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石头记》的破绽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pu-jian-z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阵子刚在专栏里对癸酉本吐槽了一番,复制过来。

以下

近来稍有闲暇,又恰在读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决心把癸酉本的相关情况略作整理辨析。这书在学术界毫无反响,实际上我也知道是没必要对其作分析的,就像那有名的段子:“比如我跟火箭科学家说,你那个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是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个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但总之我打算来谈一谈这书了,就当做练笔。我大略要谈的是真假问题以及这个本子的价值问题。

一、癸酉本不是真本,《红楼梦》作者非吴梅村

首先我要提出的观点,就是癸酉本不是真正的《红楼梦》续书,而且《红楼梦》的作者不是吴梅村。在说明这观点的道理以前,希望读者明白学术研究——甚至于不仅仅在学术研究中成立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成立——的几点常识:在两种相冲突的观点面前,我们在现有材料下倾向于相信证据充分的那一方。在不能证明一样东西存在之前,我们倾向于相信其不存在。比如说在无法证明鬼神存在时,我们不承认鬼神存在;在无法证明你脑袋里有两个鬼精灵时,我们就不承认有这两个鬼精灵存在(这一例子来自Keith E. Stanovich的《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癸酉本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不能证明其真以前,我们倾向于认其为假,且根据现有网传癸酉本的内容来说,确实不能成为续本。以及,目前来说,说癸酉本为假的证据要比说癸酉本为真的证据更充分。

因此那种“在没有原稿的情况下,你怎么证明其非真呢,穿越过去证明吗?”是很可笑的言论。假如我现在模仿古人的口气伪造一本《论语》,不交出原稿,仅声称其中多了或少了几个之前《论语》本当中的段子,然后向我的反对者们宣布说:“我不交出原稿,你在没有原稿的情况下,怎能断定我的《论语》是假的呢?”这岂不是很荒唐吗?而那种“我感觉就是真本,你说假的你就一定没有大脑”则更是无谓的言论了。你的感觉,也可以拿来当证据吗?你的感觉,更不必拿在网上大肆宣扬,因为是很可笑的。

1.癸酉本非真

假自然有假的理由,我们首先看看所谓“癸酉本”的文献来源。

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已经有许多人梳理过“癸酉本”的流传情况,比如在“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问题下便已经有许多高票回答对此进行了梳理。我在此仅引述几段以说明:

以下引自360百科。

癸酉本最早是在2008年8月31日出现在网上的,由刘俊俊将何莉莉誊录的后28回内容进行整理分段、校正标点,在各大红楼论坛上发布并宣传。2013年,何莉莉、刘俊俊将发布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内容再次修订完善,于2014年3月完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首次出版发行。

以下引自《光明日报》2018年02月27日,《“吴氏石头记”的倒塌》。

何莉莉、吴雪松、王晓丰等都声称,何莉莉的祖父母当年偶然得到了一套《红楼梦》抄本,一共12册,每册9回,共108回;只有何莉莉曾经读过这套书,并与他的几个表妹一起抄写过81回至108回的内容,也就是后来网上传播及已出版的“吴氏石头记”的底本,即“过录本”。但是,何莉莉认定,抄本封面题有书名“红楼梦”三字,而吴雪松则咬定书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值得玩味的是,吴雪松与王晓丰都从没有见过这套抄本,而按何莉莉等3人说法,现今这套抄本与“过录本”都已不知去处;“过录本”也不完全是抄本后28回的原文,而是何莉莉及其表妹们删改之后留下的本子。

在2014年的《何初本面临无妄之灾,何莉莉出面澄清真相》一文中,何莉莉表示,“过录本”其实早已丢失,网络传播的后28回内容并非“过录本”原文,而是由他凭着记忆还原的情节,并经过了他本人及其他人的多次修改;他声明,不存在伪造抄本的可能,并说抄本在20世纪已被其母亲当废品变卖(采访中,何莉莉表示也有可能是被外人偷走了),“希望各位放弃寻找本子吧,根本找不到了”。网上有一篇《何莉莉小姐对红迷的道歉书》,称“何初本”内容为编造,而何莉莉本人则否认这一点。记者向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求证,他表示,网传后28回内容应当有一个底本存在,如果是完全创作,那么造假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同时他还提到,何莉莉回忆的抄本,前80回情节中有一部分来自清末吴克岐创作的本子。这些内容与传本《红楼梦》或曹雪芹无任何关系,只是后人的创作或续作。

“吴梅村作《红楼梦》”说主要是因为“吴氏石头记”中的两条批语:一条是“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另一条为“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而面对记者的求证,何莉莉多次表示,这两条批语都是他伪造的。

“吴梅村作者说”的鼓吹者吴雪松则坚称,何莉莉的话不可信。他声称最近在何家差点儿看到抄本,但当记者询问为何不再找一找抄本以证清白时,他直言“为此千里迢迢地跑,总是收获甚微”,而何莉莉则坦承抄本早已丢失。反观吴雪松在网上所做的系列讲座,其中有一题目赫然写着“脂砚斋并未看过《石头记》新证”,而目前发现的《红楼梦》早期传本都是脂砚斋的重评本,这一说法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列位可以看到癸酉本的来源。癸酉本拿不出底本来,也就是说,根本无法从本子的版本、流传情况等等方面证明它是真实的。而癸酉本所谓的“持有者”,则满口谎言,文学水平低下。这样一个本子哪里有可靠性呢?而我们都知道无论怎么在内容上作争辩,只有出土文献是真实的、不可质疑的。比如说一向以为汉代才创立“乐府”机构,但当1977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秦乐府钟以后,大家就知道秦代是有乐府的。因此,再怎么相信癸酉本的人,也至少要说,癸酉本是非常可疑的。在这一条上,我们只能倾向于癸酉本非真。


