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江南生产线确实存在的话。
按一艘航母船台周期四年计算。
在002完工后。
正常节奏是每两年下水一艘。按服役周期50年计算,未来中国航母数量是25艘。
因为航母生产线这玩意不是说想停就能停的,每停一天都是巨大的浪费。设备闲置,工人工资都是一大笔钱。美苏造航母都是一艘下水,下一艘立刻开工。
英法的间歇式造航母,每次都要浪费一大笔钱添置设备雇佣工人。搞得戴高乐造价直逼尼米兹。英国航母折腾好多年还没下水。
所以说今后航母就是两年一艘或者四年一艘的节奏。
我的感觉是:
无论你对星辰大海态度如何。
星辰大海,恐怕不只是民间的意淫。
因为至少在航母数量上,我第一次看到了不以美国为目标的气魄。。。。。。。。
最大美粉?那只是刚上路的时候。。。。。。。
最后解释一下我对航母数量问题的看法:
1:要不就造4艘以下,用来保护次要利益。同时显示对美国的尊重。这种情况下,搞两条生产线简直是美谍行为。
2:要不就造15艘以上。如果考虑到美国会跟进增加航母数量,那么就得20艘以上。原因很简单,既然要打,就要打赢,输得好看些跟惨败没有区别。而在打赢这个问题上,7-8艘和0艘没区别,都是输。
3:四以上十五以下的任何数字都没有意义。既刺激到美国,打起来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
得看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A、控制近海1000千米地区
不需要航母,只要足够的核潜艇+反舰导弹+第五代战机就可以,大力发展区域拒止体系,自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B、控制西太平洋地区、南海地区以及拥有在马六甲投送兵力的能力
需求6~7艘航母,这里指的都是排水量八万吨以上的重型航母,美国核动力航母极限情况下也就能出动7到8艘,撑死9艘不能再多,即使是海战的情况下,一般2倍的兵力才能保证绝对优势,9艘航母一起来打群架的情况下,6艘航母+靠近本土的优势还是挡得住的。
完全可以将中国本土作战力量往外延伸5000千米左右,这也是中国空军不依靠海外基地的极限覆盖范围了,再远的话空军战略力量覆盖不过去,没有空军掩护,海军是很危险的。
但这个也就控制西太平洋,印度和东南亚,基本上可以保证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了。
C、全球争霸
需求12艘以上航母,随时可以出动8艘以上航母执行作战任务,并且要不低于20个海外大型军事基地,保证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部署。
目前来看,中国已经做到了A,正在努力发展B,建国133年成功度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就肯定能做到C了。
至于为什么说建国133年才是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我国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年不动摇,而我国建国第33年才提出了特色社会主义。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谢谢邀请。
北京冬奥会开幕好几天了,精彩绝伦的开幕式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大家心里都清楚,奥运会这种国际盛会,意义远远超出体育比赛本身。举办一次奥运会,本质上是大国综合实力的全方位体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科技实力。本次北京冬奥会确实出现了不少有趣的新技术,我感兴趣的则是云上全息通信技术让光学相关的“黑科技”得以更好发挥,比如昨天一个叫做Cloud ME(云聚)的“全息显示仓”,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现在了2022北京新闻中心给全国观众拜年。
这个“全息显示仓”要实现的目标非常简单:让远隔千山万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上海)的两个(或多个)人仿佛处于同一空间中进行交流。而且从实际的观看、拍摄与交流方面来看,对记者们来说,虽然两人都不在眼前,但效果上与他们俩站在面前几乎别无二致。
当然了,虽然新闻中名称叫“全息显示仓”,但实际上这是生活中广义上的全息,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物理意义上狭义的“全息”是衍射成像的技术,但目前的技术还远远做不到理想的动态全息显示,这是整个光学领域圣杯级别的高难度挑战。
此次堪称黑科技的“全息显示仓”虽然不是严格的物理全息,但在立体感与真实感方面远远超出了目前普通显示屏所能呈现的显示效果。可能还有小伙伴没看现场的视频,可以看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3958962386739200明明这是一个显示技术,官方的名称为什么叫“阿里云聚”呢?其实这是因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艳的效果,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不仅仅是我们看得见的面前的这款显示屏本身,还包括我们看不到的、尤其是云端的大量黑科技。
