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产,在财大就读期间很努力,五年或十年后能到一个什么地步?
说明:本回答都是基于自己身边的案例,样本有限,读者可能也更适合希望能在五到十年后有突破中产阶级的校友,或是在学校希望了解到一些外面信息的师弟师妹,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见谅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在财大这样一所素以培养公务员或银行职员等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的211学校,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能达到的最高高度是怎样的?
我先说说,我了解的同期的顶尖名校的学生的典型路径:毕业后进入投行/咨询/战略岗/外国工作(起薪20-30万,金融类的最高能到60万左右)-工作三年后读外国MBA(M7/M16)-选择跳到PEVC/公司战略岗(起薪60-100万)-7-10年后基本在100万年薪以上
根据我自己身边的一些观察,随着时代改变,选择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以往财大著名的官场上的校友案例估计会越来越来少。所以,相信在毕业后五到十年,优秀校友主要会集中在职场或是学术界。更具体来说,排除少部分创业在短时间实现财富积累的,相信大部分都是依靠自身在职场上的晋升等来获取回报。而在如今的职场,工资及相应待遇最高的除了互联网行业,就是金融行业或高端服务业,以投行和咨询为代表。在投行方面,如果仅以本科毕业来看,因为投行主要要研究生学历,最好的情况是能在本科阶段找到国内非一流券商的实习(而且实习地点往往不一定在北京上海),因为直接毕业最好也不过是进国内券商,而且主要是中后台的岗位。而如果再想往上走,必须要就读国内外的顶尖名校,国内的如北清交复人浙南,国外的如哥大帝国理工以及香港的港大科大和中大等,而即便这样,除了在国外有可能找到一些当地的投行实习或工作,其他的最厉害也不过是中金或国泰君安等,或是外资商行,而其实还对人的其他经历要求很高。而咨询方面,财大直接毕业比较能接触到的是四大的咨询,而通过教育背景的提升能接触到是埃森哲和TW之类的某类咨询,像MBB和罗兰贝格科尔尼之类的,即使是暑期实习都很难拿到。当然,在工作三到五年后,也有极少数能通过券商往上跳,但基本都需要起码项目经理以上或本身有其他的教育经历。在投行和咨询方面,外资的基本不太可能招财大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身边有很努力去了北大或是国外名校的朋友,依然很难进,当然有逆天关系另说)而在互联网方面,因为财大大部分学科都是经管类,最适合的职位是产品经理或市场类的,由于这几年的工资平均较高,能达到一万以上,但长期来看,这个水平会回归理性,而且相比那些其他好学校由工科转了产品或市场的,财大出身所具有的表达能力强的优势在后期会越来越不明显,而且管理团队确实对交叉学科的知识要求很高。当然,财大本身在法律这块也是传统名校,所以人才也很多,但因为不太了解,暂不作讨论。
因此,综合来看,财大本科毕业最好的出路还是保研,因为国内好的学校本身的校友圈和资源能弥补财大本科出身的缺陷,认可度高;同时二到三年的时间,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比较适合普通中产的朋友。
另外,出国就读世界前三十的学校,也能弥补财大出身的劣势,但根据领英查询的结果,全世界前十左右的顶尖名校,财大的还是基本进入不了(前十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MIT伯克利,牛津剑桥等)
而如果选择工作的话,互联网公司,四大或是在国外的工作机会都会是不错的跳板。
很多年前,当自己走出复旦的光华楼,结束与来自复旦交大的博士和硕士一起的面试,曾记下这样一段话:“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好像只认可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还可能要研究生。对于财大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我们要用更多的气力去抹去人们眼中固有的印象。但是既然有方向,那么路就在脚下。幸运的是,在我的周围也有一些人和我一起走着这样的路,他们不在名校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着心中的方向前进。有的时候,我们的追求好像不仅仅代表自己,证明的是一个群体的价值。”