接下来我们谈谈从内容方面来看,有关于癸酉本“真”与“假”的正反两面的观点和证据。

认为癸酉本为真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 癸酉本的内容与前文脂批一致。

(2) 癸酉本的结构好。

(3) 癸酉本的结局符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4) 癸酉本有情榜。

(5) 这么多年来,别的续本都不如癸酉本好,因此癸酉本是真的。

以上这几条当中,尤其第五条的错误最为明显,它默认比别的续本好的续本就是真的。且不说癸酉本究竟好不好,如果比其他本子好就是真的,那么癸酉本之前出过那么多本子,其中最好的续本就是真本吗?这一条可以不予置评。

关于(1)(2)(3)(4)条,则是内容方面的证据。其中(1)(3)(4)条也很容易反驳。结局只要是个悲剧,把大家都写死掉或者沦落为“贱民”,自然符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情榜不去管它的水平,编出一百条来并不是难事;内容与前文脂批一致,也没有道理说所有人都做不到。何况癸酉本并不能合上所有脂批,仅举一例,二十一回贾琏与多姑娘通奸,脂批有一条说“一部书中,只有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而所谓癸酉本后二十八回何止一段“丑极太露之文”?这三条也是不值一提的。

关于第二条,癸酉本的结构,癸酉本粉丝很拿它当一回事。这不过利用大部分人对文学上“结构”一词难以理解的情况罢了。首先要说的是,结构好也不代表它是真本——世上又不是没有结构好的小说了!多数粉丝都以为说其能圆前文伏笔便是“结构好”,然而“圆伏笔”本来自于“与前文脂批一致”,已经反驳过,不必再驳。又有人说故事线能架构起来便是结构好。这些人统一的是连一句“网状结构”的专业术语都说不出来!文章的结构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我们一向说单线、双线、网状,等等的。《西游记》的结构和《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就不同,大家一读就明白,但这两本书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难道就说它们结构不好吗?

要证明癸酉本结构合得上前八十回,起码要证明癸酉本的结构与前八十回的结构一致而不是好。《红楼梦》是典型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的文学作品,通常来讲,叙事线索多,人物关系复杂,而《红楼梦》却忙中不乱,错落有致。比如说前文几回把背景交待清楚,将几个主要人物都安排进贾府之后,从刘姥姥写起,而写到王熙凤,而写到送宫花,由送宫花写到钗、黛等众女儿,这就是作者安排的高妙之处。有名的是“忙中忙,紧中紧”,因此高鹗四十回不好,也因为此——前八十回已经写到晴雯死、香菱病、迎春受虐待,眼看惨剧要揭开,何以突然在后文中又拖到一百零五回才抄家?

而癸酉本的毛病则又是太急。《红楼梦》是“忙中忙,紧中紧”,另一有名的是“悲中喜,喜中悲”。所谓后二十八回的第一回,标为八十一回的,仅一回之中,写迎春离去、赶袭人、袭人嫁蒋玉菡、司棋被打、香菱死数事,中间又夹着许多其他人。而且每一处都急急要突出“惨”字。然而八十回写香菱被打,后文还要插宝玉问“疗妒汤”的笑话呢。好文章需得铺垫渲染,感情更要克制。此外,一回之中,写及的人太多太杂了些。前八十回绝无在一回之中交待数事之理——就譬如第八十回,写的只有香菱被金桂设计,被薛蟠打一事,以及接迎春、问疗妒汤两事,共三事,且有详有略,又在疗妒汤前为接迎春作小段铺垫,其中又略有两三句暗示主线。仅一回之中,便看得出精心安排,条理分明,详略得当。癸酉本的结构可有这样的水平吗?

或许“真”方要说他们所谓的“结构”与我的“结构”不同。他们所谓的结构是“故事框架”。然而所谓的故事框架是什么呢?仍然是与前文的照应关系吗?元春上战场,鸳鸯背叛之类的情节,也能够照应前文吗?总不能说因为后文足够“惨”就符合“故事框架”吧?前面说要伪造“惨”,实在也很容易。我看不出癸酉本何以符合《红楼梦》的故事框架,竟也没有见到有癸酉本的鼓吹者们详细的证明。

以下再从“假”一方,略谈一谈癸酉本假的理由。

内容上的分析,其实知乎上也有许多,我不去搜集它。我自己稍微提出几点。

第一是语言水平太低。这是公认的事实,固然很多人说是因为传抄中发生讹误的缘故,至少也可以说明其语言水平低得不值得研究了。

第二结构太差,上文已经论述过。

第三是人物性格前后不一致。比如元春上战场、鸳鸯背叛之类不说,柔弱的林妹妹忽然变成女版的崇祯皇帝,“山中高士”的宝钗忽然变成心机婊,甚至献计攻占大观园。如此种种实在太多。

第四并不符合脂批。上文“一部书中,只有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便是。

等等。固然“真”方还可以再辩,但从以上内容看,至少大家也要承认,癸酉本是一个很差的本子。

(附:83回竟还写了一段钓鱼,而且文字分明抄高鹗“四美钓鱼”的。)

“真”方还有一种观点,说因为此书是何莉莉抄本,因此语言水平不高,以及其中有问题、有漏洞的地方,都是因为传抄的讹误。那么在“真”方眼里,癸酉本究竟哪些地方为“真”呢?这论断岂不是很站不住脚吗?劳烦将你们认为“癸酉本”“真”的地方另整理一本书出来,我们再来探讨。

