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201511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项羽关中分封布局失败原因和改进可能

作者:长乐夜未央

链接:

zhuanlan.zhihu.com/p/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论怎么吹霸王项羽神武无敌,项羽到关中搞分封的时候其实手头资本颇为有限。

第一、就名义来说头上还有一个楚怀王(坚持关中如约给刘邦,绝不是项羽能控制的傀儡),不过一个联军统帅楚国上将军,并无丝毫可以号令楚国乃至各国的名分大义,从名分角度项羽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宰割(分封)天下的。

第二、项羽手头虽然有号称百万的四十万联军,但是那四十万联军都是各国军头的自成系统的军队,就是楚军中也是各路派系复杂,真正项家嫡系军队数量非常有限。

第三没有巩固的根据地。项氏在楚地有些根基,但是并未能控制楚地,秦地也是人地两生缺乏基础。

上边有些答案主张项羽不应该放弃关中应该当秦王,有人主张项羽一心想恢复封建把已经到手的天下又分了出去逆时代潮流而动自取灭亡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就是一个公司的头头也绝没有把手头已经有的权力分出去的道理,皇帝比啥霸王强的多,咸阳宫殿比彭城壮丽多少倍。关中形胜,秦国以抗衡天下百年,当时有秦富十倍于天下的说法。项羽除非是傻子,否则怎么可能不想要当皇帝,王关中呢!

问题是,项羽有那个实力吗?论名分,论军队,论根据地,项羽的资本远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强大充足。

论名义项羽只是联军统帅,楚国上将军。所谓的封建贵族的项氏,在秦末早就丢掉封地又无封臣,根本不具备强大的贵族势力。项梁的八千江东子弟完全是用的秦会稽郡政府系统招募的。之后楚军聚众7万,其中多少是项氏完成改编的能控制的嫡系军队,其数量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项氏的真正当家人是项梁,项梁的过早去世导致项羽实际是以少主身份仓促上台,其资历严重不足,类似项伯等项氏长辈和类似英布这种和其叔叔平起平坐的楚系大佬们对项羽其实是以少主视之的。项羽在巨鹿之战胜利后成为实权领袖,但是资历是改变不了的。

这种情况下项羽尊重各国军头们裂土封王的欲望,代表各国军头的利益,就能号称霸王宰割天下。如果项羽露出想当秦始皇第二的意图,真的无合适理由杀戮其他实力派(例如在刘邦已经屈服,表示合作的情况下鸿门宴干掉刘邦),或者明白表示自己要独占秦国吃相太难看。

一旦各国军头不支持而中立看戏(更别说类似韩赵魏灭智伯那样联合起来围攻项羽),项羽只能让自己嫡系军队跟着自己,在人地两生的秦地和其他势力例如刘邦系(就算刘邦死了,曹参萧何周勃联合起来一样可以团结刘邦系统和项羽死磕。)和章邯等秦王系争夺关中,局面很可能立刻失控(半年后项羽实力比在关中强大了很多,但是局面失控后除了项羽已经控制的楚地,其他各地项羽完全不能控制了)。


而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项羽布局不能说不机关算尽:

1、尽量削弱关中元气,更要尽可能的阻止至少要延缓秦地的统一。屠杀秦兵杀宗室烧宫殿抢财富是有削弱关中元气的意义的且不说。

刘邦明显被项羽作为最危险的敌人,因此赶到汉中巴蜀去,如果从以后2000年的历史看,巴蜀汉中独守之国难入难出,刘邦既然入蜀,则难有作为。但是蜀地易守难攻,刘邦入蜀后则可以反过来牵制关中势力出关。

章邯本来就是秦末最优秀的统帅之一,项羽的大敌,还和项羽有杀叔之仇,又是秦人,他如果崛起统一秦地对项羽的威胁未必比刘邦小。因此让其控制北地陇西和内史之半,地盘够大有足够实力可以阻拦刘邦北上(巴蜀北上关中最主要的交通要道都在章邯控制下,)但是要统一秦国故地既要面对占据巴蜀独守之国的刘邦,又要面对占据内史和北地的其他两位秦王。

刘邦北上应该在项羽预料之中,给章邯比较大的地盘一方面是安抚和尊重其地位,一方面也是拦截刘邦北上的必须。


另一方面,章邯部下董翳占据上郡以分章邯之势力,内史郡另一半最重要最富裕的部分给了和项氏有渊源的司马欣,无论章刘谁胜谁败,这都是阻拦他们整合关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以章邯和刘邦的态势,刘邦入蜀后适应环境需要时间,而且必然有不少关东人离开刘邦削弱其势力。而章邯不得关中人心,重新获得人心也需要时间。

以上种种部署,确实有一种可以说是机关算尽的感觉。


2、联合入关各国新兴的军头对付六国故地的异己势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控制更多的地盘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真正巩固项羽的霸主地位。

项羽不过是楚国上将军,凭什么自立为西楚霸王?凭什么无视六国已经复国的现实宰割(分封)天下?

答案是入关各路联军将领的支持,入关的联军将领,多半是新兴的草根势力,他们愿意跟着项羽入关,本身就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最大的利益,当然是裂土封王了。只要项羽的作为符合他们的利益,不难得到他们支持。而他们的共同的敌人,当然是已经复国的原来的六国诸侯。

而在这个过程中,项羽将首先打垮楚怀王和支持楚怀王的异己势力,全取梁楚九郡。历史上项羽还顺手干掉了韩王安兼并了韩国也就是颍川郡。很明显地,干掉义帝又干掉韩王的项羽根本就没把他自己的分封秩序当一回事。


所谓的分封无非是承认各路军头割据一方的事实的基础上,挑动群众斗群众,乱中取胜来为自己获取最大的一块蛋糕而已。只是项羽再造帝业的一个阶段而已。如果项羽真有心只是维持列国分立的秩序,那他杀义帝,杀韩王,杀齐王的种种行为就无法解释了。


