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系统的分析甲午中日战争?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zhi-xin-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自己被封的账号上拿过来的,修改了很多,就不扯学术规范的淡了。


其实问题可以这样提,what we can learn from甲午战争?

先提个问题,既然皇国的命运如此重要,为什么对于美日实力差距巨大有着清楚认识的山本五十六还是选择了带领他的联合舰队穿越北太平洋,空袭珍珠港?

他本来可以选择在江户城门前切腹的啊。

要么他不相信日本必败,要么他压根就不是为了天皇而战。

当山本在观舰式上看着联合舰队中巨大的航空母舰缓缓地驶出东京湾,会不会有那么几分钟,在一片片用过的卫生巾中,彻底的相信了,大和武运长久,而这支远远超过日本国家承载能力的联合舰队就是大和的武运。事实上,不到半个世纪,联合舰队就已被世人所遗忘,没人记得曾经是世界第二的日本海军,也没有人记得日本人开创了航空母舰时代纵横大洋的时代,更没有人记得那天的观舰式,天皇讲了些什么傻逼兮兮的废话。所谓自high之后,一地鸡毛,和大片大片用掉的卫生巾,就是日本人折腾海军半个世纪的结果。

吐槽完毕,正文如下。

发生在两个甲子年前的这场战争,表面上来看,这是一场力量悬殊,几乎可以预测结果的对决,但是却打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尤其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日本人在GDP只有大清五分之一不到的情况下,成功了歼灭了中国人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宣告了所谓的同光中兴政治上的破产,还拿到了天文数字一般的赔款,割走了台湾,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不仅如此,东亚的秩序在如此戏剧化的一场战争之后,一步一步的陷入了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无秩序深渊,直到两颗原子弹分别被投下到广岛和长崎之时,东亚才正挣扎着从无秩序的噩梦中缓慢的苏醒过来。

系统的分析不是为了怀旧和点评人物,而是为了为下一次大规模的区域冲突做好准备,不仅要在军事策略和武器装备上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冲突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做好充分的评估,在某种程度上,搞清楚为何而战,比在军事上打赢战争更为重要。

为什么拥有巨大资源的清政府在执政的晚期,未能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维持住东亚秩序的完整性,不仅打输了一场军事实力对比并不悬殊的战争,而且在政治上破产的如此彻底,对于一个已经走上了近代化旅程的国家来说,这不啻是一个百年天问。

倘若是刘铭传替代丁汝昌坐镇北洋水师,那旅顺口的两万人也许就可以不死了,这是我对甲午战争唯一的惋惜。

剑桥中国史里面写到,

中国的优秀分子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应付从帝国时代晚期继承下来的国内问题,回答工业化的西方提出的历史悠久的挑战,这种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政府在这一年获得了对中国大陆的完全控制,因而实现了很长时间以来所渴望的国家统一。此外,中央政府还首次承担了国家的体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的现代化工作。下几个10年的历史将有世界上未曾见过的社会工程方面的规模最大的试验。

甲午战争的爆发,对于中国的决策者们来说,更大的程度上是一场政治想象中的战争,很难从清政府后面一些列的行为当中看出来,开战之前对于这场的战争的政治风险有过详尽的评估,换句话说,爱新觉罗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场决定东亚百年政治秩序的王者之战,也不知道输赢会对今后历史产生何种的影响。而对面的日本人,无论从政治野心还是历史实践来看,对这场战争的到来都充满了渴望和精心的准备。丰臣秀吉两个世纪前的努力对于伊藤博文们不仅是战略方向的启发,更多的还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朝鲜的地形地貌,人文地理,中国军队出征在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考量,他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和朝鲜的情况,已经是洞若观火,烂熟于心,深刻的了解所谓大和民族将要面对是一场何等意义的战争,以及战争潜在的政治影响和最有价值的战利品是什么。

具体来看的话,第一,大清毕竟是中央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从这样的实力对比来看,政府很容易有未尝不可以一战的倾向;第二,光绪皇帝需要一场政治想象中的战争来为其亲政奠定基础,这一点从后面颐和园的建造对于海军军费的侵蚀就可以看出来,又jb要打仗,又jb不更新军备,不是政治想象中的战争是什么;第三,中日之战最开始的出发点是朝鲜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清政府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这场战争的后果会演变为一场政治问题,因为打输了最多朝鲜扔给日本人而已,清廷当时自顾不暇,本身对于朝贡国也没有多少兴趣管了,怎么可能预知得到后面的政治大讨论以及引发的动荡;第四,同光中兴让清政府多少有点自信也是真的,至少有了个账面上亚洲第一的海军。