“真”派辩无可辩,竟发出一种新的观点说:前八十回是假的!说吴梅村另有简本,后八十回是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这简本完全是胡诌出来的,根本毫无根据——我说《论语》前还有古《论语》,也当得真吗?——何况现在评《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就是为其现在通行的八十回本,一个无凭无据、没有文献记载、连文本都没有的简本有什么研究价值!《水浒传》之前有许多的英雄戏,《三国演义》前有许多的三国故事,难道可以都当做通行本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来研究吗?这也可以当做癸酉本为真的根据,根本是大笑话了。

2.吴梅村作《红楼梦》论。

这一说法,大致依据是两个来源:

第一,癸酉本标的是《吴氏石头记……》,且又有批语,因此当做是吴梅村做的。这一条,首先癸酉本已经靠不住,如果用癸酉本证明吴梅村,再用吴梅村证明癸酉本,那是“循环论证”的错误,不值一辩。而且癸酉本上有关吴梅村的批语,何莉莉已经承认是伪造的了。

第二,民国1919年邓狂言《释真》书就说有所谓吴梅村所作“原本”。但这书实在可笑,举例:"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中的女子是指汉人,男子是指满人。为什么呢?邓狂言"索隐":"水者,汉字之左偏也;泥者,土也,吉林吉字之上段,黑龙江黑字之中段也"。这种索隐也可以拿来做证据,实在滑稽。

关于吴梅村之论,还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吴玉峰,孔梅溪,棠村三名可合为吴梅村三字。

第二,《红楼梦》主旨为“明亡血泪史”,悼念明代之作,清代的曹雪芹写不出。

第一条分明牵强附会。第二条是索隐派的老路,其证据有多么不可靠,大家自己看胡适先生考证里的反驳即可。我之后还要讲所谓“明亡血泪史”的事情,这里暂时略过。再说,以此主旨来说,吴梅村有国仇家恨,当时的明代遗老哪一个没有国仇家恨!何以非得他来写不可?(补充;书中有绛云轩,钱谦益有绛云楼,何以不说是钱谦益所写呢?)况且清代人就写不出明代故事吗?孔尚任出生于顺治五年,其时距离“扬州十日”也已经过去三年了,他何以写得出真正的“明亡血泪史”《桃花扇》呢?又,按一些癸酉本粉丝说法,吴梅村的石头记因文字狱而不能流传,但孔尚任《桃花扇》直写南明事,既不必改名,内容也流传至今,当时也未曾禁止演出,孔尚任本人则活到70岁——拿文字狱说事,可见是靠不住的了。

我们说曹雪芹著《红楼梦》,确实也有许多可疑之处。但相较而言,还是曹雪芹一说更可信些,书中明说“曹雪芹”三字,脂批当中也常提“芹”,世上又有曹雪芹相关的记载。这总比将三人之名合为“吴梅村”可信些。——有兴趣的可自行翻阅胡适等人的考证文章。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则之后再讲。


最后谈谈价值问题。


二、论癸酉本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价值。

“真”派和吴梅村派还有一种观点说,说吴梅村所写的是一种《红楼梦》,后来不过是曹雪芹删改版的,这样便可以解释其与通行八十回接续不上的问题。

这里他们的论证很有一点意思:他们是说,吴梅村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不同,而吴梅村的《红楼梦》价值要高出曹雪芹《红楼梦》的。然而他们证明吴梅村《红楼梦》有价值,是他们先承认曹雪芹《红楼梦》的地位和价值,然后硬说吴梅村《红楼梦》的价值。然而吴梅村《红楼梦》与曹雪芹《红楼梦》既然是不同的两本书,那么其价值应当根据它们自己各自的内容来判断。何以非要死缠着通行八十回《红楼梦》不放呢?《三国演义》以前有三国故事,《水浒传》以前有水浒戏,《西游记》以前有西游故事,难道成书以前的故事,就可以比附成书以后的小说的价值了吗?

我抛开通行八十回《红楼梦》不说,只看所谓的吴梅村《红楼梦》本身,实在既没有学术研究价值,也没有文学价值。

第一,无学术研究价值。所谓吴梅村《红楼梦》和癸酉本,都无原稿,无版本流传,前人著作中也未见记载,仅为后世附会猜测,绝无学术研究价值。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已经佚亡的书,但既然已经丢失,就不必再研究,仅根据文献来源记录其名即可。然而吴梅村《红楼梦》一说并无文献出处,因此也没有记录的必要。

第二,无文学价值。癸酉本可依据的只有其放在网上的内容。而所放出来的内容文字水平底下、结构杂乱、人物形象差,连癸酉本自己粉丝也公认,不必多谈。这里要具体谈的,是所谓的价值观问题。

很多人以为癸酉本是“明亡血泪史”,其核心主题要高于“宝黛爱情”,因此癸酉本有很高的价值。也因此,他们非逼众人承认癸酉本为真本不可。

这些人真是中了所谓“大格局”的毒,且不说《红楼梦》的核心主题并不仅仅是“宝黛爱情”,把“家仇国恨”的价值观看得在“情”之上,也是很可笑的!将《红楼梦》当作“明亡血泪史”并不能增添其价值。公认《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时,是将其当做世情小说看待的。(当然也不是很多人所谓的言情小说)假若因其主旨与家国兴亡有关便提高评价,那么《三国演义》更应该作四大名著之首了,乃至于《荡寇志》、《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一类,地位应该不止如今的。但我们知道这些书还不配给《红楼梦》提鞋。《三国演义》的人物多而且扁平,鲁迅先生有名的批评说它“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还可举例说戏曲史上三本最有名的《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按照价值观讲起来,《桃花扇》该是第一位的了,那里面写及史可法沉江一回,读来令人心酸。然而究竟《牡丹亭》的名气大得多!

