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抗战中,国军 206 位将领殉国,而共军只失去了两位将军」是真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inbin-w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虑到ccp这边没有授衔,建议按照实际职务高低来计算。

kmt这边将官基本授到旅这一级,很多挺进军之类的有个几百人抢就能给个将官。姑且算他206个吧。

ccp这边权且算第八集团军,东北抗联和新四军就不算了。

双方的兵力对比大约kmt500-600万,八路一开始5万,抗战结束的时候八路大约40万,双方差距大约15倍。

按这个标准,八路军牺牲旅级干部如下:

1、王平陆 1902-1938 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冀热边区特委书记 1937年

12月30日在热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1938年1月1日牺牲。

 2、理琦 1908-1938 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8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3、陆省三 1915-1938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 1938年4月在

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敌杀害。

4、秦进乐 1909-1938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 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5、陈宇环 1896-1938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 1938年9月与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6、洪麟阁 1902-1938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 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蓟县

作战牺牲。

7、韩明柱 1913-1938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1938年10月8日在山东省长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8、金道松 1911-1938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1938年11月21日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9、杨靖远 1902-1938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2月14日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0、那恕 1915-1938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 1938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1、杨万林 1911-1938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 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12、温健公 1908-1938 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1938年12月26日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13、李剑卜 1914-1939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 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14、邓永耀 1913-1939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3月3日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15、蒋洪高 1909-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 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16、苏甦 1914-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 1939年6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17、马耀南 1902-1939 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1939年7月22日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18、魏大光 1911-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20、郭征 1915-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1939年9月28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21、王铭森 ?-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11月15日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22、胡一新 1913-1939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23、余化臣 1908-1939 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1939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24、段世曾 1904-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 1939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25、董少白 1912-1939 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牺牲于山东省费县。

26、杨铁成 1914-1939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27、牟光义 1901-1939 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1939年12月12日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遇,被捕后牺牲。

28. 阎祖皋 1914-1940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29. 姜林 1918-1940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30. 彭德大 1914-1940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12日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31. 冷赤斋 1915-1940 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32. 马玉堂 1910-1940 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 1940年赴任途中过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33. 闻允志 1900-1940 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1940年春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34. 李荣 1901-1940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中牺牲。

35. 董天知 1910-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36. 徐秋 1898-1940 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37. 王溥 1910-1940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38. 郝玉明 1910-1940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39. 马振华 1907-1940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 1940年于河北省宁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40. 郭建中 ?-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41. 苏精诚 1912-1941 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42. 张铎 1915-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主任 1941年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43. 贾源. ?-1941 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1941年2月16日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牲。

44. 杨忠,原名欧阳吉善 1909-1941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9月4日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45. 刘海涛 1907-1941 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 1941年11月与山东省蒙阴县作战牺牲。

46. 刘涛 1911-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 1941年12月4日于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作战牺牲。

47. 戴克信 1918-1941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1年12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作战牺牲。

48. 王立人 1910-1941 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1941年12月与山东省沂蒙山区作战牺牲。

49. 曹有民 1912-1941 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 1941年牺牲于河北省望都县。

50. 刘子超 1905-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1941年12月11日于山东省沂水县作战牺牲。

51. 熊德成 1907-1941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 1941年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52. 郭国言 1913-1942 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1942年2月9日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53. 范子侠. 1908-1942 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 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 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54. 包森 1916-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2年1月12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1942年2月27日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55. 刘德明 1911-1942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在山西省交城县指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6. 杨成德 ?-1942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 1942年2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7. 陆升勋 1907-1942 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 1942年春在山东省莱阳县作战牺牲。

58. 刘诚光 1915-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4月3日在河北省遵化县甲山被优势之敌包围,战之弹尽粮绝后跳崖牺牲。

59. 刘诗松. 1911-1942 八路军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 1942年4月11日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60. 郭六顺. 1912-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1942年4月17日于河北省交城县陈庄作战牺牲。

61. 杨宏明 1910-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 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62. 孙益民 1913-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63. 陈元龙 1912-1942 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4月29日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64. 左权 1906-1942 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65. 孙开楚 1909-1942 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 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66. 彭光 1914-1942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牺牲。

67. 谢瀚文 1908-1942 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1942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68. 肖伟成 1906-1942 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 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长子县社村作战牺牲。

69. 常德善 1911-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70. 王远因 1917-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 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71. 袁心纯 1913-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6月9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

72. 王炳三 1915-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6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73. 石景芳 1912-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 1942年6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74. 杜子孚 1910-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1942年6月19日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75. 张友清 1905-1942 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敌杀害。

76. 熊德臣 1907-1942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 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作战牺牲。

77. 魏金山 1911-1942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9于27日于山东省梁山县大小安山战斗中牺牲。

78. 孔庆同 1913-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作战牺牲。

79. 汪洋 1912-1942 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 1942年10月17日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80. 王泊生1915-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政委 1942年10月28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南居家庄作战牺牲。

81. 赖国清 1918-1942 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 1942年11月牺牲于鲁南地区。

82. 于寄吾 1905-1942 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 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83. 于一心 1910-1942 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84.王至发 1901-1942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12月在山东省单县西玉楼作战牺牲。

85.王东福 1916-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沧石路作战牺牲。

86 唐克威 1913-1943 原名徐德乾,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1943年1月27日,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87徐尚武 1912-1943 原名徐荣耀,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1943年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88李永安 ?-1943 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3年2月3日军对3分区所在地大洼进行合围扫荡,李永安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89李忠 1913-1943 原名郑树筠,八路军冀南军区1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区二地委书记。1943年3月15日在河北省隆平县(今百尧县)白家塞村与日军遭遇,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至弹药将尽自戕殉国。

90易良品 1912-1943八路军、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

91赵义京 1912-1943历任冀南军区5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43年8月30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92陈耀元 1909-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8月30日,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93萧永智 1916-1943八路军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1943年9月2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94袁鸿化 陕西省高陵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2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战斗中牺牲。