总结来看,大清的状态基本是高估自己的改革开放之后的战争能力,也没有认真的研究过打输了会怎么样。

日本这边对于形势则清楚的多,虽然从愤青舆论的角度上,大家多次喊,皇国命运,在此一战之类的;但是现实的评估下来打输了,日本人也不会失去什么,清政府也不会拿日本怎么样,最多接着朝贡就是了,因为问题的出发点是朝鲜,后来从北洋海军的使用上,大家也的确没有看出来中国人会拿日本本土怎么样。所以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这才是一场理想中的战争。而日本的军事组织,不夸张的说,在技术层面,从情报的收集,分析到具体的战斗如何组织,实施等等(战略的不足,几十年之后才会暴露出来,这里就不扯了)都是当时世界上不落后的。至于如何理解打输了,没事,简单:天皇又不会下台,所以没事,这一点后面的例子会给出一个说明。

所以开战之前,日本是知己知彼,毫无顾忌,而且准备充分。

所以,对比当时的情况,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成了一场GDP第一”的国家,打输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战争。笨蛋当然不止晚清一家,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扬帆驶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菲力2.0大概这么个心态,然后的故事就是西班牙帝国就一步步的走上了崩溃的不归路。

下面开始稍微复杂一点的分析,来破解拥有巨大资源的清政府在经过了近代化改造之后,已然输掉了这场历史意义重大的东亚王者之战。

战争的胜负,尤其是成规模的局部冲突,其结果主要是取决于交战国愿意而且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绝对资源对比。毫无疑问,日本人绝对资源的投入数量是远远超过晚晴的。

从参战人员的素质来讲,当时的日本陆海军是当时帝国的绝对精英,而当时大清的帝国精英恐怕还在奋战于考场之上琢摩圣人之言吧,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日本陆军大学和海军大学的历史。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的参与者们,用了15年的时间把他们战场上经验系统地传授给了下一代的日本军事指挥官们。1880年左右毕业的军校生,参加工作15年,正值壮年之时,赶上1895甲午战争。而淮军的将领们,已然是近10年未操兵戈的状态了,刘铭传最后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是在击退法国人的1885年,距离下一次开战,还有整整10年。参战者宝贵的军事经验就这样慢慢地在官场和酒楼里面消磨殆尽。第二个因素是军人的工资结构,国共后来的军队战斗力对比清楚的显示,良好的工资结构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日本陆军的待遇结构一直到二战都是日本陆军士气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个因素,当时的日本军人的培养模式是领先于中国的甚至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堪称top 5,后来的二战以及战后日本的重新崛起,均和那两个著名的军校分不开关系。所以日本人是把国内最好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了战场上,外加良好的奖励措施。这一点可以对比着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快速崛起。

从军备的质量来看,日本人当时陆海军装备比清政府要领先大概五年,这又是个要命的战列舰摩尔定律时代,5年的差距最后在战场上就是致命的。北洋是大炮巨舰,日本人则是以速度为特点,打完了才知道,大规模的速射炮比NB一炮的效率高。然而在当时,不打是没有人知道的。但是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北洋海军并非那样不堪,日本海军也并非那么厉害等等,举要补充说明的是,甲午中日海战实际上是近代史上第一次蒸汽舰队海上决战,西方国家也都没有什么经验的,真的是笨鸟先飞,菜鸟先打。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清政府的能调用的绝对资源虽然超过日本,但是无法全部用于这场战争,因为家大业大,担心的问题比日本人多太多了,要知道这是一个30年前才平定几十万人造反的国家,差点被人赶回东北老家啊;日本政府就不用担心最高首脑会被取代的问题,打输了最多首相滚蛋,天皇还是天皇。危机四伏引用如下,

李鸿章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初年就看清楚了日本是中国的劲敌。他并且知道中国的胜负要看哪一国的新军备进步的快。他特别注重海军,因为日本必须现在还上得胜,然后能进攻大陆。所以他反对左宗棠以武力收复新疆,反对为伊犁问题与俄国开战,反对为越难问题与法国打仗。他要把这些战费都省下来作为扩充海军之用。他的眼光远在一般人之上。

