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以前的商家是「宰生」,现在「杀熟」了? 第1页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攻守之势异也”。


过去,商家必须站在明处——装点好门脸,挂好招牌,做好广告,然后等顾客来。

每一名顾客对商家来说都是陌生人。为了尽量“拉”住顾客,商家不得不尽量降低售价。


当顾客“熟”了之后,他就会逐渐摸准商家的心理底线,利用自己“回头客”的身份一点点压价——宏观上看就是商家“宰生”,不是熟人拿不到低价。


其实不是商家“宰生”,而是顾客“宰熟”。


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大数据帮忙,情况一下子变了。


现在,商家未必需要站在明处——它只需控制或者购买入口,把你引过去;然后报价什么的,都是一对一的。


这个一对一报价,就打消了过去商家明码标价的劣势,使得商家意愿得以藏到暗处。


与之相反,由于大数据得到了顾客各方面的分析数据,现在他就不得不站到了明处。

于是商人可以像过去的顾客一样,逐渐摸准每一个顾客的底线,然后针对性的抬高报价。


“宰熟”的主动权就这样落到商家手里。


说白了,这就是“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博弈”。


过去,商家站在明处,自然在信息上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会被顾客“宰熟”。

但另一方面,商家的进货价、运营成本等等,顾客并不了解。所以双方近乎势均力敌。


现在呢,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数据,每个顾客的购物习惯、购买意愿等等,都被商家摸了个通通透透;而商家的进货价、运营成本,对顾客仍然是个黑匣子;不仅如此,现在就连商品报价、优惠活动,商家也都可以针对特定顾客定制了。

当商家占据压倒性的信息优势时,顾客自然就成了待宰的猪羊。




  

相关话题

  为什么情商低的人往往不自知? 
  喜爱吃肉的同时,又认为杀生残忍,到底是善良还是伪善? 
  为什么我的大学同学都不爱发朋友圈?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容易决定自己的命运? 
  双十一是真便宜还是假便宜? 
  谁能用大妈听得懂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归纳与演绎? 
  花上万块买苹果手机的人是怎么想的? 
  中国是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 
  如何评价E. T. 盖达尔的《帝国的消亡》?苏联到底缺不缺粮食? 
  2021 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 

前一个讨论
男生老摸女生头,还说很呆萌,真的是有好感吗?
下一个讨论
你大学和奇葩室友共处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 2025-04-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