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 60 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经历过大起大落,很难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45岁还一事无成的男人,是如何保持那种永不甘居人下的野心的。


user avatar   cheng-yu-12-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真,以曹操那个出身,那个家庭背景,那个受教育度,那些个兄弟哥们……光说八虎骑里多少曹家和夏侯家的血亲?曹家出了多少善战能将?且不说虎步关右夏侯渊和莫名其妙夏侯惇。妥妥矮富帅还是文艺青年官二代+富二代。曹操生下来就坐拥有多少天然资源造就出曹操后来才能和成就。

孙权那边更不用说了,从孙坚打下的江山和人才到了孙策扩展阶段到孙权接手……又是一个富二代+官二代+将二代……

转眼看刘备,东汉末年的独生子女,家里穷得没法没法织席贩履了靠几个叔叔伯伯接济上的学,人先主好容易认识关羽张飞拉去桃园结拜才成异姓兄弟。

那个年代,亲兄弟亲儿子都不靠谱(参考马超)更何况是结拜的?你能保证你结拜兄弟不给你背后捅刀给你献完青春献人生吗?

人刘备能。

你能腆着脸说自己是坐拥一百二十个儿子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吗?一直能忽悠后世一千八百余年。

人刘备能。

你能贵为左将军还三番四次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地去骚扰诸葛亮吗?人诸葛亮都躲着你了,人要脸树要皮,就一般人脾气,第三次去就得冲进草庐把诸葛亮揪出来打一顿。最少最少也得气得拂袖而去,你能气定神闲等着一个比你小二十一岁的倒霉孩子卧龙睡醒还笑脸相迎吗?

人刘备能。

你能身为一个老爷们为了联合孙氏就要迎娶那个大龄剩女孙郡主还要被她一群带着武器的婢女恐吓到常戚戚的境界还无怨无悔还没有发生家暴吗?(保护自己不被孙郡主人身伤害,孙郡主那暴脾气……可以参照孙大虎)

人刘备能。

其它不多讲了,打字太累,你别觉得刘备就会哭,会哭的多了,你以为你学会哭了就能成汉中王吗?小时候在涿县撒尿和泥光脚丫子和小伙伴玩的时候,人刘备指着很像羽葆盖车的大树就说了: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有华贵的羽毛覆盖的天子之车,皇帝专用;如此言论无异于”我要当皇帝“。吓得他叔父刘子敬对他说:“你别胡说,这是灭门之祸……】


人刘备说话算话有没有!小时候说要当科学家宇航员的,有几个成功的?人刘备从小就要当皇帝了,临老愣是登基当上了。

汉昭烈帝怎么了?

谁能一辈子都对自己说话算话的?

只能说刘备这一辈子,过得真值。

等你六十岁依旧庸碌无为再看刘备的时候难道不觉得他才是最厉害的那个么……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便说的一句话,没必要过解,没什么根据。

我都不明白某些答主哭什么。某些人把早年刘备描述的一无是处,居然说刘备没根基、背景。人家刘备15岁时,他母亲就让其拜卢植为师了,刘备的同学就有公孙瓒。卢植是太守,大儒马融的弟子,卢植同窗是郑玄这样历史上数得上号的注经大师。这样刘备出身还不够硬么?

现在有个人15岁的时候,陆昊给他教经济学,和北大厉以宁是徒子徒孙关系。这孩子同学里出几个省长,师叔里有弗里德曼这样级别的诺贝尔奖得主(随便编的)。他自己创业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还破产很多次,不过48岁的时候终于创业成功。你看他传记里说自己没背景,创业阶段筚路蓝褛,然后你痛哭流涕,你说你哭的荒唐么?

48岁赤壁之战前刘备是没什么成就,主要原因是他能力不行,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自己的视野。他祖宗刘邦48才起义的,之前不过是个乡镇领导,山林野寇,可人家7年后就统一中国了。刘邦是比刘备背景好,还是比刘备起事时间久?

