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什么不一样? 第1页

  

user avatar   COREAP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补血(红瓶),一个补蓝(蓝瓶)。


user avatar   pingce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着重强调几件事情:

1.我们一直以来送检的都是权威检测机构,例如这次送检的是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质疑我们是小作坊评测的可以取关拉黑我了,谢谢。

2.每一份报告编号如下:NO.2161700000345-1、NO.2161700001451、NO.216180000011

3.事实上我们在文中也强调过,检测出来的第一时间我们也和可口可乐公司沟通了,希望他们能协助调查一下品控问题。后续官方回复也在文中提了,没有然后了。

4.所有的内容都是公众号首发的,我只是搬运到知乎上来。我介绍内容出处有错吗?我做过导购吗?我卖过广告吗?任何对我们公众号有恶意猜测的人,对不起我玻璃心,不能接受。

5.也有很多人质疑为啥不提百事可乐,我们说过都测了,采购渠道也是来自百事可乐京东旗舰店的。评测结果如下:

以及我们也没有把可口可乐一棍子打死,甚至这两款我们是推荐态度的,而且都采购自京东:

就酱,别的也没啥好解释了。知乎插不了小程序,所以其他品牌的可乐结果没有po上。这的确是我的失职。



——————————————————————————————————————

老实讲,折腾评测这么久我还没见过这么邪乎的事儿。


可乐含糖高、不健康不是人畜皆知的事实么,咋还能超标了?抽丝剥茧刨根儿问底,可口可乐公司的解释也让人云里雾里,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还是道德的**?


真相扑朔迷离,案件进展波云诡谲…敬请收看本期放心办案——《糖,您打哪来?》


事情缘起于一份检测报告

上下滑动查看13种可乐含糖量↓

信息量太大有点上头,我仔细捋了捋,发现最爱的经典红罐可口可乐(批号1812BJ02,购于可口可乐京东旗舰店)糖含量实测值一骑绝尘,达到30.95g/100mL,但营养成分表上写的却是10.6g/100mL。

实际含量是标称的3倍!什么概念?懵逼没有剥夺我的运算能力,掐指一算,相当于喝一罐就给自己灌了102克糖,差不多是22块方糖的量……

而另外12种可乐,糖含量则基本与营养成分表标识相符,也包括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可口可乐大兄弟。


糖高得匪夷所思,勾引我寻找真相。于是,我们又分别在可口可乐京东和1号店旗舰店购买了经典易拉罐可口可乐(批号0153BJ02、0115BJ02),再次送到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

取样

去除二氧化碳

微孔滤膜过滤

液相色谱分析


结果,京东买的糖含量25.05g/100mL依旧高达营养标识的2.4倍,1号店他家的10.65g/100mL基本符合没跑偏。脑子已乱?来~配合3次检测报告服用,案情更精彩

我不禁开始寻思:前两批含糖量这么高,那得齁成啥样?于是直接干了两罐可乐进行对比。试喝之后发现,问题可乐确实比正常可乐甜但差异不大,作为拜可乐教资深会员如果不对比我也压根喝不出甜度有啥异常……


案情似陷入僵局,而此时机智的我注意到了本案中一个重要线索:三批次可口可乐各种糖的比例完全不同。


问题可乐含量最高的是蔗糖和葡萄糖,正常可乐则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而在常温下这三种糖的甜度:果糖>蔗糖>葡萄糖。



恍然大明白!正是由于葡萄糖的甜度低,加之可乐中的咖啡因、碳酸等物质有遮盖甜味的作用,所以即使喝了超高糖含量的可乐,我们也很可能察觉不到。


此时,我当然不能继续独自懵逼,于是主动联系了可口可乐公司,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对方的答复是:对产品有十足信心,十分怀疑样品来源。但当我们告知问题样品来自可口可乐京东旗舰店后,对方也始终没有对该渠道销售的可乐是真是假做出明确表态;最后,反倒要求我们到生产线取样进行复测,这天儿就算是聊死了……


试问哪个消费者买可乐是去生产线自提的!?

而更令人费解的是,糖作为原料那也是要钱的,加这么多就不考虑成本?案情愈发扑朔迷离,但你可口可乐公司心里应该有点儿数!

