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爆发核战争,有哪些生存措施?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在bbs讨论什么书最适合核战后的末世搞科普,重建工业社会。说来说去,发现旧版《十万个为什么》最合适,尤其是1970年

工农兵版

和1980年

纸箱版

。然后有人忽然醒悟:“国家出版这套书,本来就是为冷战做最坏准备吧!”


细思恐极之后,我发现这个猜测不算离谱。《十万个为什么》的中文版出版工作从1961年开始,1970年的

文革版

和1980年的

纸箱版

是该丛书出版量和影响力的最高峰——正好对应冷战对峙最激烈的时代。1970年的版本专门加入了两册军事内容,1980年版本则强调便携性和成套出版。如果冷战真的转变为热战,如果战略力量极为有限的中国被迫加入一场毁灭大多数工业城市的核战争,每一套书都将是末世的文明火种,和县城乃至乡镇残余的三线单位、“五小工业”一起发动文明社会重建,夺取战后秩序主导权。到现在我还记得这套书讲述的地质学常识、化肥制造流程,以及在山地侦察时绝对要避免沿分水岭移动(棱线上最容易暴露)。

如此看来,我们这些当年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也参加了冷战,被计入了末世战略潜力储备。以后老了,孙子推着我的轮椅去晒太阳,顺口问我一句:“冷战最危急的时刻,曾祖父在建矿山对抗美帝封锁,曾祖母当乡村老师教学生反苏修,爷爷你在做什么?”我就不必羞愧地小声说:“那时候我在操场上打玻璃球,揪女生的头发”。咱老人家也有资格猛力咳嗽一声清清嗓子,郑重其事、毫不羞愧的回答:“我负责为重建文明积蓄战略力量,那可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任务……”。


顺便说一下,《十万个为什么》只是类似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一套。像下乡青年携带的《知青自学丛书》、《公社建设手册》,《土法炼钢》、《民兵教程》之类都是末世神书。穿越到古代时带上一套,走体制内路线是治国平天下的攻略,走体制外路线那就是聚拢万众的高阶道法。当年黄巾首领张角不过是【

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

】。你带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岂非胜他十倍?

就算核战未临,穿越失败,遇到这些书也最好保存一套,就当是纪念毛泽东时代这个

伟大进步年代

的文物好了。评论中有人说这些书是前互联网时代的知乎,我觉得这个形容还不太合适,因为书没法交互意见,只能单向传播。这些书加上一套完全版《辞海》,应该算是一个静态化的纸质山寨版百度百科或者维基百科。互联网时代这些书变成文物和收藏品,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只有在文明崩坏的时代,他们才会成为承载文明底线的力量。


相关回答:

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样娱乐的? - 马前卒的回答
如果你回古代,你会带什么显示神迹,成为古代人的神?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ceng-xiao-hai-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板蓝根


user avatar   oinonik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还记得军校课本上的相关内容:遇到核爆时,背对核爆方向趴下,双手抱头,保持心态乐观。

时间久远,具体教材已不可考。各位一乐就好。


user avatar   sun-shuo-x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1964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始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



三线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批深藏于深山的工厂企业,为了解决所建造的工厂运行能力,各个工厂均建设了配套的住宅、医院、商店、学校乃至影剧院等一系列设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最初选址过于考虑国防军事因素,导致原料运输困难,产品外销不便,缺乏市场反馈,几无技术支持,大批凝聚前人汗水鲜血和人民财富的三线建设工厂关停并转。大批职工和在附属设施安置就业的职工家属在变革的大潮中几经起落,命运多蹇。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06期

这和题目有何关联?答案是:三线建设并不仅仅是一次战备,它同时给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如何重建文明?

在三线建设的经验上,通过归纳总结,在1970年的四五计划中,中国决定中央财政拨出80亿元在全国几乎每个县进行五小工业建设,1970年的8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总共只有382.37亿元。尽管这80亿元并非一次性拨付到位,但建设“五小工业”即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县建设一套独立的能自我维持、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中国为核战中最坏的可能早做打算的意图已经体现。

“五小工业”即建设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建立起五小工业,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最基本需求,在生产上可以互相支持的工业体系,并依托这个工业体系为当地的农业提供三机一泵(小型拖拉机、柴油机、发电机和抽水泵),三机一泵只需要少量的通用机床和部分模具即可生产,这些基本机械配套小化肥厂生产的化肥,即可以在当地为农业提供必要的机械化支持和化肥支持,确保核战后少量未经污染的土地能尽可能地养活幸存的人们,并可以在此五小工业的基础上扩展建造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实现工业文明的再造。

