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费流量!
只谈我看的娃哈哈饮料部分!
娃哈哈饮料的营销策略就很简单!很有效!却完整的贯彻了营销4P!
产品策略(Product)就一个字:—— 「抄」 ,砸大众广告(Promotion),价格便宜(Price), 渠道策略(Place)主攻二三线城市。
其渠道非常厉害,可以说有可乐的地方就有娃哈哈。利用覆盖极广的渠道,覆盖中国乡镇村。
价格也不贵。娃哈哈从来不爱用现在流行的精准广告,就砸冠名、电视硬广、车体车站。迅速在全国打开知名度。因为信息渠道的不对称,很多乡镇的消费者还不知道畅销的原商品,就被娃哈哈推出的同概念新品吸引走了。
娃哈哈的营销4P环环相扣,发挥了极大的威力,几百亿的生意总体策略并不复杂。
在这套营销策略下,要娃哈哈说有什么拳头饮料,其实就一个在走下坡路的「营养快线」。
但是娃哈哈年年都有新产品,年年有曝光率,经销商好歹能赚点,好几个商品还都卖得动、存活下来了。。。
娃哈哈整体营销策略根本上是构建在产品的「抄」上面(说的好听叫标杆学习)。把中心城市市场/地区市场的好反馈好创意拿过来,味道直接做到接近,价格做低。堪称饮料界的BAT,以强大的渠道+砸钱迅速铺开。互联网里还有触角碰不到的细分市场,但是娃哈哈……他什么都会去做!!!
有图有真相,大家跟我来。
先来一个这个营销策略下最老的商品。
「非常」家族vs「可口可乐」家族
1998年的商品,也是娃哈哈的荣誉、标杆商品,卖得不好也一直保存下来,没下架。
再来点大家都知道的,这都是目前市面还有,存活下来的。
「红牛」VS「启力」
冠名娃哈哈启力足球队。
达能「脉动」VS娃哈哈「激活」
王力宏代言,听说宗庆后的女儿是王力宏的大粉丝,才有这么多年的连续代言。
力宏没抓住人生的机会诶:) 本八卦via自关爱八卦成长协会
东北地区的「秋林格瓦斯」VS「娃哈哈格瓦斯」
娃哈哈冠名当期《我是歌手》,格瓦斯这一饮料迅速被广大人民知晓。
我非常难理解娃哈哈的广告词——「想享受女人般的温暖,就喝格瓦斯」,这宣传语什么鬼?
农夫山泉「水溶C100」 VS「 Hello C」。
李玟当年的TVC:补C变得很容易。
当时两家打得很厉害,经常开发布会说对方颜色发黄不正常什么的。
可口可乐「怡泉+C」 VS 「C驱动」
其实这种口味的鼻祖是日本三得利「CC lemon」。
「C驱动」是娃哈哈今年(2015)的重点商品。夏天马上到了,广告就要来了。
下面放点冷门的地区/渠道单品
广东地区饮料「九制陈皮」VS娃哈哈「小陈陈」。
这个饮料我还蛮喜欢喝的,非常特别的饮料有机会可以试试。
「金银花露」VS 娃哈哈「金银花凉茶」
金银花露本来是药店渠道的畅销商品,娃哈哈利用信息不对称也做了推了。
小洋人「妙恋」VS 娃哈哈「营养快线」。
营养快线也是娃哈哈抄袭战略下最成功的商品,趁小洋人没发展起来布局抢占了全国市场,结果小洋人原品妙恋现在在牛奶+果汁这一细分市场连第三都排不上。
娃哈哈:但凡有点名气的全国性单品,我必须要有!而且包装必须像!
「旺仔牛奶」VS「哈哈牛奶」。
233333333,哈哈党专用。作为一个哈哈党我很喜欢买(比旺旺略甜)。
宾格瑞「香蕉牛奶」VS娃哈哈「阿米诺香蕉牛奶」
谁能告诉我阿迷诺是什么意思?
不过香蕉牛奶至少有10个乳品厂商有推出同类商品
「生榨椰子汁」VS娃哈哈「来一榨」椰汁。
这是13、14年的高增长产品,超多小厂都在做!
