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不要去考验人性? 第1页

     

user avatar   zhu-quan-92-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讲个故事吧。

大明万历年间,就有这么一桩案子,婆婆脑残,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考验儿媳妇,结果考验出人命来了。

本来一家四口人过的好好的,但是因为这家里的儿子常年在外经商。家里媳妇服侍公婆,这婆婆年纪大了,疑心病重,总怀疑儿媳妇和自己老公有猫腻。某天晚上,她想了个损招,要试探一下自己这个儿媳妇到底忠不忠贞。她偷穿了自己老公的衣服,趁夜从后面突然抱住了媳妇。媳妇突然受惊,黑暗之中又看不清,就胡乱踢打,挠了他(她)的脸一下。婆婆松开手跑了,媳妇只看见背影,认得是自己公公的衣服,以为被公公调戏了。第二天就回娘家跟自己的亲爹诉苦,说自己被公公欺负了。他父亲气冲冲的去问罪,却发现亲家公脸上没伤,以为是自己女儿撒谎,回家又把女儿训了一顿。这媳妇先是被公公欺负(她以为),又被亲爹训斥,事情还说不清楚了,一气之下就自杀了。

女儿自杀以后,他父亲又悔又气,就报了官,这下轮到她公公说不清了。后来邻居提供了重要线索,说看见老太太脸上有伤。官府把老太太抓来询问,这才真相大白。此案轰动一时,人称“婆奸媳”案。

如果抛开这其中的狗血因素,就从考验人性的角度来说,这是多么成功的一次考验。婆婆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她的儿媳妇也经受住了考验。考验结果证明,儿媳妇是忠贞的,儿子是幸福的,自己不必再疑心了,自己老公也是清白的,多好。但是这结局却并不皆大欢喜。

你可以设计场景,设计考题,但是无法掌控所有的未知因素,无法把握事情的走向。你不知道你能否得到想要的答案,也不知道即使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还能不能圆满的收场。

情侣之间,亦或是亲人、朋友之间的考验,是以透支信任和感情为代价的。你以为你在设局考验别人,其实你也是局里的一员。想要考验别人,先想清楚自己能不能付得起这场考验背后的代价。

——————————————

首先,谢谢点赞以及评论的诸位,谢谢你们。

其次,关于评论区里的一些问题,我得说一下。评论区里有些朋友纠结于这个故事本身的真假,这好像有点本末倒置了啊。我写这个答案的重点内容不应该是最后两段吗,前面那个故事只是抛砖引玉的砖而已啊。故事真假与否也不必太过较真了吧。

附录,上述故事原文

万历辛卯间,阊门外有父子同居者。子商于外,妇事舅姑极柔婉,妪遂疑翁与妇通,乃夜取翁衣帽自饰,潜入妇寝所,试抱持之。妇不得脱,怒甚,以手指毁其面。妪负痛,始去,明旦托病不起。妇潜归父母家,诉之。父往察,翁面无损,归让其女不实。女恚,竟自经。父讼于官,翁亦无以自明。邻里称妪面有伤痕,执妪鞫之,事乃白。时吴中喧传为“婆奸媳”。 ——《古今谭概》

user avatar   tang-tang-bai-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这片文章来自豆瓣 小僧的日记 ,本人转载过来和大家分享。原文地址

千万不要去考验人性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

文/修瑞

听一个朋友讲他的一个女性朋友的故事,忽然觉得她的经历是何其的荒诞,或者有些悲凉意味。她用她年轻时候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而今追悔,已然莫及。

听朋友讲,她年轻时候,曾经有过三次恋爱到谈婚论嫁的经历。第一次,也是她的初恋。他们是大学同学,男孩清瘦俊朗,朴实乐观。他对她的好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比如每次中午她躺在宿舍懒得下楼的时候,他总是自己简单吃些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然后买她喜欢吃的清蒸鱼或者水煮肉片放在保温盒里,送到她楼下。再比如每次她要给他买衣服或者鞋子,他总能找出一百个不买的理由。而他为了能有相对宽裕些的钱随时给她买她喜欢的东西,做了两份课余兼职。直到毕业后,他专程去到她老家所在的城市,有了稳定工作,并且仍然坚持业余兼职,一如既往地对她好。