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有明确规定,糖的允许误差范围应≤120%标示值↓

而两批次问题可口可乐直接干到200%、300%,脸打得啪啪。

就算退它一万步,按照营养成分表标注的10.6g/100mL糖含量计算,喝一罐也能摄入将近35g的糖,轻松超过每日限制摄入量25g。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会有更多健康益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但是!作为可口可乐15年老粉我tm难道还在乎你每罐35克的糖吗!?龋齿、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再多对糖的诟病可能也抵不过这辈子嗜甜的本性了,但至少我需要清楚知道自己喝了多少糖,需要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对产品质量负责啊!

高糖饮食引发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身为饮料巨头,你可口可乐不也在不遗余力地树立自己关爱大众健康的形象吗?

*图片来自可口可乐官网


那么比营养标识高出数倍的含糖量又怎么解释?我坐等一个交代。


最后絮叨

* 检测机构: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报告编号:NO.2161700000345-1、NO.2161700001451、NO.2161800000115

* 数据仅对送检样品负责


估计不久后可口可乐品牌商就会找来了

但还是强调一下

我们是测天测地的独立第三方评测组织放心选,公众号:fangxinpingce

排雷避坑,拔草种草,全在公众号往期推送里。

还有开头提到的可乐全部评测数据也在小程序里


user avatar   chu-fang-ren-l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用两种人来类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那么可口可乐就是保守传统的中年大叔

而百事可乐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为什么我会这么类比?

因为从年份上看,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



12年后,百事可乐才被创造出来:





这12年里,可口可乐早就打败了无数模仿者,确立了自己在可乐界的霸主地位。

当时模仿可口可乐的饮料品牌相当的多,光“C”字开头的可乐,就有下面这几款:





而可口可乐凭借着独一份的味道,以及独创的“分销制度”,让可口可乐得以“横扫天下,所向无敌”。

而所谓的分销制度,是指:

在19世纪末,可口可乐就已经将可乐糖浆售往美国各地的加盟商,从而使可乐得以在美国全境上市。



味道和渠道都有了,你说可口可乐能不一家独大嘛。



因此,1898年成立的百事可乐,在可口可乐眼里,只不过是众多模仿者之一罢了。

百事可乐刚刚出现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取得了每年100万加仑的销售佳绩。



在当时,可口可乐压根没有把百事放在心上。

就像一个大人对待小屁孩的态度一样:

“老子比你领先一个半圈,你拿什么跟我比?”

但显然,可口可乐轻敌了。


化腐朽为神奇:百事可乐逆袭史

与可口可乐蒸蒸日上的现状不同,百事可乐1903年注册了商标,才过了20年,就宣告破产。

破产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一战”。



糖分,作为人类获得快感最快捷的方式,在一战中的价格被大幅度提高;

与此同时,美国的战时经济制度还规定了,可乐需要限额出售,无法流通全国。

这直接阻塞了百事可乐的销售渠道,因此百事的每况愈下,最终破产。



1931年,百事可乐被Loft糖果公司的主席查尔斯.古斯收购。

深谙经商之道的古斯,开始调整百事可乐的销售战略。



如果你学过历史,你就会记得: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华尔街崩盘,从而导致经济大萧条

奶农大量倾洒牛奶:



人们纷纷失业:



你一定不会对这张图陌生:



在百业萧条的情况下,可口可乐一瓶销售“5美分”的定价,让不少美国人感到消费不起:



百事可乐马上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决定,要卖比可口可乐更物超所值的可乐,因此他们打出广告:

同样的价格,百事能提供双倍的可乐,快来购买吧!



直击人心的广告语,再配上名为“Nickel”的魔性音乐,这个广告也被后人誉为“20世纪初最有效的广告之一”。

百事也因此强势反弹,一改破产的颓势,销量直逼可口可乐。

挑战书已经下达,可口可乐如何接招?

