵飞燕是个怎样的人?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