就在他们已经开始研究订婚和以后生活的时候,她的父亲一句随口的话,她却当真了。她父亲是做煤炭生意的,有自己的煤矿,家底不是一般的殷实。她突然想试探一下即将成为她丈夫的他。于是她让她父亲出面,用五十万元的条件让他离开她。这是一个多么俗套的情节,但现实生活中偏偏就有这样的故事不断发生。五十万元,这在二十几年前,当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而偏偏他生在农村,父亲糖尿病却没钱治疗,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刚读初中。对于最终他收下了那笔“分手”费,我丝毫不觉得他薄情寡义。因为在两难之间,如何选择都注定是错的。只是我似乎更能理解当时他做选择那几日该是如何的煎熬。而顺理成章的,她和他没再见面。只是后来的二十几年里,她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他寄来的钱。我想,那是他在偿还,不论是钱,还是情。

第二次恋爱,情形与第一次差不多,最后也是因为一次关于金钱的试探,男的没有接受,也没再见她,换了手机号,带着尊严去了外地。

第三次恋爱,男方家底也很殷实。对于她父亲的试探,男的有些轻蔑地接受了,但随即用这些钱买了几件名贵的金饰品送给她,男的还自己添补了些。后来他们结婚了,两年后有了孩子。再两年后,她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而且不止一个。所以,他们离婚了,她自己带着孩子,一直再没找到合适的男人。上门提亲的倒是不少,但大多一眼便看得出来,人们看好的不是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而是那个掷钱如土的家庭背景。

前几日,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芬森晚年时候想寻找一个接班人。他的助手担心他选中的徒弟会因为家境贫寒而容易被金钱诱惑,所以建议通过其他人以高新聘请的方式,试探他能否把持住自己。芬森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这样的考验必定会让被考验者在现实与梦想面前做两难选择时,内心无比纠结。而且无论结果怎样,都必定两败俱伤。所以,那些拥有了权势名利的人,永远不要且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俯瞰别人,也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这毫无意义,且愚蠢至极。而最后,成为芬森徒弟且若干年后功成名就的哈里在得知此事后,老泪纵横。如果当时师傅那样做了,他坦言会被诱惑,甚至因此一生碌碌无为,而世界上会因此少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生活是何其的相似,无论古今,或者中外。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有一个幸福的明天和未来。我们在追求幸福的生活中必定会经受很多的考验,同样也会发出很多考验,这些考验是对人生的负责。但请记住,千万不要去考验人性,尤其是在被考验者深陷困境时候,拿被考验者的软肋作为筹码。这样的考验本身就荒诞且不道德,更无任何意义可言。


user avatar   mmymm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鱼缸本来好好的,
你却拿把锤子敲,
等鱼缸碎了你说,
“我说吧,它一点都不结实。”

ta跟你本来好好的,
你却跟ta说我们分手吧,
在ta答应分手的时候你说,
“我说吧,ta一点都不爱我。”

充电宝电再多,
总有一天会用完。

你想试试自己水性有多好,
早晚有死的那一天。

一个社会混混的容忍上限,
总在他忍不住揍你的时候才知道,
你不敢去试一下,
因为你知道他一定会揍你,
这样做只会让自己受伤。

可你却做过别的类似的事,
比如检验另一半的忠诚,

看看爸妈有多宠你,
或者,变本加厉的欺负别人。

你有恃无恐的探别人的底线,
无非是想多获一点利,
等到别人表现出对你消极或者反感,
你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

是啊,你本来就知道,
你知道触电会死,
可你从来没试过自己可以承受多大电压。


更多胡说八道,

请关注公众号:你们懂个屁呀


user avatar   moxos-yu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得起考验的人很多,但是经得起考验的人,一般不会容忍被考验。


user avatar   di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听题。

如果给你一个亿,让你和现在的情侣分手,你分不分?

如果给你一百万让你卖一次身,嫖客还是个老头,你卖不卖?

如果你女朋友被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强奸,你明知道上去阻拦会被杀死,你还上不上去?

地震发生,你的父母被困在屋子里,你明知道进去抢救基本也是有去无回,你还去不去救你父母?

你的孩子死了,如果可以用你的命换他的命,你肯不肯换?

战争发生,你被敌人抓了,烙铁加身,老虎凳伺候,你叛不叛变?

如果你的的情侣突然全身瘫痪并且变成了白痴,你还会不会跟他结婚?

如果你生的孩子是残障,生活不能自理,你会不会把他抛弃?

如果背叛了你的朋友你就可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你背不背叛?

如果刘亦菲范冰冰,影视圈的任何女星都可以被你随便玩弄,你还会不会保持对伴侣的忠诚?

如果杀死你的亲生兄弟你就可以当上皇帝,你杀不杀?

如果你是个官员,有机会受贿一千万并且绝对不会被人发现,你会不会接受?

