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秦晖?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晖评价土耳其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3581444711493632


我无法理解秦晖如此大力吹嘘土耳其,甚至说出:“土耳其比希腊更有资格加入欧盟”,“土耳其是发达国家”之类的话。

我想过辩论,但是当过于荒谬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辩论的欲望。

而且这几年土耳其里拉的情况,你只要搜一下就有。


user avatar   cai-tou-hu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不是对秦晖老师的贬低,而是褒义。


秦晖老师是今天少有,敢于大声说出常识的公共知识分子。


秦晖老师许多观点其实并不算他独创,甚至很多我最初认为“振聋发聩”的一些观点,后来接触书斋型历史学家多了,发现,不管研究哪个时代,只要认认真真做过十年学问(参加工作算),秦晖老师许多在知乎被人攻击的观点和发言,在这些学者那里是常识。


我以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大量在民间“默默无闻”,但是在业内很有知名度的书斋型学者,比如王开玺、顾銮斋、左凤荣、陆南泉……这些教授、博导在公共舆论场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在自己本专业都很有知名度。


其实他们在自己著作里,在采访中甚至在和我的闲谈里所表露出来的观点和看法,认真说和秦晖老师公开发表的观点和看法没什么本质区别。


不相信我摘录一段顾銮斋教授接受专访时讲的:


中国则不同。基于家天下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基本理论,人们无不认为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皇帝如此,官员如此,臣民也如此。政府的职责是征税,臣民的任务是纳税,各安其业,各守其位,各尽其责。而政府就如一架高速运转的征税机器,运转到夏季,就完成了夏税的征收,运转到秋季,就完成了秋税的征收。不仅臣民不会质疑他们在其中应享有什么权利,即使是那些抨击“苛政猛于虎”、为臣民鸣不平、甚至为民请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官员,也不会认为这里存在什么问题。税民从来计较于征税的频率、税率的高低和税额的大小,却从没将税权执掌作为问题提出来。农民起义虽因赋税问题而频频爆发,遭到镇压后却又一切复归于旧。人们甚至不会想到,中古社会的这种状况深深影响甚至制约着中国学术史的发展,以至于历代史家、经济史家或食货论者,都不会也想不到去研究这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传统学术视野局限,方法单一,治学理路千年一贯,代代相袭,陈陈相因,由于历史审视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税权问题也就必然成为学术的“盲点”。


虽然顾教授说的很学术,但是相信大家都懂的,这和秦晖老师公开演讲的大白话没有区别。


所以我说秦晖老师“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当然,这也是秦晖老师可贵之处,他把一些教授/博导中间不言而喻,但是又不会主动的,清晰对大众传播的常识公开的表达出来,公开的传播出来。


当然,这不是我要苛责那些不愿意公开表达的书斋型学者,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害怕,也不是没有担当,不然他们也不会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说出这些观点,也不会把这些观点学术化的表达在自己公开出版物里。


他们很多时候是“怕麻烦”或者说“不屑”。


说实话,秦晖老师不算是特别优秀的书斋型学者,我也知道他许多演讲、讲课甚至书里都出现一些对于书斋型学者来说特别尴尬的史料细节错误,被许多历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嘲笑。


可以秦晖老师真正可贵和令人敬仰的地方在于,他愿意把一定圈子里的“健全常识”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把这些常识传播给社会大众。


很像是在沙滩上不停把鱼放回大海的小男孩。


只不过,有些食人鱼在被秦老师放回大海时还要咬秦老师,一付想死在沙滩上。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那个老婆,啧啧,有过之无不及。

跳不出个人恩怨的史学家,无异于手抽筋的药剂师。


user avatar   liu-yiming-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的理论很吸引人,但依赖一个叫“天钩”的东西。

即天上垂下来一个钩子,你可以把任何东西挂上去。

这个天钩要能承担非常大的重量(福利),又要吊在天上而不让地面承担重量(自由)。

那么你觉得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钩子吗?

对应到现实里,是把自己的东西(权利要求)挂上去,要求政府承担重量而自己不承担重量。那么落到现实,实际上是要求别人为其承担重量。

所以这是自由派构造出来的一种成本转嫁的主张,十分具有隐蔽性,而操作又可以简化为“要”而不深究。对应到现实就比如废青,要不到就捣乱,要就是绝对正义的,既无视现实如何承担,也看不到背后的真实原因。

而其实真正的重量是自己去承担的,是人们共同构建而得到的结果。争取权利仅在甩掉骑在自己身上的人这件事上是对的。


user avatar   wei-li-xi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佬关于其他方面的观点暂且不论,翻书的时候看到他佬关于日占伪满洲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需要算入民国总体经济进步的部分,论证过程十分震撼。