可口可乐的反击策略也很简单,总结起来也是两个字:“二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

美国的战时经济制度,一如既往的规定了:

可乐需要限额出售,不管你是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

但可口可乐决定反对这一制度,他们认为:

可口可乐是美军重要的战略物资,就像粮食一样重要。

美军可以不要蛋肉,但不能没有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最终赢得了辩论,大量可口可乐被发放到全世界的美军手里。

甚至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允许下:

可口可乐还在北非前线,建造了一家可口可乐工厂。



在整个二战中,美国军人一共消耗了100亿瓶可口可乐。

其清爽的口感、甜甜的味道,成为了美国军人冲锋陷阵的动力来源之一。

应该说,二战的成功,可口可乐有自己的那份功劳。



那军方喝了这么多,可口可乐也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口可乐“供给军方”的策略,也被誉为“可口可乐历史上最伟大的营销策略”。

百事可乐并没有反抗过,他们曾对可口可乐提出过指控。

但因为军方为可口可乐背书,所以百事也只能咽下这个哑巴亏。



不过总的来说,百事凭借美国大萧条时的“加量不加价”操作,还是成功壮大了规模,有了与可口可乐分庭抗礼的资本。

而二战时可口可乐垄断军方市场的行为,毫无疑问和百事结下了梁子。

二战结束后,百事和可口可乐的战争,终于迎来了高潮部分。


步步紧逼:百事差点团灭可口可乐

百事由于名气更小,因此他们的决策必须精确而冒险,才能有机会打败可口可乐。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育欲望也相应提高。

因此,大规模的婴儿潮也随之而来。



百事可乐注意到了这点:他们调整了销售策略,将目标人群定为了年轻人。



他们的广告语甚至定为:“酷青年喝百事可乐,古板过时的父辈才喝可口可乐。”

这种宣传手法收获了奇效:

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大多受到披头士的影响,追求叛逆与自由。

因此他们真的喝起了百事可乐,以此来与他们的父辈对抗。



凭借着年轻化的销售战略,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但百事仍不满足,1975年,百事掀起了一场浩荡的街头运动,名为“百事挑战”。



“百事挑战”的规则很简单:

受访者会随机品尝两杯可乐(可口&百事),喝完再指出哪一杯更好喝。

最终统计成数据,来反映美国人,到底更爱可口可乐,还是更爱百事可乐



令不少人大跌眼镜的是:

美国民众在接受挑战时,更多的会倾向于选择“百事可乐”。

这显然冲击了美国人原有的认知。



不得不说,百事此举真的是一着险棋。

大家想一想:

如果更多的美国人在测试中选择可口可乐,那百事不就相当于“自爆”吗?

这实在是一次押上命运的豪赌。



百事作为可口可乐的挑战者,盲目被可口可乐带节奏,只会意味着失败。

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其不意,兵行险着,我C我自己”。

这项挑战一旦成功,就能剥除美国消费者90年积累的品牌忠诚度,把焦点带回到可乐本身。

百事赌对了,它也利用了这次实验大做文章,疯狂攻击可口可乐:



而百事的攻势远没有结束。


1980年代,百事可乐开始真正起飞:

当时,它斥巨资500万美元,聘请了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作为百事的代言人。



MJ的到来,进一步点燃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百事可乐的热情。



尝到甜头的百事,在把焦点放在年轻人身上后,又把目光聚焦在“巨星”之上:

每个国家有影响力的明星,都被百事收入囊中。

美国的麦当娜:



布兰妮:



中国的张国荣:



王菲:



郑秀文、陈慧琳:



面对百事的威胁,可口可乐完全慌了阵脚。

他们搞出了一波骚操作,差点把自己作没了,那就是:

调整可口可乐配方。


可口可乐涅槃:悬崖勒马,再续辉煌

1980年代,可口可乐在“百事挑战”中感到了压力。

他们开始以为,消费者想要在可乐中加入更多的甜味。

他们为百事的崛起感到恐慌,随后,“新可口可乐”诞生了。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做了震惊世界的举动:



推出新口味可乐,不再销售传统口味可乐。

可口可乐本以为这次改革会大获成功,却没想到:

消费者对改变味道的可口可乐并不买账。



愤怒的美国人冲上了大街,他们举着横幅抗议可口可乐改变了口味。

其中不乏一些参与过“百事挑战”的年轻人。

甚至还有人当众把“新可口可乐”倒进了下水道,以表抗议。





在美国人看来,可口可乐的这一做法,与它所坚守的传统相背离了。

再加上“传统口味”可口可乐,已经买不到了,这无疑是消费者抗议的导火线。

因此他们感觉到了可口可乐的背叛,因此他们决定反抗。



三个月后,可口可乐恢复了经典味可乐的销售,收回了之前改变配方的决定。

世界人民长舒一口气,他们似乎发现了:“某些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可口可乐”。

这一变故,让他们倍加珍惜重生的可口可乐。



因此当经典口味可口可乐重新上市后,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疯抢。

可口可乐的业绩也在当年,反超了百事可乐,重新夺回了“可乐一哥”的宝座。



自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关系,由单方面碾压,变成势均力敌。

两家时不时就在广告战场上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

最著名的广告大战,莫过于“小男孩垫脚篇”。

小男孩因为身高太矮,够不到上方的“百事可乐”按钮,于是先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垫脚