95杨承德 1908-1943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96夏祖盛 1907-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当年5月23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马村战斗中牺牲。

97朱程 1909-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以后1分区改为5分区,又与6分区合并为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1943年9月28日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98符竹庭 1912-1943八路军115师343旅补充团政委、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1943年11月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也就是说,都按照国军授军衔的标准,抗战中,国军牺牲将军206位(这个数字没考证过,姑且按题目中的说法引用),八路军牺牲98位(不计算新四军和抗联、琼崖支队之类的)。考虑到双方15倍左右的规模差异(37-39年的规模差异还要远超这个水平,接近50-100倍),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才是真正的高危行业,死亡率五倍于国军同样的岗位。八路的指挥员不好当啊,吃糠咽菜,穿的不好看,被批评游而不战,结果还死得快。

我个人的意见是同样的一线战斗部队中高级指挥官职务,八路的伤亡比率远高于kmt。


user avatar   mowangjiao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1,国军掌握中国绝大多数的兵力,人口,战略物资,产能,税收和领土,所以必然成为日军攻打的主要目标,那么死亡的军人总数必然远超本来就人少的共军,所以比较死亡将军的绝对值是不公平的。

2,将军死亡在军事上并不是很光彩的事情,果粉和公知拿这么丢人的事情炫耀我也是醉了。将军运筹帷幄了半天把自己陷入绝境而无法逃脱,这样的将军只有一个字形容:蠢。抗美援朝共军的将军死亡人数比朝鲜和联合国军也都少很多,难道说明抗美援朝共军不出力?所以共军将军牺牲人数少,侧面也说明了共军将军聪明,会打仗。别说让国军将军跟诸葛亮比了,就跟共军的各种农民出身的将军比比,共军的将军身处敌众我寡的劣势境遇也是家常便饭,结果却可以妙计以弱胜强,大不了全身而退以求反击,至少不会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

3,国军掌握全国资源和人口,自然有责任全力抗击外敌,结果却和一个地方游击队比贡献,还要脸吗?别说比不比得过了,这个比较刚一开始的时候,国军就已经输了。果粉和公知简直是一群高级黑。好比我要拿姚明和潘长江比篮球水平,正常人都知道我是在黑姚明了,只有果粉们这种智商才会得意洋洋的比将军阵亡数。

4,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当时是中共掌握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兵力,战略物资,产能和税收,战争结果会一样吗?当然绝对不一样。国军卯足全国资源和人力和日本打都差点灭国,美国把日本打败了,而中共掌握了全国兵力和资源后,在朝鲜又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路推到了三八线。谁战争能力强一目了然。所以为何中国在二战伤亡惨重,为何国军会死这么多将军,很明显,是因为中国没能早点让中共统治啊。如果国民党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拱手让出政权给中共,那么多百姓也许不用死,几千万的国军也许不用死,那200个可怜的将军也许都不用死啊


user avatar   ma-lin-dao-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古良将是尽量消灭敌人,庸才是尽量消灭自己人

国军壮丁死得多,将军死得多,所以就是抗日贡献最大....这个逻辑不知道怎么出来的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能不死尽量不死,孙子兵法里都写了啊

军事贡献不是自己损失了多少,而是消灭了多少敌人才对吧


user avatar   ru-shui-s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民党有完整的军衔体系,中共没有正规的军衔。抗战期间,共产党副主席身份的周恩来,因特殊需要才被国民党政府授予“中将”军衔。所以,单看军衔是不公平的。比较客观的是看具体职位。笔者在搜集到的100位国民党阵亡将领名单中(这份名单是网上流传人数最多的,我们找不到何应钦所说“200位以上”的证据),发现这些将领最低职位是“大队长”或“团长”。国军旅长一般是少将,团长、大队长的“将军”多为阵亡后国民政府“追认”。根据上述标准,笔者整理的共产党武装阵亡“将领”名单中,八路军取旅长以上职务,新四军取团长以上职务,抗联取支队长以上职务。这样做是客观公正的。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共产党方面阵亡的“将领”合计197位,国民党阵亡的将领合计100位。按照“蒋遗”们所谓“重写”的证据,再比较国共双方10比1的军队实力,共产党付出的阵亡“将领”比率,要高出国民党20倍以上。如此高的“将领”牺牲比率,一方面证实了共产党军队“将领”身先士卒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反证究竟谁是“抗战中流砥柱”的核心问题。    

笔者在搜集材料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新四军阵亡的高级指挥员,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在抗日战场上,而是死在国民党顽固派、反动地方势力甚至国民党正规军的之手。仅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就损失了将近20位高级指挥员。这再次证明了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本质。    

最近两年,“蒋遗”们还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刻意抹杀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功绩”。其实,他们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客观评价国民党军队抗战历史的,也充分肯定他们的作用,同时还把坚持抗战、英勇杀敌的国民党爱国将士与消极抗日的蒋介石集团严格区别开来。在笔者搜集到的100位国民党阵亡将领名单中,已知的就有18位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另外,我们看到的“卢沟桥事变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淞沪战役纪念馆”等等……都是主要纪念国民党军队抗战事迹的。“蒋遗”的这些污蔑不是故意造谣,就是别有用心。    

我是始终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待所有抗日英烈的,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他们都是抗日民族英雄,都值得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缅怀和敬仰。    

笔者将中国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领名单以及日军在中国死亡的将领名单列在后面。这是笔者目前搜集到的最完整的资料。欢迎广大网友和读者对该材料进行增补,错讹或遗漏的地方也请提出,以便进一步修正,使该名单能成为最权威的抗战历史资料。 

㈠抗战期间阵亡的共产党武装将领(197名)    

A.八路军:114名    

1.王平陆(1902-1938),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冀热边区特委书记,1937年12月30日在热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1938年1月1日牺牲;    

