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年龄是BUG吗? 第1页

  

user avatar   qi-da-f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演义》中赵云的年龄确实存在BUG(这其实也是论坛共识了)。

抛开力斩五将时年已七旬的设定,赵云在其主要故事中的年龄为:

但认定《演义》情节为BUG时,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不能轻率。

首先,分析很多答主提到的少年一词。看下面引文:

红袍队中一人拈弓骤马而出。众皆视之,此少年将军乃曹操外房之侄,姓曹,名休,字文烈,见充虎豹骑卫。

这是《曹操大宴铜雀台》的情节,其时为公元210年,周瑜死在这一年,享年36岁,曹休年龄不比周瑜小多少,也是个70后,此时也已30多岁。可见《演义》中的少年一词也可以用于指30岁以上的人。

这里有一个视角问题,作者用的是众官的视角。曹操说过,他们这些人中郭嘉最小。如果郭嘉活到大宴铜雀台,也已经四十多岁了(曹操本人此时已经五十多岁)。

到第二年,马超为报父仇兴兵夺取长安、潼关:

操曰:“曹洪年幼躁暴,徐晃你须晓事。”

此时距离追击董卓中伏、曹洪救护曹操,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曹洪当时就算再小,此时也已经四十来岁。然而在曹操的眼中他尚属“年幼”。

有了以上两个例子,再看赵云。

看看来近,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两马相交,如花似锦。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个少年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败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

这里显然是公孙瓒的视角——在赵云自报家门之前,作者和读者都和公孙瓒一样“不知道”这个新出场的人的姓名。公孙瓒的年龄比刘备大,此时应已四十多岁,根据众官看曹休的例子,在他眼里三十来岁的人是少年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关于赵云有一个不算常识的常识:民间津津乐道,甚至为电视剧取用了的白马银枪、白袍小将、四弟子龙等设定,均不见于《演义》原文。它们是三国故事的一部分,给赵云添加了偶像气质,在文艺创作中无可非议。但既然讨论《演义》BUG,必须对此严格进行区分。

关羽说过“子龙即吾弟也”,可以确定赵云年龄小于关羽。但《演义》原文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赵云年龄小于张飞。赵云救公孙瓒时,关羽三十来岁,张飞二十五六岁,但张飞的年龄无关紧要,我们只能知道赵云不大于三十岁,此时完全可以是二十八岁左右。

可惜,即使像上面这样,把赵云出场时的年龄尽量往大了考虑,和后面的情节也对不上。

从赵云救公孙瓒,到其斩五将大破魏兵,其间为三十六年。如果赵云出场时年龄接近三十岁,则斩五将时年龄为六十至六十五岁之间。

再看邓芝这句恭维:

芝贺曰:“某见将军如此英雄,不想寿已七旬,精神尚在。今日阵前独胜四将,世之罕有也!”

邓芝是最会说话的人,为刘备死后的蜀吴和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知道赵云最烦别人说他老,可能故意把他往老了说吗?你会对一个三十五岁的女性说“姐你虽然四十多了,但保养得像二十岁小姑娘一样”吗?这是夸人还是膈应人啊?

所以关羽的话与邓芝的话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止如此。

孔明曰:“吾非不用汝二人,但因中年,恐被蛮夷所算,失其锐气也。”

诸葛亮七擒孟获,看起来费了不少劲,其实发生在同一年,春天出征,秋天祭泸水班师,其时为公元225年,只比力斩五将早两年。如果赵云两年后寿已七旬,此时至少六十八岁,这能叫中年吗?为此分析下《演义》中的中年概念:

(曹操)回顾与文武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小,吾欲托以为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

郭嘉中年夭折,亡年三十八岁。

玄德曰:“中年丧妻,大不幸也。肉尚未冷,安敢望此?”

刘备中年丧偶,其年约五十岁(刘备年龄也有BUG,出场时28岁与驾崩时63岁对不上)。

操曰:“往日京师皆青春年少,遨游胜景,何期又中旬矣!安得天下清平共乐耶!”