刘备和刘邦差距的最主要方面,就是很多人夸他的驭人之术。比如刘备太过于任人唯亲了,他的政权最后也就毁在这个上面。刘邦敢把军队给韩信,可刘备是怎么对待赵云这样长时间外来户的?再比如用人不疑方面,刘邦对萧何是什么态度,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又是什么态度?再比如在情绪波动时对待建议的态度,项羽都要把刘邦的老爸杀了,刘邦照样可以和他签合约,搁刘备这他,关羽死了,他听诸葛亮等人的意见么?

总的来说,刘备这一生取得的成就自然不容易,但根本没有某些答主描述的那样理想化。


user avatar   kuang-gua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在“四十不惑”或“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就应该经历了社会足够多的毒打,就应该明白刘备由一介布衣成长为三分之主,那过程有多么艰难,多么曲折,多么惊心动魄,多么不可思议!刘备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能创下这份基业。刘备的神经要多么粗大,意志要多么坚强,才能这样屡仆屡起、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曹操孙权都是官二代侯二代,成为三分之主都如此艰难,那么空顶着“帝室之胄”的虚名,相当于白手起家的刘备,其艰难可想而知!所以年过四十、经历过创业艰难的男人,当然会觉得刘备非常厉害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扪心自问,谁能有刘备这样的自信: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子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分割线——————

如果你只能报一个名号的时候,你会报哪一个呢?


我刘备最大的本钱,不是汉左将军,不是宜城亭侯,不是豫州牧,不是皇叔。

而是————我是刘备。

天下英雄,唯曹刘也。。。。。。。


user avatar   foreversimpl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客居荆州,有一天在刘表处饮酒宴会。他中途去上厕所,回来之后泪流满面,刘表问原因,他说:

“我以前身子就没离开过马背,大腿上一点赘肉都没有。现在不怎么骑马,腿上竟然长出了肥肉。时间过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还一点功业都没成,因此感到悲哀啊。”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引《九州春秋》注)

这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不可考,但确定在公元201年之后,也就是在刘备的40岁之后。从这一年起,他在荆州一住就是7年,虽然刘表对他有所防备,但至少衣食无忧,偶尔也能喝酒打屁,混混圈子,生活也还算优渥。

这样一个年过40的男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几乎是个油腻大叔了,竟然没有一天忘记建功立业的初心,喝酒high了,上个厕所,不小心看到赘肉还要发一通感慨。

看看我们周围年过40的人,在夜总会几瓶黄汤下肚,哪个不是趁着酒劲散德性?哪个不是动辄对年轻人喷一通人生哲理?哪个不是拍着大肚皮乐呵呵地吹牛逼?

年轻的时候,觉得追逐梦想很简单,埋头去干就行了。后来发现,人生那么长,世界那么大,有时候禁不住诱惑自己停下了脚步,有时候是迫于压力选择了另外的路。

40岁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年少时想要做的事,没有沉迷于眼前的轻歌曼舞,更没有因为四处辗转流离而垂头丧气。他心中所想的还是少年时未曾实现的梦。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哭过过就算了,没有像我们一样,只会感慨“如今我们在深夜里,饮酒,杯子碰在一起,只听到梦碎的声音”。而是真的去行动,抗曹操,取荆州,攻西蜀,历史真的留下了他的名字。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这一年,他正好60岁。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60岁时,谁能说出自己一生的巅峰在哪里?谁能从40岁开始还在不停地奋斗,不撞南墙不回头?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


user avatar   xiaowu-xia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屌丝逆袭之类的,前面很多人都说到了,我来说个别的,选择接班人吧。

汉末群雄最困难的政治问题是什么?创业难,大家都很难,但更难的是选择一个好的接班人。选择一个好的接班人,哪怕自己的成就并不大,也很成功。接班人选择不好,自己再能干,再能打,再会抢地盘,都是白费劲。

比如孙坚,所谓江东已历三世,实际上孙坚除了带了一队出身于江东的骨干队伍之外,对孙家割据江东基本没有什么贡献,江东的地盘主要是孙策打下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孙权才逐步开拓了淮南,江西、湖北、湖南等原属荆州的地盘。

