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完成一场有效、高质量的讨论? 第1页

  

user avatar   luo-hui-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人并不想完成一场高效、有质量的讨论。

在大部分的时候,大多数参与讨论的人根本不是在想着怎样和你一起探索出一件事、一个问题的真正面貌,而只是想表达一下他对这个事这个问题既有的看法,有可能能的话,大多数人还会希望炫耀一下智商和道德优越感。

嗯,我也一样。我喜欢“赢”得一场辩论、压制对方观点的感觉,每“赢”一次就像在精神上撸一管。在我理亏的时候,我还能非常熟悉地运用

@冷哲

的答案当中提到的扯细节、资格论、恶意揣测、极端化等等辩论“技巧”,说着说着把别人带沟里去。我也非常狡猾地保持着自己的”风度“,从不比对方先情绪失控。

一场有效、高质量的讨论,需要参与讨论的双方乃至多方都是真心诚意的。正如题目所说:

“我觉得一场双方对基本概念达成共识,论据充分,逻辑通顺的讨论算是有效、高质量。至于最后的结果我认为不是要A成功说服B或反之,(有的问题可能没有绝对的答案)而是说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双方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论点,理解自己持这一观点,以及对方持不同观点的原因。”

真心诚意地参与讨论意味着每个参与讨论的人都要有心理准备去接受1.自己对信息、资讯的不了解之处,或者对某理论某模型认识不到位之处。2.自己论据不充分。3.自己推理不严谨、逻辑有谬误

真心诚意地讨论问题意味着即使你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很丢脸,你也愿意尊重事实。

我个人是认为只要所有参与者做到了这一点,就足以完成题主想要的高效有质量的讨论。

好,现在你已经做好了真心诚意讨论一个问题的准备,你尊重事实,你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如何让别人也真心诚意地参与进来?我不喜欢分点,我就四个字:共同利益。

公司合伙人之间关于公司未来的争论、恋人之间世界观的不合、填报志愿时不愿盲从家长的意志而引发的矛盾、两位来自不同学派的学者的学术争论……

在以上这些常见的情景中,由于在争论中参与者的情绪可能很激动,事先也都有预设立场,所以经常有这样争论变成意气之争,弄得大家都没有想要真心诚意地去解决争论。如果你身处在这样的意气之争中,或者你是一个好心的旁观者,你怎样让讨论者回到真心诚意的讨论思路上来?

关键在于,让参与者意识到真心诚意地去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者说最优解,是符合所有人共同利益的。公司走出一条好的道路,不管是谁提出的道路,最后賺钱的是大家都賺钱;情侣之间经过认真讨论最终世界观契合,不管最终的观念更像原来的谁多一点,幸福的是两个人;孩子和父母最后一致同意填报某志愿,不管是父母认识到了自己的经验的陈旧还是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家庭和谐才是皆大欢喜;而学术争论其实更不用说,作为学者肯定希望自己的学术有发展,一场有质量的讨论是对两个人的学术生涯都大有裨益的。

至于怎样让讨论者认识到这个共同利益所在?无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力制止双方的不理智行为,必要时冷处理,必要时给双方都灌点鸡汤打打温情牌...这关乎沟通的技巧本身,不单是在争论。

而当合伙人不是要和你讨论公司怎么走而是要和你散伙、学术争论不是为了真理而是为了维护学派的地位......这种争论双方显然没有多少共同利益可言,遇到这种狗事情,事关切身利益没打起来就不错了。

其实有时候真的要分辨一场争论有没有可能避免,对于普通人,可以避免的争论其实很多:大多数网络口水仗,和泛泛之交的价值观不同……尽量避免这些争论,人生简直美好。

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职业的原因,性格的原因,你还是要在对方和其实并不那么真心诚意和你讨论问题的情况下进行讨论...排名第一的

@冷哲

的答案你就不得不认真研读两三遍。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其实一直想把这样一篇文章作为专栏的首发,不过目前还没有得到专栏邀请。那就回复在这里好了。

首先,讨论是否有效,是否高质量,这不是单方面能决定的。我这里所讲的,只是从自己这方面能做到的事情。我个人也未必能时时保证自己做到这些,但这至少是个自勉吧。

————————————————————————————————————————

在讨论之中,有几点要时刻牢记:

1. 不要指望你能说服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并没有几个人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证据来改变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争论中,越是紧逼,对方可能越是逆反。所以,讨论之中,你的目标是说服尚未在相关问题上建立自己看法的旁观者,而不是说服对方。如果打眼一看对方就是个喷子,大概不会有什么有效的讨论,那么对方任何的挑衅都不要回复。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2. 时刻要注意,一些关键词汇,除非是一个学术词汇而且争论双方都对此有了解,否则非常有可能两个人的定义截然不同。这时候的争论,就完全是鸡同鸭讲。

我们来举个例子:“iPhone5的视觉表现力很强”

什么是视觉表现力?单位面积像素数?色彩?动态?