他佬的逻辑自不自洽诸位自行鉴别,但我相信哪怕中国当时被瓜分成数块,只要最后再次统一,那么殖民阶段的发展就能够完全正当化,这不就是典型的 现在决定过去 的视角。

至于我们那些为了达成这些所谓的“成就”,而被日寇当作奴役、杀害的先辈们,怕是完全不管他佬的这一段论证,直接干他佬就完事了。

立场的差异和逻辑能不能自洽是两回事。


user avatar   gkn-cny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明了“低人权优势”一词,完美解释了今日面对疫情美国“保经济不保人权”的行为逻辑


user avatar   hong-bo-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先生是一个可怜人,这一辈子因为早期的某些经历迅速的转向了批判大一统、批判毛、批判执政党的道路,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激进。

秦先生本人在智识上基本上达到了造派老三届鼓动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那些没有读上高等学府,没有太强的逻辑能力的造反派,基本上可以听懂他在说什么。这也是那个年代造派大佬普遍的状态,说他们不学无术,他们还算有点儿基本的学术素养;说他们研究有术,那可就太高估他们受众的知识水平了。

而秦先生在新世纪被辛德勇先生、被吴思先生捧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史学界的后辈,看这个老头太惨了。实在是坚持了一辈子的狂想,但没有任何的收效,所以秦晖在成名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手上的学术话语权,尽可能的影射和攻击,基本上做到了一个合格的欧美外宣知识分子的本分。很明显可以看到,在秦先生的诸多弟子当中,很多人都走上了了解中国基层政治和中国基层动员模式的道路。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去了美国,成为了美帝演变的贴心人,美国少有的知华派。

如果说,第二种忠诚的知识分子是试图在党国体制下对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改变,借机夺权;那些余英时先生的后继者是希望通过社会的全面改造,退回到那个知识分子的或者说士的黄金年代;那么秦晖先生和他的许多学术后继者希望的,则是通过打破秦制,让中国彻底的成为一个适合被殖民的国家。中国历史以大一统为特色,官僚机构虽然有些庞杂冗余,但大体上能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动荡。在县级和以下江山与闲居的士,能够起到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润滑作用,这套东西就是余英时先生念兹在兹的社会结构。但秦晖先生看的很敏锐,如果想真的让中国人变成外国人的奴才,这套体制是非常大的障碍。因为中国在行政治理上的出色,任何侵略者都可以将社会交付给这些官僚,长期之后就会被架空;而秦晖先生希望达到的,是通过对于官僚体制的起底,对于科举制的摒弃,以及对于社会的流沙化改造,达到他欣赏的后学刘仲敬希望达到的局面——一个四处分离、难以统合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对于殖民者来说,就是吃得下的中国。如果这能成真,某敏感词一直希望达到的所谓殖民400年补课,就终于有机会达成了。

我始终觉得,对于像秦晖先生以及我们刚刚提到的某敏感词这一代人,要有一种同情和怜悯。这种怜悯不是敬意,而是看他老去的无力和滑稽形成的某种嘲讽不起来的情绪。秦先生在疫情期间上蹿下跳表演自己的立场,已经让他在中文世界当中成为了一个大笑柄。但是,随着现在鼠人的兴起,很多年轻的孩子什么都不要,就想要夺权,想要爽。既然那么想夺权,就推荐各位宣传使用秦晖先生的框架,因为以各位的懦弱、情绪化和急功近利的嘴脸,倘若中国不被殖民,各位是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也成不了中国社会里的人上人。因此,华山一条路,各位多努力哦。

观察秦晖先生,值得同情的还有一点:一位在早期,怀揣政治理想和信仰理想,主动投身到一场混乱当中,试图从中牟利的年轻人,在被现实打击之后,迅速变成为了这个政权最坚定的诅咒者和最阴暗的反对者。这恐怕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兔友转神友最好的体现。就在这个平台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人。比如王姓大V、赵性大V,这些人在大概两三年前都是希望通过引领所谓爱国公民运动实现自己成名立业的爱国青年;结果在被锤了之后,马上一转成为敢于冲塔的大宝贝、自由代言人、社会良心。看看秦晖先生的经历,你就知道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社会的脊梁,他们的转向也不是什么看透了某某主义的本质,而只是被夺取权力过程当中的血腥,和正常人维护社会秩序、过安定日子的决心吓到的,一群可怜又可笑的可恨之人。

祝我们的社会少一些秦晖先生。

祝每个想要夺取权力的野心家,最后都能变成秦晖先生这样的人。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位领先了时代,非常具有先见之明的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低人权优势”的相关理论。