孙家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就在于孙策很争气,是个好接班人。而孙策在临死前又大公无私的指定由弟弟孙权接班,而没有让自己年幼的儿子接班,保证了孙氏集团有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导核心。

反面的例子比较多。首先自然是袁绍。袁绍出身名门世家,四世五公,早早占据河北、山西,是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他最大的失败并不是官渡之战中战败,即使战败,以他的家底和实力,和曹操仍然可以隔黄河对峙,只要内部团结,无隙可趁,曹操轻易也灭不了。

但袁绍失败的地方就在于,他在接班人问题上犯了糊涂。袁绍自己心不定,一会儿袁谭,一会儿袁尚,手下人也选边站对,内部分裂。他死的时候,袁谭又出镇外地,握有重兵,袁尚一时半会儿也搞不定他。正是袁谭被袁尚打压得顶不住了,向曹操求援,曹操才有了机会全取河北、山西。

刘表就更不用说了,在南方,本来就数他条件最好,如果他有点雄心壮志,早早整顿内部,趁机而动,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对张绣还是对江东孙氏,他都曾经有过全取的机会,但他却始终没有动作,就守着荆州混日子。

更糟糕的是,他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内部整合,荆州地方豪强大族的影响始终很大,可以说是群雄之中最大的。乃至于在接班人问题上,他也不得不屈服于蔡夫人,实际上也就是屈服于荆州地方豪强,立小儿子刘琮为主。结果刘琮屁股还没坐热,曹操来了,地方豪强正常发挥,早早投降,刘琮成了地方豪强送给曹操的投名状。

所以曹操感慨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像袁绍、刘表那种没用的儿子,就是猪狗一样的,任人宰杀。但曹操本人选择的接班人,也这是犯了另一个错误。

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正常情况下,一般的选择无非是三种:第一种是保持内部稳定,立嫡立长,总体来说比较安全;第二种选择,选个自己喜欢的儿子,这种做法当然比较任性,但很多人难以避免,袁绍就是如此,曹操曾想立曹植,也是这个原因;第三种选择,找一个能够继承自己的政治遗产和政治路线的儿子。刘表惧内,其实也是屈从于地方豪强,算是在汉末的第四种选择。

曹操最喜欢的是小儿子曹冲,但是很早就夭折了。如果曹冲活着,曹操是很有可能选择以他为接班人的。如果是这个结果,那么曹操就跟袁绍和刘表一样了,都没有立年龄较长的儿子为继承人,而立了自己更疼爱的小儿子。

疼爱小儿子,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政治家来说,在关乎自己的政治事业能否延续的问题上,以自己的感情偏好做选择,就很不理智了。也就是幸亏曹操算是命长,曹冲又早早夭折了,接班的是曹丕。如果曹操死得早一点,曹冲又命长一点,在曹冲十来岁的时候就交接班,还有没有曹魏这回事,就很难说了。

曹冲死后,曹操在诸子之中相对喜欢曹植,不仅是因为曹植聪明,也是因为曹植更文青。曹操本人是个复合型人才,不仅是乱世枭雄治世能臣,更是文青,骨子里始终有文青细胞。他临死前对自己的老婆们的安排就很文艺。所以他欣赏曹植,也就是因为曹植看上很文艺,放荡不羁。但曹植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政治能力,如果曹操选择立他为继承人,接班后曹家恐怕也很难持久。

那么剩下的曹丕如何呢?

曹操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剪灭群雄,消灭北方的各种割据势力。但在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之势大体成型,曹操虽然大举南征孙权,但未成功,与刘备争夺汉中也落败,这时候就大体上形成了三家之间的均衡,谁也很难消灭谁。

晚期的曹操最重要的政治目标是什么?就是尽可能通过政治运作来打压世家大族的崛起势头。这既是为了保证曹家在内部的绝对权威,从历史发展趋势来说,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社会阶层流通,为更多寒门子弟提供上升的渠道。为此,曹操始终坚持在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人选上,坚持任人唯亲,只用曹家自己人和夏侯家人。而从他安排曹彰镇守关中看,他可能有意逐步过渡到用自己的儿子来镇守地方,震慑掌握政治权力的世家大族,夹辅王室。