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古代说“文以载道”,在近代有许多流派,总的来说,现在是以其“审美价值”为核心的。要谈审美,既要谈思想内容,也要谈语言技巧。

八十回《红楼梦》,技巧是无与伦比的。其写人写事,结构,都首屈一指,难得的是面面俱到。如前文说《三国演义》就有人物扁平的毛病。读者们大概是数不齐三国所有武将文臣的名字和特点的,读《水浒传》也未必说得清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和特点,《西游记》倒是说得清师徒四人——然而不过四个人。《红楼梦》读完,哪一个人物不是栩栩如生呢?我说最精妙的是写宝钗宝玉看玉,林黛玉来说笑的那一段,真是字字珠玑,黛玉的个性和灵气都跃然纸上。连焦大和醉泥鳅之类小人物,大家也一定记得住其特点。写人写得好的自然也有,如《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刻画得入木三分,然而《儒林外史》的结构就不比《红楼梦》,它前后分离,全不是长篇小说的好体格。《镜花缘》的内容极新奇,然而后半截作者掉书袋子太多,很不足取。因而《红楼梦》仅凭其语言章法上的水平,已经可以傲视群雄了。

文学作品的价值,本不仅在于价值观。但若大家都非看价值观不可,我也就谈一谈。

第一个问题,“明亡血泪史”的价值高于“情”的价值吗?

所谓“明亡血泪史”,无非是说国破家亡、忠君爱国之类。忠君爱国的思想,于今或可谈“爱国”,再谈“忠君”就可厌了。亡国之痛,惨则惨极,但也并不超出时代,不足以支撑《红楼梦》作千古第一奇书的理由。其惨痛之情,未见得胜过《桃花扇》;其仁爱之心,更难与杜甫比肩。《牡丹亭》的“情”是最狭隘的“爱情”了,然而它为“临川四梦”之首,胜过汤显祖自己讽刺世情的其他戏曲,盖“黄粱一梦”之类主旨,为虚无主义,还不如能够在古往今来所有人心中都引起共鸣的“爱情”呢!此外《牡丹亭》的名声远胜写明亡历史的《桃花扇》以及写既有情又有史的《长生殿》——《牡丹亭》最重要的,是它把“情”的力量夸张化,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体现的是人性的觉醒。——写人性的价值,这主旨是超越时空的,远超于仅能在某一段历史中发挥效用、引起共鸣的忠君爱国情怀。我们向来说杜甫的诗歌好,也不仅为他写忠君爱国,而在于他时刻挂念天下苍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人文关怀,与爱国不是一回事。列位不要一看“爱情”,就说浅薄。

何况《红楼梦》当然不仅仅写爱情。

《红楼梦》八十回本的核心主旨很难读,仍如鲁迅有名的话:“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点是:它是写“美以及美的毁灭”。想必这一点大家读得出的。前八十回,人物个个面目可爱;然而癸酉本当中,人物个个都面目可憎了——我请大家注意一点:这是美变了丑,而且是毫无理由、毫无转折地变了丑,不是美被毁灭。像前文中鸳鸯的刚烈聪慧多么可爱,到后文突然背叛贾府,忘恩负义,中间也不见什么逼着她非如此不可的大事,何况行事还很愚蠢。这个“丑”能够一下子抹杀“美”,也就没有“美被毁灭”的价值了。

暂时就说到这里。

我所能指出的目前来说是这样的几点,欢迎各位指正批评,或者探讨一点什么新的东西。但我必须提前声明,假如有人评论说“没点阅历的人还真读不了这书”“一看你就是只懂情情爱爱的小女生”之类的话,我会立刻删除,因为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数根本不值得对话,他们的逻辑是很扭曲的。

“没点阅历的人就读不了这书”并不是一条被公认的真理,这话的意思包含以下几点:不喜欢这书的一定没有阅历;喜欢这书的一定是有阅历的;或者说,有阅历的人必定喜欢这书。然而喜不喜欢这书跟有无阅历之间的关系在哪里呢?假如说有阅历的人必定喜欢这本书,何以学术界没有任何研究者探讨过癸酉本的价值?很明显这话是站不住脚的。“情情爱爱的小女生”这类标签也是一样。以这样扭曲的话来试图为自己的观点站队的人,实在很没有意思。


user avatar   gu-hong-ying-guo-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有趣了,知乎是听到了我上次直播的内容吗?

已经有很多答主从本子流传的故事中找到了各种破绽,比如早期版本的完整句子在后来版本中为求逼真被抠成残文等等,而我将从本子的内容本身,也就是吹捧者最骄傲的部分,来击穿它。

吹捧者说,只有这个“本子”的内容能够“完美契合”前八十回的种种线索,而其中语言与文风的可憎可笑之处,都是来自于何莉莉“姐姐”誊抄时的删改。事实上,即使不从文字,而从据称基本保留了的情节脉络与人物性格这些方面来看,所谓“癸酉本”,仍然非常明显地,是一个并不理解《红楼梦》的现代人,在囫囵吞枣地阅读了一些红学界的成果以后,将探佚派的观点、索隐派的脑洞与自己的臆测三者强行嫁接,形成的缝合怪。

接下来我将“癸酉本”称为何续本,并与刘心武的刘续本相比较。相对于温皓然、胡楠的续本,何与刘的续本有很多相似之处。

关于何续本绝非“旧时真本”,或者说何续本是“一眼假”古董的原因,我们分四个方面来说:以己度古人,敲曹雪芹的棺材板;碰瓷程高本,剽窃索隐派。


以重要性而言,最假的部分莫过于作伪者以己度古人的部分,也就是非常明显的现代思维。

举个简单的例子。北静王在念贾府抄家单子里的绫罗绸缎的时候说了句:“这算什么?别念这些,谁家没有!要念金银珠宝。”这就是只有现代人会有的逻辑,也是只有生活体验极度匮乏的人会有的思维。现代人只认贵金属是硬通货,觉得布料是不值钱的东西,但那个时代并非如此。再说北静王何等清贵,就算他不顾世交之谊想贪小便宜,他会吃相这么难看吗?这和刘心武的“忠顺王抢镶钻剪刀”是同一个毛病,没吃过见过。