要能够实现我们看到的这么棒的发布会效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黑科技”:
(1)拍摄与显示的硬件设备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发布会现场的“全息显示仓”是一块一人多高的高清大屏幕,用于显示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两位嘉宾的实时影像,仿佛两个人都同时站在大家面前。
从官方透露的消息来看,拍摄端的硬件布置大概是这样的:
拍摄端在摄影棚内,有常规的灯光、交互提示用的电视屏。除此之外,还有一块不太常规的屏幕,那就是用于显示另外一个人的“显示仓”。而且这个显示仓的位置和角度是特意设计过的,使得望向屏幕中的人时,拍摄出来的视线恰好符合两人站在一起时的视线。如此一来,物品的交接才会显得如此自然。
(2)符合广播级稳定要求的实时通信网络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本质上这不就是个复杂一些的视频会议嘛,只不过级别更高、屏幕更大、清晰度更高、稳定性要求更高。非要这么说倒也没错,但是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技术,随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可都是非线性陡增的。要想实现类似高规格发布会的万无一失,网络传输环节要实现的保障度是远远超出大多数时候的。
比如为了能够实现发丝级的“全息复刻”,拍摄的原始画面清晰度是非常高的,如果按照传统方式传输,将挤占大量带宽,极有可能遇到网络拥堵问题。阿里云聚这次采用了一种叫作“窄带高清”的技术,能够在节省50%带宽的情况下,仍然保障画面的清晰度。
另外,即便我们使用的是运营商最高带宽的宽带套餐,日常生活中还是难免会遇到网络信号不好的情况,造成视频会议时的画面卡顿。平时会议稍微等一等倒也问题不大,但是对新闻发布会这种高级别会议,卡顿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为了能够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画面流程,阿里云聚开发了“弱网抗丢包”技术,能够在80% 丢包下可提供流畅通话,同等丢包环境弱网传输效率提升65%,实现良好的实施传输效果。
(3)强大的云端算法与算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记者会现场的全息显示仓中,张勇与巴赫所处的似乎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两个人的身后似乎有一定的纵深,墙上也有很自然的阴影效果,使得图像出现了较强的空间感。其实这种光影效果是计算机实时渲染出来的,起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是需要强大的算法与计算力的。
其实需要算法与算力的远不止视频的实时渲染。比如音频的处理,我们都有过在嘈杂环境下开会的经历,要想听清对方讲话是非常困难的。阿里云聚通过亿次通话数据验证和海量历史数据回归,实现了持续进步的多场景智能降噪能力。而这同样需要算法与算力的加持。
根据研究,要想实现流畅舒适的交互效果,延时必须控制在200ms以内。
也就是说,端到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比如音视频转码、光影渲染、音频智能降噪等等功能,都需要在200ms以内实现,这需要高效的算法与强大的算力,靠拍摄或发布会现场的端侧计算机是无法做到的。阿里云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云处理+端渲染”技术,即通过实时通信与云上处理的技术结合,解决因端侧算力受限的难题。
其实可以看得出,这次的高级别新闻发布会算是阿里云聚的一次“亮剑”:连如此高要求的场景都能hold住,其他的应用场景更不在话下。很明显,这种“宛若就在面前”的显示与交互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很多其他的应用场合,比如远程教育、虚拟社交、远程VR操控等等。而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甚至只用它来开个远程视频会,都让会议显得更温暖了呢……
哪吒不知道,说说孙悟空。
看过某个物理专业人士的测算,孙悟空带着金箍棒坐筋斗云撞击物体,金箍棒的质量加上筋斗云的速度,会引发一场相当于60枚大伊万这样的超级大氢弹的爆炸。
孙悟空用金箍棒朝敌人腰部横扫,敌人会被直接腰斩,并且伤口部位由于温度过高而碳化。
金箍棒如果能无限缩小,由于质量不变,可以活生生制造一个黑洞。
孙悟空可以举起两座山在天上飞,也就是大概能举起十万亿吨的东西。
孙悟空的肉体强度可以抵挡接近光速的粒子轰击。
如果孙悟空加入复联,也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灭霸来到地球,悟空坐着筋斗云撞击灭霸,灭霸直接原地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