2.陈锦秀(1912-1938),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1938年1月22日  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牺牲;    

3.理琦(1908-1938),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席,1938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4.刘礼年(1909-1938),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1938年3月31日  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5.陆省三(1915-1938),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1938年4月在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敌杀害;    

6.叶成焕(1913-1938),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1938年4月16日  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7.王育民(1914-1938),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1938年5月11日在河北省南宫县被敌杀害;    

8.刘连科(1917-1938),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8年8月在河北省蓟县潮白河战斗中牺牲;    

9.秦进乐1909-1938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10.陈宇环(1896-1938),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1938年9月与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1.张襄国(1911-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1938年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战斗中牺牲;    

12.洪麟阁(1902-1938),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3.韩明柱(1913-1938),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1938年10月8日在山东省长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14.金道松(1911-1938),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1938年11月21日,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15.杨靖远(1902-1938),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2月14日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6.宣侠父(1898-1938),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7.那恕(1915-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1938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8.杨万林(1911-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19.温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1938年12月26日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20.黄政(1908-1938),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长,1938年在绥远省陶林县章旦沟战斗中牺牲;    

21.李剑卜(1914-1939),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22.邓永耀(1913-1939),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日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23.陈生庆(1912-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193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4.鲍辉(1904-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0日在山东省博山县遇害;    

25.高唏(1913-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6.蒋洪高(1909-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27.苏苏(1914-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1939年6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28.马耀南(1902-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1939年7月22日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29.黄胜斌(1912-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作战牺牲;    

30.魏大光(1911-1939),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31.郭征(1919-1939),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1939年9月28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32.王铭森(?-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15日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33.胡一新(1913-1939),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34.余化臣(1908-1939),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9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35.段世曾(1904-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1939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36.董少白(1912-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山东省费县;    

37.杨铁成(1914-1939),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38.牟光义(1901-1939),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12月12日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遇,被捕后牺牲;    

39.曹志尚(1902-1940),八路军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1950年2月于山东省嘉祥县响水口战斗中牺牲;    

40.阎祖皋(1914-1940),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姜林(1918-1940),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2.彭德大(1914-1940),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12日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3.冷赤斋(1915-1940),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44.马玉堂(1910-1940)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1940年赴任途中过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45.闻允志(1900-1940),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46.李荣(1901-1940),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中牺牲;    

47.董天知(1910-1940),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48.徐秋(1898-1940),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49.王溥(1910-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0.郝玉明(1910-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1.马振华(1907-1940),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1940年于河北省宁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52.郭建中(?-1940),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53.苏精诚(1912-1941),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54.张铎(1915-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55.贾源(?-1941),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1941年2月16日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牲;    

56.朱宝琛(1910-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1941年2月与山西省灵丘县南山战斗中牺牲;    

57.杜希龄(1906-1941),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3月于山东省濮县被害;    

58.晏显升(?-1941),八路军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1941年5月29日于山西省汾阳县向阳镇战斗中牺牲;    

59.杨忠,原名欧阳吉善(1909-1941),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9月4日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60.刘海涛(1907-1941),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1941年11月在山东省蒙阴县作战中牺牲;    

61.刘涛(1911-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1941年12月4日于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作战牺牲;    

62.戴克信(1918-1941),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2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作战牺牲;    

63.王立人(1910-1941),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12月于山东省沂蒙山区作战牺牲;    

64.曹有民(1912-1941),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牺牲于河北省望都县;    

65.刘子超(1905-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1941年12月11日于山东省沂水县作战牺牲;    

66.张宝龙(?-1941),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1941年于绥远省大青山地区作战牺牲;    

67.熊德成(1907-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1941年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68.郭国言(1913-1942),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9日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69.范子侠(1908-1942),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70.包森(1916-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1月12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1942年2月27日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71.刘德明(1911-1942),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在山西省交城县指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2.杨成德(?-1942),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2年2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3.陆升勋(1907-1942),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1942年春在山东省莱阳县作战牺牲;    

74.刘诚光(1915-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3日,在河北省遵化县甲山被优势之敌包围,战之弹尽粮绝后跳崖牺牲;    

75.刘诗松(1911-1942),八路军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11日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76.郭六顺(1912-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1942年4月17日于河北省交城县陈庄作战牺牲;    

77.杨宏明(1910-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8.孙益民(1913-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9.陈元龙(1912-1942),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4月29日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80.左权(1906-1942),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1.孙开楚(1909-1942),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2.彭光(1914-1942),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中牺牲;    

83.谢瀚文(1908-1942),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4.肖伟成(1906-1942),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长子县社村作战中牺牲;    

85.常德善(1911-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1942年6月8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6.王远因(1917-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7.袁心纯(1913-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6月9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    

88.王炳三(1915-1942),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6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89.石景芳(1912-1942),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90.杜子孚(1910-1942),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1942年6月19日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91.张友清(1905-1942),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敌杀害;    

92.熊德臣(1907-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作战中牺牲;    

93.魏金山(1911-1942),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9于27日于山东省梁山县大小安山战斗中牺牲;    

94.孔庆同(1913-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作战牺牲;    

95.汪洋(1912-1942),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1942年10月17日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96.王泊生(1915-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政委,1942年10月28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南居家庄作战中牺牲;    

97.赖国清(1918-1942),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1942年11月牺牲于鲁南地区;    

98.于寄吾(1905-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99.于一心(1910-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1942年12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100.王至发(1901-1942),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在山东省单县西玉楼作战牺牲;    

101.王东福(1916-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沧石路作战牺牲;    

102.唐克威,原名徐德乾(1913-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1943年1月27日,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103.徐尚武,原名徐荣耀(1912-1943),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1943年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104.李永安(?-1943),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3年2月3日日军对3分区所在地大洼进行合围扫荡,李永安到铁营洼视察工作,与敌人遭遇,在组织军民疏散突围时,寡不敌众,自戕牺牲;    