我为我曾经的无知与偏见向秦晖老师道歉,如果没有他的理论,新冠疫情一年多来发生的诸多奇观我们甚至无法找到对应的理论来解释与阐述。


user avatar   tian-feng-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说他的立场,就只以治学态度来说此人就很不端正。


秦晖: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印经济发展的长时段对比

但是在改革前的20多年间,中国农业对印度的优势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中国放弃了城市化,把农民禁锢在农村,靠人海战术增加了产量,却牺牲了劳动生产率。而印度这期间城市化比中国快(当然,大量农民进城也扩大了贫民窟,就像我们这次在孟买和浦那看到的那样),并且靠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产量的增长也快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批学者在莫干山举行“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讨论会”,会后发表的《纪要》提出以下共识:解放后至改革前,印度粮食年总产量与人均产量一直低于中国(按:这实际上是延续民国时代已经形成的局面),但两项差距都在缩小,即印度的两项增长率都高于中国:1952-1981年间,中国粮食总产增长1.04倍,年均增长2.5%,而印度增长1.19倍,年均增长2.75%。1952-1978年间,中国年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5.2%,年均递增0.55%;而印度年人均增长23.7%,年均递增0.8%。而且这三十年间中国粮食生产商品率在下降,印度则在提高。50年代中国粮食净征购量占总产量17.4%,1982年则降为15%左右。印度同期的粮食商品率却从7%上升到33%。结果,中国从50年代的粮食出口国变成70年代的粮食进口国,而印度则相反,从五六十年代的粮食进口国到70年代破天荒地变成了粮食出口国。(注:王红生:《关于1950-1980年间中印粮食生产状况的一些思考》,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化论坛》创刊学术讨论会论文。)
  至于非粮食作物,这一时期中国棉、油增长快于印度,印度乳产品及水果增长高于中国。综合而论,据印度学者斯瓦米《中印的经济增长:1953-1970》一书计算,也是印度增长更快:1952-1965年间,印度非粮食作物生产年均增长2.9%,中国只有2.3%。合计粮食与非粮食作物,整个农业的纯新增价值增长率,在此期间中国也低于印度。(注:SubramanianSwamy.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India,1952-1970:a comparative appraisal.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最后,在农业方面,甚至不仅关乎农业而且实际上涉及基本人道的方面,改革前中国与印度之比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阿马蒂亚·森提到的那个著名的事实:改革前中国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和平时期大饥荒,而历史上饥荒比中国更频繁的印渡,独立后尽管农业产量仍然低于中国,却在宪政民主体制下成功地消除了饥荒现象。

这是他关于印度和中国前30年农业发展的文章,里面的数据都是真的。但得出的结论我相信,但凡了解印度中国农业状况的人都清楚这是胡说八道。

他根本不敢把人均产量列出来,因为实际列出产量他这套数据游戏就没法玩了。

印度7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每天9两半,中国人均占有量每天1.9斤。就这样印度能出口粮食都成了秦晖嘴里印度农业发展更好的证据了(78年中国净进口粮食700万吨)。 还能说什么呢。当然在秦晖看来印度靠着皿煮大法已经有效消除饥荒了。

===========

贴一篇以前的文章


user avatar   xie-lie-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学时候他来我们学校讲学近距离见过一次。记得他当时讲座脉络是政府全责对等,北欧政府管的多但福利好,美国政府福利差但自由管的少,而我们不幸拥有全世界最喜欢权力和最喜爱推卸责任的政府,一个半小时都是围绕这个。

现在想不过是屁股歪了,对着弹孔画圈圈当靶子,但那时候刚上大学见识少,没出过国,没见过外面还有更烂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没想到那些更自由或更讲福利的能搞出群体免疫这种变相灭绝政策,便还觉得挺有道理拼命鼓掌。同时期还有闾丘露薇来,也是各种私货。

只能说年轻人成长挺不容易的,很容易被这些人散布的歪屁股价值观绑架被牵着脑袋绕弯弯还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而沾沾自喜。




        

相关话题

  中国为什么要参与朝鲜战争? 
  为何人们在谈及元朝和清朝的版图时,往往将开拓领土归功于统治民族,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全体官民? 
  公知究竟是个什么群体?他们的危害性究竟在哪里?可有大佬给指点一下?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讨厌孙权背刺的到底是站在谁的立场上? 
  如何评价赛福鼎·艾则孜的历史功绩? 
  从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很多人称其国家强盛、繁荣富强,百姓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韩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的“抗美援朝”? 
  李世民魂穿同龄的岳云会怎样? 
  我不喜欢学习历史,这对一个人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讨论
汉族和回族若是真的结婚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真的会很不便吗?
下一个讨论
大家对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著作 《我们是谁》(另译《 谁是美国人》)有什么看法?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