买到百事可乐以后,他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售货机,只留下两罐垫脚的可口可乐,孤零零的留在原地。



后来可口可乐也拍了一段类似小男孩垫脚的短片,只不过自动售货机变成了电冰箱。



值得一提的是,小男孩拿完可口可乐,最后又把垫脚的百事放回了冰箱。

可口可乐你在暗示啥,嗯?



除此以外,两家的骚操作还有很多。

比如百事用自动售货机暗示:自家可乐门庭若市,可口可乐无人问津。



看地板灰尘



在愚人节那天开玩笑说:我们爱可口可乐。



两家也曾互怼过:



百事随后又发布海报:

可口可乐难喝到吸管不愿进,只进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立马反击:

喝可口可乐要开盖,喝百事可乐要你命。



类似情况还有下图:


被一群百事可乐围殴得爆水的可口可乐

,场面极度凄惨。



可口可乐也不服输。

来整个全家族暴打百事可乐,“血”流成河。



两家粉丝也时不时在网上互掐,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图源@BB姬


总而言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争,仍在继续。

但要想彻底击败对方,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了。

那么你支持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呢?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


user avatar   ljyzq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叫法不一样

百事可乐只能叫百事不能叫可乐

从年代历史方面也是可口可乐的历史悠久而且当初可口可乐就是叫做可乐

然后它们俩当初的定义就不同。

准确的说它们当初都是药品而不是饮料

可口可乐名字中的Coca就是“古柯”,即用来提炼可卡因的植物。可口可乐发明前,有一种饮料叫Coca Wine,就是把可卡因加在红酒里,可口可乐将红酒替换为糖浆汽水,变成一种具有治疗头痛乏力效果的可口药水,并当成饮料出售。里面的可卡因成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他们保留的商业机密。
百事可乐中的Pepsi来源于胃蛋白酶Pepsin,和美国畅销的健胃消食片Pepto-Bismol同源。百事可乐发明之初正如其名,是一种具有治疗消化不良效果的可口药水,后来也被当成饮料出售。
在饮料化之后,两种可乐的功能与原来的医药作用撇清了关系,尤其是可口可乐在成分败露面临社会压力之后去除了可卡因成分,只保留古柯叶中无毒的部分,效果与咖啡因类似。
因此,两种可乐口味不同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打根儿起就不是同一种药。

就从自己来说吧,一开始是比较喜欢百事的,因为我感觉百事更甜更好喝,而且放久了也还能喝。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吧 如果把百事称为小姐的话,那可乐一定是我一生的爱人。这个读者可以自己买一罐可口可乐和一罐百事可乐比较一下,百事喝一两口还可以 喝多了就甜的发腻。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就我个人都口味来说~~可口可乐是所有别都添加口味都不如最原始都可口可乐,而百事可乐是原始都风味也好别的风味也好,都比不上百事青柠。以上。


user avatar   joey-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laolusa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后龙妈坐上铁王座开始算账,先判小恶魔死刑,囧恩说情后把小恶魔关进地牢。

波隆把小恶魔从地牢里救出来,和洋葱骑士一起逼囧恩黄袍加身,囧恩坚决不从,于是洋葱骑士拿出三傻信件说北境只认囧恩,其他几个王国也是,没有人认龙妈,但是囧恩还是只认龙妈一个Queen。

于是夜里发生叛乱,灰虫子掩护龙妈牺牲,龙妈一个人骑龙带着残部返回龙石岛,发誓要效仿征服者再征服一次维斯特洛。

囧恩和小恶魔压下叛乱维持君临秩序,长谈之后,小恶魔决定还是让囧恩再去一趟龙石岛最后尝试和平解决。

然而,在囧恩到来之前,二丫夜里乔装潜入龙妈身边,给龙妈下最后通牒,说七国上下没人认你,离开维斯特洛回海那边去对大家都好,反正坐在王位上的还是你们家的人,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如果囧恩上了铁王座,那么如果怀上他的孩子,那孩子就是两片大陆的共主了。