3、完成上边步骤后,项羽从无尺寸之地到迅速控制了天下36郡中的10个郡,地盘巩固,军队也完成重组。项羽下一步从历史看很明显地,就是利用各国内部的兼并战为理由进行干涉,各个击破各国所谓鸟尽弓藏。各国和项羽结盟的新兴军头们完成了淘汰不和项羽合作的异己势力的任务后,老老实实的臣服项羽的势力,可以后边点解决,而桀骜不驯继续想和项羽分庭抗礼的势力必然是项羽首先解决的。


从地缘角度项羽第一个要解决的势力肯定是齐国,毕竟立国淮泗以彭城为都的西楚来说,齐国就是有泰山压顶之势。必须首先控制。


从陈平跑路的过程看他还想控制殷国取河内郡,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刘邦的快速突围,既然控制了韩国,从颍川郡和南阳郡夹击控制河南国也应该在预料之中。


还有项羽派人去魏国担任魏相看,魏国的河东上党他也是想控制的。河东河内河南,这就是汉代关东根本的核心区三河地区。

解决了三河和齐地,则从上党河内和齐地出发,赵国就在项羽掌握之中了。解决了赵国,控制了常山太原,燕国什么的都可以不用考虑了。

另外从英布举兵的过程看,项羽一直是想控制或者至少得到英布的九江郡支持的。如果项羽的计划一一实现,经过这第三轮淘汰,以汉家十三州为依据,当时天下项羽将牢固控制扬州徐州豫州兖州青州并州冀州和司州之三河。

以大势来说,关东六国项羽完全控制了韩赵魏齐和东楚,再从河东河南南阳三路西进,无论秦地如何整合都难以抵挡项羽攻势了。

到这一步,项羽称帝应该是大势所趋了。


总之,项羽的做法和刘邦日后所做的类似,都是要先确立自己霸主地位,然后一步步的削藩。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先和友好的诸侯结盟消灭纯粹异己的诸侯晋升霸主。然后再把和自己结盟的诸侯替换成自己的附庸,最后再消灭自己的附庸代以自己的家人。如此一轮轮的胜利不断削弱地方独立性逐步缔造属于项羽自己的帝业。


然而,项羽的削藩大业在即将展开之际就崩溃了。机关算尽的精心布局实际上不过半年时间就接近崩盘(四月诸侯皆就国,八月齐国田荣胜出,十月刘邦已到陕,赵国陈余获胜,这时候项羽刚干掉义帝),在一年的时间内(第二年四月彭城之战)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从事后看,项羽的布局让人有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感觉:


1、异己势力的坚决对抗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可是项羽和其盟友并没有能力消灭诸多异己势力,甚至没能力形成对峙互相牵制给项羽争取时间,反而让异己势力越来越壮大并且互相联合让项羽顾此失彼。

除了项羽自己搞定了最弱的韩王成,搞掉了当时最大的对手之一楚怀王,其他各个最大的异己势力,汉国刘邦、齐国田荣、赵国陈余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秦赵齐的兼并战中纷纷胜出,就连魏国彭越不但没被消灭,反而是项羽派去进攻彭越的萧公角被打的一败涂地。

项羽先进攻齐国田荣而无视刘邦做大关中被人认为是他的错误,但是以当时楚国地缘形势,项羽不摆平田荣,哪敢大举进攻刘邦呢?

历史项羽好歹在刘邦大举进攻之前打残了齐国杀了田荣,可以无所顾虑的大举回援,如果项羽派人防御田荣,自己去进攻刘邦,一旦田荣南下,项羽留下的守将惨败,那未能击溃刘邦的项羽只怕是哭都哭不出来了。



2、项羽结盟的新封的各诸侯不但无法有效的消灭各个异己,甚至无法维持势均力敌的对峙,反过来被异己势力消灭。除了臧荼灭了韩广算是项羽唯一成功的盟友。章邯在对抗刘邦过程中发挥了一些作用,其他赵(张耳,司马,申阳)韩(郑昌)齐(二田)魏(魏豹)项羽结盟乃至新分封的盟友势力基本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对比刘邦选择的韩信英布彭越,项羽选择的盟友实在是……


3、最不济,那些从项羽分封中获益的盟友(英布、张耳、司马,申阳、共敖、臧荼、魏豹、)应该支持项羽或者失败后投靠项羽站在项羽一边吧。没有!除了齐国二田之一外全都去抱刘邦大腿去了!魏王豹这种势力不足的墙头草就算了,就连张耳都投奔刘邦而不投奔项羽。实在是有点离谱。

为什么精心的布局会是这个结果?



个人认为,项羽虽然意识到自己实力不足,但是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力量。项羽想乱中求胜,结果反而是变成了顾此失彼多线作战。项羽想各个击破,但是他的野心和行动反而让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对付他,甚至是项羽的盟友也情愿站在项羽的对立面。哪怕失败了也不愿意投靠项羽。最后弄出刘邦出关势如破竹,各路诸侯反而联合起来围攻项羽的闹剧。


项羽太急于求成了!在局面混沌的时候,应该像谢安那样,“镇以大纲,御以长算”才更合适。既然实力不足,那就先占住自己实力能到手的先到手,等局面稳定了,再徐图进取。局势混沌,自己的布置利害难辨,这时候一味的进取,反而是自乱阵脚,让别人有机可乘。就像打架,在没有弄清对方实力和弱点的时候就贸然攻击,结果一般都是进取无功,反而露出破绽为敌所乘。

项羽过于着急一统天下,也过于自负自己的才气,其布置看似机关算尽,结果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削弱敌人的布置反而成全了敌人(刘邦章邯二田张耳)。看似宏大的布局,结果却发现变成四面树敌(齐国秦国)。本来是自己削藩夺地盘,最后反而便宜了别人(河南国魏国殷国韩国)。