如果你意识到一个词汇没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那么在争论之中,首先要确定对方的定义是什么。这个定义你能不能同意。如果你能同意这个定义,那么就按照这种定义来讨论。如果不能同意,那么就要先讨论定义的合理性,或干脆回避这个词。

如果你在讨论中才逐步发现双方对某一词汇定义不一,要么回避这个词,要么就尝试统一定义,要么就停止讨论。鸡同鸭讲的讨论是浪费时间。

——————————————————————————————————————————

在讨论时,有几个技巧一定要掌握:

1. 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也就是说,不要空对空的谈感受、谈猜想、谈道听途说。尽量要用事实证据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然,引用的事实和数据有时候未必可靠,这自然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知道和维基百科,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能作为良好的论据,因为人人都能修改。最好找到一个原始出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2. 始终维持讨论主线。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一旦讨论主线被带偏,那么后面的讨论往往是在一些细枝末节或完全离题的事务上浪费时间。脱离主线往往有三种情况:

a. 扯入无关紧要的细节。这是新人容易犯下的错误。对方讲述了一个问题,涉及了一些次要细节。细节中似乎有错,于是在自己的回复中花费了一定篇幅来抨击次要细节。对方随后反攻。于是讨论就被扯入这种无关紧要的细节中去了。所以,讨论时要注意抓大放小。对方的论述中就算有一些细节带有明显的错误,但只要是对主线讨论无关紧要,就直接忽略。没有必要在这种问题上浪费时间。

b. 资格论。对方有时候会对你的资格、身份、其他观点等问题实施攻击,试图通过“你是谁”而不是通过“你在说什么”来驳倒你。没有经验的网友很容易陷入到这种陷阱中,开始争论自己是谁、有没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自己的其他观点是什么。其实这完全没必要。完全可以回复“讲的有没有道理,并不因说话者的身份而改变。”

c. 恶意揣测。对方有时候会恶意揣测你的一些说话心理或没有说出的观点。这时候应立刻指出对方的意图并把讨论扭转回主线。尤其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对方揣测的你的观点是否你真实所想,只要这个观点与主线讨论没有必然联系,就不必承认或否定,而直接提出“我可没说过这个”。这是因为,如果你承认了或否定了,后面的讨论很容易就会偏移到这一观点的讨论,而不是主线问题的讨论。

d. 极端化。对方很可能会把你的观点极端化。这时候应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直接声明自己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

总而言之,要始终维持讨论的主线,要不因为细枝末节的问题或歪曲而跑题。否则,你只会浪费时间。

——————————————————————————————

3. 不要追求“我一定要说最后一句”。有一些人总有一种幻觉,就是“只要说最后一句的人是我,那么场面上看就是我赢了”。只要道理讲清楚了,对方在你后面讲一万句,都改变不了旁观者的看法。争这口气,结果往往是浪费时间。

——————————————————————————————

4. 绝对绝对绝对不要人身攻击、骂人。人身攻击,意味着你输了。换言之,如果你还能用讲道理的方式压倒对方,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时刻要记住,你的对手不是你说服的对象,你说服的对象是旁观者。一个中立的旁观者会喜欢看人骂人吗?如果你骂人,而对方讲道理,旁观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谁输了。就算在讲道理之中夹杂骂人,也决不会让旁观者觉得你说的更有理,反而把旁观者的注意力从你的道理转移到了你的骂人,最后对你的说理力度是不利的。

那么,如果对方骂你,怎么办?总有人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说实在话,如果有一个人站在粪水里向你挑衅,这时候最好的做法是漫步走开。如果你跳下去和他对打,就算你打赢了,又能怎么样?鼻青脸肿、一身臭气,在旁人看来,你也不过就是两个逗逼之中稍微威猛一点的那个。归根结底还是逗逼。所以参与骂战,无论输赢,自己面子里子都输的干干净净。何苦来的呢?

前两天有个知友在回答问题时直接赤裸裸地人身攻击我,他觉得这是他在“战斗”。我还是按正常来答题。结果呢?他的答案被折叠了,我当天涨了1000多关注。

如评论中

@王靜得

所言,「不進行人身攻擊,亦不回應人身攻擊,在任何情況下心平氣和地分享見解、參與討論,相信旁觀知友的修養與判斷力。」

所以,不要人身攻击,不要骂人,这没有意义。对方主动挑衅时,如果是非直接的,就不予理会;如果是讨论期间,就直接指出对方讲不出道理只会骂人。对方如果收敛,就继续讨论,如果继续骂人,你就宣告不再讨论,直接离开。