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曹丕并没有足够的自觉。不仅如此,反而因为在夺嫡之争中受到兄弟的竞争比较多,曹丕在结伴之后,拼命打压自己的兄弟,将曹操诸子宗亲幽禁在封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控。同时,他又比较亲信标准世家大族出身的陈群、司马懿等人,而对宗室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陈群的建议下,推出九品官人法,直接让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势头制度化,加速了世家大族的崛起。

也就是说,曹丕并没有继承曹操的政治路线,反而完全是反其道而行的。最终的结果则是世家大族加速崛起,曹丕、曹叡两代尚能控制局面,而在曹叡死后,政权就完全失控,最后被司马氏篡取了果实。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刘备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没有犯错误的人。

从称汉中王开始,刘备就已经确定以刘禅为继承人。称帝之后,也顺理成章的以刘禅为太子。也就是说,以刘禅为继承人,这是刘备从未犹豫过的。

有人说他曾经考虑过以养子刘封为继承人,但是只要脑子正常,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刘备自己有亲儿子,而且不止一个,放着亲儿子不立,立个养子为继承人,怎么可能?

刘备的几个主要的夫人,甘夫人应该是原配。在徐州的时候,和当地豪强联姻,娶了糜夫人,生了刘禅。入蜀前孙权曾把妹妹嫁给刘备,也是政治联姻,也没有孩子。入蜀后娶了吴皇后,也是和四川当地豪强联姻,先后生了几个儿子。但刘备显然内部整合很成功,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并没有考虑地方豪强的支持这个问题。更何况,刘禅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已久,荆州派肯定支持他。

而且,刘备在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的时候,当时在身边的是鲁王永。这说明他可能是比较喜欢这个儿子的。但他丝毫没有流露出要立他为嗣的意思。他宣布的继承人就是刘禅,但又向鲁王永叮嘱,你们兄弟要父事丞相。可见他对鲁王永可能也是比较信任的。

从后来的表现看,刘禅继位后表现也很正常,并没有做什么特别昏庸无道的事。尤其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总揽内外大权的形势下,他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诸葛亮死后,他又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先后由蒋琬,费祎来主持内外事务,并没有过多干预。在费祎死后,姜维总兵在外,刘禅年龄也不小了,宦官黄浩弄权确实是有的,但总体来说也还是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特别恶劣的结果。至于后来蜀汉成为三国之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这是北方经过长期的恢复和发展,原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均衡已经被打破了,并不完全是因为刘禅无能。

更重要的是,作为继承人,刘禅忠实的执行了刘备生前的政治路线。刘备生前的意愿并不是龟缩在四川自娱自乐,而是坚持要恢复中原,统一全国,恢复汉室正统的。刘禅继位后,在明知蜀汉在三国之中实际上实力最弱的情况下,仍然坚定支持诸葛亮北伐。后来蒋琬,费祎,姜维也先后对魏国发动过主动攻势。这都说明,他虽然并不一定有刘备那么大的雄心壮志,但他知道沿着刘备的路线继续走。

作为接班人,一个最常见的也最容易犯错误的问题是,接班后生怕自己的权威不足乃至受到威胁,所以会拼命通过内部斗争来消除潜在的政治威胁,同时加强自己的权力。曹丕在继位之后就是这么做的,打破了曹操正在经营的内部政治势力平衡割据。但刘备临终时留下的蜀汉的政治格局,在刘禅继位后也基本上都保持着均衡,没有被刘禅刻意打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禅可谓魏蜀吴三国中最合格的继承人。而这也可以证明刘备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和曹操身后政治遗产被全盘推翻以及吴国在孙权身后的继承人问题上的折腾相比,刘备一方的交接班可谓是最成功的。更不用说和三足鼎立之前袁绍,刘表之类的人相比了。