而项羽面对这种不利的破局又想以力破局,以快打慢争取时间,结果反而落得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处处皆失。


我指的就是项羽进攻齐国这个行为。以当时形势,很明显地项羽的布局即将崩溃,局面已经失控,但是项羽已经铲除了自己最强的敌人,初步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上策应该是镇之以静。

以项羽之强和其声威,项羽自己不动如山坐镇彭城镇住齐国,承认各国新现状(刘邦据关中,陈余据赵,田荣具齐,甚至彭越也可以招揽,项羽封为韩王的郑昌就是渣渣,如果换彭越呢?),派重将专心巩固自己的根据地西部防线(成皋荣阳敖仓一线)。大力整顿政权建设和农业积累粮食。积极展开外交活动。

总之,先不求和各国开战,先巩固既有地盘,要知道各国之间也有深刻的利益矛盾。可以说当时形势,最强的项羽,刘邦,田荣,三者谁先动谁不利。如果项羽不动如山刘邦大举出关,那刘邦就可能成为关东诸侯共同的敌人。

而如果项羽不动田荣先动,那项羽一方面可以理直气壮的反击,一方面田荣内部问题多多,在项羽反击下可能速败,项羽完全可以继续支持其他田氏分割齐国(结果项羽反而在田荣失败田横崛起后杀了唯一可以利用的田氏。)

历史上项羽先动的结果是他虽然打残了齐国,但是却困在齐国。而东边刘邦出关后简直是势如破竹。连河北赵国都参与围攻项羽。

彭城之战的辉煌完全不能掩盖项羽这一战后战略的劣势。



另外,个人觉得项羽的布局其实有不小的问题,关中并非不可一争,项羽完全可以把自己占据的梁楚九郡让给刘邦,英布,彭越,魏豹申阳等人,项羽不要楚地,则楚怀王就要刘邦英布们去对抗了。就算他们能避免火并,但是他们共同存在本身就会让楚地难以整合。

既然梁楚九郡让出来,则项羽完全可以取河南河东两郡(让申阳去上党或者南阳)。加上内史郡,让司马欣去巴蜀,章邯和董翳分王陇右和北地(既然刘邦离开关中,就没有强化其对抗刘邦的必要了)以及上郡。

在二十万秦军被杀后,章王司马的实力已经削弱殆尽。为了让诸侯放心,刘邦去王楚地,其收编的几万秦军都可以交给三秦王,项羽容许各路诸侯分赃咸阳珍宝库藏,但是咸阳宫不能烧(以示项羽一心胸无大志,只想据险自守安享富贵)。


秦宗室不能留,但是直接下手不能项羽自己,无论如何也该拉上章邯和刘邦。


等诸侯出关,三秦王就国,项羽稍微稳定下局面,然后就火并章邯,以项羽的兵力和能力,安抚司马欣,摆平章王问题应该不大。

固然,这种布局必然导致项羽无力干预齐赵楚国,但是就是历史项羽在关东,在拿下楚国之前,就有能力干预齐赵了?

固然项羽不得关中人心,加上章邯也是硬茬子,很可能出现项羽平定关中灭了章邯董翳,而齐赵甚至楚地(如果刘邦联合英布全力火并楚怀王,以淮河为界划分彼此势力范围,魏地给魏豹和彭越的话)都已经完成整合。

但是关东六国也是矛盾重重,齐国和西楚之间的地缘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齐国和赵国之间,赵国和燕国之间一样矛盾重重,楚国内部刘邦和英布也是一山难容二虎,彭越对项羽是难缠,对刘邦一样难缠。魏豹在河东是毫无根基,在地头蛇的魏地就不一样了。

总之,关东六国很难整合起来。项羽只要控制河东和河南,据险自守,大可以坐观关东,休养生息,争取民心,等5-10年后局面稳定下来,六国矛盾严重不可调和了,再大举出关东也不迟。以项羽的年龄优势,着什么急呢?


如果项羽还是坚持先取楚地为家的战略,个人认为项羽想五个指头按跳蚤的战略是不行的。以项羽的形势,宁可不要南阳郡(给申阳,换取河南郡)和东郡(给彭越换取其稳定下来),把河南郡空出来给楚怀王(给其留退路,如果不从则先项羽自己直辖另找楚王系为帝/傀儡)。快速整合七个郡。

赵地把太原郡给陈余(让陈余有地盘需要经营,而不是没地盘和张耳拼命,而且陈余在河北可以得到田荣支持,如果去了太原地盘大了,但是张耳就把陈余和田荣隔开了),把济北郡给田荣。田安田都给胶东琅琊(以他们的实力,项羽无力干涉的情况下根本无力把田荣挤出齐国核心区,不如让其占据琅琊和胶东分齐之势也是在楚国北部建立屏障)。

关键是关中,事实证明,让刘邦进巴蜀,只是逼着刘邦必须立刻打出来(刘邦手下皆楚人,人心思归,在巴蜀适应只是让手下跑光的下场,而一旦打出来,以思归之军打不得人心之三秦王,就是无可阻挡)。

让最强的章邯去巴蜀。司马欣和董翳分别占据陇西北地上郡。让刘邦占据最富裕的内史郡。如此一来,刘邦无话可说。但是为了刘邦占据关中,需要刘邦杀秦宗室交投名状,并容忍联军抢劫关中。如此以来,刘邦得关中之人心将散去大半(历史刘邦是被赶进巴蜀,不需要对此负责)。

而刘邦收拾关中局面对三秦王开战,三秦王占据的陇西巴蜀汉中北地对内史都是易守难攻的地形。最强的章邯在巴蜀汉中,绝不是刘邦能轻易打垮。而三秦王不垮台,项羽不妄动,刘邦敢大举出关吗?