以下为2019年后更新的一些啰嗦话:
不少师弟师妹问我一些选择哪些好,应该选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其实每个人面临的选择都不一样,我也很难从只言片语就告诉你怎样是更值得的人生。但可以分享的是,回头来看,不管选择怎样的人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些技能有哪些:
1、英语能力,在我一路的过程中,英语跟很多接近native speaker的朋友没法比,但要比的是自己比过去强一点点,逼自己在生活场景中去用英语,在工作场合掌握关键性的一些专业表达,一定要学会真正外文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英语好了一定可以多很多机会,因为这些多了去参加联合国等会议和参与英文报告和谈判的机会
2、多动笔写点东西,写作是最好的名片,在一两个领域有深层次的专业思考,尤其是财经出身,需要去找交叉领域的机会,个人现在就尽量积累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
3、学会感恩,对每一个帮过你的前辈和朋友感恩,并在适当时候回报,说话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要走的远,一定要有人愿意带你,将心比心
4、每年给自己列一个目标,工作几年,尤其容易感觉诱惑很多,更不用说啥当初的梦想,连每天是怎么过的都容易混过去,这时候不如回过头看看每年给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过了五年十年,回来看看当初自己很多想法又实现了吗
另外很想说说看到一些出身不错的同龄人身上的一些特质,这些可能不仅仅反映在找工作上,在未来5-10年慢慢拉开差距:
1、广阔眼界和国际视野:这种表现在当我们苦于雅思等各种英文考试的时候,别人能娴熟得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一个国际事件发生后对前因后果如数家珍
2、重视历史和文笔:注重看历史可能是身边人一个很少被谈到的话题,但却是碰到的很多前辈包括同龄人积累深度思考的基础,见过有在不特别做准备直接背完滕王阁序和把唐宋明每朝皇帝事迹背出来的,历史背后和规律和联系是值得深思的
3、恐怖的专注能力:其实把四年划分为每一个月,会发现四年时间里有太多逆袭和积累的机会,但有多少人能真的做到在一段时间就专注做一件事,去图书馆就不玩手机,不拖延说把一件事就完成呢 认识有个北大的朋友硬是能闭关两个月考了LSAT去了哈佛 一个月拿下CFA
更新下自己的背景(16年更新):拿到过G5里的四所包括帝国理工和剑桥,美国有纽约大学,曾经有外资战略咨询、联合国和PE实习,曾于斯坦福和LSE交换学习,现在做跨国科技考察和投资。写这篇帖子的根本目的也是希望财大人能走出去多想想同龄人在以怎样的方式成长,机会总是有的,只是看有多努力!
再更新下:目前能拿到的工作offer远远比咨询好,将来的同事也是麦肯锡斯坦福类的背景,也可以转向BAT的前沿技术部门。
继续更新(17年更新):自己目前已创业,拿到知名投资人百万级风投,招的团队成员都是清北交复出来的。身边的好兄弟有在北大读博士,要不拿了30万+的投行offer.还有在创业公司做产品总监的,我们都是毕业三年。
Upload一下19年的现状吧(抱歉换了手机,这个号好久没上):自己之前创业有失败过,短暂当过某VC的北京负责人,进过某BAT实验室当技术发展总监,目前在某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当AI高级研究员,老板和身边都是普林斯顿博士后和Blackrock这种出来的,之前北大博士朋友现在毕业有拿到很好的海外和国内高校的教职,之前有过伯克利的访问学者经历,也有北大硕士朋友进过中金目前在某买方基金,互联网的朋友进过头条现在在二线互联网公司当组长,这几个都是财大毕业后到现在关系最好的。过完几年,发现对很多人和事看法都不一样,心态会平和很多,另外坚持努力很重要,为人要正和靠谱,水滴石穿,我现在非常自豪地说自己是财大毕业的,出身代表不了什么,关键是你本身具备的能力。祝福所有在财大有梦想的人,一定都会有所回报,也要珍惜一路走来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