在选择和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是选择能够继承自己政治路线和遗产的人,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人,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君主本人的胸襟和抱负。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也不能继承自己政治路线的继承人,这往往是出于无能或者是缺乏远见。选择明知政治路线和自己不一样但却无法摆脱感情偏好的人,本质上就是自私。不管自己感情上是否喜欢,只选择政治路线与自己是否一致的人,这才是一个更为合格的政治家。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到了六十岁,该经历的也经历了,是人是鬼也都见过了,未来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基本上只剩下回忆了。这个时候,人的思维是非常冷静与清醒的,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冲动与热血。岁月的积淀,让这个时期的人可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评价他人了。

刘皇叔绝对是吾等平民之楷模,混社会,混事业,找大哥,找老板就得找皇叔这样的。

皇叔一生虽然颠沛流离,败多胜少,但是屡败屡战,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不论他到哪里,各方势力都是以礼相待,是人是鬼见到我皇叔都要给三分薄面。如果你不信,我就给你列举一下各路诸侯对皇叔的态度。

一、中平五年(188年)刘备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看见没,见面就给官。当然了在公孙瓒这里我皇叔是关系户啦,毕竟他当年跟公孙瓒是同学关系。

二、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叫他驻军在小沛。在东汉末年州牧、刺史之职可是封疆大吏,总揽一洲之军政。同年十二月,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做太守,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徐州乃天下富庶之地其地位更是有别于一般州牧。堂堂封疆大吏陶谦,那也是一见我皇叔立即上表讨要豫州刺史之职位。随后陶谦病重,居然把面子一给到底,直接要求刘备接手徐州太守之职。

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曹老板久闻我皇叔大名,仰慕不已,直接上表朝廷给我皇叔封侯拜将。随后曹操老板是给钱、给粮食、给兵马还让刘备做豫州牧。你看看,三国成就最大的曹老板倍儿给面儿我皇叔。

四、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在梁国国界中与曹操相遇,于是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力劝曹操杀死吕布。其后刘备与曹操回到许都,被封为左将军。大家可别小看了左将军这个职位啊,左将军是常设武官。两汉最高武官为大将军,大将军以下,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四方将军(前后左右)。此八将军,位高权重,金印紫绶,号称“八重号”。左将军按今天标准,大将军衔。

曹操当年在许都请皇叔喝酒,并且当面表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样高度的评价,曹老板一生只对皇叔一人说过。这是英雄惜英雄,英雄重英雄的情感表达。平心而论,曹老板对皇叔真心非常不错。在曹老板这里,皇叔封侯拜将,位列封疆。如果不是二人有着政治路线上的根本分歧,我想曹、刘二人应该会成千古友谊佳话。

五、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刘备曾举荐他为茂才,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刘备随袁谭到平原,派人告诉袁绍,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四世三公,名满天下的袁本初尽然出城二百里来迎接我皇叔,这是何等的威风,这是何等的重视。

六、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

七、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法正主动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我皇叔威名远播,刘璋主动邀请入川。

如果刘备不是豪杰,不是雄主,不是名将,我皇叔能得到天下众多实力派诸侯的高规格礼遇?

再来看看我皇叔的战场表现,虽然皇叔一生中败多胜少,但是这不是他自身能力的原因。仔细分析一下,皇叔败仗最多的时期,是其颠沛流离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他出身中下阶层,所以自身实力有限,在早期的诸侯混战过程中才会屡屡遭受失败。但是我皇叔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而且十分善于打关键战役。

在极其关键的赤壁之战中联吴抗曹,狂胜曹操,获得荆州一席之地。自从我皇叔获得这块基本盘后,其才能立即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短时间内入川夺得益州,随后北上汉中大败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一。可以说只要给我皇叔一点机会,其能力立即得到了认证。

再后来,东吴背盟,偷袭荆州,引发夷陵大战。我皇叔为了给二爷报仇,为了夺回荆州,毅然率军伐吴。关于夷陵之战,有些键盘侠开了上帝视角,说此战不该打,我则认为我皇叔完全应该打。

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被杀,荆州被夺。可以说吴国已经是骑着刘备的脖子拉屎了,这个时候作为一代枭雄的刘备如果不伐吴,敢问他蜀汉的队伍还怎么带?如果连个出击的动作都没有,敢问天下的士人谁会看得起他?局势都这样了,居然还有人说不该伐吴,这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有人已经倾门踏户,作为屋主人采取防卫措施这是必须的,这应该是本能的反应,何来该不该之说?伐吴是必然要做的,打不打得过是另外一回事了。再说了,战争没开始之前谁知道输赢?