如此一来,项羽先稳定西楚七郡。支援齐国二田占据琅琊和胶东分裂齐国(不求控制齐国,只求分裂齐国使其无力对楚国构成威胁)。


如果刘邦大举出关,则项羽可以以刘邦不守旧约野心勃勃为名义再大举西进,联合彭越韩成申阳魏豹以守河南护卫天子为名讨伐刘邦。

如果刘邦不出关,刘邦寿命有限,项羽大可以等刘邦死后,先南下兼并英布(找借口以个人恩怨清算的名义)。再西进兼并共敖和吴。总之先向边角扩张,对中原镇之以静,毕竟,时间在项羽这一边。他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他的年龄。

总之,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他太年轻缺乏经验,过于自负,以本来不足的实力而急于成就帝业,于是导致布局崩盘失去主动,从此陷入困境。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没有项羽这颗耀眼的将星,秦末战争中六国旧贵族如果选择了刘邦做代理人,那么汉朝肯定也就是个周朝式的分封制帝国。没办法,与强势阶层抱团统一天下难度会低得多,刘邦是无法选择才走向了六国旧贵族的对立面的。并非刘邦自己有多先进,比项羽多进步。虽然以个人能力而论,作为一个有能力但无甚人生经验的年轻人,自然不是狡猾的长者的对手,原因无他,图样图森破嘛。

项羽的速胜速败,都因为他是六国旧贵族的代表人物,他是属于已经一脚踏入历史的垃圾堆但实力尚存的贵族阶层的。依靠这个阶层的强大力量,项羽基本没遭遇什么大挫折,基本是顺风顺水,定陶之战项梁的失败也对六国贵族势力的打击不大,而且吃亏的是项梁,对项羽而言无任何经验教训的提升,反倒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项羽登上人生顶峰的速度。项羽一生,几乎没有遇到过刘邦夹缝生存的苦难及鸿门宴屎尿遁的屈辱、李世民以优势兵力惨败于薛举的教训、铁木真屡遭背叛的一生、朱元璋一步步稳打稳扎取天下的困难。基本而言,就是以巨鹿之战一次全胜,迅速获得了话语权。

这种一战获取的威望,后劲是不足的。

别人是一口一口地吃饼子,项羽是一口吞了半个饼子,噎着了。

首先是对他背后强大的贵族阶层,项羽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所取的策略不过是分封时搞猫腻,挑动各地贵族内斗,妄图收渔翁之利。结果渔翁还没备好鱼竿呢,齐地田荣已经率先打破了项羽分封秩序,接着刘邦进吞三秦,天下诸侯蜂动。项羽兹时手忙脚乱,才明白原先的布局原来如此不堪一击,此时应该调整战略重新布局的时候,项羽却选择了最无脑的蛮打猛冲,让自己完全陷于孤立,反倒让贵族阶层和屌丝刘邦抱团,完全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巨鹿之战和布局天下时那个果敢聪慧的项羽哪儿去了?

只能说人都有历练成长,项羽这个少年天才登上人生顶峰太早了,当人生中真正的挫折来的时候,他自信而自大地自暴自弃了。放弃了成长,放弃了进步,也完全放弃了自己。

其实项羽有个很好的参照,就是李世民。

两人都是腐朽的旧贵族阶层代表人物,两人基本都顺风顺水,改变天下大势都是一场战役(项羽巨鹿之战,李世民虎牢关之战),然而李世民遭遇过惨败,项羽自己却没有。两人之间,已经有了对对手敬畏与否、重视与否的经验上的区别。

而更要紧的是,李世民有个跟刘邦一样狡猾的长者老爹。项羽只有一个政治眼光可能还不如自己、猪突猛进只配为统帅之才的叔叔,而且他妈的还早早就挂了。

项羽巨鹿之战后的局势,跟李世民父子在虎牢关之战后的局势差不多。项羽选择了分封时做手脚,然后欲图搅乱地区局势然后一顿吃饱。而李世民父子呢,则是逐步蚕食稳打稳扎,期间的阴谋诡计更是不在少数(譬如对杜伏威的玩弄)。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李世民能打,李渊老狐狸会玩的情况下。

而项羽则是能打,稍微会玩。结果自己玩出的一套失败后,就变成了只会打的小孩。

项羽还有另一个参照物,就是蒋介石。

基本也是顺风顺水,靠着腐朽而强大的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一场战役改变天下局势(中原大战)。然后老蒋就开始用李渊的办法,玩弄地方军阀。然而……老蒋的对手还有日本人,还有共产党。他以古代手腕去整顿这个新时代,结果就是完全崩盘了。

自然也可以这么说,李世民父子和项羽之间,就差了一个蒋介石的距离。

最后,总而言之,项羽图样图森破,具备了一个年轻人创业失败的典型教训。能从挫折里走出来,能完全打破自己已经过时的旧理念旧规划,甩掉看似完美却实为累赘的包袱,才能真正做一个完美的长者。


user avatar   chen-de-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针对其他答案说两句。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发生的。很多人以项羽定都彭城而抨击项的战略眼光,但是入关前他刚刚坑杀20万秦卒,如若定都咸阳,只怕刘邦一出汉中,楚军便陷入秦人父老的汪洋大海中。而梳理坑秦卒,其也有一定的成因,概言之有三:1、粮草缺乏 2、关东六国与秦国的新仇旧恨 3、惧怕秦卒入关反水。

另外,说项羽由于年轻而没有刘邦老奸巨猾的,换个角度,即便项羽年岁渐长,我相信他还是会一如既往地骄傲,就像叔叔项梁。不仅仅是他的贵族身份,更多的是纵横天下未曾一败地战绩,每战胜一次都会滋长这种骄傲,直至无以复加,将唯一的败仗归结为天意。

另外,说什么项羽大行分封制而导致失败的,我就纳闷了,刘邦就不是分封制了吗?这不仅是典型的今人眼光看古代,而且上帝视角开的奇葩了点,双标味十足。剪除异姓王也是平定天下后的事好伐?而且,老刘只是私心重,想封的是同姓诸侯而已。从分封郡县并行到郡县又是蛮长一段时间的事了。这就是是揣着胜利的结果找原因。

归根结底不还是民心吗?说的具象些,是关中父老的心,是被屠城而愤怒的齐人的心,是由内线转化为外线、输送粮草而疲敝不堪的楚人的心。承认民心决胜败,就显的很low吗?