实际上,两个反对都没用,全打了

然而倘若局限在甲午一年,很容易得出由左公领导的收复伊犁的军事行动是可以延后的甚至是避免的,实际上,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着火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坚决的在西北和西南用兵,乌鲁木齐和昆明现在是不是我们的都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这两个方向的战争不是存在政治辩论中,西北问题的解决是左公对于林则徐政治遗产的继承,而中法战争则正式的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马尾海军学校正是在中法战争之后才建立了起来。

然而,如果对比当时财政收入在GDP里面的比重,现在中国人搞不好会让爱新觉罗门回来掌权吧,低的令人发指啊,中央真tm穷啊,不然哪里轮得到南方造反啊。日本人则是准备的相当充分,从战略的角度,引用如下,


从战术的角度,日本人趁着北洋海军访问日本的时候,近距离的测量了北洋海军的主力舰船的尺寸,直接服务于后来的甲午海战的海上炮击。

另外扔上一个对比,



这三个因素放在这里,北洋海军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头脑还清楚的李鸿章极力避战,至于中堂大人到底是为了保存私兵,还是为国为民,我等也不好妄加揣测了。

以上四个对比都是可以用GDP转换战争能力指数来表征的。一般来说,高转换率的国家,精英从军的比率较高,对于军备也会很更敏感,政府对于战争的准备也会更充分,而行政命令也会被高效率饿执行。这些对于一场局部战争,全是加分。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还有世界大战和冷战,一味的拔高转换率,会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和帝国秩序的坍塌,苏联解体就是最近的例子。

为什么日本能够较清政府投入更多的资源于这场战争呢?

因为日本的战略目的非常清晰,现实的压力也很大。日本人多地少,不扩张是没有活路的,不扩张天皇能不能传下去可能也会成为问题的,山县有朋们在几乎平行的时间里面,和曾国藩和李鸿章们干着同样性质的脏活,为了维护天皇以及其背后的政治利益,对内打了两次内战,分别是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在内战爆发之前,黑船已经来访过了,在黑船之前,天皇作为无权无势的吉祥物已经好多年了。从这角度来看,明治维新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应对外来挑战上面的。那个从朝鲜入手的路线图,是丰臣秀吉留给日本下层意义最为重大的政治遗产。虽然后面大家总是说,什么侵华是军人绑架政府干出来的事情,纯粹是扯淡,军队对外侵略是国家行为,管你是不是民意还是绑架。这是驱动力的问题,是想不想的问题。下面是能不能的问题,我手上没有两国当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对比,但是我猜,有了如此之强的驱动力,想来那时候的日本人的税负应该不轻吧,而大清当时的官员,应该是不用交什么个人所得税吧。

这是打起来的状态对比,我们不妨做个假设,来加深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清政府是否能够通过优化上面的四个条件,即增大绝对资源的投入来打赢这场战争?

事实上,历史已然优化过了,不然辫子们就直接被日本人直接赶回东北老家了,几十年以后,还真是日本人让爱新觉罗们又当了一次皇帝啊,两个亿的银子真是没有白花。

第一,如果不是太平天国造反,也就不会有洋务运动这回事了,更不用说北洋一派了,历史已经把当时能打的放到了军舰上(真要是一对一对比将领的素质,北洋一派,不见得输给日本人),北洋一派,虽然不是军校出身,但是确实战场打出来的啊。所以当时战场上中国人,不是后面的张学良,张人渣,即便如此,逃跑也是北洋海军的一大特点。

第二,晚晴的军备并不是导致那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恐怕连原因都不一定能算进去,50年后,同样是因为朝鲜问题,志愿军就打出了中国人的地位,在军备落后至少20年以上的条件下。

第三,政府的态度以及调配资源的能力,满朝文武都是在叫嚣着打啊,打啊,反观50年后,大概就老毛一个人说,我们要在朝鲜搞死美国人。所以,淡扯多了,真的会伤到jb的。实际上,清政府经过镇压太平天国之后,资源的调配和协调能力已然是大幅长进了。

第四,至于北洋一派后来尾大不掉,做掉了清政府,倒是可以看做是内部命令执行效率高的一个侧面吧。

既然这些条件都被优化了,为什么还是打不赢?