一代雄主,既为兄弟情义也为蜀汉利益,他毅然伐吴。这一点上讲,刘备做得完全没错。至于伐吴失败那是军事上的问题,再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又如何,起码我敢于出兵,总比那些不敢亮剑的人强。

如果以结果论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零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都没必要打了。皇叔伐吴,从道义上和实际利益层面都完全没问题。再说了,我皇叔虽然在夷陵战败,但是蜀汉的基本盘还是保住了,不论如何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是没变的。

在一个贵族横行的年代里,皇叔带领一批中下阶层出生的人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让他们有机会封侯拜相,让他们有机会荣华富贵。多么励志的一个带头大哥,怎能不是名将,怎能不是雄主。

以皇叔的终生成就来讲,他可能略差于超级官二代曹老板,也可能略微逊色于天生捡漏王“孙十万”。但是,我皇叔绝对有资格笑傲于公孙瓒、袁绍、袁术、吕布等人面前。

先主起于微末之间,奋翼于大乱之时。汉得天统,莽簒而在光武,操窃而在昭烈。魏吴虽僣,犹夫吴楚也。昭烈天资仁厚,宇量宏毅,岿然一世之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崎岖百折,偾而益坚。颠沛之际,信义逾明。故能终系景命,信大义于天下。任贤使能,洒落诚尽,使诸葛亮以死自效。复见三代君臣,高、光为不亡矣。国贼未讨,境土未复,而偾军崩殂,哀哉!

刘皇叔小档案:

我眼中的刘备是这样的:

籍贯:涿郡涿县

身世:皇室世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童年生活:少孤而贫,胸怀大志

老师:卢植 (卢植字子干,是东汉末年名儒,这个卢植绝非一般人物,他也是曹操的偶像。黄巾之乱爆发后,东汉政府立即启用卢植,拜北中郎将,率领官军主力连破贼帅张角。在平定黄巾之乱的过程中,卢植所率军队打的是主力C位。后来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卢植被袁绍拜为军师。在去世之后,曹操途径涿州时,亲自撰写祭文纪念卢植,对卢植的一生高度评价。孟德对子干的钦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不信请看孟德公亲笔题写的原文: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宜有殊礼。亟遣丞掾除其坟墓,存其子孙,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同窗:公孙瓒、刘德然

最好的兄弟:关羽、张飞

爱好:狗、马、音乐、时装

性格:恢宏大气,喜怒不形于色,好交朋友

出道官职:安喜尉

亲手殴打过的人:督邮

曾经的上级:邹靖、毌丘毅、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第一次封疆:徐州牧

最一言难尽的人:曹操

最讨厌的军阀:吕布

最失败的夺权:衣带诏事件

最成功的跳槽:官渡之战前南投刘表

最好的朋友:公孙瓒

最得力的文臣:法正、诸葛亮

最喜欢的武将:关羽、魏延

最无可奈何的女人:孙夫人

最具战略眼光的贵人:鲁肃

最具价值的建议: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最仁义的事: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束手,荆州十余万人愿随先主。《三国志》原文: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事业之转折:赤壁之战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块根据地:荆南五郡

最高光的时刻:跨有荆、益,北据汉中

最高称谓:皇帝(汉昭烈帝)

最愤怒的时刻:东吴背刺,二弟殒命

最伤心的时刻:夷陵战败

最想感谢的人:罗贯中


user avatar   li-cheng-26-30-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宰者,放在东汉末期,主宰者就是士族豪门。一个顶着八杆子打不着皇族的皇叔名号的穷小子,从东北起步,奔波一辈子竟然能在西南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真是奇迹。

非凡的时代不缺乏非凡之人,东汉末年也不是没有社会流动性。并不是说没有士族身份就没有未来,细数汉末群雄,非士族起家但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也有几个代表:董卓、吕布、孙坚、公孙瓒。前两人曾经挖空心思想跟士族打成一片但终归热脸贴了冷屁股,后两者则直接跟士族搞对立搞压制,最终也没躲过命运的反噬。相比之下,刘备的起点更低,奋斗也更为艰辛,他的成就也更加弥足可贵。