105.李忠,原名郑树筠(1913-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1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区二地委书记。1943年3月15日在河北省隆平县(今百尧县)白家塞村与日军遭遇,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至弹药将尽自戕殉国;    

106.易良品(1912-1943),八路军、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    

107.赵义京(1912-1943),历任冀南军区5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43年8月30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108.陈耀元(1909-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8月30日,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09.萧永智(1916-1943),八路军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1943年9月2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110.袁鸿化,陕西省高陵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2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战斗中牺牲;    

111.杨承德(1908-1943),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112.夏祖盛(1907-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当年5月23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马村战斗中牺牲;    

113.朱程(1909-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以后1分区改为5分区,又与6分区合并为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1943年9月28日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114.符竹庭(1912-1943),八路军115师343旅补充团政委、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1943年11月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B.新四军(42名)    

1.田英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  1938年4月7日被当地国民党袭杀;    

2.王荣春,历任新四军2支队3团1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部统战科科长,1939年1月6日在当涂博望对日作战中牺牲;    

3.萧国生,历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宣教股长,2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7日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率一个连掩护主力突围时牺牲;    

4.胡发坚,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江抗第三路副司令员,1939年3月收缴大刀会土匪武装时牺牲;    

5.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进坂上镇西王村追击日军时中弹牺牲;    

6.黄道,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前往新四军军部商讨工作途中患病,在旅社治病时遭被特务头子买通的医生注射毒针身亡;    

7.涂正坤,新四军上校参仪,驻平江留守处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27集团军突袭新四军平江通讯处,遭杀害;    

8.罗梓铭,八路军总部少校副官,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中校主任,中共湘赣特委书记,平江惨案遭国民党捕杀;    

9.吴火昆,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1939年9月8日对日作战回师时遭忠义救国军突袭身亡;    

10.时雨,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9月在无锡梅村对日作战中牺牲;    

11.文明地,历任新四军4支队7团3营政治教导员,9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县石坝圩伏击日军时牺牲;    

12.曹云露,新四军游击2纵队政治委员,第21集团军游击5大队3中队政治教导员,夏家山惨案突围后1939年10月遭黄冈自卫队所杀;    

13.王恩九,新四军驻确山竹沟留守处交际科科长,竹沟惨案中前往确山县政府说理时遭捕杀;    

14.刘震英,历任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新六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27日反扫荡作战中与日伪夜战中牺牲;    

15.丁宇宸,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参谋长,1940年2月反顽作战中牺牲;    

16.陈文甫,宿西独立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宿县独立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1940年3月17日,在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友邻国民党军南渡浍河,率该团一营与日军血战竟日,不幸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副营长张凡锡;    

17.鲁雨亭,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保安处秘书处长,永城县县长,1938年率游击队投奔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4月1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18.桂逢洲,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兼3大队队长,新编第九团团长,1940年4月21日,无为照明山反顽作战中牺牲;    

19.田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0年3月22日与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交涉释放被扣人员时被扣留,4月被活埋;    

20.曾昭铭,新四军3支队5团副团长,新四军教导总队上干队党支部书记,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3月22日护送张云逸家属等人前往江北指挥部途中遭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扣押杀害;    

21.杨木贵,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军需,支队军需主任,1940年4月26日在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牺牲;    

22.李宗南,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作战参谋,豫鄂挺进纵队作战科长,1940年5月25日反顽作战中牺牲;    

23.仇兆柱,安徽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政治指导员,安徽第六行政区抗日剧团副团长,灵壁县特务中队指导员,灵壁县政治工作队队长,调入新四军后任灵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6月对日作战中,组织抢救伤员时遭当地土顽袭杀;    

24.刘树藩,历任新四军5支队组织干事,总支书记,巡视员,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8团政治委员,1940年6月24日在反顽作战中牺牲;    

25.杨业珍,新四军鄂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陂安南县大队政委,1940年6月与顽军作战中牺牲;    

26.官楚印,新四军游击6大队代理政治委员,8大队大队长,独立团团长,1940年7月黄陂王家河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27.陈昭礼,新四军军长叶挺秘书,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第70军上校参议兼战时干训班主任,1940年8月13日遭军统特务杀害;    

28.苏震新,四军豫鄂纵队《挺进报》编辑,襄西独立团政治委员,赴任途中遭国民党武装袭杀;    

29.顾士多,新四军4支队9团团长,4支队7团副团长,江北游击纵队2团副团长,1940年8月无为石涧埠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30.徐绪奎,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江抗第三路参谋长,挺进纵队2团团长,苏北指挥部9团团长,  1940年9月6日在反顽作战中阵亡;    

31.徐世奎,新四军4支队8团留守处政治部主任,4支队7团政治委员,1940年9月,日军15、17师团各一部附伪军一部共1.7万人扫荡津浦路东根据地,率7团回师路东打击扫荡日军,11日在盱(目台)龙王山与日伪激战中牺牲;    

32.王友德,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三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9月在京山坪坝保卫战中率部与千余日军激战牺牲;    

33.高昆新,四军4支队7团副营长,9团参谋长,1940年,国民党138师,游击10纵及驻定远,滁县日军对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实施夹击,10月28日在全椒复兴集战斗中牺牲;    

34.廖毅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10月病故;    

35.邹志辉,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团队大队长,应城县大队大队长,  1940年11月5日攻打黄家滩日伪据点时牺牲;    

36.王丰庆,新四军1支队2团3营政治教导员,1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新编第六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独立1团团长,1940年11月10日掩护苏皖区委书记邓仲铭经过武进县吊桥镇时遭到日军千余人攻击,掩护突围时牺牲;    

37.李复,新四军2支队独立2团副团长,1940年11月10日接应邓仲铭时在吊桥镇遭千余日军合击,战斗中牺牲;    