再优化的电子管也搞不过晶体管。

举个例子吧,日本是没有军阀的。从军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可以荣誉天皇实现社会地位同时可以发财致富的路子,尤其是第一点,荣誉天皇,导致了日本是军国主义但是却没有军阀。这一点对于后世的历史走向,影响深远。对比中国后来的军阀,发财倒是不假,可是军队丝毫没有荣誉感,大部分时间是在为长官的私利而战,这样的部队怎么能用来保家卫国,应对国家间的冲突呢?而军队国家化,荣誉化的历程,不幸的,大概也开始于晚晴那个年代,此前这个概念也是稀薄的可以。光绪泉下有知,估计要哭死了,爷们比崇祯还tm苦命啊!就不扯什么别的国家动员法令之类的了。说白了就是日本人那个是国防军,北洋海军充其量就是一支升级版的地方武装,用地方武装解决国家的问题,不逃跑是不可能的事情,张学良,张人渣30年之后又一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扔一个日本人买船的例子,


读出了什么没有?日本国防军:保家卫国的信念为一;法制观念为二,天皇至高无上为三。

再举个例子吧,当张之洞们还在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进行小规模的精英讨论的时候,日本人已经开始启动教育近代化了,如果计算受教育的人口数量,中国绝对多于日本,但是如果说平均受教育年限,那个时代的日本估计得是中国的倍数,这个纯粹是瞎猜的。这一点恐怕和普鲁士对抗法兰西的情况差不多。而且日本人没有包袱,不必想什么是否背叛祖宗的问题,直接西方的拿过来用就是了,海军本科的教材就是纯英文,不翻译。

第三个例子就从民族性的角度来看一个战术问题,大家知道日本刀的工艺一直都是独步天下,日本人的军械性能承袭了日本刀的特质,而北洋海军的炮弹质量问题,丁汝昌要是都有那些高质量的炮弹,两国的胜负恐怕就不是那么短时间就能分出来的了。

最后回到那个气势恢宏的前言那里了,如果你把那场战争理解为一次半工业化的地方对于古老的中央帝国的挑战,问题就清楚了。

旧式权力组织模式和技术条件已经无法支撑一个一千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帝国的统一运作,在没有找到新的体制,技术和方法之前,帝国的精英对于来自边陲的挑战的无力应对几乎是必然的情况,无论危机来自于日出之国还是丝绸之路。然而50年之后,古老的帝国则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模式整合了分别来自传统与现代的力量,重新使自己走上了被中断的千年以来的文明扩张之路。

所谓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波澜壮阔一百年,恐怕就是体现在这里吧。

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看不到这个结论。

------------------------------------------------------------------------------------------------

这里顺道讲两个事情。

颐和园的那个问题,据说是挪用了海军军费,后来有人考证,那笔钱只是名义上是海军的,但实际上本来就不是做军费用的,所以估计不存在什么海军军费被挪用的问题,晚晴的言官们能让李鸿章们四处下不了台,要真有挪用军费的事情,估计要翻天了。

北洋海军的训练问题,有空大家可以翻看海战的命中率,北洋海军的问题不在打得是不是准,而在于怎么打,不在于普通士兵,而在于将官层面上的战略战术,反倒是日本人,喊着严格训练,真的打起来,命中率从未见的有多么高。


引用如下,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剑桥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user avatar   cade-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觉得难是因为你姿势水平太低




  

相关话题

  为什么拿破仑称帝就是伟人,袁世凯称帝就遭人唾弃? 
  如何看待《张仲景是历史上最早发明人工呼吸的人》? 
  为什么古希腊老祖宗的《逻辑学》能成为科学发展的一把钥匙,而我们老祖宗的《易经》却不能帮助我国科学发展? 
  德国一战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你现在穿越到明朝,附身崇祯帝,你怎么挽救大明朝?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不要脸行为? 
  白登之围到底是哪个输了? 
  唐朝和波斯萨珊王朝是种怎样的关系? 
  “意大利”的法理领土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官渡之战,襄樊之战魏军告急,30万青州兵在哪里?在青州还是兖州呢?兖州之乱青州兵怎么缩减到一万不到?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这一路线?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负能量句式?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