曹操说四十岁的韩遂和五十多岁的自己皆为中年人。

中年以上是老年。《演义》中最有名的老将军是长沙城的黄忠,他在荆南情节中也不过六十出头的年岁。后文“关平恐父年老”时,关羽还不到六十岁。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把中老年分界线画在五十五岁上。

这与赵云在六十八岁被称为中年也太违和了些。

总结一下:即使不考虑被称为少年、被关羽称为其弟等前三国信息。同是中三国情节,南征情节和北伐情节中赵云的年龄就对不上。硬圆起来成本过高,难以接受,不如老实承认这是个BUG。

相对来说,南征情节赵云的年龄和前三国比较吻合,如果赵云在此时是五十多岁的中年将军,则其出场时正好是二十来岁的少年,与其他少年将军类似:

这个少年将军,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扶风茂陵人也,马腾之子,名超,字孟起,时年一十七岁。
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尚时年一十九岁。
当先一员少年将,挺枪勒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其时姜维二十二三岁)

根据经济原则,认为力斩五将情节中赵云年已七旬的设定有问题(而非其他情节均有问题)显然最简洁。这个BUG出现的原因,用时代变迁来解释是最简单的:

如图,每个圆点代表《演义》中的一个章节。从图中可以看出:210年到220年,比起210年之前,主角出现了明显的老化现象——第一代英雄老了;而220年到230年,主角又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现象——第一代英雄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代英雄挑起了大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前三国和中三国的分界。以关张曹刘为代表的第一代英雄成批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赵云就是在这样的“浪花淘尽英雄”背景下显得格外年迈,他对此心中不服:王平、张翼是我的晚辈[1],关兴、张苞是我的子侄[2],现在他们都挑起了大梁,那我呢?我还没老到不能干一番事业!

现在他的心境像极了曾经的黄忠。他像黄忠一样倔强地请战,像黄忠一样英勇地杀敌,也像黄忠一样因冒进而被围。好在这一次,关兴、张苞终于及时赶来了(上次他俩救黄忠晚了一点)。从被小关张救援,到被姜维逼平,赵云在万般不甘中,亲手将接力棒递给了后辈的英雄。也许正是为了突出其苍凉,作者着力写了赵云之老。但他忘了,七旬这个数字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

更为网友津津乐道的事实上的老将军是廖化。他同样在二十多岁出场,被明确地称为少年[3]。赵云以少年身份出场,三十五年后成了老将;廖化以少年身份出场,三十五年后刚刚到诸葛亮过世的情节,其后他还要有三十多年的戏份!他在出场六十多年后秒杀了魏军先锋郑伦[4],其时已经八十多岁,但我们从未见过姜维对他有年迈的担忧。不是廖化太强,而是时代太弱。蜀中不再涌现大将了(如果给姜维一个张任一个泠苞,何至捉襟见肘如此)人所共知,那用郑伦作先锋的魏国又如何?

所以赵云确实有不服老的理由:在这个武德沦丧的时代,连那张郃匹夫都可以为所欲为,何况老夫!倘若再见到张郃匹夫,老夫要让他再看一次若舞梨花!

更多演义回答:祁达方的《三国演义》文集

参考

  1. ^ 云请魏延到自己寨内,商议曰:“吾二人为前锋,却说不识地理而不肯用。今用此后辈,吾等岂不羞乎?”
  2. ^ 子龙回顾左右曰:“他两个是吾子侄之辈,尚且干功去了;吾乃国家上将,朝廷旧臣,反不如此小儿也。吾当舍老命以报先帝之恩!”
  3. ^ 公举目视之,见一人约年二十有余,黄巾锦衣,持枪跨马,引百余步卒下山。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
  4. ^ 二人未及答话,两马初交,廖化手起刀落,斩郑伦于马下。



  

相关话题

  徐晃为什么能打过关羽? 
  用《水浒传》风格写《三国演义》是什么效果?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对季汉众臣有殊遇之恩? 
  曹魏被司马氏篡权,是不是因为过早的削弱了宗亲势力? 
  为什么三国中所有的粉丝里面,就蜀国粉丝的阵营最为割裂? 
  学习三国这段历史有什么意义和收获? 
  三国在日本的流行度,大致相当于什么外国历史/影视/文学在中国的流行度? 
  邓艾和诸葛亮的能力谁强? 
  如果刘备魂穿成幼年的秦琼秦叔宝会怎样? 
  给诸葛亮一百万只猫,他是否可以北伐成功? 

前一个讨论
国内有哪些经典的火车旅行路线?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21款奥迪A5的性价比?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