38.漆承宏,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2团副参谋长1940年11月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39.周大灿,新四军游击支队1团3营营长,八路军4纵队5旅13团副团长,6旅17团副团长,1940年12月12日遭叛变之团长刘子仁扣押,突围时牺牲;    

40.糜云辉,新四军游击支队1总队1大队政治委员,1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4纵队6旅17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12月12日被叛变之17团团长刘子仁,18团团长吴信容、豫皖边保安司令耿蕴斋扣押,突围时牺牲;    

41.焦勇新,四军挺进纵队2支队大队长,4团参谋长,4团2营营长,1940年11月29日曹甸反顽作战中牺牲;    

42,彭雪枫,新四军四师师长,1944年9月11日在前线指挥八里庄围歼战斗时被流弹击中牺牲;

C.东北抗联(42名)    

1.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军一部在抚松县东岗大碱场密营与敌人发生战斗,李学忠在战斗中牺牲;    

2.史忠恒,第二军第五师师长,1936年10月史忠恒率部在图佳铁路老松岭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3.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  率部队在汤原西北活动时,遭伏击,身受重伤,牺牲;    

4.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率军部及第四师一部在今靖宇县小汤河活动时,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5.曹国安,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长白县七道沟附近与伪靖安军激战中壮烈牺牲;    

6.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第一军第一师建立在本溪县和尚帽子的密营遭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宋铁岩壮烈牺牲;    

7.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率部在小南河与日伪军激战中英勇牺牲;    

8.周树东,第二军第四师政委?1937年4月24日?率部在安图县大沙河附近与安图县伪治安队交战,英勇牺牲;    

9.李福林,第三军哈东游击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与敌作战中牺牲;    

10.郝贵林,第三军第四师师长,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龙山一带活动时,遭到日伪军的攻击,激战中壮烈牺牲;    

11.张甲洲(张进思),原巴彦游击队长,1937年8月28日,在抗联独立师接应下,由富锦赴独立师营地途中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12.王仁斋,第一军第三师师长,1937年10月率部于清原大扬堡附近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13.金根,第八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12月3日在桦川县七星砬子被叛徒杀害;    

14.马德山,第六军第一师师长1938年4月率部在萝北与敌激战中牺牲;    

15.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桦川县李贵屯牺牲;    

16.张相武,第四军第一师师长  1938年5月27日,率部途经富锦县国强街基附近遭敌包围,壮烈牺牲;    

17.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在勃利县通天沟遭叛徒杀害;    

18.常有均,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4日,率远征部队到达海伦后,在通北一撮毛活动时被叛徒杀害;    

19.吴景才,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县老道庙与敌作战中负重伤,不久牺牲;    

20.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在五常县一面坡西南方错草顶子宿营时,被叛徒杀害;    

21.徐光海,第六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23日,在宝清县张家窑与敌作战中牺牲;    

22.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牺牲;    

23.雷炎,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  1939年2月16日,率部在海伦与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    

24.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  1939年4月23日,与五军主力部队在突围中于穆棱泉眼河伏击前来追击的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    

25.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在率部队攻克安图县敌军重要据点大沙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26.李文彬,第二路军五军三师师长  1939年9月13日,率部在宝清遭敌袭击牺牲;    

27.冯治纲,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1940年2月4日,率部队在内蒙阿荣旗任家窝堡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28.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1940年2月23日,在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29.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在今靖宇县龙泉镇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杀害;    

30.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率部队在大饶河县大岱河伏击伪军的战斗中牺牲;    

31.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日伪军偷袭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德都县朝阳山,在抗敌战斗中牺牲;    

32.张兰生,中共北满省委委员,1940年7月20日,与赵敬夫在同一次战斗中牺牲;    

33.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1940年12月1日,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阿荣镇鸡冠山与敌遭遇,战斗中,高禹民牺牲;    

34.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在宁安县镜泊湖南湖头小湾湾沟被日军包围,激战中壮烈牺牲;    

35.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县石头亮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36.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与汪雅臣在同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37.韩仁和,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第一路军参谋兼警卫旅政委,1941年2月8日,在宁安县镜泊湖上湾沟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38.魏拯民,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在桦甸县牡丹岭突围时壮烈牺牲;    

39.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率部在莫力达瓦旗郭泥屯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40.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率小部队在袭击鹤岗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遭混入队内的特务枪击,受伤被俘后英勇牺牲;    

41.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到巴彦、木兰、东兴一带检查工作后,在返回总指挥部途中于青峰岭被敌包围,壮烈牺牲;    

42.陶净非,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陶净非率小部队执行任务时牺牲;  


㈡抗战期间阵亡的国民党将领(100名)    

1.张自忠,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县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学堂,后转济南政法专门学校就读。1913年投笔从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5战区第33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李家钰,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任第1战区第36集团军中将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郝梦龄,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县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校。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唐淮源,1882年出生,云南江川人。云南将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2战区第3军中将军长,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5.陈安宝,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9战区第32集团军第29军中将军长,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6.王甲本,1901年出生,遇难富源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军官班,抗人战争中时任第9战区第19集团军第79军军长,1944年9月7日,在湖南东安山口铺牺牲;    

7.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怀安人,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抗日战争中时任第2战区第14集团军第98军中将军长,1941年9月29日,在山西沁水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8.冯安邦,1894年出生,山东无木隶人,第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在大别山战役中,转战襄阳被日机炸伤后牺牲,国民政府按上将阵亡抚恤;    

9.佟麟阁,1891年出生,河北高阳人,1911年投笔从戎,曾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1军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29军中将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0.吴克仁,1894年出生,吉林吉安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67军中将军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会战中牺牲;    

11.赵登禹,1898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29军第133师中将师长,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2.黄梅兴,1904年出生,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264少将旅长,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会战中开始的第一天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3.蔡炳兴,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毕业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10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26日在上海罗店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4.张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3军4师12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8月12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5.梁鉴堂,1897年出生,河北蠢县人。1920年东渡日本学习,抗日战争中爆发时任第33军第69师203旅少将旅长,1937年9月29日在山西作战牺牲;    