项羽的失败某种意义上是由战术上的胜利类聚而成,或者换个说法,局部战争的不断获胜遮蔽了潜在的危机,对于百战百胜的将军,在战略层面上思考如何把楚汉相争这盘棋下好便显得不再紧迫。同时,也是由于战术上的胜利,他觉得以楚地便足以平定天下,西楚霸王有子民,但唯有楚地的子民才是他眼中的子民,所以他坑秦卒,焚宫室,屠齐城,沮了泰半天下的心。

先说这些。。。。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始皇死后不过三年,他建立的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传承数百年的秦国王室,子孙竟死无遗类。灭秦首功,便是一个名叫项羽的年轻人。

他前后斩杀超过四十万秦军将士,全歼了秦帝国军队主力,被誉为勇武史上无双,用兵才干亦为历史顶级,分封诸侯宰割天下,自称“西楚霸王”,威风凛凛不亚于始皇当年。谁曾想仅仅四年之后,如此英雄便落得个全军覆没,兵败自刎的结局。人生大起大落,竟至于此。

链接:

兵败乌江,死亦鬼雄:项羽因何失败?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

首先反对两条流传经久的论点:

1,项羽是否过于顺风顺水,意志力薄弱,性格上抗压性差,因此一败不能复起?

非也,垓下之战前,项羽至少经历过两次人生重大危机,皆被他以过人才智和坚毅决断化解:

其一,项梁定陶败死后,原为项氏傀儡的楚君后怀王出手,迅速整合楚国中枢,夺其兵权。楚军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

5万楚军迟疑不得进四十六日,几十万诸侯联军亦坐上观,秦军两大主力军团合计四十万,眼看即将灭亡赵国。

如此内外交困下,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联络一众楚将,尊“亚父”赢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夺取兵权,进而巨鹿大战败章邯,斩王离,歼灭秦长城军团,招降秦关中军团,走上人生巅峰。

2,楚军陷于三齐乱战时,刘邦联合五诸侯号称五十六万大军,一路速推陷彭城,楚军丢失根据地,竟成无根之萍。而在盟友背叛,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孤军深入,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项羽以三万精兵千里奔袭,突击汉军指挥中枢,造成汉军指挥系统瘫痪,而后不断将汉军驱逐、分割、歼灭,摧毁其战斗意志,而后不断追击,周而复始。杀死汉军近二十万人,汉军奔逃溺死亦十余万,一举化解这一重大危机。

丢失根据地后,野战军团孤悬在外,可以参照这么几个战例:

吴王夫差成为天下霸主,却于黄池之会听说越军抄了姑苏老巢,封锁消息,千里回师,用百战兵威加财帛贿赂,软硬兼施让勾践退兵。然则这一战亦奠定了九年后吴国败亡、越国兴起的大势;

刘备失徐州后,饥饿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地步,被迫归顺吕布;之前曹操丢失兖州大半,幸亏荀彧程昱为他保住三县,亦是进退失据、险临绝境,否则亦难逃败亡。其后历时经年苦战,方才驱逐吕布;

而关羽失荆州后,此前败于禁围曹仁的三万野战精锐回师南下,甚至未经和吴军交锋,就被攻心计一哄而散了,只剩小队人马败死麦城。

——对比项羽面对类似情况的史诗级华丽反杀,他应对危机时的意志力和抗压力还用怀疑么?

3,甚至垓下之战,项羽的相关决策,同样说明了他一直在苦觅胜机到最后一刻:

被六十万大军团团包围,且兵少食尽时,项羽令钟离昧部、左右司马部、项伯部,分路突围搅乱视线,自率八百精骑突破汉军阵地急驰江东。只要这些人大半逃出,都能担任百长、十长,成为在江东重建军队的种子。

岂料项伯临阵反水,左右司马部也投降了。韩信仅用一晚就判定项羽突围路线。汉军最精锐的灌婴部5000骑追杀,兵仙这一子稳、准、狠,才彻底断绝霸王东山再起可能。(ps:这是真正绝世高手对决。)

八百精骑损失殆尽,只有一人逃回的话,徒劳无益,仅仅给江东父老带来兵灾罢了。项羽视秦地、三齐百姓如草芥,但对桑梓父老亦非无情,因此他才会选择自刎。

其二,项羽是否代表所谓“旧贵族”利益,行分封是否为了开历史倒车,是逆历史车轮而动,因而导致失败?

恰恰相反。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旧贵族,一直也没出过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项燕在亡国之即,以其才干临危受命。

和刘邦这个平民比,项羽当然是贵族;但和各国几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如出身王族支系、父祖相韩五朝的张良比,项氏不过是新兴暴发户。

甚至楚汉相争中,刘邦都能比项羽更代表这些所谓“旧贵族”利益,为他们兴灭继绝的事,刘邦做了不少,因而广揽人心。

相反项羽却不遗余力地借扶植新兴将领来打击之,甚至亲自出兵夺其领地为自己土地,正是对原韩王成的处理区别,最终导致了刘邦谋主张良弃楚而归汉。

项羽和刘邦一样分封异姓诸侯,一样在自己直辖国土实行郡县制。之所以直辖地仅彭梁九郡,是因为他主持分封时,本身实力远不及垓下灭楚后称帝的刘邦,是力有不逮,而不是理念有何差别。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从他先尊后怀王为“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

他并非不想成为如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鸿门宴之时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分封联军诸将为新诸侯,让他们去和复辟的旧王室相争,搅动天下大乱,自己再来收拾局面。

——-———-------------------------------————分割线—————————————————————

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失败英雄之一,其败亡原因当然甚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不善用人,导致在人才资源的极度劣势。