于是当囧恩来找龙妈的时候,龙妈示意憋说话……

睡到中夜,囧恩迷迷糊糊道:“丹妮,你冷吗?”要伸手把她搂在怀里,那知一搂却搂了个空。囧恩吃了一惊,睁开眼来,身边空空,龙妈已不知到了何处。他急路而起,转身四望,冷月当空,银光遍地,空山寂寂,花影重重,那里有龙妈在?囧恩急奔上飞龙塔,大声呼道:“丹妮,丹妮!”

囧恩又爬上海龙塔,他在塔顶大叫:“丹妮,丹妮!”四下里潮水鸣响,传回来“丹妮,丹妮!”的呼声,但龙妈始终没有回答。囧恩一回头,猛见墙壁上用剑尖刻着两行字,一行大的写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另一行较小的字写道……


user avatar   niu-nai-bing-gan-84-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情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现在还不好说。

但好欢螺的这个官方回应显然是不够专业的。

比如说,回应的第二段,商家一直在说「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生产工艺很高端,所以不会发生虫卵问题」。

但这些工艺其实只能「在加工过程中尽量保证不混入虫卵」。如果原材料中本身就有虫卵的话,虫卵还是会一直保留到最后的。

「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假设原料中就混入了虫卵,这一步只能保证虫卵在烘干步骤中被杀死,你还是会吃到虫卵,只不过是死虫卵。

「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这里有歧义,到底是「巴氏消毒处理」还是「灭菌处理」?这两者采用的温度完全不同。

  • 「巴氏消毒」处理温度比较低(65 摄氏度~ 90 摄氏度),可能无法保证灭活全部的虫卵,细菌的芽孢也可能存活。通常巴氏消毒过后的食物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一般不会大于一个月。
  • 「灭菌处理」温度比较高(121 摄氏度以上),一般可以保证杀灭食物中所有细菌,包括细菌的芽孢。在这种处理下,虫卵会被完全灭活。(当然还是能吃到死虫卵)

上他们淘宝店看了一下,大部分产品都是常温保存的长保产品。因此它们使用的应该是「超高温灭菌处理」。说「巴氏消毒」也是不专业的表现。

「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十万级指的是洁净度,也就是空间中每立方米尘粒的数目。GMP 指的是「良好生产规范」,是一套标准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厂房采用「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可以尽可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不出问题。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原料有虫卵的话,生产过程再牛X,也不能把这些虫卵排除掉。


后面两段,商家有意想引导大家往「商业诋毁」和「假冒伪劣产品」上面想。

这两种可能性存不存在?当然存在。而且类似的事件也出过很多次。前段时间农夫山泉矿泉水里生蛆,就是典型的「从生产工艺看完全不可能,几乎可以肯定是商业诋毁」的情况。

但这次螺蛳粉这个,光按照现在的信息,还真的判断不出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老老实实向公众说明情况

比如,可以说「目前还不确定是商业诋毁/假冒产品,还是真的质量问题。有商业诋毁的可能性。会深入调查,给大家一个交待。如果是商业诋毁,或者假冒产品,会坚决维权。如果真的是质量问题,会严格自查,改进原料/工艺,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像现在这种回应,不仅不专业,还直接暗示「肯定不是自己问题」。说实话,很坏路人缘的




  

相关话题

  哪个瞬间起你开始接受社会的「黑暗面」? 
  如何评价「北美留学生日报,你为什么不道歉?!」? 
  双十一安踏成交额超越耐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国货要崛起了吗? 
  常参加饭局的人,能获知哪些常人难知道的信息? 
  如何看待张小策新作《疯狂的水军》批判的商业水军现象?商业水军有哪些危害? 
  谁会是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的第一批? 
  锤子手机还有前途吗? 
  小米被美国列入相关黑名单,要求美国企业出售持有小米的股份,你怎么看? 
  如何评价樱桃味的可口可乐? 
  如何看待好未来、学而思义务教育学科培训服务将于 12 月 31 日截止?公司将如何转型?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有人全年工作却不肯通过旅行增加见闻和通过学习来陶冶情操?
下一个讨论
男生,选择宝马 Z4,奥迪 TT 还是宝马 525?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