16.姜玉贞,189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34军第66师196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11日在山西原平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7.杨杰,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11日  晚在上海北岸与日本作战中牺牲;    

18.刘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时任第54师少将师长,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9.郑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南怀化东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0.庞汉桢,1901年出生,广西靖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毕业,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7军171师510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上海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1.秦霖,1900年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7军171师511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23日在上海战役做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空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2.官惠民,1906出生,广东曲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90师270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上海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3.刘眉生,1905年出生,贵州遵义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510团长,1937年10月28日在山西作战做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24.吴继光,1904年出生,安徽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陆军第58师174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11日在上海战役中牺牲;    

25.夏国璋,1896年出生,广西容县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三战区21集团军第7军175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在浙江吴兴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26.饶国华,1984年出生,四川资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1军第145师中将师长,1937年11月30日在广德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7.萧山令,1892年出生,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宪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备司令,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28.朱赤,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12日与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牺牲;    

29.高致嵩,1898年出生,广西人,黄埔第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雨花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0.姚中英,1898年出生,广西平远人,抗日战争时任第83军156少将参谋长,1937年在南京太平门牺牲;    

31.李兰池,1899年出生,辽宁锦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57军112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2.易安华,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5军第87师59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3.司徒非,广东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16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4.刘震东,1893年出生,山东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5战区第2路游记司令,1938年2月23日  在茴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35.王铭章,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41军122中将师长,1938年3月17日在藤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等联名赠挽联;    

36.范廷兰,1903年出生,河南温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游戏第4纵队少将总队长,1938年3月8日在河南修武县牺牲;    

37.杨怀,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0集团军第60师180旅359团上校团长,1938年4月5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38.刘桂五,1902年出生,曾任张学良骑兵第六师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因为捉蒋有功晋升为少将,1938年4月22日在内蒙古武川县牺牲,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9.陈钟书,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60军183师542旅少将旅长,1938年4月24日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0.扈先梅,1895年出生,河南安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30师306旅少将旅长,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    

41.周元,1894年出生,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1集团军总预备队第171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在徐州会战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烈士;    

42.李必蕃,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第23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5月14日在山东菏泽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43.杨家骝,1904年出生,贵州荔波人,抗日战争时任第60师180旅360团上校团长,1939年2月在江西麒麟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44.范筑先,1881年出生,山东馆陶人,抗日战争时任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区督察员,1938年11月5日在山东聊城作战牺牲;    

45.徐积璋,1906年出生,陕西襄汾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05旅少将旅长,1938年11月15日在山西温喜县牺牲;    

46.李国良,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任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1939年3月7日在重庆因为防空洞中弹塌陷牺牲;    

47.张胥行,浙江杭州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参谋长,1939年在陕西西安因为防空洞中弹塌陷牺牲;    

48.王禹九,1902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79军少将参谋长,1939年3月27日在江西高安牺牲,后追认革命烈士;    

49.唐聚五,1898年出生,吉林双城人,抗日战争时任东北游记队少将总司令,1939年5月16日在河北平台山牺牲;    

50.马玉仁,1875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抗日战争时任苏鲁战区第一路游记司令,1940年1月3日在江苏望乡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51.钟毅,1901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十一集团军第84军第173师中将师长,1940年5月9日在河南巷台牺牲;    

52.燕鼎九,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第22纵队副司令,1941年1月28日被俘,后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53.张雅韵,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时任第72军新编第15师44团团长,1941年3月24日在江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54.蒋志英,1902年出生,浙江人,黄埔军校潮洲分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浙江台州少将守备司令,1941年4月19日在浙江海门牺牲;    

55.谢晋元,1905年出生,广西蕉岭人,黄埔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88师524团团副,1941年4月24日  在上海被汉奸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他重新修坟墓;    

56.王竣,1902年出生,陕西蒲城人,黄埔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第80军新编27师少将师长,1941年5月9日,在山西台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57.梁希贤,1898年出生,陕西同官人,黄埔第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80军新编27师少将副市长,1941年在山西作战投河自尽;    

58.陈文杞,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黄埔五期,抗日战争时任第1战区80军新编27师少将参谋长,1941年5月9日在陕西台寨牺牲;    

59.寸性奇,1895年出生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3军第12师少将师长,1941年5月13日在山西毛家湾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0.陈忠柱,1906年出生江苏建湖人,黄埔六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鲁苏皖游击第4纵队少将司令1941年7月1日在江苏武家泽阵亡;    

61.金崇印,1890年出生,河北通县人,时任第17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7月16日被俘后遭杀害;    

62.石作衡,1905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抗人战争时任第43军70师少将师长,1941年在山西绛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63.赖传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毕业,抗人战争时任第190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9月24号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4.李翰卿,1895年出生,河南濮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5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27号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5.朱世勤,1904年出生,山东单县人,抗日战争时任暂编第30师少将师长,1942年5月4日在山东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6.戴安澜,1904年出生,安徽无县人,黄埔一期毕业,1942年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少将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北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举行国葬,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烈士;    

67.王风山,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战区第43军暂编第45师少将师长,1942年6月28日在山西万泉牺牲;    

68.胡义宾,1907年出生,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毕业抗日时任中国远征军第5军96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7月在缅甸牺牲;    

69.周复,1901年出生,江西临川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苏鲁战区中将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在山东西南城顶山牺牲;    

70.彭士量,1904年出生,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73军暂编第5师少将师长,1943年11月15日在湖南石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1.许国璋,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时任第29集团军第44军150师少将师长,1943年10月21日在常德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2.孙明瑾,1905年出生,江苏宿迁人,时任第九战区第10军预备第10师少将师长,1943年12月1日在常德赵家桥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3.卢广伟,1903年出生,辽宁风城人抗日战争时任骑兵第八师少将副师长,1944年5月5日在安徽蒙城牺牲;    