2,承袭了战国秦楚仇恨,难以立足关中形胜之地。

3,行事暴烈,屠城滥杀丧失天下民心。

4,项氏误立后怀王,后杀义帝,导致政治劣势。

5、汉胜楚败,实为刘邦能力超卓,天命归汉。

以下具体分析:

1,不善用人,导致在人才资源的极度劣势。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关于项羽不善用人,几乎是经刘邦、韩信、陈平等历史大牛一致盖章的共识,也就是作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缺失。

项羽其人,天生神勇,天赋甚高,学剑学了几天学成全史第一勇将;学兵法学个皮毛,学成全史前十名将;如此天才,根本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的真人版。

对着范增明面上喊“亚父”,心底里未尝不想老头儿那点谋略还不如自己呢。

毕竟两军对垒,他不能当真去以一敌万,因此如龙且、英布、钟离昧、季布等猛将,尚可得其重用。而诸如韩信这样的谋将、陈平这样的谋士,在他手下不得志也是必然的。

而刘邦则恰恰相反,看似样样不成,遇事第一反应经常是各种昏招,说明他自身谋略不成,但一经人提醒就能立刻纠正,特别是遴选出最正确建议的能力惊人。可说是“不善谋而善断”的现实版。

如果他做谋士,大约只是三流,但作为君主,古往今来能比的也只有寥寥数人。

而且刘邦气量如海,完全没有顾忌,哪怕被各种当面打脸也毫不在乎,因此能让人才皆得其用。

如项伯(即项缠)这样私下和刘邦暗通、亦明显表明亲汉立场的人,只因是项羽叔父,就重用到最后,而在垓下之战突围时,项伯也不孚所望地临阵反水。(【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而以韩信、陈平如此大才,在项羽麾下既不能施展才华,反而出走归属刘邦。如此此消彼长,楚汉相争,刘邦一方自然就占据了人才方面的绝对上风。

相反项羽集团因人才缺失,则严重缺乏战略保障能力,如长期对峙的荥阳之战中,正面攻击刘邦,则没有人能替他守住粮道;回师剿灭彭越时,没有人能替他守住荥阳。

手下诸将除了他自己,不但没有人是韩信的对手,甚至亦没有人统军才能是刘邦的对手。所以每当他一想抽身去解决后方骚扰的彭越,正面战被虐的刘邦马上就能打爆他的部将,回血翻身。

面对韩信扫荡北路诸侯,四个多月荡平代赵燕齐四国,项羽欲出击却无人替他守住后方,交给麾下首席大将龙且,岂料此人因之前击破英布,盲目自大,潍水一战葬送二十万大军。

此后腹背受敌,粮草匮乏,刘邦则据荥阳、成皋坚守不战,同时大司马周殷叛投刘邦,导致楚军后方尽失。剩余十万楚军“疲食已尽”,终遭天下诸侯六十万大军围攻于垓下、

而敌军总指挥韩信用兵能力同样已达化境,再不可能靠指挥能力去扭转危局,不论何等神将,在此种情况下亦是彻底无力回天。

如果项羽真知身后事,复盘再来一回,鸿门宴头一个要杀的怕还不是刘邦,多半是某持戟郎中。此时杀之微不足道,可比此时杀刘邦的需承担的政治风险和代价小多了。

这亦符合项羽本身的行事逻辑和作风,杀个执戟郎不过一念之间。相反和刘邦那样重用一个点数没加武力、名声又不好的“跨夫”,对项羽来说,怕是“本王真的做不到了”。

2,承袭了战国秦楚仇恨,难以立足关中形胜之地。

3,行事暴烈,屠城滥杀丧失天下民心。

战国七国并非是五代十国亦或王世充窦建德那种军阀政权,而是有着少则两百年如三晋、多则八百年历史如楚燕、有自己统治精英集团、形成了自己民族意识的真正国家,货币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

是以在兼并战争中,才能动辄出兵数十万(战兵+辅兵+民夫),打得出类似近代国家的残酷总体战。

列国中历史最悠久,非楚国莫属,他们早在殷商后期就已独立成国,首领鬻熊为周文王之火师;甚至在立国之前千年,夏商时期就以部落形式存在于荆蛮地区,而并非真正属于西周分封诸侯的一分,

仅仅是周王朝以封爵形式追认了他们存在。在西周后期亦多次和王室交兵,春秋时就率先称王,自外于“中国”。因此,他们恰恰是关东六国中民族意识最强的一个国家。

秦灭六国战争,两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十万大军攻赵,被李牧全歼;一次是李信蒙恬二十万大军攻楚,惨败于项燕。其后秦国更举国空甲士,举六十万大军灭楚;论亡国之惨烈,论抵抗之坚决,以楚为最。

秦始皇逝后,统一尚不到二十年时间,根本不足以磨灭关东六国的民族意识。

对绝大多数楚人而言,秦帝国就是灭亡了自己国家的侵略者。要复国、要报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样的信念写进了楚人的血液和骨髓。

所以率先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是楚人;其后作为反秦主力军的项梁项羽是楚人;并不和其他各国一样满足于恢复疆土,而是一心要打进秦关灭此朝食的还是楚人。

哪怕在项梁刚死楚军惨败的危急情势下,楚君后怀王就豪情万丈许诺“先入关中者王”,派刘邦率偏师直取秦国本土,并将剩余五万精兵强将尽数派往赵国,直面秦军主力决战。

秦楚两国数百年世仇,不死不休,关西虎狼之秦更是关东列国所有人持续几百年的噩梦。要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重创其核心武力。

历史选择了项羽来充当这个执剑人,终令秦国永久消失于历史舞台。

而超过四十万秦军将士性命,这血海深仇亦导致故秦遗民亦对项羽恨之入骨。

因为是杀尽他们父兄的大仇人,项羽也没有任何可能如刘邦那样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秦人踊跃支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为父兄子弟的报仇欲望。萧何入秦宫,更尽取其户籍图册等各种中枢资料。