这种作者基于自身匮乏的现代生活体验所产生的想象,和《红楼梦》的背景结合起来,无疑驴头不对马嘴。类似的情节还有:

1. 探春相亲。未婚男女单独到大观园河边散步这种事,在明清人观念里绝无可能发生,这是清末民初西风东渐以后的事。作伪者大概是把八十年代的公园相亲移植到了清朝。

2. 刘姥姥听人说巧姐在妓馆,是因为巧姐对别人讲了祖宗三代。名门之后沦落风尘是极度羞辱门楣的事情,老鸨也要避免麻烦,所以无论是老鸨还是巧姐本人,都不可能告诉别人巧姐的身世,她也不可能用本名。

3. 贾政为宝玉向妙玉提亲,居然派的是林之孝家的。哪朝哪代贵族提亲是用下人的,你看不起谁呢?

4. 林黛玉(?)死在大观园里很久之后,宝玉(?)和宝钗(?)回来收尸。用袋子装走,雇了个人,挖了个坑,白骨一块块放进去,就给埋了。在古代人的观念中,裸葬是非常惊世骇俗的一件事,是“非圣人之道”。即使穷到没裤子,也得有一口薄皮棺材,所谓“棺材本”,即指对身后事的重视。要是挖个坑就能埋了,还会有人卖身葬父吗?乱葬岗的路倒河漂,还有一领席子裹着呢。

5. 抄家。直接原因是元春死于里通外国,这个罪名已经足以全家下狱,但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罪名:贾珍是给贾蓉捐官(但捐官本是合法的),贾琏是偷娶尤二姐和放高利贷(这点罪名居然是死罪)。所有人都是未审先判,可见作伪者对古代刑律甚至现代审判程序也一无所知。

6. 叛乱平定以后,贾府和大观园居然没有被溃兵打砸抢烧、被新贵抢占,而是一直空着,直到贾蓉贾蔷回来跟宝钗商量怎么瓜分。可见作伪者生活在物权稳定的和平年代,根本不了解改朝换代、兵连祸结是怎样的情形。


第二个部分,也就是敲曹雪芹的棺材板的部分,是最令人生理不适的。

所有人设崩了个一干二净。北静王本是贾府世交,抄家的时候却非常积极。贾政和赵姨娘关系本来不错,何续中却是贾政每次提到赵姨娘都骂骂咧咧,简直见都不想见。蒋玉菡跟薛蟠连句亲热话都没说过,却收留了他全家逃难(这里作伪者应该是把蒋玉菡和柳湘莲记混了)。芳官本来跟宝玉很纯洁,却算计起要嫁给宝玉,并且说十二官都算计过和宝玉“联姻”。贾蔷与龄官本是“分定”的关系,贾蔷却变成负心汉。黛玉是凤姐认可的管家人才,在作伪者笔下,为了切合索隐派的脑洞,变成了刚愎自用、不通世务、空谈乱骂的书生。

最最可怕的是,作伪者说宝钗为了嫁给宝玉,居然做出买通道士假算命、买通莺儿留宝玉、买通仆妇对黛玉使反间计害死黛玉、把绣春囊放在大观园里挑拨、甚至脱衣服色诱宝玉……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此处应有曹雪芹棺材板跳动声)

除此之外,似乎所有文字水平低劣的作者都热爱复制粘贴,和刘心武一样,作伪者也有“只剩老朽一枚”“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等多处复制粘贴原文和脂批的句子。

不仅如此,刘心武的“诗”虽烂,好歹是自己写的。何续本的诗是抄谁的呢?我这里举个例子:

兵败诏下已数年,将士不见风吹边。
朱门零落易歌舞,清风狂放恨无限。
中原亦存壮士心,江东尚多弟子愿。
遗民血泪盼国复,誓灭胡虏梦未阑。

很好,现在陆游的棺材板也不行了。


碰瓷程高本其实是不那么重要的一件,比较简单:何续本中出现了大量程高本的情节与文字,比如妙玉惜春下棋、宝玉钓鱼、甄宝玉见贾宝玉、妙玉占卜、黛玉弹琴、抄家清单、薛蟠人命案、夏金桂之死、鸳鸯之死……等等等等,我懒得写了,太多了。

每一次,网名“V哥”的何续本鼓吹者都会欲盖弥彰地讲,程高本有类似情节和文字,而程高本写得如何如何不好,何续本写得如何如何好,因此程高本作者见过何续本,程高本续书部分一定是按照何续本来写的……云云。但根据第一部分的现代思维分析,我们知道作伪者必然是现代人,因此“V哥”指出的相似之处,只能证明作伪者在情节卡壳时抄袭了程高本的对应内容,明知瞒不过众人眼目,干脆碰瓷说程高本是抄袭者。


最后我们来讲这个怪胎为什么会产生——它本身是剽窃索隐派脑洞、吸收探佚派成果的产物。所谓贾蓉和贾蔷合称“戎羌”代指清朝,元宵=元春消失=袁崇焕消失,通灵宝玉代指传国玉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吴梅村……这所有的“真相”没有一个是作伪者原创,而是清末民初一度流行、后来在考证派的证据下逐渐式微的索(nǎo)隐(dòng)派的观点。

与传统索隐派稍有区别的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完美照应前八十回伏笔”的“真本”,作伪者吸收了建国以后探佚派的一些成果,包括芸哥仗义探庵、贾赦惜春宁荣问题、探春婚事因挑庶正而误事、宝玉湘云白首双星等内容。所有这些成果,都是刘心武曾经提到过的,鉴于“V哥”的点评中也出现了刘心武,我合理推测作伪者受到刘心武很多影响,有可能刘心武的百家讲坛系列就是作伪者红学知识的最初来源。

不过,作伪者并没有因此对刘心武和红学界有什么友善的态度,而是在剽窃、吸收了他们的科普内容或研究成果,并改头换面之后,对他们极尽嘲讽之能事。贾雨村有知,一定热泪盈眶:“知己!”