74.王剑岳,1906年出生,湖南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时任第57军第8师少将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在河南牺牲;    

75.陈济恒,1893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在桂林战役中以手枪自杀,壮烈殉国,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76.史蔚馥,1891年出生,江苏粟阳人,抗日战争时任广西少将高级参谋,1944年在广西被俘后慷慨就义;    

77.齐学启,1903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于美国军校就读,抗日战争时任中国远征军第38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4月23日在缅甸被俘,1945年被杀害;    

78.高志航,1908年出生,辽宁通化人,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空军驱逐司令兼任第4大队队张,1937年10月21日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空军少将;    

79.张数桢,第70师416团团长,1937年8月22日在河北牺牲,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80.尉迟凤岗,第11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在保定牺牲;    

81.雷忠国,国民革命军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任游击副总指挥,1938年9月18日,在安徽牺牲;    

82.吴国璋,第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在浙江湖州牺牲;    

83.庞泰峰,第22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10月12日,在河北牺牲;    

84.赵锡章,第215旅旅长,1938年2月21日在晋西牺牲,追认陆军中将;    

85.方叔洪,第114师中将师长,1938年在山东冯家场牺牲;    

86.萨师俊,中山舰长,1938年10月24日在金口牺牲,追认海军上校;    

87.毛岱钧,第九预备师35团团长,1938年9月2日在江西朱家山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88.胡文臣,第33师游击第3团团长,1938年冬在江苏宿迁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90.邹慕陶,123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腾县牺牲;    

91.黄启东,第23师少将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在山东菏泽牺牲;    

92.林英灿,152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在广东清远县牺牲;    

93.郑做民,第2军中将副军长,1940年2月3日在广西昆仑关牺牲;    

94.张敬,第33集团军少将参谋,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南瓜店牺牲;    

95.刘世焱,暂编第8师团长,1941年9月在河南东流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96.朱实夫,新编3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11日13日在甘肃牺牲;    

97.吕旋蒙,31军少将参谋长,1944年11月13日,在桂林牺牲;    

98.胡厚基,170师副师长,1944年11月在桂林牺牲;    

99.陈绍堂,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年5月21在河南秦家岭牺牲;    

100.周鼎铭,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秦家岭牺牲。  

以上内容摘自《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篡改》;

答主对一些地方的格式和错别字进行了修改;

彭雪枫将军被遗漏,已补在新四军名录下;

为解答读者的疑惑,会不定期增加对一些烈士的部分生平的详细化介绍。


user avatar   ca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手头只有抗日期间投降日本的国民党将领的数据,也分享一下好了


华北方面

一、华北伪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第一

    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

    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所属之第四军赵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

    三、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吴逆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辖三个师。

    四、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辖伪第四

    十军、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

    五、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逆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十二师师长,于1943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

    六、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

    七、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李逆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长,于1933年率部投敌。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

    八、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白风翔。白逆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伪军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


    九、伪山西剿共军总司令×××(待查)。下辖第一师赵瑞,第二师杨诚。赵瑞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

    十、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逆原为国民党第十九军的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辖两个纵队。

    十一、伪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

    十二、伪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

    十三、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

    十四、伪满军(主官待查)。于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已开到二个旅,兵力八千人。

    十五、河北、山东、山西各省之杂牌军。如山东伪第八师齐子修(齐逆原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五师长,于1943年夏季率部投敌),伪第三十一师文大可,伪第十一师张东云,伪皇协第一师张步云(张逆原为国民党暂编第二师长,于1943年7月在山东诸诚率部投敌),防共军齐剑英(齐逆原为山东保安第五师之旅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皇协第五路杨×善,鲁北剿共军刘忱,鲁南剿共军冯寿彭,和平救国军第二

    十八师吴连杰,鲁西反共总指挥本得观。山西有伪皇协第五路军×××(待查),和平建国军杨木繁,晋南建国军靳福忠。河北有伪绥靖自治军李保森,联防救国军张英异。绥西防共第一师郝根五。


    十六、华北伪地方军(包括保安团、自卫队、警备队等),计河北三万人,察绥一万八千人,山西三万人,山东十万人,总计十七万八千人。

    华中伪正规军统归伪南京军委会直辖。伪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一、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第一军徐朴诚,第二军任援道兼。

    二、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逆精卫兼。辖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李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辖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杨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六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总计伪苏北绥靖公署共辖十二个师,二个独立旅,一个独立团。


    三、伪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六个师另一个维新军(相当于一个师)。

    四、鄂中伪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逆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辖伪保安第三师。

    五、伪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十四、十 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个师。

    六、伪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三军。军长徐继泰。徐逆原为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

    七、伪第二军军长刘培善。辖第十及第十三师。第十师长谢文达,第十三师丁雪山(反正)。

    八、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刘逆原为第五战区一 百七十三师五百一十八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

    九、伪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一个警卫师,一个独立旅,一个教导大队。

    十、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长),及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等。

    十一、华中伪地方军。计伪江苏省四万五千人,伪湖北省七千人,伪安徽省一万一千人,伪浙江省一万人,伪河南省一

    万二千人,总计各省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华南方面(包括海南岛)

    一、伪闽粤绥靖军总司令黄大伟。部队分布于潮安、汕头。

    二、伪广州绥靖主任陈耀祖,下辖第二十师(方颐为)、第三十师(许廷杰)、第四十三师(彭齐华)、第四十四师(高汉泉)、第四十五师(朱全)等部。

    三、华南伪地方军三万六千八百人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投降日本军的名单

    1939年 何行健 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1939年 蔡雄飞 晋绥军副师长 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1941年2月 李长江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1941年2月 丁丛堂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顾秀五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陈才初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秦庆霖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七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范杰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十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杨仲华 国民党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2月 刘月亭 新编第5军副军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5月 公秉藩 国民党第30师师长率该师及第3、第9、第17、第80、第93各军之一部共22000人投敌