是以刘邦从还定三秦起,就占据了战略,经济,体制、人才上的极大优势。并全盘继承了故秦帝国的军国动员能力。

「秦帝国的极限动员能力,可参照秦灭楚之战,在李信蒙恬二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后,举国“空甲士”,迅速给王翦整合了一只六十万人的灭楚大军。

而秦末因为胡亥赵高子婴的内讧,导致帝国充其量只发挥出一半潜力,然后20万死在巨鹿,20万死在新安,剩下的留守军不到10万投降刘邦,就这么亡国了。」

秦国对项羽而言,既有国仇,又有杀害他两位至亲(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的家恨,再加上其本身暴烈的性格作风,是以导致了他对秦军士卒和秦朝治下百姓的滥杀。

他并非不懂政治策略,亦可以为了情势需要赦免秦军主帅章邯,甚至封其为王,然而这就和他分封天下只为驱狼吞虎一样,纯系权宜之计。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人性之恶就难以抑制,以为屠杀能一劳永逸达成目的,因此在攻灭田荣时,楚军亦对三齐百姓进行滥杀,岂知适得其反,反而陷入民众自发反抗的泥潭,

更让刘邦借此良机还定三秦,3万军出汉中,一年时间就啸聚五诸侯组成56万大军,从关中速推到攻陷彭城, 如果不是后面是惨败,这种推进和扩张速度简直就是个军事史上的奇迹。

甚至经历损失超过三十万人的彭城惨败之后,刘邦仍能迅速得到关中的萧何输血,集结一只总兵力不亚项羽的大军,与之长期相抗。

可以看出故秦帝国的潜力有多大,刘邦萧何张良这些人的政治和外交合纵能力又有多强。

因此,项羽的滥杀暴行,不但令他在历史上有了无可争议的道德污点,同时亦是他最后事业之所以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是必须否定的,无论以古今何种价值观。

4,项氏误立后怀王,后杀义帝,导致政治劣势

项羽不用范增之策,被刘邦嘲笑为其败因。然则归根结底,范增立后怀王之谋,对项氏而言正是一大失策,导致其后在政治上先手尽失。

项燕为故楚名将,曾击败二十万秦军,连陈胜都想到用他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做大旗。作为项燕之子,项梁称王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一如当时其他各国自立为王的,也并非都是旧王族。如燕王韩广、赵王武臣等。

(陈胜仅仅是个平民,以反秦首义功,其部将武臣为赵王,韩广为燕王,周市为魏相并立魏咎为魏王,最早搭起了各国复国的架子,他的楚王和诸侯长名义,是当时各诸侯都认可的,足见出身不足论。)

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燕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是为楚后怀王。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当时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

后怀王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

后世对其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梁死后,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夺取兵权,走上人生巅峰。

项梁肯定没有亲生儿子,否则他不可能杀人逃亡只带个侄子。再看项梁对项羽的培养教育,和亲子并无不同,则项羽为项梁唯一继承人,当无疑问。至于为何不直接过继为嗣子,应当是此时项家国破家亡,本支人口凋零,将项羽过继,他生父一脉就断了香火的缘故。

若项梁称楚王后战死,那项羽即位为王,正是名正言顺,何来日后背负“叛主弑君”罪名的祸端?

足见范增此谋之失。项羽和范增这两人,从来算不上正常的主君和谋士。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了。

而其后攻杀义帝,虽然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动员力三十万以上大军、天下实力第一的霸主。

但亦操之过急,政治上失分严重,送给刘邦最好的大义名分,一年之间便合五诸侯几十万大军陷彭城;而对各诸侯名义上的主从地位也不复存在,从天下霸主堕为西楚国一介诸侯王,更成为“叛主弑君”的天下公敌。

5、汉胜楚败,实为刘邦能力超卓,天命归汉

虽然兵仙韩信谋战无双,但必须确认,刘邦才是其集团的灵魂核心人物。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在项羽之上,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哪怕单以军事才能而论,刘邦在楚汉之交也仅仅在韩、项两人之下,至多亦可能不敌匈奴史上最强天骄冒顿(此处存疑),而远高于其余诸人。

刘邦以数千偏师起兵,一路招降纳叛,竟把几百年诸侯联军难攻不落的秦国本土给拿下了,迫降八万秦军,瞬间扩军至十万。这是何等才具?

令韩信出河北扫荡诸侯,自己于荥阳、成皋扛住项羽数年全力攻势,打成相持局面,本身亦需超强用兵能力方可做到。

韩信评价刘邦充其量能带十万兵,岂不知后世多少乱世争雄,能带好十万大军还能攻必克战必取的,竟然都寥寥可数。

包括号称三国用兵第一的曹孟德,数万兵逆击官渡时何等英武,而带领超过十万大军后,就留下各种败绩和囧迹。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而已;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对手根本不是一代人。 所以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诸侯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但另一方面,以当时人寿命而言,刘邦的出身和年纪亦是整个汉政权的致命弱点。

无论是项羽把握住机会,能将刘邦阵斩,还是多拖几年等到刘邦老死,汉政权马上就是土崩瓦解,一部分向项羽,一部分向韩信输诚投靠的大势,怕是连萧何、张良都未必可免。

毕竟按当时风气,降者封侯司空见惯,没任何道德负担。

所以历史上他才登上帝位后仍不知足,拼了老命去削平诸侯。吕雉虽然才识亦算不凡,但相差刘邦远甚,在刘邦没先帮她奠定帝业、翦灭群雄时,亦根本无力驾驭那些如狼似虎。

丰沛集团本来就是和刘邦一起合伙打天下的小股东,非后世那种君臣主奴关系可比,刘氏一族更没有各国旧王族几百年的底蕴传承。

而事实上,那伙人一样为自己功名富贵,毫不犹豫就卖了刘邦和吕雉的嫡系子孙,宣布他们是“非刘氏子”而斩尽杀绝,居然还纷纷捞到个“安汉功臣”的名头,载入史册。

是以楚汉战争中,项羽鉴于本集团劣势局面,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并非错误,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如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战略及各方面优势的压迫,险些就要被项羽个人非凡的军事才能所扭转。