看到这里的各位,看在我辛辛苦苦把这个【友善度】本子翻完了的份儿上,点个赞呗?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将“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一节中贾母的一段批判送给各位癸酉本粉丝

一时歇了戏,便有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儿进来,放了两张杌子在那一边,贾母命他们坐了,将弦子琵琶递过去。贾母便问李薛二人:“听什么书”他二人都回说:“不拘什么都好。”贾母便问:“近来可又添些什么新书”两个女先回说:“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回说:“这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你先说大概,若好再说。”女先儿道:“这书上乃是说残唐之时,那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不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说:“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道:“你只管说罢。”女先儿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说罢。重名重姓的多着呢。”女先儿又说道:“那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了大雨,到了一个庄子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位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做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贾母忙道:“怪道叫做《凤求鸾》。不用说了,我已经猜着了:自然是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了。”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见过!就是没听见,也猜着了。”贾母笑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的,就是告老还家,自然奶妈子丫头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了不是?”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贵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遭塌人家。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邪了,想着得一个佳人才好,所以编出来取乐儿。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人家儿的道理!别说那书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着咱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那样的事。别叫他诌掉了下巴子罢。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连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姐儿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着止住了。”李薛二人都笑说:“这正是大家子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有这些杂话叫孩子们听见。”

user avatar   shen-li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本应该是很早期的一个本子,情节对的上,但是改写了。

红楼梦作者肯定不是江宁织造曹家人,这点很清除,曹雪芹就住在京城,写这淫书,这不是找死?

很多人谈破绽。但是谈得都不是很到位。

第一,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蒙回前批: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但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亦何如是也?人世之变迁,倏忽如此!】
【蒙回前批: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

这是在说平儿当初为贾琏遮掩,救了贾琏。

但是抄家时,贾琏在孝期娶亲问题被暴露出来了,无人搭救。

因为王熙凤那个时候已经魂归太虚幻境了。这岂不是“他日之琏已不能救”

所谓的“文是一样情理”是说写作方法是前后照应,但是前后照应又不是一丝一毫地完全复刻。

这样写不就显得呆滞了。

其次,琏字本意就是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影射一下江山社稷也无不可。

今日之社稷江山犹可以拯救,他日的江山社稷无法拯救。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何为知命?

何为英雄?

在《红楼梦》里知命必然是和太虚幻境有关,看到自己的命运。

否则何为知命?就是简单说,我知道问题不好了,命运不佳了?

这何谈知命了?

何为英雄?

英雄是豪气万丈之人,强作英雄,在癸酉本这段威风一点,并没有太过分之处。

反倒是有的人忘记了《红楼梦》本来就有很重的神话色彩。

反而拿神话色彩来指责,这不合文意。

第二,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

这里的解释是贾宝玉不听劝谏,袭人也不再。

指责者所癸酉本有袭人在,所以不成立。

这是望文生义,这里是说当初箴时,宝玉尚可听袭人,现在再箴,能劝贾宝玉的袭人、薛宝钗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他们都劝不动贾宝玉。而不是说他们的人不在了。

第三,版本问题

王晓丰的说法是,过录本本来在何莉莉手里,后来辗转到了另一个人手里。

过录本第一次上传的时候,为了方便,很多拗口的词句都简化了。

但是,王晓丰手里拿到了另一个人的过录本照片。重新编辑的本子也出版了。

不是这个版本

是这个版本,

这个红色的版本,我前几天到手,我对照了其他版本的癸酉本。

能看出,文字确实通顺了一些,异文也多了一点。

王晓丰和何莉莉,对于我一个读者而言,他们之间故事我并不感兴趣,也不论真假。

但是这本书如何是实实在在的。

从对后二十八回的观感来看,最大的感觉是直白,很多剧情都写的很直白。

比如贾政对薛家的厌恶,比如好了歌的照应,都是非常直接的对应。

很多说不清楚的事情,在癸酉本都有说法。

但是我相对而言更好奇的是前八十回,什么时候能够完整地出来。

从后二十八回看,前八十回的癸酉本一定非常直白,关于薛家的恶毒描写应该非常明显。

而不像现在被删改后的本子里,只能看到只言片语,猜来猜去。

对于互联网上的红楼讨论者来说,他们在一起讨论红楼的时候。

其实是有很大分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读的红楼梦不一样。

第一种是只看电视剧的,87版和10版本。大抵只看到爱情。

第二种是只看到没有脂砚斋版本的红楼梦原著,我当初就是看这个,觉得乏味。

第三种是看到脂砚斋版本但是没有看到脂砚斋汇评本的。

第四种是看到脂砚斋汇评本并且有研究的。

第五种是看到脂砚斋汇评本和癸酉本的。

这五种人对于红楼梦理解差距之大是很正常的。

因为得到的信息基本上不一样。

这么说吧,脂砚斋对于红楼梦原文相当于重新建构了一部书。

没有读的人都不懂红楼梦的深意很正常。

但是硬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

问他理由,大抵都是我的宝姐姐不可能这么俗。我的北静王是如何的清贵?