——————————————————————————————

5. 离开。在讨论期间,总有人会很奇妙地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讨论。他们首先进行了大段的驳斥,甚至恶意揣测,然后在结尾时声称“我不想与你讨论了,你也不要再回复我了”。说实在话,别人没有义务遵从这样的“旨意”,随后继续反驳是很常见的。这类朋友往往又忍不住打破自己的宣告,重新回来继续争论。这样丢脸的,并不是违反其“宣告”并继续反驳的对手,而是出尔反尔的宣告者。如果你决定要结束讨论,就声明自己不想再谈了,然后彻底不再回复。

——————————————————————————————

6. 止损。这是我认为最关键,但最难以学会技巧。因为这个技巧要求你彻底压倒自己的骄傲,承认自己的错误。新人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就算知道自己的某一观点错了,也赌气不承认,偏要硬拗,仿佛坚持到对方离开就是胜利。这是讨论中绝对错误的做法。且不说这对有效的讨论本身会造成损害,就旁观者看来,你硬拗着不承认错误,那样子难道很好看么?对方完全可以针对你这一错误大肆攻击、嘲笑。甚至在别的讨论里一再提出你当时犯过的这个错误。

一旦你发现你某个观点确实错了,就要立刻承认,这就是止损。完成止损以后,如果这是讨论主线,就应该结束讨论。如果这是一个细节,那么你可以把讨论拉回主线去。对方如果一再攻击你这个错误,你可以很简单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此执着于一个小错,真的很有意思吗?绝大多数时候,对方也不会纠缠于你已经承认错误的问题。

——————————————————————————————

总而言之,要进行有效的讨论,就要注重主线、事实、数据,不要赌气,尤其不能人身攻击。


user avatar   law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书的时候,我们寝室也不能免俗地感染了卧谈文化,在西政那个爱辩论的大环境里,可以说对这个问题太有感悟了。

首先,参与讨论者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这里的相当既指每个人都应当有一定量的知识的积累,也指讨论参与者相互之间的储备相差不大。我们本科寝室卧谈讨论法律问题最多的时候是学习民法总论尤其是基本原则老师讲故事比较多的时候,泸州二奶案件中,二奶和原配总有一边可以站。到了后来学到担保法的时候,就没怎么讨论过这些问题了。在这个梳理清楚基本规则就已经要费老劲的学科,还想要争论物权法现行的规定和学者们所力推的追及效力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真的是强人所难了。没了大致相当知识储备的沟通不是交流,叫上课。

其次,在讨论开始之前,要划定一个基本讨论方向,是要讨论这个法条的规定是否合理以及如何修改,还是要讨论如何根据现有的法条进行法律适用工作,前者一般被称为“立法论”后者被称为“解释论”。比如,针对高空抛物的问题,小明在讨论背向受害人那面的住户要不要承担责任,小李却指责高空抛物条款因为连坐而在实质上无效,很明显,这个讨论无法进行下去,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交会,谈何高效。

再次,参与讨论者应当有着这样的认识,所有问题通过“讨论”这种条分缕析的过程一步步的接近问题的核心,在此之后讨论会到达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双方已经无法继续通过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让对方折服。后面的事情可能会很暴力,比如在是否继续依靠工人和农民继续革命道路这个问题上,持否定态度的人就向对方伸出了砍刀,解决了不了这个问题,就解决持异议的人。当然,在法律的范畴之内要文明的多,这些问题最终可能都会指向某些基本法律基本原则,如自由和秩序,而问题的答案的给出,可能就是在这些本质上存在冲突却又不得不在法律的体系内共生的原则之间的抉择。这种抉择严格来讲是应当由立法者决定的,实践中法官也在扮演着类似的角色,但为何会做出某种选择,又会牵扯到无法论证或者论证只能进行美化作用的立场问题。建议,不要针对立场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要有善于倾听和正确表达的能力,还得认识到有效、高质量的讨论可遇不可求,不要刻意追求讨论的质量和效率,交流之中有所收获,才是目的。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好像没有moderator (主持人) 这个角色,如果同时做为第三方的判断,可以

比较公正地引导一场有效与高质量的讨论。


然后,再来3个裁判,类似拳击一样,对有效打击点进行打分统计,得出胜负。


其实,知乎可以尝试一下。比安卓和苹果更激烈的,比如韩寒是不是代笔啊?

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啊?




  

相关话题

  “学历不重要,社会上只看能力”这个谎言坑害了多少青少年? 
  程序员如何简单易懂的向老板解释架构的重要性? 
  如何看待网传字节跳动将赔偿猝死员工家属 2000 万,逝者母亲否认「暂未协商赔偿事宜」? 
  年轻人选工作时,如何抉择家与远方? 
  为什么领导承认下属优秀很难?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怎样做好销售这个行业? 
  领导送你东西,你是接受还是推辞? 
  如何看待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让员工签署「奋斗者自愿申请书」? 
  OKR和KPI到底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工作能力差的表现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欧洲列强是否插手了美国内战?若插手,手段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下一个讨论
你认为高考应该怎样改革?





© 2024-10-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0-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