如果被爆一次菊花就可以长生不老,你愿不愿意被爆一次?


所有考验人性的逻辑,都是许诺你一个特别大的诱惑,并且这个诱惑是确定无疑的,比如金钱美女地位,或者把你置身一个孤绝的境地,需要承受重大的风险,并且这个风险是确定无疑的,比如付出生命。

但是,首先现实生活中我们基本没有机会面临这种取舍,你所考验的事情一辈子基本都不会发生,所以考验本身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其次,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完全确定的收获或者风险,你杀了兄弟不一定能当上皇帝,你地震中救了父母不一定付出生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人们才愿意一博,或者作坏事也有了顾忌。

人性中有自私,也有大爱,有时候对立,有时候统一。而且感情是非理性的,不应该被绝对理性地权衡,自古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非要把两者置于一个“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尴尬境地,实在不是智者应该做的事。

——————————————————

很佩服有些人做出的肯定回答,反正我不敢保证真遇到这些事我会怎么选择,就像韩寒说的,很多时候,你和你以为的你并不一样。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谈考验人性时,其实根本就忽略了考验这个词的定义:只有建立在对人性和对被考验人都有深入了解基础上的考验,才有其现实意义。

这就如同是老师考验学生功课,是因为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的功课。一个既不懂专业,又对学生也一无所知的“老师”,在现实中根本连给学生出题资格都没有。

但不知为何,在现实中大家都懂的道理,在谈到人性时反而被选择性忽视掉了。那些考验人性的人,明明对被考验者一无所知或者仅仅一知半解,同时他们所考验的内容——人性——却是他们自己都未曾深入了解和探索过的领域。甚至多数时候,他们自己对于这些领域的理解都不如被考验者。如此,这些人又何来的胆量和脸皮去使用“考验”这个词来诠释他们幼稚可笑的闹剧?

一言以蔽之,所谓人性的考验,更像是任性的扯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了解就更没有考验权。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验人性是脱裤子放屁plus。

用科学方法可以推导出考验人性是无效的。

1,无客观计量:多数人所期望的道德要求,往往严以律人而宽以待己,对于他人的过高道德期望是人不开心的缘由,而多数人在指责别人时,不能设身处地的从对方角度去思考,所以考验人性就不会客观,而只是主观情况下对道德理想(这个每个人还不一样)的映射。

2,测不准原理:测试者必须向被测试者发出信息,且获得观察反馈,在这时候,测试者的身份以及测试者在被测试者眼中的形象,以及信息的强度,会直接影响被测试者的行为,比如测试者给被测试者的印象是人品极坏且经常说话不算数,那么被测试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性程度,不能影响测试结果,使之成为正值。

3,测试剂量偏移:被测试者收到一定剂量的考验,人性靠的住,那么不能证明在更大剂量下,他的人性靠的住,因此这种测试的剂量采样会带来靠得住或者靠不住的错误判断。

4,被测试者稳定性偏移:被测试者是一个人,ta不是恒温恒压下的固体或者液体,ta会有情绪波动,会有冲动,会有算力透支的状态,会有当前烦心或者兴奋的事情。同样的测试,同样的剂量,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下,所获得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以上。

道理要讲清楚没那么难,不需要举例子,更不需要编故事。

供参考。


user avatar   Arabella.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Garfield和Odie被抓走卖到了宠物商店,它们很担心主人乔恩会急得发狂,满世界地寻找它们,因此抑郁而死。然而,它们发现,乔恩居然来到了宠物商店,发现了它们两个,很开心地又重新把它们买下。故事的最后,那只世界闻名的肥猫在日落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永远不会去问乔恩,那天他为什么会走进宠物店。


user avatar   wang-qi-5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zhouxiaoyu1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相关话题

  有什么现在还能看到的珍贵的影像资料? 
  你小时候有哪些神奇的误解? 
  为什么很多男人喜欢电视剧《欢乐颂》里的关雎尔? 
  必输的战斗你是怎么打的? 
  作为大学生的你,你的疲惫感从何而来? 
  女生对男生太好,男生会不会不珍惜? 
  为了孩子,是不是宁愿牺牲精致的生活,也要买一套学区房? 
  今年32了,家在农村,月薪才一千五,是不是可以屏蔽女朋友和老婆这两个词了,哎? 
  怎么认知自己的真实长相? 
  印度电影《调音师》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前一个讨论
你所在的行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趣事?
下一个讨论
日本人吃的生鸡蛋拌饭难道吃起来不腥吗?





© 2024-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