姜宝林先生的作品


在我们没有爆发核战的这个世界时间线上,五小工业由于它们规模较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成为了低成本重复建设,在改革开放后除了少数最终历经磨难改头换面生存下来,大多数都被时代所淘汰。先辈依靠工农业剪刀差节衣缩食积累下来的财富损耗殆尽。

然而,五小工业的建设,为中国人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即如何在近乎完全空白的基础上,建造最基本的工厂并进一步产业升级,形成互相支持满足基本需求的工业体系。

这里面最难的部分,在于人。

在共产党人取得全国政权的初期,在各个县乡,农民通过扫盲班进行最基本的扫盲;从学校里毕业的学生哪怕是高小毕业也被认为是“文化人”;另有少数旧社会知识分子,念过之乎者也,但和学生一样对工业生产完全不了解,极少数从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集中在国家最急需的工业部门和军工部门,难以支援这些县城乡镇。如何把对工业生产、建设近乎外行的一群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组织起来,最终锻炼出一支能组织工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最难的。他们没有安全生产常识,没有任何设备操作经验,没有统筹安排协调生产的经验,没有产品质量控制方法,没有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废品的运输、保存、分发、使用、控制、回收、分拣等任何一项的从业经验,甚至对以上流程完全没有概念,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有满怀激情和少量手工具。

通过不断的实地实践、总结、乃至损失和牺牲,人们将这五种工厂的选址、评估、建造、试生产、批量生产、产品改进和人员训练方方面面的经验(无论是失败的经验还是成功的经验)详细地写成书册——这些书册后来被称为“土法上马”,因为这些书并非给专业人士看,而是尽可能地放低阅读者的门槛,阅读他们的人可能对工业生产一无所知,对如何使用和调配资源来组织生产一窍不通,甚至可能缺乏最基本的工具和原材料,因此这些书中常见的讲到:没有XX,就用XX来代替,代替的要领是……比如说,没有钢筋混凝土,就用竹子做竹筋砼,并且详细地写明了如何给竹子进行防腐、如何捆扎才能牢固,如何施工,甚至为竹砼测定了承重能力等一批参数。

这是当年的高中课本



工厂可以毁弃,矿山可以炸毁,道路可以掩埋,但只要宝贵的经验仍然存在,物质基础就有恢复和重建的希望,在核战的时代,一切剩余下来的物资都是宝贵的甚至无可再生的,经不起反复试错来寻求最有效率的利用方式。所幸在和平时代,我们曾经进行过几百次小型工业体系的建设,从项目选址、评估到具体到每一个车间发几个饭盒、配几台车床都摸索出了一套珍贵的经验。

在今天的大工业时代看来,这些经验原始而落后,这是那个过去时代的人在筚路蓝缕的建设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印迹,在那时,国家的边境上敌对者陈兵百万,国家面对核威慑时能够采取的最广泛的应对方式是普及人民防空教育和用镐头铁锹挖防空洞。这是一个面对强敌的家族在前途未卜之时写下的一封家书:即使有一天灾难临门家道中落,希望有儿孙从此书中看到先辈在家计穷困、外敌环伺中构建家业的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这是一笔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用到的精神遗产,当然,也许永远也用不到。

重整河山待后生。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一战西线、二战苏德战场、二战太平洋岛屿,这几个战场哪个更残酷、惨烈? 
  从七楼跳下用枪向地面射击枪的后坐力能让人不死吗? 
  如何评价西奥多·罗斯福? 
  历史上著名的馊主意有哪些? 
  战斗机俯冲飞行时,机载雷达能否烤熟地面上的物体? 
  如何设计一套有效方案肢解美国? 
  明朝修建的雄伟坚固的南京城墙,为什么没有在明朝发挥什么作用? 
  大陆打巷战的能力如何,如果跟中国台湾军队巷战会怎么打? 
  如何评价朝鲜战争在世界战争史的地位? 
  古代,近现代有哪些人不满18岁已经上战场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F1 等赛车运动车手的过弯走线不是贴着内弯?
下一个讨论
日本女性结婚后多回归家庭,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不是一种损失?





© 2024-04-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