好。我们就来看下原文。

这是薛宝钗的屋子像坟包。

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顽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支菊花,并两部书,茶瓯、茶杯而已。床上只挂着轻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摇头道:‘使不得!……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白菊花是祭品,屋子里到处都是藤草,还像雪洞,这像是人住的地方?

而且薛子,上薛下子一个“孽”字。

衡芜院:“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一块大山石,旁边用石头把房屋围住了。这像不像一个坟包。

衡芷清芬,念做“横直清坟”

就算被删改后的前八十回里,原文的薛宝钗也不见得多讨喜。

不信的人可以多看看原著,而不要总把影视剧混为一谈。


user avatar   liu-jun-bo-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几何时,我也以为这并非伪作,所以五年前,我写下了这样的评价,代表了我当年的观点,很主观,但也是我当年真实的想法。

不过经过了几年的积累,我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本子的问题。

让我产生动摇的第一个质疑出自 @一入红楼梦不复醒 的答案。原来2014年的文本和2017年的文本是不一样的,有很多删减迹象。

让我对此观点彻底不再信任的,是邓遂夫先生多年前的发现,这一发现看似对《红楼梦》的影响是学术性的,对普通读者没有影响,但这将是对所谓“癸酉本”的致命一击。

观点改变之后,我并未修改此答案,黑历史留着就留着了。不过近一两年,总有此本粉丝试图与我论战,也有红迷朋友对我说“此本已经影响很多人了,不明真相的人被带歪了。”

我感觉,也是时候对此做一总结了。从答案发布至今,此评论已有一万多人阅读,我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注:顺便对那25个朋友说一句,我观点改了,是坚持原“点赞”决定不变,还是选择“取消”,再或者点“反对”您随意。

一、现存古本截至七十九回止,并非八十回

其实所谓“癸酉本”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文本的内容,而在于文本的结构。

邓遂夫先生的结论很简单:截至曹雪芹去世为止,已整理、誊清、发布的文本只有七十九回,而不是八十回。现存第八十回,是亲友在曹公死后,硬性拆分凑整而成的,不能代表曹公的意愿,不能代表曹公对分回的构思。

红楼梦第八十回的回目联语,揭示了拆分的全过程。

首先是庚辰本和列藏本:列藏本不分回,庚辰本有回次,无回目。

其次是杨藏本和卞藏本(目录),第八十回回目联语均为:懦 迎春肠回九曲 姣 香菱病入膏肓

接着是蒙府本和戚序本,第八十回回目联语各加了一个字:懦弱迎春肠回九曲 姣怯香菱病入膏肓

之后是甲辰本和程甲本,第八十回回目联语改成了: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舒元炜序本石头记的回目页单有一个回目联语,是:夏金桂计用夺宠饵 王道士戏述療妒羹

这意味着,庚辰本回目的拆分是过录痕迹,庚辰、列藏两本的父本(即曹雪芹原稿),应该如列藏本一样,是在原稿上加了一个小标记,提醒后来的过录者,应在此处分回。

邓遂夫先生展示了四条证据,证实庚辰本分回是亲友妄改痕迹。

一、列藏本和庚辰本均过录自“曹雪芹庚辰稿”,二本可以互相补充。列藏本收录了部分庚辰本夺漏的双行夹批,其余各本均无此批。

  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列双]千古奇文奇语!仍归结至上半回正文,细密如此。王一贴听说,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见过。”宝玉笑道:“这样还算不得什么。”(庚辰本夺漏二十二字正文及一条批语。)
  [庚双、列双]此科诨一收,方为奇趣之至。(“如”字庚辰本无。)
  [庚双、列双]奇文奇骂!为迎春一哭,又为荣府一哭。〇恨薛蟠何等刚霸,偏不能以此语及金桂,使人忿忿。此书中全是不平,又全是意外之辞。(加粗六字庚辰本无。)

二、庚辰本回目页虽写“第七十一回至八十回”,可是只写了九回的回目联语。这是仓促分回的痕迹。

三、从这两回的实质内容及篇幅来看,均未超出第七十九回原回目联语所规定的范畴。虽然庚辰本被分作两回,但文字总数,仍是一回的体量。从内容看,“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的“误嫁”,以及“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的“悔娶”,全都是到了所谓“第八十回”文字中才正式描写的。

四、最具说服力的一条证据便是庚辰本此回最末的一条脂批。

  [庚双]凡迎春之文,皆从宝玉眼中写出。前“悔娶河东狮”是实写,“误嫁中山狼”出迎春口中,可为虚写。以虚虚实实,变幻体格,各尽其法。

这是直接针对末回最后一段描写而作的批语:即宝玉闻讯赶回家中,亲见出嫁后返家的迎春在王夫人房中哭诉其“误嫁”孙绍祖,受尽凌辱虐待之诸般“委屈”,然后“悲伤不舍”地告辞离去。从批语和正文内容之吻合贴切,以及直接用第七十九回回目联语作解,均可证这就是第七十九回所包含的全部文字。

此批无可置疑地揭示了:曹雪芹生前留下的最后定本,原只到第七十九回为止。

二、拆分两回是畸笏叟在曹雪芹死后重加整理时所为

给庚辰本分回这事儿是谁干的?