对刘邦而言,三次生死一线的机会都能逃脱,正说明其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
对项羽而言,三次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连连错过,不是天命归于刘邦,又是什么?

ps:事实上“天命归汉说”是从司马迁到班固,两汉时期朝廷官方到民间的一致共识。因此才并不禁止对项羽个人才能的赞美。

通行流传的《史记》,是经过汉武帝亲自审阅删剪,之后宣帝时又由其外孙杨恽进献汉廷,被大汉朝廷当做最重要文献珍藏,连诸侯王想借阅都要朝廷特批,而绝非司马迁一家之言。

汉朝官方史书《汉书》,更大量参照了《史记》的相关记载,同时亦根据汉王朝官方的记录,加以各种补充。

《汉书》作者班固本人对司马迁颇多批评,认为他【是非颇谬于圣人,其论术学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

即不尊从儒家圣贤之道,反而大力刻画儒家批判的商人、游侠,推崇黄老之术。

同样对比《史记》和《汉书》的《高祖本纪》,可以看到班固补充了大量篇幅、细节,写得感情洋溢,精彩纷呈,从各方面论述了刘邦不愧为伟大政治家,出色的军事统帅,文治武功奠定汉朝基业。

而对比《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项羽传》,可以看到班固在直录项羽的各类勇武和征战表现同时,亦对项羽多加贬词,批判了他的许多恶行和错误,阐述了对其为何失败的评价看法。


user avatar   dong-xue-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 项羽本纪》

项羽的失败,确如他所言,“非战之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军事将领,项羽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充满自信。他至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勇冠天下的他,最终输掉了这场他曾占尽先机的角逐。

后世对项羽失败的原因有过很多总结,包括政治(分封诸侯,诛杀义帝);性格(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出身(旧贵族);民心(多次屠城,火烧秦宫);杀降(坑杀秦卒);人才(韩信、彭越);格局(衣锦还乡)等等方面。而从根本上来讲,项羽的失败,在他放弃形胜天下的关中平原,决意以东楚为根据地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从地缘潜力上来说,东楚之地根本无法支撑他的霸业。

----------------------------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示意图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


项羽为自己选择的封地可以分为三部分:江东、泗上、梁地。从地理概念上来看占据了中原和东楚。中原乃天下至中,东楚是项羽的家乡。项羽有理由认为,以江东为依托,以中原为后盾,足以称霸天下。

然而如果项羽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话,他应该会知道,他所选择的封地属于典型的四战之地,在后战国时代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魏、宋,以及被楚国吞并的吴)。东楚之地一马平川,没有山地为依托,仅仅依靠淮河及其支流的国土防御是十分困难的。




而被项羽放弃的关中之地正好相反,有秦岭、陇山、黄河大峡谷、陕北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拱卫;有潼关(楚汉战争时还未兴建)、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据守,属于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古典时期,以雄关为依托,真正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国后期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大都止步于函谷关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当然攻入关中的途径不仅仅只有函谷关,还可以从南阳盆地经武关(刘邦入关中路线),或者从山西跨过黄河(吴起取河西之地),但都十分困难。反过来秦国攻打六国就占尽了战略优势。同时,关中平原、四川盆地俱是富饶之地(以都江堰、郑国渠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

---------------------------

项羽回彭城后不久,刘邦就回师关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散关入关中),攻灭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在刘邦出函谷关后,河南王申阳、西魏王豹很快倒入刘邦阵营,韩王昌被灭。占据了四川盘地、关中平原、河东之地、洛阳盆地、南阳盆地的刘邦,基本上恢复了秦在战国后期的地缘格局。

虽然项羽可以在野战中以少胜多击溃刘邦(睢水之战),但他却无法攻破刘邦依地势布下的防线。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甚至都没有能突破第一道防线(荥阳)。即使荥阳被突破,刘邦依然可以依托虎牢关、函谷关逐级抵抗。这些雄关的防御力要比突入中原的荥阳强得多。地缘上的优势使得刘邦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

很讽刺的是,项羽分封给自己的土地其实是地缘潜力最差的一块。即使他不愿意留在关中,江汉平原(楚国)、山东半岛(齐国)、山西高原+河北平原(三晋)都是比东楚更好的选择。只能说项羽的眼光太局限了(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虽然项羽杰出的军事才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国土防御的不足,但地缘潜力终是不可逆转的。即使没有刘邦,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以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的地缘优势,终结项羽的霸业的。然而上天似乎厌倦了人世间的战争和杀戮,韩信的横空出世大大加速了楚汉战争的进程,使得历史很快回到了符合地缘规律的轨道上去了。

----------------------------

当然,项羽在政治上种种不成熟的表现,丝毫不影响我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的深深的敬意。

----------------------------

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这个回答。

中国古代割据国家地理上的优势,对该国的命运有没有影响? - Diffractioner 的回答

-----------------------------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相关话题

  5万知乎用户和5万各其他平台用户穿越到16世纪谁比较厉害? 
  宋朝的政治体制有哪些先进之处? 
  日军侵华战争中国政权为何没有投降? 
  为什么中国没有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如果秦始皇多活十五年会不会成为从开国到亡国的第一人? 
  为什么日本没像德国那样对发动二战做出正式忏悔? 
  清朝除了疆域有所贡献外,还有什么贡献? 
  东北有多少满族人? 
  如何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 
  「东北」和「满洲」两个地理区域有何不同?其渊源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众安尊享e生医疗保险?
下一个讨论
购买商品,如何应对「等你什么时候过来买,就没有了」的状况?





© 2024-04-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