    1941年6月 毕泽宇 国民党第69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2年2月 赵瑞 国民党骑兵第1军第1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2月 杨诚 国民党骑兵第1军第5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4月 孙良诚 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在鲁西率69军、暂3旅、特务旅全部投敌

    1942年4月 王清浣 新编第6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赵云祥 新编第30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陈光然 新编第181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黄贞泰 新编第13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郭俊峰 特务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丁树本 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夏维礼 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孙玉田 警备处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6月 徐继泰 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 率所部投敌

    1942年6月 景顺阳 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1月 吴化文 国民党山东新编第4师师长率所部于怀安投敌

    1943年1月 于怀安 国民党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宁春林 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吕其赓 苏北游击纵队第1纵队司令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2月 厉文礼 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 本人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王劲哉 国民党第128师师长 率8个将官及所部投敌

    1943年2月 赵天时 国民党第38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任兰圃 国民党第38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薛豪平 国民党第38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潘胜富 国民党独立第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景华 国民党独立第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张海平 国民党独立第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振东 国民党独立第5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李德兴 国民党独立第128师参谋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吴漱泉 国民党第351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韩子乾 国民党第113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3月 金亦吾 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第2纵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孙殿英 新编第5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张良才 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5月 庞炳勋 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与孙殿英联名通电 判国投敌

    1943年5月 赵星彩 第24集团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李震汾 第24集团军第106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侯如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于光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副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志稀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汝贤(杨明清)新编第5军副军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冯养田 新编第5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克友 暂编第3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庆 暂编第3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廷英 暂编第4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亭 暂编第4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伪军。这也是世人皆知的中华民族最大的耻辱之一。

    根据战后统计,8年抗日,国M党中央委员投敌的有20人,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帅投敌58人,投敌的正规军队达58万,竟是80万皇协军的62%。《张宏志:中日战三部曲》

    58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告诉大家在1944年前,八路军的人数在百团大战前是40万,百团大战以后是30万

    在1945年4月朱德在七大上做著名报告《论解放区战场》提到“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全军总数计九十一万正规军”。

    具体明细为:

    1939年 何行健 國民黨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 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1939年 蔡雄飞 晋绥军副师长 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1941年2月 李长江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 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1941年2月 丁丛堂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顾秀五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陈才初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秦庆霖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七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范杰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十一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杨仲华 國民黨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2月 刘月亭 新编第5军副军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5月 公秉藩 國民黨第30师师长 率该师及第3、第9、第17、第80、第93各军之一部共22000人投敌

    1941年6月 毕泽宇 國民黨第69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2年2月 赵瑞 國民黨骑兵第1军第1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2月 杨诚 國民黨骑兵第1军第5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4月 孙良诚 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 在鲁西率69军、暂3旅、特务旅全部投敌

    1942年4月 王清浣 新编第6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赵云祥 新编第30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陈光然 新编第181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黄贞泰 新编第13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郭俊峰 特务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丁树本 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夏维礼 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孙玉田 警备处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6月 徐继泰 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 率所部投敌

    1942年6月 景顺阳 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1月 吴化文 國民黨山东新编第4师师长 率所部于怀安投敌

    1943年1月 于怀安 國民黨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宁春林 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吕其赓 苏北游击纵队第1纵队司令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2月 厉文礼 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 本人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王劲哉 國民黨第128师师长 率8个将官及所部投敌

    1943年2月 赵天时 國民黨第38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任兰圃 國民黨第38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薛豪平 國民黨第38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潘胜富 國民黨独立第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景华 國民黨独立第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张海平 國民黨独立第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振东 國民黨独立第5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李德兴 國民黨独立第128师参谋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吴漱泉 國民黨第351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韩子乾 國民黨第113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3月 金亦吾 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第2纵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孙殿英 新编第5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张良才 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5月 庞炳勋 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 与孙殿英联名通电 判国投敌

    1943年5月 赵星彩 第24集团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李震汾 第24集团军第106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侯如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于光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副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志稀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汝贤(杨明清)新编第5军副军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冯养田 新编第5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克友 暂编第3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庆 暂编第3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廷英 暂编第4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亭 暂编第4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齐子修 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5月 邱吉胜 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6月 荣子恒 苏鲁战区鲁南112师副师长兼334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3年6月 刘景良 山东保安第4师师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3年7月 陈孝强 國民黨预备第8师师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4年9月 贺凯宪 渝方陈又新军所属第2旅旅长 率所部4个团12000人于河南投敌


user avatar   timeshrimp 网友的相关建议: 
      

╮(╯_╰)╭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很难,星巴克店员总是特别热衷于纠正我在点餐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我要个小杯……”

-“您是说中杯吗?”

-“对对对,的冰红茶”

-“您是说红茶冰摇吗?”

-“对对对,加桃浆,不加糖”

-“您是说冰摇桃桃红茶吗?”

-“………今天可以不问这么多问题吗?”


user avatar   xbj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user avatar   wang-yun-hui-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青中年男人比较多的队。




  

相关话题

  如果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去除了美国的航母,日本会怎么样? 
  为什么中国会走上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如果选择在过去某个时间点与现实妥协专心赚钱,会不会与现在不一样? 
  抗战时期日军比国军强在哪? 
  抗日战争中,国军战斗力如何? 
  德国人究竟为什么发动二战? 
  民国的军工还不如清末么? 
  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希特勒为何要下令停火? 
  如果李自成东征到达北京时遇到神秘事件,其部突然转移到同时期的满洲都城沈阳,二者会交战还是合作攻明? 
  如果侵华日军不对平民实施暴行,中华民族还会同仇敌忾吗? 
  如何评价《苏军游击队1941》? 

前一个讨论
「向下兼容的婚姻」,结果如何?
下一个讨论
「抗战中,国军 206 位将领殉国,而共军只失去了两位将军」是真的吗?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