现存所有分回的本子,包括庚辰本、蒙戚诸本、梦稿本(杨藏本)、甲辰本和程甲本,所有分回的位置全都一致,这证明不是后来传抄时所为,而是早在曹雪芹死后,手稿将散未散,各个古本尚未过录的时候,就已经改了。

再看第十七、十八回。己庚二本不分回,列藏本有回目,无回次。列藏、梦稿、蒙府、戚序四本分回位置一致,甲辰本(包含程甲本)和舒序本另有分回位置,亦可证四本过录自同一来源。

尤其是庚辰本,这是曹雪芹死后过录的本子,内有多处最晚截至“丁亥夏”的批语。庚辰本未分回,意味着曹雪芹生前未分回,最多只对分回位置作了标记。这四个本子是在曹雪芹死后,分回位置也被人确定之后过录出来的。

己卯庚辰本的回目联语是工对,梦稿本“会芳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和“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对不上。蒙戚二本只好重拟“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和“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助情人林黛玉传诗”,勉强凑出。

这四回的改造不会是立松轩、戚蓼生、狄葆贤等人所为,他们动不了梦稿、蒙府本。这些曹雪芹死后改造的迹象,只能是一直到丁亥夏还在作批的畸笏叟所为。

这时候,后“三十回”“五六稿”(实际是六七稿)都早已佚失无稿了。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换句话说,如果佚稿失而复得,其首回应该是:第八十回。绝不会是第八十一回。

三、“七十九回”的澄清对所谓“癸酉本”的影响

号称“全书12册,每册九回。”那它第九册(第73-81回)一定存在,不会“佚失”。可这样一来,它就应该存29回而不是28回,首回应该是“第80回”而不是“第81回”。

毕竟,“第80回”的存在,是在曹雪芹死后,手稿过录之初那一短暂时刻产生的。

这一曹雪芹原稿晚近修改痕迹,彻底暴露了所谓“癸酉本”的真面目。

这不可能是所谓“曹雪芹披阅增删”之前的文本,而是“曹雪芹死后,第七十九、八十回分回”之后的文本。

四、对所谓“癸酉本”2014版和2017版的对比

我简要对比了2014年和2017年分别出版的两个本子,给大家看看这两个本子的区别。(上图或左图为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下图或右图为当代世界出版社2017年版。)

我就纳了闷了,这俩章节名,哪个是真的?

对古本的校勘,每一个字修改都会引发大量的争论,负责校勘的专家们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才能完成看似简单,实则繁杂无比,严谨准确的校读工作。

而这个本子仅仅第一页这三五行文字,17版就增加了41个字,又“严谨”地删去了三个字,表示“原文墨污不能辨认”。

这还是第一页!

看完这一句我就知道我对比不下去了。要是点赞人数多的话,我心情好了可以再更新几处。打死我都不相信这是孤证。

欺负广大网友一般也就只买一个本子,没人比对呗?

我就建议啊,所谓“癸酉本”的粉丝不妨齐心合力,手打并勘校出一份与实体书一致的文本,14版做一份,17版做一份,那个线装书局出的所谓“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也做一份,还有早年发布在网络的文本也找出来。

剩下的就简单了,下载一个UltraCompare,对四个文本进行两两比对就够了。

戚序本有四种:分别是戚沪本(张开模藏本)、戚宁本(南京图书馆藏本)、有正大字本和有正小字本。

今日所谓“癸酉本”咱争取勘校出来十种文本,一年一种,年年升级,保证花样翻新,让读者满意。

加油!

五、所谓“癸酉本”之名

现在这帮人都不叫它“癸酉本”了,叫“吴氏石头记”,取名《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

书名的演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谎言被拆穿后的狼狈。

曾经他们告诉我们这两条批语是真实存在的: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现在,“癸酉”没了,“吴梅村”没了。

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还有“反权威”的狂欢。

“吴氏”还是那个“吴氏”,只是人变了,不再是吴梅村,而是吴克岐,或者……“无名氏”。

还是那句话:假的永远是假的,它怎么可能经得起严格地检验呢。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问的是宋氏三姐妹,结果回答都在说宋美龄和宋蔼龄,咋没人说说宋庆龄?毕竟二姐名气最大,地位最高。

宋二姐跟孙中山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孙中山一开始没有房子,是租房住的,一个月65块租金,肯定租不到什么好房。后来有前来拜访的富裕华侨,觉得堂堂国父住这样的房子不像样子,就一起捐了一个花园洋房给孙中山,这样孙宋夫妇才算在上海落户……先总理稳定下来以后还写信给孙科,叫他可以带老婆孩子也过来住。

后来先总理去世,死前特意写遗嘱,把房子留给宋庆龄,并请托何香凝照顾她,除此之外几无遗产。孙中山死后,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给宋庆龄一笔1万元的抚恤金(对,是总共一万元),宋庆龄就靠这一万元的利息生活,大家数学好的自己算算一个月能拿多少利息咯?1927年412后,宋庆龄彻底跟蒋介石闹翻,同时跟宋美龄宋子文也闹翻了,不可能再从家里拿钱。最后在上海也呆不下去,就去了苏联,到苏联几乎用光积蓄,经常开完会坐车的钱都没有,也没有冬衣,就顶着寒风走路回去。

顺说,宋庆龄在上海的房子抵押过三次。

说实话,宋庆龄如果想要钱,哪怕是只想要过得好点儿,只要稍微对妹妹妹夫露点好脸,哪怕是对自己亲弟弟露点好脸,都会立刻被供起来。

然而她宁愿抵押房子,也不打算给亲戚好脸色。

宋二姐是天生的革命者。




  

相关话题

  如果香港演员拍《红楼梦》,会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轻小说就是写不出日本那个味呢? 
  对流浪的蛤蟆,你们想说什么? 
  哪些证据可以说明《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87版红楼梦固然经典,但是作为红楼迷,你有哪些遗憾? 
  是什么让网络作家跳舞从一个短发翩翩少年变成长发油腻大叔,又从长发油腻大叔变成微胖感觉有点文化的大爷? 
  如果要你为《封神演义》写续作,你会怎么写? 
  55断更节遭遇腾讯全面狙击,我们能为作者做什么? 
  仙侠虐恋小说有那些? 
  红楼梦真的是悼明之作吗? 

前一个讨论
癸酉本石头记是真本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