大浪淘沙,以袁绍、刘表等为代表的士族赢在起点,但并不一定笑到最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本身就是非士族的胜利。但除了刘备,曹孙的成功并不是庶民的胜利:曹操有父辈三公之位积累的政治资源和从小打入士族集团的底子,起步就在洛阳做中层干部:而孙家则有父子两代人的奋斗传承的淮泗士族圈子,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也多亏了他有给力的父兄毕生打拼。然而对刘备,他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努力,和屡战屡败的煎熬和孤独。

当卧龙凤雏不难,没有刘备,他们仍然可以成为乱世中的管仲乐毅。当刘备很难,这个时代本来没有一个卖草鞋小贩的戏份。当他选择不顾一切向时代冲击,哪怕撞个头破血流时,连续三十年,他的人生貌似陷入了漫无边际的被碾压被伤害。而他竟然就这样挺下来了。

那三十年,不知道他是怎样熬过一个个漫漫长夜,然后在拂晓时----不管是出自真心也罢,坚持做影帝也罢----继续一段兴复汉室的征程。


user avatar   renxiaoyao20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刘备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一句话:再牛逼的梦想,也经不起傻逼一样的坚持。

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像孙权和曹操一样。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开创了江东的大业,让孙权得以在弱冠之年坐断东南。而曹操出身官宦之家,自幼与曹氏和夏侯氏的一群猛人亲戚一起长大,在乱世之中,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何况这些人才都是自己的亲戚。老曹自己也是天赋异禀,搞政治、打仗、写诗、写文章样样在行。

只有刘备,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出身平民的家庭,虽然祖上沾亲带故,还能算上高祖的后裔,但是对他的现世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刘备读书资质也是平平,长大了也只能贩席织履为生。

年轻时的刘备,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个远大而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已:兴复汉室。可是在残酷的汉朝末年,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年轻人,想要完成这个牛逼的梦想,几乎是不可能成功 的。

然而,刘备还是像傻逼一样坚持了下来。虽然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流离,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自己心里的梦想。

所以虽然一个人没有背景,但是结识了关张两位好兄弟;

虽然颠沛流离,但是总算是有了新野这么一块小地盘;

虽然徐庶不得不离开,但是仍然在离开之时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奠定三分天下;

虽然曹操大军压境,但是东吴的孙权、周瑜、鲁肃仍然与他联合起来,赤壁对阵;

虽然军师庞统殒命在落凤坡,但是他仍然遵从军师的遗志,放过了黄权,善待益州的一干武将;

具有荆、益二州,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就此停止了奋斗,开始安乐。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依然不断的挑战北方哪个巨大的身影,直到最后挑战失败,关张两兄弟殒命;而刘备为了践行当初与两位兄弟同生共死的诺言,向东吴复仇,最后却无奈的失败了,只好在白帝城托孤。

一生都在不断的进取,一生都在不断的失败。可是失败并不能丝毫的动摇他的意志,他只是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来,再次的向前奔跑,直到生命的终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是曹操的诗,但是放在刘备身上,再合适不过。




        

相关话题

  相比于刘备,为什么感觉刘璋更像是仁德之主呢? 
  理工科背景者对文史哲颇有研究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没有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更接近史实的地方呢? 
  关于《古拉格群岛》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真的不如宋朝军队吗? 
  查理·马特明明姓马特为什么还是加洛林家族? 
  法国在网上为什么被黑的很惨? 
  崇祯多大程度上导致了明王朝的覆灭? 
  历史上有哪些国家的君主因为动物而死? 
  辽西会战中,为什么戴朴在国军战局极其不利的局面中能够率领一个旅,成功突围到山海关? 

前一个讨论
清华大学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下一个讨论
作为两个明朝降清的大臣洪承畴和施琅,为什么两人的评价截然相反,一个是大汉奸,另一个是统一台湾的英雄?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