加多宝 「凉茶」VS 娃哈哈「宋都凉茶」
目测加多宝并不知道市场上还曾经有过这么一号人物。
银鹭「花生牛奶」VS娃哈哈「花生牛奶」
这俩包装真的太像了,不光色调、形状类似,连扭动的手写字都感觉如出一辙。
「六个核桃」VS 娃哈哈「都是核桃」
「你模仿得了我的核桃露,但是你模仿不了我鲁豫的大头!」——大头功不可没!
那难道娃哈哈从来没有原创商品吗?
答案是——有的!
「富氧水。因为2015的新国标不能随便叫自己XX水了,估计改名「氧世界」了。(也有朋友说这也是山寨的,不过我以前完全没见过...)
非常「咖啡可乐」。
味道还可以的饮料。
新奇度、口味程度和可口可乐公司出的「辣椒可乐」差不多。还是因为比较边缘而被双双下架。
最后!!!
是这货!!不喝你就OUT了!饮料界的梦幻商品!!!
娃哈哈2005年的原创神作:「啤儿茶爽」(已下架)
写到这里看到这个,我觉得娃哈哈不做原创,也是有苦衷的。。。
P.S.
最后教大家一个小窍门,目测至少三年内有用。
你看到新推出什么饮料卖得还可以味道也还行,娃哈哈90%可能性都会出同款。
答评论:
娃哈哈茶饮料(红茶绿茶奶茶)、中低浓度果汁、纯净水。市场上基本家家都做,已成为各家的常规商品,由于识别度不高,不讨论了。
AD钙奶、爽歪歪、太子奶、养乐多这条线我不了解,同时一般也不是归为软饮的,也没有谈到。
还有,这篇回答在黑娃哈哈天下饮料一大抄的行为之余其实也想告诉大家,传统营销4P从来没有过时。只要结合好,照样可以做XX界的腾讯!(诶?好像顺带手黑了腾讯一把)
-----------------------------------
本篇为最近观察国内快消饮料整理的一些小心得体会,一共4篇,此为第1篇。
1.娃哈哈:大家知道你是饮料界的腾讯吗?
2.脉动:品牌老化业绩衰退,脉动做了什么达到连续五年10%+成长?
3.统一:有家国内饮料公司最近拿了两次国际包装大奖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包装设计有哪些?4.可口可乐:经典案例「昵称瓶」,其他公司怎么玩,国外怎么玩,国内后来怎么玩?
看了一圈只有家里做娃哈哈县城代理的说的还靠点谱,
娃哈哈是享受渠道下沉红利的,早多少年就赚得盆满钵满了,对渠道的精准敲打甚至比作产品本身的水平还炉火纯青。
渠道好,当然铺货多,赚钱就多,
然而渠道强到离谱就会有副作用,分销商自己真赚够了,就容易有更多的想法,也会让同行看着眼红,
踢了娃哈哈自己干别的或者同一地区哄抬经销权,最后的结果都是钱到不了娃哈哈手里了。
所以娃哈哈一贯的策略就是拳头产品比较赚钱,谁拿到货都能换成钱,比如爽歪歪,营养块钱,八宝粥这种多少年能提供稳定利润的东西,
然后再不停地出一些让大城市消费者觉得low到爆,看着就不长命的玩意,
经销商也知道,这种“新品”大概率不赚钱,但是人都有赌性,拿货价如果很便宜,谁都想着万一是大爆款呢,再加上上一级肯定有任务,天天磨订货订货,也就顺水推舟订了,一订还不少,起订数额就高。
这样碰上好卖的还能打平,碰上实在奇葩的口味,就只能用自己的人情往底下更次一级的网点里推,反正就是很辛苦,别人一看,娃哈哈的钱也没那么好赚。
这种循例就让经销商始终处于吃不太饱又一时半会饿不死的状态,忙活一年都不咋赚钱的时候,刚有点挺不住,
过年了,
大批的拳头产品又能回血,过完年一算账,还不错,于是周而复始,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给娃哈哈不停地赚钱。
大城市思路是做不了五六线县城的市场的,
这里鱼龙混杂,购买力也不强,一到过年满大街六个核桃七个核桃八个核桃,
娃哈哈在里面就够能打了,而且在甜度上,你永远可以信赖娃哈哈,因为娃哈哈做过调研,越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对软饮料的需求就越甜越好。
娃哈哈一直可以霸着这块市场,靠的就是对经销商准确的判断,年头好的时候,让经销商赚到钱,年头不好的时候,先从经销商身上赚钱。
没有这两下子,早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